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资料

合集下载

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

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

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
鳙鱼和鲢鱼是日常生活中深受人们喜欢的两种鱼类,但是由于二者在外形方面有些相似之处,所以许多人并不能很好地分清楚,那么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一、鳙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1、外形
鲢鱼体色较淡,银灰色,无斑纹。

鳙鱼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鲢鱼体侧扁,腹腔大而狭窄,头大眼小,尾鳍叉形,鳞片细小,银白色。

2、肉质
鲢鱼肉软嫩且细腻,刺细小且多;鳙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

3、营养价值
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即能健身,有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鳙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二、鳙鱼和鲢鱼哪个好吃
鲢鱼和鳙鱼肉较柔软,鲢鱼适合水煮,鳙鱼头基本用来做剁椒鱼头、双色鱼头,身子也是经常用来煮着吃,头也可以用来炖着做汤喝。

口感好那就得看个人口味了,做得好吃都不错,各有千秋,味道都很不错。

三、鳙鱼有什么营养成分
鲢鱼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而脂肪含量却不高,仅为1%-10%,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利用率高达95%以上。

鱼肉中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B1、B2、D 和矿物质。

鱼肉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鱼鳞中含有的卵磷脂,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脑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塞,降低胆固醇,具有健脑作用。

四、鳙鱼有哪些食用禁忌
1、鳙鱼性偏温,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食用过多容易引发疮疥。

2、鳙鱼胆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但降压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故临床上使用需要慎重。

鳙鱼的养殖技巧

鳙鱼的养殖技巧

鳙鱼的养殖技巧
鳙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其养殖技巧如下:
1. 水质管理:鳙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池或箱应保持清洁。

定期测试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和氧气含量。

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水质新鲜。

2. 饲料管理:鳙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食用鳞翅动物、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等。

通过合理搭配饲料,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鳙鱼的生长和健康。

3. 控制密度:鳙鱼养殖时要控制合理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过度拥挤会导致竞争资源,影响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

根据养殖池或箱的面积和水质条件,合理计算出合适的养殖密度。

4. 捕捞管理:鳙鱼的捕捞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时段,尽量减少捕捞应力对鳙鱼的影响。

使用合适的捕捞工具,避免对鱼体造成伤害。

5.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鳙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症状。

如果发现疾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疫病传播。

6. 环境温度控制:鳙鱼对环境温度敏感,应保持合适的水温。

如果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鳙鱼的生理功能和生长速度。

可以使用加热或降温设备来调节水
温。

7. 定期清理底泥:定期清理养殖池或箱的底泥,防止底泥滋生有害细菌和寄生虫。

清理底泥还可以保持水质的新鲜和透明。

8. 定期监测生长情况:定期测量鳙鱼的体长和体重,以及周围环境的水质条件。

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养殖管理策略,保持鳙鱼的健康生长。

以上是鳙鱼养殖的一些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鳙鱼生活习性

鳙鱼生活习性

鳙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又称草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有广泛分布。

本文将介绍鳙鱼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选择、食性、繁殖行为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栖息地选择】鳙鱼通常栖息在淡水环境中,如湖泊、河流、池塘和人工水域等。

它们对水质的要求较低,能适应不同的水体条件,包括潮湿的农田、沟渠和洪涝地带。

鳙鱼喜欢生活在水草丰富、水深适中、水流缓慢或停滞的区域。

【食性】鳙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以底栖动物、软体动物、浮游生物、藻类和水生植物为食。

它们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和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食物变化。

鳙鱼常利用其特殊的口部结构,切割和吞咽水生植物,以获取营养。

【繁殖行为】鳙鱼的繁殖期通常在春季或夏季。

成熟的雄性和雌性鳙鱼会聚集在适宜的繁殖场所,如河湖边缘的浅水区或水草茂密的地方。

繁殖时,雄性鳙鱼会追逐雌性,并进行交配行为。

交配后,雌鱼会释放卵子,而雄鱼则释放精子,使卵子受精。

卵子会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他固定物上,并在一段时间后孵化出幼鱼。

【与人类的关系】鳙鱼在与人类的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被广泛养殖和捕捞用于食品供应和贸易。

其次,鳙鱼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角色。

它们通过摄食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调节水体中的生物量和生态平衡。

此外,鳙鱼的养殖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鳙鱼在一些地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其适应性和快速生长能力,鳙鱼可能成为某些水域的入侵物种。

它们会抢食本土鱼类的资源和占据生境空间,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在引进和养殖鳙鱼时,需要谨慎管理,避免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总结起来,鳙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适应性。

