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活检的目的是什么

病理活检的目的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1811387.html,

病理活检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罗涛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

老张腿上一直长红疹,并且时常会头疼发热,严重的时候根本走不了路,老张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为结节性血管炎,开了点激素类药物让老张服用。但是停药后还是很容易复发,今年年初老张又到了医院,医生立刻让老张做了腿部皮肤组织的病理活检,经检查后开了相应药物,加大了药量,老张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从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出,病理活检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病情的程度,对症用药,更有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

很多人都不明白病理活检的意思,那么,病理活检到底是什么呢?病理活检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的全称是活体组织检查,也叫外检。人体在患病的时候,除了会对身体机能、代谢功能造成影响之外,还会对患病器官部位、组织造成形态结构上的改变。因此,通过手术切取、穿刺等方法取出一部分病变组织作为标本,进行病理学的检查,从而配合临床的诊断对疾病做出一个准确度比较高的诊断,这就是病理活检。

病理的检查,简单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的诊断疾病,二是如何治疗这一疾病。病理活检的步骤包括取材、固定、包埋、制片、染色、病理观察。这些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得当导致切片的清晰度不够,就会影响到医生的观察,从而使得确诊的正确率降低,因此必须保证每个环节严格准确。病理医生根据镜下观察的结果,结合临床诊断和自己的经验,对病情进行诊断。

如今活检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不仅是临床还是医学科研中都非常有价值。

二、病理活检的目的

很多人可能对活检的认知有误,单纯的认为是有病变可能才会做活检,但其实不然,活检就像常规的检查一样,比如胃镜取活检,或是切除了异常的组织就会做个活检检查,来明确疾病的病理,辨别病变是否是恶性的,但绝对不是只有病变才会做活检。

正确并及时的诊断是防治疾病的关键,而病理诊断无疑是给诊断疾病增加了一份可靠性,因此成为临床外科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病理活检通过对患者发生病变部位的器官组织进行深入分析,能够直接探查到疾病的深层次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病理医生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病变,尤其是针对肿瘤的诊断,要能够区分出肿瘤的良性和恶性、组织来源、以及肿瘤是否发生了扩散和转移。病理诊断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doc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07T14:17:51.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周建平1 石燕2 [导读]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 (1宁夏吴忠市医院病理科宁夏吴忠 751100) (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结果: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结论: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突出,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06-02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快的了解患者的实际病灶发展情况,进而为各项手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深入了解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6岁到6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3±0.17)岁。患者病灶位置在胃窦部15例,胃体位置是5例,胃角位置2例,胃底部1例。 1.2 排除标准 所有入院的患者均满足胃镜病理活检Vienna分类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在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胃镜病理活检方式进行病理检查,胃镜病理活检组织和术后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都采用10%的甲醛加以固定,采用乙醇梯度脱水的方式,在患者常规石蜡包埋之后,切为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之后,可以在光镜下完成病理结果的观察[1]。 1.4 评价标准 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2]。 1.5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体分析与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详见表 3.讨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良恶性交界病变检出率对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可谓是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上皮内瘤变主要可以划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呈现出轻度、中度的胃黏膜增生问题,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胃黏膜增生问题,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一旦治疗方式不当,则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将会产生较大威胁。研究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断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身体问题,通过科学的检验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有效率与确诊率,进而预防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的生命带来更多的保障,提升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逐渐成为了胃部病变的常用检查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检验应用效果。作为胃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黄金标准”相对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所以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取材方式,保证各项检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一旦没有找到适当的黏膜肌层,则难以明确了解患者的癌性病灶位置实际情况。同时,如果取材的过程中钳夹没有成功,还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状,例如出血、渗血等等,在影响胃镜病理学活检检查视野的同时,还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机体伤害。 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取材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活检的质量与准确性。对于一些存在表面糜烂、周围存在不规律肿物的患者,需要先为患者实施清洗活动,而后在患者较为坚硬的肿物上进行观察,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质量。针对于一些不存在黏膜层或者表面光滑的患者,可以在肿物蒂根黏膜位置取材;针对于一些突出物较为显著的患者,可以以突出物为中心进行取材;存在恶性溃疡病灶的患者,则可以以溃疡面为基点,在溃疡周围实施取材。 胃镜病理活检的方式下,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严格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在具体的未经病理活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修订稿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 准操作程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 规范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二、适用范围 组织学、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固定、包装运输,申请单填写。 三、工作流程 (一)组织活检标本 1、病人知情同意:所有为了疾病的诊断而采取的有创组织活检,在活检前均应向患者和或其家属说明活检病理诊断的必要性。特别向其说明,病理诊断并不是万能的,有时病理活检并不能得出明确诊断,使患者和/或其家属了解病理诊断的局限性,使其对活检不能明确诊断表示理解,必要时(根据各自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申请单填写:根据检测要求填写本中心相应的专用申请单,病人信息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应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包括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特别要填写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验结果,以前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应填写检查结果,在本中心检查的应填写相应的病理号。妇科标本应填写月经史、妊娠史。字迹应清晰可辨。 3、样本获取 (1)组织样本获取

