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洗涤,再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能用自来水冲洗,以 防止氯化物玷污。
五)氟化物
降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来自工业污染、燃料及空气 颗粒物中可溶性氟化物。监测降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可 反映局部地区氟污染的状况。 测定降水中氟化物的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六)铵盐
氨是某些工业的排放物,也是含氮有机物生物分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空气被含硫化合物污染的状况。
硫酸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硫酸钡浊 度法、铬酸钡-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等。 二)硝酸盐 NOx一部分来自人为污染源排放,也有相当部分
来自空气放电。空气中的NOx (NO、NO2)经过一系列
复杂的自由基反应,最终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
导致降水pH值降低的因素之一。降水中硝酸根浓度一
二、电导率的测定
大气降水中常含有各种阴阳离子(如Ca2+、Na+、 K+、NH4+、NO3-、Cl-、SO42-等)。当它们的浓度较 低时,降水电导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测
定雨水的电导率能够快速地推测雨水中溶解离子总量。
雨水电导率一般用电导率仪测定。
三、水溶性离子的测定
一)硫酸盐
降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的颗粒物和大 气中SO2转化产物,其污染对降水酸化起着重要作用。
(1)采样点不应设在受局地气象条件影响大的地
方,例如山顶、山谷、海岸线等位置。 (2)受地热影响的火山地区和温泉地区、石子路、
易受风蚀影响的耕地、受到与畜牧业和农业活动影响
的牧场和草原等,都不适于选做采样点。
(3)采样点应尽可能避免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如废
物处置地、焚烧炉、停车场、农产品的室外储存场、室 内供热系统等,距这些污染源的距离应大于100m。 (4)采样点四周(25m×25m)无遮挡雨、雪的高大 树木和建筑物,较大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

在中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生态修复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中明确了对生态修复的要求。

根据该法的规定,开展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法律要求,对采矿开发、土地开发、水域开发等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必须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

二、环境治理的法律支持环境治理是指通过采取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在环境保护法中,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限制,并明确了治理污染的责任。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三、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关系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生态修复旨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生态系统受损的功能和结构,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而环境治理则是通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优化资源利用、改善环境管理等手段,降低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在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规定,但实际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环境保护法的执行力度仍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需要更加严格。

其次,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也是限制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的因素之一。

此外,公众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认知程度还需提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合力。

然而,尽管面临种种挑战,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前景仍然是积极向好的。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国和地区都开始重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

环保法实施细则(4篇)

环保法实施细则(4篇)

环保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环保法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国家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六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素质。

第七条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环境管理第八条国家环保部门应当制定全国性的环境质量标准,用于评价环境质量和检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第九条各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家环保部门备案。

第十条国家应当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情况。

第十一条对于严重超标的环境污染企业,国家环保部门可以采取强制停产整治措施,直至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国家应当加强对环境行为的监管,严禁污染企业非法排污和倾倒固体废物行为。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在实施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补偿办法。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进行建设,并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

第四章生态保护第十六条国家应当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第十七条国家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森林防火、草原保护等生态保护领域的管理。

第十八条国家应当加大对生态修复和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第十九条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国家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章环境执法和监督第二十条国家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执法和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

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

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基础。

通过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

目前,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取样分析方法和现代的在线监测技术。

传统的取样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可靠,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并且无法实时获得数据。

相比之下,现代的在线监测技术具有实时、自动和连续监测的优势,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和污染事件。

例如,大气在线监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颗粒物、气体成分和温度湿度等指标,及时预警空气质量问题。

水体监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水质、水位和流速等参数,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

三、污染修复技术污染修复技术是恢复受污染环境的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方法。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剧,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主要的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物理修复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污染物。

例如,采用土壤启动热解法可以通过高温处理将有机物燃烧分解,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化学修复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毒重金属转变为稳定的沉淀物,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

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降解或吸收。

例如,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四、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环境监测和污染修复设备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自动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巨大压力。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成为了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一、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使其能够再次发挥自身的生态服务功能。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物多样性:受污染、破坏的生态系统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环境修复可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保障。

