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分析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分析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至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章辞采华丽。21 岁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 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又贬为柳州(今 属广西)刺史。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 业者。
三读诗歌 感知意象
芙蓉与薜荔: 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 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裁制荷叶作上衣啊,收集木芙蓉以作
——屈原《离骚》
裳;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 我的内心确实是芳洁纯真.
惊风、密雨: 敌对势力的迫害和打击。
岭树遮目、江流迂曲: 路途遥远,音信难通,归梦难成,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联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 急雨骤的景象(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象 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 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 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 思弥漫呢!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射了自 己的情感。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之 中,情景交融。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 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 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 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 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 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 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 之神,也于此联中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总结,指导学生背诵。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 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
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 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
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 思”映衬。
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 了“愁思”。
时代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 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 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 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 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 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 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 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 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 了“愁思”二字。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 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渔翁形象.
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 托,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不随波逐流,有高洁的情 操和独立的人格,有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精神.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
什么样的情感?
贬谪诗的情感:
①被贬之愤 ②故园之思 ③亲友之念……
探究: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
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肠百结。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 于“楼”前着一“高”字,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 不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 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情意。“接大荒”之“接” 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 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 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 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 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写入了这第一联, 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 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 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 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第三联写远景。自己目前已处于这样的情境 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 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 “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wenku.baidu.com仰一俯,视野各 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 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 遮千里目。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至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章辞采华丽。21 岁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 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又贬为柳州(今 属广西)刺史。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 业者。
三读诗歌 感知意象
芙蓉与薜荔: 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 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裁制荷叶作上衣啊,收集木芙蓉以作
——屈原《离骚》
裳;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 我的内心确实是芳洁纯真.
惊风、密雨: 敌对势力的迫害和打击。
岭树遮目、江流迂曲: 路途遥远,音信难通,归梦难成,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联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 急雨骤的景象(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象 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 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 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 思弥漫呢!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射了自 己的情感。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之 中,情景交融。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 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 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 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 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 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 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 之神,也于此联中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总结,指导学生背诵。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 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
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 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
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 思”映衬。
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 了“愁思”。
时代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 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 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 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 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 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 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 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 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 了“愁思”二字。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 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渔翁形象.
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 托,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不随波逐流,有高洁的情 操和独立的人格,有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精神.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
什么样的情感?
贬谪诗的情感:
①被贬之愤 ②故园之思 ③亲友之念……
探究: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
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肠百结。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 于“楼”前着一“高”字,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 不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 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情意。“接大荒”之“接” 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 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 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 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 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写入了这第一联, 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 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 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 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第三联写远景。自己目前已处于这样的情境 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 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 “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wenku.baidu.com仰一俯,视野各 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 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 遮千里目。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