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系统科学的灵魂,中国达人的经典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思维导图分享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思维导图分享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儒家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

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代表人物:孔子二、道家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代表人物:老子三、墨家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墨子)。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阴阳五行 ln

阴阳五行  ln

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的辨证
及病证防治,成为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
2020/6/6
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用阴阳的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 化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探求自然规律 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中医学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 理以及辨证用药。
2020/6/6
4
• 对立指相反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如动与静, 寒与热,上与下等。
• 对立的双方,通过排斥、斗争以相互制约, 使事物达到动态平衡。
2020/6/6
16
(一)阴阳的对立 (续)
• 以人体的生理机能为例,机能之亢奋为阳, 抑制为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人体的 生理状态。
• 四季的寒暑为例,夏虽阳热,而夏至以后阴气却 随之而生,用以制约暑热之阳;冬虽阴寒盛,但 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生,以制约阴寒
2020/6/6
9
(二)划分阴阳的标准
• 一般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准则。
• 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 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 壮的等均属于阳,
• 凡是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寒凉的、 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 弱的等都属于阴。
2020/6/6
10
阴阳属性划分举例
属性 空
间 时间 季节 温度
阳 上外左南天 昼 春夏 温热
阴 下内右北地 夜 秋冬 寒冷
2020/6/6
11
(三)阴阳的特性
•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 变化的总规律。
• 2.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是相对的,随时间条件 而变化;如白天黑夜
• 3.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以背部和胸 腹的关系来说,背部为阳,胸腹为阴;而属阴的 胸腹,又以胸在膈前属阳,腹在膈后属阴。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课件
第16页/共51页
5.阴阳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 化。
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第17页/共51页
5.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的形式 ① 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
上运 升动
兴 奋

月 亮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第5页/共51页
1.阴阳的基本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
• 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 物和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的 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
第6页/共51页
2.事物的阴阳属性
属性 阳上 阴下
空间(方位) 外左南 内右北
第30页/共51页
五行的特性
金曰从革 ① 词解——“从”,顺地;“革”,即变革 ② 本义一一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质地刚硬而沉重,虽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
随着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③ 引申一一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第31页/共51页
五行的特性
水曰润下 ① 词解一“润”,即滋润、濡润 ,“下”,即向下、下行。 ② 本义一一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③ 引申一一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
足 三 阳


阴内


内 侧
胸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足 三 阴

第21页/共51页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基本概念五行指气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及其运动变化(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取象比类,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特性来归类事物或现象,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来的系统结构观,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主要内容五行的特性木木日曲直——气的外展运动(蕴含上升)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外舒展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火火日炎上——气的上升运动(更强调热)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土土爱稼稿——气的平衡运动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金金日从革——气的内收运动(蕴含下降)指“变革”的意思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水水日润下——气的下降运动(更强调冷)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归类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母子关系生我者——母我生者——子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不胜”和“所胜”关“克我”者——“所不胜“我克”者——“所胜相乘即相克太过,相乘次序与相克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侮即反克,相侮次序与相克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五行制化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木、心主血脉-火、脾主运化-土、肺主宣降-金、肾主藏精-水五脏的相互关系相互资生肝藏血以济心血、心阳助脾阳运化、脾健运发益肺气、肺清隶下行以助肾水、肾藏精滋养肝血相互制约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气的运化,可以制约肾水的泛滥肾(水)阴的滋润上济,可以抑制心火的亢逆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清肃的太过阐释脏腑病理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水不涵木:肾阴虚→肝阴虚子病及母母子双亢、母子双虚、子亢母虚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一脏过盛:木旺乘土一脏过弱:土虚木乘相侮木火刑金:肺虚或肝旺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补母:母子两脏皆虚或子脏虚弱证泻子:母子两脏皆实或母脏的实证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方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清心泻肝调治心肝火盛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抑强或扶弱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方法抑木扶土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培土制水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涨满之证佐金平木适用于肝火犯肺证壮水制火(泻南补北)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肾不交证。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并应用于中医学领域,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开展,有着深刻的影 响。
第一节
阴阳学说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根本概念 〔二〕阴阳的根本特征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
相对性和可分性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补其缺乏:即虚那么补之,针对阴或阳的 虚
损,采用滋阴或温阳方法
归纳药性:阴寒病、治凉阳属、阴阳; 苦、咸属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ments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根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对事物属性的分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但凡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 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 “阳〞;
但凡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 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 属于“阴〞。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 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这就是阴阳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对相关 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 女为阴,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比较根底,不宜分 阴阳。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 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均存在截然相反的两 种属性。 ➢ 对立的双方相互约束互相牵制。 ➢ 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对方的 减弱或亢盛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的观点是指阴和阳任 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40页PPT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40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哲学基础阴阳五行ppt演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哲学基础阴阳五行ppt演示课件

