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分类
脉络膜黑色素瘤(melanomaofchoroid)
脉络膜黑色素瘤(melanomaofchoroid)【病因病理】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球恶性肿瘤,起源于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恶性肿瘤或黑色素痣恶变而来,主要发生于眼球后极部,也就是后1/3脉络膜,约90%起自脉络膜,7%起自睫状体。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当然青壮年也是可以发生的,这个不绝对,常为单侧性,双侧罕见。
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型两种。
以前者(局限性)多见,肿瘤含有较多的血管,而细胞间质稀少。
肿瘤细胞沿脉络膜增殖,使局部增厚,继而逐渐增大,呈半球形向玻璃体腔突出,对邻近组织无明显破坏,当玻璃膜遭受细胞破坏时,肿瘤进入视网膜下,形成底大、颈细、头圆的蘑菇状外观。
病理上,黑色素瘤分为有黑色素和无黑色素两种类型,多数黑色素瘤内部结构均匀,较大肿瘤内可伴有出血或坏死,罕见钙化;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瘤细胞虽无黑色素颗粒分布,但dopa实验仍为阳性,表明仍有产生色素的能力。
色素含量多少与恶性程度无关。
根据肿瘤形态及排列结构, Callender于1931年将本病分为4型:①梭形细胞型又分为A、B两型,瘤细胞核染色质较细,核仁不太显著的小棱形细胞为A型,核仁较显著的为B型;②束状细胞型主要由B型梭形细胞构成,呈典型的栅栏状排列,且以毛细血管或淋巴管为中心;③上皮细胞型瘤细胞肥大,圆形或多角形。
胞浆内常含有较多色素,瘤细胞散布在相当量的网状基质内;④混合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
肿瘤侵犯1/4象限以上甚至整个脉络膜者为弥漫性黑色素瘤,通常沿着脉络膜发展,呈普遍增厚,肿瘤可侵犯黄斑部,可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肿瘤最易侵及血管,约半数病例可在原发肿瘤治疗后发生血行远处转移。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肝和腹腔器官,其次为肺和骨,也可转移至皮下和淋巴结。
【解剖基础】脉络膜:占眼球中膜的后2/3,为一层富有血管和色素的薄膜。
由于血管的充盈程度不同,很难准确测定其厚度,一般前部较薄,后部较厚,黄斑处厚度可达0.26mm。
恶性黑色素瘤课件
03
03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 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
04
04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类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皮肤、黏膜或眼
色素细胞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其他器官,如肺、
肾、肝等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最 常见的类型,占恶性黑
活检:对可疑病 变部位进行活检, 病理学检查以确 定是否为恶性黑 色素瘤
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等,用 于评估恶性黑色 素瘤的扩散程度 和治疗效果 Nhomakorabea 治疗方法
0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包括局部 切除和广泛切除
03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
05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 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包括小 分子靶向药物和抗体药物
A
化学物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恶性黑色素瘤
C
B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可能导 致恶性黑色素瘤
D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可 能导致恶性黑色素瘤
生活方式因素
01 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于紫 外线下,可能导致皮肤细胞 发生突变,从而引发恶性黑 色素瘤。
02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 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食物, 可能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 加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治疗:心理 辅导、营养支持 等
定期随访:监测 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恶性黑色素瘤的 案例分析
4
典型案例
患者A,男性,50岁, 发现背部黑色素瘤,直 径约1cm,无明显症 状。
鼻恶性黑色素瘤
生物治疗
• 基因治疗,指通过一定方式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以发挥治 疗作用。如将携带有白细胞介素-12 基因的质粒导入肿瘤内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等。
• 细胞因子,包含 IL2.干扰素、IL-12.IL-21等可以单独应用也可和其他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因而影响抗肿瘤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与效应功能。
色素瘤。 • 随着患者年龄增高发病率具有增高的趋势, 年龄在 60 到 80岁之间, 平均年
龄为 65 到 70 岁
目录
01 临床表现 03 诊断与分型
02 实验室检查 04 治疗与预后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鼻塞 和鼻衄 单侧、进行性加重、永久性 大量出血也可能是血涕 晚期症状: 累及眼部时可表现为突眼、复视、视力减 退、眼球移位等症状 侵及耳部时可致耳鸣、听力减退 面颊肿胀、麻木、腭部肿块、剧烈头痛 伴有颈部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的转移
