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和骨髓象

合集下载

血象与骨髓象.

血象与骨髓象.
▪ 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 原粒细胞大,直径12- 22um。
▪ 核大,圆形或椭圆形, 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呈 粗网状,分布不均。核 仁可见或消失。
▪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 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 出现淡染区。胞质有大 小、形态和数目不一、 分布不均的紫红色非特 异性嗜天青颗粒。
中幼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myelocyte)
▪ 胞核圆形,偏位 。核染色质凝聚 成块,深染,排 列呈车轮状。胞 质丰富,呈不透 明显深蓝或蓝紫 色,核的一侧常 有明显的淡染区 。
▪ 常可见小空泡, 偶见少数嗜天青 颗粒。
浆细胞
(plasmacytes)
由圆形变为卵圆形 核保持圆形 胞质由浅灰蓝变为深蓝
5. 单核细胞系统 (monocytes)
▪ 胞核开始有分叶、核 形不规则并有重叠。 染色质凝集呈粗颗粒 状或小块状,排列紧 密。核仁模糊或消失
▪ 胞质量增多,呈蓝色 或灰蓝色,近核处可 出现淡蓝色或淡红色 淡染区,可有少量嗜
天青颗粒。
颗粒巨核细胞
(granular megakaryocyte)
▪ 胞体明显增大,直径50 -70um,甚至达 100um,外形不规则
甚至分叶(粒细胞、巨核细胞),但淋巴细 胞和浆细胞变化不明显,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3)核质比例:一般由大逐渐变小。
▪ (四)核染色质及核仁 ▪ 核染色质及核仁是衡量血细胞是否处于原
始和幼稚阶段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核染色质:由疏松、细致到粗糙、紧密,
并浓缩成块,甚至脱核(红细胞系)。 ▪ 核膜:一般由不明显到明显。 ▪ 核仁:由明显到模糊,最后消失。
▪ 全部血细胞共分六个系统: 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

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

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

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
【临床意义】
1、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显着的区别:有些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缺铁性贫血,两者骨髓有核细胞相似,都是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但血象中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显着不同,前者见球形红细胞,而后者红细胞中央淡染。

2、骨髓象有显着区别而象血相似:有些疾病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血涂片皆可显示为小淋巴细胞显着增多,但骨髓象不同,前者淋巴细胞稍有增多,而后者显着增多。

又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黑热病,三者血涂片均可显示全血细胞显着减少,但骨髓象三者有显着不同:急性白血病,原始和幼稚细胞显著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则粒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黑热病,骨髓象可有轻度增生,并可扛以黑热病小体。

3、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变化或骨髓象有显著变化而血象变化不显著:前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周围血象中异形淋巴细胞比骨髓片易见,形态改变亦多,后者如多发性骨髓瘤,不正常浆细胞在骨髓片中可成堆出现;高雪氏病及曼-匹克氏病在骨髓中可找到特殊细胞。

4、血象是骨髓象的继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一般尚不困难,但有时确定其细胞类型确非容易的事,除有一般规律可遵循外,另可将血片及骨髓反复检查对照将有很大帮助,因较成熟的细胞才能入血循环,故血片的细胞成熟程度比骨髓好,细胞愈成熟愈易辨认,故在骨髓片不易肯定类型时可考血片往往能将类型肯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Ⅲ疑似性诊断:有少量病理细胞,临床不典型 ,BM象非常典型,临床上完全不符合。
Ⅳ排除性诊断。 Ⅴ形态学描述。
骨髓细胞 有某些改变
不典型
形态学描写
临床表现怀 疑某病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1.BM涂片显微镜检查 2.结果计算 3.血涂片检验 4.总结分析及填写检验报告单 5.BM象检验的注意事项 6.BM象与BL分析的重要性
骨髓细胞学检验
㈠BM检验的适应症 ㈡标本的采集 ㈢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㈣正常骨髓象
(二)标本的采集
1.方法 ◆BM标本采用穿刺法采集 ◆活检标本采用环切法取材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无菌操作; ⑵初诊病人应在治疗前进行; ⑶抽吸BM液动作要缓慢,控制BM液0.1-0.3ml, 若需作培养时应分次抽取; ⑷对疑难病例,应多部位穿刺,提高确诊率 ⑸同时作活检,提高诊断率;干抽(drg tap) ⑹死亡病例应在死后30分钟内进行。
3.BM穿刺成功标志 ⑴在抽出BM液瞬间,特殊痛感; ⑵BM液内有BM小粒/油珠; ⑶有BM中特有细胞; ⑷粒细胞分类中St/sg比值>外周值
Ret,有核RBC值均高于外周血。
4.涂片的制备注意点
⑴穿刺后立即涂片; ⑵一般不用抗凝剂,
细胞计数/大批标本,可用肝素; ⑶选择有BM小粒部份涂片; ⑷涂片要保留尾部及边沿部; ⑸涂片厚薄适度; ⑹涂片后迅速摇干; ⑺于涂片头段髓膜用铅笔写上标记; ⑻选用混合染液和染色时间掌握合适; ⑼推制的涂片应全部送检,以供选择; ⑽同时送血涂片以资对照。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1.BM涂片显微镜检查 2.结果计算 3.血涂片检验 4.总结分析及填写检验报告单 5.BM象检验的注意事项 6.BM象与BL分析的重要性
3.血涂片检验

