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家》优秀教案

名著导读《家》优秀教案名著导读《家》优秀教案1教材简析:《家》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
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讲述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祖国各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及我们的家。
课文配有优美的图画,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儿童喜爱。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初步培养合作识字的能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多种多样的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相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1、以读为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3、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学过了《我的家》,知道了很多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家。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读课文吧!二、反复读文,随文识字。
1、听录音读课文。
2、教师及程度较高的学生带读课文。
3、自由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词。
(1)认读蓝天、是、白云、树林、小河、鱼儿、种子、祖国等词语。
(2)认读生字。
(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5、学生自己试读课文。
(生字回到课文中再次认读,巩固。
)三、体验阅读,读中感悟1、出示前四行诗句(1)自由朗读课文,这部分写了谁的家?(2)你了解谁的家,向大家介绍一下,想象它们的快乐,再读一读。
(3)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
(你了解谁的家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介绍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家的认识,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课件

• 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 鬟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 美丽聪明,柔中有刚.
• 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 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 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 不可能,最后,她为了 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 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 度”的具象化。 因此,这一人物开篇 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 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为此, 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 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 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为了突 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 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 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 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孩子、爱家中的每个人。长子的责任、 懦弱的性格、尴尬的处境,使他费尽 心力,要努力讨好每一个人,结果却 无法让任何人满意。他有哈姆莱特式 的犹豫,内心的矛盾和搏斗是"家"的 人物中最丰富和最激烈的。
• 觉民:觉新的二弟。
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 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 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 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 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 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 结果。觉民与觉慧的愤怒不同,觉民 更多的是轻蔑。没有效果的反抗和斗 争,他是不会轻易乾的。觉民决不作 无谓的牺牲,更不会作祭品。 觉民 的爱情缺乏情趣,共同的境遇促使他 与琴走到了一起,为共同志向奋斗取 代了谈情说爱。觉民有理性、有勇气 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中渐渐 "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 成熟。
名著导读《家》ppt

觉民
觉新的二弟。
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 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 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 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 略,更重行为结果。
觉慧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 逆者。 毅然与丫头鸣凤相爱,同 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 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 迷信行为,他也勇于大胆反 抗。最后,他义无反顾的走 出了家庭。觉慧性格中有 单纯幼稚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它对周围的一 切(包括“家”)虽然愤 恨,但还不能做出完全科 学的分析。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 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 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 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 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 大的震动。
梅芬
梅是觉新的灵魂与梦想 所在。梅异常聪慧,也善 解人意,同样的善良使得 她能和瑞珏成为知交好友。
8、《家》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 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 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 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 走,要与罪恶的家庭彻底决裂。最后,他 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 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 业,追求新的生活。
血光之灾
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 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 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揭示了 “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 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 这里,孤零零的一个老人,没有人来……”请问,这 里的“他”描写的是《家》中的哪个人物?有怎样 的象征含义?
《家》名著导读 (2)

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 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出嫁前的晚上, 她怀着最后的希望去见觉慧,恰巧觉 慧在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凤的哀 诉就让她回去了。于是鸣凤含泪离开 觉慧,投湖而死 。
正确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送来一丝一丝的哭泣,声 音很低,似乎被什么东西压住了,却弥漫在空 气里,到处都是,甚至渗透了整个月夜。这不 是人的声音,也不是虫鸟的哀鸣,它们比较那 些都更轻得多,清得多。‛ 这段话是说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婆家又对 她不好,她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后,心情 非常悲痛,接连几个晚上都在吹箫,箫声如泣 如诉。
封建《家》的承受者
逆来顺受,默默的承担起封建社会给予 的痛苦,如觉新、瑞珏、钱梅芬等。
• ①觉新(大哥)
觉 新 与 瑞 珏
•
《家》中的长房长孙。他一表人材,能文能武。 曾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家‛的重压却过早地笼罩 了他。他尊敬长辈,真切地爱着弟妹们,维护着这 个家的名声,甚至不惜把种种过失揽到自己身上。 因此,为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 采取‚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梅是他青梅竹马的爱人,但他还是无奈 接受了长辈们为他挑选的妻子—瑞珏。觉新对生活 有无限的眷恋,他爱妻子、爱孩子、爱家中的每个 人。长子的责任、懦弱的性格、尴尬的处境,使他 费尽心力,要努力讨好每一个人,结果却无法让任 何人满意。他有哈姆莱特式的犹豫,内心的矛盾和 搏斗是"家"的人物中最丰富和最激烈的。
错误,觉慧不准巫师进他的房间。 (34)
典型例题
1《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 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 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 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巴金《家》名著导读 ppt课件

