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 (2)
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
![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6a53c914028915f804dc2f6.png)
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作者:张海涛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摘要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有不同的专项素质,400米跑突出的专项素质就是既要有最高速度,又要有速度耐力。
要根据其特点,有效地掌握各种训练的内容与负荷,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提高400米跑的速度与速度耐力。
关键词 400米速度速度耐力一、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的分析400米跑被视为一项以速度为主的体能类短跑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快速奔跑能力,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极强的肌肉力量。
它对速度及速度耐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其全程速度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加速阶段、最高速度保持阶段和速度衰减阶段。
德国著名田径专家威诺尔研究表明,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优秀400m运动员,其比赛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呈相同的趋势,而且最高速度一般出现在80m-150m段。
因此,可以断定,400m跑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是由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运动员能力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不断渗透与发展,使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和恢复措施等更科学和精细,使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愈来愈高。
当今世界优秀的400m运动员在400m跑的初始阶段,就发挥了较高的速度,而且在较大的惯性条件下能保持住这种速度。
二、400米跑速度与速度的能量代谢特点人体运动时所需的ATP由三种不同的供能系统来提供,即非乳酸无氧系统、乳酸无氧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由于这三种供能系统的能量储备与供能速度的不同,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动用哪一种系统取决于运动的时间与强度。
从生化角度来讲,ATP与CP贮备在高速度运动中只能维持6s~8s,因此,ATP与CP贮备及其相互间的代谢能力是高速度跑的生化基础。
400m 跑所需时间在40s~60s,能量来源主要依靠无氧酵解以乳酸供能,发展糖的无氧酵解能力是保持高速度跑的关键。
大学生速度耐力体能教案
![大学生速度耐力体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663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7.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速度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1. 速度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在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速度耐力训练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田径场、足球场等。
2. 教学器材:秒表、标志物、音响设备等。
3. 教学内容:热身运动、速度耐力训练、放松运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速度耐力?速度耐力训练有哪些好处?二、热身运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提高肌肉温度。
2. 进行关节活动,如颈部、腰部、腿部等。
三、速度耐力训练1. 教师讲解速度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强调动作要领。
2. 学生进行以下训练:a. 50米冲刺跑:每组4次,间歇30秒。
b. 800米耐力跑:每组2次,间歇2分钟。
c. 60米折返跑:每组4次,间歇30秒。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确保训练效果。
四、放松运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拉伸运动,放松全身肌肉。
2. 指导学生进行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训练心得,提出自己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速度耐力训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训练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在训练后的身体素质提高情况。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中长跑运动员常用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员常用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58f0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d.png)
中长跑运动员常用训练方法1、一般耐力训练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进而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
各项目耐力训练跑的距离为800米项目跑5-8公里,1500米、3000米项目跑8-15公里,5000米和10000米项目跑10-25公里。
多采用越野跑、场地跑、复杂地形的法特莱克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力量。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重要训练手段中还有无氧阀跑速训练法,即是严格控制在无氧阀值速度的条件下长时间跑,逐步增加训练负荷的数量,训练效果较为显著,应在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随着无氧阀值速度的逐步提高而提高训练强度。
2、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是运动员依靠机体内糖酵解供能保持运动的能力。
由于项目的不同,比赛的距离不同,在比赛中需要糖酵解供能的比例也不同,因此逐步延长糖酵解供能训练,提高跑步的经济性,可以为最后的冲刺提供速度储备。
在训练中一般采用耐乳酸能力的间歇训练法来提高该能力。
通过控制训练跑速和间歇时间,使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保持在12mmol/L或以上。
平均速度进行等距练习,如400米或600米×5组,间歇时间5分钟,培养接近专项段落的速度和耐乳酸感觉。
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如由短到长分段练习。
从而准确地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
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间歇时间3分钟,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
3、专项速度训练发展乳酸能系统是中长跑项目的特殊需要,也就是在运动员机体处于一定乳酸堆积的条件下,仍能保持糖酵解持续供能的能力。
采用的方法是最大乳酸训练法,即用较高的跑步强度,较短的间歇时间使机体的乳酸水平逐渐积累达到最高。
例如,选用200-400米距离进行多组练习,间歇时间为4-5分钟,使血乳酸水平达到近30mml/L。
【推荐】8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优秀word范文 (3页)
![【推荐】8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优秀word范文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3237af6bb4cf7ec4afed046.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8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800米跑的运动员供能方式主要是无氧代谢方式,其供应的机体能量约占50%,有氧代谢是次要供能方式,其供应的能量约占15%。
