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探究蚂蚁的触角的作用,以及蚂蚁的群居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难点:探究蚂蚁的触角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蚂蚁标本、放大镜、触角模型等。
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二、探究蚂蚁的触角作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触角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触角,让学生猜想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观察蚂蚁在触角被遮挡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了解蚂蚁的群居生活方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谈谈对蚂蚁生活方式的认识。
四、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蚂蚁,记录蚂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蚂蚁触角:嗅觉、触觉群居生活作业设计:1. 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
2.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进行蚂蚁触角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的标本,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蚂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蚂蚁的其他生活习性,如蚂蚁如何寻找食物,蚂蚁如何繁殖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蚂蚁搬家观察,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方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难点是探究蚂蚁的触角的作用。
【K12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
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首先从学生观察蚂蚁时遇到困难,然后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特征、从而爱护小动物。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较高,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找不到最后的方法来观察蚂蚁的活动,看清蚂蚁的外形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
(2)指导学生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让学生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关心小动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活动。
教学难点:了解蚂蚁的生活特性。
教学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动物
5、蚂 蚁
触角 头
胸 足
腹
蚂蚁的身体分为( 头)、( 胸)、( 腹)三部分,头 上有( 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
蚂蚁的特点
生活环境: 陆地上
身体结构:
身体分三节,有一对 触角、三对足
• 蚂蚁分泌的这种芳香物质称为信息素,由于它 的挥发性大,几分钟过后,食物都运回了窝巢, 香味也就消失不见了,免得再有蚂蚁前来,结果 扑了空。
•
触角(两对) 眼 壳
头
口
蜗牛的身体
腹
尾
1、蜗牛喜欢生活在 潮湿 的环境中。 2、蜗牛用 腹足爬行。
肛 门
后端
蚯蚓的身体
环 带口
前端
1、蚯蚓喜欢生活在 潮湿、黑暗的环境中。 2、蚯蚓用 皮肤呼吸。
答案: 蚂蚁
1、蚂蚁的生活环境 2、蚂蚁的食物 3、蚂蚁的身体结构 4、蚂蚁的类型和分工 5、蚂蚁认路
1、蚂蚁的生活环境
蚂蚁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
2、蚂蚁的食物
问:你能用什么引诱蚂蚁出来?
蚂蚁是找寻食物的高手,它们的嗅觉灵敏,很 容易发现食物。当它们发现食物时,会用特殊 的方法召集其他的同伴,合力把食物搬回家里 去,小蚂蚁和蜜蜂一样爱吃甜食,蚂蚁也爱喝 蜂蜜,知识蚂蚁并不挑食,什么食物都能接受。
• 4.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 食物,主要保护蚁群。
蚁蚁后后
兵蚁
工蚁
5、蚂蚁认路
蚂蚁靠什么来识别道路?
蚂蚁的触角有辨别气味的功能
蚂蚁在行进的时候会分泌一种特殊气味的信息素, 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雄蚁
蚂蚁家族组成成员
工蚁
兵蚁
头
胸 腹
触(chù)角
头
胸
腹
足(3对)
参照科学书第35页的蚂蚁 简图,画出蚂蚁的外形图 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我来连连看
足
胸 腹
头
触角
蚂蚁的身体究竟分为几个部分
蚂蚁如何交换信息
关键词
触 角
分泌物
蚂蚁为何认识回家的路
蚂蚁的触角有辨别气味和交 换信息的功能;
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特殊气味 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就是蚂蚁传递信息 的工具。
巨头蚁 分布在非洲 热带地区, 全身黑褐色 食肉
红足猛穴蚁
分布大部分 亚热带地区 被捉时后腹 部竖起,并 喷射出白色 泡沫
蚁后
——群体的领导者,负责繁殖后代
雄蚁
——负责与蚁后交配,然后死去
工蚁
——负责寻找食物与建筑蚁穴等
兵蚁
——负责战斗、攻击
部分品种蚂蚁介绍
司机蚂蚁 生长在非洲 的东部和中 部,整只蚂 蚁长约4cm
子弹蚁 分布在亚马 逊盆地的雨 林中,身体 长约3cm, 剧毒
红蚂蚁 一般生长在 南非的亚热 带雨林之中 食肉
蚂蚁是个“大力士”
“神力” 从何而来?