在广元,巴金五个兄弟姐妹一起上课,在一位刘 先生的教导下,认方块字,念《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一类村塾常用的启蒙读物。巴金与大他一岁的三 哥尧林最为亲密。有一个时期,在夜晚的油灯下,兄弟俩依 偎在母亲身旁,听她熟读诗词,颇有文化修养的母亲教他们 吟读《白香词谱》。他们学词的课本由母亲用工整、娟秀的 小楷抄录、装订,这似乎是巴金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 他不仅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古典诗词,还学到宽容厚道的 博爱精神。 辛亥革命开始后,李道河辞官回家,1914年,陈淑芬因 病去世,四个多月后,巴金的二姐也死了,过了两年,巴金 的两个堂兄弟患白喉症死了。随后,巴金和三哥也患了白喉 症,他们的病尚未痊愈,巴金的父亲李道河病亡了。在其后 的分家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倾轧丑态毕露,巴金看到了人情 世态和诗礼传家背后的龌龊。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死 去,遗产的争夺由此引发,巴金在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人性的 复杂和善恶,他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后来, 这些都成为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家》的丰富素材。
巴金《家》赏析
——名著导读
ppt课件
1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 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满是 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 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 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 上。 --巴金 《家》
ppt课件 4
作品介绍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 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 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 重要的地位。
名著导读《家》

《家》名著导读一、作者简介巴金 (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
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
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
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三、人物形象1、许倩如:一个大胆,有个性新女生,出生富家,父亲是个宽容的人,小时母亲去世,时常与有思想青年一起,携助办《黎明时报》,发表进步言论,带头剪去长头发,并鼓励女生剪头发。
后来到外地追求新生活。
2、钱梅芬: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
她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期待着与自己的意中人结成姻缘,而家长的一时任性,就使她的美好愿望成了一场梦!她只有尊从家长的意愿另嫁他人,但她与觉新青梅竹马,旧情难忘,因此终日愁苦,以致重病缠身,精神的、肉体的折腾伴随着她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是封建的家长制和封建的礼教夺去了她的青春,葬送了她的生命!3、瑞珏:这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但当她知道觉新和梅的关系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更同情梅的遭遇。
在她临产时却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被赶到城外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
她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下婚姻的牺牲品。
她是那么爱觉新,可连在临终前看上觉新一眼的权利都没有,可见封建礼教之吃人!4、鸣凤: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
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巴金《家》

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 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竞如此厚重。他在 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 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 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 命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 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觉新的家庭生活
典型的封建大家庭 家长:爷爷、三叔、四叔、五叔、继母 充满仇恨和暗算、嫉妒和虚伪。
二、觉新的复杂性格
懦弱的新青年
接受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思想的影响, 认识到封建制度必然会奔溃的命运。
长期接受封建伦理教育,思想观念里, 他要做“孝子贤孙”,要挑起当家的 大任
不合格的长孙、长房
对上要“孝顺”,对下要“严格”,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 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 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 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 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 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 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 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 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进产房的理由没有来救她。没有丈夫 在身边陪伴,这个柔弱的女子失去了 主心骨。
瑞珏的悲剧结局
瑞珏死了,是谁害死了她,是难产, 因为可能就算是觉新进了产房,瑞珏 仍可能活不下来,真的就是难产吗? 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思想的毒害, 瑞珏的顺从软弱,以夫为纲,觉新的 “作揖主义”,都是害死瑞珏的武器。
(三)用生命来证明爱情的鸣凤的悲剧
觉新的学业 中学时成绩优良, 对化学研究有浓厚 的兴趣,毕业后打 算到北京著名大学 研究,或去德国留 学
觉新的爱情 梅芬、瑞珏 觉新的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反抗,顺从 接受 觉新的事业
人教版必修二名著导读《家》名著重点提示素材

