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随着2021年的到来,石油和化工行业也开启了“十四五”由大向强迈进的新征程。
新征程有新构想,1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采用线上方式发布《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十四五”行业的发展思路是什么?行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又怎样?《指南》全面总结了“十三五”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十四五”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十四五”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研究提出“十四五”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明确了行业2035年发展的远景目标。
《指南》提出石化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为重点,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方向,以提高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推动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让部分行业率先进入强国行列。
为更好地帮助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精准施力,《指南》明确了行业的七项主要任务,包括:•增强油气保障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集团和石化园区•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指南》还特别强调,石化行业在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时,要尤其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突破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氟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及可降解材料以及己二腈、高碳α-烯烃共聚单体、茂金属催化剂等关键原料•.《指南》还明确了行业2035年发展的远景目标,即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能够建成现代化工业体系,在世界石化强国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6.30•【文号】工信部规〔2016〕225号•【施行日期】2016.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我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6月30日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未来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智慧园区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编制任务书连云港石化产业园有限公司2019年4月19日目录一、项目概况 (3)(一)工作背景 (3)(二)建设目标 (3)(三)建设原则 (3)(四)建设成效 (4)二、编制依据及参考 (5)三、主要任务 (7)(一)总体规划设计 (7)(二)数据库及网络总体架构及规划 (8)(三)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9)(四)云+边+端协同立体感知体系 (9)(五)应急安环一体化平台 (9)(六)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平台 (10)(七)公用工程一体化平台 (11)(八)石化产业基地管理服务创新一体化平台 (12)四、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 (13)五、工作要求 (14)六、成果要求 (14)七、时间节点要求 (14)一、项目概况(一)工作背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4000万吨级炼油、300万吨级乙烯、400万吨级芳烃的年生产加工规模,将逐步建成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准的石化产业基地。
目前,基地内一批重大投资的石化项目已经陆续投入生产。
石化产业基地是整个徐圩新区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
与此同时,通过智慧石化产业基地与智慧港口建设形成联动发展,以港口航运物流能力为牵引,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可以逐步建设形成港口、产业、新区一体发展新格局。
因此,当前构建一套完备的智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以支撑和完善石化产业基地在运营管理服务方面的能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化工产业基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石化产业发展特色,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运营方式的创新,构建石化产业基地智慧化应用发展体系,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基地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在规模化、绿色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基地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结构最优化、节能减排常态化、安全监督智能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地环境生态化,基地内企业互动服务的一体化,将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智慧化石化产业基地。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编制说明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20年 4 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十一五”以来,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的范围发生了变化,2006年发布的国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
标准所依据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原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进行了对照,而2017年国家统计局对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新的标准需要在2017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进行修订。
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4年2月14 日《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总体方案》发布,提出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了该项任务。
标准立项文号(20153536-T-418)。
2.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标准起草组自明确任务之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就成立了由中心领导、部门领导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标准起草组,负责标准的研究与项目推进工作。
(2)标准初稿编制过程标准初稿主要包括确定标准框架、结构与内容,确定分类原则,对相关术语进行定义;研究海洋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确定各海洋产业分类依据;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代码表等。
(3)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是在初稿基础上,通过对标准定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后编制的。
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海洋相关术语界定研究、海洋产业分类方法研究、新增海洋产业分类范围研究、编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附录。
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依据国标征求意见稿,编制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标准,并于2014年 6 月-8 月间,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涉海部委、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局属单位等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其中回函的单位数是27 个。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基于石化行业VOCs排污收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基于石化行业VOCs 排污收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刘学之,段朵朵,张勃,孙祥栋*(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摘 要】 文章以2015—2019年中国石化行业33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验证了当期环境规制对后一期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从而验证了中国石化行业“波特假说”的存在。
此外文章还发现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中部地区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均支持“波特假说”,西部地区则影响不明显。