它们常栖息在水草丰富、水质适宜的水体中,并以底栖动物、软体动物、浮游生物、藻类和水生植物为食。

鳙鱼在繁殖期会聚集在适宜的场所进行交配,雌性鱼会释放卵子,而雄性鱼则释放精子,完成受精过程后,卵子孵化成幼鱼。

大头鱼

大头鱼
3.放入料酒、生抽、葱姜蒜、干辣椒、糖醋盐,加水,倒入豆腐块(水要没过豆腐)。用大火烧开转中火炖。锅里汤剩下三分之一时,加香菜末出锅。
砂锅胖头鱼
鳙鱼
原料:鳙鱼头1个,粉皮,青蒜,冬笋,冬菇,猪肥瘦肉,酱油,料酒,盐,
大头鱼
大头鱼
味精,水淀粉,泡红椒,白糖,清汤,花生油。
制法:
1.粉皮泡好切成1厘米宽的长条。冬笋、冬菇、猪肥瘦肉切成片,青蒜切在段。
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胖头鱼清淡,鲜香的特点
2.鳙鱼头大且头含脂肪,胶质较多,故胖头鱼还可烹制“砂锅鱼头”
3.切鱼方法: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
大头鱼
大头鱼
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胖头鱼炖豆腐
原料:胖头鱼、大豆腐、葱段、姜片、蒜末、干辣椒和香菜末;料酒、生抽、糖、醋、盐。
做法:
1.鱼洗净后切成几段,鱼头劈成两半,用料酒和盐拌匀腌制10-15分钟;豆腐切块。
2.锅热倒油,油温九成热时先煎鱼头,煎成金黄色时盛出,再煎其它鱼段。煎好后把鱼头再放回锅内。
大头鱼(鳙鱼)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中文学名:大头鱼
别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鰫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亚科:鲢亚科
属:鳙属
种:鲢鳙
3.益智抗衰老:胖头鱼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可润泽皮肤。

鳙鱼食草动物吗?

鳙鱼食草动物吗?

鳙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一种淡水鱼,常被称为草鱼。

在鳙鱼的食性方面,它们被广泛认为是食草动物,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鳙鱼的食性特点,并探讨其是否属于食草动物。

【食性特点】鳙鱼的食性特点使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包括浮游藻类、水生杂草和其他水生植物。

这些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满足鳙鱼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鳙鱼对水生植物的摄食活动非常活跃,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可以迅速消耗大量水生植物。

鳙鱼的口部结构适应了咀嚼和消化植物组织,具有坚硬的牙齿和切割器官,能够有效地利用植物的纤维素和细胞壁。

此外,鳙鱼也会取食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这些小型生物提供了额外的营养来源,丰富了鳙鱼的食物选择。

【食草动物还是杂食性动物?】从鳙鱼的食性特点来看,它们更倾向于被归类为食草动物。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鳙鱼也会摄食少量的浮游生物或其他小型水生生物,但其主要食物来源仍是水生植物。

这与典型的杂食性动物相比,差异较大。

鳙鱼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作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其食草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养殖物种,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消耗水体中的水生植物,保持水质清洁,并提供高质量的肉类产品。

同时,鳙鱼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摄食水生植物,调节水体中的生物量和环境条件。

总结而言,根据鳙鱼的食性特点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食草动物。

尽管它们也会摄食少量的浮游生物,但水生植物仍是其主要食物来源。

了解鳙鱼的食性对于科学管理、保护和养殖鳙鱼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

鳙鱼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鳙鱼也叫做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等等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鳙鱼也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鳙鱼要怎么养。

以下就是店铺做的鳙鱼的饲养方法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鳙鱼的养殖技术苗种放养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

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

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

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养殖模式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

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水质调控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

鲢鳙生活习性及特点

鲢鳙生活习性及特点

鲢鳙生活习性及特点鲢鳙鱼是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经济鱼种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大小水域,其鲢鱅二字分别代表鲢鱼和鳙鱼这两种鱼类,因为他们外形和习性都非常接近所以大部分人统称为鲢鱅鱼,鲢鱼又叫白鲢、水鲢,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而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雄鱼,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

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

眼位比较低。

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

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

是中国特有鱼类。

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

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

能食用,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作用。

一、外形特征鲑鱼和鳙鱼虽然同属鲤科,但两者在外形上还是有着不同的特点。

鳙鱼的背部和两侧呈明显的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而且带有黑色的花斑;而鲑鱼的体色为银白色,鱼鳍呈灰白色。

鳙鱼的头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而鲢鱼的头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鳙鱼的头比鲢鱼的大。

