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第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合集下载

中西翻译简史第2章

中西翻译简史第2章
• 主要集中在德国,在当时多主张异化翻译。翻译开始容忍文化的差异,翻译尝 试向原文接近。
三、文学翻译阶段共分为四个时期
• (1)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1747-1814)
• 他1792年出版的《论翻译的原则》,代表着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的最高成就。 • 他认为,“出色的翻译”应该是将原文的优点完整无缺地以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 1、廖七一:着重翻译理论思想的演变,采用轻历史划分、重翻译思想界定、博古 厚今的原则,将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大时期:
• (1)古典译论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18世纪末;
• (2)近代译论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3)当代译论时期,20世纪初至今。
• 2、潘文国:强调学科概念,分为三个阶段:
一、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史的不同划分 • 5. 奈达(Eugene A Nida):根据翻译思想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 (1)语文学翻译;(2)语言学翻译; • (3)交际学翻译;(4)社会符号学翻译。 • 他把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翻译思想作一个整体,从而与具有现代翻 译思想的当代翻译做出区分
流;它是对比原有的拉丁文《圣经》版本和希伯来文版本《圣经》翻译而成,
成为钦定版本,是天主教承认的唯一文本。
二、宗教典籍(《圣经》)翻译阶段 • 3. 中世纪各民族语的古文本《圣经》
• (1)公元800年前后德译本:该译本被称为德语最早的文字; • (2)中世纪末期的马丁.路德版德译本:1522年至1534年翻译刊行;采用民众
• (1)经验期(前理论期):公元前3世纪(西方约公元前3世纪,我国约公元3 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
• 翻译理论大多是对翻译实践的技巧性总结,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中西翻译简史 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 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第7、9、11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翻译作品有哪些有何特点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始于东汉末年,不过与翻译佛经的”译场“不同,这些翻译往往由译僧独自完成,所译内容也比较零散,是佛经翻译的附属或附产品,而非系统的介绍。

我国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此阶段是从19世纪开始,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的只是分子产生了普遍影响。

此时的各人文学科渐渐自成体系,而此时社会腐败,仅有少数有识之士注意到西学的优越之处,但仍不把它作为与中学对等的学术文化,其地位远不及中国的学术思想。

鸦片战争战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激起思想先进者向西方学习的欲望,以达到“维新”之目的。

这就促成了西方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

P118清末译出的科学书籍的知识就内容而言,清末译出的书籍比较浅显。

数量上看,清末73年约2100种,而民国时期译出的有10700种左右,五四后,科技译着的数量是清末的十倍。

且质量较高。

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西方书刊报纸,积极搜集西方信息。

译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类知识的《四洲志》。

它是当时介绍最齐备,最新颖的世界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图书。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大量介绍外国自然,地理,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徐继畲通过采访来华传教士,商人等编着了《灜环志略》,第一本中国人全面介绍世界地理的书籍。

虽然他们不通外语,但是较早重视并组织翻译外国资料,为同时代的人了解外部世界做出了贡献。

梁启超等一批富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强烈要求改革。

此时的大量西方知识,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各类翻译出版机构也先后翻译出版了大量科学技术文献和教科书。

传播了化学,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以佛经翻译为例,翻译活动在哪些层面上悄然改变了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自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开始了将近千余年的翻译历程。

中西翻译简史第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第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第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1.“翻译”的词源学含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P6)答:从翻译的词源可以看出,(1)印欧语言比其他语言更强调相似性,特别是在早期的宗教典籍翻译中甚至要求一致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的翻译理论中“对等”观念会起到核心作用,而要表示自有翻译时,则会使用其他术语如“改编”的原因。

(2)很多语言中,“翻译”与“口译”使用不同的术语,意味着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

“口译”比“翻译”更强调“调停”。

(3)不同的语言对翻译观念的阐释方式也不同,并非所有的阐释都像印欧语言中那样强调保存同一性。

斯特科尼提出翻译的符号学特征具有三个方面共性:相似性,差异性与调停。

这些共性可以看作是所有翻译都具有的特征,但“翻译”一词的确切含义不是预先给定,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不证自明的,它需要在对历史上翻译过程与翻译结果的研究中去发现。

3、三大宗教典籍的翻译存在哪些差异?答:(1)《圣经》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也是被联合国工人为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一本书。

对西方社会的精神信仰和行为方式影响尤其巨大,与希腊神话同为打开西方精神世界的钥匙。

《圣经》除了是一本宗教典籍之外,它本身还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的一本几乎是欧洲大多数民族语言的第一范本。