那么,8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和jy135小编一起看看吧!8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方法800米跑是田径运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体育项目,动作难度大,对人的身体强度要求较高。
所以在800跑耐力训练中,要应用生物化学的原理,深入分析人体的供能特点,以提高参赛选手的800跑能力。
一、800米跑的供能特点运动员体内的能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竞技能力,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就是体内能量输出的速度和持久性。
如果运动员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越多则他们的速度越快,这些能量主要用来满足运动员的组织器官和肌肉收缩时需要的能量。
所以,对于中长跑体育项目来说,要想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首先要保证其体内能量的供应。
运动员训练时的供能物质主要是糖和高能磷酸化合物,在800米跑开始的前3s内,就已经消耗完毕了体内大部分的ATP,随着运动的进行,CP的供能速率开始慢慢提高,大约15s后,也几乎将CP消耗完。
此时,机体处于缺氧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糖酵解的供能速率,它的能量合成速率比较慢。
但是维持较高速度的功能时间却可以达到1分钟以上。
因此,800米跑的能量供应方式主要是无氧代谢。
在所有耐力项目中它的输出功率最大,总能耗最少,几乎耗尽全部的CP,运动前血乳酸浓度约为1mmol/L,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急速上升,可上升至15mmo/L,运动前血浆碱储备为24毫克当量/升,运动过程中血浆碱储备急速下降至3—4毫克当量/升,由于乳酸的消耗,导致血PH值下降,由7.4降至6.8左右。
此外,由于乳酸的分解产生H+,抑制肌细胞内糖酵解酶活性,使其活性降低,干扰Ca2+参与收缩蛋白兴奋-收缩的偶联过程,降低肌肉收缩能力及无氧代谢功能能力。
速度的训练方法
![速度的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2f37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0.png)
速度的训练方法
首先,力量训练是提高速度的基础。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我们需要注重全身肌
肉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因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对于速度的发挥至关重要。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深蹲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有效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为速度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灵敏度训练是提高速度的关键。
灵敏度是指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反应
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个方面。
在日常训练中,可以通过各种反应训练游戏、眼手协调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的灵敏度,从而在比赛中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做出反应。
此外,耐力训练也是速度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速度训练往往需要在短时间
内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因此良好的耐力是保证速度持久性的重要因素。
长跑、游泳、有氧健身等训练都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从而在速度训练中能够更持久地保持高水平的表现。
最后,技术训练是速度训练的精髓。
无论是田径、篮球、足球还是游泳,都需
要良好的技术基础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的速度。
因此,在速度训练中,我们需要注重各项运动的基本功训练,包括动作的规范、节奏的掌握、转向的灵活等方面,只有在技术上做到位,才能在速度训练中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速度的训练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力量、灵敏度、耐力和技术等多个因素,只有全面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速度训练中有所帮助。
提高短跑速度耐力的方法是什么
![提高短跑速度耐力的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3f0a9d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2.png)
提高短跑速度耐力的方法是什么
1、使用间隔训练。
间隔训练将有助于你跑得最好,并提高你的耐力。
提高心血管能力。
利用间隔训练,你会增强无氧呼吸能力(氧气消耗能力)。
当你把这个能力与有氧呼吸能力结合起来,将使你跑得更快。
2、燃烧卡路里。
能量爆发(高强度间隔训练的一部分)会使你燃烧卡路里的量增加。
即使是短时间的爆发也是这样的。
3、这会使你更有兴趣参加常规训练。
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但常规训练过程的无聊会使你丧失训练的动力。
4、时间间隔要稳定。
这是具体化间隔训练最简单的方法。
你只需要把慢跑和快跑间隔交替进行。
用十到十五分钟热身。
开始先快走,然后慢跑,逐渐热身。
热身能确保你身体适应后续激烈的运动。
5、第一次开始做间隔训练,你需要使身体习惯高速运行一分钟,然后慢跑或步行两分钟。
重复这种训练六至八次。
这样做几个星期,直到你休息时感觉舒服。
然后将你的恢复休息时间减少30秒,直到你进行50次休息50次爆发(例如一分钟爆发后休息一分钟)。
确保你的身体能以更快的时间间隔跑步,并减少你的休息恢复时间。
第 1 页共1 页。
4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相关理论
![4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相关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230369050876323012123e.png)
4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相关理论1.400米跑项目供能特点了解400米速度耐力训练方法,首先要了解400米的供能特点以及对于身体素质尤其是对于速度耐力的需求特点,从而探求其速度耐力训练方法。
400米运动能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身体能量的供应能力。
400米属于短跑项目中距离最长的项目,且在跑的过程中,需要全程维持较快的速度,因此对于身体供氧能力要求较高。
想要提高400米速度,增强人体的机体供氧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人体的供能系统共三种,即ATP-CP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有氧氧化物供能三种。
不同的运动项目根据项目的长短、运动强度、运动项目的特点的不同,身体的供能特点也有所区别。
对于400米来讲,起跑后需要以较快的速度维持整个400米距离,高水平400米运动员全程速度一般维持在在1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基本是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运动的。
在起跑后的前10秒左右,属于ATP-CP 供能。
ATP是维持身体肌肉运动能量供应的直接来源,但是人体内ATP在人体机体内的储存量极为有限,因此ATP供能仅能维持400米肌肉运动中前10秒左右的供能。
而400米其余的跑程中,身体则启动糖酵解供能系统进行供能,其原理是身体的肌糖原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并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酵解成乳酸和能量,这一过程中,是在缺氧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400米跑对于身体的无氧功能能力要求较高。
由于分解供氧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而机体内乳酸含量过多,会导致机体内的PH值稳定性下降,使得身体肌肉运动的兴奋性下降,工作能力下降,表现为肌肉疲劳,速度下降,这也是许多400米运动员在最后100米中被其他运动员赶超的原因之一。