鳙鱼的胸鳍比较大并且超过腹鳍基部很多,而鲢鱼的胸鳍末端仅到腹鳍基部的位置。

鳙鱼的腹棱较短,从腹鳍一直延伸到肛门。

而鲢鱼的腹棱则较长,从胸部直到肛门。

二、生活习性1、喜群游:但混合集群不多,在垂钓中发现,钓起花鲢时,尽一色花鲢,钓起白鲢就尽一色白鲢。

2、常浮游:这是为了摄食浮游生物和吸氧,因为夏初到秋末这段时期,天气变化异常,经常造成水中缺氧。

3、怕惊扰、喜雀跃:遇到响动或小鸟掠过水面,立刻引起鱼群骚动而跃出水面,此起彼落,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种反应主要是白鲢,因为它们的性情暴躁,而鳙鱼一般不跳跃。

钓鲢鱼的季节性很强。

天气热水温高,上钩率相对就高,天气变冷水温降低,钓获量会明显减少。

每年6—9月钓鲢效果都好,高峰期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这一个月每天的黄昏为黄金时刻。

因为这一时期温度多变,西南风多,天气枯燥、酷热,鱼儿受气候的影响食欲不振。

只有到了黄昏气温下降,风也小了,这时鲢鱼大开胃口,就饥不择食了。

鳙鱼吃个明白

鳙鱼吃个明白

栏目编辑魏友海加工食品与2019.11一、什么是鳙鱼?鳙鱼(Bighead carp),拉丁名Aristichthys nobilis ,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鳙属;又称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

鳙鱼是我国特有鱼类,分布范围很广,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它属于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

鳙鱼体侧扁,头肥大,约占体长的1/3,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至肛门前有腹棱;体色稍黑,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腹部呈银白色,各鳍呈灰色;鳞细小。

鳙鱼多栖息于水域的中上层,性温驯,不爱跳跃。

我国鳙鱼2016-2018年3年的产量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310万吨左右。

二、鳙鱼可分哪些部位?各部位的比例和成分如何?鳙鱼因其头较肥大而有“胖头鱼”之称,鱼体通常由头、躯干、尾和鳍4个部分组成。

鱼体通常可以分为鱼肉、鱼皮、鱼鳞、鱼骨、鱼鳍和内脏等部分,见图1。

鳙鱼的头长和体长之比达1∶3。

鳙鱼鱼头所占比例与鱼肉较为接近,分别为34.0%和41.0%左右。

鳙鱼的各部位中鱼骨、内脏、鱼鳍、鱼鳞、鱼皮含量较低,分别为7.4%、6.3%、3.5%、2.9%和2.0%。

鳙鱼不同部位的基本组成中,鱼皮和鱼鳞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为24.3%和21.6%。

鱼鳍、鱼鳞和鱼骨中灰分含量较高,为17.7%、9.5%和8.2%。

鱼内脏的脂肪含量最为丰富,为10.1%。

三、鳙鱼有哪些营养物质?蛋白质是鳙鱼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是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依据。

鳙鱼各部位的必需氨基酸组成见图2,总体来说,鳙鱼各部位的赖氨酸含量较高,可以将鱼肉和赖氨酸含量低的谷物食品组合起来食用,可使各种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与人体需要更为接近,易被人体充分利用。

此外,鱼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部位。

鳙鱼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均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图3)。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

鳙鱼和鲢鱼的区别,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
鳙鱼和鲢鱼都属于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都属于生活在淡水之中的、可以食用的鱼。

本文介绍鳙鱼和鲢鱼的区别是什么,并谈谈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等问题。

一、鳙鱼和鲢鱼的区别
经过科学分析知道,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而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

再从食物链来说,浮游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肥沃水质首先繁殖浮游植物,而浮游动物大多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鳙鱼的食料是由鲢鱼吃剩的食料转化而来,因此在鳙鱼、鲢鱼的放养比例上就有个比例关系。

二、鳙鱼和鲢鱼如何搭配放养
广东有句俗语:“一鲩三鳙九鲢”。

三与九的比例是1比3,意即放养一条鳙鱼来搭配放养三条鲢鱼。

为何如此呢?因为水中的浮游植物总是先繁殖,且数量大,种类多。

但鲢鱼不町能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吃尽,因此一部分被浮游动物作为食料,因而成为鳙鱼的食料。

从食物链来看,多放鲢鱼,势必水中浮游植物大量减少,浮游动物的食物相应减少,提供给鳙鱼的食料也少了。

但并不是说,全部放养鲢鱼,把水中浮游植物吃尽,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为了综合利用水体,进行立体生产(鲢鱼生活在水上层,而鳙鱼则在水上中层).适当控制鲢鱼的放养量,为鳙鱼留有足够食料,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

