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构思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美术大单元课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美术大单元课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文章的整体主旨进行撰写,以下是一个示例: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术大单元课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纲中的概述部分旨在为读者简要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围绕美术大单元课例展开,通过对其概念、目的和优势的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美术大单元课的全面理解。
首先,我们将对美术大单元课进行概念上的界定。
美术大单元课是指以某一个主题或概念为中心,集中展示和教授相关的艺术技法、艺术史知识和艺术欣赏等内容的一种课程形式。
通过将多个知识点和技法融入一个大的主题当中,美术大单元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艺术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其次,本文将进一步讨论美术大单元课例的目的。
美术大单元课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艺术知识和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艺术创作中获得乐趣和自信。
通过实践与观察的结合,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观察力和创造力。
美术大单元课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对艺术的持久兴趣。
最后,本文将总结美术大单元课例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美术大单元课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通过以主题或概念为线索,将多个知识点和技法有机结合起来,美术大单元课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
同时,它还能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对美术大单元课例的概述,希望读者能够对本文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美术大单元课例的各个要点,并从中获取更多有关美术大单元课例的信息和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合理的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美术大单元整合的教学课题

美术大单元整合的教学课题美术大单元整合的教学课题一、美术大单元的结构1.美术大单元概述美术大单元是由基础学习、主题分析、认知训练、技能训练4个结构组成的一个系统性的美术学习,以达到掌握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和技能的目的。
2.美术大单元的结构(1)基础学习:重点学习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美术概念、艺术形式、美术历史、艺术美学、美术材料等。
(2)主题分析:了解和分析大单元的主题,重点发掘美术表现的核心意图,明确美术创作的宗旨。
(3)认知训练:关注形式和内容的融合,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
(4)技能训练:专注于技能操作,关注手法和细节的呈现。
二、美术大单元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艺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美术表现的能力和创新潜能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感受、评价能力三、美术大单元的教学策略1.开发性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主题的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优化美术创作中的实践活动;2.案例学习:以艺术作品为案例,介绍其美术特征,带领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理解;3.评价反馈: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发现性评价反馈活动,有效推动学习,加深学习体验;4.分组合作: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协作能力,同时完成教学任务;5.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技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特征,有效的完成美术表现任务;6.社会实践:利用实际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品质。
四、美术大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了落实美术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策略,本大单元的教学活动包括:1.美术认知活动:通过美术概念、艺术形式、美术历史、艺术美学等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2.美术分析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探究其美学特色,发现其创意思路,并运用语言表达,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3.美术表现活动:专注美术创作,聚焦技术操作,重塑艺术风格,实现美术表现的完美;4.美术展示活动:举行美术展示活动,让学生带着作品展示,宣称艺术魅力,让艺术情怀流淌。
初中美术创作美术创作的构思与技法

初中美术创作美术创作的构思与技法初中美术创作的构思与技法美术创作是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察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美术创作的构思与技法,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
I. 创作构思的重要性美术创作的构思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思考和设计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
良好的创作构思可以使作品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在进行创作构思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是创作的基础。
主题可以是对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者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选择。
2. 素材搜集在进行创作构思时,搜集相关的素材是很有帮助的。
可以通过观察、拍照、收集图片等方式积累素材,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
素材的多样性可以给作品注入更多的灵感和丰富性。
3. 创意发散在构思时,不拘泥于常规思维,要有创新和发散的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联想、比喻等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创作问题,寻找突破点。
II. 技法运用的重要性技法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绘画、雕塑、版画等各类艺术形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合理运用技法可以更好地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术技法及其运用:1. 线条运用线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不同的线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形象。
学生可以运用直线、曲线、虚线等来描绘形象和表达情感。
2. 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混合、运用基本色彩与色彩对比等方式来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3. 空间构成空间构成是指艺术作品中虚实、大小关系的安排和组织。
学生可以通过近大远小、重点突出等方式来创造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4. 质感表现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光泽、粗糙、细腻等特征。
学生可以通过明暗的对比、刻画细节等方式来表达物体的质感和纹理。
III. 创作实践的重要性创作实践是美术创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技巧和表现能力。
美术造型的构思与表现

美术造型的构思与表现教案主题:美术造型的构思与表现引言:美术造型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家的构思和表现,创作出富有美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本教案将介绍美术造型的构思与表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提高造型的能力和创作水平。
一、构思的重要性构思是美术作品创作的灵感和基础,决定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表现力。
良好的构思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
1. 观察与想象相结合艺术家通过观察自然与社会的事物,获取灵感,并进行思考和想象,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加工。
2. 探索不同的构思方式艺术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构思方式,如象征性、夸张性、抽象性等,来表现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们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构思方式,开拓创作思路。