因此提高400米运动员乳酸耐受力,以及机体的无氧供氧能力极为重要。
综合以上分析,400米跑由ATP供氧和糖酵解两种供能系统供氧。
2.速度耐力训练对于400米训练的重要性400米属于体能类速度性竞技项目,要求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程。
400米成绩取决与短跑的速度,需要在跑跑动过程中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
发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
![发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f1a9a5aaea998fcc220eb1.png)
发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速度耐力,简单点说就是速度保持能力。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
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质生化因素的一定程度的改变。
发展耐力一般为有氧倾向的负荷训练,如越野跑和一些力量训练。
发展速度耐力一般为有氧无氧混合的负荷训练。
如600-3000米段落重复跑、变速跑、5000米节奏跑。
发展速度一般为无氧磷酸肌酸供能的负荷训练。
如10—15秒最大限度用力的快速力量练习。
由于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
通过“三氧”(有氧、混氧和无氧)训练,从根本上全面可以提高在训练和比赛时各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了能量输出和在疲劳状态下的速度能力。
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跑和有攻利用能量与节省能量趵高步频技术。
采用长时间的大周期训练受到冲击,训练周期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以赛代练、分期不明显的高密度比赛的频率,而突出速度能力、力量耐力的训练。
着重围绕提高最大吸氧量和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为主,在保持总量负荷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高强度的短距离间歇与重复训练、综合训练,根据不问的目标,选择适应的段落,把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供能、混合代谢供能科学地组合于一体,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高速持续跑的专项能力同时得到较高,进一步身体的抗乳酸的耐受力和消除乳酸及偿还氧债的能力。
如何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加大负荷量就必须需降低符合强度,加大强度则需要减少负荷量,练到什么时候该“歇”,疲劳到什么时候该“调”,必须予以准确把握,采用上述训练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方面可以保证有较大的负荷量,又不降低负荷强度,此训练内容更为灵活、新颖、全面,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兴趣,加快机体的恢复,赢得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因小负荷所致的不适应比赛状态,使训练与比赛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最佳竞技态势,获得连续比赛的能力。
浅谈体育高考100米跑训练理念及方法[终稿]
![浅谈体育高考100米跑训练理念及方法[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338fae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d.png)
浅谈体育高考100米跑训练理念及方法100米跑是高考体育考生必考的项目,100米跑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因此广大教练员对短跑的训练格外重视,尤其对训练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得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
本文就短跑的训练理念及方法跟同行进行探讨,明确短跑训练的一些特点和身体训练的一些方法。
以下是我对短跑训练的一些认识和感受如有不到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运动项目特征: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后蹬仅仅是一个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动作的延续动作,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
因此,科学、理想、完美的100米跑的技术应该是伸髋肌群(支撑能力)强壮有力、后摆速度(摆动能力)积极迅猛、扒地动作速度良好。
在教学训练中,还要避免纠正六种错误的跑法,即:含胸跑(下肢摆动能力差)、挺腹跑(腰肌能力差)、坐着跑(下肢支撑能力差)、跳着跑、晃动跑、曲线跑。
二.明确三者关系:短跑训练要紧紧围绕速度、技术、力量三个方面展开,短跑的速度、技术、力量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得,速度是核心,力量是基础,技术是载体。
不同的专项速度,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
三.抓好五个速度(速度是核心):加速能力、速度耐力、绝对速度、动作速率、速度能力,一定要优先发展绝对速度。
1、绝对速度:优先发展,确保在训练中的主导地位,主要采用短间距的跑格练习,男1.5,女1.2米(间隔),15~20步;30、50、70米的助力跑(顺风跑、牵引跑);30、50、60米的计时跑;80、120、150、300米成组的大强度的重复跑;60、80、120、150米成组的大幅度的单足跳、跨步跳、交换跳等。
60米以内的短跳练习主要发展机体无氧非乳酸供能的能力;80米以上的长跳练习主要发展机体无氧非乳酸和无氧乳酸的混合供能能力。
2、动作速率:要提高绝对速度首先必须十分突出动作速率的训练,只有运动速率提高了,绝对速度才能上得去。
110m栏中速度耐力在后半程中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
![110m栏中速度耐力在后半程中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05dc69ddccda38376baf35.png)
( p r & He l ol e E s C iaNoma nvri S ot s at C l g , a t hn r lU ies y,S a g a ,2 ( 4 ) h e t h n h i 0} 1 2
Ab ta t y i s e t n o h u s a ta ie a u e r s a c n n l ss o h e e s r a a o h sr c :B n p c i ft e s b t n ill r t r , e e r h a d a a y i ft e n c s a y d t n t e o t q a i fs e d e d r n e i h ( me e s i h e o d h l,t e i o t n o eo h o e ia e e rh u l y o p e n u a c t e 1 ) t r n t es c n a f h t n 1 mp ra t l ft e r t l s a c r c r i d n t i p p r tc n l d st a O e h n e t e q a i fs e il p e n u a c st r v h sma ei h s a e .I o c u e h t n a c h u l y o p ca e d e d r n ei O i t t s mp o e t e 1 - t rh r l sa d s o e a n i o tn a t ri h e e s r o d t n .B s d o h p ca h r O me e u d e n c r sa 1 mp ra tf co t en c s a y c n i o s a e n t es e il a — n i c a t rs iso 0 me e u d e ,i e p o e fe t et an n t o s o p ca p e n u a c . c e it f1 c 1 一 t rh r l s t x l r s e fc i r i ig me h d fs e ils e d e d r n e v
高中《发展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发展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21a8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a.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多种发展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训练中。