阅读《圣经》各种一本的人如此之多,甚至连研究它的着作也是汗牛充栋,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圣经解释学”。

(2)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初期翻译主要靠外来僧人凭记忆口授。

译者受中国传统宗教尤其是道家“得道成仙”观念的影响,往往是以道家的哲学名词,概念来比附佛学。

(3)与《圣经》、佛经典籍不同,《古兰经》则要求对它的解释和理解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框架,翻译《古兰经》必须要对经文有深入的理解,并把《古兰经》的深刻含义传达出来。

中西翻译简史第7章

中西翻译简史第7章

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
• 3)1612年和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西洋的水利工程和水利 机械。该书首次介绍西方水库与水利机械。
四、科学译祖徐光启 • 4)为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介绍西方的笔算数学)、熊三 拔编著的《简平仪说》作序。 • 5)编译《崇祯历书》。1629年创立历局修历。历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科 学翻译机构。
了很大的震撼。
• 1. 利玛窦:口述《几何原本》(1607年,徐光启笔录) • 2. 李之藻 :将以前跟利玛窦研习和翻译的算学书编辑为《同文算指》(1613年); • 3. 徐光启:1613年,着手翻译《泰西水法》,会同传教士熊三拔制作多种天文 仪器。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 4. 金尼阁:1620年传教士金尼阁从西方带来7千部书籍;1623年传教士艾儒略 撰写《西学凡》一书,叙述了这些书的纲要。 • 5. 汤若望:带来一部望远镜。1626年写了《远镜说》,介绍望远镜的原理等。 • 6. 邓玉函(口述) 王征(笔录):《远西奇器图说》,书中讲述比重、重心 杠杆、滑车、轮轴、斜面等力学原理; • 7. 熊三拨: 翻译《表度说》,讲述天文理论和立表测量日影求二十四节气原理。
• 扎马剌丁:编制《万年历》;制造天文仪器; • 郭守敬:《授时历》(以《万年历》为基础);
• 中国人使用阿拉伯数字始于元代;
• 1292年成立“回回医药院”
• 元末译成《回回药方》
• 6. 明朝初年的科技翻译
• 《明译天文书》、《回回历法》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 欧洲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随着欧洲人完成环球航行,欧洲地理 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此时中国以我为中心的地理观念根深蒂固。随着欧 洲传教士的到来,新的地理学观念也传播进来,给当时中国的贵族阶层形成

中西翻译简史第7、9、11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第7、9、11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第七章1、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翻译作品有哪些?有何特点?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始于东汉末年,不过与翻译佛经的”译场“不同,这些翻译往往由译僧独自完成,所译内容也比较零散,是佛经翻译的附属或附产品,而非系统的介绍。

3、我国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此阶段是从19世纪开始,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的只是分子产生了普遍影响。

此时的各人文学科渐渐自成体系,而此时社会腐败,仅有少数有识之士注意到西学的优越之处,但仍不把它作为与中学对等的学术文化,其地位远不及中国的学术思想。

鸦片战争战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激起思想先进者向西方学习的欲望,以达到“维新”之目的。

这就促成了西方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

P118清末译出的科学书籍的知识就内容而言,清末译出的书籍比较浅显。

数量上看,清末73年约2100种,而民国时期译出的有10700种左右,五四后,科技译著的数量是清末的十倍。

且质量较高。

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西方书刊报纸,积极搜集西方信息。

译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类知识的《四洲志》。

它是当时介绍最齐备,最新颖的世界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图书。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大量介绍外国自然,地理,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徐继畬通过采访来华传教士,商人等编著了《灜环志略》,第一本中国人全面介绍世界地理的书籍。

虽然他们不通外语,但是较早重视并组织翻译外国资料,为同时代的人了解外部世界做出了贡献。

梁启超等一批富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强烈要求改革。

此时的大量西方知识,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各类翻译出版机构也先后翻译出版了大量科学技术文献和教科书。

传播了化学,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第九章1、以佛经翻译为例,翻译活动在哪些层面上悄然改变了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P141自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开始了将近千余年的翻译历程。

