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1教学内容
小建中汤--甘温建中,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甘温建中,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200ml 上前5味,以水1400ral,煮取600ml,去滓,内胶饴,温服200ml,日服三次。
(功效}甘温建中,缓急止痛。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酸痛,脉沉涩或缓弱;虚寒腹痛,症见脘腹拘急疼痛,时痛时缓,按之则适或减,心悸而烦,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脉沉涩虚弱无力;产后或经后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欲按,心悸多梦,手足心热,脉沉涩无力。
(临证加减) 1。
本方加减治胃脘痛:药用饴糖18g,芍药12g,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9g,大枣4枚。
每日1剂,水煎去渣后加饴糖溶化,温服。
寒重加蜀椒;气滞加广木香;便溏加白术;体虚乏力加黄芪、党参;产后体衰,腹痛不止加当归;便血加地榆、槐花;呕血加白芨、侧柏叶;吐酸加瓦楞子、乌贼骨。
本组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国医论坛,1988,c+,:22] 2.本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药用桂枝、饴糖、黄芪、丹皮、麦芽各lOg,白芍、板蓝根各25g,干姜、甘草、薄荷各6g,肉桂粉3g(冲服),白术、茯苓各15g。
每日工剂,连服工0剂后,隔日1剂,疗程半年。
[中级医刊,1990,c2s,:6] 3.本方加味治疗蛔虫性腹痛:以小建中汤加川椒、乌梅,服药2剂时腹痛消失,或有蛔虫排出。
[江西医药,1964,c4,;203] 4。
本方加川椒、乌梅、雷丸、使君子治蛔虫腹痛.5.本方加乌贼骨、公丁香、制附子治十二指肠溃疡(虚寒者)。
6.本方加鹿角胶、龟板胶、熟地治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鱼鳔胶、熟地、当归、丹参、生黄芪等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7。
本方加制附子,小茴香治痛经(虚寒者)。
8。
本方加白头翁、川连治寒热交错痢疾。
9.本方加当归治产后诸虚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少腹拘急者,名当归建中汤。
[千金翼方] 10.本方加前胡、细辛、黄芪、橘皮、人参、当归、茯苓、麦门冬、半夏、去饴糖。
治疗虚劳胃疼的高效经方-小建中汤
治疗虚劳胃疼的高效经方-小建中汤
经典原文:
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4、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方证特点:
消瘦、乏力、腹中痛、心中悸而烦,或衄,或手足烦热,或失精,或咽干口燥者。
适用于以消瘦、慢性腹痛、大便干结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加减:
(1)面色黄,肌肉松弛,浮肿貌,加黄芪15g。
(2)食欲不振,面色憔悴,加人参10g 或党参15g。
(3)面色黄,皮肤干燥,或痛经,或产后瘦弱,加当归15g。
(4)腹痛剧烈见有鼓包者,可合大建中汤。
人群特点:
体型消瘦,胸廓扁平,皮肤发黄或白色无光泽,手掌发黄,头发黄细软、稀少,但性格开朗,神情淡定;
腹部扁平,腹壁薄而紧张,腹直肌表面浮起,按之无底力,且压痛不明显,但也有表现为没有腹肌紧张而全腹柔软无力者;
脐腹部慢性疼痛,多为阵发性,大便干结,甚至如栗状;
食量小,进食慢,好甜食,易饥饿,饥饿时易烦躁,易激惹;
易疲劳,易肢体酸痛,易心悸,易烘热出汗,或手脚心干热,易口干燥、小便频数等;
脉弱,或浮大重按无力;
舌质柔嫩,舌苔薄白;
体质形成的原因与营养不良、饥饿、疲劳有关,儿童多见。
经方62:小建中汤|腹痛、虚劳里急之消化溃疡、小儿夜尿、痛经
经方62:小建中汤|腹痛、虚劳里急之消化溃疡、小儿夜尿、痛经小建中汤之原方原量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
为经典的虚弱体质调理、使人强壮方,解痉止痛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小建中汤推荐量(克):原方原量:桂枝45,炙甘草30,大枣45,芍药90,生姜45,饴糖200毫升。
常规标准量:桂枝9,炙甘草6,大枣9,芍药18,生姜9,饴糖40毫升。
小建中汤常用量——经方中医程医生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1.此方组成之演变,可以认为一开始是芍药甘草汤,加味桂枝、生姜、大枣而成桂枝汤。
