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心第六章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
从群体心理浅谈如何加强群团工作团队建设与管理

从群体心理浅谈如何加强群团工作团队建设与管理◎ 于瑞莹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群团组织做服务工作具有两重性,既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要服务群众。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党的群团工作的主线,服务群众是群团组织的职责。
群团组织一个是要有强大凝聚力,把人紧紧拢在一块儿;一个是要有强大战斗力,能够打硬仗、打难仗、打苦仗。
这是党对群团组织的十分重要的要求。
那么,如何通过加强管理,在群团工作中的发挥强大凝聚力的作用?笔者认为,群体心理研究,对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群体心理 群团工作 团队建设与管理群团工作的行动单位是业务团队,而业务团队又是以众多个体而集结成的群体。
因此,研究群体心理与业务团队管理的关系,对于团队领头人(主管、高级主管)科学地运用群体心理理论去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团队中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地团结,搞好各项工作,顺利实现团队目标,极其重要。
1.群团工作业务团队行动一致性心理的机制及其调控群团工作的业务团队,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是由领导、干部、职工在共同的工作目的基础上结成的群体。
这些群体又因集结的方式和顺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群体结构。
要使群体中的个体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为实现群体组织目标而奋斗,必须掌握下列导致群体行动一致性的心理机制并加以正确运用。
(1)模仿。
它是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去摹拟榜样的社会心理行为,是由非强制性刺激引起的,这种非强制性刺激源于榜样自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它完全出于个体的自愿,不舍产生丝毫受迫感。
相反,会产生一种无法名状的羨慕和崇拜感。
正是这种羡慕和崇拜感使得个体自觉不自觉地对心中的榜样效仿起来。
虽然模仿来自榜样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的指向却因个体的不同选择而有天壤之别。
如果个体具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便会选择社会公认的良好榜样,以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从而在群体中产生一种美好的心理感应力量。
否则,个体就会选择与社会公认截然相反的典型去模仿,在群体中产生一种被排斥的心理力量,产生“灰色”的心理体验。
(管心)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问题:1、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类型?群体是如何发展的?2、群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有哪些?3、群体动力学理论有哪些内容?4、如何进行团队建设?第一节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一、群体概述(一)什么是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的一个概念,它具有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以某种方式结合,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的集合体。
两人或两人以上以某种方式结合群稳定的结构体共同的奋斗目标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对于所在群体的认知,即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意识。
安全需要安全感力量消除自我怀疑韧性地位需要满足感自尊需要地位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情感需要社交需要权力需要通过单个人无法实现实现目标的需要共同努力智慧、力量的凝聚二)群体的构成要素二因素说: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的价值规范三因素说:群体的活动(群体的任务)、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与沟通)、群体成员间的感情或态度。
三)群体的类型按群体的建立是否有明文规定和正式程序,可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目标、任务、职能以及成员间的责权关系比较稳定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的感情为纽带,在工作和社会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幻灯片8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组成按照正式的程序组成按人员的自然交往组成因素以正式结构为基础,从而产生心理认同以心理认同为基础,从而产生无形的结构特单一、稳定的结构重叠、不稳定的结构目标导向,计划形成需求导向,自发形成,排他性征存在上下级关系,领导一般有主管身份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成员交往中自然形成领导,且不一定为主管幻灯片9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类型特征亲缘型以亲戚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时空型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校友和同乡情感型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爱好型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群体,如足球信仰型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利益型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如拼车幻灯片10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要(如归属、安全、爱与被爱等);融洽员工之间的感情,加强员工之间合作的意愿,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励和培训员工;保障员工的权益。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完整ppt

1、名词解释:群体、人际关系、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板刻效应、定势效应。
1、规模:群体成员的数量。
2、社会标准化倾向: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有接近群体行为的平均数的倾向,即个体差异明显变小,趋于同一标准。
目的要求:了解群体的概念、作用与种类,掌握群体行为规律及心理效果,对影响群体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基本认识,懂得如何建
2、社会标准化倾向: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有接近 群体行为的平均数的倾向,即个体差异明显变小, 趋于同一标准。
3、社会顾虑倾向:在大众面前感到不自在的现 象。
4、社会从众行为: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动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社会现象。
二、群体的心理效果
1、群体认同感:群体中的个体对一些重大的事件与 原则问题,都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认识)
1、原则:平等交往;互助互利;求同存异;积极主 动。
2、方法: ——塑造良好个性特质; ——提高与人交往的水平; ——避免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认知偏见的干扰。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加拿大柏恩博士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中认 为,个性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角色认知):即父母
parent ( 特 点 是 权 威 和 优 越 感 ) ; 成 人 adult (特点是客观和理智);孩子child(特点是冲动
和幼稚)。 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交往)类型有平行和交叉两大类,
前者为P对P,或C对C;后者为P对C,或A对P。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类型:A--A。即不但要使自己
确立成人的心理状态,尽可能控制自己,用成人的思 想、语调及行为来对待别人,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对 方确立成人的心理状态,尽可能用成人态度来处理问 题。
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认知偏见
1、首因效应:第一次接触或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 认知的影响和作用。
第六章群里心理