2.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2)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在训练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动技能,如短跑、长跑等,探讨速度耐力素质在这些项目中的作用。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速度耐力素质?自己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4.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速度耐力素质方面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目的: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家庭运动氛围。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具备了一定的速度和耐力素质。然而,在速度耐力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训练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训练效果不佳。
2.对速度耐力素质的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其在提高运动成绩中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安排以下实践活动: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速度耐力素质练习方法进行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训练中的错误动作,给予及时反馈。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检验训练效果,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4.鼓励学生相互监督、评价,共同提高速度耐力素质。
(五)总结归纳
5.教学反馈:
体能训练在运动表现中的作用
![体能训练在运动表现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188fe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8.png)
体能训练在运动表现中的作用体能训练在运动表现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通过有效的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敏度,从而使运动表现更出色。
本文将探讨体能训练在运动表现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能训练方法。
一、耐力的重要性耐力是体能训练的基石,对于维持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通过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延缓乳酸堆积并增加乳酸阈值。
因此,良好的耐力可以延长运动员的持久力,使其在比赛中能够保持高水平的表现。
二、力量的优势力量是提高爆发力和速度的关键。
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质量,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加速能力。
这对于需要短时间内爆发力的项目,如田径短跑、篮球跳投等,具有极大的意义。
力量训练可以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通过不断挑战肌肉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发展,从而改善运动表现。
三、速度的关键速度是对于许多运动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针对性的速度训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增加运动员的活动速度。
这对于需要迅速反应和快速移动的项目,如足球、网球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冲刺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速度和加速能力,而敏捷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迅速转向和转身能力。
四、灵敏度的重要性灵敏度在许多运动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灵敏度是指机体在不同运动要求下的适应能力和运动反应速度。
通过灵敏度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从而使其在竞技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运动要求。
例如,通过平衡练习和敏捷性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灵活性,提高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在运动表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耐力训练可以延长持久力,力量训练可以提高爆发力和加速能力,速度训练可以增加活动速度,而灵敏度训练可以提高协调性和适应能力。
不同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体能要求,因此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非常关键。
运动员和教练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运动要求进行有计划的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表现,取得更好的成绩。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cf5c4e6f1aff00bfd51e77.png)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200米短跑突出的特点就是运动既要有短距离的最大速度,又要有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保持高速的能力。
初中学生耐力素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高耐力素质方法,对提高初中生的200米跑速度耐力有较好的效果。
速度耐力训练中,具体的强度和间歇时间之间应很好的搭配。
因为如果强度不大,不使乳酸值达到一定程度,难以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最大耐受力;如果休息时间太短,既不能使机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又不能使肌肉中的乳酸尽量排进血液里。
一般80%左右强度(心率28次/10秒以内),间歇时间以心率恢复到20次/10秒为宜。
具体的速度耐力训练可采用一下三种方法。
(1)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可发展青少年高质的无氧负荷能力。
可采用100—15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采用90%—95%的高强度,重复次数不要多,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19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
逐渐适应,在血乳酸不明显增加重复次数或缩短间歇时间。
(2)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可采用大强度的250米反复跑,因为250米跑是无氧乳酸能供为主的短跑项目。
进行250米反复跑时强度应达到90%—95%,重复2—4次,间歇时间应充分,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具体情况确定。
(3)循环训练法:采用循环训练法可用梯形组合跑来发展糖酵解无氧功能,从而提高速度耐力。
就是把不同段落组合为一组进行训练,如(50米+100米+150米+150米+100米+50米)若干组,每个短落完成走同样的距离为间歇,这样的组合跑训练能逐步提高强度要求,使乳酸逐步达到最高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机体各器官特别是神经系统适应高浓度乳酸堆积的刺激浓度,有效的提高糖酵解的无氧能力。
2.速度耐力和力量结合训练方法200米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速度耐力比较高的项目。
耐力训练是必须的,而且是重要的。
耐力素质越好,身体抗疲劳的能力就越强,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青少年中长跑的速度耐力训练探讨
![青少年中长跑的速度耐力训练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038fd2726fff705cd170a15.png)
