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五)氟化物
降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来自工业污染、燃料及空气 颗粒物中可溶性氟化物。监测降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可 反映局部地区氟污染的状况。 测定降水中氟化物的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六)铵盐
氨是某些工业的排放物,也是含氮有机物生物分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空气被含硫化合物污染的状况。
硫酸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硫酸钡浊 度法、铬酸钡-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等。 二)硝酸盐 NOx一部分来自人为污染源排放,也有相当部分
来自空气放电。空气中的NOx (NO、NO2)经过一系列
复杂的自由基反应,最终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
导致降水pH值降低的因素之一。降水中硝酸根浓度一
二、电导率的测定
大气降水中常含有各种阴阳离子(如Ca2+、Na+、 K+、NH4+、NO3-、Cl-、SO42-等)。当它们的浓度较 低时,降水电导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测
定雨水的电导率能够快速地推测雨水中溶解离子总量。
雨水电导率一般用电导率仪测定。
三、水溶性离子的测定
一)硫酸盐
降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的颗粒物和大 气中SO2转化产物,其污染对降水酸化起着重要作用。
(1)采样点不应设在受局地气象条件影响大的地
方,例如山顶、山谷、海岸线等位置。 (2)受地热影响的火山地区和温泉地区、石子路、
易受风蚀影响的耕地、受到与畜牧业和农业活动影响
的牧场和草原等,都不适于选做采样点。
(3)采样点应尽可能避免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如废
物处置地、焚烧炉、停车场、农产品的室外储存场、室 内供热系统等,距这些污染源的距离应大于100m。 (4)采样点四周(25m×25m)无遮挡雨、雪的高大 树木和建筑物,较大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
在中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生态修复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中明确了对生态修复的要求。
根据该法的规定,开展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法律要求,对采矿开发、土地开发、水域开发等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必须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
二、环境治理的法律支持环境治理是指通过采取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在环境保护法中,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限制,并明确了治理污染的责任。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三、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关系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生态修复旨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生态系统受损的功能和结构,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而环境治理则是通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优化资源利用、改善环境管理等手段,降低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在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规定,但实际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环境保护法的执行力度仍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需要更加严格。
其次,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也是限制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的因素之一。
此外,公众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认知程度还需提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合力。
然而,尽管面临种种挑战,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前景仍然是积极向好的。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国和地区都开始重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
环保法实施细则(4篇)
环保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环保法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国家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六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素质。
第七条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环境管理第八条国家环保部门应当制定全国性的环境质量标准,用于评价环境质量和检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第九条各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家环保部门备案。
第十条国家应当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情况。
第十一条对于严重超标的环境污染企业,国家环保部门可以采取强制停产整治措施,直至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国家应当加强对环境行为的监管,严禁污染企业非法排污和倾倒固体废物行为。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在实施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补偿办法。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进行建设,并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
第四章生态保护第十六条国家应当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第十七条国家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森林防火、草原保护等生态保护领域的管理。
第十八条国家应当加大对生态修复和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第十九条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国家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章环境执法和监督第二十条国家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执法和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
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基础。
通过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
目前,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取样分析方法和现代的在线监测技术。
传统的取样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可靠,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并且无法实时获得数据。
相比之下,现代的在线监测技术具有实时、自动和连续监测的优势,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和污染事件。
例如,大气在线监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颗粒物、气体成分和温度湿度等指标,及时预警空气质量问题。
水体监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水质、水位和流速等参数,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