实验室检查
鼻内镜检查 明确肿瘤的形态(活动性、是否结节状、是否 息肉状、是否乳头状) 、大小及粘连性。
息肉样、桑椹或菜花样外观, 质硬而脆, 常伴感 染、坏死, 可误诊为鼻息肉或血管瘤。
大约 1/3 的黑色素瘤可出现色泽改变, 呈现棕 色、暗红色、深红色、黑色或蓝色时, 对其诊 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当肿瘤的原发病灶被诊断出时, 大约 10%-20%的病人已出现颈部 淋巴结的转移, 6%的病人已出现血行转移(肺、脑、骨、肝) 。 通过对皮肤和眼部的检查来确认肿瘤的原发部位, 以此来鉴别发生 在鼻腔鼻窦的恶性黑色素瘤是原发灶或者是转移灶
— Mihajlovic M
Mihajlovic M, Mihajlovic S, Jovanovic P, et al.Primary mucosal melanoma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2;5:739-53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分型标准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分型标准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种皮肤癌,其病理诊断通常涉及组织活检和病理学分析。
黑色素瘤的分型标准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是根据肿瘤的特征、深度、细胞类型等来进行分类。
以下是黑色素瘤病理诊断的一般性分型标准:1.Breslow深度:•Breslow深度是一种测量黑色素瘤在垂直方向上穿透皮肤深度的指标,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深度越大,病变越可能侵犯深层组织。
•Breslow深度的分层标准通常如下:•薄黑色素瘤:小于1.0毫米•中等厚度黑色素瘤:1.01 - 2.0毫米•厚黑色素瘤:大于2.0毫米2.Clark分级:•Clark分级是根据黑色素瘤在皮肤的深度,将其分为五个层次,从表皮到真皮。
这个分级与Breslow深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用于评估病变的深度。
3.细胞类型:•根据黑色素瘤细胞的类型和形态学特征,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包括:•表面扩展型(Superficial Spreading):在表皮中横向扩散。
•结节型(Nodular):形成突出的肿块。
•腺样型(Acral Lentiginous):在手足或指甲下形成,通常在非曝晒部位。
4.病理分期:•利用病理分期系统,如美国癌症学会(AJCC)的分期系统,将黑色素瘤分为不同阶段,以帮助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5.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黑色素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如S100、HMB45、Melan-A等,以帮助确定瘤细胞的来源和鉴别其他皮肤病变。
请注意,黑色素瘤的分型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医学学会或病理学家的观点而略有不同。
以上提到的标准是一般性的参考,具体的病理诊断应由专业病理医生进行,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早期发现和诊断黑色素瘤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WHO分类
常见肿瘤及疾病WHO分类标准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8月一、消化系统WHO食道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上皮内肿瘤鳞状上皮腺性(腺瘤)癌鳞状细胞癌疣状(鳞)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鳞)癌腺癌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其他类癌非上性肿瘤平滑肌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胃肠间质瘤良性不确定性恶性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Kaposi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其他继发性肿瘤WHO胃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腺瘤癌腺癌肠型弥漫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其他类癌(高分化内分泌肿瘤)非上皮性肿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血管球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间质瘤良性不确定恶性潜能恶性Kaposi肉瘤其他恶性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MALT型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他继发性肿瘤WHO小肠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腺瘤管状绒毛状管状绒毛状上皮内肿瘤(异型增生)伴慢性炎性病变低级别腺上皮内肿瘤高级别腺上皮内肿瘤癌腺癌黏液腺癌印戒腺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类癌(高分化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细胞瘤,功能性(胃泌素瘤)或无功能性生长抑素细胞瘤EC细胞,5-羟色胺生成性肿瘤L细胞,胰高血糖素样肽和PP/PYY生成性肿瘤混合性类-腺癌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其他非上皮性肿瘤脂肪瘤平滑肌瘤胃肠间质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Kaposi肉瘤其他恶性淋巴瘤免疫增生性小肠病(包括 重链病)西方型B细胞性MALT淋巴瘤套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urkitt样/不典型Burkit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性非特异性其他继发性肿瘤息肉增生性(化生性)Peutz-Jeghers幼年性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分级Ⅰ级:癌细胞呈多边形,梁索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圆形而规则,与正常肝细胞较为相似。