①对于病理诊断来说,组织越多,诊断成功率越高,因此临床医师在切取组织时,在病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取组织。 ②取材时应尽量获取未坏死组织,较大肿瘤中央区域常常坏死,做穿刺时应避开坏死区域。 ③取材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挤压组织。 ④肿瘤切除标本应标记标本的方位,并在申请单中记录清楚,以便在发报告时报告各切缘情况,建议对下述标本进行方位标记。 A.带皮肤的肿瘤在标本的十二点位用缝线标记。 B.不带皮肤的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切除标本分别在十二点位和前面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 C.宫颈环切(leep术)标本在12点位用缝线标记; D.肠管切除标本于近断端用缝线标记 E.肾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输尿管与肾血管切缘。 F.膀胱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左、右输尿管及尿道切缘。 G.子宫全切、次全切标本可在子宫前壁用缝线标记。 H.其它部位肿瘤以方便病理医师识别切缘为原则进行标记。 (2)组织标本固定 ①标本应完整送检,尽量不要将同一份标本分开,分送不同单位作检查;不要任意将标本切开,如需要将标本切开,应按同一方向将其切开。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得检查与取材得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得内容,初步判断病变得性质。 2、核对申请单得编号与标本得编号、标本得份数就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得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与不完整得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与质地等。 3、1、2少量得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得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得标本应置于4%得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与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得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记录切除标本得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得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与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与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得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得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得标本,应描述与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得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得特点与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得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得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得“正常”结构与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得肿瘤标本,切取得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得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得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得数量,依巨检病变得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得面积,通常在2cmx1、5cm 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 3、2、10组织块得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得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与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得编号、数量与取材后就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

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19T13:32:32.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三琼 [导读] 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 王三琼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9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88例胃镜诊断出现偏差,纤维胃镜对胃病的确诊率为77.6% (304/392)。结论纤维胃镜联合术后活检可有效增加胃病确诊率,有利于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关键词】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74-01 Pathologic analysis of gastroscopy Biopsy for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oscope biopsy for the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Methods: 816 patients were taken the gastroscope examination, an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gastr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304 patient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surgery, and the gastroscopy confirmation rate was 77.6%.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iber endoscopic biops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stomach for gastric cancer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Keywords】 gastric mucosa gastroscopy biopsies pathological analysis 近年来,纤维胃镜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已成为各种胃疾病确诊的金标准。纤维胃镜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钳夹疑似病变粘膜,并进行相应的活组织检查,对确定患者胃部疾病的病理类型和性质有着较高的准确度,特别对胃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患者816例,其中男性496例,女性320例,男女比例为1.55:1,年龄15-80岁。816例患者中,主要症状是胃痛、腹胀等。病程2个月至18年,部分患者久治不愈。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多以胃部粘膜肿胀、糜烂及溃疡多见,溃疡大都小于3.0cm,大于3.5cm的溃疡少见。 1.2 方法 每例患者钳取胃粘膜1-6块,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5m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结果 2.1 胃粘膜活检结果 本研究中816例患者,纤维胃镜粘膜活检结果:232例为胃黏膜慢性炎、48例为胃黏膜息肉、248例为溃疡、48例为非典型增生、32例为可疑癌、192例为恶性肿瘤、16例为难以诊断。 2.2 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本研究中,816例行纤维胃镜胃黏膜活检的患者中,392例患者在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胃粘膜纤维胃镜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392例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胃镜取材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例数 胃黏膜慢性炎胃癌 32 胃黏膜慢性炎胃间质瘤(良性) 6 胃间质瘤(恶性) 2 胃黏膜息肉胃黏膜息肉 24 溃疡溃疡 80 溃疡腺癌 16 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 16 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腺癌 16 腺癌腺癌 184 可疑癌腺癌 8 不能诊断腺癌 8 合计 392 3、讨论 3.1 纤维胃镜所取的胃粘膜组织一般很小,因此,取材时采用伊红液将胃粘膜点染为红色,使针尖针头大小的胃粘膜清晰可辨,避免制片过程中丢失组织粒。包埋时,操作者使用加热的镊子将蜡烫到最底部,使所有组织粒处于同一平面,切片可更加方便、迅速和准确 [2],保证每粒组织都切到最大切面。每个蜡块连切6至8个切面裱在一张切片上,既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2 胃粘膜慢性炎症是胃部十分常见的疾病,虽然分型较为繁多,而目前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此,诊断以此两型为主。肠上皮化生在胃粘膜病变中比较常见,可为患者胃粘膜炎性病变的分型和预估病变发展趋势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3.3 活检胃粘膜标本较小,切片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病理医生要做出精确的判断,必须仔细观察每一粒组织的每一切面,同时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及胃镜下大体所见等做出全面有效的分析[3]。对于胃溃疡病,常常见到一些溃疡的炎性渗出物、炎性坏死组织、炎性肉

