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备课第19课时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1分数的初步认识19-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1分数的初步认识19-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1分数的初步认识1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

2.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法、写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3. 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理解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是它的一个分数单位。

2. 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3.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子,再画分数线,最后写分母。

4. 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5. 分数的简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比较大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法、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 采用讲解法,讲解分数的读法、写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分数大小比较练习,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4.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

2. 新课:讲解分数的读法、写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分数大小比较练习,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概念、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预习。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七单元 一天的时间 课件(共19张PPT)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七单元 一天的时间 课件(共19张PPT)

例题讲解
23 24 22
13 14
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
21
了( 2 )圈。时针每走一圈
时间经过( 12 )时。
20
15 16
19 18 17
例题讲解
24时计时法
晚上8时用24 时计时法怎样 表示呢?
超过中午12时了,钟 面上是8时,再加12 时,就是20时。
20:00
例题讲解
24时计时法
6时起床
例题讲解
求经过的时间
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 4 时 30 分。
方法三: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经过的时间 18时30分 - 14时 = 4时 30分
新知应用
1.(教材71页第1题) (1)下午2时是 14 时,晚上8时是 20 时。 (2)23时是晚上 11 时,19时40分是晚上 7时40分 。
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
4
30
间隔 4 时 30 分。
方法一:借助24时记时法数一数。
14:00 1时 15:00
1时
1时
1时
16:00 17:00
18:00
30分 18:30
例题讲解
求经过的时间
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 间隔 4 时 30 分。
方法二:借助钟 面画一画。
14点就是下午2时, 18时30分就是下午 6时30分。
6:00
12时吃饭 12:00 下午4时放学 16:00
例题讲解
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下午3时:15:00 晚上10时:22:00 凌晨2时: 2:00
超过中午12时, 去掉时间限制词、 加上12时,就是 24时计时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说课稿《时间的计算》说课稿32团中学姜锦娴教材分析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秒的认识”以后,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对时间进行的简单的相关计算。

本课包含两个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和时间的计算。

说教学目标1.会进行时、分、秒的换算。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前两个目标在课上出示了,虽然最后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上没有出示,但是渗透在我讲课的过程中。

教法与学法这节课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学,再通过后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课包含两个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和时间的计算,所以我采用了两学两教,先学时、分、秒的换算,再学时间的计算,这样有利于分别总结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分析一. 板书课题二.一学㈠出示教学目标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明确第一个学习目标,知道要学会什么。

㈡出示自学指导1认真看课本62页例1:思考:1.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 ⑴大单位→小单位怎样把“时”化成“分”?怎样把“分”化成“秒”?⑵小单位→大单位怎样把“分”化成“时”?怎样把“秒”化成“ 分”?(自学时间:3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例题,边看书边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归纳总结做题方法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问题搞懂了,理顺了,做题方法自然就会了。

㈢先学.生看书,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坐姿端正。

㈣检测1:3时=()分 240分=()时5分=()秒 180秒=()分设计意图:学生做完后检测自学效果。

书上例题只讲了大单位如何化成小单位,反过来小单位如何化成大单位没有讲,但在练习中又经常出现,有些学生两种类型会都做,但有些学生只会大化小,不会小化大,所以我认为两种类型都要讲,让学生先做,先思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十九讲 鸡兔同笼问题二 (含答案)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十九讲 鸡兔同笼问题二  (含答案)全国通用

第十九讲鸡兔同笼问题二内容概述进一步运用假设法和分组法,解决较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

注意观察和分析隐藏的条件;有时需要将多个对象进行恰当组合而转化为两个对象再求解。

兴趣篇1.大卡车一次能运7吨图,小卡车一次能运4吨土,现在有大小卡车70辆,一次恰好能运土400吨,请问:大卡车有多少辆?分析:40辆2.一辆卡车运粮食,每次能运5吨,晴天时每天能运8次,雨天时每天只能运3次,这辆卡车10天共运了325吨粮食。

在这10天中,晴天和雨天各有几天?分析:7天晴天,3天雨天3.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其中鸡比兔子多12只,它们一共有84条腿。

求鸡和兔子各自的只数。

分析:鸡22只,兔10只4.北京大学乒乓球馆内,一共有34人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

其中单打比赛的球台比双打比赛的球台多2张,请问:一共有多少张球台正在进行比赛?分析:12张5.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其中鸡和兔子的数量一样多,兔子的总腿数比鸡的总腿数多30条。