《家》名著重点提示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高老太爷有四子一女:1 .长子克文娶妻,生大小姐(早死)、大少爷觉新(娶妻瑞珏,生子海臣、生子云儿时难产而死)、二少爷觉民、三少爷觉慧,妻死,复娶周氏,生三小姐淑华,后长子死;2 .次女张氏,丈夫早死,生女张蕴华(琴),后来琴嫁给觉民;3 .三子克明,娶妻张氏,生二小姐淑英、四少爷觉英、七少爷觉人、六小姐淑蕙;4 .四子克安,娶妻王氏,生五少爷觉群、六少爷觉世、五小姐淑芬;5 .五子克定,娶妻沈氏,生四小姐淑贞(后跳井而死),娶妾喜儿。
大房丫鬟鸣凤,不愿嫁给冯乐山,跳水而死,死后三房丫鬟琬儿代嫁。
高家买丫鬟绮霞代替鸣凤、翠环(后来嫁给觉新)代替琬儿。
四房丫鬟倩儿,奶妈杨嫂。
五房丫鬟喜儿、春兰。
重点情节•一次运动学生请愿觉慧斗争•丘八打了学生,觉慧不假思索地加入情愿队伍,可是督军署无人接见,后来出来位科长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进去了,天下起了大雨,学生们只好先回去。
两天后学生开始罢课,并成立了学生联合会。
觉慧热切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去。
•高老太爷压制运动•丘八打学生,学生们请愿罢课,觉慧热切投身与运动中。
觉慧的活动触怒了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用又干燥又严厉的声音进行训话,伴着冷笑,用威严的眼光在觉慧的脸上扫来扫去。
严厉斥责后就把觉慧禁闭在家里,不许出去。
觉慧只好通过看报纸了解外面的情况。
被困的觉慧不禁大喊:“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最后还是偷偷的跑出去参加活动。
•两人出走觉民逃婚•1、高老太爷为攀附权贵,要觉民娶冯乐山的侄孙女。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反对无效后在觉慧的帮助下逃婚。
逃婚后,觉民与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特别是梅的死,更加坚定了他们反抗的决心,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决不让琴做第二个梅。
要为自己的幸福抗争到底。
最后迫使高老太爷在临死前作出让步而胜利告终。
•2、逼婚:冯乐山在高老太爷66岁的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一门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

• 瑞珏 瑞珏:觉新的妻子。 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她对 于觉民、觉慧所追求的东西和感受 到的苦闷完全理解。初进高家,她 遭到了兄弟姐妹们的一致拒绝,因 为大家心里认同的嫂子是梅而不是 她。瑞珏努力争取大家的好感,并 不是想讨好众人,而是出于天生的 善良和忍耐。她明白做为长房儿媳 的地位,她甘愿为此承受很多委屈, 她要协助觉新成为这个家中的顶梁 柱。瑞珏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瑞珏 对觉新的爱,是绵长深厚的,只要 他在自己身边,瑞珏便可以坚强默 默地承受一切,她是因爱存在,为 爱坚强。瑞珏对弟妹们的照顾无微 不至,高家的姊妹们也逐渐由拒绝 变为依赖。但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 封建陋习折磨而死。
• 觉慧 觉慧:觉新的三弟。 热情、纯洁、直率,可说是高公馆中的 一个"异数"。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 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 他至亲的人。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 动、行事莽撞,他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 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哥。他所爱的女 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 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愤怒, 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样 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觉慧 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他 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于未来 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 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 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 的梦想。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 1929年到1937年中, 年到1937年中 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 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萌芽》 新生》《 》《爱情的三 《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 部曲》。(《 》《雨》《电 部曲》。(《雾》《雨》《电》)等中长 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 》《将军 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 《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鬼 人 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短简》等散文集。 《忆》。《短简》等散文集。
名著导读《家》

重点情节
鸣凤投湖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 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 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 制吞噬了。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 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捉鬼风波
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 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 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主要表现在它对周围的一 切(包括“家”)虽然愤 恨,但还不能做出完全科 学的分析。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 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 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 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 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 大的震动。
梅芬
梅是觉新的灵魂与梦想 所在。梅异常聪慧,也善 解人意,同样的善良使得 她能和瑞珏成为知交好友。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 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 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 沉沉的大少爷,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在与觉慧、觉民 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 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 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 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 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 的彻底破产。
觉民
觉新的二弟。
瑞珏
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 美德。她甘愿为此承受很 多委屈,她要协助觉新成 为这个家中的顶梁柱。 瑞珏是一个伟大的女 性。瑞珏对觉新的爱,是 绵长深厚的,只要他在自 己身边,瑞珏便可以坚强 默默地承受一切,她是因 爱存在,为爱坚强。 瑞珏对弟妹们的照顾 无微不至,高家的姊妹们 也逐渐由拒绝变为依赖。 但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封 建陋习折磨而死。
8、《家》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 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 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 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 走,要与罪恶的家庭彻底决裂。最后,他 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 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 业,追求新的生活。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家》作者和背景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名著导读《家》一、关于作者巴金,原名李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辉、比金等。
原籍浙江绍兴,曾祖一代起定居四川成都。
祖父为官多年,父亲也在四川广元做过二年知县。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这个地主官僚家庭。
他在这个封建家庭生活了19年,时代的震荡和家庭的黑暗,使少年巴金产生了对封建专制的不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同时也受到了克鲁泡特金、廖抗夫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0年9月,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了一个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青年团体“钧社”的活动。
1923年,和三哥离开家庭到上海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班。
1925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和自由》,编辑了《革命论丛》等书。
1927年1月,到法国后翻译了廖抗夫的《夜未央》。
1928年9月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同年底回上海,埋头写作和翻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参加了救亡运动,这个时期,他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的《家》、《灭亡》的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描写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砂丁》《萌芽》(后改为《雪》),另外,还写作出版了多卷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写了《激流三部曲》的《火》《憩园》《寒夜》以及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小说、游记、童话等。
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艺术风格。
他的文笔热情奔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目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
名著导读《家》