阳依阴而存 阴依阳而在
可分不可离
※相互为用 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促长对方。
相互为用
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基— 阴为阳之基
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 阳为阴之用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在自然界和人体的普遍 性。
例:
夏季虽热,但阴从
阳生,雨水增多
以自然界为例
维持四季相对稳定
冬日虽寒,但阳从
阴生,干燥少雨
血为阴,是气的物 质基础,血能生气 以人体为例
人体
的物质或属性
阴——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或属性
精血—— 有形物质,滋润营养
精气
主静(属阴)
气——无形功能推动、激发
主动(属阳)
四、就阴阳属性划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阴阳属性的相关性
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属性,必须是 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 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
例: 水与火、日与月、男与女、 左与右、上与下等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精气论基础上的古代 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 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 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
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天——阳

地——阴

阴阳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 昼——阳
阴阳学说大发展,渗透至各个领域: 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方法论,渗入到天文、
地理、农业、气象等各方面,也包括医学 领域,成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期,阴阳学说 便成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CONTENCT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阴阳五行学说课件阴阳五行学说简介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

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阴阳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

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若是以一个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的背为阳……。

由以上例子说明,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目录
运动
阴阳五 行
经学
江津县
学说
阴阳五行
方面 方面
发现
生理
一生治二承制
中国
应用
神权
基本规律
医学
两极
终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 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 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 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作者简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 (今重庆市江津区),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当 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 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学方面的根底。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本书非常好,对思考阴阳的人尤其好。
目录分析
(一)两体合一 (二)动静升降
(三)终始嗣续 (四)两极反复
(一)生治 (二)承制
(三)亢乘 (四)胜侮
1
(一)生理方 面的应用
2
(二)病变方
(四)治疗方 面的应用
5
(五)摄生方 面的应用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阴阳五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五行学说,系统科学的灵魂,中国达人的经典思维导图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阴阳五行"了,这四个字蕴含着古人经天纬地、博大精深的智慧。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必兼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01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中蕴含了中国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对自然的探索和总结,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皆分阴阳。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作"生化不息"。

《史记·天官书》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认为,阴阳是促使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本,而五行则是构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五行学说是从西周的"五材"演变而来的。

汉初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记载,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士卒欢乐歌舞以待旦,歌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把水、火、金、木、土看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五种基本材料的看法,当是有古老渊源的。

《左传》中记载的关于柳下惠的一段话中有:"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

"这是最早出现的"五行"二字。

到公元前6世纪末,五行即被推广到各个方面("五味"、"五色"、"五声"等),并被看作是"礼"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战国时人伪作的《尚书·洪范》中则进一步概括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把五行提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并对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作了规定。

即木、火、水、金、土,这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

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

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顺着循环来,五行便会互相生发,即"五行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若逆着循环走,五行便会互相克制,如:木克土、土克水……古人用阴阳与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阐释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则产生无穷变化。

