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材内容概述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课文选编和知识点讲解。
教材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文学作品:教材中选编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2.课文选编:教材中的课文选编涵盖了不同题材和文体的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知识点讲解:教材中给出了一些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如词语解释、语法规则等,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教材特点分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教材选择了不同题材和文体的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丰富阅读经验。
2.选材经典:教材选编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注重阅读理解:教材中的课文选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写作指导: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解部分给出了写作方面的指导,如如何写好文章、如何运用语言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教材使用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建议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多角度阅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文学作品,如情感角度、审美角度等,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讲解重点:教师可以针对课文选编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3.互动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写作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或创作活动进行写作实践,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阅读、讲解重点、互动讨论和写作实践等方式,更好地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散步》教材分析
《散步》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作者是莫怀戚.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这三种情感,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质朴简洁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心灵感悟和个性解读,对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基于以上分析,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和技能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word文档资料篇1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
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一)就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二)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
当然,本册的综合性学习也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
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三)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
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四)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古诗词。
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五)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他们突出的特点是:(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金色花》
金色花教材分析:《金色花》是人教版200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是印度著名文学家泰戈尔众多表现母爱主题诗歌当中的一首。
本诗通过描写一个小男孩幻想自己变成-朵神圣的金色花之后与母亲Z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了一种深深而又真诚的母子Z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它所抒发的感情是人类都会有的一种伟大的情感,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入诗境,引起强烈的共鸣。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也有着自然而然的亲近感。
再加上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的欲望,因此,如果从感情和美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能够引起人家很人的兴趣。
但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是相对比较缺乏,再加上年龄比较小,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也就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就会差一点,这方面,还需要老师想办法进行加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了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范读、自由朗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2)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Z情以及欣赏感悟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生答:“记得。
”“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大家背)“恩,很好。
那大家还记得这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吗?”“深深的母爱「“对,母爱。
母亲是离我们最近的人。
母爱像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像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像一股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结构图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结构图1、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力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新教材虽然没有用明显的文字概括每个单元的内容,但从每一单元的内容能够推测出编者的编辑意图。
第一单元人生第二单元人生第三单元四季第四单元科学第五单元亲情第六单元想像2、编排。
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
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
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
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七年级上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相关语文学习的讨论·相关语文学习的作文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自拟题目作文);参考资料(告示牌、广告语、流行语)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故事接龙、围绕“月球”话题作文、日记记下该活动的体会;参考资料(月球的几大谜团、很多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与月亮相关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赏月佳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表达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交谈和写信)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由此可见,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情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
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是为初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科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该教材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二、内容结构本册教材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写作部分分为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综合性学习部分则通过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培养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表达,提高作文水平。
4.增强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交流效果。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提高综合素养。
四、课文解析本册教材的课文选材广泛,包括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
课文内容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课文解析详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语法知识本册教材在语法知识方面注重实用性和系统性,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常见句型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写作技巧本册教材的写作技巧方面注重规范性和创新性的统一,通过写作指导和范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了《登鹳雀楼》、《春晓》、《宿建德江》和《竹里馆》四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字和语法知识,对于古诗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图片等内容的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乐和朗读音频文件。
3.纸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四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跟读和朗读。
同时,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翻译。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为了搞好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现拟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分为6个单元,共30课,其中精读15课,略读15课。
第一单元是关于家庭亲情的作品,第二单元是关于生命体验的作品,第三单元关于自然美景的作品,第四单元是关于理想信念的作品,第五单元是关于科学世界的作品,第六单元是想象世界的作品。
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
教学难点是古文的阅读和现代文的写作。
这是因为古文难读,难背,难理解,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普遍难点。
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资源、教学刊物、教师教学用书和录音磁带等。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拟定本册语文的教学目标如下:(一)识字和写字掌握每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练习写硬笔行楷字,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二)阅读教学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2、要注意采用默读的阅读方式,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课文中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继续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不妨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5、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6、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一. 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9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和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描述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另一部分是描述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通过对比两地的不同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2.难点: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深刻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讲解法: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以及相关的辅导资料。
2.投影仪:准备投影仪和投影屏幕,用于展示和讲解。
3.的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怀念过自己的童年生活?”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从而引入文章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四篇)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一、学情分析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本班约有五分之二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
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
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1、思想内涵丰富。
2、安排了四个重点训练项目苏教版国标本中年段阅读教材,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注重向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
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
也就是说,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就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而言,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除了肩负“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编排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1)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阶段目标”阅读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朗读、默读的技能,阅读理解、概括等能力,第三学段较之第二学段有明显提高。
本册教材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
(3)按主题组织安排阅读单元。
三、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
1)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提高筛选资料的能力。
2)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3)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致志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5)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6)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本册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
初一语文书人教版上册
初一语文书人教版上册请注意,GPT-3模型无法生成具有实际内容、准确满足标题描述要求的文章。
它只能生成模仿文字,不具备判断文章格式和内容是否准确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示例文章,仅供参考:在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文言文、现代文等多种文体和题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的教材特点和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我们来谈谈初一语文上册的教材特点。
作为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初一上册的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教育性。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人教版初一语文紧密围绕国家语文教学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在文本的编排上,初一语文上册采用了统一的章节结构和文本布局,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初一上册的课文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通过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形象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初一语文上册的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给出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
