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解理论在危机传播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论风险社会中危机传播的策略与方法

论风险社会中危机传播的策略与方法
风 险并 以 一种 积极 的 方 式来 对 待 风 险 的 能力 ” 囱
“ 险 社 会 ” 论 描 述 和 分 析 了 现 风 理
在全球 化背景下 .风险的冲突点
与 始 发 点 往 往 并 没 有 明显 的 联 系 , 即 使 生 活 在远 离 风 险 源 头 的地 方 ,有 时 也 难 以幸 免 被 风 险 冲 击 ,而不 得 不 承 受 风 险 的考 验 。正 如 传 播 学 中所 说 的

论风险社会 中危机传播 的策 略与方法
◎郑保 卫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博导 北京 107) 82 0
◎ 杨 柳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研究生 北京 107 ) 8 2 0
『 要 1 文 介 绍 了风 险 社 会 的 内 涵及 其 特 征 , 出 了其 危 害 性 。分 析 了风 险社 会 与 中国 社 摘 本 指 会 现 状 , 国 风 险 社 会 的 基 本 特 征 和 中 国社 会 规 避 风 险 的 办法 。重 点论 述 了风 险 社 会 中危 机 中

险 的不 断涌 现 .更 重 要 的是 它 意 味着
人 们 需 要 根 据 规 避 风 险 的原 则 来 组 织
『 引 贝克也认为 ,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主 要 影 响 之 ~ .就 是 其 具 有 极 度 的 不 确 定 性 和 高 度 的风 险性 ,从 而 使 当 代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成 为 一 个 “ 险 风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汇报人:日期:

录CATALOGUE

•危机传播概述

•危机传播的理论基础

•危机传播的实践应用

•危机传播的挑战与对策

•危机传播案例分析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危机传播概述

危机传播是一种沟通和传播过程,旨

在解决组织或公众在面临危机事件时

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实现恢复和

发展的目标。

危机传播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信息

的不确定性、舆论的关注性、媒体的参与性等特点。

定义与特点

特点

定义

危机传播能够及时向公众传递准确的信息,避免谣言和误解的产生,维护公众的利益。保护公众利益提高组织形象促进社会稳定有效的危机传播能够帮助组织树立积极、负责任的形象,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危机传播有利于社会稳定,能够缓解公众的紧张情绪,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030201危机传播的重要性

危机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危机传播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学科,起源于20世纪中叶,随着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和人们对危机管理的重视,危机传播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发展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危机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也不断更

新和拓展,新媒体平台成为了危机传播的重要渠道。同时,危机传播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涉及的学科背景也更加多元化。

02

CATALOGUE

危机传播的理论基础

危机传播阶段模型

01

该模型将危机传播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危机酝酿、危机爆发、危机

扩散和危机解决等,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需要应对的策略。

危机传播循环模型

02

该模型强调危机传播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包括危机事件的触发、信息的

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形成机理

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形成机理

◎2023年第6期◎

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形成机理*

李文文,陈康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交媒体虚假信息传播的形成机理与治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0621)和金陵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课题“社交媒体虚假信息转发机理与行为特征研究”(项目编号:jit-b-202136)研究成果。

摘要文章聚焦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遵循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深度访谈22名研究对象,提炼出转发动机、转发对象、转发内容、转发形式、转发渠道、转发障碍、转发行为生命周期7个主范畴及核心范畴,进而揭示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在利益相关、情感交流等动机的驱动下,将筛选后的涉疫信息以特定的形式,通过特定社交媒体平台转发给选定对象,在此过程中存在信息与平台两个层面的障碍。研究发现:随着疫情的发展,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呈现出生命周期性特征。研究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深度了解与预测用户行为,可以为政府相关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社交媒体精准信息推送等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信息转发行为社交媒体用户危机传播涉疫信息

引用本文格式李文文,陈康.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形成机理[J].图书馆论坛,2023,43(6):103-114.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Media Users ’Epidemic-Related Information Forwarding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近年来我国危机传播的研究及其反思

