遥感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地面范围就越大,容易发现地球上一些重要目标物空间分布的宏观规律。

2实效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物体的动态变化。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综合地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同时考虑到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向下兼容。

4经济性: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局限性:电磁波谱段利用不充分,显示特征不确切,空间上离散化,时间上不连续,地面调查不完整。

总之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能利用的电磁波谱段越来越多,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其感测的目标更广。

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1、遥感器的内部畸变:由遥感器结构引起的畸变2、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像: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3、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4、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像点位置的移动;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离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

5、大气折射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6、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影像偏离遥感数字图像增强1)对比度变换: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的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处理方法。

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所以也称之为辐射增强对比度扩展的辐射增强:通过单个像元的运算从整体上改善图像的质量常用的方法是:对比度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

2)空间滤波: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的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属于几何增强处理,主要包括平滑和锐化。

3)彩色变换:不同的彩色变换可大大增强图像的可读性,常用的三种彩色变换方法:1、单波段彩色变换;2、多波段彩色变换;3、HIS变换单波段彩色变换(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

即按图像的密度进行分层,每一层所包含的亮度值范围可以不同。

多波段彩色变换: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影像。

梅安新遥感概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梅安新遥感概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1.遥感(RS):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的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平台:是指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用于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

3.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4.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5.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6.黑体辐射:是指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放射最大量之辐射。

7.黑体(绝对黑体):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完全吸收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即吸收比为1的物体。

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10.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11.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12.漫反射: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13.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中,既反映波动性,又反映出粒子性,称为波粒二象性。

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

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15.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是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16.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电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辐射源: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

维恩位移定律:λ(max)T=b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大都全部吸收的物体微波遥感:指利用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的接受和反射其他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感光度:胶片的感光速度。

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线在3’以内。

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红绿蓝)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

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亮度系数: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明亮程度的数值辐射畸变: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像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

辐射校正 :对大气影响的纠正是通过纠正辐射亮度的办法实现的。

几何畸变: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畸变时,说明发生了几何畸变。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亮度系数亮度系数(P )是指在相同照度条件下,某物体表面亮度(B )与绝对白体(全白的物体)理想表面亮度(B 0)之比,即:亮度系数是没有单位的。

绝对白体的亮度系数为1,但在自然界中很难找到, 通常用硫酸钡纸或氧化镁纸作标准反射面, 它的亮度系数是0.98, 而绝对黑体(全黑的物体)的亮度系数为0。

物体的亮度系数不同,在像片上反映为色调的差异。

一般亮度系数大,像片上的色调浅;亮度系数小,其色调就深。

2)反差和反差系数 反差即黑白差,即黑白像片(胶片)中明亮与阴暗部分亮度的差别。

反差系数是指影像上表现出的反差与原景物反差的比值,通常用r 表示。

r = 影像反差/景物反差从公式 r = 影像反差/景物反差可以看出:当r=1时,地物的不同亮度(感光密度)都能得到正确的表达。

当 r<1时,景物反差被缩小,色调差别不明显,整个图象变灰,产生黑白不清的模糊感。

当r>1时,景物反差被夸大,明显差别显著,但明暗层次减少。

3)像主点和像底点要解释像主点和像底点必须先理解主光轴和主垂线的概念。

主光轴是指航摄仪中透过镜头中心并垂直像平面(焦平面)的投影线。

主垂线是指通过镜头中心的地面铅垂线。

像主点是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而像底点是指主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当像片水平时,像主点与像底点是重合的,若像片倾斜时,像主点与像底点互不重合,像片倾斜愈大,像主点和像底点之间的距离也相隔愈远。

4)感光度 : 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作用的敏感程度或感光快慢程度。

它是确定曝光时间的主要参数。

感光度的单位是“定”(DIN )。

感光度每增加3度,感光灵敏度增加一倍。

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愈高,曝光时间愈短。

5) 航空像对为了使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像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航向重叠。

航向重叠一般应达到60%,具有这种重叠关系的两张像片又称为“像对”。

6)主光轴和主垂线主光轴是指航摄仪中透过镜头中心并垂直像平面(焦平面)的投影线。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这是我10年复习考研留下来的东西。