Ⅱ级:癌细胞出现轻度异型,胞质略呈嗜碱性,核体积及核浆比有所增大,核分裂增多。
常见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对人体的影响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以导致 人体组织的破坏和器官功能的丧
失。
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出多种生物活 性物质,如激素、酶等,影响人
体的生理功能。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以引起 免疫系统的抑制,使人体更容易
受到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侵袭。
不受机体控制
形态异常
遗传物质改变
免疫逃避
耐药性
肿瘤细胞分裂速度不 受机体调节,可形成 肿块。
肿瘤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和结构异常,基因 突变等。
肿瘤细胞可对多种治 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降低治疗效果。
02
常见肿瘤细胞的类型
Chapter
鳞状细胞癌
总结词
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皮肤或黏膜鳞状上皮的恶 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05
肿瘤细胞的研究与治疗
Chapter
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揭示肿瘤发生、发展 的分子机制,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肿瘤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研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功能,深入了解肿瘤细胞的 生物学特性。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探究肿瘤细胞中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调控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 点。
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大小和染色深浅不一,分裂速度加快,不受机体控 制等特征。
肿瘤细胞的分类
良性肿瘤细胞
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对健康 影响较小。
恶性肿瘤细胞
生长速度快,易发生转移,对健 康危害较大。
肿瘤细胞的特点
肿瘤细胞的形态、大 小和染色深浅与正常 细胞不同。
黑色素瘤科普讲座课件
黑色素瘤主要分为原位黑色素瘤和浸润性黑色素 瘤。
原位黑色素瘤局限于表皮,而浸润性黑色素瘤则 会侵入真皮层。
什么是黑色素瘤? 发病机制
黑色素瘤的发生与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免疫 系统功能减弱等有关。
长时间的紫外线暴露是主要的环境风险因素。
谁会得黑色素瘤?
谁会得黑色素瘤?
高风险人群
白皮肤人群、家族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以及皮 肤上有多个痣的人群。
这些新疗法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谢谢观看
早期症状
痣的形状、颜色、大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特别是痣的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或直径超过 6mm时,更需警惕。何时就医?自我检查
建议定期自我检查皮肤,关注新出现的痣或变化 。
可以使用ABCDE法则来帮助识别可疑痣。
何时就医?
专业筛查
定期去皮肤科进行专业的皮肤检查,特别是高风 险人群。
通过专业的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有助于整体健康。
黑色素瘤的治疗
黑色素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早期黑色素瘤通常通过手术切除治疗。
手术的成功率与早期发现密切相关。
黑色素瘤的治疗 辅助治疗
对于晚期患者,可能需要化疗、放疗或免疫疗法 等辅助治疗。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
黑色素瘤的治疗 新疗法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因素会增加个体患病的几率,尤其是合并紫 外线暴露。
谁会得黑色素瘤? 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男性相对更高。
研究发现,男性在中年后发病率显著增加。
谁会得黑色素瘤? 年龄因素
