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师的人格

合集下载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特点和人格修养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们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水平。

以下是我对教师人格特点和人格修养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师的人格特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诚实守信、正直守法,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会正直、诚信、守纪律的品质。

2.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教师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促进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

4.教师应具备耐心和责任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给予关心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教育成果负起一定的责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推动他们健康成长。

5.教师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师应当具有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乐观,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困难,给学生树立积极应对问题的榜样。

其次,教师人格修养是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并提高的人格道德修养。

教师人格修养涵盖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1.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教师应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严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坚决抵制虐待学生的行为。

2.自我修养方面。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不断努力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人格与教师的人格

人格与教师的人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教师来说,自己的人格一方面是 自己的本体价值的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教师的人格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或工具, 所以又具有工具价值。所谓“善歌者使人 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2]是也。从教 育事业的角度看,工具价值是第一位的; 从人格修养的角度来看,本体价值是根本 性的。
所以教师的人格建设的基本角度是两个:一是 “在广泛意义上”将自己培养好。因为“正如没有 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 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 和教育别人。”[1]二是在任何发挥人格的工具价值 方面提高自己。马卡连科在谈到教师的语言时曾经 这样说过:“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们在我 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觉 到我们的个性。”[2]教师除了要确立人格榜样之外, 特别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人格具有感化人的中介特 性。否则就没有教师所应有的教育自觉,人格的教 育作用也只能是自发的、不确定和打折扣的。
1. 人格与师格的统一
教师的道德人格在内容或结构上的特性是“人格 与师格的统一”,即一般道德人格与职业道德人格的 统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育 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 你 是什么样的人比要通过你知道什么 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 是什么样的人 你知道什么 收获”。此外,作为教师“他不仅应当教育自己,使 自己达到理想的境地,而且还应当教育别人 还应当教育别人,他选择 还应当教育别人 了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1]。第斯 多惠的上述论述十分准确地反映了教师人格的特点。 教师的职业决定着教师的人格也是教育的手段或最重 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师表”一词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超出教 育学范畴的概念。“师”即教师或以某人为师的意 思。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韩愈 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2]。师都是 指教师的意思。《孟子·离娄上》中说过“莫若师 文王”的话则是以文王为师意。故“师”本身即意 味着作为教师必须有供人效法的品质,“师”决不 是一个职业符号,谁佩戴它谁就是“师”。“表” 原指外衣,外貌,后引申为表率、 标准意。《谁 南子·本经训》中云“抱表怀绳”、“表”与“绳” 并列,显然指一种标准。为师的人必须注重仪表, 言行、形象,这是“师”足以供人效法的外在前 提 。所以“师表”合一即指在道德与学问上为人 榜样之意也。

语文教师的人格与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的人格与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的人格与语文教学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的确,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人格特征的功能体现。

人格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是人在长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将社会关系和文化物质内化到主体文化心理结构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母,具有人文性特质,语文教师的人格因素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格调、质量和品位。

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师的人格确实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切。

语文教师只有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去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不断建构、完善自己健康、高尚的人格,才能将语文教学导入理想的境界。

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特征,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功能如何,语文教师怎样不断追求理想人格?这些都似乎为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师的人格危机,严重妨碍着语文教学的历史进程,因此很有必要加以阐述,以便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自身人格建设的关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本文就拟从上述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师的人格乃是其外显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由各种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所构成的内部动力系统,它是逐渐形成的。

语文教师有着强烈的“角色意识”,应具有博大、高尚、健康的人格。

唯有如此,才不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语文教师的人格是一种直接而潜在的理性力量,体现着人的内在本质,虽然语文教师之间存在着人格差异,但应强调个体独特性、内在实体性和有组织的动力性,这才能形成符合教学规律的人格魅力。

从总的方面看,语文教师的人格因素至少含有敬业、博学、创新、笃行。

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语文教师应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语文事业,要注入高尚的道德情感,这是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力量,要热爱每一位学生。

如果说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学生的第一影响源,那么,教师则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影响源。