近年来我国危机传播的研究及其反思


程 。” 台湾 学 者 吴 宜蓁 就 危 机 管理 与 危 机 传 播 进 行 了 概 念 界 … 定 上 的 对 比 , 为 危 机 传 播 是 为 影 响 大 众 对 组 织 的 形 象 与 认 认 知 所作 的 努 力 , 目的在 于 沟通 与 形 象 维 护1 2 百 精 分 析 了危 1 。胡 机 传播 的特点 , 为 : 认 危机传 播是 混乱符号和 不确 定意 义 的 共享过程 : 危机传播是信 息传播主体 与客体 非秩序 化复杂互 动 的过程 : 危机传 播是 一个失衡 的信息 系统 , 各种信 息碎 是 片 的杂 合 体 日 总 结 各 个 学 者 的 观 点 , 们 认 为 , 机 传 播 就 。 我 危 是 以传播学 为核 心 , 以政府 、 媒体 、 公众 为主要研 究对 象 , 将 传播学 学科的一些理论 、观点和方法运 用到危机管理 中 , 在 全社会进行信 息沟通和 交流的过程。危机传 播的理 论范式主 要 有管理学 、 播学和 公共 关 系学 , 传 不同 的学 科可 以从 不同 的角度进行 分析[ 4 1 。在学科划分上 , 机传 播属于边缘交叉学 危 科 , 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具 二 、 机 传 播 研 究现 状 分 析 危 通 过 检 索我 们 可 以 发 现 , 2 0 在 0 3年 以前 , 危 机 相 关 的 跟 文章绝 大多数是对公共卫 生事件的思考和研 究 , 有极 少数 只 关 于 群 体 事 件 的 文 章 , 着 力 点 多在 如何 避 免 让 危 机 事 件 见 且 诸于报刊。《 新闻记 者》 2 0 在 0 2年第 6期还 有两篇关于面对 突发事件主流媒体该 不该沉默 的讨 论。我 国危机传播 的全面 研究从 2 0 0 3年 S S爆 发 后 才 真 正 起 步 。 AR ( ) 关 的研 究 著 作 一 相 自南 方 日报 出版社 2 0 0 4年 出版 的有关危机传播 的第一 本著作 , 安斌 的《 史 危机传播 与新 闻发布 > 问世后 , 危机传 播 的研 究便呈现出百花齐放 的格局。 1危 机 传 播 理 论 研 究 . 危 机 传 播 的理 论 研 究 一 般 是将 新 闻传 播 学 的 观 点 、 理 原 融入到 管理学 、 共关 系学等相 关学科 中 , 公 希望构 建一 套危 机传 播的综合学科体系。如胡百精撰写的《 危机传播 管理 》 一 书, 将传播 学的原理 、 观念和 方法“ 嫁接 ” 到危机 管理中 , 内容 涉 及 危 机 管 理 、 机 预 警 、 介 管 理 、 通 管 理 、 机 恢 复 等 危 媒 沟 危 各 个 方面 。 2危 机传 播 理 论 与 实 证 研 究 . 这种 研究多是在 案例 分析 的基础上 , 出危机传播 的经 得 验 型 理 论 。台 湾 学 者 吴 宜 蓁 的《 机 传 播 : 危 公共 关 系 与语 艺 观

新闻传播学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学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学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危机事件层出不穷,这给企业、政府和公共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危机管理中,新闻传播学作为

一门学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学在危机传播管

理中的应用,并剖析其重要性和具体实践。

1. 危机传播的特点

危机传播是指在突发或意外事件发生时,组织在信息传递和处理上

面临的挑战。危机传播有以下特点:

1.1 性质紧急

危机传播常常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并传递准确的信息。

1.2 舆论压力

危机事件往往伴随着舆论的压力,所以组织需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以应对舆论的挑战。

1.3 高度关注

危机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因此组织需要借助新闻传播

来获得更广泛的宣传和认同。

2. 新闻传播学的应用

2.1 危机传播策略

新闻传播学在危机传播管理中起到了制定危机传播策略的关键作用。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组织需要快速制定传播策略,包括明

确的目标、定位和信息发布计划等。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帮

助组织更好地分析危机事件,并设计出高效的传播策略。

2.2 媒体关系管理

新闻传播学对于媒体关系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媒体的良好

关系可以帮助组织在危机事件中更好地传递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并

减少负面报道的影响。通过建立媒体关系,组织可以更好地控制危机

传播的信息和节奏。

2.3 社交媒体的运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它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新闻

传播学提供了社交媒体运营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组织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平台迅速传递信息、解答疑问,并与公众进行互动。同时,社

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7·20河南暴雨”为例

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7·20河南暴雨”为例

第38卷第3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38,N o .3

2022年5月

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y 2

022ʌ收稿日期ɔ2021G09G10

ʌ作者简介ɔ王璇(1993-)

