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名著导读教案(3)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学习和掌握“宾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等语法知识;(3)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文,并从中领悟词语、句子结构的运用;(2)建立互动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3、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珍视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良好品德;(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1)导入:通过谈论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等话题,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家庭。
(2)预告: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一篇名叫《家》的文章,让他们快速看一遍,简单了解一下故事梗概。
2、讲授:(15分钟)(1)课文讲解:通过读整篇文章,解释词语、句子结构、语法以及文章内容的含义。
(2)语法点拓展:讲解“宾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等语法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掌握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3、理解:(10分钟)(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文章中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各自的角色。
并让每个小组报告一下自己的讨论成果。
(2)个人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有谁?他们的角色是什么?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各个家庭成员的作用。
4、练习:(20分钟)(1)语法练习:通过简单的语法题,让学生加深对“宾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等语法知识的掌握。
(2)朗读练习:安排学生小组朗读,对练,并指导他们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5、拓展:(10分钟)(1)阅读:在讲解文章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本文并理解文章内容的含义。
(2)口语练习:运用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换,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反馈:(5分钟)(1)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家》教案设计
《家》教案设计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讲解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并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家的尊重和珍惜之情;3. 提高学生对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和支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家?2. 家的成员和角色分工如何?3. 家庭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图片;2. 家庭照片或漫画等相关资料。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家庭照片或漫画,让学生观察并表达对家的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家有什么了解呢?第二步:呈现(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课件,讲解家的定义和家庭成员的概念;2. 教师提问学生: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哪些人呢?每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第三步: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家庭对你们的意义是什么?你们在家中有何重要的角色?2. 随后,鼓励几个组别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四步:小组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情景”角色扮演活动(如:晚饭团圆、共同制定家规、互相关爱等);2.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和睦。
第五步:反思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你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对家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或体会?2. 教师总结今天的授课内容,并强调家庭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庭作业中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文章或绘制一幅属于自己家庭的画作;2. 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家庭手工制作,在学校展示;3. 邀请家庭某个成员参加班级家庭日或安排家庭成员作为嘉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也使他们产生了对家庭的尊重、关爱和珍惜之情。
同时,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的温暖,也增强了他们对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和支持的认识。
巴金《家》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 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满是 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 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 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巴金 《家》
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 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 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瑞珏是在陈 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 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 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 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死教会”的老恶棍、 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被逼得 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 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 生的悲剧。
《家》的创作背景
1904年11月25日,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的李公馆新 增了一名男丁,这个男孩被取名为李尧棠,字芾甘。“尧” 是李家这一辈的排行,“棠”和“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 《召南·甘棠》篇:“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意 思是说,这棵小小的棠梨树,不要去砍伐它,这是周朝有德 政的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后来,“芾甘”就成为这个男 孩的笔名之一,当然,它远不如“巴金”的笔名更有名。
《家》故事梗概