组织行为学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理论
第一节 群体特征 第二节 群体内行为 第三节 群体间行为
第四节 团队管理
1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第一节
一、角色
1.角色的概念
群体特征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 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每个人都需要根据所处情境的不同扮演不同的角 色。
私人友谊。 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三、地位
是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 地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工资、头 衔、资历、实权等等。其中一个因素的 改变就可引起地位的变化。
7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四、凝聚力
1.概念 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 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20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3.群体决策常用的方法 BS法(Brain Storming)
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奥斯本提出,愿意是指精 神病人的胡言乱语。
德尔非法(专家意见法)
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共同提出 的。
21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电子会议法
问题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参与者,要求他们把意 见输入到计算机。 优点:匿名,可靠,坦率表示自己的真实态度,不 必担心错了会收到惩罚 缺点:打字快的与口才好与打字慢地人相比,可以 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到的信息不如面对面沟 通丰富。
22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学
4.群体决策与冒险心理 冒险转移产生的原因
责任分摊
领导人物的作用 社会比较作用
群体心理与管理

标出数字,最重要的为第1,依此类推,排到第15。
剩余物品清单
• 一盒火柴
压缩食品
• 50米尼龙绳
降落伞
• 手提加热器
两只4.5口径的手枪
• 一箱脱水特制奶 2个100磅氧气瓶
• 月球星图
救生筏子
• 罗盘
5加仑水
• 信号弹
有注射针头的急救箱
• 太阳能调频收发报机
请每个人排一个顺序
(K· Davis,1962)
内聚力与生产效率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 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 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高内聚力积极引导
生
产
低内聚力积极引导
率
对照组
低内聚力消极引导
高内聚力消极引导
时间
群体决策
• 是指对企业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主持 下通过集体充分讨论而做出合理决定的 过程。
性
执行 情况
较差
极端性偏移 较好
[1] 张克昕、张凤林等主编,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197页。
群体决策中的问题
• 小群体意识 • 极端性偏移
小群体意识的产生机制
决策群体 与外界隔
障
反馈
离
碍
群体凝聚力
小群体意识
错误决策
群体领导 对倾向方 案的推动
小群体意识产生的原因
群体规范案例
• (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 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 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 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
[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团队
![[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团队](https://img.taocdn.com/s3/m/5c970280ddccda38366baf91.png)
关于群体和团队的具体区别,威廉姆斯用了四个 维度来进行区分:期望、沟通、过程和亲密程度。 在期望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的成员在参与、 贡献、合作和支持方面有着比群体成员更高的期 望值。在沟通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成员对 沟通框架的要求比群体成员更高,并且团队成员 也需要更快捷的沟通效果。在过程维度上,威廉 姆斯认为团队成员的相互依赖性更强,但是在管 理上的要求却要低于群体中的成员。在亲密程度 这一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比较群体中的成员而 言,团队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更高,虽
团队建设原则五:明确领导与结构
团队建设原则六:建立绩效一:人际关系途径
团队建设途径二:角色界定途径
团队建设途径三:价值观途径
团队建设途径四:任务导向途径
7、集体的行动方式层面。这一层面主 要是讨论集体中统一或者协调活动时所 呈现出的状态。在一般的群体中,集体行 动通常是由领导者统一安排的全部个体 行为的简单组合,行为没有或很少能够产 生协作;但是,团队的集体行动则是具有 严密分工与合作的集体协作,每个成员的 个体行动都是完整的集体中重要的有机 成分,并且集体力量的发挥高度依赖于个 体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3、只要有助于完成任务,任何行为都是有 价值的
团队凝聚力
决定团队凝聚力的因素 1、有效的交流 2、一起度过的时间 3、独立 4、威胁 5、规模 6、激励
团队建设原则四:树立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和 提供动力,目标会使个体提高绩效水 平,目标也使群体充满活力
身份的认同,却没有提及到。
这些群体和团队的区别归纳到九个层面上。主要 表现在目标定位、身份认同、技能组合、领导作 用、成员关系、沟通方式、工作态度、协作能力、 工作结果等诸多方面。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群体理论