教师的人格心得体会

教师的人格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塑造。

以下是我对教师人格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终坚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原则,以真诚、善良、正直、宽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深知,只有自己做到了道德高尚,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其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教师需要面对各种压力和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我经常告诉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节情绪,健康成长。

再次,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拓宽知识面,关注学科前沿,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进行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解决学生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我的工作中,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同时,我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同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教师应具备爱心和耐心。

爱心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用爱心去温暖他们。

教师人格演讲稿

教师人格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是祖国的未来。

在这里,我想就教师人格这一话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悟。

一、教师人格的定义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品德、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教师人格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教师人格的重要性1. 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充满热情、富有耐心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塑造上。

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如何塑造教师人格1. 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

我们要始终牢记“为人师表”这一准则,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 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3.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

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自身修养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专题七 教师人格论

专题七 教师人格论

第七章教师人格论[题记] “伟大的奥秘在于,作为充满活力的人度过一生。

”——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如果说教师的幸福是教师道德生活的起点与目标,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构成教师伦理范畴的经纬,那么连接经纬形成的最终结构就是教师的人格。

与此同时,动态连接各道德范畴的桥梁或中介是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直接目标也是道德人格的建设。

因为所有的修养条目最终都是整体人格建构的一部分。

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1],其人格与师格的建设更是涉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质量的大事。

所以教师的人格修养十分重要。

本专题试图以教师的道德人格的建设为主要线索,讨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

第一节人格与教师的人格一、人格范畴人格一词,的英文是‚personality‛,源于希腊文‚persona‛。

在希腊文中,‚persona‛的意思是‚面具‛。

在古希腊,演员们带上不同的面具以突出表现不同戏剧角色的典型性格,如‚高傲的人‛、‚奸诈的人‛等等,类似于我国戏剧艺术中脸谱的作用。

所以,在心理学中,‚personality‛也被译为‚个性‛——具体解释为:‚个性也可称人格。

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2]。

而依据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观点,‚‘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3[3]从人格源于戏剧用的面具等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一、人格与一定的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人们总是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了解、把握一个人的人格的。

人格就是某种外显的行为模式和人物形象。

二、惯常的行为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思想与道德境界等社会特质密切相关。

人格就是人的个性与品位。

三、从时间的角度看,人格是一个人的稳定的、有连续性的特性的综合。

一个人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或状态,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所谓的“人格”。

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

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

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实施者,美国•克罗韦尔曾经说过,“教师是今日教育中的核心人物”。

如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

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

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人格、学术人格和品质人格。

一、道德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师德。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仪表,为人处世,乃至于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

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才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反之,如果教师不重视自身师德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那么在教育与教学管理中不足以令人信服,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术人格教师的人格形象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

道德人格形象是为人师的软件,技术人格形象则是为人师的硬件。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三项基本职业技能,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是教师从事教育及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素质。

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教师应当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应当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

因此,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技能运用的程度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与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教师人格演讲稿范文

教师人格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人格这个重要话题。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重任。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在此,我想就教师人格这一话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人格的定义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教师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 智慧素养: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创新求变。

3. 情感态度: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

4. 意志品质: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百折不挠、乐观向上。

5. 性格特点:宽容大度、乐观开朗、自信自强、富有责任感。

二、教师人格的重要性1. 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优秀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师德的重要体现,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 提升教师自身的幸福感。

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

三、如何塑造教师人格1.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阅读、实践、交流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

3. 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4. 增强责任感。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师的责任。

教师的人格风范

教师的人格风范

教师的人格风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提到教师的人格风范问题,教师的风范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是影响自己,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在学生中有没有魅力。

还有一个就是,影响工作的成就。

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他往往具备了许多良好的条件。

教师人格风范也常常是学生或者家长判断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是不是一个被喜欢的老师的一个直接着眼点。

一个老师如果上课拘谨,在教育过程中没有风范,缺少人格魅力,家长或学生有时往往会说:这样的人还来当老师等等.教师要注意确立一些对教育教学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观念,如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到,不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实际上暗示着一种育人观。