三、污染修复技术污染修复技术是恢复受污染环境的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方法。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剧,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主要的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物理修复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污染物。
例如,采用土壤启动热解法可以通过高温处理将有机物燃烧分解,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化学修复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毒重金属转变为稳定的沉淀物,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
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降解或吸收。
例如,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四、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环境监测和污染修复设备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自动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巨大压力。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成为了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一、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使其能够再次发挥自身的生态服务功能。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物多样性:受污染、破坏的生态系统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环境修复可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保障。
2. 减缓气候变化: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无法有效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速气候变化。
通过修复生态环境,可以增加碳汇的容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地球气候的变暖速度。
3. 改善水资源质量:修复湿地、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满足人类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需求。
二、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生态环境修复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受损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常用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法: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重新种植和保护,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
同时,植被的生长可以促进土壤的固持和水分的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2. 湿地修复: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修复包括湿地的重建、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水质的监测等,旨在恢复湿地的水文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治理污染源: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需要对污染源进行治理。
通过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减少污染源的产生,可以阻断污染传递路径,减轻生态系统的负担。
4.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他生物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
比如利用高效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或者种植具有吸附能力的植物来净化污水。
三、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除了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自然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历史上著名的两次空气污染事件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______指数常被作为反映地表水受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3、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时,其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_;K-D浓缩器的优点是______。
4、作用于某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65dB、65dB、89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____。
5、水环境遥感监测可以直接遥感监测的指标包括水面积、叶绿素a、悬浮物、有色溶解有机物、______、______。
6、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8、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部份。
二、判断题9、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
()10、用林格曼图鉴定烟气的黑度取决于观察者的判断力。
()11、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的计算公式为:排放速率等于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实测浓度与标准状态下干排气流量乘积。
()12、当水样中S2-含量大于1mg/L时,可采用碘量法滴定测定。
()13、CODMn测定时,KMnO4和Na2C2O4可互相滴定。
()1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15、对于某学校主教学楼噪声应该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
()16、“分贝”(dB)是计算噪声的一种物理量。
()17、系统误差是由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符合正态分布。
()18、在测定分析中,分析方法灵敏度越高越好。
()三、选择题19、标准型皮托管的内管测量的是()。
A.动压B.静压C.全压D.正压20、对于有机工业有害废物、生活垃圾、医院废弃物,主要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2022年西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______布点法、______布点法、______布点法和______布点法。
2、水中氨氮是指以______或______形式存在的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
3、指示植物是指受到______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
4、响度的单“宋”(sone),1sone的定义是声压级为______dB,频率为 ______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的强度。
5、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水环境化学包括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6、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了13种第一类污染物,请列举其中的6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8、精密度是由测定的______误差决定的。
二、判断题9、测量烟气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球部放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读数时将温度计抽出烟道外。
()10、采集空气样品时只能用直接取样法而不能用浓缩取样法。
()11、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中主要污染物为SO2和颗粒物。
()12、在利用标准方法测定CODCr时,加入Ag2SO4的作用是催化难氧化有机物。
()13、水温、pH等在现场进行监测。
()14、测定废水的COD指标时,当加热回流过程中出现试液颜色变蓝,需要对水样进行稀释后测定。
()15、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16、工业废水应在企业车间的排放口采样。