,女,甘肃兰州人,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理论研究.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

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

以 7 20河南暴雨

为例王㊀璇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10

)ʌ摘

要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的一种,由于其突发性等特征比其他的危机事件具有更多的

不确定性与反复性.该种危机事件发生时信息的传播容易产生舆论的混乱从而引起民众的恐慌,所以相较其他突发性事件在进行危机传播活动时更需要讲求一定的原则与策略.以 7 20河南暴雨 为例,运用斯蒂文 芬克危机传播阶段分析理论对该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㊁媒体与公众所进行的危机传播进行分析.就

分析提出原则和策略上的建议,以期对之后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中的危机传播提供一些启示.ʌ关

词ɔ7 20河南暴雨;

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危机传播ʌ中图分类号ɔG 206.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2)03G0125G04

A n a l y s i s o fC r i s i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

危机传播中的“回飞镖效应”及其应对-最新资料

危机传播中的“回飞镖效应”及其应对-最新资料

危机传播中的“回飞镖效应”及其应对

1

危机中的信息管理之所以被称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原因在于其所处的传播情境是“非常态”的。从传播者来看,危机公关主体已然陷入一种舆论困境,处在于己不利的信息环境中,组织形象亟待恢复,对传播内容即信息的发布需要进行审慎的主题筛选、内容建构和语义修辞,并选择合乎时宜的时间、空间进行发布,力图将信息置于一种相对和谐的传播语境中。从受众来看,危机传播的核心目标群是由兴趣、知识、文化等背景要素不尽相同的异质受众组成,对其心理状态的评估难度很大;共同的利益诉求使其成为临时的共同体,对危机公关的主体持怀疑和否定的初始态度,并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危机传播的这条传播链最终要落至传播效果上,这既是由危机传播本身的功利性目标决定,也是危机管理的持续性对阶段性反馈的需求所致。因此,整个危机传播链中所有要素的运作和联结都以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为要旨。

危机传播的总体目标是改善公众对组织的认知,求得公众从了解到理解再到谅解和支持,最终恢复组织正面形象。在现实中完全实现该目标往往有很大的难度,一方面,环境中各种不可预测和不确定因素的变化。使得危机传播方案可能无法按照既定轨道运行;另一方面,种种可避免的人为疏漏和失误大大削减了危机传播的积极效果,甚至可能产生完全违背传播者本意的结果。后者是危机传播管理中最致命的.但也是最可能被修补和改进的。

默顿和拉扎斯菲尔德在《广播和电影宣传的研究》中提出了传播效果的四种“回飞镖效应”。它描述的是传播者基于某种明确的传播目标而发出的讯息未能达到主观预期的效果,反而产生了完全意料不到的相反结果,就像发出的飞镖未能击中目标而返回,甚至击中投飞镖者的情形。“回飞镖效应”的提出,虽然是以传统的宣传研究为基础,但对普遍意义上的传播效果研究尤其是危机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CT)是一种将危机事件作为基础来理解传播行为的理论。它通过探讨人们如何通过传播以及它们对危机的反应来更好地理解处理危机。它试图解释在具体的危机情境中发生的各种行为,以及为什么人们面对危机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SCT的假设是,当人们面临危机时,他们会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应对该危机。

然而,由于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信念,这些行为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个信仰宗教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另一个不信仰宗教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此外,SCT还需要考虑到情感因素,因为对危机的反应和处理过程也可能受到情绪影响。

SCT还注意到了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例如,传播者可能会根据每个受众的文化和价值观来改变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式。此外,传播者也可以根据每种技术的传播特性来改变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SCT还注意到了社会中不同的群体,比如孩子、成年人、老年人等,在危机情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儿童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危机的影响,因此通常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来保护他们。老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传播的影响。

此外,情境危机传播理论还强调了传播活动的组织保持性以及传播机制的作用。 SCT认为这些组织和机制可以作为文化和价值的载体,在危机情境中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为。

总而言之,情境危机传播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危机,并有效地利用传播活动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它也强

调了文化和价值观对传播过程的重要性,并指出各种不同群体在危机情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社交媒体中危机传播的情绪引导分析——以6·13十堰燃气爆炸事件为例

