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单元概述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单元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重难点:1. 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 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分数卡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评价:本章结束后,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分数测试,评价学生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分数的读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读写常见的分数。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数线,读分子。
2.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写分子。
三、教学步骤:1.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示例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分数,巩固知识点。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读写错误。
四、课后作业:练习读写常见的分数,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章:分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2.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三、教学步骤:1. 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示例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知识点。
3. 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示例演示。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练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家长签字确认。
第四章:分数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能够比较和排序分数。
3.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数的加减运算。
### 难点:3.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4.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分子、分母的意义。
2.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大小排序。
3. 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加法原理。
•分数的减法原理。
4.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问题,复习小学四则运算中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出分数概念。
2. 讲解•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演示如何比较和排序分数。
•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操作方法。
3. 练习•同学们进行分数比较和排序练习。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 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及难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3.思考如何将分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以上为《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到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今后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其余内容放在下一册。
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加以等分割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将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例如5份),和重复次数(例如2次)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
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将一个长度单位(单位量),例如1米,置于该线段上,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其长度。
但是当线段有剩余,又不满一个长度单位时,就必须把该长度单位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即单位分量),以分成五等分来说,每一等分就是1/5米。
如果剩余的部分为小单位(单位分量)的2倍,那么这剩余的线段就是2/5米。
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分数概念的研究,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单位分数(几分之一),再通过“几分之一”的累积来学习“几分之几”。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会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同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对整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物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切水果、分物品等,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切水果,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3.巩固: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分物品,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4.应用: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分数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应用。
2024《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范文

2024《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数学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②能力目标:利用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分数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辅助材料,包括彩色卡片、分数线、实物物体等,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开始前,我将通过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发他们对分数的思考。
例如: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半杯水、四分之一苹果这种说法?这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逐步引导他们接近分数的概念,并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环节二、直观感知,理解分数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彩色卡片和实物物体。
我将一个苹果分成几个等份,并用彩色卡片表示每一份,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引导他们发现每一份就是一个分数,例如1/2、1/4等。
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环节三、读写分数,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后,我将介绍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读写分数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读音:“3/5”可以读作“三分之五”,“1/2”可以读作“一半”,等等。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学好这部分的内容,既为学习分数初步认识作铺垫,更为小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二、说学情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制定的: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几分之一;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分数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等学习数学的能力。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因为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分数的基础。
所以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
又因为从整数扩展到分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抽象、困难,所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但学生对它的认识却各不相同。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可修改全文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目录 1
2 3 4 5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教 学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明它们 的认识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间的名称。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比较 分数时1的分数大小;在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数大 小的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第二小节是简单的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 解。第三小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 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小 数做好了铺垫。
4
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 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拓展;体会分
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 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 数的大小比较。能解决有关分数的 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观察、 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和几分之几,感知整体和部分的 相对性,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 感。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
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
1
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
较。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观察、比
3
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
之几,感知整体和部分的相对性,建
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
2 数学模型,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
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 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 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 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分数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指在数学的运算中,用一个整数表示为几份相等的部分,如3/4,2/5等。
初步认识分数,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分数的概念:分数是一个整数分为若干份相等的部分,每一份的大小为分母的倒数,例如2/3表示将一个整数分为3份,每份大小为1/3。
分数通常用分数线将分子和分母分开,分号也可以用斜杠代替。
例如,3/4和3:4都是表示3份中的3份的分数。
3.分数的整除性质:分数的整除性质与整数的整除性质类似。
对于两个不为零的分数a/b和c/d,如果d|b,则有a/b ÷ c/d = (a/c)(d/b)。
4.分数的约分和化简:分数的约分是指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共因数,使得分数的值不变。
通过约分可以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例如,6/15可以约分为2/5。
化简分数是将分数化为较简单的形式,例如,4/8可以化简为1/2。
5.分数的通分和加减运算:通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相同的分母,从而方便进行加减运算。
通分的结果可以通过分子、分母分别乘以对方的分母或公约数得到。
例如,1/3和2/5的通分为5/15和6/15,加起来为11/15。
分数的乘法运算是指将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将相乘的结果化简为最简分数。
例如,2/3 × 4/5 = 8/15。
分数的除法运算是指将除数的分子、分母互换位置,然后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运算。
例如,2/3 ÷ 4/5 可以转化为2/3 × 5/4 = 10/12,即5/6。
7.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分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通分后比较分子大小、或将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比较来确定。
例如,1/2与3/4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通分后比较分子大小,化简为2/4与3/4进行比较,得出3/4比1/2大。
又如,0.5与2/3的大小可以通过将2/3化为小数进行比较,得出0.5等于2/4,比2/3小。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纵横梳理说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法、平均分以及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这一部分的认识比较抽象。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这部分最基础的知识。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清晰地把握学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但只能模糊地表示,没有具体深入地想如何用数字表示,同时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需要加强。
三、有机结合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特制定以下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
2、理解分数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求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立足课堂说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难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五、以学定教说教法,因人而异说学法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年龄经验,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观察分析法、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体现“在玩中学,动中思,练中悟”,体验分数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讲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讲义一、分数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分东西的情况。