这一场景成为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颇有意味的象 征。
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自然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 歧,但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 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 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残忍邪恶,二者善恶 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 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 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 想观念的价值立场。
觉慧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要出走, 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得到的是他们的一致反对。觉 慧决不屈服,他表示“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 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新反复考虑后,决心 支持觉慧并为他准备了路费。
黎明时分,觉慧告别觉新、觉民和朋友们,乘船离家 到上海去了。在那里,他将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二、内容简介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 年。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觉慧也有着自己的 心上人——鸣凤。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 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 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一 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 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 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 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 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 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 的青春。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 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觉民:高家二少 爷,琴的恋人, 受“五四”新 思想影响的青 年学生。他在 觉慧帮助下大 胆反抗封建家 长的包办婚姻, 最后取得胜利。
巴金《家》名著导读 原创教学课件

梅表妹回来之后: “大哥在吹箫,他这几晚上都是这样晏地吹着, 这几晚上我都听见的。”觉民解释说。 “他有什么心事?他以前并不是这样!箫声多凄 惨!”觉慧的惊疑增加了。 “他大概晓得梅表姐回到省城来了……”
——《家》P81
面对三弟的反抗思想: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 己把幸福争过来!”
——P322
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 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
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
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
所最爱的两个女人。
——P324
委曲求全 夹缝中生存
逆来顺受
矛盾
作揖主义
痛苦
不抵抗主义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 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 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 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 了。
——P309
失去妻子瑞珏:
“你疯了?”觉慧惊讶地说,“你难道相信那些鬼话?”
……“大哥,你又屈服!我不晓得你为什么总是屈服?你应该记得你已经付出了多大的 代价!你要记住这是嫂嫂啊!嫂嫂要紧啊!……”
“你们可以说反抗,可以脱离家庭,可以跑到外面去。我呢,你想我能够做什么?我能 够一个人逃走吗?许多事情你们都不晓得。为二弟的亲事,我不知道受了多少气!还有三弟, 你在外面办刊物,跟那般新朋友往来,我为你也受过好多气!我都忍在心头。我的苦只有我 一个人晓得。你们都可以向我说什么反抗,说什么奋斗。我又向哪个去说这些漂亮话?”
觉民冷笑地接连说了两句:“好个无抵抗主义!好个作揖主义!”头 也不回地走出房去了。他心里想:“还是跟三弟商量去!”
——P264
名著导读巴金《家》赏析及习题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名著导读巴金《家》赏析及习题精练卷【导读一】初次读《家》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我的感受很深。
《家》中有悲有喜,在当时他鼓舞了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制度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今天,他的火焰依旧在燃烧,我们还可以从中拾取自己的哀欢。
《家》是巴老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
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祸福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
《家》给予这一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深化了五四文学反封建的主题。
这一变革到今天已临末期,但还没有完全过去。
因此这部小说的火焰还没有熄灭,作为当代大学生读它还是很有必要的。
家吸引我的的魅力在于以下几点:(一)作者抓住了那个时代变革的焦点,抓住了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
家是那个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一首让人激情燃烧的进行曲。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现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一五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中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满溢着青春的气息。
《家》尤其浓厚。
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是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
这不是艺术,这是天赋。
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在《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
这里使人记起“哀而不伤,怨而有怒”这两句话。
《家》有这种恰到好处之美。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巴金不是靠客观冷静的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道。
名著导读《家》