腿部与 关节处会分 泌出特殊物 质三磷酸腺 苷(简称 ATP),ATP 在酸性物质 的刺激下会 释放出大量 的能量
蚂蚁的腿关节
辨一辩
1、蚂蚁是用头上的触角来交流信息的。 √
√ 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3、不同的蚂蚁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1、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我们准备了工具和材料,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了一节具有特殊意义的课——这是同学们学习科学之后的第一次实地观察动物活动。
课堂上,我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观察的目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
小家伙们用从家里带来的甜点心、糖块、果皮和馒头等引来了蚂蚁,然后便用我分发的放大镜开始观察,这项活动比较简单,一会儿功夫,每个同学便将蚂蚁的身体结构观察得清清楚楚。
同学们对于此项活动的兴致很高意犹未尽,这完全是我意料之中的。
我索性按计划让他们继续各自的观察活动,并再次强调在观察时要仔细认真。
同时,作为奖励,我将事先准备的樟脑球分发给他们,并指导他们使用:在蚂蚁经过的地方画一条线,或者画一个圆圈将一只蚂蚁圈起来,再观察蚂蚁的行动发生哪些变化……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结果。
回顾这次观察活动,我认为在组织学生观察小动物时,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观察活动要深入1、要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这也是观察生物的基本要求。
当我发现有的同学急于知道蚂蚁遇到食物后的表现,便将食物直接放在了蚂蚁面前,便马上提醒他们应该将食物放在离蚂蚁稍远一点的地方。
同时,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道理,进而引导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到蚂蚁头部触角的作用。
2、要鼓励学生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遇到小块食物时,便独自将食物搬回巢穴,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行进方向,显得比较轻松;如果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食物,只靠一只蚂蚁搬运起来比较吃力时,它便会将食物拖回巢穴,这时如果再有一只蚂蚁赶过来帮忙,两只蚂蚁又会侧着身子来搬运;如果遇到比较大的食物,最先发现食物的蚂蚁,总是在食物上前后左右地考察一番,然后便赶回巢去搬来救兵,而且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搬来的救兵总是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多蚂蚁竟然可以同时用力。
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
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1在我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我听了一节由陈老师执教的科学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蚂蚁》。
听完整堂课,我觉得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作为学生的时代的我,在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是一本书、一只笔,耳朵听、笔头记。
可今天的孩子们真正是在体验、探索中学习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兴趣盎然地走进科学。
这节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启发性的。
1、课前素材准备: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教师备课。
陈老师课前收集许多蚂蚁以及准备供学生观察蚂蚁的瓶子;教师还制作幻灯片,下载有关蚂蚁活动的视频,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深入了解蚂蚁的习性,同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课堂情景体验:教师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观察蚂蚁是如何交流的,然后学生小组交流展示,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
我们英语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也应共同观看并体验相关素材,体会在不同情境下语言是如何应用的。
3、课堂知识归纳:学生根据自己在体验阶段得到的认识,给出答案,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补充说明。
学生们经过老师的纠正补充,对所了解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运用体验和归纳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教师进行评判和纠正。
在陈老师的“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胆的表演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者。
在教学中,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善于从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搜集信息,让学生去体验;教师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教师将开放性的讨论归结为有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2《蚂蚁》是《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确定观察主题,并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蚂蚁,会积极动脑筋、采用多种办法进行观察,了解蚂蚁基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并愿意与同学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生物》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周围生物的关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难点:蚂蚁的触角的作用和蚂蚁的社会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蚂蚁图片、放大镜、观察箱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蚂蚁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蚂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如身体分为几部分,有什么特殊器官等。
3. 探究蚂蚁的触角作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在触角被遮挡后是否能正常寻找食物。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蚂蚁的社会行为,如分工合作、共同照顾幼虫等。
6. 课后实践: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蚂蚁的基本特征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 有触角和足3. 社会行为:分工合作、共同照顾幼虫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答案: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足。