中西翻译简史第2章

中西翻译简史第2章
• (1)传统的翻译学阶段,从古代的西塞罗到1959年; • (2)现代的翻译学阶段,从1959年雅可布逊发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到1972年;
• (3)当代的翻译学阶段,从1972年霍尔姆斯发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至今。
一、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史的不同划分 • 3. 姜秋霞和杨平:从翻译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划分为三个阶段:
• (1)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翻译家约翰.德莱顿(1631-1700)
• 翻译过的作品: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薄伽丘、贺拉斯荷马等人 的作品。 • 翻译理论(6条):翻译是艺术;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译 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 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翻译分为三类:词译(逐词
三、文学翻译阶段:共为四个时期
• 1. 西方早期的文学翻译(民族语言的形成到文艺复兴):西方早期的文学翻译,是使 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副产品”,同民族语言的形成与民族文学自身发展 密切相关;翻译理论主要是围绕“直译”与“意译”的讨论,以及如何使用民族语
言来摆脱拉丁语的影响。
•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翻译还是创作之余的“副产品”,翻译质量不高, 影响不大。贡献最为突出的雅克阿米欧,采用创作性意译,强调兼顾内容与形式,遵
• (2) 德国翻译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
• 维兰德(1733-1813):1762年至1766年翻译出版8册莎士比亚作品; • 埃申堡(1743-1820):1775年至1782年用散文的形式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
一、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史的不同划分 • 6. 斯坦纳(George Steiner):分为四个时期:
• (1)古典译论至18世纪末泰特勒和坎贝尔翻译“三原则”的发表,翻译论述 及翻译理论直接来自翻译实践;

《新英汉翻译教程》章课后答案

《新英汉翻译教程》章课后答案

《新英汉翻译教程》章课后答案How to explain that I was not a proud owner seeking admiration for his vehicle, but a tourist who had broken down 如何解释,我不是一个骄傲的主人寻求佩服他的汽车,但游客坏了吗Special equipment assures that the computers will not be disturbed by power interruptions that last less than two hours.特种设备确保计算机就不会被打断,力量持续不到两个小时。

It is actually very, very old and was not always as beautiful as it is now. It is not certain how the Earth began. Probably it began as a huge globe of gas and dust. The globe became smaller and denser. Today the outer layer or crust is cool and hard, 它实际上是非常非常老的,并不总是像现在这样美丽。

这都是不确定的地球就开始了。

可能起源于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庞大球体。

地球变得更小且致密。

今天的外层或地壳是凉爽且硬,It was not anger, nor surprise, nor disapproval, not horror, nor any of the other emotions that she had been prepared for.那表情不是生气,不是惊讶,不是不满,不是嫌恶,也不是她原先准备应付的任务一种感情。

Modern geology has for its aim the deciphering of the whol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from the time of the earlier records that can be recognized in the rocks to the present day.当代地质解释为其目标的整体演化的地球早期的时间记录,可以识别岩石到当代。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

中西翻译简史第1章当代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西翻译史第15章翻译现状与展望1.“翻译”一词的由来:中国最早关于翻译活动的记载见于《周礼》和《礼纪》。

2.我国最早的作品是公元前528年,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记载越语原文楚语译文的《楚人歌》。

3.西方最早的翻译作品是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李维乌斯用拉丁语翻译的荷马(Homer)史诗《奥德赛》(Odyssey)。

4.简答题:三大宗教典籍翻译的异同点相同点:①字对字直译---意译---直译意译兼顾②忠实观,原文至上观不同点:①《圣经》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

《圣经》除了是一本宗教典籍之外,它本身还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的译本几乎是欧洲大多数民族语言的第一范本。

圣经翻译经久不衰,每14天出一本译本。

②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初期翻译主要靠外来僧人凭记忆口授。

译者受中国传统宗教尤其是道家观念的影响,往往是以道家的哲学名词,概念来比附佛学。

其典籍全世界汉译本保存最多。

③与《圣经》、佛经典籍不同,《古兰经》则要求翻译者要对经文有深刻理解,要具有多方面的良好修养,如语言学,句法,词法,语义学。

宗教学者认为《古兰经》翻译不合法。

其翻译长达1300年最早主要是口头译讲。

最早的笔译为波斯文,因为波斯人是接受伊斯兰教较早的民族。

除土耳其文译本被官方认可,其他均为个人作品,只能称为“对《古兰经》阐释的翻译”。

5.为什么文学翻译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文学翻译首先是一种艺术创造性活动,再现原作之美,这种创造又是有限度的,必须以忠实原著为前提。

6.归化: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transparent, fluent style)的风格,最大限度淡化原文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译策略。

异化: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7.傅雷曾说过:“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8.钱钟书的“化境”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是翻译时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如果译文显得生硬牵强,那就得“化”它一化了。