社交媒体中危机传播的情绪引导分析——以6·13十堰燃气爆炸事件为例

研究论文

50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一、引言

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1]。实证研究证明,对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在社交媒体中,由于网民媒介素养较低,缺乏理性解读信息的能力,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容易情绪化。网民易采用边缘路径处理危机信息,致使以“情绪压倒事实”为特征的“后真相”逐渐成为舆情走向的主导性因素[2]。

文章选取6·13十堰燃气爆炸事件作为案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次事故属于安全生产事故,且伤亡人数较多,在网络空间中有较大的影响力。爆炸类安全事故在此前产生较大影响的有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和3·21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6·13十堰燃气爆炸事故的危机历史令人印象深刻,便于研究危机历史与网民情绪之间的关系。其次,本案例贴近生活,燃气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所以更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最后,官方发布的关于本次危机的信息在各大主流媒体的微博账号上均有转发。危机期间,各信息渠道的议程重合度较高,便于抓取大量数据研究网民情绪的变化。文章以人民日报微博端的网友评论为主要分析数据。

二、危机信息处理:情感—认知的双因素模型(一)提出背景

该理论模型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黄懿慧以及香港浸会大学通信学院的陆远航共同提出。两位学者发现,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CCT)和整合危机图式

(ICM)有着相似的理论视角,这导致了相同的理论局限性。他们认为,SCCT 和ICM 狭义地定义了认知-情感方法,只关注公众的危机情绪是如何通过认知过程形成的。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公众理性地评估危机类型、危机责任、组织参与和应对资源。SCCT 和ICM 的研究都将受传者置于一种理性的状态,认为网民在理性解读信息后才会产生情绪,这种观点削弱了充分说明情感和认知之间的互动的可能性[3]。情绪—认知双因素模型是基于SCCT 和ICM 的研究,意义在于填补一项危机传播领域的研究空白,即在危机传播中,情绪如何影响信息接收者的认知,进而影响态度和行为。

危机传播资料

危机传播资料

目前国内外危机传播研究的主要视角包括运用传播学视角、公共关系视角、公共管理视角、企业管理视角和信息管理等视角来研究危机传播问题。

2004年9月史安斌出版的《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一书将主体定位为政府部门,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修辞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概念和理念框架,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政府、媒体、公众三方的信息交流和话语互动关系。结合国外危机理论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理念,并在实践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传播策略和技巧。[zJ

西方危机传播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来看,目前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一种是管理学取向,一种

是修辞学取向。管理学取向着力于研究危机传播中的传者环节,即组织自身的自主性、专业性、决策能力等;修辞学取向则更多地聚焦于危机传播中的信息环节,旨在帮助组织运

用各种话语和符号资源来化解危机,挽回形象。

研究政府危机传播管理,要从政府危机管理说起。政府危机管理是西方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课题,有关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最早始于美国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它首先被用来预测政治形势,以及采取措施的后果和价值。在西方政府危机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主要有(美)罗森塔尔的《危机管理:应对灾害、暴乱与恐怖主义》、(美)劳伦斯·巴顿所著的《组织危机管理》、(澳)罗伯特·希斯所著的《危机管理》及(美)威廉·L·沃的《应对危机四伏的生活:突发事件管理导论》等。这些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政治危机加以分析,包括政治制度的变迁、政权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等事项,其目的在于探索政治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寻求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的途径。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 危机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 危机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2012年01月(第26卷第01期)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Jan.,2012(Vol.26,No.01)

[收稿日期]2010—05—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70503024);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院长奖”科研启动专项基金(KJ21102500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08CTQ006);中国科技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汪臻真(1984—),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传播;

褚建勋(1978—),男,安徽庐江人,副教授,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危机管理,知识传播与复杂网络分析。

●管理论坛

【DOI 】10.3969/j.issn.1007-5097.2012.01.022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危机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汪臻真1,褚建勋1,

2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安徽合肥230026;2.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美国麻省02138)

[摘要]情境危机传播理论是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目前国外学界关注的热点。这一理论根据归因论建

构其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型中的关键命题进行检验,对于不同的危机情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反应策略选择建议。其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都极富启发性,对危机传播的研究传统形成了突破。本文对这一理论的建构,实证检验及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其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进行评价。[关键词]情境危机传播理论;危机管理;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中图分类号]F272.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2)01—0098—04

从传播学的角度介入公共危机的研究.

从传播学的角度介入公共危机的研究.

