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家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课件
• 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 鬟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 美丽聪明,柔中有刚.
• 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 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 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 不可能,最后,她为了 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 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 度”的具象化。 因此,这一人物开篇 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 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为此, 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 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 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为了突 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 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 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 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孩子、爱家中的每个人。长子的责任、 懦弱的性格、尴尬的处境,使他费尽 心力,要努力讨好每一个人,结果却 无法让任何人满意。他有哈姆莱特式 的犹豫,内心的矛盾和搏斗是"家"的 人物中最丰富和最激烈的。
• 觉民:觉新的二弟。
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 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 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 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 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 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 结果。觉民与觉慧的愤怒不同,觉民 更多的是轻蔑。没有效果的反抗和斗 争,他是不会轻易乾的。觉民决不作 无谓的牺牲,更不会作祭品。 觉民 的爱情缺乏情趣,共同的境遇促使他 与琴走到了一起,为共同志向奋斗取 代了谈情说爱。觉民有理性、有勇气 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中渐渐 "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 成熟。
《家》名著导读 (2)
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 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出嫁前的晚上, 她怀着最后的希望去见觉慧,恰巧觉 慧在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凤的哀 诉就让她回去了。于是鸣凤含泪离开 觉慧,投湖而死 。
正确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送来一丝一丝的哭泣,声 音很低,似乎被什么东西压住了,却弥漫在空 气里,到处都是,甚至渗透了整个月夜。这不 是人的声音,也不是虫鸟的哀鸣,它们比较那 些都更轻得多,清得多。‛ 这段话是说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婆家又对 她不好,她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后,心情 非常悲痛,接连几个晚上都在吹箫,箫声如泣 如诉。
封建《家》的承受者
逆来顺受,默默的承担起封建社会给予 的痛苦,如觉新、瑞珏、钱梅芬等。
• ①觉新(大哥)
觉 新 与 瑞 珏
•
《家》中的长房长孙。他一表人材,能文能武。 曾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家‛的重压却过早地笼罩 了他。他尊敬长辈,真切地爱着弟妹们,维护着这 个家的名声,甚至不惜把种种过失揽到自己身上。 因此,为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 采取‚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梅是他青梅竹马的爱人,但他还是无奈 接受了长辈们为他挑选的妻子—瑞珏。觉新对生活 有无限的眷恋,他爱妻子、爱孩子、爱家中的每个 人。长子的责任、懦弱的性格、尴尬的处境,使他 费尽心力,要努力讨好每一个人,结果却无法让任 何人满意。他有哈姆莱特式的犹豫,内心的矛盾和 搏斗是"家"的人物中最丰富和最激烈的。
错误,觉慧不准巫师进他的房间。 (34)
典型例题
1《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 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 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 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巴金《家》名著导读 ppt课件
在广元,巴金五个兄弟姐妹一起上课,在一位刘 先生的教导下,认方块字,念《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一类村塾常用的启蒙读物。巴金与大他一岁的三 哥尧林最为亲密。有一个时期,在夜晚的油灯下,兄弟俩依 偎在母亲身旁,听她熟读诗词,颇有文化修养的母亲教他们 吟读《白香词谱》。他们学词的课本由母亲用工整、娟秀的 小楷抄录、装订,这似乎是巴金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 他不仅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古典诗词,还学到宽容厚道的 博爱精神。 辛亥革命开始后,李道河辞官回家,1914年,陈淑芬因 病去世,四个多月后,巴金的二姐也死了,过了两年,巴金 的两个堂兄弟患白喉症死了。随后,巴金和三哥也患了白喉 症,他们的病尚未痊愈,巴金的父亲李道河病亡了。在其后 的分家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倾轧丑态毕露,巴金看到了人情 世态和诗礼传家背后的龌龊。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死 去,遗产的争夺由此引发,巴金在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人性的 复杂和善恶,他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后来, 这些都成为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家》的丰富素材。
巴金《家》赏析
——名著导读
ppt课件
1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 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满是 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 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 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 上。 --巴金 《家》
ppt课件 4
作品介绍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 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 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 重要的地位。
名著导读《家》
《家》名著导读一、作者简介巴金 (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
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
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
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三、人物形象1、许倩如:一个大胆,有个性新女生,出生富家,父亲是个宽容的人,小时母亲去世,时常与有思想青年一起,携助办《黎明时报》,发表进步言论,带头剪去长头发,并鼓励女生剪头发。
后来到外地追求新生活。
2、钱梅芬: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
她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期待着与自己的意中人结成姻缘,而家长的一时任性,就使她的美好愿望成了一场梦!她只有尊从家长的意愿另嫁他人,但她与觉新青梅竹马,旧情难忘,因此终日愁苦,以致重病缠身,精神的、肉体的折腾伴随着她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是封建的家长制和封建的礼教夺去了她的青春,葬送了她的生命!3、瑞珏:这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但当她知道觉新和梅的关系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更同情梅的遭遇。
在她临产时却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被赶到城外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
她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下婚姻的牺牲品。
她是那么爱觉新,可连在临终前看上觉新一眼的权利都没有,可见封建礼教之吃人!4、鸣凤: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
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巴金《家》
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 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竞如此厚重。他在 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 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 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 命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 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觉新的家庭生活
典型的封建大家庭 家长:爷爷、三叔、四叔、五叔、继母 充满仇恨和暗算、嫉妒和虚伪。
二、觉新的复杂性格
懦弱的新青年
接受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思想的影响, 认识到封建制度必然会奔溃的命运。
