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三顾茅庐》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故事,描绘了刘备为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情景。
该故事展现了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谋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体现了忠诚、智慧、毅力和坚定的品质。
本课为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全面深入地分析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名著感兴趣,但可能会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学会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谋,培养忠诚、智慧、毅力、坚定的品质;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三顾茅庐》优质课教案_18
1、分角色朗读:每组派出代表,选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站到讲台上朗读,可以有动作和表情。其他同学认真听,说出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同学,为什么你认为他读得好。
刘备---李从熹关羽---牛天源张飞---张裔昌
诸葛亮---李泽鑫诸葛均---郑卓轩小童子---程冉
2.分析人物性格,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拓展课文,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归纳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
预习课文,了解内容——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形象——拓展课文,情感引导。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相关材料、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诸葛亮: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胸怀天下、淡泊名利。
关羽:稳重有修养
张飞:粗犷、急躁、莽撞但讲义气。
诸葛均:不慕权贵、淡泊名利。
各小组总结总结自己组的人物形象。
四、课堂延伸
同学们评价了这一次朗读情况,把人物性格也分析的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就写一段人物感言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读自己的人物感言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内容和人物形象。语文教学不外乎是听说读写,这是一节朗读课,要求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前做了预习准备。学生的朗诵非常到位,有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这为下一节课的课本剧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学们对朗读的评价也让我很满足,他们不但能正确评价朗读情况,还能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这种品德教育的成功,比课堂本身更有语文价值。
旁白---杨茹佳李依澳
2、你们组出的哪位人物的朗读,就请其他同学,听到该朗读后总结出该人物形象,写出人物性格。
1、学生选角色,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三顾茅庐》优质课教案_6
教学手段:演示文稿,演课本剧,思维导图
技术准备:课本剧排练,自制表演背景及配乐,补充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录像。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感受小说波澜曲折的情节,据情节理解人物形象,进而学习“摇曳”这种叙事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补写对联、填写表格、设计思维导图、讲讲初三故事学习摇曳之法,并学以致用,构思生活故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探摇曳之法,品仁君之礼——《三顾茅庐》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是否属于
跨学科主题教学
否
学科
语文
学段:第四学段
年级
9年级
相关
领域
阅读教学与写作
教材
书名: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6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是“三”呢?让学生感受到“三”的妙处:常言道事不过三,四则繁冗,二显单薄,三刚刚好。并引导大家回忆刚刚学过的《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里边的“三”,《曹刿论战》中针对“何以战”的三问三答;《邹忌》中的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然后教师明确“三复情节”的概念: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叫“三复情节”。这种三复情节在我国古代小说中特别常见,并让学生回顾名著中的“三复情节”。如:《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陶恭祖三让徐州,荆州公子三求计;《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三拳打死镇关西、三败高太尉、施恩三入死囚牢;《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三顾茅庐》优质课教案_14
《三顾茅庐》——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1、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2、用好教材,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3、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多角度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难点:灵活、合理运用侧面描写来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方法: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结合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分析、讨论总结方法,并通过练习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激趣导入:《三国演义》知识竞赛:1、《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2、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是哪三个?3、谁进曹营一言不发?4、谁三顾茅庐?5、请说出两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学生竞答后让学生说说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技法指导:一、读描写诸葛亮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⑴、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⑵、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战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思考:1、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交流点拨:外貌、语言、动作三种描写方法。
2、这三种描写方法从描写的角度上来说属于什么描写?交流点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正面描写固然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但我们今天不讲正面描写,重点要讲的是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二、听徐庶推荐诸葛亮。
多媒体展示:妙计一:他人介绍庶勒马谓玄德曰:……此间有一奇士……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此人乃绝代奇才。
思考:1、通过徐庶的推荐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2、师讲三十六回“元直走马荐诸葛”通过徐庶之口了解诸葛亮是绝代奇才。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三顾茅庐》优质课教案_10
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故事情节。
2.用《智取生辰纲》中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阅读章节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里有着多少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比如:(生说)……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一些非常精彩的描写片段,都让今天的我们仍在津津乐道。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精彩片段呢?(生说)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三国演义》里非常精彩的情节,那就是——《三顾茅庐》。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概括情节1.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刘备、诸葛亮)2.用四字短语概括故事情节(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重对策→(孔明)出山辅佐三、分组讨论,探究人物形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诸葛亮,在上《智取生辰纲》时,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
(师生共同回忆知识点,然后出示学习任务单)《三顾茅庐》小组合作学习单认真研读、合作探讨,相信你们小组定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交流课前自己的预习成果;(2)小组重点选择一个角度(人物描写方法),品味分析,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我们从角度讨论分析了是个的人。
2.我们组认为体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地方在于给学生八分钟的讨论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学习,填好学习任务单,师巡视,然后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明确:①主要从语言、动作以及侧面描写(张飞的对比烘托)讨论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A动作: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又立了一个时辰。
孔明起身后,玄德下拜曰。
当孔明再次拒绝时,玄德泣曰。