二、表现的技巧与方法表现是通过绘画和雕塑等方式,将构思的内容具象化和传达出来。
艺术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使作品更加精准和生动。
1. 线条与形状的运用线条和形状是造型的基本元素,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形状的组合和线条的运用来表现构思。
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练习,加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色彩与光影的运用色彩和光影是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能够给作品增添层次感和生动性。
学生们可以通过色彩练习和观察光影的变化,提高色彩和光影的运用能力。
3. 空间与透视的处理透视能够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真实,艺术家可以通过透视的运用来表现远近和深度。
学生们可以通过练习透视图和观察真实的空间,提高空间与透视的处理能力。
4. 素材与材质的选择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达需求,选择不同的素材和材质来创作作品。
学生们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材质和素材,发掘新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构思与表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 案例分析:著名艺术家通过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构思和表现方式。
例如,毕加索的抽象表现、凡高的线条运用和莫奈的色彩运用等。
美术中的点和线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以点线两个基本造型要素作为主线。
第一主题是用点造型,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点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无论在东方造型艺术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元素。
学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创造出不同形态不同样式的画面,学生通过学习用不无序的排列,充分感受点的造型特点;第二主题着重让学生了解线这一元素在造型中的作用和用线造型的方法,通过学习线条的多进一步认识线条,能动的掌握线条和运用线条;第三专题意在提高学生用线的基本造型能力,并感受自然美和构图的均衡美感,希脉的生长规律,排列特征能主次分明、排列有序地描绘叶脉,最后用作品和叶脉拓印制成书签。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点击打开链接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在绘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尝试运用点的自然分布规律进行创作。
2、知道借助一根普通的线也能制作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3、知道几种用线作画的方法和运用充满感性的线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4、知道根据所作的线画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各种点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点的表现形式。
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能够完成的绘画作品形式进行创作。
3、通过操作体验运用线来绘画的神奇魅力;发挥想象体验将无意涂画变成有意作品的成就感体验不同的线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和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用点进行创作的乐趣以及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通过操作,体验用线来绘画的神奇魅力,发挥想象,体验将无意涂画变成有意作品的成就。
体验不同线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和个3、欣赏各种线性造型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对应课标1、了解点的造型和审美特点。
2、了解用点造型的作品的艺术特点。
3、学会用多种工具和材料作点组合的造型练习。
4、认识线条的多样性,了解线在造型中的重要作用。
5、学会徒手绘制的不规则线表现物像。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造型的基本元素是什么?2、问什么点是绘画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3、现有不同的种类吗?怎样通过线来表达感情?专题划分专题一:点的集合( 1 课时)专题二:线的秘密( 1 课时)专题三:叶片上的脉纹( 1 课时)其中,专题三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点的集合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海绵敲点、纸拼帖、色点排点等)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美术单元设计总结范文

一、单元概述本次美术单元设计以“自然之美”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单元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单元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作品。
三、单元实施过程1. 导入阶段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之美?自然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2. 知识传授阶段(1)讲解自然之美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了解自然之美的丰富多样性。
(2)介绍自然景观、动植物、气象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讲解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3. 实践创作阶段(1)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风格。
(2)分配任务,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4. 展示评价阶段(1)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
(2)教师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评选优秀作品,颁发奖项。
四、单元总结1. 学生在单元设计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评价自然之美。
3.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掌握了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4.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作品风格多样,具有独特性。
5.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能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五、改进措施1. 在导入阶段,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2. 在知识传授阶段,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然之美。
3. 在实践创作阶段,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在展示评价阶段,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欣赏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是一堂综合·探索领域的课,以校园模型制作为主线,通 过查找资料、绘制平面图、选择材料、动手制作、美化装饰、修改整 理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掌握模型设计制作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理 解环境艺术设计,深刻体验团体协作的优势,强化学生的三维立体想 像力,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时)
其中,专题 三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印象 ? 校园
所需课 课内共用 2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 1 课时
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的作用是带领学生认识整个校园环境,可利用观察图片、 摄像或实地参观等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和判断,分辨让自己 感到美的地方,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下一专题的环境设计打基础。 同时选择一种较易掌握的淡彩画方式进行校园风景的速写练习,将自 己最喜欢的景色表现出来,注意画面的透视现象和简单的明暗关系, 能表现出基本的色彩关系。透视现象会有专门的一课去学习,所以本 课只做一般了解,让学生观察到近大远小的特点即可,不做具体原理 的讲授。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 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建筑模型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练习,完成一件美观的校园微缩景观模型。 3、培养团体协作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1、模型制作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专 题 问 2、模型制作的步骤是什么? 题设计 3、平面制作图应该怎样绘制?