2、在问题1的群体中,哪些群体能够帮助实 现组织的目标?
26
二、影响群体发挥作用的外部环 境因素
42
四、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 标准。
群体规范一旦被接受以后,它们就成为以最 少的外部控制影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
群体规范一般要写进组织手册中,但是组织 中大部分的行为规范可能是非正式的。
43
(一)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
44
1、与群体绩效的活动有关规范
例如,群体通常会明确地告诉其成员如何进 行有效的工作等,这类规范对员工个体的绩 效有着巨大的影响。
个人会把自己的行为与这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 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改正自己的行为。
用美国心理学家米德的话来说,这种群体的标准、 目标会成为个人的“内在中心”。但应当指出,个 人所参加的群体并不一定是个人心目中的参照群体。 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参加某个群体,而把另 一群体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
36
(一)正式领导
群体领导对于群体绩效具有巨大的影响,具 体分析的内容放在领导行为。
37
(二)角色
角色是指人们对于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 一定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如果我们大家每个人均选择一个角色并且长 期保持下去,那么我们对于角色行为的理解 就非常简单了,但是其实每个人均要扮演多 个不同的角色。
28
2、权力结构
每一个组织均有其固定的权力结构,例如向 谁汇报工作,哪些人具有决策权力等,这种 结构通常决定了一个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 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和群体之间 的正式关系。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社交礼仪中的身份问题
1、行走: 、行走: 道路行走 楼梯 电梯 走廊 2、乘车:轿车,中型客车 、乘车:轿车, 3、会议: 、会议: 4、就餐:桌次排列,位次 、就餐:桌次排列, 排列
24
怀特的研究
在一个群体中,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行为是由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 那么,他们在一起能够合作得比较愉快, 人发起 ,那么,他们在一起能够合作得比较愉快, 如果相反, 如果相反,就会引起冲突 饭店中,饭店侍者把顾客的菜单直接递交给结 饭店中, 帐人员,这意味着, 帐人员,这意味着,地位低的侍者在交往中占了主 动地位。后来,把菜单挂起来, 动地位。后来,把菜单挂起来,结帐人员认为有必 才拿过来结帐,这样结帐人员占据主动地位了。 要,才拿过来结帐,这样结帐人员占据主动地位了。
12
工作群体规模( 二、工作群体规模(scope)
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 因素 群体规模 小 大 较少, 较多, 群体内部相互作用 较少,较容易 较多,较难 群体一致性 较高 较低 工作满意度 较高 较低 缺勤率 较低 较高 流失率 较低 较高 生产率 无明显关系 社会性磨洋工 较少 较多
13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1、规模不大 、 2、有很强的凝聚力 、 3、群体压力大 、 4、信息反应灵敏 、 5、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
4
非正式群体的改造和利用
1、兴趣转移 、 2、环境设置 、 3、联络感情 、 4、角色强化 、 5、目标导向 、 6、安排核心人物 、
5
三、加入群体的理由
社会需 要 安全 自尊 经济利 益 共同兴 趣 距离接 近
16
非正式规范
讨论: 讨论:
学生群体中有哪些非正式规范? 学生群体中有哪些非正式规范?
群体心理与管理

h
3
群体作为个体的有机集合体,一经形成便会对其中个体和所在组织产生深刻影响,并由此体现其自身的特性 。
第一,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或目标,是将个体结合在一起的基本条件和原因,是群体存在的 基石。这种目标反映了个体追求的方向,但只有依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就因为如此,不同的个体 才能结合在一起并彼此合作,使群体产生超出单个个体之和的力量。
就能够从群体中获得力量和满足;但与此同时,个体的行为也必将受到群体的影响、制约与改变。群体对成 员行为的影响和改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社会致弱作用、社会趋同作用、从众效应。
h
10
1、社会助长作用 是指群体对成员行为具有促进和激发作用。群体是以成员共同活动和工作为标志的,因此,成员的行
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个体所赖以生存的群体 的形态、规范、气氛、交往、关系、竞争、合作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对于个体自身以及所在组织的活 动效率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群体心理与行为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群体并非个体的简单的聚合,如候车室里的乘客、马路围观的人群、排队购 物的消费者、电影院里的观众等,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能算是群体,他们都只能是萍水相逢、各自 的目标不同,相互之间影响力很小,是个体的简单聚合或汇集。管理心理学中所讨论的群体,是指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h
1
个体、群体、组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群体便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 子系统,个体便是群体或组织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或单元。假如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群体便是人体的 各个器官或系统,个体便是细胞。因此,对于群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和管理PPT75页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和管理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

