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重点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管理学概论是管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专业学生了解管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管理学概论课程时,我们需要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经典案例和管理实践等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管理学概论课程,特别整理了以下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的活动,其特点包括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指导性和控制性等。
2.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包括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控制者和协调者等,不同的角色对应着不同的管理行为。
3.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工原理、协调原理、权威原理和适应原理等,这些原理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管理学的理论框架1.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重点关注员工的动机、沟通和领导等方面。
3.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和量化管理学派等,这些理论对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方法。
三、管理学的经典案例1. 泰勒科学管理案例泰勒科学管理案例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来改进管理实践。
2. 霍桑实验案例霍桑实验案例是行为管理理论的经典案例,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参与进行实验,揭示了员工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3. 福特汽车公司案例福特汽车公司案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经典案例,通过实施流水线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方法,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四、管理学的管理实践1. 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是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包括组织分工、权责关系、决策流程和沟通渠道等方面。
2. 领导与决策领导与决策是管理实践的核心内容,包括领导风格、决策方法和领导行为等方面。
3. 绩效评价与激励绩效评价与激励是管理实践的重要环节,包括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管理学概论》考核知识点
《管理学概论》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绪论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察学员对管理的概念、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现代化和现代管理原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l.管理概述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现代管理原理4.管理现代化考核要求l.管理概述识记:管理的概念。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与系统效应。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识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现代管理原理识记:系统整体原理、以人为本原理、权宜应变原理、控制反馈原理等。
理解与掌握:在以人为本原理中要坚持动力原则;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
4.管理现代化理解: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者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察学员对管理者的概念、工作特点,现代管理者的素质,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对管理者的考核等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l.管理者及其工作特点2.现代管理者的素质3.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4.对管理者的考核考核要求l.管理者及其工作特点识记:管理者的概念。
理解:管理者的工作特点。
2.现代管理者的素质识记:立体思维、创新能力。
理解:未来管理者的特点。
掌握:管理者如何处理与上级、下级的关系。
3.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识记: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梯形的年龄结构。
理解: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的标志;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计算。
掌握: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
4.对管理者的考核理解:定性考核法、定量考核法、反馈试探法、考核的原则。
掌握:管理者考核的内容。
第三章管理职能(上)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察学员对调查和预测、决策、计划、组织和指挥等管理职能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l.调查和预测2.决策3.计划4.组织和指挥考核要求l.调查和预测识记: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预测。
理解:对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预测的程序、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加权平均数据预测法。
2.决策识记:决策的概念。
理解: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程序、决策的种类。
3.计划识记:计划的概念、PDCA计划循环法、目标管理。
理解与掌握:计划的作用、编制计划的原则、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管理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职能:信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
管理者角色管理者扮演的十种角色可归纳为三种: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分别为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管理者即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所扮演的角色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在决策中,管理者的出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作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的实施.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是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2。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负责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资源,惯例,技术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的和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第2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道德发展阶段最低层次——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中间层次——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最高层次-—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改善企业道德管理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好,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4。
大学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1 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管理学是对管理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人类社会组织生活的需要。
古希腊有世界上第一个管理学家患急醒,醒丰饽,他是古希腊学派的创始人。
其后,有经焉德翁,托马斯·杰斐逊,罗伯特·德克斯勒等学科的提出和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1.2 经济学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经济学原理在管理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管理学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着管理的各种活动。
经济学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包括: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和定价策略、市场失灵等方面。
1.3 经济法规和商业伦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经济法规和商业伦理在管理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经济法规和商业伦理对管理活动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的经济法规,同时也要遵守商业伦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准。
1.4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指导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5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目标和责任、计划和控制、组织和领导、人才管理、激励和绩效评价、沟通和协调等方面。
这些基本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石,对于管理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管理学中的管理职能及其实施2.1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
这些职能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能。
2.2 管理职能的实施计划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进行的一项综合工作。
组织是管理者对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布置和安排的工作。