常见盆血的血象、骨髓象检查

常见盆血的血象、骨髓象检查
维O朔
1 ・ 3
B( 吡哆 辛 ) 大 剂 量 服 用对 部 分铁 粒 幼 细 胞 贫 血 有 : 效 。④糖 皮质 激素 : 自身 免 疫 性溶 贫 疗效 较 好 , 对 亦 可用 于再生 障碍性 贫血 、 阵发 性睡 眠性血 红蛋 白尿 的 发作期 、 特发性血 小 板 减 少性 紫 癜 , 特别是 有 出血 倾 向时 。⑤雄性 激 素 : 常用 的有 康力 龙 、 酸睾 丸酮 , 丙 应 用 于再 生障碍 性 贫血 , 对一些 慢性 疾病伴 发 的贫血 也 有 一定的 疗 效 。要 定 期 复 查 肝 功能 , 加 用 保 肝 药 或 物 。⑥ 红细胞 生 成 素 ( P : 基 因 重 组 的 E O 可 E O) 人 P 纠正 肾性贫血 , 与血 液透析 同时 应用 。⑦粒 细胞集 常 落刺激 因子 ( G—C F 、 一巨噬 细 胞集 落 刺 激 因子 S )粒
由于病 因不 同, 在血象 与骨髓 象上都 有不 同 的特
点 。贫 血 传 统 的 形 态 学 分 类 方 法 是 根 据 MC V、 MC MC C进行 分 类。 现 在我 们可 以根 据 血 细胞 H、 H 分析仪 的多参数 , 别 是 MC R W( 细胞 体积 分 特 V、 D 红 布宽度 ) 进行 综合 分 析 , 对血 液病 及 相关 疾病 进 行筛 查 。现将 常见贫血 的血 象及 骨髓象 特征 分述 如下 :
血 , 血量估 计 超 过 全 身 血 量 的 1 %时 , 失 5 即应 输 血 、 补液, 以恢复 正常 血容 量 , 慢 性 贫 血有 明 显 缺 氧症 对 状者 , 输血可 减轻 症状 。 由于输 血可 发生 严重输血 反 应 , 加肝炎 、 增 梅毒 、 滋病 等 感 染 机会 , 艾 长期 多次 输 血还 可引起铁 负荷 过 重 等 。 必须 严 格 掌 握 适 应症 , 为 减 轻 心血管 系统 负荷 、 少输 血 反应 , 采 用 红细 胞 减 应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对体内液态组织——血液进行的一种检查方法。

包含了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检验和骨髓象检验三个方面。

其中,造血检验是对人体造血系统的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检查的方法。

血象检验和骨髓象检验则是常规的临床血液检查方法之一。

一、造血检验基本方法造血检验可以通过外周血标本的细胞形态变化和数量等指标来判断人体造血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疾病。

其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周血液标本制备外周血标本所用的血液采集管体积要根据所需的检查内容而定,一般为 5-10 mL,在采集后要在 2 小时内立即进行制片处理。

制片要求要快速、准确、规范。

具体步骤如下:1.取适量标本并加入抗凝液;2.拍匀后,根据不同实验要求分次滴加于干净的载玻片上;3.待血片完全干燥后,不加热而用梅贝柯染色。

2. 外周血漂白染色法外周血漂白染色法可在人体外周血白细胞和粘附细胞上突现出细胞核与胞质的形态和细胞内含物的形态、数量。

具体操作为:1.取肝素血标本,加与其体积相等的氯化铵,加倍量苏木精液,反复摇动,置于室温下静置10~20 min,观察是否漂白彻底,如不彻底可再次添加适量苏木精液;2.用理工医学树脂涂片器将制片机制成涂片;3.将制成涂片的标本在熟化盒内经过48~72小时暴露于50度以上高温和80%湿度之下即可;4.结束涂片检查。