从传播学的角度介入公共危机的研究

在人类历史上,“危机”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甚至有人断定,对人类历史而言,危机是常态,没有危机才是例外。从2003年到2008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对中国人民而言,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从“非典”危机到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使人们对“公共危机”这样的字眼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和重视。在学术研究领域,这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以近年来中国出现的种种公共危机为研究案例,探讨“公共危机”中信息传播“失衡”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信息传播“失衡”的对策。

一、公共危机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从传播的角度介入公共危机的研究,并不是一个令人陌生的视角,已经有不少中外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比如,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就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1〕美国学者费姆·邦茨将危机传播定义为“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2〕中国学者廖为建等则更为直接地指出:“在深具传播学知识背景的学者看来,危机传播(或危机管理) 不过是人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对其理解和研究均可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危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媒介、受众等变量。”〔3〕这种观点肯定了直接从传播学的角度介入公共危机研究的可能性。当然,目前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危机事件本身的管理问题,而不是把公共危机本身作为一个“传播事件”,从信息传播这一层面进行研究。

西方危机研究专家罗森塔尔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4〕在这里,我们所关注的不是如何对危机进行管理的问题,而是罗森塔尔研究“危机”时所采用的视角:以整个“社会系统”为参照系进行“危机”研究。这无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有必要采用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眼光介入这个问题的研究。在社会学领域,结构功能理论把社会设想成为一个有机体,它的各个部分(政治、经济、文化) 组成互相依存的体系,其中每一部分都为该体系的平衡做出贡献。而公共危机的出现,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体系中出现了某种冲突和矛盾,影响到整个社会体系的平衡状态。当我们把研究的视角从社会学转到传播学时,同样可以这样设想,整个社会存在着一个多重结构的信息传播系统。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危机传播案例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和时间段 的危机传播案例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案例之间的异同点 ,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危机传播实践提供有益的借 鉴。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危机传播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对危机事件的应对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危机传播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传播 学、公共管理等,研究内容包括危机信息传播、危机沟通策略 、危机决策等方面。
研究内容
危机预警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危机的定义、危机的分类、危机预警的方法和技术 、危机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等。
信息熵理论
定义
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信息的不确定 性和混乱程度。
研究内容
信息熵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息熵的计算、信 息冗余和信息压缩等。
危机决策理论
定义
危机决策理论是指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或紧急事件,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策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 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危机信息的受体研究
受众特征
01
分析危机信息受众的类型、群体特征、社会心理和行为反应。
受众的信息接收
02
研究受众如何接收、解读和记忆危机信息,以及信息对受众态
度、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受众的信息反馈

危机传播管理

危机传播管理
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强调: 卓越公关研究将公共关系推至一个更广泛的层 面——它证实了公共关系不仅只是组织的传播工具, 它更是一个提高组织效率,增进组织与公众的相互利 益,和加速社会正向开展的专业管理功能.
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流派
二、公共关系与危机公关
q 1975-1985 说服范式
n 单向传播
n 说服理论
第2章
危机管理的流派与危机传播
从组织立场看,当事主体要视自己为一个有生命、有灵魂、有性格的 对话者,而非制度主义、专业主义至上的机构或机器,后者只会让自己丧失 与利益相关者人格化相遇的机会.从利益相关者立场看,一切危机都不仅是 利害得失问题,而且是——或首先是——信任、道德、情感、尊严和价值 观问题,这就意味着去人格化的技术性、专业性、程序性应急管理行为不足 以全面化解危机.
2
XXXXXXXXXXXXXXXXXX
本章目录
第1节 危机管理的流派 第2节 危机传播的机制 第3节 危机中的谣言传播
3
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流派
一、管理流派与传播流派 概念
管理流派又称管理的观点,即一般意义上的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包括应对策略的 制定、专门组织的建立、技术方案的施行,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权力配置和资源管理,主旨在 于恢复常态秩序、降低危机损害.