黑色素瘤通常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版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一、神经上皮组织肿瘤1.星形细胞肿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原浆型星形细胞瘤肥胖型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大脑胶质瘤病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瘤3.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4.室管膜肿瘤室管膜下瘤黏液乳头型室管膜下瘤室管膜瘤细胞型乳头型透明细胞型脑室膜细胞型5.脉络膜丛肿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非典型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癌6.其他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星形母细胞瘤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血管中心性胶质瘤7.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中央性神经细胞瘤脑室外神经细胞瘤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四脑室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8.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细胞瘤中间分化型松果体实质瘤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区乳头状瘤9.胚胎性肿瘤髓母细胞瘤多纤维性/结节性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形成间变性髓母细胞瘤大细胞性髓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NTs)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髓上皮瘤室管膜母细胞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二、颅和椎旁神经肿瘤施旺(雪旺)瘤(神经鞘瘤,神经瘤)细胞型丛状型黑色素型神经纤维瘤丛状型神经束膜瘤神经束膜瘤恶性神经束膜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上皮样型MPNST伴有间质分化的MPNST黑色素型MPNST伴有腺样分化的MPNST三、脑(脊)膜肿瘤1.脑(脊)膜上皮细胞肿瘤脑(脊)膜瘤上皮型纤维(纤维母细胞)型过渡型(混合型)砂粒型血管瘤型微囊型分泌型淋巴浆细胞丰富型化生型脊索样型透明细胞型非典型性乳头型横纹肌样型间变性(恶性)2.脑(脊)膜间质肿瘤脂肪瘤血管脂肪瘤蛰伏脂肪瘤(冬眠瘤)脂肪肉瘤(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瘤横纹肌肉瘤软骨瘤软骨肉瘤骨瘤骨肉瘤骨软骨瘤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细胞瘤间变性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肉瘤Kaposi肉瘤Ewing肉瘤3.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病变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黑色素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脑膜黑色素瘤病4.其他与脑(脊)膜相关的肿瘤血管母细胞瘤四、淋巴瘤和造血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瘤粒细胞肉瘤五、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畸胎瘤成熟型未成熟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六、鞍区肿瘤颅咽管瘤釉质瘤型乳头型颗粒细胞瘤垂体细胞瘤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七、转移性肿瘤3、真真的心,想你;美美的意,恋你;暖暖的怀,抱你;甜甜的笑,给你;痴痴的眼,看你;深深的夜,梦你;满满的情,宠你;久久的我,爱你!4、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who第五版皮肤肿瘤分类标准
who第五版皮肤肿瘤分类标准
根据WHO第五版皮肤肿瘤分类标准,皮肤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具体如下:
1. 良性肿瘤:包括色素痣、皮肤乳头状瘤、皮脂腺囊肿等。
其中,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皮肤乳头状瘤可以分为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
2. 恶性肿瘤:包括皮肤癌和黑色素瘤两大类。
其中,皮肤癌可以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黑色素瘤可以分为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结节性黑色素瘤等。
此外,根据组织学特点,皮肤肿瘤还可以分为脂肪瘤、梭形细胞脂肪瘤、非典型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脂肪肉瘤等。
其中,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被认为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而脂肪肉瘤则可以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种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肿瘤的分类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分类标准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或重叠的情况。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皮肤肿瘤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
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简介: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junctional melanocytic hyperplasia),也被称为JMH,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理学诊断,它通常被用来描述黑色素细胞在皮肤上的异常增生。
这种病理变化可能与黑色素细胞瘤或其他黑素细胞增多疾病有关。
本文将详细讨论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的特征、分类、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