病理标本取材

1、活检组织包括:子宫内膜诊刮、浅表或深部组织穿刺物、皮肤组织、内镜钳取粘膜、微创手术切去不完整组织等 ?应描述标本的数量、大小(mm、cm、多量时聚堆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小量小标本,应全部取材 ?多量小标本,取材后剩余者应保管好备用 ?粘膜和皮肤应“立埋”以便观察各层结构 2、大标本取材 记录标本的手术类型 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 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 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 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 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 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 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 重取材要记录 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 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 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 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 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 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 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 重取材要记录 3皮肤和皮下组织 肉眼观察:形状、大小、测量、三维 皮肤表面:平滑、粗糙、水肿、水疱、毛发附着、色素、白斑、疣状物、乳头、结节状隆起、皮下结节、硬度等全部描述 取材的组织块大小、方向、切缘等 4肿瘤 整体观察:肿瘤位置、数量、大小、形状、色泽、质地、活动度、生长方式等 溃疡病变:数目、部位、直径、形状、色泽、边缘、深度、底部、穿孔等 切面:最大径破面观察囊性、实性、囊实性

内镜下活检取材

胃镜下活检取材 钳夹第一块标本时定位准确,将是病理诊断成功与否决定的步骤。是取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健的一步。一旦第一钳夹取标本不成功,将致明显渗血,易造成小病灶处及周边粘膜处视野不清,难以看清病灶及病灶边界。 一.向食道腔内突破粘膜层生长的菜花状蕈伞型肿物,表面糜烂,脆易出血,周边不规则,宜先冲洗,选取肿物较坚硬的"岩肉"。 二.向食道腔内生长的肿物。如宽蒂息肉样肿物,不破坏粘膜层,粘膜表面光滑,边界清,取材位置选在蒂根粘膜处。如细蒂息肉样肿物,以夹取带蒂肿物部份或全部标本。以上食道内夹取标本大多采取90度,垂直方向进取,较直观,稳定性好,患者发生恶心时对取材影响小,标本质量高。 三.胃底贲门部位的增生肿物,表面糜烂,易出血。大多都是浅表性仅粘膜层破坏,故钳夹取活检物为增生肿物表面为佳,其中位于齿状线以下胃底贲门口处病灶镜头呈倒钩状取材更为直观、容易、准确。 四.位于胃窦胃角胃体向腔内突出的"岩"状肿物,以突出物中心肉样组织为取材活检物。溃疡型胃癌或恶性溃疡应取溃疡边缘组织,阳性率高。周边欠规则胃溃疡,选材应欠规则边缘交界处为宜,岛屿型溃疡,选材仍以病灶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为岛屿处组织为正常组织可能性高,环绕岛屿周边组织大多为炎性细胞糜烂组织。