领导是管理者对组织中的人员进行指导和促进,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来,并全力以赴地完成各项任务。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考纲:名词解释(5个十分)单项选择(20个 20分)简答(6个 40分)论述(2个 30分)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的人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职能:计划与决策(决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如何最好的实现目标)组织(组织活动和资源以促进目标的达成)领导(指挥员工并将其引导向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控制(监督和调整组织的活动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3.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与从事工作或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际技能(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概念技能(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管理的效率(组织资源优化利用的程度——是否正确的做事)管理的有效性(组织资源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否做正确的事)5.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罗(2)主要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发展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泰罗的管理制度)代替旧的经验式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3)泰罗管理制度:(科、制、科、刺、管)科学的制定工作定额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方法科学的选择并培训工人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相分离6.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分、权、纪、统、统;个、报、集、等、秩;分、权、主、集)分工、权威、纪律、统一命令、统一行动;个人服从集体、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7.霍桑实验的结论:(工、存、提、要)工人是社会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不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的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构成的动力,如安全感、归属感、相互尊重和友情,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中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特殊的感情倾向和领袖人物,以一种默契左右着工人的行为)提倡新型的领导风格(新型的领导风格就是通过满足工人的合理需要,加强正式组织内部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鼓舞工人的“士气”,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要关心工人(管理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关心下属,沟通感情,让工人能心情舒畅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附:霍桑实验的意义:为管理学者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组织中人的因素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相反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位置,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8.需要层次理论:(生、安、社、自、自)生理的需要(人类维护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劳动、职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如希望解除生病、失业、破产、意外灾难及养老等经济生活的担忧。
《管理学概论》要点
《管理学概论》要点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其职能去实现某种组织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二是为实现某种组织目标而建立责任制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管人管理的核心——协调管理的三大泰斗人物:泰勒\ 法约尔\ 西蒙二、管理的职能1、决策;2、计划;3、组织;4、领导;5、激励;6、控制三、管理角色(Manager Roles )管理角色(60年代,明茨伯格的研究成果)1、人际角色: 代表人;领导者;联络员。
2、信息角色: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者角色: 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Conceptual skill):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Human Skill):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概念技能(Technical skill):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五、管理的层次Governance (决策管理)Management (执行管理)Administration (日常事务管理)管理的层次及其职位:高层管理者:董事长、 CEO、总裁、副总裁、COO、CFO、CIO中层管理者:主任、地区经理、部门经理、主治外科医生、团队主管基层管理者:监督者、业务经理、领班操作者、专业人员六、管理的组织形式1、U型组织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2、M型组织矩阵式组织;事业部制组织;扁平化组织3、H型组织虚拟组织(敏捷组织)七、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吃饭应酬:协调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开会讨论:协调工作中的问题分配任务:协调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指导工作:协调活动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找人谈话: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签字把关:协调资源与活动之间的关系考核奖惩:协调资源、活动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八、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4、数学方法5、教育方法具体的管理方法: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作业流程;工作标准;工作表单;管理图表;管理手册;开会;命令;训斥;奖惩;教育---------九、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组织与管理组织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组织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管理的概念、职能、层次和管理者的角色等。
3.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和角色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内部角色和外部角色,如决策者、人际关系和传播者等。
4.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和决策的特点,决策理论的主要模型和方法,包括常用的决策树、利益矩阵和期望值等。
5.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个体行为中的需求理论、动机理论和个人决策等。
6.领导与领导理论领导的概念、特点和领导力量的划分。
以及常见的领导理论,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等。
7.组织设计和变革组织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如分工、协调和灵活性等。
组织变革的概念、类型和管理方法。
例如,SWOT分析、变革管理模型和沟通策略等。
8.绩效管理和激励绩效管理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反馈等。
激励理论和方法,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赫德博格双因素理论等。
9.团队管理团队建设的概念和步骤,如团队角色、团队发展阶段和团队决策等。
团队合作和冲突的管理方法。
10.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1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步骤,如环境分析、目标制定和战略选择等。
常见的战略模型,如波特的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
12.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概念和基本流程,如项目目标、项目计划和项目执行等。
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如甘特图和PERT/CPM网络等。
以上是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如果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相信可以在管理学概论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管理学概论是管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对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课程。
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地复习课程内容,巩固知识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将从管理学概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复习管理学概论课程。
一、管理学概论的基本概念1.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管理是指对组织中的人、物、财、信息等资源进行协调和调配,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点包括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
2. 组织的定义和特点: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人、物、财、信息等资源的有序安排和协调。
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性、协调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等。
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和监督者等,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决策分析、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等技能。
二、管理学概论的理论框架1. 古典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有泰勒和福尔莱特等。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化管理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行政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和组织的层级结构。