桂枝汤再加倍其中的芍药用量,成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即成为小建中汤。
2.此方命名,是以其作用而言的。
古人称脾胃为中州。
胃的作用是腐熟水谷,即指消化。
脾的作用是运化水湿,即指吸收。
脾胃之位置在大腹,所以凡是能治疗腹中痛之方,皆可叫做建中汤。
建中者,即建立脾胃的意思。
如此方、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
由于大建中汤之作用力量勇猛,故称之为大。
而此方作用和缓,故名之为小建中汤。
——日本汉方家把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合方,称之为中建中汤。
3.方证:此方方证条文见于伤寒论和金匮二书,其主要内容如下: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
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三)。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十八)。
综合以上条文,可以重新定义如下:腹中急痛,心中烦悸,四肢痛,食欲不振,遗精,阳脉涩,阴脉弦者,小建中汤主之,4.药证: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主要以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为主。
芍药配甘草,是缓急止痛之基本方,如本方。
饴糖的制作饴糖:有滋补、缓急的作用。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32:00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讲小建中汤
家里有瘦小孩的朋友注意了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33:20
如果他们不肯吃饭~没胃口~经常感冒~肚子经常疼
这个汤很管用
小建中汤的作用 1:针对腹痛; 2:小朋友挑食; 3:加黄芪可以迅速补气; 4:加当归可迅速补血。
基本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34:40
其实这个汤是桂枝汤基础上加到白芍和增加麦芽糖
也就是说这个汤是由桂枝汤的处方变化而来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35:48
大家记住麦芽糖就叫饴糖,买不到就用蜂蜜,或者红糖都可以代替。
加大白芍就是为了能最好的帮助金降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37:00
再加上桂枝轻升肝经,人的身体内整个循环系统就会很畅通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38:05
小建中汤主要是治疗孩子不喜欢吃饭,吸收消化系统很差,人很虚
弱,经常肚子痛。
各种肚子痛是轻按痛重按不痛那种,简单说就是气痛,肺实痛小建中,就是改善脾胃吸收、消化系统。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39:08
桂枝是热的
但是由于有白芍来克制他
而且小建中里的白芍比他多一倍
所以他有止痛效果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41:33
大家有空去买刘渡舟的书看看
光靠我一个人~我不是万能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4:47:33
小孩子喝这个汤从没胃口喝了有胃口~就不用喝了
以后每个月可以给他喝一两次
大人也一样。
温里剂—小建中汤(方剂学课件)
伍、临 床 应 用
本方是治疗中焦虚寒,里急腹中痛的常用方。以腹中时时
01
拘急疼痛,喜温按,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本方为强壮的健胃剂, 02 临 床 常 用 于 虚 寒 性 溃 疡 病 、 急 慢 性 胃 肠 炎 、 胃 痉 挛 、 胃 下 垂 、
第六章
第二节 小建中汤
温里剂
壹 、小 建 中 汤
《伤寒论》:“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壹 、小 建 中 汤
组成
1
饴糖、桂枝、芍药 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
2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壹 小建中汤 1 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 2 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3 神疲乏力,肢体酸软 4 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5 手足烦热,口燥咽干 6 舌淡苔白,脉细弦
陆 作业 小建中汤与理中丸均治中焦虚寒证,两方如何区别运用?