五.胃癌细胞多在溃疡边缘,底部向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浸润,主要组织类型为腺癌。胃溃疡最表层由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覆盖,其下为一层坏死组织,再下为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瘢痕组织。 在胃炎方面,学者们观察到肠上皮化生过度到肠型胃癌的现象。大肠型化生在胃癌癌旁粘膜上皮的检出率常高达88.2%,并可见肠化生病变向胃癌移行。癌旁粘膜常见重度非典型增生现象,有的并与癌变呈移行关系。应采取多部位钳取标本送病理活检。 某些溃疡型胃癌其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比较接近正常组织,说明其分化程度高。大多蕈伞型胃癌,癌肿组织缺乏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分化度低或未分化。食管、胃肿瘤细胞大多形态大、胞核浆比增高、多核、巨核等,空间排列极向显著紊乱。如食道鳞状细胞癌中鳞状上皮排列极向显著紊乱,胃腺癌中腺上皮失去极向、腺体很不规则。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 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 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 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精编版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 报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

胃镜病理报告的解读

胃镜病理报告的解读 引言 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常常是一头雾水,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癌疑,都是什么意思?现就胃镜病理报告初步解析。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过去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没有萎缩的慢性胃炎。 反映了胃黏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有无伴有急性活动等。 但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与患者的症状轻重无正相关,治疗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用药。 二、萎缩性胃炎 除了胃黏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胃黏膜变薄,其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原功能减退,消化功能受损。依胃黏膜腺体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 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变。 胃黏膜萎缩可以是局灶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前者是长期慢性炎症引起,后者更与年龄有关的老化。 当萎缩发生于胃的幽门部(胃窦),而胃体、胃底黏膜较少累及时,仍保留着泌酸功能,所以临床上有些萎缩性胃炎病人仍会有泛酸烧心的症状、仍可以合并糜烂溃疡这些酸相关性疾病,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就是说其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高,当然不一定会发展成胃癌。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是胃癌的一般发展过程。因此,萎缩性胃炎不必惊慌,但需胃镜定期随访。

三、肠化生是什么 胃黏膜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成类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 肠化生又进一步又可分为五种亚型: ■完全性小肠化生; ■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完全性大肠化生; ■不完全性大肠化生; ■混合型化生,可同时具有小肠和大肠化生。 依据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 小肠型化生与小肠黏膜的细胞相似,分化较好,常见于包括慢性胃炎在内的各种良性胃病,且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不是胃癌前病变。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相对较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只有11.3%,但在肠型胃癌(是最主要的胃癌类型)旁的黏膜中检出率高达88.2%,说明大肠型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 肠化生伴随于胃黏膜的萎缩,是公认的胃癌癌前病变,目前的研究认为,不完全性肠化生、大肠型肠化生容易发生癌变,小肠型肠化生一般不会癌变。 轻度肠化生比较常见,提示胃黏膜损伤,常见于慢性炎症。在中、重度肠化生中,不完全性和大肠型的肠化生比率增高,因此,中、重度肠化生需胃镜定期随访。 四、重视不典型增生 细胞炎症坏死后,机体可通过细胞增生进行自我修复,在细胞增生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细胞改变,这就是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的性质出现异常,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排列异常,粘液分泌减少,细胞核浆比例失调,细胞核极向丧失,假多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为轻中重三级。 现在国际学界将不典型增生改称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可发展为胃癌,需高度重视。

