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知识点总结

一、水到哪里去了 姓名1.对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5.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6.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 7.二、水沸腾了1.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3.酒精灯的使用:①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②熄火用灯帽盖灭;③用外焰加热;④酒精倒翻燃烧,用湿抹布或者沙子盖灭。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升至100℃时,继续加热,水沸腾,但是水温保持100℃(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蒸 发 凝 结 都是水 无色无味 透明 无固定形状 能流动 水 液体 看得见 摸得着 有一定体积 水蒸气 气体 看不见 摸不着教科版(2019)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1-6节知识点清单三、水结冰了姓名1.0℃时,水开始结冰,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水(液体)冰(固体)2.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3.水和冰的异同:四、冰融化了1.冰变成的水过程叫融化。

冰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冰(固体)水(液体)2.冰融化的原因:①加热使冰周围的环境高于0℃,当冰的温度也慢慢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②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③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火焰 灯帽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

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当坏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6)冰在融化辻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変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1、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2、水是一种液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一种气态的水,它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空气之中。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常温下水也能慢慢转化为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当周围温度低于0℃,而水温达到0℃时,水开始结冰。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5、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念会发生变化。

6、橡皮泥变形,纸变形,都和水的三态变化一样,只是外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变化,它们本身还是同一种物质7、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此时水面会不断的冒气泡,水会上下翻滚,同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

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转化而来的很小的水珠。

8、给水加热的装置由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组成。

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用能嘴吹灭酒精灯,要有灯帽盖灭。

9、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10、小苏打、食盐、味精、白糖等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但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的溶解能力远远大于小苏打。

常温下,100毫升水能溶解食盐约36克,小苏打约10克。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用药匙取药品,用玻璃棒搅拌1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水的温度。

12、溶解在水中的固体可以通过加热蒸发水分的方法重新分离出来,加热装置山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石棉网等组成。

加热时要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1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固体可以用过滤的方式进行分离。

第二单元空气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类型2、空气是一种物质,无色无味,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3、空气无处不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物质的三种形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和气体没有。

固体和液体有固定的体积,而气体没有。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它。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它们是水的不同形态。

水和水蒸气都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有一定温度、占据一定空间和无固定形态等特点。

不同点在于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较重,可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较轻,当温度变低时可以液化成液态水。

湿抹布擦黑板、湿的手变干、海水晒盐、湿衣服在太阳底下一会儿干了等现象说明水蒸发了。

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夏天,冰棒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态水,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液态水,雾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液态水,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态水,云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液态水。

测量温度的方法包括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水。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且盖两次,不可用嘴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盖。

1.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温,不要用手触摸。

2.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降低冰的温度,加速试管中的水结冰。

3.水从0℃开始凝固变成冰,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试管中先是一部分水结冰,然后完全结冰,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结冰后的冰是固体,具有固定形状。

水结冰后变轻了,因此会浮在水面上。

4.在结冰过程中,水会向周围释放热量。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2.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这些都是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

3.像水在杯子中会占空间一样,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4.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在使用量筒时要知道它的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

5.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

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筒,将杯中的水沿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6.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将不规则物体直接放入量筒,前后两次的液面所对应的刻度的差值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7.固体体积的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

1 毫升=1 立方厘米8.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记录称量结果。

物体的质量一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9.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10.使用温度计时,要知道它上面的每一个刻度及最大量程。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水杯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读取液柱示数。

11.停表是测量时间间隔的仪器。

在使用停表时先按复位键,使停表显示的示数归零。

按下起始键,停表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再按下停止键,停表停止计时。

第二单元:材料1.像石油、木头、棉花这样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通风和加热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增加。

5.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水结冰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19.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把瘪的乒乓球放到滚烫的热水里面,乒乓球会起来,这是利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0.水液体、水蒸气气体、冰固体各自的特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会流动;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会流动;冰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不会流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第⼀单元《⽔》知识点⼀、⽔到哪⾥去了1.⽔是⼀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板过⼀会⼉⼲了、湿的⼿⼲了是由于⽔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洼⼲了、⾐服晾⼲了、煮⾷物时⽔烧⼲了等等。

4.杯⼦装⽔后,加上盖⼦和不加上盖⼦相⽐,加盖⼦的蒸发慢,不加盖⼦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蒸⽓是⽓体,它是⽔的⼀种形态,它也是⽔。

6.⽔蒸⽓是⽆⾊⽆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蒸⽓存在我们⾝边周围的空⽓中,不管温度⾼还是温度低,⽔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间玻璃上的⼩⽔珠不是⽔蒸⽓,⽔蒸⽓是看不见的。

9.⼀杯热开⽔放在桌上,看到上⾯冒着的“⽩烟”不是⽔蒸⽓,⽽是⽔蒸⽓遇冷凝结的⼩⽔滴。

10.我们可以⽤加热、加快空⽓流动的⽅法让⽔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晒盐⼀样增加⽔与空⽓接触⾯积的⽅法来加快⽔的蒸发。

