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 复习一》教学过程及反思、评议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 复习一》教学过程及反思、评议](https://img.taocdn.com/s3/m/7c19c82e763231126edb11f8.png)
《式与方程》总复习【教材分析】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发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人们的思考方式开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静止到变化。
这部分内容也是中学代数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
教材从用字母表示、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等角度设计了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式与方程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
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原来学过的,因此在对这些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时,必须全面化、具体化。
因此,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教学时要合理地把整理与练习结合起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再次经历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价值。
3、使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练习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发展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学会交流整理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我们今天来复习《式与方程》大家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现在总共有多少人吗?不知道的数我们一般可以怎么表示?(板书:总:X)。
我们一般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我们班同学有多少人?54,这是个已知数。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个x肯定比54?因为在场的除了我们同学还有老师。
那如果在场的老师人数占总人数的1/7,总人数是x,老师人数可以表示为?(板书:师:1/7x)。
现在你能知道x是多少了吗?你是怎么得到的?谁来说?真好!为了求出未知数,我们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等量关系,方程就是这样产生的!(板书)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就是式与方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aaa7f0336c1eb91b375d8e.png)
PPT展示①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写作“?”,也可以
省略不写。②省略乘号时,应当把字母写在数的后面。③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二)方程
1、师: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还一起认识了方程。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方 程?在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 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
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
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
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
5)m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和(
师:通过上面的习题,用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量和关系式啊?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4、师:用字母表示数应用很广泛,表达很简洁,有很强的概括性。
、出示: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
①4+0.7X=102②X-0.25=1③30a+5b④7X-6V36
X21
⑤55X=Y⑥4=30%⑦1-8=0.125⑧3 X + - X=42
432
-、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么判断的?
5、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i、师:等式性质是怎样的?
'、解方程还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Βιβλιοθήκη 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解答的。 解方程:
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 教材分析:
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分为两个层次展开, 教材的第一层次首先指出用字母表示数 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通过对话,举了一个用字母表示 数量关系的例子,又提议用字母表示分数乘法的算法,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 例。第二层次的教材首先再现方程的概念,并启发学生回想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两 条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题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2a91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02.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进行总复习,重点是式的方程。
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式的方程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复习第105页至第106页的式的方程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解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和掌握式的方程的概念和方法;2. 能够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题;3. 能够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并能够找出方程的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式的方程的概念和方法的复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学生们自带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方程,让学生们尝试解答,以此引入式的方程的概念。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式的方程的解法,并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练习:我会给出几个例题,让学生们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份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然后我会对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式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二元一次方程:ax + = 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2x 5 = 33x + 4 = 112. 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2x + 3y = 63x 4y = 7答案:1. x = 4x = 32. x = 2y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在课堂上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解析,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练习题目的解答,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式与方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式与方程》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0f365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e.png)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式与方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实践转化常识问题为代数问题的能力。
3.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方程的定义及意义。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3.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方程的概念及意义。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转化为代数问题。
3.在解决存在解或无解、唯一解的方程时,如何组织论证。
四、教学内容1. 方程的定义及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现象和问题,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及意义。
(1)引入问题:有一天,班里有30人去参观动物园,门票是每人10元。
请问团队的总花费是多少?花费由哪些因素构成?老师在板书上列出以下公式:花费=人数 $\\times$ 票价。
并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关系。
(2)方程的引入: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全班同学人数一共是x人”,并让学生阐述两个衍生式:“班里去了y人”和“班里没去的人数是z人”。
最终,让学生想一想这三个式子之间的关系。
(3)方程的解释: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得知了一个表达式:“人数=x”,这个表达式就是一个方程式。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1)方程的分解: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在班上举例,学生会自己分解出相应的元素。
(2)概念的引入:老师引导学生对“方程”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等式的意义。
(3)方程的基本形式:老师将方程式分为若干个基本形式,并将每个基本式在黑板上展示。
(4)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探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或互相讨论来解决问题。
3. 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问题,理解算式的概念,如学生交集的问题和水桶倒水问题。
五、教学方式通过老师提供问题并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互相讨论进行以下主题:1.方程的定义及意义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3.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前提供练习题,以时甚至是作业的形式,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方程的复习”教学反思、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方程的复习”教学反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58181a52ea551810a6875e.png)
“方程的复习”教学反思---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对于我所教学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的复习”教学反思,我以说课的形式进行。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代数初步(二)方程。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在复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有关方程的知识。
“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代数初步知识的第二部分内容,本部分知识是对学过的方程进行复习。
方程是刻画现实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在这部分内容的回顾中,教材强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简单的方程。
综观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计算。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
难点是: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运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程序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揭示课题、目标。
本环节,我直接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并用演示文档直接告诉学生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目标完成本次复习。
第二环节:知识疏理。
本环节,我带领着学生将与“方程”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疏理,促使学生将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并通过知识的疏理让学生在自主回顾、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a9f0a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d.png)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引言本文主要对《式与方程》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借鉴和改进。
教学背景和目标《式与方程》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课程。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技巧,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讲解了方程的定义、解的性质和求解方法。
同时,我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学生学习情况经过观察和测试,大部分学生对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应用题目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抽象和建模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教学方法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教学方法。
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讲解中,我还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实际操作和解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本次教学的效果总体上是良好的。
大部分学生对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应用题目上,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困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 加强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建模和抽象问题的能力。
2.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结论通过对《式与方程》教学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式与方程(2)》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学案教案、教学反思、网课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式与方程(2)》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学案教案、教学反思、网课](https://img.taocdn.com/s3/m/6693422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8.png)
板
书
设
计
分数应用题
和倍问题 方程(找等量关系式)
相遇问题
知识点
1、等式和方程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3、解方程应用题的步骤
教
学
反
思
2)小刚和小强一共收集了128枚邮票,小强收集的枚数是小刚的
3倍,小刚和小强各收集多少枚邮票?