()17、系统误差是由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符合正态分布。
()18、根据《环境监测报告制度》,为提高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按其形式分为简本、详本、领导版三种。
()三、选择题19、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浓度常用表示方法的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公布日期】1990.07.10•【文号】•【施行日期】1990.07.10•【效力等级】军事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军事综合规定正文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1990年7月10日中央军委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军队管辖区域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军队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组成部分,应当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接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条军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开展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创造一个清洁、适宜、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全体官兵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
第四条军队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管并重,讲求实效,保障战备。
第五条军队各单位、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官兵、职工的环境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军内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都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控告和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权利。
第二章防止污染第七条本条例所称污染,是指在训练、实验、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影响人体健康、危害自然环境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粉尘、电磁波辐射、放射线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恶臭、振动等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现象。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更新改造的工程项目,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其防治污染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污染。
第九条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在有利于战备与生活、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定点、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2.3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施行日期】2017.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2016年12月31日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各方责任第三章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第四章风险管控第五章治理与修复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本办法所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是指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活动,以及对污染地块开展的土壤环境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及其效果评估等活动。
第三条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及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情形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放射性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对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案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案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 (2)1.1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意义 (2)1.2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3)第二章环境污染类型与影响 (3)2.1 水污染 (3)2.2 大气污染 (4)2.3 土壤污染 (4)2.4 噪音污染 (4)第三章环境监测与评估 (4)3.1 环境监测方法 (4)3.2 环境质量评估指标 (4)3.3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5)第四章污染源治理 (5)4.1 工业污染源治理 (5)4.2 生活污染源治理 (6)4.3 农业污染源治理 (6)第五章水污染治理 (6)5.1 水污染治理技术 (6)5.2 城市污水处理 (7)5.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7)第六章大气污染治理 (8)6.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8)6.2 工业废气治理 (8)6.3 移动源污染治理 (8)第七章土壤污染治理 (9)7.1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9)7.1.1 物理治理技术 (9)7.1.2 化学治理技术 (9)7.1.3 生物治理技术 (9)7.2 农业土壤污染治理 (9)7.2.1 调整农业结构 (10)7.2.2 改良土壤性质 (10)7.2.3 植物修复 (10)7.3 城市土壤污染治理 (10)7.3.1 工业污染治理 (10)7.3.2 生活污染治理 (10)7.3.3 交通污染治理 (10)第八章噪音污染治理 (10)8.1 噪音污染治理技术 (10)8.1.1 噪音源控制技术 (10)8.1.2 噪音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1)8.2 城市噪音污染治理 (11)8.2.1 城市规划与布局 (11)8.2.2 噪音污染监测与评估 (11)8.2.3 法律法规与政策引导 (11)8.3 交通噪音污染治理 (11)8.3.1 交通规划与优化 (11)8.3.2 交通设施降噪 (11)8.3.3 交通法规与宣传教育 (12)第九章生态修复与保护 (12)9.1 生态修复技术 (12)9.2 湿地保护 (12)9.3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第十章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 (13)10.1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3)10.2 环保政策制定与实施 (14)10.3 环保监管与执法 (14)第十一章环保产业发展 (14)11.1 环保产业现状与趋势 (14)11.2 环保产业政策与扶持 (15)11.3 环保产业技术创新 (15)第十二章环保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6)12.1 环保宣传教育策略 (16)12.2 公众参与环保的方式 (16)12.3 环保社会组织发展 (17)12.4 环保志愿者行动 (17)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1.1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意义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使其免受污染、破坏和消耗,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3.07.21•【文号】•【施行日期】1983.07.2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二十六条关于国务院环境保护机构“统一组织环境监测,调查和掌握全国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改善措施”的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环境测试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在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下进行。