胃黏膜活检异型增生与癌的鉴别

胃黏膜活检异型增生与癌的鉴别【关键词】胃黏膜活检;异性增生;胃癌 [关键词]胃黏膜活检;异性增生;胃癌 胃黏膜活检提高了胃癌的检出率,特别是早期胃癌检出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胃黏膜活检中,对癌的确诊和异型增生的分级判定以及异型增生与癌的鉴别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是胃黏膜活检诊断中的难点。 1 胃黏膜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又称为不典型增生,是指胃黏膜生长偏离了正常方向的一种异常,伴分化失调和恶性趋势的增生。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可分为肠型和胃型两种,肠型较常见。根据病变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三级,国内外的许多专家认为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部分属于炎性再生,可以消退,部分有进展为中度异型增生的可能,故不视为癌前病变,可不予随诊或作较长间隔的随诊。中度异型增生进展慢,可定期(0.5 a~1 a)随访。重度异型增生应当随诊,属于癌前病变。随着免疫组化的发展,有专家进行了胃黏膜异型增生病例P16和P53蛋白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胃黏膜异型增生的病例有P16和P53蛋白的表达,说明在异型增生的组织中已经开始出现基因突变或缺失,异型增生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是癌变的可靠标志。 1.1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形态特征 主要包括细胞异型、黏膜结构紊乱和分化异常三方面的改变。细胞异型: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呈现多形性。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

核浆比例增大,核仁明显,核分裂项增多。核由正常变为杆状或逐渐变圆,核的极性失常,核的位置逐渐上移,层次不齐,呈假复层。黏膜结构紊乱:腺管密集,腺体的大小、形态不一,有出芽、分支、乳头形成及背靠背或共壁现象。分化异常反映在细胞嗜碱性增加,细胞的分泌功能减退,黏液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区别消失,在肠上皮化生区域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减少或消失。 1.2 异型增生的分型 异型增生可分为胃型和肠型,一般肠型多见。肠型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可见杯状细胞。为了深入研究异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及与胃癌的关系,专家将异型增生又分为下列几种亚型。 1.2.1 腺瘤增生型 增生的腺管密集,弯曲,腺管大小、形态不一。异型上皮呈高柱状,胞浆浓染,核杆状浓染、密集排列不整齐,病灶从黏膜表面开始,病灶的深部常伴有囊状扩张的残存的幽门腺或肠化生腺管。为肿瘤性质的病变。 1.2.2 隐窝型异型增生 是发生在肠化生腺管隐窝部的异型增生,多位于黏膜深层。异型的腺管或疏松或密集,形态不规则。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胞浆浓染。核杆状、浓染、密集、排列不整,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消失或残存痕迹。但常因为钳取的组织太浅而看不到此病变。 1.2.3 再生型异型增生 再生的黏膜较薄或不整齐,腺管常常很稀少,有的腺管呈裂

慢性胃炎黏膜活检的简要解释

慢性胃炎黏膜活检的简要解释 炎症、活动性、肠化、萎缩和上皮内瘤变 ————胃镜黏膜活检的病理解释 手持一份胃镜病理报告单,有点不懂、有点忐忑不安、甚至惶恐,夜不成寐。严重吗?会不会变癌?想请医生详细讲一讲,那么多病人等着看病,哪有心思给我讲课? 这里给各位病友提供一些专业性的通俗讲解,或许会有帮助。有些专业名词不好随意通俗化,有兴趣的病友可以看其他参考资料,抱歉了。 炎症 早期阶段:慢性浅表性,胃小凹之间的浅表粘膜层有炎细胞侵润。 进展阶段:炎细胞向粘膜深层发展,可以到达胃粘膜全层,常伴有胃腺萎缩。 终末阶段:炎症消退,所有胃腺萎缩。 在胃镜肉眼直观下顺次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粘膜发白、粘膜下血管显露、粘膜颗粒样增生、触之韧感等。 依炎细胞数量分轻中重三级。但其代表的意义不能机械理解,因为炎症是一个过程,炎症减轻多数是指病情好转,如果始终没有控制炎症进展,结果也可以是炎症摧毁了组织而表现为炎症消失。这跟肝炎导

致肝硬化的情形类似:炎症胜利了,班师回朝了,留下一片荒芜。 活动性 比较严格的病理报告上会有炎症活动性描述。所谓活动性是指侵润胃粘膜的炎细胞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 轻度活动性——胃粘膜固有层内有少量或中等量嗜中性粒细胞。 中度活动性——固有层内有较多嗜中性粒细胞。而且侵润到胃腺上皮内。 重度活动——广泛的胃粘膜隐窝炎伴有粘膜上皮糜烂、隐窝脓肿形成。 简单言之,活动性代表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活动的程度。这是必须积极治疗的重要标志,是治疗最容易见效的标志。炎症重但活动度不高的慢性胃炎(炎细胞中以淋巴细胞为多数)反倒治疗不易见效。 肠化生 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 完全性肠化生——胃粘膜上皮变成了正常的肠上皮。 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又分为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不完