一、特征:1. 肿瘤样增生: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通常呈现为肿瘤样增生,即黑素细胞在真皮与基底细胞层之间的区域异常扩散和聚集。
这些黑素细胞通常呈现为集群或单个细胞的形式,大小和形状不一。
2. 色素沉着: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的特征之一是黑素细胞的色素沉着。
由于黑素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聚集,色素在皮肤上形成不规则的色素斑块。
这些色素斑块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浅褐色到深黑色不等。
3. 变异性: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中的黑素细胞可以呈现出明显的变异性。
这意味着它们的大小、形状和染色质分布可能存在差异。
这种变异性可以使病理学家更容易将其与黑色素细胞瘤等其他疾病鉴别开来。
二、分类:根据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的不同特征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亚型。
1. 扩散性黑素细胞增生(Diffuse Melanocytic Hyperplasia):这是最常见的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类型。
在这种类型中,黑素细胞以集群或单个细胞的形式分布在真皮与基底细胞层之间,但没有明显的细胞密度增加。
2. 斑片状黑素细胞增生(Punctate Melanocytic Hyperplasia):这种类型的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中,黑素细胞以点状斑块的形式分布在皮肤上。
这些斑块通常呈现为深褐色或黑色。
3. 囊状黑素细胞增生(Cystic Melanocytic Hyperplasia):这种类型的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生病理中,黑素细胞形成囊状结构,并伴有囊腔内的色素沉着。
2015恶性黑色素瘤分类指南
恶性黑色素瘤护理常规一、流行病学1.黑色素瘤近年来已成为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为3%—5%。
澳大利亚和美国为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区。
亚洲国家黑色素瘤发病率与欧美国家相比明显较低,单发病率增长较快。
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位列东亚国家的第五位。
2.在亚洲和有色人种中,原发于皮肤的和黑色素瘤占50%—70%,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肢端,即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部位。
我国黑色素瘤常见部位为首先肢端型占41.8%,其次为粘膜型占22.6%(直肠、肛门、外阴、眼、口和鼻咽等部位)。
白种人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瘤占90%,常见于背部、胸膜部和下肢皮肤;原发于粘膜和肢端的黑色瘤仅占1%—5%。
二、病因1.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是皮肤黑色素瘤的明确病因之一。
2.亚洲和非洲地区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手指、足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仍不明确。
但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
三、黑色素瘤的常见病理类型1.浅表扩散型:以水平生长特点,变现为大的色素性肿瘤细胞在鳞状上皮之间呈铅弹样或派杰样播散。
通常由痣或皮肤的色素斑发展而来,一般外观不规则,颜色各异,可呈棕黑色、粉色、白色、灰色甚至脱色素,边缘可伴瘙痒。
好发于背部和女性的下肢皮肤,与间歇性接受过多日光照射相关。
2.结节型黑色素瘤:来源于痣,可呈跳跃式生长,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可以出血或形成溃疡。
大于60岁的老年人和男性更多见,呈半球形,有的像血性水疱。
该类型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诊断时一般侵润皮肤厚度较深。
3.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表现为非典型性黑色素瘤细胞沿真皮表皮交界处呈线状或巢状增生,下延至毛囊壁和汗腺导管,并伴有严重的日光性损伤,同时有真皮内非典型性黑色素细胞侵润。
较前两种少见,通常发生于老年人面部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部位。
该类型并不是由痣发展而来,往往经曝晒后多年发病,早期为深色不规则的皮肤斑点,可被误认为老年斑或灼烧斑。
基底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的介绍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皮肤癌最常见类型之一,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 、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等,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本病由Jacob于1827年首先描述,但到1902年才由Krompecher将其与其他上皮性肿瘤明确区分。
基底细胞癌多发于50岁以上。
好发部位以表皮皮脂腺及经常受阳光照射的暴露部位为最多见,如鼻翼、眼睑、上下唇、额部、颏部等处,耳前、颈部和手背等处少见,发生于躯干者占10%左右。
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初起为淡黄色或粉红色略高于皮面的小结,常呈现珠状结节,伴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质地硬,常无疼痛或压痛,缓慢向周围浸润,在较大病灶中间可有浅表溃疡,溃疡边参差不齐,呈虫蚀样,经久不愈,但在肿瘤边缘仍保持珠状特征。
有的病变有鳞状脱屑。