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测试机构参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环境监测网。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第四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置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省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设置监测处和科;市以下的环境保护部门亦应设置相应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专人,统一管理环境监测工作。
第五条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四级环境监测站: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站:各省辖市设置市环境监测站(或中心站)(行署、盟可视机构调整后情况确定,暂不作规定);四级站:各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环境监测站。
第六条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
业务上受上一级环境监测站的指导。
第七条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规模及主要仪器装备的配置,按附表的范围结合当地情况确定。
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测站的设置及规模,由各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环境监测第七章噪声及振动监测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一、声音的定义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空气发生振动,当振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 二、噪声及其主要危害 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人们的睡眠和工作,诱发疾病,干扰语言交流,强噪声还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损环建筑结构。
3.声强级
4.声压级
声压级常用Lp表示,定义为: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 在空气中规定p0为2×10-5Pa,该值是正常青年人耳朵刚能听到的1000Hz纯音的声压值。
四、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1.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 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 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 I总=I1+I2。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8 000
11 313.6
5 656.80
500
707.100
353.550
16 000
22 627.2
11 313.6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一、声级计 1.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4.24•【文号】主席令第9号•【施行日期】2015.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总结报告
企业环境污染处理总结报告第一章概述 (3)1.1 背景 (3)1.2 经过 (3)1.3 影响 (3)第二章原因分析 (3)2.1 直接原因 (4)2.2 间接原因 (4)2.3 潜在风险 (4)第三章受影响范围评估 (4)3.1 环境影响 (5)3.1.1 空气污染 (5)3.1.2 水污染 (5)3.1.3 土壤污染 (5)3.2 社会影响 (5)3.2.1 居民健康 (5)3.2.2 交通出行 (5)3.2.3 社会秩序 (5)3.3 经济影响 (5)3.3.1 产业损失 (6)3.3.2 生态补偿 (6)3.3.3 应急处置费用 (6)3.3.4 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6)第四章应急处理 (6)4.1 应急预案启动 (6)4.2 现场处置 (6)4.3 应急资源调配 (6)第五章调查与责任追究 (7)5.1 调查启动 (7)5.2 调查过程 (7)5.2.1 现场勘查 (7)5.2.2 询问笔录 (7)5.2.3 资料查阅 (7)5.2.4 技术鉴定 (7)5.3 责任追究 (7)第六章善后处理 (8)6.1 环境恢复 (8)6.1.1 恢复方案制定 (8)6.1.2 恢复措施实施 (8)6.1.3 监督与评估 (8)6.2 受影响群体安置 (8)6.2.1 受影响群体调查 (8)6.2.2 安置方案制定 (8)6.2.3 安置措施实施 (9)6.3 经济补偿 (9)6.3.1 经济补偿标准 (9)6.3.2 补偿程序 (9)6.3.3 补偿效果评估 (9)第七章防范措施 (9)7.1 技术改进 (9)7.2 管理优化 (10)7.3 员工培训 (10)第八章企业内部整改 (10)8.1 整改方案制定 (10)8.1.1 深入调查原因 (11)8.1.2 制定整改目标 (11)8.1.3 制定具体整改措施 (11)8.2 整改措施落实 (11)8.2.1 完善组织架构 (11)8.2.2 加强宣传教育 (11)8.2.3 严格考核制度 (11)8.2.4 定期检查与评估 (11)8.3 整改效果评估 (11)8.3.1 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12)8.3.2 环保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12)8.3.3 员工环保意识提升情况 (12)8.3.4 环保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运行情况 (12)8.3.5 及社会评价 (12)第九章监管与政策支持 (12)9.1 监管措施 (12)9.1.1 监管体系构建 (12)9.1.2 政策法规制定 (12)9.1.3 监管措施实施 (12)9.2 政策支持 (12)9.2.1 财政补贴政策 (12)9.2.2 税收优惠政策 (13)9.2.3 金融支持政策 (13)9.3 监管效果评估 (13)9.3.1 监管效果评价指标 (13)9.3.2 监管效果分析 (13)第十章经验与教训 (13)10.1 教训总结 (13)10.2 处理经验 (14)10.3 未来工作方向 (14)第一章概述1.1 背景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企业环境污染方面仍时有发生。
项目部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3篇)
项目部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各施工队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令。
第二条项目部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是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以管促治,讲求实效”的方针,保证公司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防治“三废”污染、噪音污染,为广大职工创造清洁适宜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生产建设的发展。
第三条防止“三废”污染,要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尽力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
第四条凡需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装置,必须选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
如有“三废”生产,首先搞好综合利用,而后采取治理措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批评和检举。
第二章基础管理第六条项目部成立环境管理领导小组(组长:蔡建军;副组长:朱见、王凤忠;成员:项目部有关部室负责人)。
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切实把环保工作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学习有关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标准,正确指挥、协调、监督、检查有关环保工作。
第七条各施工队必须设置必要的环保机构,成立安环科(科),配备相应人员,具体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对各施工队的环保管理工作,有权监督,应不定期地对各施工队环保工作进行抽查。
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检查。
