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本册教材从“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教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编写宗旨出发,体现了“打好基础,培养习惯;注重人文,渗透德育;力求简约,便教利学”的指导思想。
全册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8)(一)教材解读本册的学习习惯培养由“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组成。
“坚持写日记”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爱护图书”的意图是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体现了编者对基本学习习惯的重视,不仅要一一落实,而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第1页主题用了3页共计5幅图画来展示。
第1页3幅图,左上角展示了各种日记:《鲁迅全集(日记集)》、《雷锋日记》和《家庭日记》,《鲁迅全集(日记集)》还展开一页给同学概览。
右边是老师在向几位同学讲解介绍日记,桌上放着刚才介绍过的几种日记样本。
下方一幅图是全班同学认真写日记,同学坐姿端正,黑板上写着“坚持写好日记”,下面是记日记的三点要求:①要持之以恒。
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③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而教师在教室里巡视。
如果说这是了解和尝试写作的过程,那么后面第2、3页的图片内容就是实际写作的过程和结果展示了。
这两页均是通版图,而图的左上方和右下方都展示了一个女同学在家里认真写日记的状态,第2页左上方的特写照片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态度认真,表情专注,握笔姿势正确,而第3页右下方这幅图可以看到全景的布局:女同学坐姿端正,符合写字习惯的各项要求,文具摆放整齐,而展示出来的3篇日记都是书写美观,格式规范。
这3篇日记内容的选择紧贴学生生活,既平常又各具特点,表述朴实自然,易于学习、感悟,产生同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分析
《9、祁黄羊》 (1)解狐听到祁黄羊举荐他,会怎么想, 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 (2)在我们的身边或新闻中,还能举出这样 “做事出以公心”的人或事例吗?简单写一写。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1)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 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2)回想老师找你或你的同学谈话的情景, 想象当时的对话,仿照课文的格式,把这个情 景写下来。
笔、模仿句式写话……
3、字、词典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 工具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黄河的主人>
(二)抓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1)抓课题
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
(2)抓中心
①抓中心句
黄河的主人……
②抓中心词《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3、燕子》 (1)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写法,从部 分到整体,抓住外形特征用一两句话来介 绍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总分写法, 介绍一处景物。 (3)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描写 几个连续的动作。 (4)“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 支春天的歌。”燕子会谱出什么样的歌呢? 试着写一段歌词。
《17、生命的壮歌》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想说呢?请 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2)“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 主地放下了猎枪。”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请你 写一写。
《4、古诗两首》 (1)你能找到带有“春”字的成语、古诗 句吗?看谁写得多! (2)请写一段话描写春天的景色,至少要 用上两句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句。 《练习1》 (1)观察书上插图写一段话,用上拟人的 方法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 (2)你觉得班里同学谁适合担任什么班委 呢?写一封推荐信或自荐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1教学设计【教材解读】一、教材简析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掌握为某件事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并指导学生读懂例文,并选择其中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已知道如何向别人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但很少用书面的形式表达。
2、此次习作的主要内容是景色描写。
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如《九寨沟》、《趵突泉》等,懂得描写景物应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彩、动静特点等去描写,但描写得不够具体细致。
三、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体会两篇例文表达的建议一样,但写法不同。
〔2〕选择其中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3〕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流的习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例文,学会表达建议的两种方式,并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建议的文章。
教学难点:如何将建议的理由说具体、说充分。
【教学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确定春游的地点,并有目的地进行游览或搜集相关的资料,留意那儿的景色。
【教学过程】〔两课时〕一、作前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建议大家和家人一起去春游。
那么,你觉得我们到哪里玩最好呢?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认为值得去的地方。
2、看来值得去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我们只这样说还不行,还要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这样才能吸引大家都愿意去。
怎样才能把理由说充分呢?(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为班级春游活动提建议换为为家庭春游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觉得真实可行,切实激发学生内心愿意去写的积极性。
)〔二〕学习例文,领悟写法1、了解建议的两种写法〔1〕学生自由读两篇例文,边读边想:这两篇建议主要写了什么?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组内交流讨论。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归纳。
相同点:“我建议”、“我希望”等词语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尽量都要提一提,在文章的中间也可以提一下。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实施方案豆沙镇中心完小:刘光品一、教材编排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练习”四个部分组成。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的学习习惯培养由“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组成。
“坚持写日记”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爱护图书”的意图是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体现了编者对基本学习习惯的重视,不仅要一一落实,而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2、课文。
本册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
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说明文、童话及独幕剧等。
从内容看,既有颂扬名人的课文,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也有表现少年儿童生活的课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
有的课文生动地赞美了动物的可爱,如《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有的课文说明了环保的重大意义,如《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有的课文讴歌了忠于职守、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如《黄河的主人》、《永远的白衣战士》等。
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课文的选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
所选的课文非常注意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规范平实,贴近小学生的语言实际,易读易懂,灵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便于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精美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这些选文,饱含人文气息,文化构成丰富,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不一而足,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对小学生真切的关爱。
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每篇课文里。