基于上述研究,文章认为促进石化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进一步加大石化行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实施力度、促进石化行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并注重区域差异。
【关键词】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企业绩效;VOCs 排污收费政策【中图分类号】F273.1;X322 【文章编号】1674-6252(2021)02-0094-09【文献标识码】A【DOI】10.16868/ki.1674-6252.2021.02.094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Q2020YF04263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评价项目(HS20180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buctrc201932、buctrc 202022、PT2013、PT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33001、71702116);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SZ20171003824)。
作者简介: 刘学之(1967—),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等,E-mail :。
*责任作者: 孙祥栋(1986—),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能源经济,E-mail :sunxiangdong@ 。
① 而同期的其他环境规制政策对全行业具有普遍约束意义,如2016年9月为了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质量和效益提高而开始施行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
炼油化工行业的六大变化与转型升级
炼油化工行业的六大变化与转型升级摘要:我国炼化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是炼油产能严重过剩,油品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是化工产能尤其是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端产能不足。
炼化结构转型升级是解决矛盾,实现我国炼化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炼化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包括,炼油从生产燃料为主向生产燃料/化工原料为主转型,化工从石脑油生产烯烃为主向原料多元化/低成本化转型,炼化产品向清洁化/高端化转型,炼化生产向安全清洁绿色高效转型,从单厂发展向园区化、基地化、一体化、集约化区域发展转型,企业生产控制模式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炼化业务从面向国内向面向国际市场转型。
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的炼油化工行业,在我国经济加快转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发展。
“十三五”以来,国内炼油化工行业主要发生了六个方面的变化:1 炼油化工行业的六大变化1.1 炼油能力总体过剩,成品油市场发生显著变化。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2017年,我国炼油总能力达到7.72亿t/a,约占世界总能力的15.8%,炼油能力过剩约0.63亿t/a,已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原油加工量5.68亿t,原油对外依存度66.6%。
随着国有企业扩能以及民营企业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十三五”期间,炼油能力将达到8.82亿t/a,过剩约1.23亿t/a,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油品消费国,2017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25亿t,其中汽、柴、煤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23亿t、1.69亿t、0.33亿t。
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品油消费年均增速2.3%,其中汽油消费增速逐渐放缓,柴油消费在2016年已出现下滑,航煤消费量在2030年之前将持续较快增长。
1.2 乙烯及其下游衍生物需求持续增长,高端石化产品市场缺口大。
2017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2455万t/a,产量1824万t,当量消费量约为4250万t,当量消费缺口2426万t,消费缺口持续增大。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未来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金属加工液中有机醇胺对产品使用性能影响
金属加工液中有机醇胺对产品使用性能影响徐贺;孙明;徐夏楠【摘要】选择5种常见的有机醇胺,试验对比研究其碱值储备能力、pH稳定性、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性、切削工具钴金属的溶出性、磨削工具胶黏剂和砂粒的溶出性和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伯胺的碱储备能力较强,二甘醇胺对铜和铝的腐蚀性最小,一乙醇胺和2-氨基-2-甲基丙醇(AMP?95)对铸铁的防锈性能最好;二甘醇胺和AMP?95对钴的溶出最小,对绿碳化硅砂轮无明显的溶出反应,AMP?95具有最好的抗生物性能.【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年(卷),期】2019(044)008【总页数】5页(P148-151,147)【关键词】金属加工液;有机醇胺;金属腐蚀【作者】徐贺;孙明;徐夏楠【作者单位】广州市方川润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65;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市方川润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5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10月14日发布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等8项主要任务。
《规划》预测,“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行业[1]。
制造业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就金属加工液而言,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变化,工件质量高精尖的要求提升,对现场加工的卫生环境和环保问题的逐渐重视,环保、健康、稳定的产品,以及科学、系统、合理的管理维护方式是所有金属加工液企业正面临的挑战[2]。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制造业产值最高的国家,对金属加工液的需求量巨大。
然而,金属加工液在其使用过程中又往往成为危害职业健康与安全、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增长 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
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
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代表性石化化工产品消费量及
需求预测如下表:
表 1 2020 年代表性石化化工产品国内需求预测
单位:万吨
产品
2015 年 2020 年 需求年均 消费量 需求预测 增长率%
一、传统石化化工产品
7
乙烯(当量消费量) 丙烯(当量消费量) 对二甲苯 甲醇 乙二醇 钾肥(折 K2O100%) 二、代表性高端产品 聚碳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当量消费量)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EVA) 硅橡胶(折聚硅氧烷,含回收利用) 丁基橡胶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 聚四氟乙烯 有机硅单体(折硅氧烷,含回收利用)
9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建设。
3.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大 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新型、高效、低碳的节能节水工艺,积 极探索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加强重点污染物的治理,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4.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和化学工 业深度融合,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 制造。加快石化化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促进生产 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军民融合,推动石化化工行业与军 工科技、军工经济融合发展。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 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 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 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 增强,建成了数百个石化化工企业技术中心。高强碳纤维、 六氟磷酸锂、反渗透膜、生物基增塑剂等一批化工新材料实 现产业化,一些拥有特色专有技术的中小型化工企业逐渐成 为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领域创新的主体。氯碱用全 氟离子交换膜、湿法炼胶等生产技术实现突破,建成了万吨 级煤制芳烃装置。对二甲苯和煤制烯烃等一批大型石化、煤 化工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石化和化学工业企业数量多、规 模小、产能分布分散,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尚未进入化 工园区。同时,化工园区“数量多、分布散”的问题较为突 出,部分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配套基础设施不