蚂蚁具有社会行为,分工合作,共同照顾幼虫。
2. 思考蚂蚁的触角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蚂蚁的触角起到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帮助蚂蚁寻找食物和识别路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让学生了解了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蚂蚁》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蚂蚁与人类关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蚂蚁生态特点,认识到小小蚂蚁背后蕴藏着大大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蚂蚁基本身体结构,解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蚂蚁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特点及其与人类关系。
2. 教学重点: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和分析蚂蚁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放大镜、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蚂蚁搬运食物视频,让学生初步解蚂蚁生活习性和合作精神。
2. 新课导入:a. 展示蚂蚁模型,让学生观察蚂蚁身体结构。
3. 例题讲解:a.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b. 分析蚂蚁与人类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蚂蚁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记录蚂蚁行为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及与人类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蚂蚁身体结构a. 头部:触角、眼睛、口器b. 胸部:三对足、一对翅膀c. 腹部:生殖器官、消化器官2. 蚂蚁生活习性a. 社会行为:分工合作、信息传递b. 食物来源:杂食性,喜欢甜食3. 蚂蚁与人类关系a.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b. 人类生活中益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蚂蚁,记录它们行为特点。
b. 思考蚂蚁为什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2. 答案:a. 学生观察到蚂蚁行为特点可能包括:觅食、建巢、保卫、繁殖等。
b. 蚂蚁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得益于它们身体结构、合作精神和信息传递能力。
蚂蚁 三年级科学
蚁穴:
• • • •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 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 一般蚁穴中心的地方都是给蚁王住的。 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 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50 多年。 • 它们通常生活在干燥的地区,也喜欢潮湿温 暖的土壤。
蚁型与分工:
• 1.蚁后 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 蚁后 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 雄蚁:或称父蚁。主要职能是繁殖。 • 2.雄蚁 雄蚁 • 3.工蚁 工蚁:又称职蚁。无翅,群体中最小的 工蚁 个体,但数量最多。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 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 后等。 • 4. 兵蚁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 食物,主要保护蚁群。
蚁后
蚁后
兵蚁
工蚁
“白蚁”是蚂蚁吗?
• “白蚁”不是蚂蚁, 比蚂蚁低级。
• 白蚁触角念珠状, 腹基粗壮,前后 翅等长; • 蚂蚁触角膝状, 腹基瘦细。
语言
语言
• 蚂蚁体内有一套腺体,它们会用不同的化 学物质传达20多种意思。 • 腹部的发声器官是对化学语言的一种补充。 能摩擦发出振动信号。
• (当一对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大街上耀武扬威的时候,从石头里传来一阵 振动信号,原来是某蚁被压在石头下面了,霎时,群蚁齐推,某蚁获救。这 种信号也可用来向对方讨要食物。)
昆虫
• 昆虫就是像蚂蚁、蝴蝶、蜜蜂这样:
• 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 • 头部有一对触角; • 腹部有三对足 组成
食蚁兽
蚂蚁
蚂蚁
蚂蚁是一型的昆虫,要经 过卵、幼虫、蛹阶段才发展成成虫, 蚂蚁的幼虫阶段没有任何能力,它 们也不需要觅食,完全由工蚁喂养。
蚂蚁的外形特征:
• 一般体形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 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 上颚发达。触角膝状 •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 六条腿。 • 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与目的1.1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主要是在三年级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科学教育是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特别是蚂蚁这样的生物,是近距离观察生物、了解生物进化、生态环境等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互动游戏,能够了解蚂蚁的习性、生态以及了解蚂蚁的进化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通过对蚂蚁一系列实际观察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蚂蚁》一文,文章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繁殖方式•蚂蚁的进化过程2.2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中的重点包括:•学生在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时,要注意蚂蚁的足数、颜色、大小等特征。
•学生在了解蚂蚁的繁殖方式的时候要通过实际观察来体验蚂蚁的交配过程和蚁后为了保护卵和幼虫所做的一系列措施。
•学生在了解蚂蚁的进化过程时要注意理解和体验生命之间的不同选择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课时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课程,让学生理解学习此课程的背景和目的•第二步:引入蚂蚁,让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和实际观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练习形容词的用法•第三步: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态环境,并进行有趣的模拟实验,体验蚂蚁集体行为的奇妙之处•第四步:通过观察蚂蚁的繁殖方式和后代的生命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选择和适应能力•第五步:总结蚂蚁生态学知识,体验探究生命的过程3.2 课时安排本次教学安排共计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一节课:导入教学,引入蚂蚁知识,学生互动游戏和实际观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练习形容词的用法,时长:45分钟。