中西翻译简史第4章

中西翻译简史第4章
• 1870年由75位英美学者进行的,是对《钦定本圣经》的修订,集体合作,追求平易通 俗的译文,更一丝不苟地遵循希腊语原文。
• 2、《新美国圣经》
• 1970年,主要依据希伯来和希腊本,集体翻译
• 3、《新英语圣经》
• 1970年,集体翻译,是英国清教徒团体主张的重要载体。
a
21
二、现代主要译本
• 4、非基督教国家的译本
a
17
二、《圣经》的英译本
• 3、《钦定本圣经》
• 詹姆士一世于1604年6月30日从各教派选拔了54名学者(实际参加者为47人),他们 都是当时最知名的希伯来语、阿拉姆语和希腊语学者。这些学者组成翻译委员会,参 阅当时主要英文版和原文《圣经》,翻译修订一种统一的、各派均可接受的新版本。 47人分为六组。西敏寺、牛津、剑桥各2组,分头从事分配给自己的翻译任务。1611年 译本完成。
a
11
三、奥古斯丁(354-430)
• 3)贡献:
• 没有从事过圣经翻译,但系统阐述并建立了一种结合了柏拉图和《新约》思想的翻译 主张;
• 开创了中世纪神学,被天主教和新教同尊为神学创始人; • 他关于原罪、上帝恩典及自由意志的思想代表了西方知识正统思想,不仅统领了其后
的基督教思想界近一千年,而且还深刻影响了现代哲学和科学思想; • 他的《上帝之城》是中世纪神学及基督教神学统治得以建立的重要依据; • 他的《论基督教育》存在翻译的论述,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之作。
a
12
第二节
宗教改革与圣经翻译
a
13
一、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文学语 言之父
• 1)生平
• 1483年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的艾斯勒本,大学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进入奥古斯丁 修道院学习神学,1507年获神职,1511年获神学博士,1515年在维登堡教堂的大门上 贴出95条论纲,激烈抨击当时教会的骄奢淫逸,被开除教籍。1521-1534年,合作翻译 德语《圣经》。

