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传承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韩国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不仅韩国,古代日本、古代朝鲜受中国的文化影响都很大。并且在古代,越南、朝鲜曾经是中国的属国。——最近几十年以来,韩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世人瞩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韩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振兴需要的时间要短一些,而文化的振兴则要长久的多。而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之外,文化的影响更为长远。出于这种文化上的焦虑,韩国文化界意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先天不足,是非常自然的。这个时候,有人开始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入手,寻找本民族的痕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次,“端午祭”也好,“韩医”也好,虽然源头出自中国,但是在韩国本土都有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对于这种现状,国内的人士了解的也许不是很多。比如“韩医”,是不是就完全等于中医?显然不能用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如果“韩医”确实在中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自己的特色,那么,我们的指责似乎就有些牵强。至于风俗习惯,中国有句俗话,“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自己的特色。在这种前提下,贸然指责他人也是不明智的做法。

当然,郑在书教授的观点明显带有民族主义的特色。中国神话影响了韩国神话,还是韩国神话影响了中国神话,这本身并不重要,这恰恰说明中国和韩国长期以来交往很多,彼此影响很大。韩国学者到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根”,恰恰是我们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骄傲。但是,郑在书教授一味强调韩国神话对中国神话的影响,显然带有狭隘的地域偏见,实际上是由于文化自卑而导致的文化焦虑的一种表现。甚至不值得大家评论。

第三,韩国人对文化的重视,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争夺”,恰恰在提醒我们一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出现大规模的发展和变化,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换句话说,中国国内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也没有多少年。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仪”。经济发展了,文化上的繁荣就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此,有关方面应该加大对文化的财政投入,努力引导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加大公益性文化产业和文化设施的建设。

韩国人对文化的重视、甚至对传统文化争夺,提醒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有益的文化传承继承下去,建立合理的文化发展机制,保证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

实际上韩国的好多民俗节日,过去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譬如说清明节、韩师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现在他们都在过,春节传过去以后,韩国人也进行了适合自己民族情况的改造,他也在过春节,但是相对来讲,过得并不大,过得最大的是中秋节,就是八月十五,为什么?

因为根据韩国的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到阴历八月十五的时候,天气比较暖和了,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串门比较方便,所以韩国人现在过八月十五的规模,和他在头脑里的概念,就相当于中国人过春节的规模和概念。但是他们现在也在过春节,规模不是很大,当然也不放鞭炮,也不过“破五”,也不过元宵节。咱们有一些不一样的,但是他们过八月十五的规模确实是很宏大的,而且过八月十五的时候,一定全家人聚在一块吃团圆饭,完了要上祖坟扫墓、祭祖,要给墓上拔草,一年拔一次草,这是少不了的,然后往墓上培上新土,这是大家所要做的工作。至于说五月端午,韩国有五月端午这个节,但是他们没有“屈原”的这个概念,也不吃粽子,但是现在这个五月端午过的人越来越少了,五月端午这个节日是全国性的,他们那里吃打糕,因为韩国的米比较多,大家爱吃打糕,打糕做成各种各样的样式,但是现在越来越淡泊了。

韩国申遗是五月“端午祭”,不同于端午节,五月“端午祭”是怎么回事呢?是局限在江原到江陵这么一个地区,所以他们叫江陵端午祭,祭主要是祭祀。实际上,这种祭祀活动,从阴历三月初就开始了,一个是要祭祀这个地方的地方神,比如山神、土地神,还有一个要祭祀他们这个地区为国捐躯的历史上的一些将领,还要祭祀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就是儒家学派的名人。他们祭祀的终了日是五月初,也就是阴历的五月端午节那一天,那一天就结束了,实际上它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结束的时候,他们的仪式和我们不一样,我参加过他们这种活动。那一天它要搭着彩车,组织几百人在江陵地区游行,一到晚上,大家点着灯笼,每个人手里拿个灯笼,打着灯笼游行,老百姓也在街道两旁站满,并往手里塞吃的、塞喝的,游行一结束,端午祭就结束了,它是这么一种地区性的活动,只是在时间上,和我们的五月端午重合了而已。内容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韩国这个“申遗”没有侵犯我们的五月端午的文化主权。大家过去不了解情况,有些东西可能有一些误解。

韩国重视本国的文化,现在韩国有一个国家的大的举动,要把韩国文化推向世界,要向世界传播本国的文化。一个就是它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它推的这些东西,都是贴近生活的,基本上不是造作出来的,所以老百姓爱看。也正因为它里面体现的很多东西,就是说这个文化载体所体现的这些思想,都是儒家文化的这一套东西。所以他才能在亚洲掀起一股文化热。譬如说中国,还有我们的台湾省,还有香港地区,还有东南亚、新加坡,还有日本,就是说过去受过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这些国家,它们接受的比较快,另外也容易形成一种热潮。至于说它会不会冲击中国文化?我认为不会。倒是对我们国家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是一个促

进。因为很多东西实际上是我们传到朝鲜半岛的,现在这些文化,韩国经过改造以后,又输入到中国,实际上它的底蕴还是中华文化,这样它就能促进我们去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把它很好地发扬光大下去。

韩国除了电影、电视剧以外,譬如它自己国家一些有名的小说,能够表现韩国特色的这些小说,国家都出钱让世界各国来翻译。在它那个国家出版。一切费用,包括翻译费、出版费都是韩国出资的。这也是韩国自己文化的一个方式。两相对比的话,我觉得我们在这个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有些做法我们要向韩国学习,光一个“孔子学院”教语言是不够的。另外我们也得拿出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影响世界、影响世界文化。

从韩国人的性格来看,这就算第二个大问题。韩国人的性格比较急躁,他这股急躁的性格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种就是他受过去农耕社会季风气候的影响,如果你要不赶快种、赶快收割,最后可能就要受到飓风、台风或者海啸这些自然灾害的祸害。还有一个说生一点,就是韩国人普遍认为,自己是蒙古人种,他的祖先是骑马民族,骑马民族是讲速度的,是讲快。再加上,它的文化传承方面,开始对中华文化,韩国人在历史上就认为自己是“小中华”,以“小中华”自居,在文化上纯粹的是拿来主义,当然它后来也进行了改造,但是基本上,当时就是搬过来就用。譬如说,在哲学思想方面,它几百年来争来争去争的这两派就是理气两派,也是从中国接受过去的,在建筑样式方面,韩国的宫殿体现的都是中国过去旧式宫殿的建筑样式,大家一看都能看明白。所以,韩国人才慢慢养成了一种急躁的性格,就是把它做成,赶快做,赶快完成,出结果就可以了。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下半期开始,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开始,他们采取的办法也是这种快速的办,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就是从美国、日本拿的那些技术,或者拿来一些半成品,进行二次加工,快速地出口,换外汇,这一做法也使韩国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也养成了韩国人性格比较急躁的这么一种倾向,所以,韩国人说,韩国的方便面也是有名的,它的方便面在韩国的销售量非常大,恐怕它的方便面的销售量比例在世界是占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以后和韩国人打交道,要了解他这个特点,韩国人对中国人是热情的。为什么?就是文化底蕴都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所以我们和韩国人接触,能够说到一块去。和韩国人交朋友,没有一种陌生感,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他的处事方式和中国人都是差不多的,或者说能说到一块去。所以我们以后和他搞经济合作,也能合到一块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