再者,某些浮游植物鲢鱼不一定爱吃,而这鲢鱼不爱吃的浮游植物,却成为浮游动物的食料,为鳊鱼提供食料基础。

所以挖掘水域生产力,两者都不能偏废,问题是比例问题。

广东谚语提供的比例是可取的,因为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往往超过
浮游动物的数量,因此多放鲢鱼,少放鳙鱼。

鳙鱼的特点

鳙鱼的特点

鳙鱼的特点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是一种属于鲤科、鳙属的鱼类。

其特点主要包括:
1. 外观特征:鳙鱼的体侧扁,较高,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部至肛门前有狭窄的腹棱。

头极大,前部宽阔,头长大于体高。

吻短而圆钝,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口角可达眼前缘垂直线之下。

眼小,位于头前侧中轴的下方;眼间宽阔而隆起,鼻孔近眼缘的上方。

无须,鳃耙数目很多,呈叶状,排列极为紧密。

鳞小,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

2. 生长环境:鳙鱼多生活于江河干流、平缓的河湾、湖泊和水库的中上层,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

3. 食性: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4. 繁殖:鳙鱼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雌鱼怀卵量大约在8-10万粒/公斤体重之间。

此外,鳙鱼还有性情温驯、行动迟缓的特点。

鳙鱼资料

鳙鱼资料

1 鳙鱼简介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

外形似鲢。

侧扁。

是淡水鱼的一种。

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

口亦宽大,稍上翘。

眼位低。

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

鳞细而密。

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

腹部灰白。

各鳍浅灰。

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

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肠长为体长的5-7倍。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

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

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

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

初成熟个体重在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两广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的亲鱼也可产卵。

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一、生物学特性要想获得鳙鱼养殖的成功,就要先来认识一下鳙鱼,了解一下它有哪些癖性。

下面,我们就来为您介绍一下鳙鱼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鳙鱼体形侧扁,头又大又宽,长度大约能占到体长的1/3。

口大而宽,稍微有点儿上翘。

眼睛小,位于头两侧的稍下方。

鳙鱼的鳃孔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

鳞片又细又密。

背部黑色;身体的侧面深褐色,带有一些黑色或黄色的花斑;腹部灰白色;鳍浅灰色。

从腹鳍基部到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

生活习性鳙鱼的很多习性与鲢鱼相似,都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但是活动力没有鲢鱼强,捕捞也比较容易。

鳙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省。

食性鳙鱼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也包括多种藻类。

除食用天然饵料外,鳙鱼也食用豆饼、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鳙鱼的生长特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那么,如何来创造一个适合鳙鱼生长的环境条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鳙鱼养殖池的选择与建造技术。

鳙鱼:又名胖头鱼

鳙鱼:又名胖头鱼

鳙鱼:又名胖头鱼、花鲢、雄鱼、黑鲢、松黑。

鳙鱼为我国四大饲养鱼类之一,原产于湖北、湖南,现全国各地普遍养殖,长江中下游所产较多。

鳙鱼头部比鲢鱼大,约占全身的1/3,肚宽背厚,体色较浓,背部黑褐色,两侧有黑色斑纹,腹部灰白色,肉白细嫩,刺细而多,味美。

鲶鱼:产于长江中下游,属江底鱼类,每年4-10月为捕获期,其身呈灰色,前部平扁,后部侧扁,腹扁大,头小于身体,嘴角边长触须,体表光滑无鳞,体长40-80厘米,一般3斤-5斤,大者可达10斤以上,肉呈浅红色,无刺,肥嫩、味美,蛋白质、脂肪含量极高。

鳗鱼:又名河鳗、鳗鲡、白鳝、青鳝。

主要产于长江口沿岸一带江河流域,现有人工饲养,体细长,长约30-50厘米,前身圆筒形,后身侧扁形,皮肤下隐现细鳞,表皮光滑,背为暗绿色,腹为白色。

以长江所产味最佳,肉细嫩、肥润,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极高,是我国高级的洄游鱼类之一。

沙皮鱼:产于长江边一带,每年秋季盛产,体型扁平椭圆,青灰色,两眼平齐且小,腹白色,鳞极细小,体长15-30厘米,肉呈灰白色,无刺,较细腻。

鳊鱼:又名长春鱼、边鱼、方鱼。

体型侧扁,头尖小,长约40-60厘米,个大。

背部特别隆起,腹部后面有肉棱,鳞小,体呈银灰色,此鱼生长迅速,是食草性鱼类,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是淡水鱼上品。

桂鱼:亦称鳜鱼、花鲫鱼,主要产于长江,数量较少,与其他江河的不同,个大,一年四季均产,2-3月最肥美,是一种名贵的鱼。

桂鱼口大头尖,身长而扁圆,长约40-60厘米,体为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身有不规则的苍黑斑点,鳞细小、刺细,肉紧细嫩、呈蒜瓣状,味鲜美。