柒 小结
小建中汤为治疗虚劳里急的常用方剂。 临床以腹中挛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捌 、方 歌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
01
桂枝助阳气驱寒邪、芍药缓肝止痛为臣
02
生姜温中散寒、大枣益气补脾为佐
03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叁 方义分析
桂枝 --辛
生姜 饴糖 --甘 大枣
辛甘化阳 酸甘化阴
芍药 --酸
重在治脾,温中补虚以祛寒邪 二者合用,平调阴阳,调和肝脾 重在治肝,养阴生津以缓急止痛
肆、制 方 特 色
1 气血阴阳俱不足,取治于中,遣药于甘,旨在建中焦阳气;
《伤寒论》小建中汤
《伤寒论》小建中汤少阳二十四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1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
少阳为三阳之始,阳气未盛,故脉弦细;少阳经脉,自头走足,病则经气逆升,壅于头上,故善头痛;少阳从相火化气,病则相火郁蒸,故头发热。
此是太阳外感,内传少阳,柴胡汤证,和解则已。
少阳之病,不可发汗,误汗亡津,土燥谵语,则坏入阳明,此属胃也。
若胃和则愈,若胃燥不和,相火上逆,则心生烦,木燥风冲,必作悸动。
法详下章。
2太阳内传少阳,少阳禁汗,一汗即坏。
重点,此入阳明,为少阳火旺,而阳明土燥也。
本条误坏,坏入阳明,注意区别,上篇的贼克戊土,呕利亡津,欲传阳明。
虽皆是坏入阳明,一定认识到两者的区别。
本篇不仅坏病入阳明,还坏入太阴等各种杂证。
若胃燥不和,不能升降,甲木相火旺则烦,乙木之风冲则悸。
此悸动非心脏之病,在西医多言心脏病,此乃坏病土燥,甲乙二木,风火相煽而烦悸也。
论;少阳禁汗,柴胡汤之柴胡,是有微解表作用的,表不解也是加桂枝,通经解肌之用,本非发汗之剂。
黄师解柴胡未言此胡能发汗,张锡纯解柴胡有微发表发汗之力。
少阳二十五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直接上条,此是少阳坏病,救逆之方。
上条误治胃燥不和,心中烦而悸者,小建中汤,胶饴、甘草、大枣,补脾精而生胃液,生姜、桂枝、芍药,疏甲木而清相火。
本方核心在胶饴与芍药,胶饴滋生胃液,以和土燥;芍药寒凉,重用六两,专泻相火之旺,此证用之,典型的斧底抽薪之药。
芍药,即泻甲木上逆之相火,又滋乙木而止冲悸。
芍药疏木,胶饴补土,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典型的建中之方。
2胆胃两经,痞塞心胁,阻碍厥阴升达之路,风木郁冲,振摇不已,是发动悸心悸。
论;悸者,皆是乙木之下冲,非西医之心病,病不要被西化,中医也不分科。
太阳有误汗之悸,下条也是坏病,火逆之悸,后边还有心下停水之悸,《金匮》还有痰饮之悸,虚劳之悸,悸皆是乙木之郁冲,但导致木冲心悸的原因却不同,一定当知。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温中祛寒)——小建中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温中祛寒)——小建中汤(《伤寒论》)一、组成芍药六两,酒炒(18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甘草二两(6克)、生姜切,三两(10克)、大枣十二枚,擘(四枚)、饴糖一升(30克)。
二、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二、三服(现代用法:五味水煎二次,取汁,兑入恰糖,分二次温服)。
三、歌括1.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2.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3.当归建中汤又有当归建中汤,产后诸虚皆可却。
四、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五、主治虚劳里急。
腹中时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痠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六、方解虚劳里急而腹中痛,温按则减,是劳伤内损,中气虚寒,肝来乘脾之故。
脾为生化之源,散精归肺,主肌肉四肢。
脾虚气寒则生化之源不健,气血俱乏,营卫失调,所以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心为脾母,主血脉而藏神,其华在面,若脾虚累及于心,则见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是以治当补脾为主,温建中阳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
本方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药,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兼可缓肝之急,润肺之燥。
桂枝温阳气,芍药益阴血,并为臣药。
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芍药酸甘化阴而益肝滋脾,为佐药。
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而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行津液,和营卫,亦为佐药。
六味配合,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中气建,化源充,则五脏有所养,里急腹痛、手足烦热、心悸虚烦可除。
在临床运用时,务必注意方中各药配伍用量之比例,以符立法本意。
《伤寒论》用本方治疗“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亦皆因中阳已虚,所以先治其里,温建中阳,调和营卫,虚者复而表亦可解,是仲景辨证论治,不拘于先表后里之又一范例。
中焦王者:最全面的讲解“小建中汤”!