从这个角度看,有许多东西值得注意。

尊重学生差异,使学生能够各自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在教育中不是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这些都是在强调对学生的衡量应该多样化。

教师人格特征描述

教师人格特征描述

教师人格特征描述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师的人格特征入手,探讨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素养。

一、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1. 品德高尚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教师应该秉持诚实、正直、宽容、公正、勇敢等品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2. 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热情和耐心,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

4. 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学生,他们应该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起责任。

教师应该具备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沟通和协作,因此,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师应该能够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同事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二、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性教师的人格特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品德高尚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教师的热爱教育事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再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师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指教师所具备的道德、文化、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表现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上。

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不仅仅是知道讲解知识的人,也是一个行为榜样、思想指导和志愿引导人。

首先,教师的人格力量包括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

教师要求道德品质是指教师在道德方面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使得学生在与老师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他的道德品质。

所以,教师需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及勤奋好学、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等道德品质。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就必须以身作则,做到自己诚实守信,否则就无法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教师的人格力量还包括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

教师的文化素养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这是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个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思维敏锐的教师,不仅会教授学生知识,更能够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对于政治、历史等课程内容,教师应该有较为深刻、完整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

再次,教师的人格力量还包括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

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要愿意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并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思想平台。

这样的教师不仅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培养有良好思想的学生的榜样。

例如,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主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多元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教师的人格力量还包括情感素质方面的要求。

教师的情感素质是指教师情感的稳定性和生命力。

教师需要有一颗温暖的心,能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的情感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一个情感稳定、生命力旺盛的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帮助无法言语。

例如,在学生成长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该静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提出指导性的建议,让学生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

这句教育名言充分说明了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

一、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着复杂心理活动的受教育者---学生。

作为学生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心理,他们对自己所喜爱的教师信任有加,并会模仿教师的行为。

比如,当教师走进课堂开始上第一节课时起,学生就会用自己敏锐的眼睛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师的个性及其行为举止、服饰穿戴,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每一个学生。

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他们人生道路的领航人。

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开启学生的智慧,也理所当然地要做学生的导航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身。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教师要做"人师",就应当了解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

二、教师人格对学生情感优化的影响。

在课堂上我们是师生,在课下我们象朋友一样相互交流。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在是不问世事的娃娃,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渴望被尊重与理解,渴望能和教师平等交流和沟通,所以在平时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他们即使做错了事,我也心平气和的先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一点在学生工作中对我帮助很大,和学生谈话时能真正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尊重他们,因为他们已经把我当作朋友,和朋友谈心,不需要架子,需要的是一颗平和的心情和耐心的倾听,最终处理好每一件事。

三、教师人格对学生道德升华的影响。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各自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劳动产品也是人,是要成为未来社会人才的学生。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理想人格,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师德师风教师的人格力量

师德师风教师的人格力量

师德师风教师的人格力量作为教育界的中坚力量,教师的师德师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和良好作风。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践师德师风的基础,它凝聚着教师的道德追求、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探讨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人格力量。

一、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性教师人格力量是教师行使职责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根基。

首先,教师人格力量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书即传授知识,而育人则涉及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人格力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教师人格力量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人格力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教师人格力量是维护和发展教育事业的保证。

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展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就能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尊重,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支持。

二、培养和提升教师人格力量的途径1.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修养。

教师应时刻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要有底线意识,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同时,教师要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不断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在专业上不断精进,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体贴学生,教师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促进其全面发展。

4.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

教师要积极投入到教学和管理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通过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责任担当,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5.与同行交流和学习。

教师应积极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吸取教训。

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教师人格

教师人格

三、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及教师的人格力量时指出,在教师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

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他并且认为,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

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可见,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领导方式等方面。

(一)教师的情感特征教育工作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

如果一个教师情感贫乏、冷若冰霜,那他就不可能做好教育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的情感特征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无限地热爱与忠诚,在教育工作中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乐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崇高事业。

