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实验11 燃烧的条件(解析版)

【同步实验课】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仪器】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三脚架、薄铜片 【实验试剂】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图示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蘸酒精的棉球燃烧,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①酒精 是 可燃物,水 不是 可燃物; ①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2(1)乒乓球碎片燃烧 , 滤纸碎片不燃烧。
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滤纸碎片后燃烧。
①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着火点 低 。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画出设计方案图示: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 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1. 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 着火点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注意】(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就不能发生。
(2)不同物质着火点一般不同,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满足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使用冷却剂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电器设备或电线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灭火。
(4)油、酒精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易引起火势蔓延。
【典例0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B.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答案】B【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不燃烧,说法不正确;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向水中通氧气,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白磷会燃烧,说法正确;C、热水的作用除了提供热量,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说法不正确;D、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说法不正确。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杜郎口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年级主任签名处:学科主任签名处:探究燃烧的条件题库基础题1、你认为在下列物质中:石头、布、木块、天然气、钢铁、酒精、瓷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是。
2、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时纸船燃烧,而另一只纸船中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却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3、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常见的灭火方法?中等题1、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
A铁丝的表面积 B 氧气的浓度C 燃烧区的温度D 铁的着火点2、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1)(2)(3)高难题1、将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湿透后取出。
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柴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2、如图1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温度为90℃的热水350ml,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中放入两只试管,其中A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试管口绑一只气球;B试管中放入一小块干燥的红磷,试管口绑一只气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根据现象进行填空:(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说明了。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说明了。
(3)再向烧杯中的白磷上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了答案:基础题1、布、、天然气、钢铁、酒精。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秸秆、木材、棉被等着火时用水浇灭;房屋或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其他油类物质着火用土或沙子盖灭,图书、精密仪器等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森林着火时打出一片隔离带等。
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分
析其灭火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5.在厨房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 灭火方法是( )
•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 • B.立即用嘴用力吹 • C.立即盖上锅盖 • 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6、(1)纸火锅在城市里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 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纸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
满足
灭火的原理:
•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 2.将可燃物与氧气(空气)隔绝
•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选 其一
1、如何理解燃烧的促进? 2、为什么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3、灭火的方法与原理的区别 4、用水灭火的理由
生命可贵,安全重于泰山
• 新华网哈尔滨12月6日电 (记者梁冬) 记者从 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抢险 救灾指挥部获悉,5日晚,救援人员在井下 终于发现了本次事故最后一名遇难矿工的 遗体,至此,救援工作宣告结束。本次矿 难共造成171人遇难,其中包括169名井下 遇难矿工和2名地面工作人员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
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
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______ 。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 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填写化学 式),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 _____。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案例16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实验目的通过简单实用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利用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
实验仪器及药品改进1、大烧杯(500ml)、大试管两支、橡皮塞两个、镊子、坩埚钳、酒精灯、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改进2、同上两个气球(白色和红色)改进3、烧杯(500ml)、铜片(平整)、两个小集气瓶、镊子、酒精灯、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红磷白磷一试管氧气(或空气)热水实验装置教材图图1 图2 图3实验步骤及现象改进1:(见图1)(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 ℃左右的热水,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一块放入热水中,一块用滤纸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在另一个干燥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红磷,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改进2:(白磷量多时使用)(见图2)同上。
改进3:(见图3)(1)在大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三大约80℃左右的热水,向其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在大烧杯上放一块平整的铜片,左边放一小块表面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白磷,右边放少量红磷,观察现象。
(2)将收集氧气的大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用坩埚钳在水面下取下橡皮塞,扣住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仪器的组装说明:(注意事项)①大试管要干燥,白磷表面的水分要擦干。
②白磷的量不要太大,尤其是放在热水中的白磷,小绿豆大小即可。
③大烧杯里的热水占四分之三。
④往铜片上先放红磷,再放白磷,以免白磷先燃烧。
⑤燃烧后试管中或铜片上的白磷可能没燃完,小心处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与 3 氧气的关系
实验现象
小木条燃烧,小 煤块没有燃烧
玻璃杯内蜡烛熄 灭了,玻璃杯外 蜡烛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氧气
感悟新知
实1-练
【得出的结论】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_____有__可__燃__物_____、 ___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___ 、 _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__ 。
例1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
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图1