中焦王者:最全⾯的讲解“⼩建中汤”!⼩建中汤⽅:桂枝三两(去⽪)⽢草三两(炙)⼤枣⼗⼆枚芍药六两⽣姜⼆两胶饴⼀升上六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消解,温服⼀升,⽇三服。
[呕家不可⽤建中汤,以甜故也。
1,原⽂《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建中汤;不瘥者,⼩柴胡汤主之。
⽅五⼗⼀。
(⽤前⽅。
)2,原⽂《伤寒论102条》伤寒⼆三⽇,⼼中悸⽽烦者,⼩建中汤主之。
⽅五⼗⼆。
(⽤前第五⼗⼀⽅。
)3,原⽂《⾦匮要略*⾎痹虚劳病》虚劳⾥急①,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烦热,咽⼲⼝燥,⼩建中汤主之。
(⼗三)4,原⽂《⾦匮要略*黄疸病》男⼦黄,⼩便⾃利,当与虚劳⼩建中汤。
[⽅见虚劳中。
](⼆⼗⼆)5,原⽂《⾦匮要略*妇⼈杂病》妇⼈腹中痛,⼩建中汤主之。
(⼗⼋)⼩建中汤⽅:【⽅诀】⼩建中汤芍药多,桂姜⽢草⼤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更加黄芪名亦尔,表虚⾝痛效⽆过【功⽤】温中补虚,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虚怯少⽓;或⼼中悸动,虚烦不宁,⾯⾊⽆华;或伴四肢酸楚,⼿⾜烦热,咽⼲⼝燥。
⾆淡苔⽩,脉细弦。
(本⽅常⽤于胃及⼗⼆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障碍性贫⾎、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法】上六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消解。
温服⼀升,⽇三服(现代⽤法:⽔煎取汁,兑⼊饴糖,⽂⽕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论】本⽅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
⽅中重⽤饴糖温中补虚,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草调中益⽓。
诸药合⽤,共奏温养中⽓,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阴虚⽕旺之胃院疼痛忌⽤。
【临床应⽤】临床化裁⽤于治疗胃及⼗⼆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障碍性贫⾎(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虚寒,阴阳⽓⾎失调者。
【⽅解】本⽅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所致。
【小建中汤】-调和营卫(古方学习)
【小建中汤】-调和营卫(古方学习)
【温热类】――调和营卫
所见之方:桂枝汤及其加减汤方、小青龙汤、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经典的理虚方,具有解痉止痛功效,适用于以消瘦、慢性腹泻、大便干结为特征的虚弱性疾病。
组成:白芍、生姜、炙甘草、桂枝、红枣、饴糖。
【适用人群】
体形消瘦,年轻时皮肤白皙而细腻,中年后皮肤干枯发黄,头发黄而稀软、稀少;脉缓无力,心率不快;舌质柔嫩,舌苔薄白;易饥饿,一吃就饱,食量小,进食慢,好甜食,性格比较开朗,但易烦恼,易激怒,特别在饥饿时;易疲劳,肢体易酸痛等,易心悸、出汗;易腹痛、大便干结,甚至如栗状。
【临床运用】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慢性腹痛为表现的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下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
2、以便秘为表现的疾病:习惯性便秘、婴幼儿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冗长、巨结肠病等。
3、以消瘦、面色黄、食欲不振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等。
4、以腹痛、紫癜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
5、以消瘦,乏力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低体重、低血糖、贫血、失眠症、神经衰弱症等。
6、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消瘦女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疼痛、痛经等。
以消瘦、面色苍白为表现的疾病,如小儿的低体重、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贫血、神经性尿频、头痛等。
轻松学名方:小建中汤(一)
轻松学名方:小建中汤(一)血虚重用哪两味药?熟地白芍。
如果血淤呢?当归、川芎。
当归川芎它是行血。
熟地白芍,它是养血,所以秋冬养阴熟地白芍。
春夏养阳,当归川芎直达头面,春夏养阳,。
好!我们回过来看小建中汤,今天的名方,它为什么叫小建中汤?它的药味不多,五味药严格来说再加一味饴糖,药里头放糖的有啊。
桂枝汤加了饴糖,桂枝汤重用芍药,加了饴糖,就是小建中汤,重用芍药就是养阴,补中气作用更强。
所以小建中汤主要用来治疗气血不足的虚劳疾病。
说白了就是亚健康疲劳综合症。
疲劳找小建中汤,所以我们经常讲什么时候,拍打脾经,脾经疲劳透支找脾经。
那是拍打的,如果用药呢?疲劳透支小建中。
你们记住这是今天用药口诀。
这七个字用药口诀,记在心里了,你以后这个时代,疲劳众生你就有方法。
你闭着眼睛开出去,他吃了都会精神,上次有个学生他爬山回来特别疲劳,两天还没恢复本来睡一觉就恢复了的。
我说,第三天赶紧抓小建中汤,抓一剂来呢吃下去,恢复了,体力又涌出来了。
所以,你疲劳久不复——小建中汤主之。
你看老人干一场活还有到田地里头了,哎啊好像中暑一样累得不得了,体力老是恢复不了——小建中汤。