所以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是继阴阳学说之后,又一种客观认知、观察世间万物的哲学概念,古人在长期生活与实践中发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间万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由此也引申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运动变化所生成的,这五种物质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约,并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中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五行又分阴五行和阳五行,用天干表示就是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为阳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为阴五行。

02中国先人总结的大自然最普遍规律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在这里,阴阳学说描述了系统的发展规律,而五行学说则揭示了系统内部物质运动的规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可以用来解释万物万物。

很多人不解,中国先人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走向了系统论?而西方科学却从近代走向了还原论?原来,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理论。

中国先人认识万物的前提假设就是气一元论,既然假定了万物归一,那么还原论在这里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万物还原到最后都是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它告诉不了我们答案,真正的自然规律只可能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物质的组织原理,它是用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要正确地认识它,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哲学的思辨。

而西方科学呢?则是在原子说假设基础上发迹的,它认为万物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这才有必要去还原出那几个基本粒子,来找到自然规律,西方科学就一直走在这条还原分析的道路上。

一旦真正了解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描述自然界任何一个物质系统的运动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描述宇宙的发展壮大过程,来描述太阳的发光原理,描述地球的吸引力的本质;也可以用它来描述原子内部的物质运动,来揭示质子、中子、电子的本质,甚至光子的本质;当然还可以用它来解释生物的进化,人的生老病死规律,甚至人类中各种组织的规律。

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描述太阳,太阳就是一个秩序发展的物质系统,太阳质量不断在增加,绝对不可能像西方科学描述的那样在减少。

太阳发光的能量不是来源于自身质量的燃烧,而是来自于对银河系空间的反抗。

还有,把太阳系看成是一个物质系统,那么这个空间物质的分布就不是平均的,越接近太阳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太阳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小,直到与它反抗的银河系空间相平衡。

既然太阳系空间是不对称的,那么光信息在其中的传递就是变形的,当光从太阳中心向周边传递的时候就会发生规律性的红移,当光从周边向太阳中心传递的时候就会发生规律性的蓝移。

如果忽视了这种信息变形,把变形的信息当成是真的来研究太阳,注定是非常可笑的,这就象看到水中的筷子是弯的就说筷子是弯的一样可笑!一句话,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一通百通的学问,一旦把它现代化了,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就产生了,用它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神秘现象,用它还可以指导人类系统的建设,指导人生。

如果说这样的科学体系不伟大,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科学了!03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在运动与变化之中。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二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

所以,中医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要从动态的角度出发。

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被科学地认识,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随之产生,它不仅能够使中国科学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而且还能够证明中医的科学性,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合理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

有这样的成就,世界人能不震惊吗?其实,预言上早就说了: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

"04阴阳五行学说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整体关联、和谐平衡、相互连结、动态发展、遵循规律、师法自然,集中体现为统一性、完整性与自我调适性,而一旦出现了某一行过强或过弱就会引起五行运行的乘侮异常反应,事物将失去动态平衡性,从而影响事物的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立足我国国情,凸显中国特色,汲取我国传统文化营养,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原理,挖掘并探索其教育教学价值,突围并重建现代教育教学体系,是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例如山东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的五学范式为例,图说阴阳五行原理在教育教学中的研发与使用。

其含义是阴与阳分别代表师与生、教与学、教书与育人等绝待、对待关系,包含了和而不同、教学相长、学学半等思想理念。

所谓教学相长,意思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共生共长。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彼此成就;二是指教师自身的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三是指学生自身的学与教的相辅相成,这里的教指的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或我们常常说的小学生制。

正如《学记》所说的那样:"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知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

"具体地说,是指这个范式既重视学生五大学习方式及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这些学习方式所承载的五德涵养,即志德、敬德、群德、诚德以及省德,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键品格的培养。

这些课堂隐性价值不仅符合国家提出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课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和同原理以及五学相生道理,也体现了学科教学之间的多元性与同一性,体现了学校教育既要有通用的范式和共同的价值,也要有学科个性、教师个性和学生个性,极好地解决了学校教育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