要能准确认读23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默写165个生字。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4》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4》教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4》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课,并准备好纸笔进行记录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事物,并激发他们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观察与思考: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例如,可以观察校园中的一棵树,从它的外形、颜色、生长特点、气味等方面进行描述。
3、分享与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写作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思路,把观察和感受转化为文字。
指导学生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让文章通顺、流畅。
5、写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6、评价与改进: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改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作文,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7、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大自然。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本次教学中的学习情况。
2、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或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评价作文,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便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六、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大自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执笔:华罗庚实验学校陆娟单元教材解读:【单元整体详述】第六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其中《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习作六建议挑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探讨,也可以注意安全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融合自己的重新认识写下篇文章,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增长体会,而且能够使学生认清形势。
培育了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练习六中对噪音的了解,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
口语交际学会鼓励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交往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四年级下卷的阅读教学著重向小学高年级过渡阶段,立足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构成。
融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三浓三重?:(1)淡化技能训练、注重体悟累积――不容急功近利地对学生展开乏味的技能训练,以免沦丧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是应当注重熏陶病毒感染,鼓励体悟、累积,注重写作。
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记叙文的教学必须把握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的听听、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并使学生体会至文中的?情?。
例如《云雀的心愿》必须把握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人物对话,使学生分后角色朗诵,步入情境,较好地把握住语言涵盖的情感。
(2)淡化科学知识传授、注重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自学不只是为了考试,课外语文素养的提升更不是只看考试,课堂的触角一定要伸向课外、伸向生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本单元的主题主要是环保,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
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5,开展?小导游?活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从《语文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来凝视四年级下册习作部份的编写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是由第二学段习作向五、六年级段习作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此,这学期的习作担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
所谓“承前”,也确实是要对完成第二学段习作任务的情形来一次“清点”;所谓“启后”,也确实是要看那个学期的习作将为以后的习作做了哪些铺垫。
基于如此一种熟悉,咱们有必要先对《语文程标准》关于这两个不同窗段习作教学的要求做一番比较,研究一下不同窗段习作教学要求的继承和进展。
(一)关于《语文程标准》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习作要求的比较将《语文程标准》中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关于习作的要求进行比较,最为显著的转变表此刻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的提高。
第一,搜集素材要求的提高。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留意周围事物”,而进入第三学段以后,那么要求“养成留意观看周围事物的适应,成心识地丰硕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存习作素材”。
两相较较,在搜集和贮存习作素材上,最为明显的转变是要从“留意”提高到“养成留意观看周围事物的适应”和“成心识地丰硕自己的见闻”。
用一句话归纳,“成心注意”的程度明显提高。
第二,动笔成文要求的提高。
对学生的习作,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常积存的语言材料,专门是有新鲜感的文句”,“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进入第三学段后,那么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能依照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正是由于以上缘故,在习作的操作层面上,咱们要关注从第二学段的“尝试”和“不拘形式”,走向第三学段的加倍清楚、明白、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的过渡问题。
第三,修改习作要求的提高。
第二学段强调的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文句”,“依照表达的需要,正确利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而到了第三学段那么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互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标准、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来审视四年级下册习作部分的编写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是由第二学段习作向五、六年级段习作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此,这学期的习作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所谓“承前”,也就是要对完成第二学段习作任务的情况来一次“盘点”;所谓“启后”,也就是要看这个学期的习作将为以后的习作做了哪些铺垫。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有必要先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这两个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做一番比较,研究一下不同学段习作教学要求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习作要求的比较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关于习作的要求进行比较,最为显著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的提高。
搜集素材要求的提高。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而进入第三学段以后,则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两相比较,在搜集和储存习作素材上,最为明显的变化是要从“留心”提高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用一句话概括,“有意注意”的程度明显提高。
第二,动笔成文要求的提高。
对学生的习作,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进入第三学段后,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在习作的操作层面上,我们要关注从第二学段的“尝试”和“不拘形式”,走向第三学段的更加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的过渡问题。
第三,修改习作要求的提高。
第二学段强调的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而到了第三学段则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两相比较,从修改习作的角度来看,第三学段的要求无论是难度和复杂程度都较第二学段明显提高。
因此,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修改,我们一方面要将已经学会的修改明显错误词句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要选准适当的时机,逐步提高修改的范围与规格,为向第三学段能够达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的水准做好铺垫。