110作者简介:李高波(1989-),山东人,本科,专业:田径,目前职称初级,单位:宜兴市体育中心。
青少年中长跑的速度耐力训练探讨李高波 宜兴市体育中心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当前应更注重于培育学生得综合素质,进而为社会输送全方面综合人才,而体育训练作为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科目,理应受到重视。
以青少年为例,这一阶段学生大多缺乏锻炼,不利于学习任务的开展。
本文对青少年中长跑的速度耐力训练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探讨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中长跑;速度;力量中长跑训练中,着重于锻炼青少年在长时间的体力压迫下作出反应,调节自己的体能,从而促使青少年在训练中调整呼吸,提升训练质量。
因此,这一训练是提高青少年体能的重要举措,它是强化青少年体育训练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然而,当前阶段,青少年长跑训练中,由于错误的训练方法,常常出现体能过度消耗却无法增强体能素质的情况。
由于长跑训练中极其考验青少年的耐力,在超长的跑道中能够不断坚持,而大部分青少年注重速度,忽视了自我调节能力。
因此,在青少年长跑过程中速度与耐力不可或缺,理应作出策略研究。
一、速度力量训练重要性一般来说,中长跑比赛处于长跑训练的高层次,这一训练的目标要求也随之提高。
原有的短跑训练是为了让训练者适应这种运动,并且有效的提高体能素质。
但是迈入中长跑之后,训练者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完成跑道,相应的,训练者的荣辱观就更加浓厚。
尤其是青少年处于叛逆阶段,更加看重最终的胜利。
因此往往大多数青少年只注重速度,却忽视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在高负荷的训练力度下容易造成休克等不良后果。
所以必须训练速度耐力,对训练者各机能部位进行锻炼,能够在训练过程中的维持耐力的部位进行有效调节,从而提高训练者的训练完成效率。
例如:中距离跑道训练者在腿部力量有着更强耐力,而长跑运动员则在手臂力量和肌肉上获得更多耐力支持。
因此中长跑训练者自身的优势是不尽相同的,影响他们的训练成果因素主要就是耐力,只有拥有足够的耐力才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调节力量,保持平稳的势头,完成训练。
篮球发展肌肉耐力的学练方法
![篮球发展肌肉耐力的学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e3006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76.png)
第三节篮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耐力素质是指运动员在运动中长时间抵抗神经、肌肉疲劳的能力。
它是篮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
疲劳是训练后的必然结果,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但疲劳又会使有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而不能保持长时间地工作,所以疲劳又是训练的障碍。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抗疲劳的能力,反映了他的耐力素质水平。
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好的耐力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才能保证技术、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运动训练过程中由肌肉工作引起的体力上的疲劳,是耐力素质训练所要克服的主要疲劳。
耐力素质的发展对篮球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耐力素质的种类耐力素质从器官系统分类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系统耐力,从供能特征角度又可将心血管系统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从耐力素质与篮球运动的关系,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而按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的分类体系研讨耐力训练的方法,则更适合于篮球运动训练的实际需要。
(一)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提高一般耐力素质的途径是提高运动员的摄氧、输氧及用氧能力,保持体内适宜糖元和脂肪的储存量以及提高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对长时间负荷的承受能力。
发展一般耐力,经常采用持续匀速负荷和变速负荷的方法。
负荷强度一般应控制在接近无氧代谢阈的强度,心率控制在160次/分左右。
训练时应注意正确处理负荷强度、数量及休息三者的关系。
(二)发展专项耐力素质专项耐力指运动员在其专项比赛中或训练中所要求的时间内,坚持高强度工作的能力。
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水平也取决于有氧代谢状况、能源物质储存及支撑运动器官对长时间大强度工作的承受能力。
篮球运动员在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专项总体代谢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
发展专项速度耐力训练,一般以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为主,采用95%左右强度、心率可达180次/分的训练方法,重复组数可达5~6组,重复次数比组数少些为宜,如重复3~4次。
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时,负荷强度控制在本人可承受最大强度的85%~95%,心率在160~180次/分之间,负荷时间可控制在1~2分钟之间,间歇时间逐渐缩短,如第一次与第二次跑之间的休息为7~8分钟,第二次与第三次跑之间休息为5~6分钟。
浅谈耐力跑对初中生训练的重要性
![浅谈耐力跑对初中生训练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7b7fcac652d380eb62946def.png)
浅谈耐力跑对初中生训练的重要性耐力跑是初中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和体育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耐力跑对初中生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标签:耐力跑初中生重要性影响因素训练方式耐力跑是初中体育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同时,学生在耐力跑训练中还能使自身的毅力和耐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此外,耐力跑训练对于时间、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依赖性都比较低,在训练上具有便捷性。
因此,在初中体育训练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耐力跑训练。
一、耐力跑对初中生训练的重要性耐力跑属于大强度的运动项目,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耐力跑在初中生训练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耐力跑能够锻炼初中生的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
为了使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最佳的锻炼,参加耐力跑的初中学生在身体素质上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具体来说,耐力跑在这方面对初中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
2.提高初中学生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
耐力跑能够对参加者的心脏和呼吸系统进行有效的锻炼,经过长时间的科学耐力跑锻炼,初中生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能够有显著的提高。
3.培养初中生的意志品质。
在耐力跑训练中,初中生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还要消耗大量的精神,特别是在冬冷夏热的天气或者疲劳的时候,学生参加耐力跑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锻炼。