请问:鸡、兔子各有多少只?分析:各15只6.癞蛤蟆和天鹅一块玩游戏癞蛤蟆比天鹅多12只,癞蛤蟆的总腿数比天鹅的总腿数都68条,那么癞蛤蟆和天鹅各有多少只?分析:癞蛤蟆22只,天鹅10只7.癞蛤蟆和天鹅一起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天鹅比癞蛤蟆多15只,癞蛤蟆的总腿数天鹅的总腿数多36条,那么天鹅和癞蛤蟆各有多少只?分析:癞蛤蟆33只,天鹅48只8.鸡兔同笼,鸡和兔子共有30只,鸡的总腿数和兔子的总腿数一样多。

那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分析:鸡20只,兔10只9.一群黄鼠狼给鸡拜年,黄鼠狼和鸡一共有24只,鸡的总腿数比黄鼠狼的总腿数多18条。

求黄鼠狼和鸡各有多少只?分析:黄鼠狼5只,鸡19只10.第二天,又有一群黄鼠狼给鸡拜年,黄鼠狼和鸡一共有24只,黄鼠狼的总腿数比鸡的总腿数多54条。

求黄鼠狼和鸡各有多少只?分析:黄鼠狼17只,鸡7只拓展篇1.体育课上,三年级一班的46名同学都在操场上玩球。

每个篮球有6名同学玩,每个排球有8名同学玩。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9-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9-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分类、学生用品的分类等,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集合的概念: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

5.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

2. 举例说明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后练习题。

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将抽象的集合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的工具。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对于他们后续数学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集合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练习三1-6题》教案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练习三1-6题》教案含教学反思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和小兰各有多少张照片?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练 习 三1-决问题的经验?
(板书课题)小朋友通过笔算要正确掌握方法,避免计算错误;还要能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这是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找有联系的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看怎样求问题的结果;或者想要求的问题要怎样算,有哪个条件不知道,就先求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练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进位)的口算,进一步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第19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第19课时
5 5 8 =560+400
2 2 5=960(元)
+1 6 6
—————
答:
教学反思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教学建议(意图)
预习反馈
认真观察第43页的销售清单表上得到,小红家买了()、()和()。
问题1:()
问题2:()
需要利用那些信息?你会怎样解决?
问题导学
一、笔算
师:收银员应收多少钱?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板书558+225+166=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教师板书:5 5 8
课题:解决问题总课时序号:19编写人:丁小梅审核人: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第43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
课时序号
5
学习目标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2 2 5
+1 6 6
——————
9 4 9
二、估算
师: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板书
560+230+170
=560+400
=960(元)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情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中把估算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点名板书
(1)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
(2)二年级再捡多少个就和三年级的同样多?
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辛巴带我学数学》教学案 三年级第19讲 间隔与阵列