长期接受封建伦理教育,思想观念里, 他要做“孝子贤孙”,要挑起当家的 大任
不合格的长孙、长房
对上要“孝顺”,对下要“严格”,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 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 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 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 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 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 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 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 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进产房的理由没有来救她。没有丈夫 在身边陪伴,这个柔弱的女子失去了 主心骨。
瑞珏的悲剧结局
瑞珏死了,是谁害死了她,是难产, 因为可能就算是觉新进了产房,瑞珏 仍可能活不下来,真的就是难产吗? 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思想的毒害, 瑞珏的顺从软弱,以夫为纲,觉新的 “作揖主义”,都是害死瑞珏的武器。
(三)用生命来证明爱情的鸣凤的悲剧
觉新的学业 中学时成绩优良, 对化学研究有浓厚 的兴趣,毕业后打 算到北京著名大学 研究,或去德国留 学
觉新的爱情 梅芬、瑞珏 觉新的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反抗,顺从 接受 觉新的事业
名著导读《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 四、总结检测
• (1)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 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 嫁丫环”。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 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 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 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可是 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 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另一个丫鬟 婉儿被迫代替出嫁。
• 琴是高老太爷的外孙女,琴与觉民相爱。在高 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 高老太爷提亲,要觉民娶自己的侄孙女。觉民 表示自己的事自己作主,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 下逃离了公馆。
• 觉慧的五爸克定在外头讨了姨太,还打着老太 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 陈姨太认为老太爷的病是鬼神的原因,招了道 士回家到处捉鬼,加速了高老太爷的死亡。临 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 了,便离开了人世。
• (3)觉民
• 进步与守旧之间的个性主义者。目光深邃, 正直、聪明、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 气质。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 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 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 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觉 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 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 并走向成熟。
• 2、谈谈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说明 理由。
• 3、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 想的性格?你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没 有意义?
• 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他敢于宣传新思 想,与时俱进。是那些既具有新思想又敢于与
旧时代、旧思想搏斗的风华正茂的热血少年的
典型代表。他与旧思想斗争的方式比较激进和
•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 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 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 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 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 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
• 瑞珏 瑞珏:觉新的妻子。 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她对 于觉民、觉慧所追求的东西和感受 到的苦闷完全理解。初进高家,她 遭到了兄弟姐妹们的一致拒绝,因 为大家心里认同的嫂子是梅而不是 她。瑞珏努力争取大家的好感,并 不是想讨好众人,而是出于天生的 善良和忍耐。她明白做为长房儿媳 的地位,她甘愿为此承受很多委屈, 她要协助觉新成为这个家中的顶梁 柱。瑞珏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瑞珏 对觉新的爱,是绵长深厚的,只要 他在自己身边,瑞珏便可以坚强默 默地承受一切,她是因爱存在,为 爱坚强。瑞珏对弟妹们的照顾无微 不至,高家的姊妹们也逐渐由拒绝 变为依赖。但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 封建陋习折磨而死。
• 觉慧 觉慧:觉新的三弟。 热情、纯洁、直率,可说是高公馆中的 一个"异数"。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 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 他至亲的人。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 动、行事莽撞,他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 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哥。他所爱的女 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 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愤怒, 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样 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觉慧 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他 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于未来 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 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 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 的梦想。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 1929年到1937年中, 年到1937年中 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 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萌芽》 新生》《 》《爱情的三 《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 部曲》。(《 》《雨》《电 部曲》。(《雾》《雨》《电》)等中长 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 》《将军 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 《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鬼 人 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短简》等散文集。 《忆》。《短简》等散文集。
名著导读《家》
重点情节
鸣凤投湖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 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 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 制吞噬了。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 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捉鬼风波
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 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 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主要表现在它对周围的一 切(包括“家”)虽然愤 恨,但还不能做出完全科 学的分析。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 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 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 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 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 大的震动。
梅芬
梅是觉新的灵魂与梦想 所在。梅异常聪慧,也善 解人意,同样的善良使得 她能和瑞珏成为知交好友。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 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 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 沉沉的大少爷,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在与觉慧、觉民 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 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 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 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 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 的彻底破产。