比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的部分就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分数。
分数是人类在测量和分配物品时产生的。
当整数无法准确描述物品的分配情况时,分数就应运而生。
二、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例如,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4。
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比如,在分数 3/5 中,3 是分子,5 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
3、理解平均分平均分是理解分数的关键。
只有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例如,把 6 个苹果随意分成两份,不能用分数表示。
但如果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 6÷2 = 3 个,这时每份就可以用 1/2 来表示。
三、分数的读写1、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例如,3/5 读作:五分之三。
2、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比如,要写五分之二,先写分数线“—”,再在分数线下面写 5,上面写 2,即 2/5 。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例如,1/5 和 3/5 ,因为分母都是 5 ,分子 3 大于 1 ,所以 3/5 大于1/5 。
2、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比如,1/3 和 1/5 ,分子都是 1 ,分母 3 小于 5 ,所以 1/3 大于 1/5 。
五、分数的简单计算1、同分母分数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例如,1/5 + 2/5 = 3/5 。
2、同分母分数相减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比如,4/7 2/7 = 2/7 。
六、生活中的分数1、食物分配在家庭中,将一块披萨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人吃其中的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以生活化的方式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观察和操作,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但对于分数的简化这一部分,我发现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课堂上,我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运算。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这一部分仍然容易出错,可能会改变分母的值。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分数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读写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初步认识,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的互换,分数的简化等。
3.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通过实际例子,使学生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分数运算,为后续深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使其能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形成对分数的初步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分析和教学设计2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分析和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些内容都是分数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但是对于分数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正确地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正确地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同时,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学生的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的比较的主题。
故事中,有两个主人公,它们分别有两个糖果,一个糖果有3块,另一个糖果有4块,它们想知道哪个糖果更多一些。
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两个糖果的多少。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当分子相同的时候,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当分母相同的时候,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分数卡片。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大单元教学解读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 七 单 元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 一 ) 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所安排的认识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
这部分 教学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通过数学 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 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段目标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学段目标中提出: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 力。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应用意识。
同时也提出: “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表内除法中均 ·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实物的经验 之一和几分之几(二)(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下册)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2. 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概述和课时安排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
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教学时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共3小节8 个课时。
具体如下:二、学业要求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学业要求为:“学生能直观描述小数和分数,能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数与运算的教学,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
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感悟分数单位,进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其已有认知经验主要是“平均分物”,当整数不够用时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去表示,便有了分数的产生。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有了整数计算的基础,学生能够迁移整数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分数的加减法,体会本质上两者相同,都是计数单位的相加减。
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对于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分数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本单元的学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
四、设计思路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感、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我们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进行课时重组,分为5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图示表达,在整体与部分中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分数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核心素养:数感、推理意识、抽象能力、符号意识、几何直观。
2.在直观观察、简单说理中理解同分母分数或分子为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分子为1的分数的大小。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项目式学习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项目式学习01 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定为“分数的世界:认知与应用”。
这个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走进分数的世界,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会读、写和比较简单的分数,以及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选择这个主题,首先考虑到分数是初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小学阶段从自然数到有理数转换的关键桥梁,是未来进行更复杂数学学习的基础。
其次,分数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数学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单元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层面,还在精神层面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数的世界:认知与应用”,学生将有机会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同时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从而对数学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和热爱。
02 单元内容分析1. 内容选取与排序本单元主要围绕“分数”的主题展开,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明确分数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些内容的排列顺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2. 项目式学习的优势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小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数,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项目式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策略与预期成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操作、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
例如,对于“比较分数的大小”,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割饼干、比较各组饼干的大小来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一、单元地位和作用及组成情况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
用涂色的方法来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专题之间的关系
专题一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
专题二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有关分数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课件演示帮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搜索生活中有关分数的资料,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对应课标
1、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借助分月饼、分西瓜以及根据七巧板、积木说分数的意义。
2、加强多种数学实践活3 、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一个分数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名称?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专题划分专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专题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专题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其中,专题一(或专题三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
专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所需课时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的的含义;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专题问题设计
1、那用什么来表示半个呢?
2、为什么第三、四幅图分的方法不一样,形状也不相同,但都表示正方形的1/2呢
3、一共四个人了,这只蛋糕又得怎么分呢?分成几份?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4,你认为还可能会有其他的分数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课件,园形、正方形、三角形,蛋糕,苹果等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
(出示喜羊羊过生日的场景图)
问题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呢?用你们的手指来表示行吗。
(2个)学生给出2个手指。
师:对了,每人能吃到2个。
吃完了苹果喜羊羊又想看第二件礼物了。
你们猜一下,第二件礼物会是什么呀?
师:让我们来打开看看吧。
原来是2个桃子
这下怎么分呢?来帮帮他们吧。
问题2:把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1个)学生给出一个手指。
师:对了,是每人吃1个。
好好吃的桃子,吃完了桃子,让我们来猜猜第三件礼物也是最后一件礼物会是什么呢?同学们要是你们过生日你希望它是什么呢打开第三个礼物“|原来是一个大蛋糕呀!”
接着,我故作为难状地说:接下来一个蛋糕,让美羊羊很是为难,为什么呢!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分了!你们会不会开呀?
师:一个蛋糕也能平均分成2份,这可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来帮她分吧?
生1:每人一半。
生2:每人半个。
师:对就是一半(半个)。
师:那一半(半个)如何用手指来表示?那用什么来表示半个呢?
(学生无法表示)。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
活动二:、认识1/2 折纸看课件
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出教师提前为他们准备的各种纸片,折出它们的一半,并说说是怎么折的师:同桌合作,把准备好的园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一根线进行平均分。
学生汇报,看课件。
师:小朋友们刚才分了这么多东西,仔细看看,这些分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你们各得到了原来东西的多少
第二课时
滴第
启发学生思考:把一件物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物品用什么数来表示?
(1)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师:这半块蛋糕用什么数来表示?(揭示课题)
用1/ 2来表示。
板书1/ 2
评价要点学习二分之一时,学生折纸互评;课后练习准确程度教师评价。
例如1、认识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师:同桌合作,把准备好的园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用学生汇报并互相评价折纸是否正确。
师:小朋友们刚才分了这么多东西,仔细看看,这些分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