•第二节课: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态环境,进行有趣的模拟实验,体验蚂蚁集体行为的奇妙之处,通过观察蚂蚁的繁殖方式和后代的生命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选择和适应能力,总结蚂蚁生态学知识,体验探究生命的过程,时长:45分钟。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上册全解
蚂蚁(动物世界大力士)
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想一想, 你们观察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
认识蚂蚁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 虫,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 已知有9000多种,我国国内 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 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 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
蚂蚁的食物:
蚂蚁(工蚁)是找寻食物的高手,他们的嗅 觉灵敏,很容易发现食物。当他们发现食物时, 也会用特殊的方法召集其他的同伴,合力把食 物搬回家里去。 蚂蚁吃谷物、面包屑和一些小动物的尸体。
蚂蚁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如果仔细看看蚂蚁搬东西的样子,便可以发现:它们搬运的 物品往往都会超过自己身体重量的几十倍!科学家做过试验:
分工合作的家庭:
蚂蚁家里的工作分配得刚刚好,每个 人都有事做,不会搞混。家里的房间也 总是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哪 里该放食物,哪里可以睡觉,哪里又是 哺育室,都是有规划的,所以,说他们 是最棒的建筑师、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进一步观察:蚂蚁会迷路吗
• 蚂蚁常会出来找寻食物,有时运气好,马上就找 到了;有时运气差,走了好久还没找着,等要回 去时,大半天的路,他们还认得出来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蚂蚁的类型与分工
l、蚁后:有生殖 能力的雌性,或称 母蚁,在群体中体 型最大,特别是腹 部大,生殖器官发 达,触角短,胸足 小,有翅、脱翅或 无翅。主要职责是 产卵、繁殖后代和 统管这个群体大家 庭。
2.雄蚁:或称父蚁。
头圆小,上颚不发达, 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 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 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
为什么蚂蚁会乖乖排队行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蚂蚁》。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认识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社会行为。
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的观察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蚂蚁工坊、放大镜、白纸、糖果等。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蚂蚁工坊,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有哪些特点?”2. 例题讲解(1)讲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通过观察蚂蚁工坊,讲解蚂蚁的社会行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蚂蚁工坊,记录蚂蚁的行为。
(2)讨论蚂蚁的社会行为特点。
4. 讲解蚂蚁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基本特征外形:有头、胸、腹三部分,六条腿生活习性:群居、杂食性2. 蚂蚁的社会行为组织结构:有工蚁、兵蚁、蚁后等合作行为:共同搬运食物、照顾幼虫等3. 蚂蚁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行为。
2. 画一幅蚂蚁的画,标注出蚂蚁的基本特征。
作业答案:1. 观察记录: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蚂蚁行为,完成观察记录。
2. 画作:学生完成蚂蚁画作,标注出蚂蚁的基本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蚂蚁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蚂蚁的社会行为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蚂蚁的其他特点和有趣的行为,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件图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件图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围绕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第三章《动物的一生》第4节《蚂蚁》。
2. 内容:蚂蚁的生活环境、社会行为、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认识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蚂蚁的社会行为和身体结构的认识。
2. 教学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优质课件、蚂蚁模型、放大镜、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优质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蚂蚁模型,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
(2)讲解蚂蚁的社会行为,如分工合作、通讯等。
(3)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如食物来源、栖息地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行为和特征。
(2)讨论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展示蚂蚁觅食的图片,分析蚂蚁的通讯方式。
(2)讨论蚂蚁如何合作搬运食物。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特征。
(2)让学生举例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1. 《蚂蚁》2. 内容:(1)蚂蚁的生活环境(2)蚂蚁的身体结构(3)蚂蚁的社会行为(4)蚂蚁的生态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特征。
(2)举例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
(3)简述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触角,六条腿。
(2)蚂蚁通过触角传递信息,分工合作搬运食物。
(3)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传播种子,维持生态平衡。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第25课《蚂蚁》。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探究蚂蚁的合作行为,认识蚂蚁的身体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能够描述蚂蚁的特点。