评 价 要 1、能积极认真的观察校园环境,避免走马观花。
点
2、是否掌握相机的基本拍摄方法,记录自己喜欢的景色。
3、是否掌握了淡彩画的绘画步骤和要点。 4、作品构图是否合理,透视是否正确,有无基本的色彩 明暗关系。 5、评价作品时,是否有理有据,慎重思考。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单元概述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单元概述单元一:色彩的基本认识- 目标:通过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 内容:颜色的基本概念,颜色的分类,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等。
- 教学活动:色彩感知游戏,色彩分类练习,用色彩表达情感等。
单元二:线条的表现力- 目标:通过学习线条的基本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对线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 内容:线条的基本概念,线条的种类,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等。
- 教学活动:线条观察练习,线条表达的创作活动,线条艺术作品欣赏等。
单元三:形状的创造- 目标:通过学习形状的基本认识和创造,培养学生对形状的观察和创作能力。
- 内容:形状的基本概念,形状的分类,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等。
- 教学活动:形状观察练习,形状创作的实践活动,形状艺术作品欣赏等。
单元四:质感的描绘- 目标:通过学习质感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对质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 内容:质感的基本概念,质感的种类,质感在绘画中的运用等。
- 教学活动:质感观察练习,质感描绘的创作活动,质感艺术作品欣赏等。
单元五:光影的运用- 目标:通过学习光影的运用技巧,培养学生对光影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 内容:光影的基本概念,光影的种类,光影在绘画中的运用等。
- 教学活动:光影观察练习,光影表现的创作活动,光影艺术作品欣赏等。
单元六:艺术作品的欣赏- 目标:通过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内容:著名艺术家及其作品,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作品的意义等。
- 教学活动: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学生模仿创作,艺术展览参观等。
以上为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单元概述,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色彩观察、线条表达、形状创作、质感描绘、光影运用以及艺术欣赏能力。
初中美术构图构思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构图构思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构图构思技巧在美术创作中,构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构图,简单来说,就是将画面中的元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
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美术构图的构思技巧,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构图构思技巧。
1. 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在探讨构图技巧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构图的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对称、平衡、对比、和谐、节奏、层次等。
这些原则是构图的基础,贯穿于整个美术创作过程。
2. 学会观察和分析观察和分析是构图构思的第一步。
在面对一个美术创作主题时,初中生应学会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描绘一幅风景画时,学生应关注自然景观的层次感、色彩搭配、物体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观察和分析,为构图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核心。
在构图构思过程中,初中生应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尝试新颖的构图形式。
例如,在描绘人物肖像时,可以尝试使用抽象、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4. 构图元素的运用在构图构思中,合理运用构图元素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点、线、面、色彩、空间等。
初中生应熟练掌握这些元素的基本属性,并学会灵活运用。
例如,通过点的密集程度表现画面层次;利用线条的曲直、粗细、长短等变化,营造画面动态感;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等。
5. 构图形式的探索构图形式多种多样,如:中心式、对角线式、包围式、框架式等。
在构图构思过程中,初中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和自己的审美喜好,选择合适的构图形式。
同时,也可以尝试将多种构图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6. 借鉴与实践借鉴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提高构图构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可以通过欣赏经典名作,了解大师们的构图技巧,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初中美术《我国的传统艺术——风筝》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其中,专题 一 中的课外活动“风筝和我”作为探究性
学习
专题 二 中的课外活动“放风筝”作为活动实践性学习
专题一
潍坊风筝节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 1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共用当周的周六周 日学生自行活动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2.学会欣赏风筝;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资源搜寻资料,班级共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我国的传统艺术——风筝 适用年级 七年级下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2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是以《潍坊风筝节》一文引发出来的,以问题为 导向的,关于“风筝”的主题探究活动。活动从问题出发,以搜集资 料解除疑惑为径,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风筝艺术, 感受风筝的传统文化底蕴。并且了解学会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达到 感悟、了解想去学习进而自发保护我国传统艺术的目的。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通过学生 交流展示 小组内交流 组间交流 师生交流 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中 评价要点 本身因为学生课前资料、材料的搜集,已经引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课上我要做的就是怎么引发学生的表现和交 流、讨论的欲望,让他们想自己去钻研。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2.学会欣赏风筝; 3.了解制作风筝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资源搜寻资料,班级共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2.学会欣赏风筝; 3.了解制作风筝的步骤。
2.学会欣赏风筝;
专 题 问 题 1.关于风筝的故乡——潍坊你了解多少
设计
2.通过欣赏你见过哪些种风筝?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初中美术《中国民间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 源 ——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常 规 资 源 —— 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展示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其 他 —— 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考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播放视频《俏夕阳》。
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
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活动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一)、根据视频短片、图片资料和实物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和享用者的美术,它源于民间,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可观赏的艺术品。