(3)小明家和小刚家相距1240米。一天,两人约定在两家之间的路上会合。小明每分走75米,小刚每分走8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多长时间后能相遇?
四、巩固与应用(完成教材81-82习题)
1、解方程。
1.5x=60 x+2x=12.6 40%x=4.2
2、判断下面是不是方程:
3X+5 6+8=14 6X=15 7X+3>15
二、解方程
1、解下面的方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的。
(1)9x-1.8=5.4 (2)0.8x+1.2x=2.5
学生可以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也可以通过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但不作全班要求。
三、列方程解决下面的问题。
(1)果品商店购进20箱苹果,苹果的箱数是购进桔子箱数的。商店购进了多少箱桔子?
教学
内容
9、式与方程(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符合意识,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6377576edb6f1aff001f93.png)
《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式与方程”的认知结构,提高系统整理复习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方法,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
3.使学生通过复习明确“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和复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式与方程”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和学生课前复习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课件出示 CCTV a+b=b+a S=ab cm KFC xy=k(一定) 问:大家看这些都是由什么组成?你知道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吗?师:字母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数学里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要围绕与字母有关的式与方程的知识来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课件同时出示)二、自主交流,整理结构图。
1、分组交流课前作业,整理知识结构图。
问题 1:我们曾经学习式与方程的哪些数学知识?每一个同学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好了吗?那么四人一个小组,先交流一下,你在整理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整理了什么内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始!我看到有些同学拿笔在完善自己的内容,我相信,经过交流,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汇报:谁来交流一下?整理的方法有很多,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觉得简单能看懂就是好的方法。
2、根据同学们的归纳整理,接下来我们围绕以下三方面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板书)3、出示课件:淘气利用图片摆出下面的图案。
第N个图案用多少个图片?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利用这个式子表示?出示课前小研究:2、用字母可以表示些什么?问:字母除了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看谁写得多。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073c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6.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式的方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解方程的意义,能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2.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意义,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方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2.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方程进行求解。
3. 挑战题: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和应用,是否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了解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过程既合理,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a0e6c8102de2bd960588bf.png)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钟巧玲也不记得这是自己的第几次公开课,但是在印象当中关于方程的公开课上了三次了,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这是一节复习课,相对新授课复习课的效果会稍差一些,而且设计的难度也会增大。
在这我也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怎样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中,在教学设计中怎样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等等……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学生总体表现良好,小组合作良好,但有些设计不够好,还需要细加斟酌。
但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1.回顾和整理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再次经历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者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思路清晰,思路大致如下:(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1、创设淘气摆小棒的情境,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学生提出用字母“3n+1”表示所用小棒数的设想,根据学生设想顺势引导学生交流你发现规律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在这里,“3n+1”表示摆出的图形个数与所需小棒数之间的规律。
3、提出问题“如果摆出的图形用了100根小棒,你知道淘气摆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多少吗?”学生在此可能会有几种解决策略:(1)(100-1)/3 ;(2)(100-4)/3+1;(3)3n+1=10重点强调第三种算法,由此引出方程,并顺势引导学生复习解方程的过程。
(二)算法比较,体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1、给出关于“分数除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2、小组汇报交流结果;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的优劣,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用方程来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更好理解。
4、重点强调用方程解决问题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2)列出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并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并做答。
六年级整理复习之《式与方程》的教后反思
![六年级整理复习之《式与方程》的教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91d9dff61fb7360b4c6585.png)
六年级整理复习之《式与方程》的教后反思
桂平市大洋镇中心校朱昕琦
在《式与方程》整理复习的教学中为避免学生的这种厌烦情绪,我对这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复习中采用树型图的方式,突出复习内容的整体结构。
作为一节复习课,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课前学生独立整理和归纳所学的有关方程知识。
虽然部分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知识但仍可以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学习整理归纳单元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而且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自己归纳单元知识的学习习惯。
2、注重了知识间的联系。
把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安排到一起复习,有助于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复习中还特别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探讨,比如:“含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构成方程的条件,强调是缺一不可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对简易方程的有关概念进行梳理,并结合教材提供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般哪些实际问题适合列方程解答。
使得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和应用,达到复习课的教学要求。
教学结束后,学生地掌握情况很好,兴趣也很高。
但如果这节课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使得教学既新颖,又使学生很好掌握好知识,效果就更好了。
要达得这一程度,我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钻研多思考,丰富自己的教学水平。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4课时 式与方程(二)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4课时 式与方程(二)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532f5c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8.png)