是我自己概括的啦。

分享给学弟学妹。

内容为《遥感原理与应用》,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辩证的使用。

说明一下,是第一版的教材,第二版的应该也差不多。

===================正文分割线==========================名词解释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一般指的是电磁波遥感.p12.电磁波: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它的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p13.干涉:有两个(或以上)频率、震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的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矢量和。

因此会出现交叉区域某些地方震动加强,某些地方震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成为干涉。

P24.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成为光的衍射。

P25.电磁波谱:不同电磁波由不同波源产生,如果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p26.绝对黑体(黑体):如果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P47. 基尔霍夫定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之比,等于同一温度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

8. 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P69. 太阳光谱辐照度:指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该值随波长不同而异。

10. 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

P1011. 米氏(Mie)散射:如果介质中不均匀颗粒与入射波长同数量级,发生米氏散射。

P1012. 瑞利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直径a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发生瑞利散射。

遥感课程名词解释

遥感课程名词解释

Hao 名词解释广义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处理,揭示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及信息处理、应用的技术。

遥控:通过发射无线电波远距离来控制目标物体的姿态、运动轨迹、方位。

遥测:通过仪器远距离地测量物体所需的参数。

分为直接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主动遥感:先由探测器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的回射。

(雷达遥感)被动遥感:不由探测器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只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天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航空摄影遥感)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偏振:横波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其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

遥感信息获取:一般指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的电磁波特征,即地物的发射、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

由于电磁波传播的是能量,实际上也是记录辐射能量的过程。

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最大辐射本领向短波方向位移。

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I⊙=135.3 mW/m2气溶胶粒子: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千分之一微米到一百微米的固体、液体位子。

米氏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与入射波长λ同数量级时,发生米氏散射均匀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入射波长λ时,发生均匀散射瑞利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小于入射波长λ的十分之一时,发生瑞利散射大气屏障:有些大气中电磁波透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电磁波。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1,GPS:GPS是新一代以卫星为基础的电子导航系统,利用多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的系统,它可以直接测定地球表面人一点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2,遥感制图:是指以遥感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现代地图的制图方法,按照地图的规定和用途需要,来完成遥感信息的制图表示和制作地图的过程。

3,系列制图:指是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取得的遥感资料所编制的不同专业内容的专题图件。

4,城市遥感:以城市环境、生态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遥感工程。

5,环境遥感: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或做出预报的统称。

由于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与社会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利用遥感多时相、周期短的特点,可以迅速为环境监测。

评价和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6,资源遥感:以地球资源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的遥感的方法和实践,调查自然资源状况和监测再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利用遥感信息勘测地球资源,成本低,速度快,有利于克服自然界恶劣环境的限制,减少勘测投资的盲目性。

7,遥感信息处理:(再处理)指对遥感探测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或磁带数据进行的各种处理,使遥感资料更适于各个专题的分析应用。

8,监督分类:从分析研究的区域内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地作为样本,建历具有代表性判别函数或判读标志,然后对样区或样本进行分类。

9,非监督分类:不需要选择取样区和样本,直接依据像元间的相似度大小或仅依据不同的物的光谱信息和影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归类合并或分析判读的方法。

10,直接判读标志:指目标物体本身的属性在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们包括形状、大小、颜色、阴影、组合图案等。

11,间接判读标志:指物体本身的属性不能在资源遥感图像上直接反应,它是通过与判别目标有联系的其它相关地物信息在图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再来推断判别目标物体的属性及影像特征。

如地理位置、排列组合、水系格局、地貌形态、植被分布等。

12,灰阶:地面上各种地物的辐射强度不同表现在五行图像上的色调的深浅不同,色调深浅的分级为灰阶。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通常把那些受吸收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大气透过率较高的电磁波段就成为遥感探测可以利用的有效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2.绝对黑体: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将辐射到它表面上的任何波长的能量全部吸收的理想体。

3.空间分辨率:传感器所能识别的最小地面目标的大小,是反映遥感图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重要指标。

4.瞬时视场角:传感器内单个探测原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它决定了在给定高度上瞬间观测的地表面积,这个面积就是传感器所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5.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空中移动载体。