B语言:当孔明拒绝出山辅佐时,玄德曰:“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3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_1
课题备注教材分析《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节选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第三次访求。
作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作者可以说是做足了铺垫。
同时,这一回也为接下来《三国演义》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规划了蓝图,可以说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课时重点关注刘关张三人以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小说的能力,尤其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等小说的节选,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熟练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立足于文本语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2.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三国演义》的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朗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并对成败观有正确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立足于文本语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理解《三国演义》的价值观。
教学策略教法学法教师点拨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过程安排(含内容、方法)互动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三顾茅庐》中比较难懂的文言部分进行了梳理,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文本进行具体的品读。
同学们可以注意一下标题——《三顾茅庐》,“三”其实是一个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又很容易为人所忽略的数字。
各位同学不妨回想一下,你能够想到哪些成语或语句与“三”相关?预设:三足鼎立、狡兔三窟、三思而后行、吾日三省吾身、三千宠爱、三教九流......二、品“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三”是一个很神奇又很神秘的数字,那么在《三顾茅庐》的文本中,同学们能够找到哪些与“三”相关的元素呢?作者是如何利用“三”塑造人物形象的?预设:三顾茅庐、刘关张三兄弟、孙刘曹三方势力、三分天下的局势、三步走的战略、隆中对前的三次推托(一)刘备:1.求贤若渴①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这是从正面来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
此时刘备身在河南新野,而诸葛亮是人在湖北襄阳,几百里的路程,哪怕舟车劳顿,也挡不住刘备一定要访求的诸葛亮的这种坚定的决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大声朗读课文,既给学生一个示范,又体现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培养学生现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
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
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
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三顾茅庐》优质课教案_1
2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一、激情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
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贯中(1330-1400)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太原人。
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把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书中塑造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例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粗犷的张飞、机智好胜的周瑜等等。
内容虽然不尽符合历史事实,但作为文学作品则十分生动引人。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作,流传极广。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
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主要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
《三国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二、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拜谒(yè)侥幸(jiǎo)拱(ɡǒnɡ)半晌(shǎnɡ)纶巾(ɡuān) 鹤氅(chǎnɡ) 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举(miù)迄无所就(qì) 箪食壶浆(dān)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告诉我,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三顾茅庐》优质课教案_15
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周瑜等形象,成为智慧、正义、勇敢等优秀品质的化身;而曹操的阴险、刘备的仁义同样也深得人心。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也奸得恶毒无比。另外,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如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关公大意失荆州、白帝城托孤等也成为了戏曲及影视剧的题材。《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是古典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设计意图:通过阐述观点,复习经典人物的性格和主要故事情节。传统名著阅读教学,往往让学生逐条分析主要人物具体事件,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识君主”这一环节是抓住了一条主要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这样的融入,不流于浅层次的机械的内容梳理和记忆,而是通过情境驱动学生重组原著相关信息和材料,做出诠释分析和个性化表达。)
教学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是否属于
跨学科主题教学
否
学科
语文
学段:初中
年级
九年级
相关
领域
文学名著阅读
教材
书名:《三国演义》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73年12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
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支吧!”“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
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精品教案1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3.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的形象特征重点难点掌握小说中刘备的形象特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拍得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得更精彩,尤其是对诸葛亮的描写。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重点把握1.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2.这篇小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1刘备、诸葛亮。
2.三个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四、分组讨论,探究人物形象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3.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4.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刘备的特点?明确:2.谦虚、礼贤下土、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3.(1)三请之时,“下马步行、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个时辰、下拜”等。
(2)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3)斥责张飞4.语言描写。
衬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特点。
5.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五、拓展延伸1.关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你知道哪些信息?161年,出生于涿县(今河北涿洲)184年,讨伐黄巾军191年,投奔公孙瓒194年,领徐州牧196年,投靠曹操200年,投靠袁绍207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219年,自立汉中王221年,即帝位222年,兴兵伐吴223年,殁于白帝城2.关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你知道哪些主要情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刘备摔阿斗、白帝城托孤等。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23 三顾茅庐》优质教案_2
《三顾茅庐》教案
情景导入:
出示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卡通图片,请同学们谈谈图中都是谁,谈谈原因。
出示草船借箭图片,引出主角诸葛亮。
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最终成就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传奇,而他们的相遇、相识同样也是一段佳话,请大家打开《三顾茅庐》。
一、说一说故事
从标题入手,解析标题意思,实行故事概括。
提示:人物+事件原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
人物+事件开端+事件发展+事件高潮+事件结尾
人物+事件1+事件2+事件3......