3. 高倍视野检查对于已制成的外周血标本,使用光学显微镜的 1000 倍以上高倍检查镜头,以清晰度、细胞形态、数量等指标来判断病情。

二、血象检验血象检验是一种对血液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查的方法。

其通过对脂质代谢、造血功能、血液气体交换等各个方面的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其主要检查指标有以下几个: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种具有氧载氧功能的铁质蛋白,是人体最基本的血液组分之一。

临床上通过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测定来评估人体的氧气输送能力和贮存情况。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静脉采血法和毛细血管法。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整理ppt
18
1. 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明显差 别: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 血及急性失血性贫血。
整理ppt
19
⑴ 如缺铁性贫血时的血象红细胞体积小, 中心区浅染,重者呈环形红细胞,白细 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偶尔减少。由钩 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整理ppt
20
⑵ 溶血性贫血时的血象, 网织红细胞增多常大于5%,可 见有核红细胞及异常红细胞。
46
⑷ 出现“干抽”是指非技术原
因多部位、多次穿刺抽不出骨髓液, 常见有骨髓纤维化、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转移瘤,此时建议作骨髓活检, 以协助诊断。
整理ppt
47
3. 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
1. 取材满意
⑴ 抽吸骨髓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 感。
⑵ 骨髓液和涂片均有骨髓小粒和
脂肪滴;
整理ppt
48
⑶ 显微镜观察涂片可发现骨髓特有的细 胞如:幼红细胞、幼粒细胞、巨核细胞、浆 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网状细胞、网状纤维 等。
骨髓(血)细胞学分析
整理ppt
1
骨髓血细胞学检查内容及程序
血片检查 骨髓片检查 结果分析
整理ppt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血象检查)
整理ppt
3
当血液系统出现异常时,周围血 细胞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改变,血象 与骨髓象两者密切相关,检查骨髓象 同时必须检查血象,对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整理ppt
44
⑵ 抽吸骨髓液动作要缓慢, 首次吸取0.2ml,只限作涂片用。 如需作其他检查时,再吸取 1~2ml。
整理ppt
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业实验III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

专业实验III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外周血象是对血管内血液进行细胞学检查(血常规)所得出的结果,反应外周血的细胞组成结构,而骨髓象是对骨髓内造血部位进行的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所得出的结果,反应骨髓内细胞的组成结构。

外周血象一般由血常规检查得出。

血常规又叫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内容一般包括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也可包含红细胞个体形态、血红蛋白状态、网织红细胞定量及分级、血小板个体形态、白细胞自动分类及异常白细胞提醒等。

血常规反应了外周血的细胞组成结构,对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有着辅助诊断、辅助判断分期、判断预后等作用。

骨髓象一般由骨髓细胞学检查得出。

骨髓象包括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系统细胞改变、红系统细胞改变、巨核系统细胞改变、淋巴系统细胞改变、单核系统细胞改变和其他血细胞改变。

造血系统疾病一般具有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象的改变对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贫血等疾病有着一定的决定性诊断意义,也可用于判断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得到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检查报告单后,应及时让医生查看。

诊断和治疗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作者:李炳霞刘剑华郭晓英来源:《家庭心理医生》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像及骨髓像形态学改变对诊断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

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一般为30×109~50×109/L。

血色素、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常降低。

骨髓增生多呈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呈增生低下。

对血像骨髓像形态学改变行诊断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液检查;骨髓像【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1-01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骨髓中产生和积聚大量幼稚及异常的白细胞,并浸润其他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和衰竭。

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并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一般可作出诊断[1]。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41例。

年龄13~73岁,平均62岁。

对血像、骨髓象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

1.2方法:血常规全自动血细胞及生化分析仪检测,骨髓涂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分析。

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

2结果2.1血象: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多数白细胞增高,少数可≥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部分患者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低者可2.2骨髓象:典型的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增生减低者称为低增生白血病,骨髓可有纤维化或脂肪化。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微丝蚴
马尔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学检验
㈠BM检验的适应症 ㈡标本的采集 ㈢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㈣正常骨髓象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一)BM检验的适应症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禁忌症:●血友病 ●有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人 ●晚期孕妇应慎重
◎大小异常
红细胞 ◎形态异常
血 小 板 ◎染色
寄 生 虫 ◎内容物异常
球形红细胞
Spherocytes
小红细胞直径<6um
正常红细胞
大红细胞:直径>10um
口形红细胞
Stomatocyte (Mouth Cell)
低色素红细胞
hypochromic erythrocyte
红细胞大小不同 anisocytosis
1:16-32
1:90
1:35-70
1:200
1:300
有核细胞占
X 全部细胞(%)
1:1
>50
1:10 >10
1:20 1-10
1:50 <1
1:200 <0.5
增生极度减低
增生减低
增生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极度活跃
⑵油镜检查
①分类计数:选择满意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 ,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类,并计算出它们各 自百分率;
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血液采集 血液检查
骨髓穿刺 骨髓检查
血象是什么?