中西翻译简史第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第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第七章1、中国古代重要(de)科技翻译作品有哪些有何特点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中国古代(de)科技翻译始于东汉末年,不过与翻译佛经(de)”译场“不同,这些翻译往往由译僧独自完成,所译内容也比较零散,是佛经翻译(de)附属或附产品,而非系统(de)介绍.3、我国清末民初(de)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de)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此阶段是从19世纪开始,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de)只是分子产生了普遍影响.此时(de)各人文学科渐渐自成体系,而此时社会腐败,仅有少数有识之士注意到西学(de)优越之处,但仍不把它作为与中学对等(de)学术文化,其地位远不及中国(de)学术思想.鸦片战争战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de)签订,激起思想先进者向西方学习(de)欲望,以达到“维新”之目(de).这就促成了西方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P118 清末译出(de)科学书籍(de)知识就内容而言,清末译出(de)书籍比较浅显.数量上看,清末73年约2100种,而民国时期译出(de)有10700种左右,五四后,科技译着(de)数量是清末(de)十倍.且质量较高.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西方书刊报纸,积极搜集西方信息.译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类知识(de)四洲志.它是当时介绍最齐备,最新颖(de)世界地理,历史,风土人情(de)图书.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大量介绍外国自然,地理,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de)资料.徐继畲通过采访来华传教士,商人等编着了灜环志略,第一本中国人全面介绍世界地理(de)书籍.虽然他们不通外语,但是较早重视并组织翻译外国资料,为同时代(de)人了解外部世界做出了贡献.梁启超等一批富有世界眼光(de)思想家向西方学习大量(d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de)知识,政治上也强烈要求改革.此时(de)大量西方知识,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de)影响. 各类翻译出版机构也先后翻译出版了大量科学技术文献和教科书.传播了化学,医学,等各方面(de)知识.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先进(de)科学知识.第九章1、以佛经翻译为例,翻译活动在哪些层面上悄然改变了译入语(de)语言和文化P141自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开始了将近千余年(de)翻译历程.中国(de)语言,文学,文化更是经由翻译得到了极大(de)丰富. 1.佛教典籍(de)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de)词汇和语言.P143 佛经翻译不仅为汉语语言增加了很多新词汇,还促进了汉语构词方式(de)发展.有很多研究显示,汉语(de)双音化过程在魏晋以前是缓慢(de),但自从佛经翻译盛行(de)魏晋以后,开始出现更多(de)双音词和多音节次,四字格成语更是明显增加.....2.佛教典籍(de)翻译丰富了汉语(de)音韵,语法和文体,为现代汉语(de)兴起提供了土壤. 佛教典籍对中国音韵学最重要(de)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四声,二是字母,三是等韵图表.佛经译者根据梵文字母,创造了汉子(de)拼音方式.在句法方面,佛经翻译使用大量(de)倒装句,提问句以及解释句.助词“于”(de)被动句式也取自佛经.在问题方面,由于佛经翻译讲求思想(de)普及性,因此引用了一种散文和韵文交错使用(de)口语化文体—变文.这种形式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还出现了一种记录禅师谈话(de)特殊文体—语录体,这种口语文体朴素而活泼且自由.这种朴实平易(de)口语化文体(de)普及与发展,佛寺禅门遂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de)重要发源地. 3.佛教典籍(de)翻译为中国文学提供(de)肥沃(de)土壤. 佛经译本(de)广泛流传,对于文学题材,文学结构,文学语言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de)影响.文学题材:由于印度思想(de)渗透,以及佛教神话与寓言故事(de)传播,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开始盛行.明代(de)白话小说更是文学题材受佛经翻译影响(de)典型代表.不仅小说(de)主线围绕佛教(de)传播,主要人物和故事也是基本取自佛经. 文学结构:佛经译本不仅影响了白话小说(de)内容,而且还影响着其文化结构.自唐代起,佛经翻译还因讲经(de)方式,衍生出一种韵散交错(de)变文形式.即散文体中穿插诗词.这种文体被广泛运用到我国(de)白话小说.两宋时期(de)“话本”甚至把佛经(de)文学结构囊括入内,可见佛经在当时已经被看作一中独特(de)文学形式.文学语言: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语言产生很大影响,一部分归功于佛经原文独特(de)文学性,还有很大部分归功于译者译笔(de)文学性....P148 还在于很多诗人和文学家走在思想和文学观上深受佛经影响.如唐代诗人王维,在诗中他把佛家清净理念加诸于自然景物.营造一种禅定境界.甚至中国诗歌评论和其它文论都采用了很多佛教语言. 佛教典籍(de)翻译不仅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历时极为长久(de)第一次翻译高潮,而且极大(de)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和文化.为中国民族(de)文学,文化构建和创新做了不可或缺(de)贡献.由此也看出清翻译在接纳,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所发挥(de)不可替代(de)作用.3、以清末民初(de)小说翻译为例,译者是如何通过翻译选材影响译入语社会思想观念(de)翻译改变了清末民初(de)社会文化道德观; A 爱情小说(de)翻译有助于打破当时(de)封建礼教束缚 B侦探小说(de)翻译有助于引进西方(de)法制观和人权观 C科学小说(de)翻译有助于破除迷信,增强科学意识5、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例,翻译与文学创新之间存在着怎样(de)关系翻译与创作之间是否存在明确(de)界限当翻译活动直接影响译入语文学创作时,译入语文化与源语文化之间又存在怎样(de)强弱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诗人翻译和创作(de)界限都非常模糊,“译作合一,甚至以作代译”由惊喜而临摹,由临摹而创造.翻译与创作之间是一个时间连续体第十一章1、清末民初西方社科经典翻译过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其译文对晚清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述人才,即与传教士等西方人合作,翻译时担任笔述工作(de)人,如李善兰、王韬、徐寿等.第二类是西译人才,即自己通晓西文,独立进行翻译工作.此类人员最早(de)要算林则徐(de)幕僚袁德辉、最出名(de)是严复,还有马君武,周桂笙、伍光建等.第三类是日译人才,即从日文转译西学.这一类人数最多,如梁启超,杨廷栋,章宗祥等.在严复、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de)译介之下,西方先进(de)竞争意识,自由观念和民主思想逐渐引进中国,在中华民族振兴(de)过程中,翻译文学发挥了不可磨灭(de)作用.3、新中国初期俄苏文学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在怎样(de)契机下传入中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文学主要指哪几国(de)文学作品俄苏文学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文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由于前苏联及当时(de)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属于同一政治阵营,这一意识形态伤(de)高度契合使得新中国初期(de)外国文学译介(de)重心以俄苏文学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文学为主.主要指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三国知名作家占(de)比重最大.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代表作好兵帅克,伏契客,代表作绞刑架下(de)报告,匈牙利作家裴多菲,代表作勇敢(de)约翰,波兰作家显克维支、密茨凯维支,代表作密茨凯维支诗选,显克维支短篇小说集.。