小结:寻诸葛—等诸葛—问诸葛—请诸葛
二、评一评人物
三顾茅庐的故事之所以精彩美妙,最关键就在于人物的熠熠生辉。
请大家从描写方法(人物描写方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写作手法(反衬、对比、铺垫......),分析每个人物都有什么特点。
做好文章的旁批。
小结:故事情节方面——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关键在于有诸葛亮这个军师,而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没有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无法请出淡迫名利的诸葛亮。
写作手法方面——介绍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精彩的描写方法、出色的写作手法总是能让一件简单的事变得精致,为我们留下无限品味的余地。
使用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反衬等写作手法,让下列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在广场上踢球,踢到了电子显示屏,保安叔叔迅速来到现场,桑杰旦增“自首”,说出缘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3.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4.学会课本剧表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默读等多层次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刘备的求贤若渴和诸葛亮的超凡脱俗。
2.通过“品——悟——说”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本文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并学会欣赏张飞、关羽等配角的优秀品质,多角度地了解人物性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掌握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难点:掌握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们听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中“三顾茅庐”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那么,小说是如何讲述这一故事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依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2.文中相关人物介绍。
(1)刘备
蜀汉昭烈帝,字玄德。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
公元221年称帝,建都于成都,国号汉。
(2)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殆.(dài)拜谒.(yè)纶.巾(guān)
胄.(zhòu) 鹤氅.(chǎng) 箪.食壶浆(dān)
愧赧.(nǎn) 存恤.(xù) 顿开茅塞.(sè)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存恤:爱惜,体恤。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想得到有才德的人,好像口渴急需喝水那样。
比喻迫切希望求得贤才。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自读课文,查找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梳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步骤二: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以下问题。
(1)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描写刘备?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确:兴复汉室,建功立业。
(3)刘备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受到他的诚心诚意,感受到对诸葛亮的尊重呢?
明确: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立候多时。
(4)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求贤若渴,因此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地邀请其出山辅佐自己。
2.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以下问题。
(1)选文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性格特点: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
(2)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并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3)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明确: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抗曹,图取中原。
(4)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要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仍有所怀疑,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
由此可见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只有完全信任,才能出山辅佐。
(5)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3.除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主要人物,文中还有对其他人物的描写,都有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关羽、张飞和诸葛均。
通过语言描写衬托出刘备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的这份感动千年的真诚!那么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想进一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五、拓展延伸
1.【复述故事】——请以张飞的口吻叙述本文。
要求:准确体会人物心理,充分把握人物性格,注意语气、动作、表情,要形神兼备,不超过300字。
2.【研究性学习】——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就会终老山林?请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探究性学习,阐述自己的理由,把探究的结果写出来,不少于200字。
附: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刘备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诚心诚意
侧面描写
诸葛亮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雄才大略
侧面描写
◇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
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
因此,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抓住“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体会,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课文。
课堂上,学生基本都能找到这些句子,能表达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