2. 行为管理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和人本主义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麦克格雷戈等。
人际关系学派强调员工的社会需求和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人本主义管理学派强调员工的参与和自我实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3.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全球化管理理论等,代表人物有邓尼斯和彼得·德鲁克等。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信息管理理论强调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全球化管理理论强调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挑战和机遇。
三、管理学概论的案例分析1.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实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其管理实践体现了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包括创新管理、全球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等。
2. 中国联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国联通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其管理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竞争和社会责任等。
管理学概论课件整理重点内容
管理学概论课件整理重点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热潮的兴起与发展a)工业革命后b)二战以后c)20世纪70年代4、中国学习管理的必要性a)资源短缺b)科技落后c)专业化社会分工d)凝结全体成员力量的需要e)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f)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g)管理应当是有效的h)管理的本质是协调i)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2、管理的职能:①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②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它一切活动的保证和依托③领导:指导行为、增进了解、统一思想、激励成员④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⑤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3、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4、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已经多元化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和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3、21世纪管理将会面临以下四种趋势:管理人本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试验法: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演绎法: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它完全合乎逻辑的推理第二章学科发展史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泰勒』:从1880年开始,2.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考纲:名词解释(5个十分)单项选择(20个 20分)简答(6个 40分)论述(2个 30分)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的人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职能:计划与决策(决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如何最好的实现目标)组织(组织活动和资源以促进目标的达成)领导(指挥员工并将其引导向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控制(监督和调整组织的活动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3.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与从事工作或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际技能(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概念技能(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管理的效率(组织资源优化利用的程度——是否正确的做事)管理的有效性(组织资源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否做正确的事)5.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罗(2)主要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发展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泰罗的管理制度)代替旧的经验式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3)泰罗管理制度:(科、制、科、刺、管)科学的制定工作定额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方法科学的选择并培训工人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相分离6.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分、权、纪、统、统;个、报、集、等、秩;分、权、主、集)分工、权威、纪律、统一命令、统一行动;个人服从集体、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7.霍桑实验的结论:(工、存、提、要)工人是社会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不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的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构成的动力,如安全感、归属感、相互尊重和友情,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中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特殊的感情倾向和领袖人物,以一种默契左右着工人的行为)提倡新型的领导风格(新型的领导风格就是通过满足工人的合理需要,加强正式组织内部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鼓舞工人的“士气”,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要关心工人(管理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关心下属,沟通感情,让工人能心情舒畅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附:霍桑实验的意义:为管理学者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组织中人的因素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相反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位置,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8.需要层次理论:(生、安、社、自、自)生理的需要(人类维护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劳动、职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如希望解除生病、失业、破产、意外灾难及养老等经济生活的担忧。
管理学概论复习重点
1、管理的概念: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选择填空)管理原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3、(选择填空)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几个: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4、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过程。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5、决策的类型: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从决策主体看,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从起点看,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从涉及的问题看,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从环境可控程度看,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6、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7、决策的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问题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做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对风险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8、(选择填空)决策的方法:(一)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2、名义小组技术3、德尔菲技术(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2、政策指导矩阵(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方法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9、计划的概念:名词上: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上: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内容:(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10、计划与决策的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管理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企业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学科。
- 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管理者的角色等。
第二部分:组织的管理
- 组织的管理包括组织的建立、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行为等内容。
- 组织的建立需要考虑组织的使命、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的规划。
- 组织的结构包括组织的层级结构、部门划分和职权划分等要素。
- 组织的行为涉及组织的协调、组织的决策和组织的控制等方面。
第三部分:领导与决策