5
健全,存在安全环境隐患。 (三)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迈入
2780
3.0
氮肥(折纯 N100%) 6050
4840
3728
4100
1.2
磷肥(折 P2O5100%) 2350
1793
1243
1320
1.2
农药(原药,折
100%)
300
160
82.5
85
0.6
8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以《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行 动纲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改 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突破一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 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高水平化 工园区和以石化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 地,不断提高石化和化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从石 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 动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企 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 智能制造和大型成套装备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石化 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技术支撑。 2.坚持安全发展。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强化安全生产责 任制,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程追溯和城市人口密集区生产企业 转型或搬迁改造,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化工
2.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整体偏低,前瞻性原始 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前瞻性技术创新储备,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的核心技术较少。核心工艺包开发、关键工程问题解决能 力不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成果 转化率较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较弱。
3.安全环保压力较大。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化工围 城”、“城围化工”问题日益显现,加之部分企业安全意识 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行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凸显, “谈化色变”和“邻避效应”对行业发展制约较大。随着环 保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行业面临的环境生态保护压力不断加 大。
6.国际合作成果显著。“十二五”时期,石化和化工行 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杜 邦等国际化工跨国公司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建设研发中心和 生产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档次明显提升。国内石 化化工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跨国并购,中国化工收 购马克西姆-阿甘公司、倍耐力公司等取得较好成效,提高了 国内行业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轮胎行业在天然橡胶资源丰富 的东南亚地区重点布局,投资建设多家工厂。氮肥行业已向 孟加拉、巴西、越南、新西兰等国家输出合成氨、尿素生产 技术。钾肥行业在海外 10 多个国家投资了 20 余个项目,弥 补了国内钾肥供应不足。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 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为贯彻 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国制造 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 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中的石 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 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
(二)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经济总量和发展 质量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仍有差
4
距。 1.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传统产品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
题,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磷肥、氮肥等重点行业产能过 剩尤为明显。以乙烯、对二甲苯、乙二醇等为代表的大宗基 础原料和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国内自、电子化 学品等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
2
构调整持续深化,22 种高毒农药产量降至农药总产量的 2% 左右,高养分含量磷复肥在磷肥中比例达到 90.8%,离子膜 法烧碱产能比例提高到 98.6%,子午线轮胎产量比重提高到 90.9%。随着新型煤化工和丙烷脱氢等技术获得突破,非石 油基乙烯和丙烯产量占比提高到 12%和 27%,有效提高了我 国石化化工产品的保障能力。
1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 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 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 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 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 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 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 9%,工业增加 值年均增长 9.4%,2015 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8 万亿 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 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 位。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 分别提高到 50%和 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 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 22 个千万吨级炼油、10 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 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 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化工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产业集 聚能力持续提升,已建成 32 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品结
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有利 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艰难缓慢,国际金融危机 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升 温。美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页岩油,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 场,化石能源替代技术快速发展给国际油价回升带来较大不 确定性。中东、北美等低成本油气资源产地的石化产能陆续 投产,全球石化产品市场重心进一步向东亚和南亚地区转 移,部分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一带一路” 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 遇。
4.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在全国率先建立能效领跑者发布 制度,涌现出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化工园区和生产 企业。2011-2014 年,全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 20%, 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目标全部完成。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 量持续下降。2014 年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产值化学需氧量 (COD)、氨氮和二氧化硫(SO2)的排放强度分别为 0.43 千克/万元、0.07 千克/万元和 1.79 千克/万元,较 2010 年分别 下降 47.6%、40%和 23.5%。煤化工、农药、染料等行业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