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 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 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 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 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 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 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 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 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 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 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 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 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 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 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 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 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 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 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 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 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 上显得尤为突出。
名著导读《家》优秀导读教学设计
《家》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高中生学习十分紧张,时间比较匆忙,寒假安排名著《家》阅读,时间充裕,2.面对繁杂的小说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了解名著的精髓。
可以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及情节上,通过情节发现人物性格,通过性格分析提炼小说主题,让学生把握重点3.根据实际,学生可以在家观看影视作品《家》,加深印象,阅读效果更加明显。
教学目标:1.通过导读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进而自觉地阅读名著。
2.让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处境,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时代。
3.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热爱生命,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重点:1.《家》中人物及情节的把握:通过人物描写及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家》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家》的时代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的性格,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塑造形象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通过导读让学生了解《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多数人对“家”的情感,“家”在大部分人心中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家是生活的摇篮,家是心灵的港湾,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家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在巴金的《家》中,为何青春美丽的女子会无端丧命,为何积极热情的觉慧会弃家而去,现在让我们走进《家》,一起去体会巴金的爱与恨。
二、作品分析1.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势力搏斗的背景下)《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
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2.家庭背景(巴金的《家》与家到底有多像)“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名著导读微课系列之《家》微课教案
名著导读微课系列之《家》微课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巴金创作《家》的背景,引起学生阅读《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巴金的家中人教学难点:对比作品《家》中人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部优秀的小说,离不开它深厚的时代底蕴,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将有助于你把握小说的主旨。
巴金的《家》是以作者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写作的,带有自传性质,但它又不单纯是一部自传,而是再现了中国当年典型封建家长制家庭的衰败的过程。
那么,巴金的家和小说《家》究竟有多少相似之处呢?接下来就请你和我一起去看看巴金的家中人。
二、介绍巴金家中人1.李公馆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家里有将近二十个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在十个同胞兄妹中,他排行老四。
(幻灯出示巴金幼年照片)2.巴金的母亲巴金的母亲陈淑芬是一位贤惠慈爱的女性。
巴金称她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先生”。
她对人宽厚。
对于女的教育几乎不用打骂的办法,总是耐心地、轻言细语地向孩子们解释种种事情。
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教育着子女,潜移默化地把“忠实地生活,忠实地爱人”刻在年幼的巴金的心灵上。
1914年母亲去世。
3.巴金的父亲巴金的父亲李道河是一个性格温和宽厚、安分守己的人。
他曾在川北广元当过两年知县,辛亥革命前夕辞官回成都,据说为官清正,当地还有许多人挽留他。
回到成都,买了四十亩田。
从此以后,他就以长子的身份帮助父亲管理这个大家庭。
1917年父亲去世。
4.巴金的祖父巴金的祖父李镛曾在清朝政府做过多年的官买了许多田地,修了大公馆,是成都北门一带屈指可数的大富家。
他喜欢诗,喜欢结交“名士”,喜爱收藏,古玩字画。
他结过两次婚,讨过两个姨太太,生了五儿三女。
晚年,一心想的是“四世同堂”。
他惋惜清朝的覆灭,对子孙坚持着守旧的教育方法。
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
5.巴金的二叔他在清朝中过举,后来留学日本,回国后装上假辫子,在成都开办律师事务所,做了大律师。
名著导读《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 四、总结检测
• (1)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 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 嫁丫环”。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 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 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 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可是 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 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另一个丫鬟 婉儿被迫代替出嫁。
• 琴是高老太爷的外孙女,琴与觉民相爱。在高 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 高老太爷提亲,要觉民娶自己的侄孙女。觉民 表示自己的事自己作主,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 下逃离了公馆。
• 觉慧的五爸克定在外头讨了姨太,还打着老太 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 陈姨太认为老太爷的病是鬼神的原因,招了道 士回家到处捉鬼,加速了高老太爷的死亡。临 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 了,便离开了人世。
• (3)觉民
• 进步与守旧之间的个性主义者。目光深邃, 正直、聪明、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 气质。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 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 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 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觉 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 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 并走向成熟。
• 2、谈谈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说明 理由。
• 3、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 想的性格?你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没 有意义?