觉民
觉新的二弟。
瑞珏
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 美德。她甘愿为此承受很 多委屈,她要协助觉新成 为这个家中的顶梁柱。 瑞珏是一个伟大的女 性。瑞珏对觉新的爱,是 绵长深厚的,只要他在自 己身边,瑞珏便可以坚强 默默地承受一切,她是因 爱存在,为爱坚强。 瑞珏对弟妹们的照顾 无微不至,高家的姊妹们 也逐渐由拒绝变为依赖。 但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封 建陋习折磨而死。
8、《家》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 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 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 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 走,要与罪恶的家庭彻底决裂。最后,他 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 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 业,追求新的生活。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家》作者和背景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名著导读《家》一、关于作者巴金,原名李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辉、比金等。
原籍浙江绍兴,曾祖一代起定居四川成都。
祖父为官多年,父亲也在四川广元做过二年知县。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这个地主官僚家庭。
他在这个封建家庭生活了19年,时代的震荡和家庭的黑暗,使少年巴金产生了对封建专制的不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同时也受到了克鲁泡特金、廖抗夫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0年9月,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了一个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青年团体“钧社”的活动。
1923年,和三哥离开家庭到上海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班。
1925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和自由》,编辑了《革命论丛》等书。
1927年1月,到法国后翻译了廖抗夫的《夜未央》。
1928年9月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同年底回上海,埋头写作和翻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参加了救亡运动,这个时期,他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的《家》、《灭亡》的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描写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砂丁》《萌芽》(后改为《雪》),另外,还写作出版了多卷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写了《激流三部曲》的《火》《憩园》《寒夜》以及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小说、游记、童话等。
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艺术风格。
他的文笔热情奔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目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
名著导读《家》
这一场景成为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颇有意味的象 征。
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自然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 歧,但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 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 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残忍邪恶,二者善恶 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 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 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 想观念的价值立场。
觉慧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要出走, 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得到的是他们的一致反对。觉 慧决不屈服,他表示“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 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新反复考虑后,决心 支持觉慧并为他准备了路费。
黎明时分,觉慧告别觉新、觉民和朋友们,乘船离家 到上海去了。在那里,他将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二、内容简介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 年。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觉慧也有着自己的 心上人——鸣凤。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 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 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一 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 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 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 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 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 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 的青春。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 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觉民:高家二少 爷,琴的恋人, 受“五四”新 思想影响的青 年学生。他在 觉慧帮助下大 胆反抗封建家 长的包办婚姻, 最后取得胜利。
名著导读巴金《家》赏析及习题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名著导读巴金《家》赏析及习题精练卷【导读一】初次读《家》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我的感受很深。
《家》中有悲有喜,在当时他鼓舞了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制度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今天,他的火焰依旧在燃烧,我们还可以从中拾取自己的哀欢。
《家》是巴老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
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祸福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
《家》给予这一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深化了五四文学反封建的主题。
这一变革到今天已临末期,但还没有完全过去。
因此这部小说的火焰还没有熄灭,作为当代大学生读它还是很有必要的。
家吸引我的的魅力在于以下几点:(一)作者抓住了那个时代变革的焦点,抓住了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
家是那个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一首让人激情燃烧的进行曲。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现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一五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中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满溢着青春的气息。
《家》尤其浓厚。
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是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
这不是艺术,这是天赋。
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在《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
这里使人记起“哀而不伤,怨而有怒”这两句话。
《家》有这种恰到好处之美。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巴金不是靠客观冷静的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道。
名著导读《家》
名著导读《家》1、作家及其代表作: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笔调,描写新知识青年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强烈憎恨和大胆抗争,充满激情,语言清新流畅。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巴金创作甚丰,主要作品有,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第四病室》、《寒夜》、《灭亡》、《憩园》、《月夜》等;散文集:《海行集记》、《忆》、《短简》、《控诉》、《龙·虎·狗》、《爝(jué拔火)火集》等;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我们学过的《小狗包弟》一文选自《随想录》。
2、故事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名著阅读复习资料——《家》名著导读
【人物关系图】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克文 (周氏)