第九条具体要求1、以上管理制度要求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文件发放按照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执行。
2、相关部门要有相应的制度,要____学习并熟知。
3、制度要科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4、制度在运行中如存在问题,应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第三章关于“三废”治理的要求第十条治理“三废”污染,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十一条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杜绝或尽量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制止乱排乱放。
搞好技术革新,开展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把“三废”消除或减少在规定要求以内。
基于微生物代谢物的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
基于微生物代谢物的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环境监测和修复成为了当务之急。
传统的环境监测和修复方法对于复杂污染环境或者有毒有害物质处理效果不佳,而基于微生物代谢物的环境监测和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在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一、微生物代谢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微生物代谢物是指被微生物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分析、辅助环境修复等方面。
在环境监测方面,微生物代谢物可以通过监测微生物和菌群的代谢活动变化,判断环境中污染物质类型和来源、评估环境污染程度、监测环境污染源排放等;同时,微生物代谢物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质的毒性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微生物代谢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代谢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主要指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和代谢物的转化作用,通过利用微生物活动修复与改善环境。
具体来说,微生物代谢物可以作为生物酶剂、生物增产剂等,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此外,微生物代谢物还可以通过菌类菌群的筛选改进生态系统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促进环境修复的效果。
三、微生物代谢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1.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石油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微生物代谢物可以通过利用微生物菌群分解石油化合物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将石油碳氢化合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
2.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巨大危害。
微生物代谢物可以通过利用菌类分解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将重金属元素降解成为无害物质。
4.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微生物代谢物处理的方法,可以将污水中的化学物质降解,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水质清洁度,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治理工程
环境保护治理工程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应运而生。
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和改善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定义、意义、主要内容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定义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是指通过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和改善的一项工程。
它包括了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意义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它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再次,它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最后,它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三、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
1.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基础,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等。
2.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通过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可以确定环境保护治理的目标和措施。
环境评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
3.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对环境保护治理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
环境规划包括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
4.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对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管理包括环境监管、环境法规制度建设等。
5. 环境修复环境修复是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通过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可以恢复受污染环境的功能和价值。
环境的监测与治理
环境的监测与治理【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再提高,随之而来的经济的前行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出现。
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着生态文明,注意生存环境的质量。
无论是家居住宅还是公共区域,人们都注意了生存环境的质量。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众多民间环境监测机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已经开始预警,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必须加以保护和治理。
本文就从环境监测的对象与环境监测的内容、环境监测的过程与环境监测的特征、加强环境监督检查、制定与实施相关法律、制度、法规、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生态净化绿色治理、减少工农商等产业污染等方面对环境的监测与治理进行介绍。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再提高,随之而来的经济的前行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出现。
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着生态文明。
无论是家居住宅还是公共区域,人们都注意了生存环境的质量。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众多民间环境监测机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已经开始预警,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必须加以保护和治理。
1.环境监测大家不难知道,环境监测需要长期通过对环境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并寻找污染源,为研究目标管理、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提供些许资料、仅作同行借鉴、研究和参考。