• 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他敢于宣传新思 想,与时俱进。是那些既具有新思想又敢于与
旧时代、旧思想搏斗的风华正茂的热血少年的
典型代表。他与旧思想斗争的方式比较激进和
•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 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 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 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 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 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
• 瑞珏 瑞珏:觉新的妻子。 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她对 于觉民、觉慧所追求的东西和感受 到的苦闷完全理解。初进高家,她 遭到了兄弟姐妹们的一致拒绝,因 为大家心里认同的嫂子是梅而不是 她。瑞珏努力争取大家的好感,并 不是想讨好众人,而是出于天生的 善良和忍耐。她明白做为长房儿媳 的地位,她甘愿为此承受很多委屈, 她要协助觉新成为这个家中的顶梁 柱。瑞珏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瑞珏 对觉新的爱,是绵长深厚的,只要 他在自己身边,瑞珏便可以坚强默 默地承受一切,她是因爱存在,为 爱坚强。瑞珏对弟妹们的照顾无微 不至,高家的姊妹们也逐渐由拒绝 变为依赖。但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 封建陋习折磨而死。
• 觉慧 觉慧:觉新的三弟。 热情、纯洁、直率,可说是高公馆中的 一个"异数"。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 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 他至亲的人。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 动、行事莽撞,他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 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哥。他所爱的女 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 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愤怒, 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样 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觉慧 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他 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于未来 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 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 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 的梦想。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 1929年到1937年中, 年到1937年中 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 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 萌芽》 新生》《 》《爱情的三 《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 部曲》。(《 》《雨》《电 部曲》。(《雾》《雨》《电》)等中长 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 》《将军 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 《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鬼 人 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短简》等散文集。 《忆》。《短简》等散文集。
名著导读《家》
重点情节
鸣凤投湖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 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 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 制吞噬了。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 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捉鬼风波
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 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 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主要表现在它对周围的一 切(包括“家”)虽然愤 恨,但还不能做出完全科 学的分析。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 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 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 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 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 大的震动。
梅芬
梅是觉新的灵魂与梦想 所在。梅异常聪慧,也善 解人意,同样的善良使得 她能和瑞珏成为知交好友。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 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 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 沉沉的大少爷,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在与觉慧、觉民 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 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 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 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 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 的彻底破产。
觉民
觉新的二弟。
瑞珏
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 美德。她甘愿为此承受很 多委屈,她要协助觉新成 为这个家中的顶梁柱。 瑞珏是一个伟大的女 性。瑞珏对觉新的爱,是 绵长深厚的,只要他在自 己身边,瑞珏便可以坚强 默默地承受一切,她是因 爱存在,为爱坚强。 瑞珏对弟妹们的照顾 无微不至,高家的姊妹们 也逐渐由拒绝变为依赖。 但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封 建陋习折磨而死。
8、《家》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 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 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 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 走,要与罪恶的家庭彻底决裂。最后,他 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 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 业,追求新的生活。
大班语言《家》教案(202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尊重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增进 家庭间的理解与和谐。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感 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家人的关 爱与支持。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30
11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2024/1/30
01
播放与“家”相关的温馨视频或 图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环节
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孩子回家 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1/30
7
文本解读与赏析
解读《家》的主题和 情感基调,引导学生 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 温暖。
通过角色扮演、朗读 等方式,让学生深入 体验文本中的人物形 象和情节。
2024/1/30
赏析文本中的语言美 感和情感表达,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 感共鸣。
19
05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4/1/30
20
教材教辅材料选择和使用
教材
《家》主题相关课本或阅读材料
教辅材料
与家庭、亲情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材 料
选择原则
确保教材教辅材料与《家》主题紧密相关,适合 大班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
2024/1/30
21
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展示
2024/1/30
8
语言表达技巧训练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 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导
。
提高学生的叙述能力,引导他们 清晰、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家庭
故事。
增强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他们 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
2024/1/30
9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名著导读《家》
这一场景成为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颇有意味的象 征。
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自然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 歧,但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 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 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残忍邪恶,二者善恶 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 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 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 想观念的价值立场。
觉慧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要出走, 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得到的是他们的一致反对。觉 慧决不屈服,他表示“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 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新反复考虑后,决心 支持觉慧并为他准备了路费。
黎明时分,觉慧告别觉新、觉民和朋友们,乘船离家 到上海去了。在那里,他将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二、内容简介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 年。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觉慧也有着自己的 心上人——鸣凤。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 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 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一 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 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 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 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 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 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 的青春。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 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觉民:高家二少 爷,琴的恋人, 受“五四”新 思想影响的青 年学生。他在 觉慧帮助下大 胆反抗封建家 长的包办婚姻, 最后取得胜利。
巴金《家》名著导读 原创教学课件
梅表妹回来之后: “大哥在吹箫,他这几晚上都是这样晏地吹着, 这几晚上我都听见的。”觉民解释说。 “他有什么心事?他以前并不是这样!箫声多凄 惨!”觉慧的惊疑增加了。 “他大概晓得梅表姐回到省城来了……”
——《家》P81
面对三弟的反抗思想: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 己把幸福争过来!”