6.黑体:是个假设的理想辐射体,是指能全部吸收二毫无反射和透射能力的理想物体。

7.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波长及波段宽度,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波长和带宽,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光谱分辨率。

8.地球同步轨道:也成24h轨道,即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轨道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也与之一致。

9.微波遥感:在微波电磁波段内,通过接受地面目标物辐射的微波能力,或接收传感器本身发射出的电磁波束的回拨信号,判别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1.什么是航天遥感,其具有什么特点?(1)航天遥感: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

(2)特点:平台高,视野开阔、观察地表范围大,效率高的特点,并且可以发现地面大面积的,宏观的、整体的特征。

2.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的影响而改变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

(2)类型:①瑞利散射:大气粒子的直径<入射电磁波波长;②米氏散射:大气粒子直径≈入射波长;③非选择性散射:大气粒子直径>入射波长。

(3)特点:①瑞利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②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③非选择性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遥感名词解释汇总

遥感名词解释汇总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4.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5.绝对白体能反射所有的入射光的物体6.灰体大多数物体可以视为灰体7.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8.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9.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10.地物波谱特性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11.轨道参数 1 升交点赤经2 近地点角距ω3 轨道倾角4 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 5 卫星轨道的偏心率6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12.姿态角滚动------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俯仰------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航偏------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13.重复周期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14.偏移系数某天某一轨道相对于上一天同号轨道偏移的轨道数,若向西偏移为负值,向东偏移为正值,d=±1时为顺序排列,∣d∣>1时为交错偏移。

15.伪距法定位在某一瞬间利用GPS接收机至少测定四颗卫星的伪距,根据已知的GPS 卫星位置和伪距观测值,采用距离交会法即可求得接收机的二维坐标和时钟改正数。

16.SPOT SPOT卫星装载了2台相同探测器HRV或HRVLR成像仪属于CCD线阵列推扫式成像可以获取同轨或邻轨立体影像17.IRS共有4个系列IRS-1是陆地观测卫星系列IRS-P是专用卫星系列IRS-2是海洋和气象卫星系列IRS-3是雷达卫星系列18.MODIS 波段不连续波段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

19.小卫星小卫星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空间分辨为1—3m(全色)和4—15m(多波段)20.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讲解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讲解
混合像元:若像元包含多种土地类型,则为混合像元。遥感所获取的光谱信号是像元所对应的地表物质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
普朗克定律:普朗克(Planck)定律-描述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波长分布的关系。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
I = 1.95 cal/cm2min = 1.360×103W/m2
模式识别:
ARC/INFO:
判读标志:
GPS:
长二捆: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有效载荷。
捆绑式火箭:是指将多枚火箭并排捆绑起来发射,目的是为了使众多火箭同时产生更大推力。由于捆绑式火箭推力大,所以可以用它来运载更重的航天器上天。
数字图像处理:
中心投影:
航向重叠和航向重叠率:
升交点:
SPOT:
HDDT:
太阳同步轨道:
灰标:
像点位移:
CCD:电荷耦合器件CCD,CCD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原件,具有自扫描、感受波谱范围宽、畸变小、体积小、重量轻、系统噪声低、动耗小、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一系列有点,并可做成集成度非常高的组合件。
3)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北师
黑体:
反射因子:
成像光谱仪:
漫反射:
比辐射率:
透视收缩:
地形叠掩:
米氏散射:
体散射:
直方图均衡化:
植被指数:比值运算可以检测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扩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该运算常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植被生物量,这种算法的结果称为植被指数。

遥感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遥感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4 五遥感图像几何处理
5 1构像方程:地物点在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2通用构像方程:在地面坐标系与传感器坐标系之间建立的转换关系 3几何变形: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4几何校正: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5粗加工处理:也叫粗纠正,仅做系统误差改正。6精加工处理:正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过程。7多项式纠正: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 8直接法纠正:从原始图形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求其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再把该像素的亮度值填到输出图像相应位置去9间接法纠正: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点位反求其原始图像坐标,再进行亮度值重采样并填到空白图像相应点上去。10灰度重采样:但输出图像阵列中的任一像素在原始图像中投影点的坐标不为整数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该点周围邻近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贡献累积起来,构成该点新亮度值的方法。11图像配准:实质是遥感图像纠正,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点,采用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划到同一的坐标系中。12图像镶嵌: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的区域的图像。13数字地面模型: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14正射影像是具有正射投影性质的遥感影像。
1 10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11SAR合成孔径雷达 ,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12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13CCD: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14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15 全景畸变: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由此所产生影像 由中心到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16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17 距离分辨率: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8 方位分辨率:雷达飞行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19 斜距投影:侧试雷达图像在垂直方向的像点位置是靠飞机的目标的斜距来确定 20 多中心投影: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20地面接收站:设置在地球上,跟踪卫星运转,接收卫星下行传送的各种数据,以及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储存和分发的地面站。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