2. 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及其合作行为。
难点:蚂蚁合作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观察箱、放大镜、蚂蚁模型、PPT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蚂蚁观察箱、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蚂蚁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了解各部分功能。
(3)分组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记录观察结果。
3. 例题讲解:以蚂蚁如何搬运食物为例,讲解蚂蚁的合作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蚂蚁的合作行为,并在记录本上画图记录。
(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并在记录本上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1. 25 蚂蚁2. 内容:(1)蚂蚁的生活习性(2)蚂蚁的身体结构(3)蚂蚁的合作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一天的活动。
(2)以“蚂蚁的合作行为”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学生观察记录,不做统一答案。
(2)学生画作,不做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补充1. 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重点和难点解析: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耐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蚂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蚂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动物与植物》,第14课《蚂蚁》。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学会观察蚂蚁的行为。
2. 让学生掌握蚂蚁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腿等。
3. 让学生理解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的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腿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蚂蚁模型、蚂蚁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蚂蚁的容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蚂蚁,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实物模型、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蚂蚁的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腿等。
3. 例题讲解:分析蚂蚁的生活习性,如如何寻找食物、如何沟通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蚂蚁模型,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并简要描述蚂蚁的特征。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等。
六、板书设计蚂蚁的特征:1. 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2. 触角:感知周围环境3. 腿:行走、寻找食物4. 社会性昆虫:分工合作、共同生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行为。
答案:蚂蚁在寻找食物、互相沟通、共同生活等方面的行为。
2. 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并简要描述蚂蚁的特征。
答案: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腿,是一种社会性昆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让学生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蚂蚁的兴趣。
但在讲解蚂蚁特征时,部分学生对蚂蚁的身体结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喜受小动物之情能够说是小孩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
但关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讲,学生或许观看的爱好不浓;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清楚的观看蚂蚁的外表特点也有必然的难度。
蚂蚁的躯体小,处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看的要紧缘故。
教学内容确实是随着学生观看蚂蚁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蚂蚁的躯体究竟是如何的”这一观看任务,在不改良观看方式,解决观看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达到观看的目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小蚂蚁产生浓厚的观看爱好,带着“小蚂蚁的躯体究竟是如何的”的观看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的观看中,不改良观看方式,取得对小蚂蚁的丰硕的直接熟悉,实现学习、表达的多元化、自主化。
教学目标一、通过观看,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躯体特点。
二、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看,尝试让学生解决观看蚂蚁进程中碰着的问题,培育学生的探讨能力。
3、引导和鼓舞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看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育学生关注、靠近小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观看蚂蚁方式的探讨指导。
教学难点:观看蚂蚁方式的探讨。
教具:放有蚂蚁的杯子、白纸、放大镜、昆虫观看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纸条、画笔、毛笔、水槽、烧杯、小红纸等。
教学进程实录一、揭露课题师:课前教师请同窗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生:捉到了。
二、引导探讨师:你们是怎么去捕捉的?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
师:看来同窗捕捉蚂蚁的方式真很多,也捕捉了许多小蚂蚁。
此刻教师请你用笔画一只小蚂蚁,你行吗?生:行。
师:好,咱们画得最快的五位同窗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伙儿展现。
(学生画蚂蚁,然后到黑板贴蚂蚁)师:咱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教师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注意,咱们捕捉来小蚂蚁究竟是如何的?促使学生从内心动身迫不及待想去观看)师:那么咱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学生观看小蚂蚁师:哪位同窗代表小组来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