《辛巴带我学数学》教学案 三年级第19讲 间隔与阵列

数学知识和能力系统提升学习三年级学段第十九讲间隔与阵列【内容和目标】直线或环线上的排列问题,理解间隔数与端点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将若干物体排成阵列形式的问题,学会从“层”的角度考察阵列的数量规律,并结合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计算.【例题解答】50个男生沿着300米的跑道站成一圈,并且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现在,每相邻两个男生之间又加入了两个女生,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相等.请问:一共加入了多少个女生?加入女生后,相邻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米?解:男生有50个,所以间隔数也是50个.每个间隔加入2个女生,所以女生一共加入50×2=100(个).跑道周长为300米,原来每个间隔的长度为300÷50=6(米).加入女生后,每个间隔被平均分成3个新间隔,则新间隔的长度是6÷3=2(米).所以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基础训练题】1、在长为10米的小桥一侧每隔1米插一面彩旗,小桥两端都要有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2、10名学生从左至右站成一排,相邻两名学生的间隔都是1米.请问:排头和排尾的距离是多少米?3、社区门口有一条长为100米的马路,现在要在这条马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而且马路的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4、学校门前有条长100米的马路,马路两侧一共种了42棵树,每侧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马路的两端都种了.请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大?5、茜茜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需要上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茜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一共需要上多少级台阶?5、学校组织军训,教官让男生站一排,女生站一排.请问:(1)茜茜和女生站成一排,她发现自己的左侧有7人,右侧有8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2)小明和男生站成一排,他发现自己是左起第7个,右起第9个,男生一共有多少人?(3)小童也在男生队伍里,他是左起第4个,他的右侧应该有几人?他应该是右起第几人?7、学校有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周长为40米.如果绕着水池每隔4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几棵树?8、学校运动会结束后,班长让全班同学站成一行清点人数(他自己不在队伍中).他先从左往右数,发现小莫是第25个;然后又从右往左数,发现小高正好是第29个.如果队伍里一共有31人,那么小莫和小高之间有几人?9、有100人站成一个实心方阵,那么这个方阵的最外层共有多少人?从外向里算起的第二层有多少人?从里向外算起的第三层有多少人?【提高训练题】1、王老师想做一张木凳,他先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用了12分钟.如果要把另一根木头锯成8段,需要几分钟?(假设王老师每锯断一次所花的时间相同)2、小宇和琳琳去王老师家玩,王老师住在15层,两人同时从一楼往上走,速度都保持不变,当小宇走到第3层的时候,琳琳恰好走到了第5层.请问:当琳琳走到王老师家的时候,小宇走到了第几层?3、有一块三角形土地,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120米、150米、80米.如果在边界上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三角形的每个顶点都必须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4、体育课上老师让42个同学站成一行,小立发现有一半人站在她的左边;轩轩发现自己是从右往左数的第12个.小立和轩轩之间有多少个同学?5、班里一共有42名学生,站成一圈做游戏,现在从明明开始数,请问:(1)如果小宇是顺时针数第26个,小杰是顺时针数第17个,小宇与小杰之间有几名同学?(2)如果小宇是顺时针数第22个,小杰是逆时针数第13个,小宇与小杰之间有几名同学?(3)如果小宇是顺时针数第27个,小杰是逆时针数第31个,小宇与小杰之间有几名同学?6、一整块大豆腐长40厘米,宽20厘米,厨师准备把它切成一些长5厘米,宽4厘米的小块,而且每次只能沿着直线切.如果不允许移动豆腐的位置,那么厨师至少要切几次?7、若干名同学站成一个15×15的实心方阵.请问: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层?从里向外算起的第七层有多少名同学?8、一个实心方阵,最外层一共有20人.请问:(1)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如果要组成一个更大的方阵,至少需要增加多少人?(3)如果给这个方阵最外面再增加一层,那么需要增加多少人?9、一个实心方阵,最外层共有44人.请问:(1)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2)要让这个方阵减少一行一列,一共要减少多少人?10、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120个学生,他们排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请问:(1)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个学生?(2)如果在外面加一层,变成一个四层的空心方阵,应该增加几个学生?(3)如果在内部再加一层,变成一个五层的空心方阵,还需要再增加几个学生?11、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小正方形瓷砖铺一块正方形墙面:由外到内算起,这个墙面最 外层铺的是红色瓷砖,第二层是绿色瓷砖,第三层是红色瓷砖,第四层是绿色瓷砖……依次铺下去,一共用了400块瓷砖,请问:这个墙面上哪种颜色的瓷砖更多?两种瓷砖相差多少块?12、王老师把一些树苗栽种成一个尽量大的实心方阵,结果还多出了6棵树苗;后来 又运来了34棵树苗,恰好能补成一个更大的实心方阵.那么后来的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棵树?13、如图,一块绿地由3块相同的等边三角形草地和一个水池构成,现在要在草地上种花,要求在草地与草地的公共点处种上花(即图中的A 、B 、C 点),且每块草地上的花朵排成一个三角形实心点阵,每块草地上 最外层的每条边上有10朵花.问:整个绿地一共要种多少朵花?14、有10000人参加国庆节游行庆祝活动,这些人被平均分成25队,每队以20人为 一排.前进过程中,排与排之间相隔1米,队与队之间相隔6米.那么这支游行队伍的长度为多少米?【培优训练题】1、如图,有一个长方形的“田”字道路,整个长方形的长为100米,宽为70米.现在要在所有道路上种树,相邻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拐弯的地点(顶点或中点)要种上树.那么最少要种多少棵树?2、若干名男生站成一排,站好后卡丹的左侧有1人,杰米恰好在整个队伍的正中间,而且他们两人之间(不包括他们自己)一共有3人.队伍可能有多少人?(写出所有可能的 答案)3、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同学们集体表演一个节目,站成了一个空心的正六边形阵列, 与图中的阵列类似.从外向内一共8层,依次站着两层六年级的同学、两层五年级的同 A B草地 草地 草地 水池 C3550学、两层四年级的同学以及两层三年级的同学.已知参加表演的六年级同学有126人,请问:(1)最外层有多少人?(2)现在阵列中一共有多少人?(3)如果想要让一、二年级的同学把这个空心阵列填满,还需要多少人?4、艾迪拿出一根绳子,对折之后在中间剪了一刀,结果绳子被剪成了3段.如果艾迪 把这根绳子对折3次,再从中间剪2刀,绳子会被剪成几段?如果墨莫把这根绳子对折4次,再从中间剪3刀,绳子会被剪成几段?5、水池周围种了一些树,笑笑和莉莉沿顺时针方向绕水池散步,边走边数树的棵数. 由于两人的出发地点不同,因此笑笑数的第20棵在莉莉那儿是第7棵,笑笑数的第7棵在莉莉那儿是第94棵.请问:水池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6、小高用一些棋子摆成了一个两层的空心方阵,后来他又多摆上去28个棋子,使得 图形变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开始时小高可能摆了多少个棋子?7、阳光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排成一个方阵,方阵的行距和列距都相等.已知方阵最外 面一圈都是男生,往内一圈都是女生,然后是男生……如此下去直到最里面.如果男生总数比女生总数多52人,那么共有学生多少人?8、如图,这是一些棋子摆成的正三角形点阵,和“空心方阵”类似,也可以有“空 心三角阵”. (1)如果有一个5层的空心三角阵,最外层每边有20枚棋子,那么一共有多少枚棋子? (2)如果一个空心三角阵共有294枚棋子,那么它最多有 多少层?(3)如果一个空心三角阵共有294枚棋子,不止一层,那么 它的最外层最多有多少枚棋子?(4)已知一个空心三角阵共有108枚棋子,如果增加42枚棋子后可以让它增加一层,请问:如何增加这42枚棋子?•••••••••••••••••••••••••••••••••••••••••••••••••••••••••••••••••••••••••••••••••••••••••••••••••••••••••。