首先,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其次,学生要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通过词语识记和句子分析,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通过阅读相关的语文材料和练习题,提高语文水平和解题能力。
最后,学生要注重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育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初一上册的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当然,学习语文是需要学生付出较大努力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总结经验,多思考,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学期选用的教材仍为人教版教材,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本教材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材选文经典,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包含古代诗词、散文名篇,也有现代文学佳作和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同时,教材还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二、单元划分与主题本册教材按照不同的主题划分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
这样的划分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单元主题涵盖自然风光、人生哲理、历史故事等多个方面,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三、课文类型与特点教材中的课文类型丰富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些课文在选材上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让学生领略到经典文学的魅力,又能接触到当代文学的新成果。
四、阅读理解与训练本册教材注重阅读理解与训练的培养,通过精选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教材中的练习题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写作任务与要求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相应的写作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任务的要求明确具体,既注重基本写作技巧的训练,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课堂活动与互动教材中设计了多种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七、基础知识与技能本册教材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包括字词句的积累、语法规则的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与目标本学期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强调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2.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增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4.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学习、基础知识训练、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等。
教学重点为:1.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赏析,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强化语言基本功。
3.阅读理解策略的培养,提高解题能力。
4.写作技能的训练,包括写作思路、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和交流能力。
4.定期布置课外阅读和写作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四、教学进度与时间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
确保每个单元、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同时留出适当的复习和巩固时间。
时间安排要紧凑而合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学生评价与反馈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单元测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并改进不足。
3.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与支持1.充分利用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2.整合校内外资源,如邀请语文老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3.加强与其他科目的联系和配合,形成教学合力。
七、特殊教学措施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如学习困难生、资优生等),采取特殊教学措施,如个别辅导、拓展学习等,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路七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路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切入点设想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
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的亲近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
《安恩和奶牛》以一位清贫而富有爱心的北欧老太太的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郑人买履》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而不尊重客观现实的人;《刻舟求剑》讽刺那些办事呆板,不懂得根据形势发展而灵活变通的人。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以读品是关键,教学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
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
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二、教学切入点设想:《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切入点设想:抓住标题中的“一扇门”为教学的切入点,重点通过以下几个主问题设计教学板块。
1、让学生初读感知“门”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门”并非实指,而是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帮助我们了解并把我们带入各种未知领域的切入点和途径比喻成“门”,题目中的“门”是指文学之门。
《春》教材分析
《春》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介绍有关“美”的知识,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让学生体会“美”的散文语言并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意义与运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春》这个例子则是本单元的开篇,承担着让学生体会景的美以及写景的各种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为接下来学习更深的写景散文、抒情写景散文和诗歌等打下基础。
而且文本也承担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课文简析:
本文是作者朱自清在1928年至1937年间写的,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对于春天也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赞唱。
本文通过盼春、绘春、赞春三个大层次来进行描写。
第一段总起“盼春”,接下来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等方面分写“绘春”,其中还穿插有昆虫、鸟儿、牧童、行人、农人、房屋、风筝和一些春天里的活动的描绘,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活泼,画面生动,读来让人赏心悦目;最后,作者进行“赞春”,颂扬春那充满生命和活力的力量。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章以修身养德为主题,强调了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富含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同时也能受到启发,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品德观念逐渐形成,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开始深入。
但他们有时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因此需要通过学习《诫子书》等经典文章,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诫子书》,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了解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将文章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诫子书》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材:准备《诫子书》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使用。
3.视频或音频资料:准备与《诫子书》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丰富课堂形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诸葛亮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诫子书》文本,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教案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成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蝉》和《贝壳》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领悟生命的意义。
《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罗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
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教材使用都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
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
《童趣》回忆的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
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阶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再塑生命的人教材分析肇东市洪河中学校杨克山1课时她是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
2.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作出概括:主要写了三件事:(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她站在台阶上等待。
后来,“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
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water”——“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3.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从此,她坠入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
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
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
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还是海伦首次获得的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
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4.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6.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于老师的教诲,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理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1)她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
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7.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8.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
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
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坚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努力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
第二部分(第6~10自然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实物。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我”不仅学习上有进步,更懂得领悟“爱”这样的抽象的概念。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本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海伦艰辛而又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
但中间又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和感情强烈的直接抒情。
2.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的语言优美而精妙,文笔流畅,感情真挚深沉。
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来写莎莉文老师,写她的教育对“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理解、关爱、教育莎莉文老师“我”井房散步(光明的使者、出色的教育艺术家)走进、体验自然解释“爱”(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命)无比的敬爱、感激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的《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在教此文时为了突出这两个人物,并让学生深入了解她们,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在分析莎莉文老师时,我打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第一天的一段文字:“在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善良的、温和的、友好的人们,是他们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
首先,我想长久地凝望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我家,给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为了将她珍藏在我的记忆中,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找出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靠这些完成了教育我的困难任务。
我想从她的眼睛里看出使她能坚定面对困难的坚强个性和她经常向我展露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然后让学生联系课文与上段文字一起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这样一来,学生们得出结论就既快又完整了。
通过读这段文字,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更全面、更透彻。
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才能真正把握人物的本质与灵魂。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再塑生命的人》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和谢师恩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恩师的关爱与温情。
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视角,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和老师有着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⑴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⑵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⑴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人物形象⑵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⑶进行一次爱的教育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五、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师点拨法、个人情感体验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导入: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
她先后完成了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民族英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她——海伦凯勒!2.检查预习,掌握字词这一课出现很多生字词语,课标要求:“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我采用的是教师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注音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人数,也能够节省时间,能够快速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