——P322
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 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
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
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
所最爱的两个女人。
——P324
委曲求全 夹缝中生存
逆来顺受
矛盾
作揖主义
痛苦
不抵抗主义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 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 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 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 了。
——P309
失去妻子瑞珏:
“你疯了?”觉慧惊讶地说,“你难道相信那些鬼话?”
……“大哥,你又屈服!我不晓得你为什么总是屈服?你应该记得你已经付出了多大的 代价!你要记住这是嫂嫂啊!嫂嫂要紧啊!……”
“你们可以说反抗,可以脱离家庭,可以跑到外面去。我呢,你想我能够做什么?我能 够一个人逃走吗?许多事情你们都不晓得。为二弟的亲事,我不知道受了多少气!还有三弟, 你在外面办刊物,跟那般新朋友往来,我为你也受过好多气!我都忍在心头。我的苦只有我 一个人晓得。你们都可以向我说什么反抗,说什么奋斗。我又向哪个去说这些漂亮话?”
觉民冷笑地接连说了两句:“好个无抵抗主义!好个作揖主义!”头 也不回地走出房去了。他心里想:“还是跟三弟商量去!”
——P264
诗歌《家》教学教案
诗歌《家》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家》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提升朗读的表现力;•增强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备好《家》的诗歌文本;•准备诗歌《家》的音频或视频,以供学生朗读参照;•准备家庭图片等有关素材;•PPT或黑板准备。
3. 教学步骤第一步:诗歌导入1.教师出示家庭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家对你而言是什么?–家给你带来什么?3.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诗歌朗读1.教师播放诗歌《家》的音频或视频,并共同朗读该诗歌。
2.引导学生注意音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和借鉴音频或视频的朗读方式。
第三步: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将诗歌《家》的文章投影或书写在黑板上。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诗歌内容,重点关注以下问题:–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这个主题?–你在诗歌中觉得最有感触的是哪句话?为什么?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读诗歌,并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情感表达展示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对自己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2.学生可以选择以下表达方式之一,展示自己对家的情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庭的特点和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家的思念或感激之情;–制作一张家庭相册,用图片和文字展示家庭的快乐时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对家的情感和思考。
第五步:学习笔记总结1.学生用Markdown格式记录学习笔记。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家》的主题和音调表达方式等关键内容。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个人感悟和思考。
4.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家对自己的意义,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用Markdown格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朗读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诗歌情感的表达;•检查学生学习笔记的记录情况和表达的深度。
大班语言活动《家》的教案
给予等待时间
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组织 语言,避免急于给出答案。
重复或重述问题
确保幼儿理解问题,可以用不 同的方式重新表述问题。
鼓励幼儿提问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和分享
分组讨论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 主题展开讨论,如“你们家里
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02
学生是否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汉语文章,能否用汉语写出简
单的句子和段落。
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03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和教师合作愉快,表现出
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效果反思
1 2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通过课堂活动和学生表现,反思本次教学目标是 否达成,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反思本次采用的教 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
词汇量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足够的词汇量来表 达自己的意思。
语法和句型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汉语的语法和 句型,表达流畅。
交际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汉语进行有效的交 际,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学生表现评价
听说能力
01
学生是否能够听懂并理解教师的指令和问题,能否用汉语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阅读和写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资源,帮助幼儿更好 地理解儿歌内容和家庭观 念。
03
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老师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视 频,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氛围。
老师引导孩子们谈论自己的家庭 ,分享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趣事。
通过互动问答,老师引导孩子们 思考“家”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
名著导读《家》
名著导读《家》1、作家及其代表作: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笔调,描写新知识青年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强烈憎恨和大胆抗争,充满激情,语言清新流畅。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巴金创作甚丰,主要作品有,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第四病室》、《寒夜》、《灭亡》、《憩园》、《月夜》等;散文集:《海行集记》、《忆》、《短简》、《控诉》、《龙·虎·狗》、《爝(jué拔火)火集》等;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我们学过的《小狗包弟》一文选自《随想录》。
2、故事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家》教案
《家》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进行表述与朗诵。
2. 在表演中进行仿编,体验仿编的乐趣。
3. 让幼儿尝试叙述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二、活动准备