骨髓象是什么?
为何要进行血象检验? 为何要进行骨髓象检验?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

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

血象:
髓象:
1.增生度:活跃或明显活跃,G:E减低,属增 生性贫血。 2.红系:增生良好,以中、晚幼红为主。幼其 体积偏小,浆量少而浆色偏灰蓝,浆边不整 齐呈锯齿状或破布样。核正常发育,这种现 象称“老核幼浆”。可见嗜碱性点彩、嗜多 色性红细胞及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同血象。
髓象:
3.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比 值、形态大致正常, 4.淋巴细胞比值形态大致正常。 5. 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血小板聚 集、散在可见。
标本:

IDA病人的血片和骨髓片。
血象:
1.RBC Hb 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 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充盈不 足, 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即小细胞低色素性 红细胞 2.WBC数多数正常,分类大致正常,钩虫病性 IDA,EOS 3.PLT数多数正常 4. Ret可增高或正常 5.RDW MCV MCH MCHC
ida1rbchb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充盈不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即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2wbc数多数正常分类大致正常钩虫病性idaeos3plt数多数正常ret可增高或正常5rdwmcvmchmchc1
IDA血象、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书写IDA骨髓检查报告单。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
内铁(-)

血象和骨髓象

血象和骨髓象

血象和骨髓象在医学领域中,血象和骨髓象是诊断和评估许多疾病的重要依据。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两个术语可能有些陌生,但它们却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血象,简单来说,就是对血液进行的一系列检查结果。

当我们去医院进行体检或因为身体不适看医生时,常常会被要求抽血化验。

这抽出来的血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和检测,就能得出血象的各项指标。

血象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比如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就像是身体里的“运输兵”,负责把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如果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就可能意味着贫血的存在。

而红细胞数量增多,则可能提示一些慢性心肺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白细胞也是血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就像是身体的“卫士”,负责抵御外来的病原体入侵。

白细胞的种类很多,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当身体发生感染时,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往往会发生变化。

比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会升高;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就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血小板增多则可能与某些炎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有关。

除了细胞的数量,血象还能反映细胞的形态。

例如,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提示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白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有助于诊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说完血象,再来说说骨髓象。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器官,存在于骨骼内部的腔隙中。

骨髓象就是对骨髓进行检查所得到的结果。

为了获取骨髓象,通常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

这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但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却是必不可少的。

骨髓象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

比如,骨髓增生程度如何,是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活跃,还是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不同的增生程度往往与不同的疾病状态相关。