英汉文化互译教程(兰萍版) 课后习题答案

英汉文化互译教程(兰萍版) 课后习题答案

研究生英汉互译教程练习题参考译文第一章:一、翻译下列短语:1.蓝筹股/ 绩优股 2 肥皂剧 3 木头美人 4 宠儿5.literal translation 6. free translation 7. to lose face 8. a white lie二、翻译下列句子:1.我们的儿子一定得上学,一定要替家里人争口气。

2.令人遗憾的是,新闻记者很善于批评别人,而却很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3.今年的圣诞节过得十分无聊。

说是过节,倒不如说我还记得有这么一个节日。

4.那种飘逸潇洒的舞台仪态和稳健深沉的表演机智,决非一日之功,可以说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5.很久以前,我住在巴尔的摩,有一个夏天,卖鸡蛋和黄油的玛丽·格林大娘赶着运货的马车到我们家门口。

这是我记忆中对她的最早印象。

6.唯一的出路是维持体面外交。

7.这件事办起来如同爬山,吃力得很.8.I only know the most basic moves of chess.9.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keep government clean.10.And besides, our service center has also become a bridge between the manufacturers and their users.By way of us, the opinions of the users have been passed on to the manufacturers and then vice versa. 11.The American authorities have to decide among themselves what China policy to pursue, and so we still have to wait and see.12.Equipped with advanced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systems, Y-7-100 aircraft is capable of flying in serious weather conditions.13.The technique of writing is rather difficult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ther arts.14.Before handing in your translation, you have to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is anything 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Only thus can you do your work well.三、翻译下面的段落1.我告诉学生没有一条“唯一正确”的成功之路,因为他们各不相同,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目的也不同。

中西翻译史Chapter 1

中西翻译史Chapter 1

History of Buddhist translation:
1. Dong Han dynasty --Western Era representatives: An shi-gao 安世高 Lokaksema 支谶(chen) Zhi qian 支谦 2. Western Jin Era -- Sui dynasty representatives: Kumārajīva 鸠罗摩什 Dao an 道安 Hui yuan 慧远 3. Tang Dynasty (early --middle) representatives: Xuan zang 玄奘 Bukong 不空


(1) Translators from the country Yuezhi(西汉时 中亚有一个月支国)




①Zhi Loujiachen(支娄迦谶) : translator of over ten volume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②Zhiliang(支亮 ): Zhi Loujiachen's student ③Zhiqian (支谦 ): Zhi Liang’s student (See P5) ④Zhufahu(竺法护): translate 175 volume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 was officially organized on a large scale in China. A State Translation School was founded for this purpose.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 8.古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在汉谟拉比时期(约公元前 18世纪)是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的城市,国王的的政令、旨 意都要通过译员翻译传达下去。 • 二. 不同语言中“翻译”的词源 • 1. 均质欧洲言:以拉丁语为共同祖先的英、法、德及欧洲 其他一些语言。“翻译”在这些语言中的词源意义存有差 异。(1)translation→ translatio(拉丁语):将……搬 运到另一方” • A. 被搬运的东西(X)保持不变; • B. 涉及两个语境,原文语境与译文语境。被搬运的东西 (X)从原文语境跨越边界转移到目标语语境。 • (2)metapherein(希腊语)、transferre(拉丁语)、 translate(英语):把X搬运走,行动者就像信使和X一起 搬运走; • (3)übersetzen(德语)、översätta(瑞典语)、 překladat(捷克语):行动者站在源头这一边,使 X过去, X被转移远离行动者,译成与行动者不同的语言;
• 乘船夜游。驾船越女为其唱歌一首,因为唱时用越语,经 过翻译才明白 • 5. 西方翻译起源神话说:出于《旧约.圣经》。人类繁衍 下来之后都讲同一种语言。当时人类共同修建巴别塔,上 帝认为如此的话,人类会无所不能,因此上帝让人们讲不 同的语言,使人们之间语言不通,从而成为翻译形成的动 因。 • 6.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笔译活动大约起于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285年至公元前249年按照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旨 意,72名犹太学者云集亚历山大图书馆翻译《圣经.旧 约》,史称《七十子希腊文本》;公元前250年里维乌斯. 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用拉丁语翻译荷马史诗 中的《奥德赛》。 • 7.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国亚述帝国就出现了正 式的文字翻译,主要是国王命通晓多国文字的“书吏”用 帝国的各种语言把国王的丰功伟绩公诸于世。