2.热爱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爱是教育的感情基础。

爱是人的天性,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

孩子出生后,最先得到的是父母之爱,进入学校后,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爱”的要求也自然转到教师身上。

许多孩子对于“师爱”的反应甚至比母爱、父爱还要强烈。

儿童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

教师的一言一行,即使是信任的点点头,也会给孩子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来自教师的爱更值得珍视,所以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可以说是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

外国一位教育家曾深有体会地说,最好的小学教师并不是传授知识最多的教师,而是最热爱自己学生的教师。

教师如果没有爱,就谈不上对学生真正的教育。

这一点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更重要的。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热爱、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热爱他,才能关心他;尊重他,才能要求他;了解他,才能教育他。

教师的人格发言稿范文

教师的人格发言稿范文

教师的人格发言稿范文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师的人格的思考和见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人格塑造至关重要。

因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一个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价值观的培养。

首先,我认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诚实、正直、守信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

我们必须要坚守道义,言行一致,对学生、对同事、对父母都要诚实守信。

只有通过我们自身的榜样行为,才能真正影响并塑造出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是一个沟通的桥梁,我们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在和学生相处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用心关注他们的成长。

与家长交流时,我们要以友善的态度建立互信,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与同事合作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专业能力,互相支持与帮助,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

教育工作需要有激情与热情,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关怀。

我们应该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用心去引导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理想与追求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我们要保持谦逊的心态,虚心学习,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地充电,我们才能够有更深入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教师人格的思考和见解。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做到为人师表,用自身的行为和品质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未来。

谢谢大家!。

教师的理想人格

教师的理想人格

教师的理想人格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础。

1.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师职业教育事业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职业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神圣职业。

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师职业是一个人民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也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勇于肩负人民的重托,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神圣的天职。

是教师教育人格的基础内容。

2.热爱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热爱学生既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又是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

这种情感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不同的,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无限期望。

教师对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为宽广、更深刻的爱。

因为教师是受社会和人民的委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材。

因此,可以说教师对学行的爱和关心,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纯洁的、普通的、持久而高尚的情感。

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越能赢得学生对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诲,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反之,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育工作不会顺利,教育效果也不可能好。

3.刻苦钻研业务,学识广博精深教师在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这一职责,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力量
初一年级组宫辉
在新的时期,教师的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环境。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而在学校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强,作为老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人。

在日常学校生活和日常教育中我身正为人范,以自已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心灵,以自己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使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升华其思想境界,才能在学生心理上唤起尊崇效应,为“真、善、美”在社会上的立足奠定基石。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

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而有格,严而有效。

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三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

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扑捉热点。

难点话题,日常以礼相待。

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能控制感情,不迁怒于学生,让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产生前进动力,明确前进方向。

四是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日新月异,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绝不是靠按照某种程式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高度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必然是艰苦的,而化苦为乐地完成劳动必须需要强大的人格力量来支持。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远远比任何一堂课或者任何一次批评的影响深远。

一位名叫胡昌峰的作者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写了一篇令人感触颇深的文章,刊载在《年轻人》杂志上。

他在文中记述了一位教师给他的终身都无法忘怀的影响:那一年,6月刚出头,他正15岁读初二,比较早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

此时,教音乐课的李老师是个刚从师范毕业分配来的青春女子,天生丽质。

上课时他老是走神,视线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游移到李老师那苗条的身段上。

那天晚上8点多钟,他偷偷摸摸地蹭到了学校的女公共浴室,并且知道此时李老师在浴室里洗澡。

于是,他鼓起勇气,推开了浴室的门。

李老师看清了是她的学生,十分愤怒。

他落荒而逃。

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在李老师门前等候她,请求不要把那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告诉学校。

第三天中午,他正在宿舍坐立不安,李老师来找他,叫他跟她走,来到老师宿舍,李老师心平气和地叫他坐下,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崭新的《青春期性教育》送给了他,又一脸严肃地叫他保证以后不许再犯。