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的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探测和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 (100% )的物体。

发射率& =1,不随波长而变。

3、白体:(绝对白体):发射率沪0,反射率=1,透射率=0。

4、灰体:发射率&为小于1的常数,不随波长而变。

5、选择性辐射体:& <1且随波长而变化。

6、灰度:指黑白航片上的黑白深浅程度。

7、明度:是人眼对光源和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

8、饱和度:色彩纯洁程度。

9、瑞丽散射:(分子散射):当微粒直径(如空气分子)远小于波长时出现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微粒直径(如气溶胶)与波长基本相等时出现的散射。

11 、非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直径(如云雾)比波长大得多时出现的散射。

12、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的温度下,任何地物的发射率,在数值上等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吸收率。

13、霍芯藩-波尔兹曼定律: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14、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 、像点位移: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又称投影差)16、监督分类:首先需要以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征来“训练”计算机,获得各类地物的判别模式或判别函数,并依此模式或函数,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处理分类。

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达到自动分类识别的目的。

17、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的方法。

(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法)。

18、拓扑关系:一幅图的诸元素可大致分为点、线、面三种基本形式,拓扑就是这三种基本元素的关联关系,包括数据关系和位置关系。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反射光谱曲线: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发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发射光谱曲线。

3.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并接受其后向辐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的遥感方式。

主要传感器为雷达,此外还有微波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

4.被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传感器,接受来自目标地物发射的微波,而达到探测目的的遥感方式。

被动接受目标地物微波辐射的传感器为微波辐射计,被动探测目标地物微波散射特性的传感器为微波散射计。

5.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6.波谱分辨率(光谱):传感器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波谱分辨率越高。

7.亮度系数:在相同照度条件下,某物体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

8.彩红外像片:由地物反射的光线进入摄影机镜头,使彩色红外感光底片产生光化学反应,由该底片印出的像片称为彩红外像片。

9.辐射畸变:指遥感传感器在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辐射能时,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输和传感器测量中受到遥感传感器本身、地物光照条件(地形影响和太阳高度角影响)以及大气作用等影响,而导致的遥感传感器测量值与地物实际的光谱辐射率的不一致。

10.几何畸变: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变形,称为几何畸变。

11.辐射校正:对由于遥感检测系统、大气散射和吸收等原因引起的图像模糊失真、分辨率和对比度下降等辐射畸变进行校正。

12.几何校正:对由于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飞行姿态变化、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等原因引起的图像几何畸变进行校正。

13.几何精校正: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何校正称为几何精校正。

14.大气校正: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

遥感

遥感

遥感一、名词解释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被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

严格的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所谓黑体是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当然黑体仍然要向外辐射)。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逛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1.360*10(3)W/m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摄入地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天顶距和天顶角:取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垂线的夹角。

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哥哥方向散开。

①瑞丽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其溶胶等引起。

原理: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散射咋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占总入射能P0的百分比公式P37低轨:就是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简称极地轨道。

高轨:是指地球同步轨道,轨道高度36000KM左右,绕地球一周24H,卫星公转角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相对于地球似乎固定于高空某一点,故称作地球同步卫星或静止气象卫星。

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与地面或偏离垂线3°以内。

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取得的相片。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1.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不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其几何、物理性质和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2.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

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

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3.瞬时视场角(Instantaneous Field Of View,IFOV),是指遥感系统在某一瞬间,探测单元对应的瞬时视场。