丁鱼:产于长江边一带,每年秋季盛产,体呈圆筒,米黄色,嘴尖,鳞细小,体长10-25厘米,腹灰白色,肉呈白色,刺少,较细腻,味鲜美。

猪尾鱼:产于长江中下游江边一带,每年6-10月份盛产。

其形似猪尾巴,头大,尾细长扁圆,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体长10-40厘米,肉呈白色,无刺,较肥嫩,味鲜,蛋白质含量极高,可达25%以上。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鲢鱼和鳙鱼不同点介绍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鲢鱼和鳙鱼不同点介绍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鲢鱼和鳙鱼不同点介绍
1、科属区别:鳙鱼和鲢鱼虽然都属于鲤形目和鲤科,不过它们的属是不同的。

其中鳙鱼是鳙属的,而鲢鱼则是鲢属的,因此是不同的两种鱼。

2、颜色区别:鳙鱼和鲢鱼的颜色也有差异。

鳙鱼被称为“花鲢”,它们的身体颜色比较暗,有时候还会有许多暗颜色的花纹;而鲢鱼则被称为“白鲢”,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它们的身体颜色是比较淡的。

3、头部区别:鳙鱼和鲢鱼头部大小是不同的。

鳙鱼的头部非常大,因为这个特点它们还有一些别称,比如“胖头鱼”、“大头鱼”等等。

而鲢鱼的头部则没有这么大。

4、腹部区别:鳙鱼和鲢鱼的腹部也是有差异的。

鲢鱼的腹部有腹棱,鳙鱼的腹部则没有,若是仔细观察的话可以观察到,若是用手触摸的话也是十分明显的。

5、性格区别:鳙鱼和鲢鱼的性格差异也比较大。

鲢鱼的性格是比较活泼的,也可以说是比较急躁的,它们在水中活跃程度比较高,擅长跳跃;而鳙鱼的性格则比较温顺。

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引言鳙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特点,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而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同时也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一、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的定义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内养殖鳙鱼数量大于传统养殖方式的一种现代化养殖方式。

相较于传统养殖方式,它能够利用空间、节约水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二、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的特点1.科学合理的配合饲料,可以提高鳙鱼的饲料利用率。

2.科学的鱼群管理,可以保证鳙鱼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态。

3.水质控制严格,可以保证水质的稳定性和养殖环境的卫生。

4.化学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鳙鱼上的病害。

5.建立合理的水循环系统,可以节约用水量和避免废水的排放。

三、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的应用现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生产的不断扩大,鱼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水资源浪费、污染环境、饲料价格高等问题。

因此,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目前国内外都有很多鳙鱼高密度养殖的实践案例,比如在湖南娄底市开展的精细化鳙鱼养殖项目,利用高科技设备与管理实现了高效率的鳙鱼养殖;在新加坡,利用先进水循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高密度、高效率的鳙鱼养殖。

四、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的优势1.节约空间:鳙鱼高密度养殖可以在单位面积内增加鱼类的数量,从而节约了养殖空间。

2.节约水源:鳙鱼高密度养殖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水循环系统,达到循环利用水的目的,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3.降低成本:鳙鱼高密度养殖可以有效控制饲料成本、用水量、化学药物等成本,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保护生态环境:鳙鱼高密度养殖可以控制废水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了生态环境。

五、鳙鱼高密度养殖技术的挑战1.水质控制难度大:高密度的鱼类养殖需要严格控制水质,而这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参数控制,如氧气气体的供应、进出水的速率、温度等。

鳙鱼养殖技术及鳙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鳙鱼养殖技术及鳙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鳙鱼养殖技术及鳙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鳙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也是一种淡水鱼,鳙鱼的养殖在我国也比较普遍,需要我们重视平时的饲养管理技术,而且也要按照其生活习性来举行管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鳙鱼养殖技术及鳙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一、环境及池塘条件1、鱼种哺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平安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7404.4-2022)。

2、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沛,水质清爽,进排水分开,排灌便利,交通方便,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22)。

3、池塘条件:大规格鱼种哺育池外形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3-10亩,池深2.0-2.5米,水深1.5米以上,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4、配套设施:用电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地方大规格鱼种哺育池应配备增氧机。

二、哺育池预备1、池塘清整及消毒除野:大规格鱼种哺育池投放苗种前首先要举行池塘清整,平整池底,清除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带水清塘,保持池塘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5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能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或每亩水深1米用茶饼75公斤敲碎后加水浸泡12小时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2、池塘施基肥:在鱼种哺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每亩施放腐熟有机肥150~200公斤(以牛粪为好),作为池塘哺育水质的基肥,施肥后7天左右可投放苗种。