觉新(曾与梅表姐相爱,妻子:瑞珏)——子:海臣 觉民(与琴相爱) 觉慧(与鸣凤相爱) 淑华
高老太爷
张太太——张蕴华(即“琴表妹”)
陈姨太
克明 (张氏)
觉英 觉人 淑英
克安 (王氏)
觉群 觉世 觉先 淑芬 淑芳
克定
淑贞
(沈氏)
4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5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在高老太爷 66 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将自己的孙侄女许给 觉民,同时将淑英许给陈克家的二儿子。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 万分痛苦。【梅表姐之死】
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妓女“礼拜一”做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 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 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 人世。
3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鸣凤 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抗的力量禁锢着她的感情,她与觉慧相爱, 她的自由,她有一切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但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人与奴”“爱与卑”在这 个少女的心中这两对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锋越来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 强烈反抗。她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 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 的脆弱而又顽固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者——觉慧。
2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觉民 他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 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 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名著导读:家
名著导读《家》高一语文组:尤俊一、《家》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
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二、谈谈《家》的思想成就《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主要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名著。
它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之事。
具有较高的思想成就:1、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
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
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
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山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
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
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
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
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
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2、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
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
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
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
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
名著导读《家》
4、描写青年的觉醒和叛逆,揭示新 的时代潮流对封建大家庭的冲击。
• 巴金在《激流· 总序》中说: • 在“无边的黑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 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自己的径 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没有什么东西 可以阻止它”。高觉慧,就是这股激流的一 分子,他是高家觉醒最早的,“一个幼稚而 大胆的叛徒”,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 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
• 觉慧,同许多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出身封建 家庭的青年男女一样:往往从自身出发来批 判封建制度,认识革命;往往从追求人格独 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发展自己、为社 会作贡献等具体事件上同封建势力毅然决裂。 • 他同情和愤慨大哥的处境;帮助二哥觉民争 取婚姻自主,把他弄到同学家里藏起来,违 抗了高家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他公开地阻拦 巫师“捉鬼”。最后,他终于背叛了家庭, 逃到“充满着未知的新的活动的上海”去了。
四、《家》的艺术风格
• 1、用现实主义手法,精心塑造真实的、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 巴金早期作品的主人公,有类型倾向,《家》 的人物塑造,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的成熟。 • 作者曾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 因为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十九年的 岁月”,“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 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 身经历过的。”从生活原型到文学典型, 《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 虚伪,是高老太爷的另一特征。他表面上 道貌岸然,口口声声“高家的门风”,要 孙子们读“教孝戒淫”的书,要克定给儿 子们做榜样。实际上,他和儿子们一起把 唱戏的小旦弄进家里照像。身边那陈姨太, 浓妆艳抹,扭扭捏捏,正好说明了高老太 爷灵魂深处的好恶。
• 作者还描写了高家第二代的腐朽。 • 一是写他们生活方式的堕落和糜烂。玩花 旦、讨小老婆、父子侮辱一个丫头。尤其 是五老爷克定,嫖赌烟酒无所不精,抓拿 骗吃无所不为。骗去妻子金银首饰,打着 父亲的招牌借债。 • 高老太爷没想到这一切都是他种下的根苗, 气愤得骂克定:“畜生,……像你这样花 钱如流水,坐吃山空,还有几年好花?” 他一死,这个家的崩溃就加剧了。
名著导读之《家》
觉民:高家二少 爷,琴的恋人, 受“五四”新 思想影响的青 年学生。他在 觉慧帮助下大 胆反抗封建家 长的包办婚姻, 最后取得胜利。
李瑞珏:家长们用抓阄的办法为觉新选定 的妻子,善良贤惠,高老太爷死后因无法 承担迷信的“血光之灾”的责任被迫到城 外待产,最后难产而死。
梅:原名钱梅芬,觉新兄弟的姨 表兄妹。与觉新青梅竹马,相互 爱恋,因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被拆 散,后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因 婆家对她不好,在娘家抑郁而死。
不久,《黎明周报》被查封,觉慧等人又筹办了内容 相似的《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依旧言辞激烈,矛头指向 整个旧制度。另外,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宣传新思 想。
高老太爷的66岁寿日到了。公馆里连唱了三天大戏, 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祝寿,冯乐山也带婉儿来看戏。(鸣 凤投湖后,高老太爷又把三房的丫头婉儿送给了冯乐山。) 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自己在冯家所受的折磨。
三、人物赏析
高老太爷 封建家长的代表,觉新、觉民和觉慧
的爷爷。以封建的礼教专制地管理大家庭, 给年轻的一代和下层的仆婢带来种种的不 幸,但最后在克安、克定的不肖和觉民、 觉慧的反抗中走向灭亡。 觉慧
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代表。 封建大家庭“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新、 觉民的弟弟。参加了具体的反封建、反专 制的斗争,包括勇敢参与反对封建军阀的 斗争,坚决反对“作揖主义”与“无抵抗 主义”,蔑视等级制度与丫头鸣凤相爱, 反对包办婚姻支持觉民逃婚,大胆揭穿迷 信的捉鬼、血光之灾等邪说,最后义无反 顾地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觉慧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要出走, 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得到的是他们的一致反对。觉 慧决不屈服,他表示“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 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新反复考虑后,决心 支持觉慧并为他准备了路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名著导读——《家》【故事梗概】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浪潮也冲击了古老的四川省城。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觉慧是两个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
这天傍晚,他俩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凤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
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