英译汉教程第一章练习答案

英译汉教程第一章练习答案
3)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
他爱好学习,了解知识,并授之于人。
4) Linda is a good singer and a good dancer, 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joker.
琳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和舞蹈家,而且是一位天资卓越的演员和了不起的幽默大师。
就像那位最明智的委员所评论的,他们在锡兰所展示的某些部分有点Potemkin(造作)的味道。
4)The Japanese imperialists tried to make hell while the sun shines.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光天化日之下制造人间地狱。
5)Not without reason Mr. Dulles was called a bull in the Indo-China shop.
从摩洛哥城堡到波斯湾石油井架的阿拉伯人以及从美国到中国的外交家们都津津有味地拜读他的著作。
8)He was the acting presiden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他是非洲统一组织的代理秘书长。
她很乐意发言。
8)News came through on the wireless of a rich oil field district.
通过无线电传来了某一藏油丰富地区的消息。
9)News came through on the wireless of a rich oil field district.
这对克服困难有很大的帮助。
2)Go it while you are young.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概要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概要

第一章翻译概论第一节中外翻译史简介四、课内练习1. 东汉至唐宋时期。

2. 玄奘不仅译出了75 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3. 20 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学和白话翻译的新纪元,语言从文言正宗转为白话本位。

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被介绍进来,《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

4. 圣经的翻译成为了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源头之一。

5. 中外悠久的翻译历史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借鉴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课后练习(一)将下列段落译成中文: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些海鸥;北卡罗来纳州杀魔山海岸警卫队的三个队员;救生站以及一些本地人,见证了威尔帕·莱特(Wilbur Wright)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兄弟的第一次机动飞机飞行。

1903 年12 月17 日,莱特兄弟第一次用比空气重的飞行器进行了有动力的持续飞行。

1932 年,90 英尺高的杀魔山顶立起了一座60 英尺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两个来自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梦想家。

莱特兄弟来自于美国中部。

他们有着天空般广阔的眼界,也有着十分务实的作风。

1892 年,他们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开创了自己的自行车企业:莱特自行车公司。

虽然在当时世纪之交的美国,有着数不清的自行车公司,但只有一个在造轮子的同时造出了翅膀。

当莱特兄弟在1903 年最终着眼于动力载人飞行器,他们成功地使世界变小了……(二)将下列段落译成英文:As Jia baoyu,Xue Baoqin,Xing youyan and Ping’er had birthdays on the same day,the young ladies held a hilarious drinking party in the hall of the peony garden for them. When it was Xiangyun’s turn to compose a verse amid a drinking game,she made fun of the service maids by saying,holding a duck head in hand,“This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duck head in hand)is not that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service maids around,as both 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for this ya tou has applied no hair oil….”Everybody roared with laughter. Some service maids protested,laughing,“You made fun of us,so you have to drink another cup. Let’s pour a full cup her….”As the party went on drinkers’games continued with ceaseless laughter and people suddenly noticed that Xiangyun had disappeared. While they looked this way and that,a service maid rushed in laughing,“Young ladies. Hur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Lady Xiangyun. She’s sleeping on the stone bench over there.”The group tiptoed over,and sure enough,saw Xiangyun sleeping soundly. Fallen flowers scattered on her body,her hair and her face. Her fan had dropped on the ground aside. Bees danced in the air around her. Under her head was a make-shift pillow of peony flowers wrapped with her handkerchief. Amid laughter service girls gently woke her up and helped her-she was still mumbling something drunkenly-get inside theroom.第二节翻译的定义与性质四、课内练习(一)将下列英文译成中文:1. 海蒂读过阿瑟的信后陷入了绝望之中。

新英汉翻译教程 第一章翻译概述答案

新英汉翻译教程 第一章翻译概述答案

“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Translation is an art. Translation is a craft. Translation is a skill. 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 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 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 ”
始转向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
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发
端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翻译流派和风格。
在翻译作风上,大多数译者严谨求实、独
具风格,在翻译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
页。
12
返回章重点
解放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可谓第 四次翻译高潮,这是全球信息化时代来临的结 果。
翻译界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章
翻译概述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 翻译概述
1.4.1 直译和意译 1.4.2 异化和归化
1. 1 翻译的定义 1. 2 翻译史简介 1. 3 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议 1. 4 关于翻译方法的争议 1. 5 对翻译本质的认知 1. 6 翻译者的作用和要求 1. 7 翻译课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1. 8 翻译课的重要性 第一章综合练习及参考译文
小点结束
26
返回章重点
1. 4 关于翻译方法的争议
(Controversy on Approaches of Translation) 翻译方法问题争论的焦点:
● 形式与内容 ● 忠实与创造
● 直译与意译
● 异化与归化
27