在骨髓象中,同样要观察各种造血细胞的数量、比例和形态。

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造血细胞有一定的比例和发育规律。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4、怀疑有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髓
5、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6、其他:骨髓特殊检查需要骨髓标本
14
现在是14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三
骨髓象检验的禁忌证
1、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2、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
3、晚期妊娠
15
现在是15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三
16
现在是16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35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三
返回
35
(三)骨髓片检查
1. 低倍镜观察(10×10)
① 观察骨髓片的质量:取材、涂片、染色情况 ② 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③ 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分
类25枚巨核细胞,应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低 倍镜下寻找油镜下分类 ④ 全片观察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复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血涂片检验/血象检验)】
1.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步骤 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继续
4
现在是4页\一共有62页\编辑于星期三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外周血细胞检验
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数量方面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显微镜)
各阶段粒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约占20~25%
原红<1%
早幼红<5%
中幼红约占10%
晚幼红约占10%
原红及各阶段幼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成熟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56
5、淋巴系 6、单核系 7、浆细胞系
约占20%~25% 通常为成熟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血)细胞学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 高占玺
骨髓血细胞学检查内容及程序
血片检查 骨髓片检查 结果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血象检查)
当血液系统出现异常时,周围血
细胞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改变,血象 与骨髓象两者密切相关,检查骨髓象 同时必须检查血象,对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 骨髓象有明显变化而血象 变化不明显,如骨髓瘤、神经母 细胞瘤、戈谢氏细胞、尼曼-匹克 细胞。骨髓象可找到有特异性细 胞,而血象不易见到。
5.有些疾病可出现髓外造血 如:肿瘤、骨髓纤维化、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涂片 中可出现幼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6.血象是骨髓的继续,血片 中细胞成熟程度比骨髓中好,白 血病时血象可辅助白血病类型的 诊断,当骨髓片不易确定类型时, 可参考血片确诊。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检查 可诊断多种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 疾病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通过骨 髓检查可以了解骨髓中造血组织的 增生情况,正常骨髓细胞构成比例 的改变,
2. 血象变化相似而骨髓象变化 有明显差别: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 胞增多症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 血涂片相似,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 为主,但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骨 髓涂片淋巴细胞稍增多,而慢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却明显增多。
3.某些疾病骨髓象变化不明 显,而血象有异常改变,如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异常 淋巴细胞数量比骨髓中明显增多。 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⑴ 如缺铁性贫血时的血象红细胞体积小, 中心区浅染,重者呈环形红细胞,白细 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偶尔减少。由钩 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⑵ 溶血性贫血时的血象, 网织红细胞增多常大于5%,可 见有核红细胞及异常红细胞。
⑶ 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 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增多。
(4)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时 瘤细胞呈弥散分布,与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的骨髓象相似,但两者的血 象表现不同,神经母细胞瘤血象无 异常细胞,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 血象可见原始细胞。可帮助鉴别诊 断。
2.细胞染色:为了观察细胞 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异常变 化,血涂片必须进行染色。瑞氏染 色法是血细胞分析最经典和最常用 的染色法,瑞氏染料是酸性染料伊 红和碱性染料亚甲兰组成的复合染 料。
其染色原理是染料透过被染物并存 留其内部的一种过程,此过程即有 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 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 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⑴ 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 100个白细胞,并求出各种细胞的 百分率,同时观察细胞形态有无 异常。
⑵ 粒细胞系统:观察中性杆状核粒 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和形态。
注意有无幼原始粒细胞、幼稚粒细 胞、棒状小体、粒细胞毒性改变、 分叶过多或过少、颗粒异常、巨幼 样变等。
因此染色后同一血片上各种细胞 可以染上各自特征性的颜色,血 涂片和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 验结果,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 每一个过程。瑞-姬染色。质-核。
(二)血涂片的观察内容
1. 低 倍 镜 下 综 观 全 貌 , 注 意 下 列各项。
⑴ 观察涂片及染色是否良好。
⑵ 粗略估计白细胞数量多少。
2.油镜下观察,注意下列各项。
血涂片检验步骤及内容
(一) 血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 1. 血涂片制备:是血液检查
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一张良好血 涂片的要求是:厚薄适宜,头体尾 要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 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
血涂片要求头、体、尾三部分清楚,体部适宜形态学观察。
血涂片太薄,白细胞多集中边缘及 尾端;血涂片过厚,细胞重叠缩小, 影响白细胞形态观察。血细胞过厚 或过薄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计算结果,填入血涂片的报告中. 4血涂片特征的描述
(三)血涂片检验的重要性
检查骨髓象同时必须送检血涂片,血涂 片可帮助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骨髓象 与血象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更 确切的诊断。骨髓象与血象之间常见以 下几种情况。
1. 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明显差 别: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 血及急性失血性贫血。
在于骨髓中各血窦之间。
1. 骨髓穿刺部位的选择 骨髓标本大部 分采用穿刺法吸取,骨髓穿刺部位有髂骨 (髂前、髂后)、胸骨,3岁以下小儿主张用 胫骨粗隆穿刺。
体、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等。
禁忌证
出血性疾病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晚期妊娠的妇女
临床作用 了解骨髓造血功能,辅助诊 断与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及非血液 系统疾病,协助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 观察、预后的判断。
(二)骨髓穿刺方法 骨髓是一种海棉状、胶状或脂肪性 的组织,封闭于坚硬的骨髓腔中,分为 红髓和黄髓两部分,成人骨髓约占体重
的3.4%~5.9%,约1600~3700克,其中红 髓重量约占1000克,是血细胞生成的主 要部位。骨髓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外膜
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等) 和细胞外基质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 构成造血微环境,它们直接或间接地通 过多种造血因子诱导造血干、祖细胞的
增殖和分化,参与造血的调节,骨髓的 实质细胞是各系列各阶段的血细胞,存

⑶ 红细胞系统:观察有无有核 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有 无异常改变。
⑷ 淋巴细胞系统:观察有无原 幼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成熟 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有无异常改 变。
⑸ 单核细胞系统:观察有无原幼 单核及成熟单核细胞数量,形态有 无异常。
⑹ 血小板:观察血小板数量、形 态有无异常。
⑺ 有无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有无异常细胞。对临床疾病诊断、 疗效的观察、预后的判断起着重要
作用。对血液病的诊断首推骨髓涂 片检查,这是其他检验方法所不能 替代的。
㈠骨髓常规检验的 临床应用
适应证
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 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 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
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 其他:活检、CD检测、细胞培养、染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