一场可能发生的灭顶之灾就这样被化解了。

那一刻,他被老师的善意和宽容感动得哭了。

我们不能不被这位老师的人格之美深深地打动。

当学生做出一些令她羞愤的事情时,仍然能保持冷静,并能够用自己的爱和宽容来开导学生。

应该说,这位老师首先给学生的是人格上的教育,其次给学生的才是知识上的教育。

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坚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好行为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对与错。

二是对学生的一切评价与引导都以人格因素为重,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人格目标。

三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的机会。

如看影视作品、读书,或者评析周围的人物、事件等等。

谈教师的人格

谈教师的人格

谈教师的人格长春市五十五中学徐继发(出生:1960年7月13日教学副校长中教高级)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坚定者,思想的传播者,道德修养的示范者,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的引导者和规范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了“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成为教育活动中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他还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人格呢?人格是通过个体体现出来又不仅仅是个体而带有某一群体特征的特质和表现。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自身的情感、意志、心里等因素相结合的一种内在的特征或倾向。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人格最高、最精华的概括。

孔子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对教师人格在知识储备和行为修养方面的总体要求。

教师人格上一个综合体,是教师道德意识、文化修养、价值追求以及行为方式互相融合的一种对他人有示范作用的教育资源。

那么,如何塑造高尚的教师人格呢?一.加强思想政治和教育理论学习,定位教师人格教师人格的塑造是教师在教育环境中提升人格的有效方法,也是在进行着一次艰巨复杂而又深含意义的自我教育。

在这样的一次重塑自我的过程中,把握人格形成的正确方向则显得异常重要。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教育是一项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内容。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国家一切事业的指导思想,对这些精华理论进行认真学习,对于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必然会获得有益的帮助。

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关注时事热点和教育政策,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师人格观念。