最新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最新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 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 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 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西方译论强调客体意识,注重保持“物”(文本)“我”(译者)之间的距离,注重对文本进行冷静、客观的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1、西方各国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翻译对象和翻译特点是什么?
1、18世纪以前,法国是汉学研究中心,主要的翻译对象是儒家经典。

特点法国的汉学研究和汉籍翻译的发达和普及程度很高。

1876年法兰西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儒莲国际汉籍翻译奖,用以表彰为汉籍外译作出杰出贡献的各国翻译家。

2、19世纪在华殖民圈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

注重实用主义,儒家经典翻译更系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

3、20世纪上半页,儒家经典翻译走向欧美,融入欧美文化,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散文等。

4、20世纪下半页,儒家经典翻译全译本多,汉语热逐渐慢下来,只有专家还在从事此方面的翻译。

3、试分析理雅各对儒家着作翻译的主要成就以及亚瑟韦利对儒家着作翻译的主要特点?
自1843年起,19世纪最着名的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开始主持《中国经典》的翻译工作,涉及儒家经典九种和道家经典2种,并各自附以原文、注释、结论撰写到出版均成体系,并安排多人参与助译。

1861年,“四书”译本依序字香港出版,为中国经典一、二卷。

在此后二十五年间,他陆续翻译出版了中国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春秋》,《礼记》,《书经》,《孝经》,《易经》,《诗经》等儒家经典。

《中国经典》陆续出版后,子啊西方引起了轰动,欧美人士由此得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雅各也因在翻译上的成就与汉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在当时国际汉学的中心巴黎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理雅各的《中国经典》可以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经典译着。

据统计,《中国经典》牛津大学修订版至少有9次重印,“四书”和《论语》一单行本付印也各有11次和6次。

理雅各所翻译的儒家着作至今仍被奉为标准译本。

亚瑟.韦利的《论语》译文比较具有现代气息,晓畅易读,文学性较强,期影响超越了汉学研究群体,影响了普通的读者群。

5、西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相对薄弱,这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西方译者对中国文学的
翻译体现出怎样的特点和趋势?
1、合集多,专集少;
2、西方汉语机构少;
3、研究古代的多,研究当代的少。

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国外译者将不会再仅仅关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而会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当代中国的文学作品。

西方和东方会越来越多地相逢在同一个时空,感受彼此的呼吸,体会彼此的脉动,相互理解,相互阐释,相互借鉴。

第十四章
1、简要叙述施莱尔马赫和洪堡的翻译思想?
施莱尔马赫成功创立视界融合学说,他的翻译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莱尔马赫区分了“真正的翻译”和“纯粹的口译”。

他认为“纯粹的口译”主要指从事
商业翻译活动,是一种十分机械的活动,可以实践,但不值得为之付出特别的学术关注。

2、施莱尔马赫将真正的翻译进一步区分为“翻译”和“模仿”前者主要指翻译科学或学术类
文本;后者主要指处理文学艺术作品。

3、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

4、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有两种不同的途径,要么使作者向读者靠拢,要么使读者向作者靠
拢。

他的这一思想后来被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所采用,发展出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洪堡:
1、语言和人类思维、民族精神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虽然语言的不同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时可能的,而且翻译对丰
富译入语民族文学和语言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3、译者应竭尽全力避免译文中出现意思的含糊不清,忠实于原文的真正特点,在必要的时
候,译者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原文。

2、简要叙述傅雷与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及对当代中国翻译建设的意义?
傅雷的翻译思想中最为人推崇的是他的“神似”说。

此说源自在《高老头》重译本的续中写道“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以实际工作论,翻译比临画更难。

译本与原文,文字既不侔,规则又大异。

各种文字各有特色,开个有无可模仿的优点,各有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能侵犯的戒律。


钱钟书的“化境”说,在《林纾的翻译》这篇文章中他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上是“化境”了。

这样的译本,按照钱钟书的看法,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想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绝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3、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有哪些代表人物?请选择其中一位简要介绍其基本翻译观点。

列维、波波维奇、霍尔姆斯、埃文-左哈、图里、勒菲弗尔等
霍尔姆斯于1972年哥本哈根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宣读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翻译的名与实》(thenameandnatureoftranslation)。

在该文中,霍尔姆斯着意要解决三个重大翻译理论问题,首先是非学科命名;其次是规划学科的蓝图;最后是预测学科未来的发展任务。

这篇论文发表后没有立即得到广泛关注,也没有引起相应的学术反馈,但他对翻译学学科建设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

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学科框架图后来在图里所着的《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一书中得到了具体的补充、说明和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