发 展 趋 向
(1)先进集体型
② ①
(2)一般集体型
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
(3)中间型
④ ⑤
(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B
群体的规模具有几种特殊的效果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对于群体活动的满意度会降低。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参与会降低。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间结合力的强度会降低 。 大型的群体拥有更多可用于从事群体任务的资源。 与小型群体相比,大型群体更难以对群体的活动达成协 议或是做出决策。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更有可能会出 现一个领导者。 大型群体在群体成员的沟通和协调方面,存在着更多的 困难。 在大型的群体中,人们发现很难认识每个人。
维系群体的作用 统一群体成员认识的作用 引导行为的作用 惰性功能
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 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他特殊!
3.从众
人们通常参加多个群体,而这些群体的规范是不相同的。 在有些情况下,这些规范还可能互相矛盾。那么,个体该 怎么办呢?
阿希实验---从众行为 (1951)
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 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4.角色冲突。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时,就可能会 产生角色冲突。如果个体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那么 就很难服从另一种角色要求,这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一个相当具有说服力 的角色实验
实验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和他的 同事所完成的。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 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 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 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 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 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 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 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一)

管理心理学 ③里维斯
群体心理与管理
a.友谊群体:成员大多有相同的兴趣与利益,尤其有情感上的联系 友谊群体: 友谊群体 和共鸣. b.嗜好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追求和嗜好. 嗜好群体: 嗜好群体 c.工作群体:成员因工作关系早到一起,共同研究某一课题,共同 工作群体: 工作群体 编著书籍等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者. d.自卫群体:成员主要因不满管理者强硬固执的态度而联合起来, 自卫群体: 自卫群体 共同抵制管理者的专断,阻挠组织目标之达成. e.互利群体:成员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彼此提供便利,帮助解决工 互利群体: 互利群体 作与生活中的困难.
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与管理
3.2 毛萧德,格列芬 毛萧德,
(1)形成阶段 ) 区分群体的类型和形成群体. (2)发展阶段 ) 群体按步骤发展,同时群体的发展受到了群体规模,规范和凝聚力 程度的影响. (3)成熟阶段 ) 群体与成员有其明显的特点,能形成群体决策,并与其他群体相互 作用.
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与管理
3 群体的发展与形成
3.1 米纳
(1)定向阶段 ) 群体刚形成时,成员们往往会提出大量的疑问,诸如谁负责,群体 的目标如何等. (2)冲突和挑战阶段 ) 成员们日渐摆脱对领导的依赖,经常考验和质问领导,甚至当场抵 制.
管理心理学 (3)形成凝聚力的阶段 )
群体心理与管理
由于成员们解决了权力与权威的不确定性,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 群体,因此凝聚力开始增强. (4)迷惑阶段 ) 成员们以为群体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因而努力保持和谐的感情, 并掩盖差异,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达到高水平. (5)醒悟阶段 ) 成员从对群体不现实的期待中醒悟过来,群体凝聚力遭到削弱. (6)接受阶段 ) 依靠各自的技能和能力,个人与小群体都有了自己的地位,接受个 别差异的阶段就此来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安全)员工安全教育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4
员工安全教育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1.安全教育设施:
1.1公司应有必要的安全教育器材,费用在安全技术措施费中列支。
1.2工程部、制造部应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设施,摄制、录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教育题材及事故案例等内容。
不断积累、充实、完善教育史料。
2.三级教育:
2.1 新工人(临时工、合同工、实习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2.2公司级教育由行政部组织,工程部、制造部负责教育,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公司生产特点、典型事故案例和安全守则。
2.3车间级教育由车间主任负责,由车间安全员进行教育,内容为本车间生产特点,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2.4班组级教育由组长负责,内容为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岗位责任制,岗位事故案例预防事故的措施,安全装置及个
人保护用品和消防器材的性能、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5员工在公司内车间之间调动,干部参加劳动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要再行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车间内部各工段之间工作调动也要履行班组级安全教育。
2.6行政部对批准来参观、学习人员应讲明一般安全注意事项。
2.7经三级教育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归档保存。
3.特殊教育
3.1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地方政府机构(或受委托的公司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安全作业证方可操作。
3.2对特种作业人员,工程部每年要组织培训考核。
3.3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投产前,按新的岗位安全操作法,对岗位操作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3.4 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所在部门主管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现场教育,避免发生类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