【精品奥数】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19讲 简单枚举 人教版(含答案)

【精品奥数】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19讲  简单枚举  人教版(含答案)

第十九课时简单枚举第一部分:趣味数学小欧拉智改羊圈小朋友们,当周长一定时,怎样围羊圈的面积更大呢?让我们看一看数学家-----欧拉小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小时候他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

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

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

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

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

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没有理他。

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要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忙了起来。

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

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

”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

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

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太可惜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时、分、秒(19)-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时、分、秒(19)- 人教版

7:45 到校
7:30 离家
方法三: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7时45分 - 7时30分=15(分)
分析与解答
方法四还:可以用线段图直观地表示经 过的时间。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30 离家
7:
7:40
7:45
35
到校
5+5+5=15(分) 或 3×5=15(分)
回顾与反思
这四种方法虽然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但解答的对不对呢?
任务二、时间的计算
阅读与理解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 用了多长时间?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问题是什么?
7:30离家,7:45到校。
分析与解答
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一段时间后…
(路上走的时间)
离家7:30
到校7:45
区别:钟面上显示的某一特定瞬间叫时刻,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叫时间。 生活用语中通常用时间表示时刻(例:火车到站时间是早上9时表示的是时 刻),一节课40分钟这里表示的是一段时间。 联系:时刻和时间它们的计量单位相同都可以用时、分、秒表示。
方法可一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多 少分。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分析与解答
经过(15)分
7:30离家
7:45到校
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因为都是7时多,都在同一小时内,可以直 接用减法计算。
方法二:45分-30分=15(分)
分析与解答 结束的时刻
开始的时刻
经过(15)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理解时间与时刻的 区别与联系
•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发挥自己的观 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得数19

小学数学教案得数19

小学数学教案得数19
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内容:得数19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得数的概念。

2.能够掌握得数19的相关加减法计算方法。

3.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得数的概念。

2.得数19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得数1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学用的小白板和彩色笔。

2.得数19的计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教师简单介绍得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得数是什么。

二、讲解得数19(10分钟)
1.教师出示得数19的计算卡片,解释得数19是由10和9组成的。

2.教师示范得数1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让学生进行得数19的练习,包括加减法计算和填空题。

2.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对得数19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要多练习,掌握好这个得数。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练习册上有关得数19的题目,让学生完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得数的概念,掌握了得数19的相关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家继续练习,提高对得数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易错题精析】第19讲 数学广角—集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

【易错题精析】第19讲 数学广角—集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

第19讲数学广角—集合(讲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解决重叠问题时,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集合图,借助集合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地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叠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解决重叠问题时,一定要减去重复的部分。