- 领导与决策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 领导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能力和领导效能等方面。
- 决策包括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和决策的风险等内容。
第四部分:计划与控制
- 计划是一个组织实现目标的蓝图,包括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等。
- 控制是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的方法等。
第五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招聘和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第六部分:组织行为
- 组织行为是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 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以上是对《管理学概论》的重点整理笔记,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为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和讲义。
大一管理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一管理学概论知识点归纳管理学概论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技巧。
通过学习管理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培养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大一管理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管理学基本概念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和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核心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2 组织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将资源和人员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
组织的形式包括线性组织、职能组织、矩阵组织等。
1.3 层级管理层级管理是指在组织中,由高层管理者向低层管理者传递指令、责任和权利的过程。
层级管理可以分为顶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1.4 经理人角色经理人通常需要履行三种角色:亲和角色、决策角色和信息角色。
亲和角色包括领导、激励和沟通;决策角色包括制定战略、分配资源和解决冲突;信息角色包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传递信息。
二、管理学理论2.1 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关注工作的标准化和效率的提升,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和工程原则。
著名的科学管理学者包括泰勒、福特和吉尔布雷斯。
2.2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强调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注重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著名的行为科学管理学者包括马斯洛和赫茨伯格。
2.3 管理系统学派管理系统学派将组织视为开放的系统,关注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管理系统学派提出了许多管理模型和理论,如管理过程模型、赫茨伯格理论和查尔斯·温伯格的结构理论。
2.4 现代管理学派现代管理学派注重适应和变革,关注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
现代管理学派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概念和实践,如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
三、管理职能与技能3.1 规划与决策规划与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包括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策略,确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以及做出重要决策。
3.2 组织与协调组织与协调是管理的核心职能,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制定工作流程和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组织行为、领导与决策、战略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与起源:
-知识社会背景下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管理主体与对象的概念
-管理的基本功能与过程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古典管理学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
-行为科学管理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与人本主义管理学派)
-现代管理学理论(包括系统理论与博弈论)
3.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个体行为与个体特质
-个体与工作的匹配度
-组织结构与文化
-组织沟通与冲突解决
-组织变革与创新
4.领导与决策: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
-基本的领导理论(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与情境理论)-决策的定义与过程
-决策方式与方法
-决策的影响因素与决策失误
5.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环境分析(包括PESTEL分析与五力模型分析)
-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
-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管理
-战略实施与控制
6.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
-绩效激励与奖励
-绩效改进与优化
7.团队管理与协作:
-团队与团队管理的概念-团队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团队决策与决策质量-团队沟通与冲突解决-团队合作与团队绩效。
管理学概论重点_邵冲版本
《管理学概论》记忆重点第一章:管理基础:一、组织:★★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既定目标”:是指组织是为获得预期成果设计的。
“正式结构”:表示组织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工完成的。
“社会实体”:是指组织是由人群组成的。
2、组织的特征:①目的:每个组织都有目的,没有目的的组织不存在。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提供符合需要的产出(如产品和服务)。
②人员:组织由人群组成;(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
)③管理:要达到组织目的必须分工合作(管理),其结果是形成组织的正式结构。
组织中必须有些人从事协调他人的活动。
3、组织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
组织形成的原因:人类为了克服个人能力的限制而有意识集体协作的结果。
协作的作用:①协作能够扩大或增强个人的能力(即协作能够完成个人想完成、但又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②可以缩短目标的实现的时间。
二、管理:★★1、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在协作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性职能。
2、管理是协作的需要。
任何协作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都包含三个基本因素:①通过协作要取得的预期效果;②为了获得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③对各种活动进行协调和指挥。
3、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结合的性质产生的,只要是协作劳动,客观上就需要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又是从共同劳动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即对抗性质产生的。
4、管理既包括生产力合理组织方面的问题,也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完善方面的问题。
①、管理是由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社会职能,是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力所必需的社会职能;②、管理作用的发挥又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管理者:1、管理者是在协作过程中协调他人活动,并对组织完成预期任务负有责任的人。
管理者在协调他人活动时要进行各种管理活动和管理工作。
2、管理者的分类:•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类型。
①基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监督工作现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完整word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概念: 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 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 通过决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1、概念: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 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以高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特征: 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 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特性: 有效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艺术性和科学性3、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4、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5、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 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6、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 综合、专业管理者7、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 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 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 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 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 分配资源, 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1)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2)人际关系方面: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3)信息传递方面: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8、决策方面: 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9、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 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 能够运用特定的方法、程序、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人际技能: 指与其他人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3)概念技能: 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管理的对象: 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管理学概论重点范文