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背景。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引出诗歌主题“家”。
2.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家”的含义。
提问幼儿关于诗歌内容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回答。
3. 朗诵诗歌: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发音和节奏的把握,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仿编诗歌: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例如“蓝天是白云的家”,让幼儿思考并表达其他事物的“家”。
5. 表演诗歌:让幼儿扮演诗歌中的角色,如白云、小鸟、小鱼等,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 分享与总结:鼓励幼儿分享自己仿编的诗歌,并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家的重要性和温馨。
四、活动延伸
1. 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家”。
2.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诗歌内容,进一步理解家的意义。
3. 区角活动:在语言区提供与家相关的图书、图片,让幼儿继续探索和表达对家的感受。
人教版《家》说课稿
人教版《家》说课稿《家》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小说,由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所著。
本说课稿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教授这篇小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人物性格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掌握小说中的生词和关键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融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巴金对家庭伦理的探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复杂的家庭关系和人物心理活动,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小说内容,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预习小说,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与家庭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 简要介绍作者巴金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提供作品的文化背景。
2. 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小说片段,感受文本的语言风格。
- 教师概述小说情节,帮助学生建立对故事的基本框架。
3. 深入分析-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
- 探讨小说中的家庭关系,讨论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通过关键情节和对话,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作者的观点。
4. 课堂讨论-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文本中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论述。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平衡传统与现代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第一人称,写一篇日记,表达其对家庭关系的看法。
2. 阅读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如《春》、《秋》,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世界。
名著导读《家》
4、描写青年的觉醒和叛逆,揭示新 的时代潮流对封建大家庭的冲击。
• 巴金在《激流· 总序》中说: • 在“无边的黑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 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自己的径 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没有什么东西 可以阻止它”。高觉慧,就是这股激流的一 分子,他是高家觉醒最早的,“一个幼稚而 大胆的叛徒”,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 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
• 觉慧,同许多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出身封建 家庭的青年男女一样:往往从自身出发来批 判封建制度,认识革命;往往从追求人格独 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发展自己、为社 会作贡献等具体事件上同封建势力毅然决裂。 • 他同情和愤慨大哥的处境;帮助二哥觉民争 取婚姻自主,把他弄到同学家里藏起来,违 抗了高家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他公开地阻拦 巫师“捉鬼”。最后,他终于背叛了家庭, 逃到“充满着未知的新的活动的上海”去了。
四、《家》的艺术风格
• 1、用现实主义手法,精心塑造真实的、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 巴金早期作品的主人公,有类型倾向,《家》 的人物塑造,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的成熟。 • 作者曾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 因为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十九年的 岁月”,“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 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 身经历过的。”从生活原型到文学典型, 《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 虚伪,是高老太爷的另一特征。他表面上 道貌岸然,口口声声“高家的门风”,要 孙子们读“教孝戒淫”的书,要克定给儿 子们做榜样。实际上,他和儿子们一起把 唱戏的小旦弄进家里照像。身边那陈姨太, 浓妆艳抹,扭扭捏捏,正好说明了高老太 爷灵魂深处的好恶。
• 作者还描写了高家第二代的腐朽。 • 一是写他们生活方式的堕落和糜烂。玩花 旦、讨小老婆、父子侮辱一个丫头。尤其 是五老爷克定,嫖赌烟酒无所不精,抓拿 骗吃无所不为。骗去妻子金银首饰,打着 父亲的招牌借债。 • 高老太爷没想到这一切都是他种下的根苗, 气愤得骂克定:“畜生,……像你这样花 钱如流水,坐吃山空,还有几年好花?” 他一死,这个家的崩溃就加剧了。
名著导读之《家》
觉民:高家二少 爷,琴的恋人, 受“五四”新 思想影响的青 年学生。他在 觉慧帮助下大 胆反抗封建家 长的包办婚姻, 最后取得胜利。
李瑞珏:家长们用抓阄的办法为觉新选定 的妻子,善良贤惠,高老太爷死后因无法 承担迷信的“血光之灾”的责任被迫到城 外待产,最后难产而死。
梅:原名钱梅芬,觉新兄弟的姨 表兄妹。与觉新青梅竹马,相互 爱恋,因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被拆 散,后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因 婆家对她不好,在娘家抑郁而死。
不久,《黎明周报》被查封,觉慧等人又筹办了内容 相似的《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依旧言辞激烈,矛头指向 整个旧制度。另外,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宣传新思 想。
高老太爷的66岁寿日到了。公馆里连唱了三天大戏, 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祝寿,冯乐山也带婉儿来看戏。(鸣 凤投湖后,高老太爷又把三房的丫头婉儿送给了冯乐山。) 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自己在冯家所受的折磨。
三、人物赏析
高老太爷 封建家长的代表,觉新、觉民和觉慧
的爷爷。以封建的礼教专制地管理大家庭, 给年轻的一代和下层的仆婢带来种种的不 幸,但最后在克安、克定的不肖和觉民、 觉慧的反抗中走向灭亡。 觉慧