三、鱼种放养1、养殖方式:鱼种阶段的养殖均采纳混养方式。

2、放养密度:放养鱼种的密度与出池鱼种规格有关,通常出池鱼种体重为50克以上的,每亩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出池鱼种体重为70克以上的,每亩放养密度为5000~6000尾;出池鱼种体重为100克以上的,每亩放养密度为4000~5000尾。

无论放养何种密度都应每亩套养规格为5~6㎝的白鲢鱼种150~200尾、草鱼夏花1000尾,且为一次性放足。

3、鱼种质量:种质应符合生物学形态特点的要求,活动力强、体质茁壮、体色为灰色,体表光洁,粘液丰盛,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

胖头鱼介绍文案

胖头鱼介绍文案

胖头鱼介绍文案1、胖头鱼学名胖头鱼,鲤形目鲤科动物,又名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

2、胖头鱼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特有鱼类。

3、胖头鱼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

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

4、胖头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

5、胖头鱼体侧扁,较高,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部至肛门前有狭窄的腹棱。

6、胖头鱼头极大,前部宽阔,头长大于体高。

吻短而圆钝。

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口角可达眼前缘垂直线之下,上唇中间部分很厚。

无须。

7、胖头鱼眼小,位于头前侧中轴的下方;眼间宽阔而隆起。

鼻孔近眼缘的上方。

8、胖头鱼下咽齿平扁,表面光滑。

鳃耙数目很多,呈页状,排列极为紧密,但不连合。

9、胖头鱼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和人工饲料。

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10、胖头鱼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

鳞小。

侧线完全,在胸鳍末端上方弯向腹侧,向后延伸至尾柄正中。

11、胖头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

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

为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

幼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

12、胖头鱼背鳍基部短,起点在体后半部,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其第1-3根分枝鳍条较长。

13、胖头鱼的腹膜黑色。

雄性成体的胸鳍前面几根鳍条上缘各具有1排角质“栉齿”,雌性无此性状或只在鳍条的基部有少量“栉齿”。

14、胖头鱼的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

各鳍呈灰色,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

15、胖头鱼的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

腹鳍末端可达或稍超过肛门,但不达臀鳍。

16、胖头鱼的鱼脑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

胖头鱼是什么鱼

胖头鱼是什么鱼

胖头鱼是什么鱼
肥鱼,俗称鲢鱼,别名肥鱼、鳙鱼、黑鲢鱼、麻鲢鱼、包头鱼等。

在科学分类上,它的中文名是鳙鱼,是鲤形目鲤科的一种。

鳙鱼侧面扁平,头部巨大,眼睛在头的下半部。

背部深黑色,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呈灰色,光滑。

尾鳍分叉,背鳍棘3根,背鳍棘7根,臀鳍棘1 ~ 3根,臀鳍棘12 ~ 14根。

成鱼体长通常在60cm左右,最大可达140cm,体重40kg。

鳙鱼生活于河流、湖泊中,冬季多在河床和较深的岩坑中越冬,分布长江流域下游地区,东北、华北甚少见,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养殖历史已久,与青鱼、草鱼、鲢鱼并称中国“四大家鱼”。

为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

性情温驯,行动迟缓。

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食豆饼,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以及禽畜的粪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鳙鱼简介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

外形似鲢。

侧扁。

是淡水鱼的一种。

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

口亦宽大,稍上翘。

眼位低。

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

鳞细而密。

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

腹部灰白。

各鳍浅灰。

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

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肠长为体长的5-7倍。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层。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

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

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

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

初成熟个体重在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两广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的亲鱼也可产卵。

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一、生物学特性要想获得鳙鱼养殖的成功,就要先来认识一下鳙鱼,了解一下它有哪些癖性。

下面,我们就来为您介绍一下鳙鱼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鳙鱼体形侧扁,头又大又宽,长度大约能占到体长的1/3。

口大而宽,稍微有点儿上翘。

眼睛小,位于头两侧的稍下方。

鳙鱼的鳃孔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

鳞片又细又密。

背部黑色;身体的侧面深褐色,带有一些黑色或黄色的花斑;腹部灰白色;鳍浅灰色。

从腹鳍基部到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

生活习性鳙鱼的很多习性与鲢鱼相似,都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但是活动力没有鲢鱼强,捕捞也比较容易。

鳙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省。

食性鳙鱼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也包括多种藻类。

除食用天然饵料外,鳙鱼也食用豆饼、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鳙鱼的生长特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那么,如何来创造一个适合鳙鱼生长的环境条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鳙鱼养殖池的选择与建造技术。