管理学概论重点范文一、管理学的定义及起源-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组织和个人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运用资源,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科。
-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起源于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管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管理学的主要理论1.经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韦伯官僚管理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权力的合法性。
-奥斯本行政法制理论:强调对组织进行规范和控制。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霍桑实验:强调工作环境和员工的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麦格雷戈X-Y理论:强调领导者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员工的需要对其绩效和动机的影响。
3.环境管理理论:-斯旺森系统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
-竞争战略理论:强调组织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制定合理竞争策略。
三、管理过程管理过程是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规划:确定组织目标和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
2.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和建立沟通渠道。
3.领导:指导和激励员工,帮助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4.控制:监测组织绩效,纠正偏差,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1.人际角色:作为组织的代表,与员工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调。
2.信息角色:作为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为组织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决策角色: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情况做出决策。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1.技术技能:对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人际技能: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3.概念技能:理解和应用管理概念和原则的能力。
五、现代管理问题在现代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1.全球化:跨国公司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环境。
2.多元文化:如何管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和客户。
3.创新和变革:如何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变革,保持竞争优势。
管理学概论重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学概论组织及其特征: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机构的实体。
组织具有三个特征:组织是两个以上人员的集合体,需要以人为主体来开展工作、达成目标;每个组织都由一个明确的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并反映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具有系统性的结构,借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组织的机构可以是弹性的、开放的,也可以是刚性的、严密的,但不管何种类型都具有精细的特征以便明确组织成员间的工作关系。
组织依据其最终目标可以划分为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两大类。
由于不同类型组织的最终目的不同,所以尽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在管理活动中关注的侧重点就各不一样。
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要视不同类型组织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有针对性地予以区别对待。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和起始概念。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研究的重点不同,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概念。
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让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卡斯特:“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以上定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只能活动;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其中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如何达到组织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管理的性质管理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从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意义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可分析如下:(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背景当中,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学概论组织及其特征: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机构的实体。
组织具有三个特征:组织是两个以上人员的集合体,需要以人为主体来开展工作、达成目标;每个组织都由一个明确的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并反映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具有系统性的结构,借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组织的机构可以是弹性的、开放的,也可以是刚性的、严密的,但不管何种类型都具有精细的特征以便明确组织成员间的工作关系。
组织依据其最终目标可以划分为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两大类。
由于不同类型组织的最终目的不同,所以尽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在管理活动中关注的侧重点就各不一样。
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要视不同类型组织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有针对性地予以区别对待。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和起始概念。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研究的重点不同,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概念。
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让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卡斯特:“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以上定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只能活动;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其中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如何达到组织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管理的性质管理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从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意义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可分析如下:(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背景当中,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管理的二重性,集中体现管理本质。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早期的管理活动完全依靠管理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多表现为一种艺术。
现代管理探索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根据管理实践灵活运用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不断创新,因而现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管理的一般特征管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具体特点,但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实践,它有着自身的一般特征。
(1)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实践都是以协作形式出现,由于工作任务复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与人之间复杂动态的协作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通过最佳的工作组合和最优的机构设置,实现组织协作的最大效用。