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代表。 封建大家庭“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新、 觉民的弟弟。参加了具体的反封建、反专 制的斗争,包括勇敢参与反对封建军阀的 斗争,坚决反对“作揖主义”与“无抵抗 主义”,蔑视等级制度与丫头鸣凤相爱, 反对包办婚姻支持觉民逃婚,大胆揭穿迷 信的捉鬼、血光之灾等邪说,最后义无反 顾地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觉慧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要出走, 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得到的是他们的一致反对。觉 慧决不屈服,他表示“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 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新反复考虑后,决心 支持觉慧并为他准备了路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导学案(3)
《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
2、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探究法【知识链接】巴金简介: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逝世于2005年10月17日,享年101岁。
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第四声,取“蔽芾甘棠”)甘,笔名巴金。
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于二零零三年(九十九岁高龄)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为“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笔名来源: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
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李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
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
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巴金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
”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和《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神》《鬼》《人》,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五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名著导读教案(3)《家》名著导读教案文章来自:xx《家》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使他们的课外阅读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2.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预习1.帮助学生了解《家》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2.指导诵读《家》中的片段《鸣风之死》。
3.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为课堂议读做好准备。
、课堂学习创设情景1.导入给学生创设情境,带领他们走进巴金的《家》。
2.多媒体朗读片段《鸣风之死》。
质疑解难3.分析“鸣凤之死”的必然性。
组织讨论:假如我是鸣凤……结论:性格、教养和环境引诱着鸣凤在湖水中找到了归宿。
总结:鉴赏小说要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分析比较4、与《家》中其他女性对比分析鸣凤之死的意义。
5.分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6.从《家》或另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他封建制度迫害人的例子。
迁移拓展简要介绍《家》这部名著其他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作业阅读原著或原著片断,在积累本上完成读书笔记。
附:教案解读这次作课我选择的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名著导读《家》。
作为导读我选择了一个切入点《鸣凤之死》,以此掀开整部小说的一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群像,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
这节课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鸣风之死》这一片段的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名著,如何在作品的背景之下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行为与结果。
以此纠正学生的阅读观,将学生引入作品的背景与环境中去,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
遵循这个原则,我确立了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认识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教学难点是总结学生阅读的误区,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如何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为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合作探究法和浅议联想法进行教学。
文章来自:xx《家》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使他们的课外阅读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2.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预习1.帮助学生了解《家》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2.指导诵读《家》中的片段《鸣风之死》。
3.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为课堂议读做好准备。
、课堂学习创设情景1.导入给学生创设情境,带领他们走进巴金的《家》。
2.多媒体朗读片段《鸣风之死》。
质疑解难3.分析“鸣凤之死”的必然性。
组织讨论:假如我是鸣凤……结论:性格、教养和环境引诱着鸣凤在湖水中找到了归宿。
总结:鉴赏小说要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分析比较4、与《家》中其他女性对比分析鸣凤之死的意义。
5.分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6.从《家》或另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他封建制度迫害人的例子。
迁移拓展简要介绍《家》这部名著其他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作业阅读原著或原著片断,在积累本上完成读书笔记。
附:教案解读这次作课我选择的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名著导读《家》。
作为导读我选择了一个切入点《鸣凤之死》,以此掀开整部小说的一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群像,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
这节课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鸣风之死》这一片段的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名著,如何在作品的背景之下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行为与结果。
以此纠正学生的阅读观,将学生引入作品的背景与环境中去,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
遵循这个原则,我确立了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认识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教学难点是总结学生阅读的误区,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如何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为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合作探究法和浅议联想法进行教学。