民间美术的多种门类。
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面具、编织等民间美术形式,并语言描述分析其各自的造型特征及审美特征。
归纳民间美术定义: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域性的。
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民间美术种类剪纸 刺绣 玩具年画生活、工艺用品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苏州桃河南朱仙山东潍坊天津杨柳“喜鹊”象征着孩子的活泼、健康、可爱活动三、语言欣赏诠释民间美术的魅力探知艺术的语言特征(时间:16分钟)(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认识民间美术与民俗、节日、饮食、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画面构思(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画面构思第一篇范文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画面构思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环节。
画面构思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主题和内容,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意性的思考和设计,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画面构思的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想象力想象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础,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美的元素,将其运用到作品中。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名家的美术作品,学习他们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手法。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素材,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基本原理和技法的学习,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帮助他们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并学会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史知识,了解不同流派和时期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注重实践操作实践是提高美术构思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绘画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和规则。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开展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培养学生画面构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让他们在交流和竞争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此外,还可以开展美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创作的各个方面,拓宽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注重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其次,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
总之,初中美术画面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绘画中的节日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单元,以节日为主题创设学习情境,以表现节日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学习理的整合、优化,增强了该领域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梯次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入性。
单元个专题,建议用2-4课时完成教学:专题一:《节日气氛》可用1—2课时完成;专题二:《盛情邀约》可用1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不同民族、地域有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初步认识在绘画创作中,如何利用画面景物的安排和造型,色彩的运用,表现绘画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三个基本步骤,学习欣赏、评书方法。
2.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作品,运用分解画面降低难度,小组合作讨论、相互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细致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渗透民族团结的意识,感悟节日带给人的幸福与快乐。
对应课标学会绘画节日的氛围,色彩鲜明,主题突出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2.如何表现节日的氛围,以及色彩的构思专题划分专题一:了解绘画节日的氛围( 2 课时)专题二:了解作品的布局与主题内容( 2专题一了解绘画节日的氛围所需课时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以及多彩的节日氛围,有哪些不同的庆祝方式,如何利用画面景物安排和造型色彩的运用,表现绘画的主专题问题设计1如何表现绘画的色彩2画面内容如何生动有趣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节日的装饰品,美术教室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小学美术《单元概述》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普遍表示对美术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要让学生们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还需要在课后多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小学美术《单元概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世界》,单元概述部分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大自然的小伙伴》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2.《家乡的美景》鼓励学生描绘自己家乡的特色景物,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3.《快乐的节日》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创作节日主题的美术作品;4.《我的梦想》激发学生想象力,用绘画展示自己的梦想。本节课将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单元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以便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创意。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小伙伴》时,重点教授学生如何描绘动植物的线条和色彩,使作品更具生命力。
(2)了解不同节日的文化背景,能创作出具有节日氛围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快乐的节日》中,强调学生对节日习俗的理解,将其融入美术创作中。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美术创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构图构思要点

初中美术构图构思要点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构图构思要点美术构图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美术构图的要点对于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初中美术构图的构思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构图知识,提升美术创作水平。
一、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合理安排各种元素的位置和关系,以达到美观和谐的效果。
构图是美术作品的基础,它决定了画面空间的分布、主次关系的处理、视觉焦点的设置等方面,对于作品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二、构图的要素1.主体:主体是构图的核心,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