总复习——数与代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4课时式与方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复合意识,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上节知识二、巩固与应用1、看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请学生板演,板演后组织学生讨论。
2、理解文字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请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完成。
3、本题是传统的“工程问题”,但教学时不要让学生记忆和套用题型,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对等量关系的寻求列出方程,对以此类问题不需要再增加难度。
4、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理清原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后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寻求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本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作为基本要求,教师不必再补充根有难度的题。
三、总结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四、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c6764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9.png)
教学文档(式与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数与代数〞领域复习内容的第三阶段,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区别,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累积数学活动的经验,积淀数学素养。
有了这些理论的支撑,我很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藏,首先对他们的课前预习进行调查,侧重点我放在了“方程〞上,先理解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然后复习解方程,及其等式的性质,方程是初中阶段“代数思想〞向小学阶段渗透的典型范例。
因而在复习时不能满足于各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把方程的思想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拥有自觉运用方程思想的意识和行为。
因为这局部内容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为两课时进行复习,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些认识。
1、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要一味的去套教学模式,依据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2、学生举例用字母表示数时,有学生书写不标准,如a+b=b+a,有些学生只写a+b。
还有些学生会解方程但不知是应用什么知识,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练习题没抓住学生的重点、难点、易错的地方。
而是出了许多简单而重复的题。
应出一些有层次的,能开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
课后我反思还有做的缺乏的地方,学生动手做题的时机比拟多,从而使得口头表达的时机相对少了些,课堂的气氛不够活泼。
还有在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合理。
因为式与方程的复习,重点在于后者,我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这一环节上用的时间可以少些,留更多的时间在方程上,特别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多加一至两个富有趣味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fed637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54.png)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篇一:式与方程教学反思《式与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有两点,一是用字母表示数,二是列方程解决简约问题。
目标有三点:一是经受回顾和整理式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二是会用解决简约问题;三是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育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中为避开同学的这种厌烦心情,我对这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心的设计,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课前布置同学预习作业: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2、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3、用字母表示数时应当留意点什么?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有哪些?这些纯粹是概念性的表达,让同学在课前整理排列并做简约的记忆,目的在于防止课堂上涌现学习障碍。
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中,结合课前预习,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以小组竞赛形式,通过一些填空及判断、选择题的练习,复习检测同学这部分内容的掌控程度。
进一步对这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从课堂状况来看同学的参加性广,积极性高,而且对这部分内容掌控不错。
重点我放在了“方程”上,在复习“方程”时,除了复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外,还在解方程时突出检验的重要性,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突出书写格式和检验方法,并结合教材提供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援助同学了解一般哪些实际问题适合列方程解答。
并且补充了许多较有用的配套练习,不过由于习题量有点多,课上时间没有完成,这是在以后教学中应留意的一点,练习不但要形式多样,而且要精炼。
篇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同学在整理知识过程中边练习边巩固,不仅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着重知识间的联系,把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安排到一起复习,有助于同学对简易方程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节课设计的问题并不多,而每一个问题都包含很多知识。
如“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这样把同学带入了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先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回忆一下用字母能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然后同学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同学汇报,并举例。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07e66d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2.png)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式与方程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式与方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1《方程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
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建立方程的数模模型在脑中。
事先我曾经试教用天平来为学生建立等式模型,效果比较好,后进生也能理解方程的意义,但是会出现使用方程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误差,学生就经常误解方程是不相等的。
为了解决这一误解我就尝试着用跷跷板做游戏来让他们感受同等的等量关系,用文字来陈述第三种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大于、小于、等于关系。
学生的兴趣此时如我所料确实比较高,可是我忽视了后进生,用这三种情境太过于抽象,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不一定能立马反应过来。
经过万主任的点拨,我好好的思考后我觉得应该给他们把天平和跷跷板同时呈现,用形象的图片呈现三种情境,他们的数模才会更容易建立。
第二环节的巩固新知识时候,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被墨汁挡住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时候,我回头想想我有点操之过急,我应该让他们先从基础的辨析后再来做这题,然后渗透集合思想让他们区分方程,这样这题的回答可能会更加的出彩。
第三个知识深入时候,看图列式我也应该更加明确告知学生式子的要求。
也就是因为前面的起点太高,所以一些后进生把题意理解错误,使答题不够准确。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后进生,尽量多多从基础出发,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更要把数学思想时刻灌输的课堂中。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2《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节 式与方程 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节 式与方程 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f614b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4a.png)
1.知识回顾
淘气利用圆片摆出下面的图案。
第n个图案用多少个圆片?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通过观察发现圆片数量为:1×1,2×2,3×3,4×4,……即第几个图案圆片数量就是“几×几”,那么第n个图案用n×n个圆片,n×n=n·n=n2
(一)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公式和规律,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它们表示出来。
(二)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写作“”或省略不写,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a乘以4.5可以怎样写?s乘以h可以怎样写?