,文章来自:xx《家》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使他们的课外阅读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2.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预习1.帮助学生了解《家》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2.指导诵读《家》中的片段《鸣风之死》。
3.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为课堂议读做好准备。
、课堂学习创设情景1.导入给学生创设情境,带领他们走进巴金的《家》。
2.多媒体朗读片段《鸣风之死》。
质疑解难3.分析“鸣凤之死”的必然性。
组织讨论:假如我是鸣凤……结论:性格、教养和环境引诱着鸣凤在湖水中找到了归宿。
总结:鉴赏小说要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分析比较4、与《家》中其他女性对比分析鸣凤之死的意义。
5.分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6.从《家》或另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他封建制度迫害人的例子。
迁移拓展简要介绍《家》这部名著其他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作业阅读原著或原著片断,在积累本上完成读书笔记。
附:教案解读这次作课我选择的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名著导读《家》。
作为导读我选择了一个切入点《鸣凤之死》,以此掀开整部小说的一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群像,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
这节课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鸣风之死》这一片段的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名著,如何在作品的背景之下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行为与结果。
以此纠正学生的阅读观,将学生引入作品的背景与环境中去,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
遵循这个原则,我确立了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认识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教学难点是总结学生阅读的误区,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如何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为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合作探究法和浅议联想法进行教学。
文章来自:xx《家》导读问答1.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作简要介绍。
答: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
鸣凤在花园里痛苦地思考,明白了:“她应该放弃他。
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
”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2.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悲痛的故事。
答: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
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
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
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
因为陈姨太的要求,觉新被拒之门外,不能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3.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4.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
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
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
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
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5.简述《家》中觉新、觉慧、高老太爷或鸣凤的一个故事。
答:例1:除夕夜,高家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
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
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
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例2: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
他干得如火如荼,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
【内容梗概】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浪潮也冲击了古老的四川省城。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觉慧是两个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
这天傍晚,他俩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凤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
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
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正与觉民相爱,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
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
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两种命运,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也是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的长孙。
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
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
这时传来父亲为他订婚的消息,但他性格懦弱,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
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
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为了父亲的意愿,他成了家,并帮助料理家务。
本来他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俩人虽青梅竹马,俩小无猜,但他不得不屈从于父命,于是一个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他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
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断送,他美丽的幻想也因此而破灭。
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不久,父亲亡故了,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但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
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渐消去,父亲的棺木入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
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
他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他的年轻的肩上。
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士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藏着的仇恨和斗争。
虽然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