2020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知识科普

2020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知识科普 胃镜活检报告常常会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描述: “慢性炎症(++),肠化(+++),不典型增生(+),活动性(++)”;或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活动性,伴有灶性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或报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中度肠化,部分区域重度不典型增生”等。看到这些,很多朋友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云。 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些关于慢性胃炎的一些病理知识。 一般来说,胃镜是肉眼所见的胃黏膜改变,给出的诊断相对粗犷一些。比如,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出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胆汁反流”。 活检病理学检查则是从细胞学基础上给出的诊断,是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胃黏膜改变。 病理单上的基本信息 1、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 患者基本信息、活检组织的外观、镜下所见、病理诊断及备注。 2、患者基本信息包括: 姓名、病案号等身份验证信息。

3、活检组织的外观即肉眼所见,包括: 送检组织全貌、活检部位、大小、形状、病变距离组织边缘的距离等。镜下所见就是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变表现,在细胞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比较专业的描述,并就疾病的性质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其一,送检的是什么病变? 其二,这个病变的性质怎么样,是否为肿瘤,良性还是恶性? 若是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分级、侵犯深度及范围、淋巴结转移数目、切缘是否干净、相关放化疗敏感指标性程度等都要在病理诊断中详细说明。 4、病理报告的“备注”或“注意事项” 是病理医师会对送活检的医师或患者建议,包括:应再做什么样的活检,或需再补做哪些特殊病理检查,或建议患者借阅既往手术病理切片对比观察。 慢性胃炎常见的病理改变有以下几种: 慢性浅表性(非萎缩)胃炎: 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粘膜层,极少累及粘膜下层。 胃粘膜浅层内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急性活动性。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 报告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

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

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XX医院病理科标本检查和取材制度及流程

病理科工作制度 制订日期:2014-6-15 修订日期: 病理科标本组织学取材制度及流程 一、标本组织学取材 (一)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并由技术人员记录。 (二)取材前由取材医师及技术员双向核对申请单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核对无误方可取材。 (三)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数。 (四)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病理科取材操作规范(后附)进行;应当对大体标本进行细致的观察。 (五)详细描述标本及取材块数、位置等并由技术人员记载于病理申请单背面的取材记录栏;不容易描述的病变结构可以画图。 (六)组织块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组织块取材后应及时放于固定盒中浸入固定液中固定。 (七)取材结束后必须核对组织块,并记录于蜡块交接本;随后记录单交技术室,供切片染色后核对使用。 (八)组织块由技术员按照组织类型分类走脱水流程。 (九)取材后剩余的标本应妥善保存,保存至病理报告发出后的2周。 (十)剩余的病理标本和标本容器属于医疗废弃物,应按照病理科废物处理流程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二、组织脱水流程 (一)组织学蜡块取材结束、核对无误后,由技术人员分类脱水。 (二)类别分为: 1、胃镜、穿刺等细小不能重复取材标本,放入标有“快速”的组织固定盒中过夜,第二日走快速石蜡机。 2、普通手术标本,按编号整齐码放于脱水组织篮中,吊装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第二日包埋。 (三)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处理: 1、组织固定盒中固定液由取材医师及时补充,及时更换。 2、自动脱水机中各种液体由技术员每日检查,及时添加;并且每1-2周定期更滑。液体量按照据缸沿3-5cm内为宜,超过5cm及时补充,小于3cm要吸出部分液体。 3、自动脱水机需双人验证是否处于工作中,工作正常方可离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自动脱水机意外停电会自动保护于第6号无水酒精缸中,第二日发现后检查自动脱水机如无故障则调用程序继续脱水,如自动脱水机有故障,立即上报并将组织块手动脱水。 5、标本室有监控摄像头,自动脱水机如发生火灾由保卫科组织灭火;未损毁组织块继续进入脱水流程,损毁组织块重新取材。 1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1.5cm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 3.2.10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和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

416641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的检查与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就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与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与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与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 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与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与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与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与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与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1.5cm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 3.2.10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与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与取材后就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在活检记录单的肉眼检查描写栏内与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