二、鱼塘的选择与建造池塘的选择鳙鱼对养殖场地的要求是水质清新,水量充沛,氧气充足。

所以,鱼池的建设地点,首先要选择在离河流、井水水源比较近,进排水方便,电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有效地预防洪水;并且水质无污染、不混浊、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的地方。

其次,池塘土质最好是壤土,既能保水,又能保肥,是理想的土质。

淤泥层的深度保持在10~15厘米比较合适。

鳙鱼养殖池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面积一般在8~10亩左右,水深控制在2.5米左右。

池底的四周都统一设有坡度,以避免死角。

池塘的建造要求根据鳙鱼的生长及水质变化需要随时调节水质和水位,往鱼塘内注水和排水,需要在池边设立进水口和排水口。

进水最好是开放式的,排水口通常要设置在进水口的对面,设在鱼池的最低处,并兼有排污的功能。

此外,还要在池内配备增氧设施,增氧设施要根据鳙鱼的密度酌情配备,一般情况下,每4~5亩水面配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就可以了。

鱼塘建好了,先不要急着往里面投放鱼苗。

因为,在投放鱼苗之前,您还必须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三、鱼苗放养前的准备池塘清整在投放鱼苗前1个月左右,要修整一下养鱼池。

先把池内的水排干,然后清除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复倒塌的池埂,填好漏洞和裂缝,修理好进、排水口,清除杂草和杂物;这样我们就把鳙鱼的池塘给整理干净了。

池塘消毒与施基肥池塘清理干净之后,就要进行消毒处理了。

具体方法是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池塘清整消毒后,要曝晒2~3天,再往池内注水,第一次往池内注水1米左右就可以了。

进水后要及时施基肥,每亩水面用发酵过的有机肥200~400千克,堆在池四周的浅滩处。

另外,还可以每亩水面加施氨水5~lO千克、过磷酸钙1~1.5千克,均匀地泼洒到水面上。

上面的工作做好了之后,您就可以把挑选好的鱼苗放养到鱼塘里了。

那么,在放养鱼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四、鱼苗放养放养规格及密度目前一般养殖户多采用主养鳙鱼,多品种混养的方式。

在主养鳙鱼的前提下,适当配养2~3种中、下层鱼类,如草鱼、鲂鱼、鲤鱼、鲫鱼等,能更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更好地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给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这里要给养殖户提个醒,虽然鲢鱼和鳙鱼都是滤食性鱼类,但鲢鱼动作敏捷,争食力强;鳙鱼行动缓慢,食量大。

如果把鳙鱼跟鲢鱼养殖在一起,鳙鱼就会因为争抢不到充足的饵料而使生长受到抑制,所以主养鳙鱼一般不配养鲢鱼。

由于鳙鱼对繁殖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数养殖场都是直接购买鱼苗进行养殖。

养殖户可以参照下面的标准来放养鱼苗:每亩鱼塘投放500克/尾的鳙鱼苗100尾左右,搭配放养75克/尾的鲫鱼苗50尾,1000克/尾的草鱼苗5尾。

(表格)鱼苗放养技术作为主养的鳙鱼鱼苗,可以在冬季放养;鱼苗体质要求健壮,无伤病,鳞片、鳍条齐全,规格整齐,鱼苗长12~18厘米。

在春节前,当水温稳定在5℃~6℃时,选择晴天放养鳙鱼鱼苗。

放养前要用浓度为2%的食盐水对鱼体消毒2~5分钟。

在鱼池的上风口把鱼苗放入池中,不能使鱼苗堆集在一起。

鱼苗要一次性放足。

在放养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以免对鱼苗造成损伤。

搭配养殖的鱼苗,在放养鳙鱼的当年3月20日前投放。

放养方法与鳙鱼相同,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这说明鱼塘管理很重要。

把鳙鱼鱼苗放养到养殖池中后,就开始了商品鱼育肥阶段的养殖。

那么,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如何来抓好鱼塘的日常管理工作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五、日常管理日常喂养主养鳙鱼要达到高产,必须依靠饲料的投入。

饲料最好是采用全价配合粉状饲料,粗蛋白含量要在30%左右。

目前常用的饲料配方是:鱼粉5%,豆饼28%,菜饼20%,次粉25%,米皮糠12%,麸皮6%,添加剂及矿物质盐2%,大豆卵磷脂1%,菜油1%。

人工养殖鳙鱼,饲料主要靠人工投喂。

放养鳙鱼苗后第二天,就可以开始投喂饲料了,日投饲量占存塘鱼总重量的1%左右。

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把鲫鱼、草鱼等辅养鱼种放养到池中后,日投饲量要逐步增加到存塘鱼总重量的5%,饲料投饲量以鱼1小时内吃完为好,并根据水质肥度、天气、鱼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饲喂时采用撒喂与定点投喂相结合的方式,撒喂时要在鱼池上风处进行,定点投喂前要先敲击容器,发出声响,吸引鱼游过来,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达到一定数量后开始投喂饲料。