因为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小建中汤呢,一进到体内,甘甜入脾,脾很喜欢,它气血就会造很快。
我们什么时候吃这个饴糖呢?老字号,青岛特产。
上次我有一个师弟他叫宝松,他从家里就专带这个给老师。
这个非常好,以前人呢,这个饴糖是用糯米磨粉煮熟加上麦芽,微火煎熬而成,你看糯米可以养阴,它煮了粘粘的像熟地一样养阴。
质黏善养阴血气,它加入麦芽呢好消化,它味是甘甜的。
饴糖这味药非常好消化他不会增加脾胃负担。
你们知不知道素食馆最要备的是什么?饴糖。
以前人吃素食的缘起,在古代叫寒食节,寒食节不可以生火来煮东西吃的。
都是用凉拌的,还有这些生冷的,但是又要避免脾胃伤到,她就吃点饴糖,再去吃这些生冷之物就不会伤脾胃,他有这一招。
所以有些人吃水果凉的他有吃很多,好!你去嚼几个饴糖脾胃就不冷了。
神奇的小建中汤
神奇的小建中汤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著名的方子,对好多女生特别是生过娃的女生很友好。
中年以后很多人有隐隐之痛感,都可以参考这个方子。
《伤寒论》小建中汤:桂枝15g 芍药30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用法】水煎,汤成,去渣,纳饴糖60g 再加热使其溶化,温服,1日3次。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肝乘,腹部挛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脉象弦涩。
【证析】此方以腹痛为主证,属于中焦虚寒,脾虚肝乘机理。
腹痛喜冷为热,喜温属寒;拒按属实,喜按为虚。
腹痛喜温喜按,既是虚寒现象,也是肝木侮土辨证依据。
通过按摩可使疼痛暂时缓解,证明不是内脏实质性病变而是经隧失去和柔呈现的痉挛性疼痛。
这种标在脾、本在肝的病变机理,称为肝木侮土。
【病机】中焦虚寒,肝木侮土。
【治法】温中补虚,柔肝缓急法。
【方义】中焦虚寒,肝木侮土,治宜温中补虚以建中阳,柔肝缓急以解挛急。
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化阳,温中补虚;芍药、甘草、大枣、饴糖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共呈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之效。
用于上述腹痛机理,确有疗效。
上述解释限于腹痛机理,但此方作用并不限于调理肝脾,还有调理明阳之功。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补气温阳;芍药、饴糖补血益阴,既可双补气血,也即调理营卫阴阳。
由于肺脾主乎卫与气,心肝主乎营与血,故可用于心脾、肝脾、心肺同病,或心阴心阳两虚证候,体现调理阴阳之法。
此方按阴阳两虚解释的根据何在?根据有二:①观其所治都是阴阳不和。
②此方由桂枝汤加味而成,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营为阴,卫为阳,和营卫即所以和气血,和气血即所以和阴阳。
故桂枝汤外证得之可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可化气调阴阳,所不同处,仅病位有表里之分而已。
此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自然可以调和阴阳。
营卫不和机理仲景曾明确指出是因营弱卫强所致。
治疗之际须着眼于使卫不强,营不弱,营卫才得和谐。
两方用药虽然大体相同,却有侧重。
桂枝汤所治的营卫不和,病位在表,着眼于外邪相加形成的卫强,故用桂枝、生姜之辛以散外邪,邪去而卫不强矣!此方所治的阴阳不和,病位在里,着眼于内伤虚损形成的营阴不足,故倍芍药、加饴糖以增强补阴力量,阴充则阴阳和矣!同而不同,学者留意。
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
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虚劳里急”,就是虚劳病,而有里急,“里急”就是我们方才讲的“少腹里急”,就是小肚子这两条肉拘急。
“悸”,心跳,小建中汤主要是血虚,津液虚,血虚,血不足以养心,心跳就厉害。
“衄”,鼻子出血。
“腹中痛”跟“里急”是一致的,“里急”小腹腹肌拘挛,肚子腰疼,疼是里有寒。
“梦失精”这都是虚劳的情况。
“四肢酸疼”这是桂枝汤证。
桂枝汤治身疼痛啊!“手足烦热”这个烦热也是虚烦,这是虚热,不是实热。
“咽干口燥”,津液虚,当然也有热象,是虚热。
小建中汤主之。
后世医家遇到这个情形不敢用,其实是大错特错!津液虚,要是不健胃可不行。
当然也有例外,比方说大热,口干舌燥,那个津液虚,你祛热就好了,那是白虎堂证,热结于里,是实热的津液虚,祛热津液就存在了,(病)就好了,所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渴得厉害加人参就可以了。
真正虚,什么虚?中虚,胃虚,胃虚不能化水谷,这种津液虚要是用石膏不要他命了嘛,这个地方非分清楚不可!不是说桂枝汤(口误,当为小建中汤)就治口干咽燥,那非把人治死不可。
但这种情况下(胃虚而津虚)的咽干口燥,你非用它不可,你要用白虎汤就把人药死了。
后世笼统辩证这个法子糟透了,那就是害人。
啊呀,津液虚,得滋阴、补肾,那不瞎闹嘛,怎么滋阴、补肾?不对啊!小建中汤是不是治这个病?它确实能治,这个我有经验,这个方子我常用。
我曾治一个肠结核病人,他高烧40°C,可是一系列的小建中汤证,我给他吃了,烧就退了,这非常好使。
那么热象你别怕,他津液虚,总是中气不好,即胃气不好,尽管放心用这个方子,没错的。
尤其是身体疼痛,自汗出,有表证。
所以它还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芍药、饴糖,家芍药治腹挛急,腹急,挛急,也治肚子疼。
饴糖是大温性药,咱们用饴糖,分量得用好,古人的一升,相当于现在一茶杯,你看咱们现在吃药,古人说服一升,吃药多少,那么饴糖就得搁多少,少了就没用了,所以与分量都有关系。
(有人说)他用有效,我用没效,为什么呢?你用没效,自然有没效的道理。