在构图时,要明确画面中的主体,并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其成为画面的焦点。
2.陪衬:陪衬是画面中次要的元素,用来衬托主体,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陪衬的选择和位置安排需要与主体相协调,形成主次分明的画面效果。
3.背景:背景是画面中衬托主体的环境,它对于营造画面氛围和表达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背景的处理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细节的描绘,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4.空间:空间是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感。
在构图时,要合理处理空间关系,创造出有深度和立体感的画面效果。
5.线条: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和连接画面中的各个元素。
线条的运用要简洁明了,符合画面主题和情感表达的需要。
三、构图的构思方法1.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对比和对照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可以运用形状、颜色、明暗、质感等对比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2.平衡法:平衡法是保持画面各个部分之间的视觉平衡。
可以运用对称、不对称、近似等平衡手法,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3.节奏法:节奏法是通过重复和变化来营造画面的节奏感。
可以运用形状、颜色、大小等节奏手法,使画面更加有序和有趣。
4.引导法:引导法是通过引导线或引导色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可以运用线条、颜色等引导手法,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引导性。
四、构图的实践运用1.观察和分析:在创作前,要对自然景物或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提炼出构图的要素和构思方法。
初中美术设计构思

初中美术设计构思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设计构思在当前教育体制下,美术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初中阶段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在这一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美术设计构思。
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勇于尝试,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教学内容1.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基本概念和技法。
2.美术鉴赏:欣赏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美术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美术与文化:探讨美术与历史、哲学、民俗等文化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活动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教师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美术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质量美术教材。
2.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的美术教学设施,如画板、画纸、画笔、雕塑材料等。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4.社会资源:邀请美术家、设计师等走进校园,分享创作经验。
六、教学实施1.课程设置: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规划美术课程体系。
初中美术画面构思(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画面构思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画面构思1. 引言在美术教学中,画面构思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进行画面构思,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素养。
2. 画面构思的含义与意义画面构思是指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画面内容、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的整体设想。
一个优秀的画面构思能够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理念。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其绘画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
3. 初中美术画面构思的要素3.1 内容选取内容选取是画面构思的第一步。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选取具有表现力的题材。
例如,可以让学生描绘熟悉的校园、家庭、自然界等场景,或者以寓言、神话、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
3.2 形式表现形式表现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来表达画面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抽象等,以培养其丰富的表现力。
3.3 色彩搭配色彩是绘画创作中富有表现力的元素之一。
教师应教授学生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其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3.4 构图布局构图布局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位置安排。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原则,如对称、对比、平衡等,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4. 教学策略与方法4.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美的元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4.2 示范教学教师可为学生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画面构思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4.3 作品评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5. 结语画面构思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创作构思技巧的核心知识点归纳

初中美术创作构思技巧的核心知识点归纳美术创作是一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美术创作构思技巧是培养他们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归纳初中美术创作构思技巧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第一,了解主题与题材。
在进行美术创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题材。
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而题材是主题在具体表现中所涉及的内容。
初中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题材,或者根据老师要求进行选择。
通过了解主题和题材,可以帮助初中生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从而更好地构思作品。
第二,构思作品的情感表达。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因此,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我们需要通过作品来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初中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符号,并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进行表达。
构思情感表达可以让作品更富有内涵和力量。
第三,运用构图技巧。
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形状、色彩、线条等元素的位置和比例关系,以达到美学的效果。
初中美术创作中,运用合理的构图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并能够更好地引导观者的目光。
一些常用的构图技巧包括对角线、黄金分割、对称和不对称等。
初中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目的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构图技巧,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四,注意色彩运用。