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饲一次,大致时间分别为:上午9~10点,下午3~4点。

投饲量上午占40%,下午占60%。

鱼塘追肥追肥种类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鱼塘施肥是饲养鳙鱼的主要措施之一,只要使用的化肥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正确使用农家肥和绿肥,鱼产品就可以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在鳙鱼养殖过程中,投饲量多的鱼池,施肥量可以适当地减少;投饲量少的鱼池,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

施肥应掌握及时、均匀和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数量与次数应随肥料的种类、水温、天气等的不同作相应的调整。

施肥方法是:腐熟的有机肥,如粪肥、绿肥等,一般每隔10~20天施用1次,每次每亩施用50~100千克。

施绿肥时配合施磷肥效果较好,可以同时施过磷酸钙0.5~1千克。

在渔农中,流传着一句话:“鱼长三伏”,夏、秋季节是鱼类的生长旺季,水深在2.5米左右的鳙鱼养殖塘,要做到每月施3~4次无机肥,每次每亩水面可以泼洒尿素6~7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或磷酸氢铵1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

先施磷肥,后施氮肥。

水质管理是鳙鱼养殖池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既要保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又要防止因过度缺氧而造成鳙鱼浮头。

一般每隔10天左右要加注新水1次,高温季节5~7天就要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左右。

在鱼类生长季节坚持每天都要打开增氧机,一般晴天在中午开机半小时,阴天在清晨开机1小时,经常出现鳙鱼浮头的鱼池,要在鳙鱼经常浮头之前1小时开机,在连锦阴雨的天气,鳙鱼常出现浮头,半夜就要开机。

通过控制施肥量、投饲量和合理使用增氧机使池水溶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以满足鳙鱼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经常巡塘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夜间增加一次巡塘。

注意检查池塘有无破损,水质有无变化,鱼有无浮头的现象。

及时清除池中杂物和残剩饲料,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

如果发现死鱼,及时捞出,不能乱丢,以免病原扩散。

平时要时刻注意检查排水口是否有漏水逃鱼的情况,如果发现有漏水逃鱼的情况要及时把漏洞修补好,在洪水季节要昼夜值班,及时疏通渠道,做好排洪工作,避免洪水冲垮鱼塘堤埂造成鱼类逃脱,以免造成严重损失。

六、鱼病防治池塘主养鳙鱼属于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所以鱼发病的可能性会相对增多,必须每天严密观察,经常检查鱼体,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每隔20天左右施生石灰1次,每次每亩水域施生石灰10千克,保持微碱性水质,有利于鱼类生长和减少鱼病的发生。

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那么,在鳙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哪些疾病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赤皮病发病症状:病鱼体表有不规则的红色发炎斑块,病部鳞片松动或脱落,常因感染水霉菌而呈白色;背部颜色发黑,背鳍和所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因末端和鳍上薄膜腐烂而成条柱状。

防治方法:发现鱼体受伤后,应立即全池泼洒浓度为1ppm的二氧化氯1~2次,进行消毒;在鳙鱼感染赤皮病时,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0%的诺氟沙星或10%的恩诺沙星300克,连续投喂3~5天,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症状:病鱼病灶通常出现在肛门两侧,极少数出现在身体前部。

发病初期病鱼皮肤出现红斑,之后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穿孔,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发红,好像打上了一个红色印记。

防治方法:经常往鱼塘内加注新水,并注意防止鱼体受伤;发病鱼池可以按照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1.2克的用量化水全池泼洒。

细菌性烂鳃病发病症状:鱼细菌性烂鳃病又称乌头瘟,病鱼鳃片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黏液很多,上面常粘附着淤泥。

严重时鳙鱼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方法:在鱼种进塘前,用2%~2.5%的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菌;在鳙鱼细菌性烂鳃病流行季节,要每半个月往鱼塘内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5~20克。

七、成鱼捕捞经过将近一年的生长,到来年元旦左右,当鳙鱼个体达到3.5~4千克以上,就可以捕捞上市了。

捕捞鳙鱼时,速度要快,避免操作不慎引起鱼类伤亡。

如果鱼有浮头征兆或正在浮头,则严禁拉网捕鱼。

傍晚时不能拉网,以免引起上下水层对流,加速池水溶氧消耗,造成池鱼浮头。

捕捞后,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并且要在当年冬季补放相应数量的鱼苗。

上面就是鳙鱼养殖技术,鳙鱼具有生长快、易养殖、成本小、市场需求量大等优点,养殖鳙鱼是广大农民朋友创业致富的好门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