部分基底细胞癌伴有黑色素沉着,黑色素播散于病灶,融合成黑色或棕色,称为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易被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
基底细胞癌主要呈局部浸润生长,鼻翼、耳廓的基底细胞癌可破坏软骨,发生于头皮可浸润颅骨及硬脑膜,一般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黑色素瘤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每年美国有25000个恶性黑素瘤新增病例,死亡约6000人。
发病率在急速上升。
日光照射是危险因素,同样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发生恶性斑痣,较大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
黑人少见。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
原发性黑素瘤均由表皮内的黑素细胞增生所致,其表现为色素浓重的逐渐增大的结节,周围可绕以红晕。
其发病率相对低,但恶性度大,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在成年后。
初起为一色素斑,棕色至黑色不等,且色泽常不均匀,深浅不一,边缘不甚规则,以后可逐渐扩大,隆起成斑块、结节或肿块,甚至溃破、出血,最后发生转移。
黑色素瘤的诊断
黑色素瘤的诊断黑色素瘤是较常见且重要的癌症之一,其发生率持续增长。
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在不同国家表现不一,但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日光暴露是黑色素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已确证不同基因改变与黑色素瘤发生相关。
例如CDKN2A 基因种系突变、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反应通路的突变、BRAF 和NRAS 突变、KIT 突变、GNAQ 和GNA11 突变。
近期Schadendorf 教授在Nature 发表相关综述,详细阐述了目前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诊断黑色素瘤是一种独特的癌症,大多数表现为色素性并发生于皮肤表面,疾病早期即可被发现,而且,大多数黑色素瘤是患者本人首先发现。
然而现今仍存在重要的诊断障碍。
常见的痣和其他良性色素性病变降低了黑色素瘤患者行皮肤活检病损的阳性预测值。
黑色素瘤的病理学诊断有时很有挑战性,并且缺乏明确的分子诊断和预后分层因素,这会导致显著的过度诊断风险。
1.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黑色素瘤的核心仍为询问病史及全身皮肤检查。
尽管黑色素瘤诊断复杂,但最近数个床旁技术的发展起到辅助诊断作用。
皮肤镜是一种非侵袭性图像显示技术,包含一种皮损颜色可视化的手持设备,而肉眼难以察觉其中的结构和模式(图1)。
目前已证明该技术相比肉眼检查可改善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的诊断准确率,并减少良性皮肤肿瘤不必要的活检。
此外,连续数字皮肤镜图像可实时捕获不确定的皮损信息,实现「痣的监测」,这项技术相比皮肤镜可减少良性病变不必要的切除,且对缺乏临床或皮肤镜诊断特点的黑色素瘤实现基线监测。
图1 皮肤镜实现皮肤病变表面下特点可视化。
a. 13 mm×7 mm 皮损的临床图片,伴不规则边界及多样色彩。
b. 皮肤镜显示带状网格样外观,为黑色素细胞痣诊断特点。
c. 5 mm×3 mm 对称的皮损临床图片,中心暗色。
d. 皮肤镜显示周边局部伪足,是黑色素瘤特异性皮肤镜标识。
插图突出表现了伪足,伪足是瘤体的球状突出物。
who(2018)皮肤肿瘤分类——黑色素细胞肿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9Oct;35(10)
多形性真皮肉瘤 8802/3 黏液性纤维肉瘤 8811/3 上皮样肉瘤 8804/3 真皮透明细胞肉瘤 9044/3 尤因肉瘤(Ewing肉瘤) 9364/3 原始非神经性颗粒细胞瘤 8990/1 富于细胞性神经束衣瘤# 9562/0
WHO(2018)皮肤肿瘤分类 ——— 黑色素细胞肿瘤
间歇性日光暴露性皮肤黑色素细胞肿瘤
低CSD(慢性日光损伤)型黑色素瘤 /浅表播散性黑色素 瘤 8743/3 单纯雀斑及雀斑样黑色素细胞痣 8742/0 交界痣 8740/0 复合痣 8760/0 真皮痣 8750/0 发育不良性痣 8727/0 斑痣 8720/0 特殊部位(乳房、腋下、头皮和耳朵)的痣 晕痣 8723/0 Meyerson痣(梅尔森痣) 8720/0 复发性痣 深部穿透性痣 8720/0 色素性上皮样黑色素细胞瘤 8780/1 复合性痣,包括复合性 BAP1失活性痣 /黑色素细胞瘤 8720/0 长期日光暴露性皮肤黑色素细胞肿瘤 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 8742/3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 8745/3 Spitz肿瘤 恶性 Spitz肿瘤(Spitz黑色素瘤) 8770/3 Spitz痣(斯皮茨痣) 8770/0 色素性梭形细胞痣(Reed痣 /里德痣) 8770/0 肢端皮肤黑色素细胞肿瘤 肢端黑色素瘤 8744/3 肢端痣 8744/0 泌尿生殖道及黏膜黑色素细胞肿瘤 黏膜黑色素瘤(泌尿生殖道、口腔、鼻腔鼻窦)… 8720/3 黏膜雀斑样黑色素瘤 8746/3 黏膜结节性黑色素瘤 8721/3 泌尿生殖道痣 8720/0/3 蓝痣,非特殊类型 (NOS) 8780/0 富于细胞性蓝痣 8790/0 蒙古斑 伊藤痣(Ito痣) 太田痣(Ota痣) 起源于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 8761/3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8761/10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内的增生结节 8762/1 眼部黑色素细胞肿瘤 葡萄膜黑色素瘤 上皮样细胞黑色素瘤 8771/3 梭形细胞黑色素瘤,A型 8773/3 梭形细胞黑色素瘤,B型 8774/3 结膜黑色素瘤 结膜黑色素瘤,非特殊类型 (NOS) 8720/3 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伴非典型 /结膜原位 黑色素瘤 8720/2 结膜痣 8720/0 结节性、痣样及转移性黑色素瘤 结节性黑色素瘤 8721/3 痣样黑色素瘤 8720/3 转移性黑色素瘤 8720/6 ICDO编码:0代 表 良 性,1代 表 不 确 定、交 界 性 或 生 物 学行为未定,2代表原位癌 /上皮内瘤变Ⅲ级,3代表恶性,6 代表转移部位的恶性肿瘤;鉴于对一些疾病认识的变化,对 WHO肿瘤组织学分类进行修订: 代表临时 ICDO编码,由 IARC/WHO委员会编码批准;NOS:非特殊类型 (方三高1摘译,魏建国2审校 /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 色医学中心病理科,重庆 400042;2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绍兴 312000)