【易错一】李老师对一些同学进行才艺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会吹竖笛的有22人,会拉小提琴的有8人,其中既会吹竖笛又会拉小提琴的有4人。

被调查的同学至少会其中一种乐器,李老师调查了()名同学。

【解题思路】会吹竖笛的人数加会拉小提琴的人数,再减去两种都会的人数,即等于李老师调查的学生数,据此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22+8-4=30-4=26(名)故答案为:A【易错点】熟练掌握集合问题解题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易错二】看图,参与捐口罩的一共有( )人。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只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参与捐口罩和洗手液的人数,依此计算即可。

【完整解答】25+18=43(人)【易错点】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易错三】下图是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情况,请你根据图意解决数学问题。

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人。

②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解题思路】①观察图可知参加唱歌的在右侧椭圆中,参加跳舞的在左侧椭圆中,分别数出舞蹈小组和唱歌小组的人数即可。

②用参加唱歌的人数加上舞蹈小组的人数,减去既参加唱歌小组又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

【完整解答】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6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8人。

②6+8-3=14-3=11(人)答: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11人。

【易错点】本题考查集合问题,关键理解3人既是参加舞蹈小组又参加唱歌小组的学生重叠部分,总人数=(A+B)-既A又B。

【易错四】参加绘画小组学生名单参加书法小组学生名单(1)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书法小组的有()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版
提示: 用到校的时间减去上学的时间,就是小强 上学路上用的时间。
7时10分-6时30分=40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课堂练习
2. 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我们是从7时40 分上的,到几时几分下课?
40分+40分=80分, 又因为1时=60分, 所以80分=1时20分, 因此,下课时间应该为8时20分。
拓展提高
你做对了吗?
小明家到姑妈家40千米,小明早上9时10分从汽车 站出发,9时50分到达,汽车每分钟能行驶多少千米?
9时50分—9时10分=40分 40÷40=1(千米) 答:汽车每分钟行驶1千米。 解析:先计算汽车行驶了多长时间,再求每分 钟行多少千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如果哪一位满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如果哪一位不够 减,就要从前一位借一当十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间表∣北师大 版
作业布置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 第一节:10:00 ~ 10:40 第二节:10:50 ~ 11:30 眼保健操:11:30 ~11:35 课间操:11:45 ~ 12:05 第三节:12:05 ~ 12:45 第四节:12:55 ~ 13:35 午 休:13:35 ~ 15:00 第五节:15:00 ~ 15:40 第六节:15:50 ~ 16:30 课外活动:16:30~ 15:30
完成数学书第72页2、4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分的认识︳青岛版(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时、分的认识︳青岛版(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1.我拨你说。
8时25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感受1分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1分钟能做什么? 1分钟能做( )道口算题。 1分钟能跳绳( )下。 1分钟脉搏能跳( )下。 1分钟能写( )个字。
35
25
30
1小时=60 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二、合作1个节目开始的时 刻相差多少时间?
8:30
1分钟
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来感受一下。
8:3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4.小调查。
午间新闻 大风车 新闻联播 12:0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你能写出第7个节目与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吗?
7 第 个节目开始时刻
20 第 个节目开始时刻
1小时
9:1
10:15
5 两个时刻相差多少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时、分的认识 ︳青岛版 (共19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9~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教具准备:教学例2用的糖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直接写得数。

15-6= 17-8= 5+4= 15-9= 8+6-7=
8+4= 5+6= 11-4= 4-8= 15-7+5=
2、让学生说说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新课。

1、教学例2。

(1)教师先出示例2的糖果图,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
5
12
②○○○○○○○○○○○○
10
12
(2)用算式把不同的算法表示出来,使学生掌握小括号的用法。

教师:方法①是先算什么?(先算2+3)在列式时,
我们用小括号把先算的括起来。

板书:(2+3)+7=
再看方法②是先算什么的呢?(先算3+7)在列式
时,我们要用小括号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板书:
2+(3+7)=
教师指着(2+3)+7=,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为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
教师:2+(3+7)先算什么?为什么?(因为这部
分用小括号了)再算什么?等于几?一个算式里有
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3。

出示例3:15-(6+3)=___。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试算
后,问: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板
书课题)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
括号外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1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比较12-5+4和12-(5+4)。

问:12-5+4等于几?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2-(5+4)等于几?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独立完成另一组题。

四、小结。

指着18-3+4和18-(3+4)说明:计算顺序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五第9、10、11、12题
2、课外作业:练习五第9、10、11、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