4.视场角在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

5.6.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

对于摄影影像,通常用单位长度内包含可分辨的黑白“线对”数表示(线对/毫米);对于扫描影像,通常用瞬时视场角(IFOV)的大小来表示(毫弧度mrad),即像元,是扫描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面积。

7.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器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是遥感器的性能指标。

遥感器的波段划分得越细,光谱的分辨率就越高,遥感影像区分不同地物的能力越强。

8.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

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反射率表示,在热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温差、最小可探测温差和最小可分辨温差表示。

9.温度分辨率是在(热)红外遥感影像上,以灰度差别的等级来代表温度差别的程度。

是遥感器的一项技术指标。

能分辨的最小温度差。

10.太阳同步轨道(Sun-synchronous orbit)指的就是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轨道的倾角(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接近90度,卫星要在两极附近通过,因此又称之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遥感名词解释1.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又称光学图像。

2.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数字图像的最小单元是像素。

3.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电磁波谱。

5.反射波谱:地物反射电磁辐射的能力,随所反射的电磁波波长变化而变化。

如以横坐标表示波长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其反射率(或反射亮度系数)可构成反映反射光谱特性的曲线,称为反射光谱曲线。

6.高光谱图像: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中获取有关数据得到的遥感图像,波段多,波段范围一般<10nm。

7.高空间分辨率图像:空间分辨率<10m遥感图像。

8.遥感影像地图: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经几何纠正,配合数字线划图和少量注记,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与几何信息,又有行政界限和属性信息,直接提高了可视化效果。

9.遥感图像模型:传感器探测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所得到的遥感图像从理论角度归纳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

10.多源信息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的技术,复合后将更有利于综合分析,一般包括匹配和复合两个步骤。

11.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 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像素值称为亮度值(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辐射强度决定。

由于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且受大气影响不同,相同地点不同图像(不同波段、时期、种类)的亮度值可能不同,因此灰度值是相对的,仅能在图像内部相互比较。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射率很高的波段。

绿色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并作出相应植物反射波谱曲线。

3、电磁波(横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中的传播叫电磁波,如:光波、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6、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7、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受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

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8、(遥感)数字图像: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影像。

9、辐射畸变:指从传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率与光谱反射亮度等物理量不一致。

10、几何精校正:利用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图坐标的对应关系,近似的确定所给的影像坐标系和应输出的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公式。

11、多源信息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

12、程辐射度:相当部分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程辐射度。

13、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就是差值运算。

fd(x,y)=f1(x,y)- f2 (x,y)14、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0)就是比值运算。

15、信息复合:指同一区域内遥感信息之间或遥感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匹配复合。

16、正像素:把一个像素内只含有一种地物的称为正像素。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遥感的定义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器遥感器又称为传感器,是接收、记录目标电磁波特性的仪器。

常见的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雷达、辐射计、散射计等。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次序为: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4、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吸收的假想的辐射体。

5、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地物波谱特性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8、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P0 )×100%。

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9、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0、摄影成像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记录介质(胶片or CCD)来记录物体的影像的成像方式1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波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图像的成像方式。

12、微波遥感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目标地物在1mm—1m光谱范围内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以此为依据,通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13、像点位移中心投影的影像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相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其位移量就是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在统一水平面上的投影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遥感信息:电磁波遥感信息即影像。

2、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场,它是物质运动能量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

3、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率恒等于1的物体及α(λ、t)=1的物体。

4、发射率:目标物体的辐射量与同温度下的黑体的辐射量之比,常用ε表示。

5:、热惯量:物体对环境温度下的热反应灵敏性的量度,热惯量越大对环境温度的热反应越钝。

6、大气窗口:电磁辐射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生效应,使得能够穿透地球大气的辐射,局限在某些范围内,通常将这些投射率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亮度温度:指由辐射计把接收到的来自地物的辐射能量转换而来的温度。

8:亮度系数:在相同照度条件下,某物体表面的的亮度与理想的纯白色全反射表面亮度之比。

9:消色体:对入射光各种波长单色光都非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的物体。

10、彩色体:对入射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的物体。

11、轨道周期:是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一周的所需时间决定卫星每天绕地球运行的圈数及重复飞跃同一地点的覆周期。

12、轨道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13、星下点:卫星质点与地心连线在地面的交点。