1.1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内容监测的对象包括人类在社会上生存环境之中的每一个组成要素,简而言之是指,从自然要素来说,包括①水质:如ph值、浑浊度、温度、悬浮固体、硬度、有毒物、流量、流速、溶解氧、生化需氧物、矿化度等;②大气:如二氧化硫、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臭氧以及有毒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③气象:如日照强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太阳辐射、能见度等;④地质:地形、地貌、地势、地表状况、植被、非金属无机物、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⑤还有噪音等等、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第七章
7
2 稀释法
原理
稀释法即为上下层土壤混合。此法仅适于污染浓度较低之土壤。
实例
台湾地区近年连续发生镉米污染事件,曾采用不同方法减低危 害,本案例将表层30公分受污染土壤与下层土30-150公分加以混 合,即以5倍土壤稀释,对桃圆县芦竹乡中福镉和铅污染地区进 行了修复,通过稀释,原来中低污染浓度的镉(1mg/kg-5mg/Kg) 和铅(40mg/kg-200mg/kg),可稀释至标准以下,镉(<1mg/kg) 和铅(<40mg/kg)。并连续四期水稻试种,米中镉的含量均符合 卫生安全标准,可恢复为农地使用。
环境化学第七章
2
第一部分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3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原理
z 稀释: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
z 固定化: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使
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 用性;
z 去除:从土壤中移走重金属。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4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
修复(remediation)是指采取人为或自然过程,使环
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去除或无害化,使受污染场址恢复原有 功能的技术。
重金属污染修复
有机污染物修复
2008-5-12
只适用于小面积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9
4 热解吸法
热解析示意图
图片来源:MK Tech Solutions, Inc.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0
热解吸法
原理
此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重金属,如汞,往往需要将污染土壤加
热到500-600℃,并收集挥发的汞。
实例
美国一家汞回收服务公司对汞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实验室和中型 模拟实验研究,成功地将此方法应用于现场治理,并且开始了 商业化服务。到目前为止,此项技术已成功地治理了2300t以上 被汞污染的土壤,治理后,土壤中汞的浓度达到了背景值 (<lmg/kg)。
缺点
回收不良时易造成大气汞污染。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泌物及微生物、酶活性、养分状况等,均与周围土体不同。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9
1 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
Phytovolatilization
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相连
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
积累、挥发而减少
土壤挥发性污染
植物
物。
挥发
Phytostabilization
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 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 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 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z 另外一些微生物的分泌物,可使金属生成沉 淀,如产生H2S的细菌可使很多重金属发生沉淀。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5
(2)改变金属的价态,使其固定于土壤
z 土壤中还原态砷(Ⅲ)比氧化态砷(Ⅴ)易溶4~10
倍,毒性也强。通过微生物作用将砷(Ⅲ)氧 化,整个生态风险将降低。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6
(3)甲基化和脱甲基化
z 硒(Se)通过甲基化作用可降低毒性。
z 汞(Hg)通过脱甲基化,形成毒性较低的无机 汞,在经进一步还原形成元素汞,脱离土壤体 系。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7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去除污染物的方式示意图
换土的厚度愈大,降低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效果愈明显。
注意事项:
①主客土的pH要尽量接近,避免由于客土酸性增加,引起污染土壤 中重金属的活性增大,一般换土的厚度大于耕作层的厚度。
②妥善处理被挖污染土壤,避免引起次生污染。
• 适用性:客土法或换土法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巨大,只适用于
小面积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
2008-5-12
植物 稳定
植物 提取
Phytoextraction
客土法、换土法 稀释法 水洗法 热解吸法 淋溶法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改良境化学第七章
5
客土法、换土法 稀释法 水洗法 热解吸法 淋溶法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6
1 客土法、换土法
客土法: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换土法:部分或全部挖除污染土壤而换上非污染土壤。
利用季胺盐型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微量金属阳离子的解吸作用,当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于或超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表面活性剂能
显著促进微量金属阳离子的解吸作用。注意应用毒性低易降解的表
面活性剂,避免引起二次污染。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2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3
1 微生物作用
z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积累 z 改变金属的价态,使其固定于土壤 z 甲基化和脱甲基化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4
(1)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积累
z 微生物细胞内及细胞壁上很多成分(如多聚磷酸 盐、含硫蛋白质等)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
z 微生物还可释放一些基质到胞外与金属结合, 降低金属的流动性;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18
z 植物修复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美化环境,易为社会接受。
z 植物去除金属主要通过植物萃取技术(phytoextraction)和 植物固定化技术(phytostabilization)。
z 对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中,对根际的研究必不可少。由植物根、 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所构成的根际环境,其pH、Eh、根系分
11
5 淋溶法
原理
运用试剂与土壤中金属的作用,加强金属的溶出,最后从提取液中 回收金属。
常用的试剂
常用的试剂有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EDTA、环糊精等。
¾ 实例
利用EDTA去除土壤中的Cu、Ni、Cd、Zn,0.01mol/L的EDTA能去除初 始浓度为100-300mg/kg重金属的80%。
2008-5-12
环境化学第七章
8
3 水洗法
原理
采用清水灌溉稀释或洗去重金属离子,使重金属离子迁移至较深 土层中,以减少表土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或者将含重金属离子 的水排出田外。
注意事项
采用此法也应遵守防止次生污染的原则,要将毒水排入一定的储 水池或特制的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处理,切忌直接排入江河或 鱼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