色彩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观者的情感和感受。
初中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色彩对比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色彩的鲜明与对比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而色彩的冷暖与明暗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因此,掌握色彩运用的技巧对于初中生进行美术创作极为重要。
第五,注重细节处理。
美术创作中的细节处理是展现艺术家的专注力和技巧的重要体现。
初中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要注重观察和分析对象的细节,并通过绘画或雕塑等手法准确地表现出来。
初中美术设计构思(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设计构思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设计构思1. 引言在美术教学中,设计构思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表达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美术设计构思的实施策略。
2.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设计思维。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1)美术基本概念: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掌握美术的基本分类。
(2)美术技法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3)设计原理:教授设计的基本原理,如色彩、构图、比例等。
(4)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设计,如海报、插画等。
4.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分析: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使学生掌握美术技法和设计原理。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促进全面发展。
5.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等。
(2)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美术素养。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4)综合素质评价:从审美、创意、技巧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6. 教学案例以人美版八年级上册《藏书印》一课为例,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导入:介绍印章的起源和发展,展示经典藏书印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印章的分类、制作方法和技巧。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制作藏书印。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7. 总结美术设计构思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的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上相对成直径的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属于颜色中的对比色。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色及绿、蓝、紫色,还会使人产生暖与冷的联想的基础上要学习的新内容。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知识点:
1、对比色的配合。
2、认识色彩中的邻近色,以及学习邻近色的配合。
邻近色也称类似色。
在色环上90。
以内相邻近合,如黄、黄绿、绿,或是红紫、紫、蓝紫,或是黄橙、橙、红橙等,都称之为邻近色或类似色。
合,由于色相之间差别较小,对比较弱,所以容易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
但邻近色也正由于色相易使画面显得单调。
因此,在运用邻近色配色时,可与黑、白、灰色配合使用,也可以增强、减弱达到统一中有变化的效果。
3、学习图案中的适合纹样。
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图案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早在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先民们就开始运用图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几千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许许多多既具有民族特格的图案,充分显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及不同的风俗民情。
从我们教科书上所选择的图例上就可在现今的生活中,图案装饰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有花布、刺绣、花边、地毯、壁挂、商标、陶瓷目前,从图案的取材来看,大致可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几何图案等。
米看,有平面与立体之分。
从图案的组织形式上来看,还可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等。
在本主题单元中,我们把这三篇课文的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因为它们都统属于造型·表范畴之中,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教学活动。
专题一:万绿丛中一点红对比色的配合;专题二:色的邻近色,以及学习邻近色的配合;专题三:美丽的纹样,学习图案中的适合纹样。
这三个专题的本覆盖了教材的全部要求,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当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了解如何使对比色配合做到既鲜明又协调;
认识与了解色环上的邻近色;
了解适合纹样的设计与绘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色配合原则,设计贺卡或招贴画。
运用邻近色进行配色练习。
利用邻近色绘制一幅作品。
设计与绘制适合纹样。
绘制适合纹样并进行美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对应课标
·选用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按照对比色配合原则,进行配色练习。
·运用对比色配合原则,设计贺卡或招贴画等。
·从色环上了解邻近色。
·用邻近色创作一幅作品。
·按照要求设计、绘制适合纹样。
·剪下自己绘制的适合纹样,进行美化。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对比色的配合原则是什么?
2、色环上的邻近色有哪些?
3、绘制适合纹样的方法有那些?
专题划分专题一:万绿丛中一点红对比色的配合;
专题二:色彩的和谐,认识色彩中的邻近色,以及学习邻近色的配合;专题三:美丽的纹样,学习图案中的适合纹样。
专题一万绿丛中一点红对比色的配合;所需课时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2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学会如何使对比色配合做到既鲜明又协调。
2、运用对比色配合原则,设计贺卡或招贴画。
专题问题设计1、选用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按照对比色配合原则?
2、何使对比色配合做到既鲜明又协调?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多媒体
常规资源:音响设备,图片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
其他:课本、画具,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
学习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比较: 相同主体,不同背景,两幅图有何不同. (可以联系四年级学过的主体与背景)
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2、发展阶段:
总结: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色差越打越明显——这就
对比色的定义: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o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把对比色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也可以这样定明显区分的色彩,叫对比色。
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主题突出,色彩鲜明。
3、学生练习:
用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组织画面,进行色彩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展评作品
评价要点1、是否知道对比色的配合原则。
2、能否利用对比色配合原则,进行配色练习。
3、能否根据对比色配色原则,设计贺卡或招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