在教学的同时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根据理论动态,揣摩自身教学实践体验,使教学理论素养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让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形成对新课程改革的全新认识,并进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 由于“ 满街都是圣人” 第三 , 由于 “ 满街都是圣人 ” , 所以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1]就成为人格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就成为人格 修养上的必然要求。 修养上的必然要求。为此,中国文化中产 生了丰富的人格修养的具体方法,同时教 育制度也为学子们“学为圣贤”的学习提 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科举制度等是否真正 作到了这一点,又当别论)。 沿着上述思路,中国古代文化(这里 讲的主要是儒家学派)在人格修养上作出 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下面两点上。
其一, 其一,许多思想家都强调立志对于人格修养的意 或者说人们将圣贤人格所谓修养的最终目标。 义,或者说人们将圣贤人格所谓修养的最终目标。比 如朱熹就说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不贪道义, 要作贵人不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1]王阳明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末有不本 于志者”“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 所底乎?”[2]“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 矣”并不是说只要立志就够了;或者,真的立志为圣 贤的就一定会成为圣贤。甚至孔子也曾经对自己的学 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说“圣人,吾不 得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3]。古人的真实策略 是“取法乎上得其中”,即便不能成为圣贤,在人格 修养上至少已有方向,而且会在实际的人格上朝圣贤 的方向逐步趋近。这才是取法乎上策略的智慧所在!
以上讨论的是一般人格修养的规律。实际上作 为职业道德范畴的教师人格的建设也必须服从这一 规律,或规律性的策略。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 格修养,必须在两个层面上采取“取法乎上”的策 略。一是在人生层面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价值体系 和生活与人格的理想;二是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的 神圣价值,努力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只有形成了 真正的教师人格理想,并时时与自己的现实人格相 对照,找到差距、缩小差距,真正的教师道德人格 修养才能成为现实。同时,也只有从大处着眼,教 师才能安贫乐道,专心从事自己的事业。从这一角 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 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 的最强烈的刺激;对他来说,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 身的任务乃是一种双重的和三重的神圣责任。”[1]
一、“取法乎上”的策略 取法乎上”
据1998年10月18日的《环球时报》报道,华盛顿 大学商学院的学生问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总裁,《福布斯》杂志1998 年公布的全球200名亿万富翁中名列第三)这位“比上 帝还富有的人”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巴菲特回答提问 时向大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选择一个你最 钦佩的人,把你钦佩他的原因写下来。……然后,写 下那个你最讨厌的人的名字,写下那个人身上使你拒 其于千里之外的那些品质。我建议你们观察一下你们 所钦佩的人的行为,使这种行为成为你的习惯;你们 也要观察一下别人身上应受到斥责的东西,并下决心 不犯同样的毛病。如果你们做到了这一点,你们将会 发现,你们已能够开足你们所有的马力了。”[1]巴菲 特所提的建议其实也可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何谓“圣化与提升”?所谓圣化与提升的意 义有二,第一是因为信仰系统的存在,道德行为 第一是因为信仰系统的存在, 第一是因为信仰系统的存在 本身会变得神圣起来,最高理想可以提升现实人 本身会变得神圣起来 格的境界和心理感受。禅宗讲“担水砍柴,无非 妙道”。相信某种“妙道”的人,相信其“担水 砍柴”的日常之举都是践行“道”理的。所以, 即便是担水砍柴也会显得神圣起来。基督教讲人 与上帝沟通会分享“神恩”,也是由于信仰机制 使然。人有了某种最高理想,或宗教,或政治, 或人生,不仅会有一系列行为及其组合的动机, 而且会有这一动机的增强或放大机制(如使命感、 庄严感等等)。这种动机的增强与放大就是信仰 予人的“圣化”或“提升”。
由于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历史人物本身是真实 的存在,又由于儒家将圣人神圣化的同时一再强 调圣人与我同类的特质,所以儒家的圣贤人格就 具有可以趋近的特质。儒家系统内的人对此亦充 满自信。比如清代陆世仪对佛、道流行的状况表 示不满时即说过:“今人好学佛、学仙,而不好 学圣人,不知圣贤大学之道也。未尝见人立地成 佛而欲立地成佛,未尝见人白日升天而欲白日升 天,明明地放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而决不肯 明德、新民、止至善,此之谓大惑!”[1]这就使 圣贤人格不仅完美而且可以学而至之,所以“学 为圣贤”就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个体的必然追 求。所以 “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 也。”[2]