12.空⽓中的⽔蒸⽓越多,湿度越⼤:⽔蒸⽓越少,湿度越⼩。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们⽤加湿器加快⽔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较⽔和⽔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没有⽓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蒸⽓看不见、摸不到,是⽓体。

15.不同的天⽓状况,空⽓中的⽔蒸⽓含量不同。

⼆、⽔沸腾了1.不停地给⽔加热,⽔会沸腾。

2.⽔沸腾时,⽔中和⽔⾯上会冒出很多⽓泡。

3.⽔沸腾时,⽔⾯上会看到很多“⽩烟",这不是⽔蒸⽓。

4.⽔变成⽔蒸⽓后,体积会⼤⼤增加。

5.当⽔的温度升⾼到100摄⽒度时,⽔会沸腾。

6.⽔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样的:⽔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蒸发的时候不⼀定沸腾。

7.⽔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度,是⾜以烫伤我们的,⼀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度就是以⽔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植物复习知识点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

树的整体形态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脉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10、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一生。

11、以向日葵为例;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知识点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蜗牛分头部、腹部、尾部;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重点知识总结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重点知识总结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重点知识总结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重点知识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共计六节。

以下是各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 科学是人们研究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

- 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方法来获得知识。

- 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

第二节:大象的骨骼
- 大象的骨骼结构适合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 通过观察大象骨骼可以了解它们的体型特点和性。

第三节:小手电筒的制作
- 描述了小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

- 通过制作小手电筒可以研究到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第四节:人的体重与力的关系
- 介绍了人的体重与地球引力之间的关系。

- 讲解了测量体重的方法和工具。

第五节:小汽车的运动
- 通过观察小汽车的运动形式,了解了力对物体的影响。

- 探讨了力的大小与速度和方向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光的传播
- 介绍了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 通过实验探索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
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最新)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最新)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班级:姓名: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通风)和(加热)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 3 )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水结冰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能溶解(18 )克食盐。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总结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观察、分类、比较和测量等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重点知识1. 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事物的特征、性质和变化,从而获取感性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如植物的叶子、花朵和动物的身体结构等。

2. 分类:分类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分类,学生可以归纳、整理和记忆各种事物。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植物的分类和动物的分类等。

3. 比较:比较是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比较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如比较叶子和花朵的形状、颜色等。

4. 测量:测量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通过测量,学生可以获取定量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和量筒等,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和体积等。

三、难点知识1. 观察的细致性:观察需要细致入微,不能粗心大意。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生命体的特征,从而获取准确的感性认识。

2. 分类的标准性:分类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准确的分类,从而避免混淆和误解。

3. 比较的全面性:比较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因素。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全面地比较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它们。

4. 测量的准确性:测量需要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从而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

四、学习方法建议1.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和测量等活动,亲身感受自然科学的特点和方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①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②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③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④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凝固(放出热量)水冰融化(吸收热量)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上科学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并且不再发生变化。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5.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6.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冰。

7.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10.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11.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12.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4.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8.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19.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

20.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

3.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

三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班级:姓名:小朋友们,每天早晚都要坚持至少读一次提纲,加强记忆哦!第一单元水1、水有三种形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

他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固态的冰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不同形态的水。

3、液态的水受冷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受热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4、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有气泡产生,气泡从下至上,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水在沸腾时: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100℃。

5、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我们一般使用外焰加热物体。

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用灯帽熄灭,不能用嘴吹。

6、使用温度计时:手拿上端,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即不能拿出来),眼睛要平视,要等红色液柱不再上升和下降后再读数。

7、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是小水珠。

因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8、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水在结冰时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0℃。

9、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10、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1、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0℃。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12、水结冰后,水位升高,说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水位降低,说明体积变小。

13、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有限的,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压碎、搅拌、加热(用热水)。

16、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子。

17、在蒸发时需要用到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搅拌棒等实验器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总结
1.观察一个物体,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舌头尝、用鼻子闻、用耳朵听,还可以用卷尺、绳子等工具测量,用放大镜观察。

2.当我们带着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看、听、摸、闻、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4.想要详细的了解一棵大树,不能只看图片,要亲自去观察,并做好记录。

5.观察大树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远到近。

6.每一种大树的叶子都是各不相同的。

7.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8.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9.树木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10.画树的拓片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1.一棵树都有生长、发育和繁殖。

12.树的相同点: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都有树干、树冠。

13.树的不同点: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14.像大树那样坚硬的茎叫木质茎,是木本植物;像小草这样柔软的茎叫草质茎,是草本植物。

15.小草的寿命比大树短。

16.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都生长在土壤里,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

17.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8.植物按生存环境分类:水生植物、陆生植物
19.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20.水生植物都生长在水中
21.水葫芦与金鱼藻的相似点:都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都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22.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4.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25.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来叶的生长的变化过程。

26.新鲜的叶与落叶最大的区别在于颜色不同。

27.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8.植物的相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