名著导读《家》1、作家及其代表作: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笔调,描写新知识青年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强烈憎恨和大胆抗争,充满激情,语言清新流畅。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巴金创作甚丰,主要作品有,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第四病室》、《寒夜》、《灭亡》、《憩园》、《月夜》等;散文集:《海行集记》、《忆》、《短简》、《控诉》、《龙·虎·狗》、《爝(jué拔火)火集》等;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我们学过的《小狗包弟》一文选自《随想录》。
2、故事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名著阅读复习资料——《家》名著导读

【人物关系图】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克文 (周氏)
觉新(曾与梅表姐相爱,妻子:瑞珏)——子:海臣 觉民(与琴相爱) 觉慧(与鸣凤相爱) 淑华
高老太爷
张太太——张蕴华(即“琴表妹”)
陈姨太
克明 (张氏)
觉英 觉人 淑英
克安 (王氏)
觉群 觉世 觉先 淑芬 淑芳
克定
淑贞
(沈氏)
4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5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在高老太爷 66 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将自己的孙侄女许给 觉民,同时将淑英许给陈克家的二儿子。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 万分痛苦。【梅表姐之死】
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妓女“礼拜一”做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 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 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 人世。
3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鸣凤 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抗的力量禁锢着她的感情,她与觉慧相爱, 她的自由,她有一切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但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人与奴”“爱与卑”在这 个少女的心中这两对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锋越来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 强烈反抗。她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 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 的脆弱而又顽固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者——觉慧。
2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觉民 他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 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 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 名著导读 《家》

名著导读《家》[内容概要]《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注:《〈激流〉总序》)。
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
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
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巴金《家》名著导读

对《祝福》的评价
《祝福》的深刻之处就在不但写了封建礼教的残酷野蛮,而且写出 了它的荒谬悖理。 更深刻的因果性显示了:祥林嫂之死,其最悲 惨处不在于她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痛楚,而在于造成物质贫困 和精神痛楚的原因是自相矛盾的、不通的封建礼教。不但它的夫权 主义和族权主义相矛盾,而且它的神权主义又与夫权主义和族权主 义互相冲突(阎王不惩罚强迫妇女改嫁者)。这种荒诞和野蛮的可怕 还在于:广大群众的思想的麻木,在牺牲的弱女子的的悲剧面前, 居然没有一个人,包括和她同命运的柳妈以及一般群众(如冲茶的 短工)表示同情,更没有任何一个人对如此荒谬的封建礼教表示愤 怒,有的只是冷漠,甚至是冷嘲。更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种麻 醉性甚至对于受害者也是一样,连祥林嫂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合 理。虽然也行为她曾经是一个反抗者,而在思想上却是一个麻木者 。 很显然,在这背后有悲剧的更深刻的原因:封建礼教对群众的 麻醉。 这种迷信和麻木,虽然不是病,但是和病一样是可以杀人 的。祥林嫂一个没有任何病症的人,就是这样被杀死的。
作者巴金:
◆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 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 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 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 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 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 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 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 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 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 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 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 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 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 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 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名著导读
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
巴金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
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三、《家》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
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
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
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
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
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
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
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
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
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
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
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
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
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
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
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
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
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
克安和他狼狈为奸。
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
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
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四、《家》的人物形象
觉新
觉新就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
他既同情弟弟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满长辈们荒唐行径,但又固守“承重”的“责任”帮长辈们劝阻弟弟们反抗,以维护高家的“秩序”。
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但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新的性格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两面性——他们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感情上还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为上软弱妥协。
觉新的性格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劣根性中
“忍让、委屈求全”等本质。
觉民
觉民虽然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在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
觉慧
觉慧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
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
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
他爱丫环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
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三个女性形象
瑞珏——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为高家的长孙媳,又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
梅芬,高家的亲戚,在对觉新
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
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环,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这三位女性在作者笔下竟是如此悲惨,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琴
琴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
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
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象。
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
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妇女对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
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
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
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
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
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五、《家》的艺术特色
深刻的社会意义:巴金创作《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
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独特的叙述角度:《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
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小说主旨的主人公,来做为全文的结构中心。
饱含激情的语言风格:巴金的小说是难以抑制的生活激情的外泄,是他表达对社会见解的一个渠道,因而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行文时经常出现作者不加克制的主观表述。
《家》在叙事结构上比他前期其余的中、短篇小说都更
具鲜明的小说文体特征,即“再现——写实”性,显现出巴金特有的个性,那就是率真、饱满激情的宣泄,使作品在展示情节的同时,流泻着强烈激荡的情绪。
这在觉慧这个人物形象上有集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