半夏泻心汤运用辩解

半夏泻心汤运用辩解

半夏泻心汤运用辩解

梁开斌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1(3)10

【摘要】目的: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应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寒热交结。寒热之致,可因外邪入里化热,苦寒攻里伤阳,热自外入,寒自内生,结于胃脘;其二是虚实夹杂。结胸与痞证虽同为误下所致,但结胸属实,为热与水、痰互结;痞为虚中夹实,其结为轻。痞之为病,如前潢所言:"阴阳参错,寒热分争,虚实更互,变见不测,病情至此,非唯治疗之难,而审查之尤不易也。"就半夏泻心汤证而言,亦是如此。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运用该方,如能细为辨析,谨察病机,则不仅可以治疗痞证,还可以治疗其他病症。【总页数】2页(P63-64)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清热;化湿;散寒

【作者】梁开斌

【作者单位】武威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辩解理论在危机传播中的运用——以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为例 [J], 谭婷

2.论辩解策略在危机传播中的运用 [J], 张慧宇

3.苏娟萍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经验浅析 [J], 郭颖;苏娟萍

4.王晞星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经验 [J], 张晓男;赵妮妮;汪欣文

5.寒热错杂型脾胃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 [J], 陆彩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危机公关:公关危机传播理论与经典案例分析

危机公关:公关危机传播理论与经典案例分析

危机公关:公关危机传播理论与经典案例分析

•引言•

新兴的社交媒体使得“人人都是发言人,人人都有扩音器”。

危机传播的概念:中文里的危机一词是危险和机会的复合词,英文里的危机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krinein,意即“决定”,按照《韦氏英文辞典》的解释,危机是指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这就是说,危机是一个具有决定行的阶段,决定了事态的未来走向,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迸发”。

危机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突发性事件

2、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3、需要快速采取行动应对

4、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后果(有可能是好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坏的结果)

5、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

四个R:关系(relationship)、声誉(reputation)、责任(resopnsibility)和反应(response)是危机传播的4个基本概念,对应的英文单词都是以R开头的,所以叫四个R。

品牌与其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危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利益攸关方指的是危机传播的所有目标受众,包括与危机有关、受到危机影响的所有个人和群体,这其中可以在划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利益攸关方。

危机传播效果是可以体现在品牌的声誉受到损害还是获得提升的,企业在危机当中所承担的责任是危机传播的焦点,品牌对危机做出的反应,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行动上的,都属于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

危机历史:品牌在处理危机上积累的经验和声誉,对品牌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可以被细分为“光环”效应和“搭扣”效应。

“光环效应”指的是品牌或个人在成功地处理掉危机之后带来的正面的舆论评价。比如,当奥巴马政府上任不久后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些年热门旅游景点频频深陷各种危机事件当中,尤其是来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其危机曝光的频率不断增加,其曝光范围不断扩大。本文以辩解理论为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对该理论具体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具体的事例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探讨出在此次事件中运用辩解理论的所取得的效果。本文发现:深陷危机的组织已经意识到危机传播的作用,能够快速的作出反应,并能灵活运用辩解理论的三大原则安抚受众,赢得谅解。

关键词:辩解理论;危机传播;哈尔滨“天价鱼”;社交媒体

危机是一种特殊的情境状态,深陷危机的组织和个人通过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够获知自身所处的境遇,以此实施相对应的举措。近期,涉及到热门旅游景点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丽江的酒托坑人“事件;“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也被央视曝光;“青岛天价虾”;三亚客房现天价……,涉及到热门旅游景点的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和危机事件发生频率的不断增加都在警醒政府组织,灵活运用各种社交媒体和重视危机传播的时刻已经到来。因而组织要在明晰危机事件,清楚自己身处的境地,对所要发布的信息进行把关之后,通过社会化媒体与广大公众进行双向互动沟通,使得有利于组织的信息得到广泛传播。本文通过案例哈尔滨“天价鱼”事件的梳理,对危机传播中辩解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说话的艺术:危机传播中的辩解理论

危机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予以阐释则是:深陷危机当中的组织和个人有效利用各个媒介与相关利益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得信息能够准确的传递,继而修复组织或者个人在危机当中的受损形象,让公众能够重新信任组织。传播是信息的传递和意义的分享,而意义是信息和符号的结合体。信息的载体符号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但最能表达的意义的往往还是言语。[1]辩解是所有危机传播理论的基础,辩解就是自我防卫的言说。而危机传播中与所传播的信息和表达情感态度密切相关的是辩解理论,辩解(apologia)并非道歉(apology),而是一种“自我防卫的言说”。经过整合以往学者所提出的众多关于辩解理论的阐述性内容,把危机传播的辩解理论分为三大原则:[4]