(2)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在管理活动中,组织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3)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管理系统包括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管理系统两大基本关系的主要方面,对组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有效管理,可帮助协调人与物的关系,并在组织内形成有机合作的整体力量,大幅增强管理系统的功效。
(4)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管理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革新,从而使管理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同时又反过来指导管理实践,促使组织的管理成效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对管理职能的准确界定有极端重要性,它是达成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
组织中各级管理者都要承担的基本职能有四类,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
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总体战略,将计划逐层展开,制定战略实施和资源分配的方案。
(2)组织。
明确组织当前的工作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类与整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机构和职位来承担这些工作任务。
通过明确组织的指挥链并进行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划分,构建起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3)领导。
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下属进行有效的激励,并为下属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集中精力、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4)控制。
遵照一定的科学程序,对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实际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在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的过程。
它贯穿管理过程始终,是组织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和必要保障。
现实中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简单纯粹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起点与终点。
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始终处于一种过程当中,以连续的方式从事着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
管理者概念:管理者相对非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是组织中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监督别人的活动并对达到目标负有责任的人。
基层管理者:组织中最低层的管理者,直接与从事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非管理人员打交道。
中层管理者:介于基层与高层管理者之间。
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于组织顶层,承担着广泛的组织决策、制定战略和目标等责任。
卢桑斯研究指出,处于不同组织层级的管理者在各项管理职能上花费的时间有差异,组织职能所占时间的比例由基层到高层呈现递减规律,计划、领导和控制职能则恰好相反。
管理者的角色角色是指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所谓管理角色,实际上就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1)人际关系。
管理者在这方面有三种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挂名首脑承担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领导者对下属进行有效激励和指导;联络者维护好外部关系获取支持,并尽可能掌握各类信息。
(2)信息传递。
管理者在这方面有三种角色: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监听者竭力获取内外部各种信息;传播者利用各种方式传播信息;发言人以各种方式向组织外部发布组织信息。
(3)决策制定。
管理者在这方面有四种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企业家寻求机会创新改革,谋求组织发展壮大;混乱驾驭者在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和危机时发挥作用;资源分配者合理分配组织资源,以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谈判者作为组织代表参加各种类型的谈判活动。
管理者角色并不是在所有管理人员中平均分布,也不可能全部由某个管理者一肩承担,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的侧重点不一样。
信息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等角色更多由组织高层人员担当,领导者的角色在基层管理者身上表现更为突出。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组织的环境变幻莫测,管理者的任务和职责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且日益复杂。
通常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的能力,对直接处于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尤为重要。
人际技能:与他人共事、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的能力。
对所有管理者同样重要。
概念技能:分析和诊断复杂情况的心智能力。
管理者系统化看待组织及外部环境,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对高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可以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体性因素,规章、条例等体制性因素,人际关系、组织氛围等无形因素。
2(1)具体环境,包括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因素,一般有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压力集团。
A顾客:代表着不确定性,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对组织目标客户的关注,识别和分析他们的需求类型及其变化,从而确保所做的决策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B供应商:通常为组织提供原材料、设备、资金和劳动力。
组织所需资源匮乏会束缚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因而需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所需投入的持续稳定供应。
C竞争者:必须时刻保持对竞争者动态的密切关注,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有针对性的策略有效应对。
D压力集团:通常也称作特殊利益集团,是组织不容忽视的外部环境力量。
压力集团往往通过游说政府官员、利用媒体及舆论或直接的组织抵制活动等方式来影响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以达成维护某种特殊利益的目的。
管理者必须及时了解关键压力集团的利益诉求,保持维护彼此间良好关系;准确预见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可能消除或弱化,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一般环境包括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与技术、政治与法律、社会与文化、人口与地理等领域的因素。
这些领域的变化对组织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一旦发生大环境的急剧恶化会对组织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环境管理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客观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与管理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1)评估环境。
环境的变化及其特点由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造成,因而评估环境也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分为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两个维度。
(变化程度:不可预测的变化,分为动态和稳态。
复杂程度,评估标准在于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以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2者管理有助改善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是组织变得更为柔性,从而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
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方式取决于他们对组织的关键程度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维矩阵中分为跨域管理、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利益相关者管理、扫描和监控环境四种具体管理方式。
管理学的性质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二重性--自然科学VS社会科学;复杂性—综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运筹学等。
(2)管理学是一门紧贴实践的应用性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学科。
管理学的内容(1(2(3(4,如个体层面的价值观、知识、技能;群体层面的结构、关系等。
(5(6(7上述七个模块是当今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管理学的范畴将不断扩大,具体内容也会不断更新,这也有助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继续发展与完善。
管理学研究方法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透过时间显现的种种表象揭示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帮助人们认识管理的本来面目。
1、研究过程(1)确定研究目的,有探索性研究、描述型研究、解释性研究三种研究类型。
(2)概念化。
厘清或定义与管理研究有关的所有概念的含义。
(3)选择研究方法。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等。
(4)操作化。
明确用以测量变量属性的程序。
(5)总体和抽样。
(6)观察,收集实证资料。
(7)处理资料。
(8)分析资料,提出管理研究结论,并根据结论验证当初的研究假设。
(9)应用。
2、研究方法(1Eg.霍桑实验。
优点:使自变量独立,进而因果推论;相对容易复制;具有很强的严密性。
缺点:人为操作,实验中发生的事情未必会在现实世界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