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45克(分冲)【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胶饴,虽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
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涩为津血虚,阳脉涩,即脉浮涩,为表虚荣卫不利。
弦为寒,阴脉弦,即脉沉弦,为里虚有寒。
伤寒得此脉,依法腹中当急痛,宜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谓服小建中汤后,而病未全治,当已转属少阳,故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脉浮涩而沉弦,为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共有的脉象,但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所属,而柴胡证不常见。
先与小建中汤,不只是治腹中急痛,而且因表里实,津液自和,即伤寒四证,亦当自汗而解。
假设不瘥,知已转属少阳,当以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血少心气虚则悸。
表不解则烦。
小建中汤内能补虚,外能解表,故主之。
按:营气虚血少者,不可发汗。
中气建,血液充,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论中有明文,可互参。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之病的通称。
里急,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互词。
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
衄者,为气冲热亢。
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守。
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
手足烦热者,为虚热。
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
腹皮弦急,按之腹筋不松软而拘挛者,即里急腹急之候。
里急腹中痛者,即小建中汤应用的主证。
以上所述为小建中汤证,故以小建中汤主之。
不要以为小建中汤能治一切虚劳。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张仲景健脾第一方-小建中汤
张仲景健脾第一方-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里面的“中”是指中焦胃,“建中”就是健运中焦脾胃,所以小建中汤是专门补脾胃的药方,甘甜入胃,直接为脾胃补充粮草。
平时胃口大的人!一定要注意了,中医里面有一种情况叫做“胃强脾弱”,有胃强脾弱一症,胃强所以能食,脾弱者不能消化也!
这一类人群,通常会饭后会感觉腹部比较胀,消化不良,甚至出现打嗝,胀气,出现大便不成形,腹泻等问题。
如果长期不调理,人还会面黄肌瘦或者是虚胖。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加需要健脾了。
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了解一下,主要组成:桂枝9g,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饴糖30g。
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功效:建中扶阳、调和木土、调和营卫、温养心脾、调补气血。
适合人群:男女不限,老少皆宜。
1、身体虚弱、皮肤发黄、不长肉的人;
2、容易出心慌、虚汗的人;
3、第三,经常腹痛,尤其是吃生冷食物以后腹痛不止,喜温喜按的人;
4、慢性病后期消瘦掉肉者;
也有很多小孩子体质比较虚,吃饭不多,还爱挑食,平时不活泼,比较瘦弱,用了很多健胃消食的方法无效的,可以试试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最适合在春夏秋冬换季的时候吃,因为中医认为脾土居中央,不单单主导哪个季节,每次换季后的十八天是脾胃主导的时节,需要补养脾胃。
再加当归,就是当归建中汤,可以改善痛经,适合妇女产后调养。
减去饴糖,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可以适合不喜欢甜食,腹痛急性发作。
注:不适用于阴虚有火、湿热过盛、中焦阻滞特征的情况。
妙方小建中汤
妙方小建中汤桂枝15g芍药30g 生姜15g甘草10g大枣20 g饴糖30g 日三服,先煮药后纳饴。
条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类聚方》:当有腹中拘急之证,其方类芍药甘草汤也。
《方极》:小建中汤,治里急,腹皮拘急及急痛者。
《伤寒论今释》:古人称脾胃为中州,胃主消化,脾主吸收,其部位在大腹,故药之治腹中急痛者,名曰建中汤。
建中者,建脾胃之谓。
然此方,君胶饴之滋养,佐芍药之弛缓,则知病属营养不良,肠腹部神经肌肉挛急,致腹中急痛,非真正脾胃病也。
又云:男子黄条,非真黄疸,乃营养不良,肌肤萎黄耳。
《伤寒论解说》:本章(按:伤寒阳脉涩条)所论述的是,原来气血虚弱的人,或平素虽然很强健,但因过劳而致血气的循环不良的人,患伤寒的时候,便不会呈现太阳病的表证,而遽发阳脉涩阴脉弦的太阴病与少阳病的中间证。
患伤寒而阳脉涩阴脉弦,则当会发生腹痛,虽然未发生腹痛,亦应据其脉状,给予小建中汤。
所谓不差,并不是指腹痛,是指伤寒而言。
虽以小建中汤补其里虚,而伤寒的病邪仍未解者,是为少阳病小柴胡汤的主治。
这里是论述少阳病而带有里虚的证治,所以用小建中汤补其里虚,如此病邪仍未消散时,才用少阳病的治剂小柴胡汤。
更具体的说,就是虽然有少阳病之证,而兼呈里虚证者,应在使用小柴胡之前,以小建中汤补其里虚。
又云:身体虚弱的儿童,往往在感冒时,呈现小建中汤之证。
虽有发热,但脉不浮,头不痛而腹痛。
容易感冒的儿童,若续服用小建中汤数月,血气便会转佳,同时不会经常感冒。
小建中汤有时亦可用于慢性腹膜炎,没有腹水者颇能奏效。