二、耐力跑训练的影响因素从人体的生理角度来看,耐力跑的训练成绩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方面是参与者在训练中从空气中摄入氧气的水平,另一个方面是参与者在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在人们的训练过程中,如果训练的项目是高强度的项目,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就会使人体的最大负荷能力和速度得到提升。
在耐力跑训练中,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参与者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如果参与者在训练中掌握了加深呼吸的方法,还能够通过耐力跑训练使人体的最大摄氧量水平得到提高。
发展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
![发展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5d0a15b307e87101f696c8.png)
发展耐力训练主要采用的手段的大强度越野跑、长时间或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以及各种段落的计时跑;检查跑测验、比赛等。
(一)持续跑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距离长、匀速的公路跑。
初学者为达到训练效果,一次课至少要达到15分钟。
优秀运动员要达到里迪亚德的标准,一周至少要跑160千米(现已达到每周200千米以上)一次课的跑量要达到12-20千米,对优秀运动员,跑的强度要高一些。
如要求1千米/3'20"-4'20"。
通过此方式提高耐力水平及有氧训练水平。
如果速度提高了,也可在训练过程中采取用无氧训练和无氧与有氧混合的训练。
(二)重复跑的方法这与训练速度的重复训练法不同。
重复训练法对中长跑和短跑训练老师很有效的。
重复跑是发展速度和专项耐力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培养跑的速度感和节奏。
一般比赛期采用较多。
重复跑训练的距离范围很宽,50米至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直到最长的8000米等。
在训练中可使用变化距离或相同距离的重复跑训练。
例如:5×200米2",休息5';或者2×150米21",休息3';3×200米27",休息5';2×150米20",休息3'。
距离虽可以改变,但要掌握总的强度要接近,同时距离的变化不宜过大。
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
例如:800米运动员,以400-600米为主;1500米运动员,以700-1200米为主;3000米运动员,以1000-2000米为主;5000米运动员,以1000-4000米为主;10000米运动员,以1000-6000米为主。
当选用长于专项距离段落时,其超过的距离也不应过长,一般几百米则可。
如:800米运动员,用1000-1200米;1500米运动员,用1600-1800米;3000米运动员,用3200-3600米。
身体的五大素质
![身体的五大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6833cf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e.png)
身体的五大素质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身体的五大素质则是保持健康的基石。
这五大素质分别是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五大素质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训练。
力量是指肌肉对外界阻力的克服能力。
拥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可以提高日常生活和运动表现。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等方式进行。
合理的训练计划和适当的负荷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快慢程度。
良好的速度素质可以提高反应能力和运动技巧。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爬楼梯、短跑等训练方法进行。
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可以增强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提高速度素质。
耐力是指在长时间内保持身体能量供应的能力。
良好的耐力素质可以提高工作和运动的持久力。
有氧运动是提高耐力的有效方式,如慢跑、游泳等。
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柔韧性是指关节和肌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伸展和收缩的能力。
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幅度。
伸展运动是提高柔韧性的有效方法,如瑜伽、拉伸等。
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和时间,可以增强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
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协调和整体动作的流畅性。
良好的协调性可以提高运动技巧和身体控制能力。
平衡训练是提高协调性的有效方式,如单脚站立、倒立等。
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稳定性,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是身体的五大素质,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这五大素质,从而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保持健康。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只有将这五大素质综合发展,才能达到全面提升身体素质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了解到身体的五大素质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训练。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灵活和协调的身体。
让我们一起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乐趣吧!。
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研究
![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7f5a1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64体育风尚SPORT & STYLE作者简介:庞维良(1984—),男,河北沧县人,沧州体育运动学校,中级职称,学士学位,田径短跑。
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研究庞维良 沧州体育运动学校摘要:对于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来说,其速度耐力直接影响着实际比赛成绩,只有速度耐力更强的运动员,才能够维持最高速度跑更长的距离,因此加强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速度耐力的概念,其次阐述了加强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再次提出了几条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有效策略,最后结合实际分析了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需注意的问题,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竞赛项目之一,更是体育美、力量美、意志力以及自我能力的体现。
短跑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中,速度耐力训练是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展开深入研究。
一、速度耐力的概念可以将速度耐力理解为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速度输出的能力,其与机体供能系统有关,通过糖酵解达到更高的个体乳酸阈,可以提高输出功率,同时乳酸值的耐受越高,则输出维持时间越长;还与最大力量有关,通过提升最大力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和延长输出维持时间。
二、加强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在短跑过程中,跑进速度往往会呈现出如下变化规律:开始时速度逐渐加快,待达到最高速度后,先会维持最高速度一段时间,然后速度又逐渐减慢。
据相关研究表明:在400米短跑中,运动员大多从350米后开始减速,期间维持最高速度的距离很短,只占全程的15%左右,而前期加速过程和后期减速过程的距离各自占全程的33%~35%和49%~53%。