感悟新知
实1-练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燃烧与 1 物质的关系
小木条燃烧,玻璃 是可燃物
棒没有燃烧
才能燃烧
感悟新知
实1-练
实验 设计意图 探究燃烧与
上加热片刻
花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感悟新知
实验操作 分别取一小块乒乓球碎 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 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 加热铜片的中部 取两支蜡烛,点燃,用 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 蜡烛
实验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 烧,滤纸碎片后 燃烧
烧杯内蜡烛很快 熄灭,烧杯外蜡 烛仍燃烧
实1-讲
实验结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感悟新知
实验 1 燃烧的条件
实1-讲
1.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
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感悟新知
2. 实验探究
实1-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棉花分别蘸取酒 蘸水的棉花不燃
探究燃烧的条件

煤
石头 玻璃
蜡烛
具有可 燃性
2、实验二: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用烧杯罩住,一支不罩住,观 察实验现象。
现象:罩住的蜡烛熄灭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 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木条比木炭更容易被点燃
条件三: 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0℃ 183 ℃
2是可燃物 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
木炭320 ℃ ~370 ℃
归纳:一、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具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思考:以上条件是否需要同时满足,还是 只需部分满足呢?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沸水 ,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 一片铜片,金属盖一端放一小堆干 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 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所示 )观看视频,观察现象。
着火点参考信息:着火点是物质 燃烧达到的最低温度。
白磷 40℃
红磷 240℃
物质
金属盖上的 白磷
金属盖上的 红磷
沸水中的白 磷
现象 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燃烧的三个条件 必须同时满足,
解释缺一不可
①白磷是可燃物 ②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如何能使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 通入氧气或空气
纸 火 锅 白纸着火点180 ℃
钻木取火:
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 火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1、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呢? 2、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改进方案(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方案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王良红一、实验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124,探究燃烧的条件)1.药品:白磷红磷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仪器:药匙镊子烧杯导气管橡皮塞锥形瓶长颈漏斗3.其他用品:铜片滤纸热水4.步骤:(1)先将一小粒白磷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再将铜片放在此烧杯上,最后把红磷、白磷(用滤纸将水吸干)放在铜片上,观察现象。
(2)在锥形瓶中装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塞好橡皮塞,再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通入热水中与白磷接触,观察现象。
5.存在的问题:(1)需要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浪费药品;(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可能引燃红磷,不利于控制燃烧;(3)使热水中白磷燃烧的操作不方便,且水中的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使操作不安全;(4)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既污染环境又危害师生的健康。
二、改进方案1.药品:白磷红磷2.仪器:药匙镊子烧杯导气管橡皮塞试管二连球(注射器)3.其他用品:滤纸热水气球4.步骤及现象:(1)分把红磷、白磷(用滤纸将水吸干)放入两支试管中,将装白磷的试管塞好橡皮塞(事先把橡皮塞与二连球、气球、导气管连结好),并将试管同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装置如下图所示),观察现象。
此时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红磷无明显变化,由此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白磷熄灭后,挤压二连球通入空气,观察现象。
此时可观察到本已熄灭的白磷又燃烧起来,由此证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5.优点:(1)节约药品;(2)现象明显,容易成功;(3)操作更安全简便;(4)白磷始终在封闭的试管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不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来危害师生的健康,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2.(4分)(湖南中考)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 旺”。下列说法最合理B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3.(4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1: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2: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3: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图4:沾有白酒的手帕火焰熄灭后手帕依旧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手帕 的着火点
4.(4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前 K1、K2、K3均已关闭)
Ⅰ.打开K1、K2,使热水流入左管,浸没白磷。 Ⅱ.关闭K2,打开K3,使左管中热水流出。 (1)实验过程中,热水的作用是_隔__绝__空__气__,__提__供__热__量__。 (2)该实验中,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__操__作__Ⅰ__中__白__磷__不__燃__烧__,__操__作__Ⅱ__中__白__磷__燃__烧__。
化学 九年级上册 沪教版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实验用品】 95%酒精溶液、蒸馏水、棉花、小蜡烛、木条、小煤块;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玻璃杯、玻璃棒等。
【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 酒精溶液、蒸馏水,置于 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 物质是否可以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郎口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年级主任签名处:学科主任签名处:
探究燃烧的条件题库
基础题
1、你认为在下列物质中:石头、布、木块、天然气、钢铁、酒精、瓷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是。
2、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时纸船燃烧,而另一只纸船中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却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3、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常见的灭火方法?
中等题
1、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
A铁丝的表面积 B 氧气的浓度
C 燃烧区的温度
D 铁的着火点
2、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1)
(2)
(3)
高难题
1、将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湿透后取出。
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柴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2、如图1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温度为90℃的热水350ml,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中放入两只试管,其中A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试管口绑一只气球;
B试管中放入一小块干燥的红磷,试管口绑一只气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根据现象进行填空:
(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说明了。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说明了。
(3)再向烧杯中的白磷上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了
答案:
基础题
1、布、、天然气、钢铁、酒精。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秸秆、木材、棉被等着火时用水浇灭;房屋或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其他油类物质着火用土或沙子盖灭,图书、精密仪器等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森林着火时打出一片隔离带等。
中等题:
1、B
2、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高难题
1、C
2、(1)不燃烧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不燃烧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