又,释虚劳里急之小建中条云:所谓里急,即是腹部肌肉紧张的状态,而小建中汤证以腹直肌紧张者为多。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小建中汤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小建中汤原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以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徽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浅析:言少阳兼中虚有寒脉证辨汉。
”阳脉涩,阴脉弦“即浮取脉涩,沉取脉弦直有力,反映出体表气血不充而病入少阳。
进而表明中虚有寒,无力化谷,则外见营卫虚涩,致使病入少阳。
中虚有寒,少阳之枢不能转邪外达而反逆于内,故以法当见腹中急痛,治宜先服小建中汤温中散寒补虚缓急,是为治本。
中气得建,化谷力充,再辅以小柴胡之治,则邪随少阳转枢外达而愈。
治则:建中缓急,枢解少阳配穴:筑宾,内关,光明,外关释义:筑宾为阴维脉之郄,又是足少阴肾经与阴维脉之会,炙能调补肝肾,散寒缓急。
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别走三焦,通阴维脉,而阴维脉又发于肾经的筑宾穴,上行入腹,循肋胁上胸膈,故取内关针用补法,和脾胃,通脉络,调气滞,而止腹痛。
二穴相配,有补虚缓急之效。
邪居少阳,继而取光明足少阳胆经之络穴,别走肝经,功能疏泻肝胆经热,配外关手少阳之络,通阳明维脉,内可疏调胸腹间之气血以清半里之邪,外可助少阳之枢以利太阳之开,自寓小柴胡之妙。
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浅析:言中虚表欲入里证治。
始病伤寒,二三日便见心中悸烦者,乃是脾虚心血不足,进而表邪凑之,扰而作烦之象,治当健中益气生血。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健中即所以生血定悸也。
治用小建中汤补脾益气生血。
治则:补脾生血,通脉调气配穴:太白,大陵,公孙,内关释义:经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说明脾主运化精微,输送水谷之精气以营养四肢百骸。
血虽源于谷气,但须经过脾的吸收运化才能生成。
取太白足太阴脾经之俞,补益中焦,运脾生血以定悸。
大陵心包之俞穴,亦即原穴,可以疏通心络安神定悸以祛烦。
小建中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小建中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小建中汤【正宗配方组成剂量】芍药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用法用量】水煎2次,取汁,对人饴糖,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而腹中痛,温按则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加减】自汗者,加黄芪;盗汗者,加浮小麦、茯神;胃纳不佳,食欲停滞者,加鸡内金、党参、白术、炒谷芽;有痹痛者,加桑寄生、姜黄;有虚秘者,加生地、火麻仁、肉苁蓉;有咳者,加五味子;心烦不宁者,加酸枣仁。
【方论】本方为中阳不足,心脾两虚,气血亏损,虚劳病阴阳不足之证治。
虚劳里急而腹中痛,温按则减,是劳伤内损,中气虚寒,肝来乘脾之故。
脾为生化之源,散精归肺,主肌肉四肢,脾虚气寒则生化之源不健,气血俱乏,营卫失调,故四肢疼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是以治当补脾为主,温建中阳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
方中重用饴糖为主药,合甘草、大枣以甘温补中;重用芍药以柔肝和脾;桂枝配甘草,以辛甘化阴,再合芍药,以调营卫;芍药配甘草,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桂枝配生姜,又有辛散外邪之功。
六味相协,中焦之气得复,土能培木,则腹痛自止,气血得充,虚烦心悸得宁。
【医论】本方首载《伤寒论》。
《金匮要略》中加黄芪,名为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医宗金鉴》吴谦曰:“是方也,即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也。
名日小建中汤者,谓小小建立中气也。
盖中气虽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故仍以桂枝和营卫,倍芍药加胶饴,调建中州,而不啜稀粥温复令汗者,其意重在心悸中虚,而不在伤寒之表也。
中州建立,营卫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悸烦可除矣。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曰:“伤寒里虚则悸,邪扰则烦。
二三日悸而烦者,正虚不足,而邪欲人内也,是不可攻其邪,但与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中气立则邪自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臣
• 性味归经:辛、甘,温, • 入肺、心、膀胱经。 •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 • 经脉,助阳化气。 • 1、用于风寒表证。 •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 • 3、用于痰饮、蓄水证。
白芍--臣
• 性味:苦、酸、微寒 • 归经:肝,脾 •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 •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 《金匮要略心典》所说:“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