(一)重新定义原则

深陷危机的组织可能坚持认为这些控诉是诬陷或者全盘否定,或者组织有可能告知利益相关者他们并非有意为之。若组织的规定方针无可挑剔,当突然发生莫名其妙的、不可预判的事情时,公众往往会原谅组织所犯的错误。组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重新定义:一是完全否认指出危机不存在,如采用强烈的对抗手法,组织会提请或威胁提请法律途径、行政途径控告散布消息的人。另外一种情况是承认现象的存在,但指出是别人的过失,和组织没有关系,这属于部分否认。[2]

(二)分离原则

分离原则是通过告知公众,组织似乎犯了过错,但是实际上没有,紧接着会用事实进行阐述和解释。当组织面对来自外界的连篇累牍的抱怨时,要努力向公众解释是否犯下了某种错误,以及错误的性质如何。当组织认识到不能否认危机的存在时,就要承受危机。但是组织会寻找理由或借口来进行自我防卫,实质上就是推诱责任或缩小责任范围。

(三)安抚原则

在这个阶段的辩解策略往往是出于说服大众的目的。如何说服大众,使大众理解组织的立场,体谅组织的难处,第一:需要组织强调组织过往的“善行”、强调组织的“宗旨”和“社会贡献”;第二:积极宣扬组织对受害者的补偿行为,抚恤受害者家属,安慰大众的心灵;第三;组织也可以强调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从而在理性上说服大众。

二、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分析

根据整个事件的发展进展和不断曝光的信息,考虑相关的因素,把哈尔滨“天价鱼”事

件的危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危机萌芽期、危机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危机恢复期。

(一)危机萌芽期

危机尚处于量变阶段,不易被人察觉,根据此前媒体所曝光大量旅游地点出现的危机,例如:青岛”天价虾“、北京黑导游谩骂、游客被宰等事件容易损害热门景点形象,给旅游景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些事件均涉及旅游景点管制,景点的诚信公平交易、景点的违法乱象。

(二)危机爆发期

2月12日,江苏网友“@jack光头”借助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在春节期间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吃了一顿“鱼宴”被宰上万元,还因斤两和价格问题与饭店方面发生肢体冲突,引发大量网民关注。整个爆发时期的时间节点选取从12日首发微博信息,至14日《常州日报》对此事件进行报道,14日晚间,@哈尔滨发布、@松北快报先后发布微博公布调查结果,使得事件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危机蔓延期

媒体能恰当地介入,能监督各种不当或者错误的言论和行为,制止谣言的流行和扩散,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方向发展,舆论的发展态势趋向于平衡。2月16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等媒体再发重磅文章《哈尔滨“天价鱼”顾客:我和老板拥抱是不想被报复》,同时《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连发7条微博。17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经过深入调查,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4]

(四)危机恢复期

在2月21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已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事件,作出吊销涉事饭店营业执照,对店主罚款50万元等处罚决定,同时启动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问责程序。让原本的事实呈现给了公众。事件的平息,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发布将加大力度整治不良商家的信息让事件趋于和缓化。

三、辩解理论与哈尔滨“天价鱼事件”

基于危机辩解理论的三大原则,下面以14日哈尔滨松北区通报“万元鱼宴”调查情况微博内容为例进行说明深陷危机中旅游景点哈尔滨多次根据辩解理论的三大原则来努力维护其在公众中的形象,以下将逐一分析:(一)重新定义原则

2月15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宣传部发布官方初步调查结果。纵观全文,其内容主要通过对五个方面答疑解惑,第一是将事件简要经过做出简要通报;第二是事件中价格问题;第三是鳇鱼斤数问题;第四是实际消费金额问题;第五是民警执法情况。在经过细节方面的阐述中,其主要内容既回答了受众的问题,同时也把初步的情况予以通报。通过对细节部分的予以详细解释,给公众的印象是此次事件哈尔滨当地旅游景点监管部门予以认真彻查,后续公众存疑事件,哈尔滨当地监管部门仍将努力调查,让公众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二)分离原则

在此次天价鱼事件中,哈尔滨政府的情况处理的内容通报采取了分离原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用法律法规条例解释鳇鱼价格问题,其二通过用监控来解释民警执法的问题。例如:“关于媒体关注的鳇鱼价格398元/斤是否存在违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一章第三条关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通过客观性的信息的解释,这可以让公众站在客观立场而非带有倾向性的看待事件。

(三)安抚原则

不管此事件是否真实,哈尔滨旅游景点的监管部门都将追查到底的决心通过通告可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