在现实中,即使很多教练和运动员都付出了很大努力去进行训练,但仍旧鲜有人能够在短跑中维持最高速度到终点,究其原因,乃是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不足。
800米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要性
![800米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0fd51f177232f60dccca130.png)
跑运动员进行小关节、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并十分强调训练后机体的恢复与调理,帮助 我国女子中长跑晋升世界水平。
(二)速度素质决定 800 米比赛成绩 速度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前提,对中距离 项目而言,取决于专项运动成绩的要素是速 度。以前传统的 800 米训练,注重的是对运 动员的呼吸、循环系统和提高有氧耐力的训 练,这种训练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具有 较强的耐力,但是专项速度能力比较弱。而 现在的 800 米训练目的,是针对运动员的专 项速度能力进行训练。这种专项速度能力训 练的过程更加精细、严密,并且受到复杂的 多因素的整体控制,这就使得教练员必须严 格按照整体训练目标的要求,对运动员的负 荷量和强度采取更精细的控制,只有训练过 程向专项速度能力转化,才能取得更好的训 练成果。最近的运动训练实践表明:速度素 质可以决定 800 米比赛的成绩,这是因为: 在 800 米项目中,ATP 一 CP 和糖酵能量代 谢占 90% ~ 95%,由此可见速度在 800 米项 目中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应持续坚持 “以耐力为基础,以速率为核 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并进一步提高与各项身 体素质水平相适应的专项成绩”的训练指导 思想。 三、提升 800 米运动员速度训练的对策 (一)确立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为指 导思想 中长跑训练是为了在一个特定的距离 内,尽可能地保持速度,充分发挥最大的绝 对速度能力。所以,一切训练的途径都要以 这个目的去开展。所以,800 米运动员的训 练先明确其指导思想是要以速度训练为中 心,在训练过程中应加强速度训练和提高运 动员的速度储备。800 米运动员的速度训练 跟短跑训练是一样的,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 高强度的训练。800 米项目的训练主要是针 对运动员糖酵解能力和耐乳酸能力的发展。 磷酸原系统供能约占总能量的 15% ~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速度耐力训练的重要性速度耐力,简单点说就是速度保持能力。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
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质生化因素的一定程度的改变。
发展耐力一般为有氧倾向的负荷训练,如越野跑和一些力量训练。
发展速度耐力一般为有氧无氧混合的负荷训练。
如600-3000米段落重复跑、变速跑、5000米节奏跑。
发展速度一般为无氧磷酸肌酸供能的负荷训练。
如10—15秒最大限度用力的快速力量练习。
由于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
通过“三氧”(有氧、混氧和无氧)训练,从根本上全面可以提高在训练和比赛时各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了能量输出和在疲劳状态下的速度能力。
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跑和有攻利用能量与节省能量趵高步频技术。
采用长时间的大周期训练受到冲击,训练周期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以赛代练、分期不明显的高密度比赛的频率,而突出速度能力、力量耐力的训练。
着重围绕提高最大吸氧量和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为主,在保持总量负荷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高强度的短距离间歇与重复训练、综合训练,根据不问的目标,选择适应的段落,把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供能、混合代谢供能科学地组合于一体,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高速持续跑的专项能力同时得到较高,进一步身体的抗乳酸的耐受力和消除乳酸及偿还氧债的能力。
如何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加大负荷量就必须需降低符合强度,加大强度则需要减少负荷量,练到什么时候该“歇”,疲劳到什么时候该“调”,必须予以准确把握,采用上述训练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方面可以保证有较大的负荷量,又不降低负荷强度,此训练内容更为灵活、新颖、全面,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兴趣,加快机体的恢复,赢得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因小负荷所致的不适应比赛状态,使训练与比赛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最佳竞技态势,获得连续比赛的能力。
长距离跑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虽然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出成绩的基础。
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手段。
当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但当他的运动成绩到了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先进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
一、发展一般耐力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跑、选择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二、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1、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现在的长距离跑比赛已不再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
所以说现在长距离跑已不纯粹是耐力项目。
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自身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
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
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
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
如:200M+400M+800M+1000M 间歇时间分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32秒,400米72秒,800米2分40秒,1000米3分30秒。
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重视竟技状态的培养和战术训练,有时有些运动员成绩不理想,这与竟技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大周期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小周期的训练。
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良好的竟技状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制定战术时应根据对手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分段跑时间,途中最好跟在第一集团,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除了加强速度耐力的定型外,还要用高负荷强度弥补连续负荷的不足。
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及每天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来确定运动员所要完成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这些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因项、因运动水平来具体安排每次课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三、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的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