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正与觉民相爱,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
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家庭的长房长孙。
他深爱着表妹梅,可父亲却为他选定了李家的姑娘瑞珏。
他没有反抗,也想不到反抗,订婚和结婚,他都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
婚后一个月,他到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去了。
这时他才19岁。
过了一年,父亲死了,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但他不久就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勾心斗角。
二叔早就死了,三叔克明跟他比较接近,四叔克安和五叔暗中和他作对。
他不得不极力避免和他们冲突,以便过几天安静日子。
觉新的妻子瑞珏美丽善良,给了觉新不少安慰。
他们第一个孩子的出世,更使觉新无限欢喜,使他觉得可以把自己以前的抱负拿来在儿子身上实现。
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
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就是这两种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
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
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
高老太爷年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
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
这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萧,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晓得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旧历年过去,转眼就是元宵节、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
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
觉新与梅相遇了。
他们互诉衷肠,泪流满面。
两天后,街上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
大家纷纷外出躲难,高公馆里只剩下觉新这一房人。
过了三四天,抢劫并未发生,避难的人都陆续回来了。
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
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
她们相对泣诉了心事,两人成了好朋友。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
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凤,他才感到一些亲切。
高老太爷决定把鸣凤送给六七十岁的冯乐山做小妾。
鸣凤怀着一线希望来找觉慧,觉慧正在专心写文章,没注意到鸣凤脸色的变化。
鸣凤几次欲言又止。
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凤流着泪消失在门外。
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
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
鸣凤已经喊着觉慧的名字,跳进湖里自尽了。
鸣凤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他深深自责,同时更加憎恨这个黑暗的社会。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
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
报刊内容一如既往。
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
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
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
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
鸣凤自尽后,高老太爷把三房的丫头婉儿送给了冯家。
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高老太爷刚过了寿辰,就主张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成婚。
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
高老太爷知道了觉民逃婚的消息,勃然大怒。
他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命觉新立即找回觉民。
觉新找不到觉民,他让觉慧捎信,劝觉民回家。
觉民却回信劝他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来。
觉新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感到没有一个人谅解他。
有时他觉得应该帮觉民的忙,但向祖父讲情的结果只换来了一顿臭骂。
高老太爷的权威受到了打击,非用严厉的手段恢复过来不可。
他已不再需要理性了。
觉新不敢再说什么,他又找到觉慧劝他去找回觉民。
然而觉慧却嘲笑他懦弱无用。
觉新正在生气,梅的母亲钱太太差人报说梅去世了。
这对觉新是个沉重的打击。
他急忙赶到钱家,对着梅的尸体绝望地哭起来。
觉慧没有哭,他只有对这个社会的愤怒。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
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
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
然而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过来,高老太爷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和幻灭。
觉慧也看到了这个空虚的大家庭正一天天往衰落的路上走,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拉住它。
高老太爷病倒了。
但他的病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的骚动。
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争斗。
对于他的病,医药已无多大效力了。
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
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
觉慧坚决不让在自己房间里捉鬼,还痛骂了克明和觉新。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
由于濒临死亡,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
他夸奖了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
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
高老太爷勉慰了他们几句,就垂着头去世了。
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
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枢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
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
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
他们要觉新照办。
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
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枢。
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
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
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
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觉新突然明白了,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封建礼教。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
他要出走,觉新却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
长辈们一致反对。
觉慧不愿屈服,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觉新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成功,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
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
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人物形象】:《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
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
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
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
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
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
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
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
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
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
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
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
觉民,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
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像觉慧一样,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的差距,在年初十舞龙人的惨叫,求饶声中,他表现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在他的心目中,下人们的痛苦,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