2. 减缓气候变化: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无法有效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速气候变化。

通过修复生态环境,可以增加碳汇的容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地球气候的变暖速度。

3. 改善水资源质量:修复湿地、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满足人类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需求。

二、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生态环境修复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受损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常用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法: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重新种植和保护,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

同时,植被的生长可以促进土壤的固持和水分的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2. 湿地修复: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修复包括湿地的重建、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水质的监测等,旨在恢复湿地的水文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治理污染源: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需要对污染源进行治理。

通过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减少污染源的产生,可以阻断污染传递路径,减轻生态系统的负担。

4.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他生物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

比如利用高效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或者种植具有吸附能力的植物来净化污水。

三、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除了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自然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历史上著名的两次空气污染事件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______指数常被作为反映地表水受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3、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时,其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_;K-D浓缩器的优点是______。

4、作用于某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65dB、65dB、89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____。

5、水环境遥感监测可以直接遥感监测的指标包括水面积、叶绿素a、悬浮物、有色溶解有机物、______、______。

6、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8、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部份。

二、判断题9、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

()10、用林格曼图鉴定烟气的黑度取决于观察者的判断力。

()11、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的计算公式为:排放速率等于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实测浓度与标准状态下干排气流量乘积。

()12、当水样中S2-含量大于1mg/L时,可采用碘量法滴定测定。

()13、CODMn测定时,KMnO4和Na2C2O4可互相滴定。

()1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15、对于某学校主教学楼噪声应该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

()16、“分贝”(dB)是计算噪声的一种物理量。

()17、系统误差是由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符合正态分布。

()18、在测定分析中,分析方法灵敏度越高越好。

()三、选择题19、标准型皮托管的内管测量的是()。

A.动压B.静压C.全压D.正压20、对于有机工业有害废物、生活垃圾、医院废弃物,主要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2022年西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______布点法、______布点法、______布点法和______布点法。

2、水中氨氮是指以______或______形式存在的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

3、指示植物是指受到______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

4、响度的单“宋”(sone),1sone的定义是声压级为______dB,频率为 ______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的强度。

5、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水环境化学包括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6、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了13种第一类污染物,请列举其中的6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8、精密度是由测定的______误差决定的。

二、判断题9、测量烟气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球部放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读数时将温度计抽出烟道外。

()10、采集空气样品时只能用直接取样法而不能用浓缩取样法。

()11、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中主要污染物为SO2和颗粒物。

()12、在利用标准方法测定CODCr时,加入Ag2SO4的作用是催化难氧化有机物。

()13、水温、pH等在现场进行监测。

()14、测定废水的COD指标时,当加热回流过程中出现试液颜色变蓝,需要对水样进行稀释后测定。

()15、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16、工业废水应在企业车间的排放口采样。

()17、系统误差是由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符合正态分布。

()18、根据《环境监测报告制度》,为提高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按其形式分为简本、详本、领导版三种。