目前中长跑运动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另一种是频率较快,步幅相对较小,这样后蹬力较小,腾起时间缩短,跑起来比较平稳,轻松省力,符合经济性原理。
所以现代采用第二种方法的较多。
过去的训练,比较重视后蹬用力,加大步幅而忽视了动作速率,由于过分的后蹬和高抬,每一步都消耗很大的能量。
况且中长跑选手一般身材较低不提高步频是没有出路的。
当然步频和步长也不是绝对对立的,根据跑的距离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步频和步长比例。
另外,中动时身体的放松对整体技术动作也很重要,首先,面部肌肉放松,两眼看着下方,这样可使劲部肌肉放松,稍含胸,两臂轻快有力的小幅度摆动,摆动时肘关节夹角一般90度最好,这样加上良好的步频整个动作就会轻快平稳,节奏感强。
四、坚持以“速度为中心”的原则训练众所周知,长距离跑训练的任务就是达到一个特定的距离内尽可能跑的快,即在一定的限定下发展最大的速度,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考虑,使肌体不断冲击自身的生理极限,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例如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练员首先让运动员用高速度去跑,看保持高速度距离的长短,当其在某一段落当现明显下降时,即为该队员在最高速度下保持的距离,在此距离以上就是该队员的“障碍区”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突破就会有一个进步,同时又会形成一个新的障碍区,若要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就要再一次突破,循环再一次突破,循环往复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跑速的不断提高和保持高速度的距离不断延长也会对运动员身体各种机能提出新的要求,当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时候,就必须随时改进和调整运动员建立起来的速度定型,在保持运动员原有的最高速度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弃分控掘人体的各种潜在能力,完善跑的技术,最大限度完成快跑距离,只有经过千千锤百炼的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游刃自如,控制跑速,适应比赛的需求。
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1、小步跑(1)作用:改进落地技术,体会“扒地”动作,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两手扶器械或原地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练习。
要求体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
②由原地逐渐前移过渡到小步跑200~300米。
要求动作由慢逐渐加快。
③行进间小步跑200~300米。
④小步跑过渡到正常跑400~600米。
要求大腿逐渐抬高,步幅逐渐加大,自然过渡到正常跑。
⑤小步跑加快步频过渡到加速跑。
要求同上。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大腿积极下压,放松膝、踝关节,小腿顺势前摆,用前脚掌着地、完成“扒地”动作,并迅速伸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
2高抬腿跑(1)作用,增强抬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
②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
要求动作充分,向前移动不要过快。
③高抬腿跑过渡到正常跑或加速跑40~60米。
要求过渡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两腿交替屈膝高抬,大腿与躯干接近直角,然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屈肘配合两腿动作前后摆动(图11)。
3后蹬跑(1)作用:体会蹬、摆技术,增强跑动中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的力量。
(2)练习方法:①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
体会蹬地动作。
要求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动作有弹性。
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体会蹬地力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
③后蹬跑20~30米。
要求蹬、摆充分。
④后蹬跑过渡正常跑40~60米。
要求过渡要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稍前倾,动作舒展。
蹬摆积极,全身配合协调(图12)。
4大小腿折叠跑(1)作用:体会后蹬结束后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技术,增强踝关节快速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2)练习方法:①原地后踢小腿跑,体会大小腿的折叠动作。
②行进间后踢小腿跑200~300米。
要求小腿充分向后踢出,向前跑速不要过快。
③大小腿折叠跑过渡到正常跑400~600米。
要求过渡到自然。
(3)注意事项:躯干稍向前倾,在充分后蹬的前提下做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
大小腿折叠要充分,大腿前摆的幅度可小些5加速跑(1)作用:使身体迅速摆脱静状态,获得向前最大冲力。
(2)练习方法:①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上体逐渐抬起,步长加大,步频加快,同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有力和摆动。
②慢跑接加速跑:要求过渡自然。
③小步跑接加速跑:要求小步跑身体逐渐前倾至控制不住,向前加速跑出。
④高抬腿跑接加速跑:要求逐渐加快频率,身体逐渐前倾,过渡到加速跑。
(3)注意事项:进入加速跑时,步长逐渐加大,步频逐渐加快,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而有力的摆动,使动作轻松协调,跑的距离长短可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6变速跑(1)作用:有计划地改变速度,以改进跑的技术,提高一般耐力或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①200米快接400米慢。
②500米快接500米慢。
③1000米快接600米慢。
④突然加速并保持一段距离转为匀速或慢跑。
⑤由长距离到短距离的快跑和慢跑(或由短到长),400米300米200米100米80米60米40米20米。
初学者快跑距离较短些,相应慢跑长些,随着练习者水平的提高,逐渐加长快跑距离。
变速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强度的大小应根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练习者的水平而定。
7间歇跑(1)作用:用较大强度跑规定距离后,按计划休息一定的时间再跑,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无氧代谢的能力。
(2)练习方法:①2000~40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接近或或超过比赛速度。
②4000~60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慢于比赛速度。
(3)注意事项:间歇跑的速度快于比赛速度时,休息时间长一些,当练习者心率接近120次/分时进行下一次练习,慢于比赛速度,休息时间短些,心率没有接近120次/分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8定时跑(1)作用: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和跑的能力,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觉。
(2)练习方法:①只规定跑的时间,不要求跑的距离。
②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一定距离。
(3)在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阶段,多采用此方法,来培养跑的节奏和速度感。
9反复跑10利用自然条件做跑的练习上坡跑、下坡跑、雪地跑、沙地跑、林间跑……,在自然环境下练习,练习者兴奋性高,可提高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