黑色素瘤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恢复肌肉功能,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如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
。
03
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澡、进食等。
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生活质量与预后
心理支持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关注患 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和支持, 帮助其面对疾病和治疗带来的
压力。
提供信息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黑色素 瘤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减
轻焦虑和恐惧。
应对消极情绪
指导患者学会应对消极情绪, 如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缓解
压力。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 洗浴用品,避免刺激皮
肤。
避免阳光暴晒
定期复查
黑色素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复查项 目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随访
随访是黑色素瘤患者长期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随访,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同时, 随访也有助于开展临床研究,为黑色素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早期黑色素瘤多表现为皮肤上的色素斑或结节,可伴有瘙痒 、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病灶扩大、卫星结节 、溃疡等表现。
诊断
黑色素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皮肤镜检查、病理组织 学检查等方法。其中,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黑色素瘤的金 标准。
02
黑色素瘤的护理
心理护理
01
02
03
皮肤黑色素细胞肿瘤
雀斑样恶黑
组织学表现类似表浅扩散型,只是 多灶状,横向连成条索。发生于除 手、脚以外部位,主见于曝晒部位。 异型性、嗜浅层、连片性
肢端雀斑样恶黑
• 常发生于 手指、掌、 跖、甲及 甲周。 • 无种族差 异,有色 人种发病 率稍高。 • 异型性、 多灶性、 靠基底、 嗜浅层、 连片性。
垂直生长恶黑-肿瘤性恶黑
大多数细胞核 小而规则仁 核仁小而少 极少核分裂
大多核大而不规则, 染色质丰富(淡染) 核仁明显、大 核分裂常见
一、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
痣 雀斑
单纯性雀斑Lentigo Simplex
• 痣细胞散在分布于表皮基底层内,小簇状分布
单纯性雀斑
纵向黑甲症 Longitudinal Melanonychia
• 其它:溃疡、出血、引流淋巴结肿大。
分类
Radial growth phase (RGP)放射生长期:即表皮内生长期 Nontumorigenic melanoma 非肿瘤性黑色素瘤:即表皮内生长期
In situ or microinvasive
Superficial spreading melanoma (SSM) — 67% of all melanomas表浅扩散恶黑 Lentigo maligna melanoma (LMM) — 9%雀斑样恶黑 Acral-lentiginous melanoma (ALM) — 4%肢端雀斑样恶黑 Unclassified radial growth phase (URGP) — 5%未定类 Vertical growth phase (VGP) Tumorigenic melanoma No RGP compartment 垂直生长期:即真皮内浸润 肿瘤性恶黑:真皮内浸润 无表皮内成分者 结节性恶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分类
黑色素细胞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肿瘤,由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
根据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黑色素细胞肿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绒毛状黑素细胞痣样黑色素瘤:呈现为黑色素细胞痣样病灶,通常为浅褐色或黑色,边界清晰。
绒毛状黑素细胞痣样黑色素瘤很少恶变成黑素细胞癌。
2. 平滑黑素细胞痣状黑色素瘤:呈现为平滑的黑色素痣状病灶,通常为深黑色或棕色。
边界清晰,直径较大,是恶性黑色素细胞瘤的前体病变。
3. 网状扩散型黑色素瘤:病灶通常呈现为褐色或黑色的斑块,边界不清晰,可能会网状扩散至周围组织。
这种类型的黑色素瘤有较高的恶性潜力。
4. 黑素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表现为具有异质性的黑色素瘤,通常呈现为深黑色或呈现多种颜色。
边界不清晰,可出现糜烂和溃疡。
恶性黑色素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仅仅是基于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临床上还需要综合考虑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黑色素细胞肿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