()三、选择题19、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浓度常用表示方法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第七章
7
2 稀释法
原理
稀释法即为上下层土壤混合。此法仅适于污染浓度较低之土壤。
实例
台湾地区近年连续发生镉米污染事件,曾采用不同方法减低危 害,本案例将表层30公分受污染土壤与下层土30-150公分加以混 合,即以5倍土壤稀释,对桃圆县芦竹乡中福镉和铅污染地区进 行了修复,通过稀释,原来中低污染浓度的镉(1mg/kg-5mg/Kg) 和铅(40mg/kg-200mg/kg),可稀释至标准以下,镉(<1mg/kg) 和铅(<40mg/kg)。并连续四期水稻试种,米中镉的含量均符合 卫生安全标准,可恢复为农地使用。
环境化学第七章
2
第一部分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3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原理
z 稀释: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
z 固定化: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使
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 用性;
z 去除:从土壤中移走重金属。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4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
修复(remediation)是指采取人为或自然过程,使环
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去除或无害化,使受污染场址恢复原有 功能的技术。
重金属污染修复
有机污染物修复
2008-5-12
只适用于小面积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9
4 热解吸法
热解析示意图
图片来源:MK Tech Solutions, Inc.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0
热解吸法
原理
此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重金属,如汞,往往需要将污染土壤加
热到500-600℃,并收集挥发的汞。
实例
美国一家汞回收服务公司对汞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实验室和中型 模拟实验研究,成功地将此方法应用于现场治理,并且开始了 商业化服务。到目前为止,此项技术已成功地治理了2300t以上 被汞污染的土壤,治理后,土壤中汞的浓度达到了背景值 (<lmg/kg)。
缺点
回收不良时易造成大气汞污染。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泌物及微生物、酶活性、养分状况等,均与周围土体不同。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9
1 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
Phytovolatilization
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相连
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
积累、挥发而减少
土壤挥发性污染
植物
物。
挥发
Phytostabilization
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 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 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 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z 另外一些微生物的分泌物,可使金属生成沉 淀,如产生H2S的细菌可使很多重金属发生沉淀。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5
(2)改变金属的价态,使其固定于土壤
z 土壤中还原态砷(Ⅲ)比氧化态砷(Ⅴ)易溶4~10
倍,毒性也强。通过微生物作用将砷(Ⅲ)氧 化,整个生态风险将降低。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6
(3)甲基化和脱甲基化
z 硒(Se)通过甲基化作用可降低毒性。
z 汞(Hg)通过脱甲基化,形成毒性较低的无机 汞,在经进一步还原形成元素汞,脱离土壤体 系。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7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去除污染物的方式示意图
换土的厚度愈大,降低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效果愈明显。
注意事项:
①主客土的pH要尽量接近,避免由于客土酸性增加,引起污染土壤 中重金属的活性增大,一般换土的厚度大于耕作层的厚度。
②妥善处理被挖污染土壤,避免引起次生污染。
• 适用性:客土法或换土法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巨大,只适用于
小面积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
2008-5-12
植物 稳定
植物 提取
Phytoextraction
客土法、换土法 稀释法 水洗法 热解吸法 淋溶法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改良境化学第七章
5
客土法、换土法 稀释法 水洗法 热解吸法 淋溶法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6
1 客土法、换土法
客土法: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换土法:部分或全部挖除污染土壤而换上非污染土壤。
利用季胺盐型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微量金属阳离子的解吸作用,当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于或超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表面活性剂能
显著促进微量金属阳离子的解吸作用。注意应用毒性低易降解的表
面活性剂,避免引起二次污染。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2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3
1 微生物作用
z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积累 z 改变金属的价态,使其固定于土壤 z 甲基化和脱甲基化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4
(1)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积累
z 微生物细胞内及细胞壁上很多成分(如多聚磷酸 盐、含硫蛋白质等)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
z 微生物还可释放一些基质到胞外与金属结合, 降低金属的流动性;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8
z 植物修复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美化环境,易为社会接受。
z 植物去除金属主要通过植物萃取技术(phytoextraction)和 植物固定化技术(phytostabilization)。
z 对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中,对根际的研究必不可少。由植物根、 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所构成的根际环境,其pH、Eh、根系分
11
5 淋溶法
原理
运用试剂与土壤中金属的作用,加强金属的溶出,最后从提取液中 回收金属。
常用的试剂
常用的试剂有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EDTA、环糊精等。
¾ 实例
利用EDTA去除土壤中的Cu、Ni、Cd、Zn,0.01mol/L的EDTA能去除初 始浓度为100-300mg/kg重金属的80%。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8
3 水洗法
原理
采用清水灌溉稀释或洗去重金属离子,使重金属离子迁移至较深 土层中,以减少表土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或者将含重金属离子 的水排出田外。
注意事项
采用此法也应遵守防止次生污染的原则,要将毒水排入一定的储 水池或特制的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处理,切忌直接排入江河或 鱼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