关于本册教材习作部分的编写明确了第二、第三学段关于习作教学要求的变化,让我们再来看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是怎样编排的吧!这册教材共安排了7篇习作。
它们是:写建议:春游活动去哪里好。
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
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照片。
写推荐: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
可以推荐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荐一人。
注意有详有略。
写自己的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围绕着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
写植物: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题目自拟。
组织、参与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统观这学期要写的7篇习作,并与已经练写过的三年级上下两册的习作相联系,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变化:是习作话题的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统计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16篇习作,就其习作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大多数的要求是写写自己,或在家庭、学校里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人和事,或者是自己直接参与过的活动,而需要学生从社会与大自然中搜集习作素材的仅有3篇。
即便是猎取素材的范围有所扩大,教材要求的参考的材料,也大都是学生可以找得到的图片、短文、玩具等。
但进入四年级后,关于习作素材的已经明显增加了取材于社会、自然的比重。
仅四年级上册的7篇习作,就有3篇需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搜集习作素材。
比如《习作1》设计节日;《习作3》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习作7》给来自社会生活的照片或插图配文等。
而在这一册教材的7篇习作之中,直接或渗透着要求学生从社会、自然,及其他媒体搜集习作素材成分的就有5篇之多。
比如《习作1》给春游活动写建议书;《习作3》写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新发现;《习作4》围绕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看法,再写下来;《习作5》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自己观察、研究并把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习作6》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进行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等。
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其他媒体。
这其中以家庭和学校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只能对社会现象的表面现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观对各种社会现象做简单评价,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
因此,在进行本学期的每一次习作之前,我们必须为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创造条件,必须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向第三学段习作过渡的一项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小学生搜集和存储写作素材能力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对动笔成文更加强调明确具体。
首先,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学期习作的要求已比过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如在《习作1》中就提出了“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习作2》提出了“注意有详有略”。
特别是教材提供的可供学生参考和模仿的例文,在篇幅上已较过去明显增长,描写与叙述更加细致、具体。
这从一个角度暗示我们:本学期的习作,一定要在坚持减少限制,让学生放开手脚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醒他们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注意把写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向第三学段能把写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其次,本册习作教材还暗含了习作应当具有初步的、有条理的叙述和描写的基本要求。
比如《习作1》中提出的“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实际上就已经蕴含了写时,应当注意条理性的要求。
你想,既然是要讲理由,首先是要有根有据,而且要有个条理,“胡子眉毛一把抓”,别人就很难明白你的意思,再有理由,别人不明白,那也没有用。
所以,只有把这样两条都落实了,才能够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充分”。
当然,暗含只是具有这个成分,还不是明确的规定和标准,我们在教学时,适当引导和提倡是应该的,但不要强行规定、限制。
这一暗含成分的存在,又一次告诉我们:这一册教材的习作,较第二学段前三个学期的习作已悄然提高了要求。
另外,进入本学期以后的习作,对表现手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比如《习作1》的写建议。
教材所提供的两篇例文表现的手法就是不同的。
前一篇例文是以记叙的手法写成的,而第二篇则采取分条目说明的方式写成的。
前后两篇例文放在一起,明确地告诉我们:目的相同的建议,写法是可以不同的。
第三是修改习作的难度有所提高。
关于修改习作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直接标明,但是,从教材所选用的可供学生参考的例文来看,它们的篇幅已明显增长,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样。
这就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进入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不但成文的要求提高了,修改习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
二、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部分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来看本学期习作教学的实施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了解了本册习作部分在整个习作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教材的编写情况,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了。
围绕这一问题,建议如下: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
因此,本学期的习作教学,不能死死盯住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要在关注如何扩大搜集写作素材的范围,如何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大家知道,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内隐的非智力因素,是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
现在的问题是: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很难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定量测评的。
所以,在本学期习作教学的进程中,一定要通过对学生参与习作时的情感、态度、方法、行为的变化,与习作结果的观察、统计,采用纵向对比和抽样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不断地对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排队摸底。
比如,关于学生平时对习作兴趣和习作潜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关于学生习作成果的统计分析;关于学生动笔热情和能力的分析……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与多种渠道进行综合调研,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培育非智力因素成长的力度。
绝不能单一地、紧紧地盯住学生的习作结果,更不能仅凭考卷上的一篇习作论成败、论“英雄”。
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牢牢抓住习作的核心与关键,在“得心应手”上狠下功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我们认为:这一定义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得心应手"加以概括。
"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既是"得心"的源头,又是"得心"的渠道;"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实质是从"得心"成果向"应手"转换的要求,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则是"应手"所要达到的目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习作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得心应手"的基本能力。
结合本册的习作,在落实这一核心理念上,我们觉得,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点是要关注学生"得心"的渠道与储备情况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了"米"而硬要"做饭",就连"巧妇"也会感到为难的。
习作不也是如此吗?因此,习作之前,首先要准备好"下锅之米"--与这次习作话题具有相似性的习作素材。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习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解决好习作素材的储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