a.4.5或4.5as.h或sh
(三)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只害虫。
2.小明今年b岁,过十年是()岁。
3.一堆货物x吨,运走24吨,还剩()吨。
4.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装()千克。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时 式与方程(一)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时 式与方程(一)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ae3ad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5.png)
总复习——数与代数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3课时式与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学会用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具体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问题来使学生形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在克服学生旧有的解决问题观念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他们探索新知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学会用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问题来使学生形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复习方程概念。
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
(板书定义)判断下面是不是方程:3x+56+8=146x=157x+3>15(通过这个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定义)2、解简易方程。
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三个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找的等量关系。
然后请学生在班内汇报一下。
再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请板演的同学解释自己的做法。
集体订正:解(1)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每一步依据是什么?(2)方程与(1)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小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增加找数量关系练习。
1、六一班有50人,其中男生有28人,女生有多少人?2、六一班有22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6人,男生有多少人?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让同桌2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解答。
活动二:巩固与应用引导学生做课本巩固练习题1、解方程。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上去讲一讲解题的方法。
2、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请学生汇报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钟巧玲也不记得这是自己的第几次公开课,但是在印象当中关于方程的公开课上了三次了,当然面对例外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这是一节复习课,相对新授课复习课的效果会稍差一些,而且设计的难度也会增大。
在这我也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怎样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中,在教学设计中怎样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等等……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学生总体表现优良,小组合作优良,但有些设计不够好,还需要细加斟酌。
但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1.回顾和整理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再次经历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者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思路清撤,思路大致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
1、创设淘气摆小棒的情境,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学生提出用字母“3n+1”表示所用小棒数的设想,根据学生设想顺势引导学生交流你发现规律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在这里,“3n+1”表示摆出的图形个数与所需小棒数之间的规律。
3、提出问题“如果摆出的图形用了100根小棒,你知道淘气摆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多少吗?”学生在此可能会有几种解决策略:
(1)(100-1)/3;(2)(100-4)/3+1;(3)3n+1=10重点强调第三种算法,由此引出方程,并顺势引导学生复习解方程的过程。
(二)算法比较,体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
1、给出关于“分数除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2、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的是非,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用方程来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更好理解。
4、重点强调用方程解决问题大凡步骤。
(1)
分析题意;(2)列出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并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并做答。
(三)列方程解决问题
给出两个问题,分别是“和倍问题”和“相遇问题”让学生根据解方程的大凡步骤用方程解决问题,过程如下: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代表小组汇报自己小组交流结果;全班集体集体纠错或者补充。
总结:像解决“和倍问题”、“相遇问题”,我们可用方程解决以便更好地理解,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四)练习巩固—星级挑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抢答PPT所给题目,抢答正确的小组可加上对应星星个数的分值。
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复习,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想学的欲望。
三、小组合作到位,整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我在教学《式与方程》时,重点让学生理解每个信息所表示的等量关系。
并应用了多种方式来表达所理解的信息的意思。
本节课总体来说设计思路较清撤,重难点也有突破,但是还是有几个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以下进行分析:
1.设计的时候虽然有思考怎样在课堂中贯彻数学思想的教学,但是在设计中没怎么考虑中下学生的实际,有些拔高难度。
2.在教学上中没有关注学生的状态,要根据学生当时的状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本节课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做完。
这是在上完这堂课后的一点反思,反思中让我对我的课堂又有了从头的认识,让我知道了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多关注细节上的问题,正确处理每一个细节问题,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尽量每节课做到学生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