气,求中气之立者,必建中也”。
• 《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 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组成与用法
桂枝三两(9g) 芍药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大枣12枚(6枚)
小建中汤1
出处
•《金匮要略》: •1“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痉挛,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 篇》。
•2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黄疸病篇》。
•3“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妇人杂病篇》。
• 《伤寒论》: • 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
•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 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 嗽。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 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方解
饴糖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温阳气,祛寒邪 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温胃散寒
补益脾胃
• 《证治准绳》亦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 之”,
胶饴
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 •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 •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主要含 •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 •和铁等。 •药用以软饴糖为好。味甘,性 •温。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溶化饮,入汤药, 噙咽,或入糖果等。脾胃湿 •热、中满呕哕者不宜。
之(102)。 • 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之”(100)。
主治病机
“中焦虚寒,气血双亏,以正虚为本,邪 扰为标”
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
神疲乏力,虚怯少气
面色无华
症
状
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
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 脉细弦
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炙甘草
甘草
• 性味甘,平。 •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 •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 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 毒性、烈性。 • 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生姜
• 性味辛,微温。
• 归经归肺、脾、胃经。
方剂鉴别
理中丸 小建中汤
运化失常 中 统血失职 焦 虚 寒 肝脾失和
温燥补益 脾胃为主
甘温为主 调理肝脾
病案举例
王某,腹痛,喜按,痛时自觉有寒气自上 下迫,脉虚弦,微恶寒,此为肝乘脾,小建 中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 大白芍六钱 生姜五片 大枣十二枚
生草二钱 饴糖一两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生姜三两(9g) 胶饴一升(30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饴糖--君
• 《医方集解》:“此糖以饴糖为君,故不名桂 枝芍药汤而名建中汤。今人用建中者,绝不用 饴糖,失仲景之遗意矣”
• 李培生教授云:“区饴糖为主,大甘而温,温 中健脾建立中气,并用桂枝,生姜辛温配甘味 药以甘辛化阳,重用芍药,苦酸,配甘味药, 以酸甘化阳。”
• 《编注》:“建中汤之桂枝行阳,芍药收阴, 一阴一阳,调和营卫,以甘草、饴糖一阴一阳, 补和营卫,枣,姜一阴一阳。宣通营卫,营卫 冲和,灌溉脏腑,而脏腑受济,则诸需恢复也”
临床应用
1.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 不和者。
2.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
疼痛忌用。
《伤寒论》:“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运用:
• 本方是治疗虚劳里急证的代表方剂。凡 临床上出现以腹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 舌淡、脉弱或 弦细等为主要表现者,即 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临证加减)
• 《伤寒蕴要全书》“凡阳虚自汗加黄芪二钱名 黄芪建中痛加当归身二钱名当归 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