第二是人格形象上的提升。 第二是人格形象上的提升。所有的信仰体系 都会产生出相应的理想人格。宗教讲的基督、真 主、佛陀,共产主义信仰体系中为这一理想而献 身的英雄人物以及未来“自由王国”里的“全面 发展的人”等等,都属于理想人格。这种最高理 想人格与现实人格作用中的中介是个体的“理想 自我”。这里存在着一个“理想人格——理想自 我——现实自我”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前者对后 者的不断的水平“提升”关系。也存在着伴随着 这一提升的主体神圣感受问题(因为每一次提升 都是离终极价值目标更近一步)。所以个体有无 真实的健康的信仰系统,的确关系到道德人格建 设的根基。
正因是为有了这种才德完备、富有魅 力的理想人格才有了足够吸引亿兆士子孜 孜以求的持久动力。例如司马迁就曾在 《孔子世家》中坦言:“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二, 在中国文化中, 第二 , 在中国文化中 , 圣贤或理想人格有神 圣性却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粹的神。 圣性却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粹的神 。 古人一 直强调“圣人与我同类”的思想。 直强调“圣人与我同类”的思想。 《孟子告子上》中以种麦为例说:同一批麦 种下去,收获时有所差异,只是土地肥沃程度和 人力不济所至,并非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故凡 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圣于人而疑之”。因此, “圣人与我同类”。荀子也说“涂之百姓积善而 全尽,谓之圣人”[1]。所以“涂之人可以为 禹”[2]。及至王阳明等人,更出“满街都是圣 人”[3]的惊人之语。
教师的人格修养也是这样。一方面教师个体 会受到既定职业道德传统和客观存在的职业道 德文化的影响,日久天长,在职业道德上他有 一个被“模塑”或者说是社会化的过程。但是 这一过程的真实完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及 其道德要求的认识或领悟的程度,依赖于其道 德义务感的不断养成和职业道德策略上的不断 成熟,一句话,依赖于教师的人格“修养”。 这里我们集中探讨教师人格修养的两个根本性 的课题。一是修养的策略问题,二是修养的尺 度问题。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 经指出:“每个人无论他是否有宗教倾向, 都有自己最终的假定前提。”这些前提 “都对属于他们的所有行为产生了创造性 的压力”[1]。所谓“最终的假定前提”即 是终极信仰,所谓“创造性压力”即论证、 聚合等作用也。古代中国天理对人伦的持 久佐证,现代中国共产主义信仰对道德人 格的巨大动力作用,都证明特定的信仰系 统可以支撑特定的道德人格。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格修养的规律性 人格修养的规律性
这里所谓的修养的“规律”就是指 人格修养与终极信仰之间的必然联系。 这里所谓的“信仰”并非只指宗教 信仰,而是指包括宗教信仰形态在内的 所有对于终极价值的确信。其基本形态 有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人生信仰。 终极信仰与道德人格的联系,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证与聚合 论证与聚合,二是圣 论证与聚合 圣 化与提升。 化与提升
2.师范人格的特点(格位高) 师范人格的特点(格位高) 师范人格的特点
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必须具有较高的格位特性, 理由主要有二:首先,就道德人格而言,教师必须 首先, 首先 就道德人格而言, 在人格上高于一般人才具有教育的主体资格。 在人格上高于一般人才具有教育的主体资格。因为 只有高于一般才足以供人效法。正如第斯多惠所言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 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其次, 也只有具有较 其次, 其次 高人格品位的教师才可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 高人格品位的教师才可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为 学生所景仰,从而获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学生所景仰,从而获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一般人可 以不象教师那样过多地考虑人格的教育工具作用, 但教师则不然。教师的工作是教育,他不能置教育 效果于不顾地对待自己的人格水平和人格建设。
何谓“论证与聚合”?我们知道一个人之所 以有某种特殊的道德人格无非是因为他有一套外 在的道德行为表征和内在的道德观念、情感、信 念系统。而外在的行为表征之所以如此组合而且 有一贯性乃是因为其内在的观念、情感、信念系 统。后者为前者作论证,前者因后者为内核而聚 合起来,形成统一的人格。但是道德系统本身必 须是开放的,因为道德系统本身有时不能说明自 身。比如一个人之所以选择某种具体的道德行为, 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公正”的。可是何 为公正?为什么一个人非要按照公正原则去生活? 如此提问下去,非涉及一个人的终极价值抉择与 信念不可。所以道德人格内核之中仍有内核,这 一内核即是他的终极价值系统——“信仰 信仰”。 信仰
既然从教育事业或教师的职业要求的角 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格位的人格,在 修养上“取法乎上”的策略就是很自然 的事情了。
3.中国古代的伦理智慧 中国古代的伦理智慧
这里所谓的中国古代的伦理智慧指的是“学为 圣贤”的修养策略。这一伦理智慧的具体思路可 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无论儒家、道家或墨家, 第一,无论儒家、道家或墨家,虽然理想人格的内 涵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承认圣人的存在, 涵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承认圣人的存在,并 且不断将圣人塑造成为一个完美无瑕、 且不断将圣人塑造成为一个完美无瑕、令人向往 的崇高、理想的人格。 的崇高、理想的人格。 第二,在中国文化中, 第二,在中国文化中,圣贤或理想人格有神圣性却 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粹的神。古人一直强调 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粹的神。 圣人与我同类”的思想。 “圣人与我同类”的思想。 第三,由于“满街都是圣人” 所以见贤思齐、 第三,由于“满街都是圣人”,所以见贤思齐、见 不贤而内自省就成为人格修养上的必然要求。 不贤而内自省就成为人格修养上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