14、升交点、降交点:当i≠0时,轨道与赤道平面由两个交点,卫星由南向北飞行时的称为升交点,由北向南飞行时的称为降交点。

15、影响比例尺:指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水平距离的比值。

16:影像分辨率: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
白线对数。

17、线性影像:指在遥感图像上由色调或地形地物所显示的沿空间某一方向有规律的展布的直线状或弯的线性影像特征。

18、环形形迹:在遥感图像上由色调、水系、影纹结构等标志显示的近圆形、空心的环形或未封闭的弧形等影像特征。

19、影像单元:图像上一种特殊的花纹图案或色调带可能相当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地层单位。

20、遥感地层单位:又称影像地层单位,指遥感图像上根据制图的精度要求和显示程度而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

21、断层三角面:是指在遥感图像上同一倾斜岩层地表露头线上的最高点(山脊点)和与之相邻的两个最低点(河点)相结而成的一个假象假象三角形平面。

问答题
一、发射波普、反射波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射波普:1、加热地物的能量来源:来源于太阳的电磁波辐射:①:四季太阳光强的变化;②昼夜间的变化。

2、地物的物理热学性质:①反射系数:地物反射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像地物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也影响地物的温度;②比热,地物比热越,使其升温需要的热量越大;③热惯量,表征物质对外界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性,热惯量越大,对外界温度变化反应越迟钝。

3、其他,气候影响地表温度。

概念:表示物体辐射发射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用一条曲线表示,这条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发射波普。

反射波普:物体的组成成分、结构、表面状态、以及物体受到所处自然和人工环境造成的影响。

概念:表示物体辐射反射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用一条曲线表示,这条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普。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①视野广阔,②直观可视,客观真实,③定时定位观测,④
资料的可处理性。

三、雷达图像的特征:①近距离压缩,斜距显示在图像上,原来等长度的目标长度将被压缩,且近距离端比远距离端压缩的多,造成距离向德几何失真;②透视收缩,所有面对雷达的斜坡,其雷达图像长度比实际长度短;③雷达叠掩,一些长度很大的目标,在大俯角情况下,顶部比底部离雷达天线近,顶部先于底部成像,产生目标倒置的视觉效果;④雷达阴影,雷达波沿直线传播当受到高大目标阻挡,目标背面将有雷达波照射不到的盲区,因不会有回波返回雷达,在图像的相应的位置形成黑色调的暗区。

四、三大岩类解译的标志:1波普特征与色调,由于具有不同的反射波普特征,在黑白底片上有不同的特征。

岩浆岩色调,均匀,随岩性色调从浅到深,暗色(中基性岩)或浅灰色(中酸性岩)。

沉积岩色调带斑点状,斑块状,条带状等不均匀色调,浅灰色植物丛中生的砂岩。

变质岩色调变化大,一般由矿物成风决定,片岩、片麻岩等色典均未浅色,暗色矿物集中带为暗色带。

2、图像特征。

沉积岩,其影像为不同色调带状表现为弧形、环形、折现形等,这些带状常显示高度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

岩浆岩,大型侵入岩多为酸性和中酸性,在航片上呈圆形,椭圆形或边缘不规则团块状。

变质岩,正变质岩的总体图形特征与岩浆岩相似,出行了一些断续细致或肠状细纹。

3、水系特性。

岩浆岩,稀疏的树枝状,环状,放射状,平行水系。

沉积岩,树枝状、格状、角状水系平行状水系。

变质岩,栎状、梳妆、格状、树枝状、丰字状水系。

4、地貌特征。

岩浆岩,穹形、浑圆形、圆滑丘陵、舍状熔岩,流桌状山垄岗与台地;沉积岩,陡崖、垄岗、奇峰、单面山、猪被岭、岩层三角面、馒头状山丘;变质岩;低缓丘陵、岗状、分水岭杂乱无章。

5植被与土地利用。

岩浆岩,植被岩裂隙呈带状分布,耕地、村落、道路集中;沉积岩,基岩出露无植物,少耕地,堆积于第四系红松散物表面发育植被,耕地,村落;变质岩,表土深厚,残余层发育,植被,耕地及森林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