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理论-梅奥

合集下载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介绍创始人:梅奥代表人物:马斯洛,梅奥,赫茨伯格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主要内容:行为科学学派以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强调用观察和实践的方法去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控制,探求行为与需要、动机、目标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的行为规律,以提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见性和有效控制,试图为管理者提供领导和激励组织成员的有效方法。

产生背景: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大危机,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管理学者们不得不注重在微观层面上研究除硬件外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

行为科学理论和学派因此出现。

基础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虽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对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研究。

包括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等。

2、与管理方式有关的“人性”问题的研究。

主要包括: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的“X—Y理论”,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美国行为科学家克里斯·啊吉里斯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加以发展,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最后发展成为健康的个性。

3、有效的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

主要包括三大类,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4、有关组织团体行为的研究。

团体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并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团体可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也可划分为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体等。

团体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行为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许多人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都认识到人的因素对于组织成功的重要性。

①理论核心:行为科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要求管理者把员工作为一个人对待,把人视为是需要予以保护和开发的宝贵资源,而不仅仅是生产的一个要素。

也就是说“人群关系—行为科学”学派主张一种感性化的管理,而非理性化的管理。

行为科学理论实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研究”。

1.照明实验(1924年-1927年)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1932年)3.面谈计划(1928年-1930年)4.对车间里除了存在按照公司的编制建立的正式组织外,还存在因某种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有时会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地发挥。

行为科学的前身是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人际关系学说,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一).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工具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决策人假设。

二).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从与要层次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过程分析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的。

三).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掌握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行为、领导本体类型、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②代表人物:梅奥③行为科学的贡献:行为科学既是管理理论的发展又是管理实践的总结,它的产生与发展对管理理论及管理实践都有巨大的贡献,概括地说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社会人假定;需求因素与激励;作业组合;领导理论。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埃尔顿·梅奥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埃尔顿·梅奥
E m a i l : y h j 9 5 3 7 9 @1 6 3 C O n ]
松 下的 V产品认定制度 以及 数码相机 L U Ml ×发挥的作 用, 不仅仅是 为恢 复松 下经 营业绩做 出了贡 献 , 更为整个行业 扩大需求群体做 出了贡献 。2 O世纪 , 基 本上 是一个家庭拥有
乔治 ・ 埃 尔顿 ・ 梅奥
理论基础。1 9 2 6 年, 他进入哈佛大学工
商管理学 院专事 工业研 究, 以后 一直在
哈佛 大学 工作 , 是 美 国管理 学 家 、 早 期
的 行 为 科 学— — 人 际 关 系 学 说 的 创 始
的 阿得 雷德 , 2 ( 1 岁 时 在 澳 大 利 亚 阿 福
松下 V产 品认定制度贡献于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
P a n a s o n i c L U MI X 数 码 相 机 是 松 下 V产 品 认 定 制 度 中 的一 个 鲜 活 案 例 , 类 似 的成 功 产 品在 松 下 公 司还 有 很 多 。 虽 然 全 球数 码 相 机 市 场 逐 渐 衰 退 , 但松下在 P a n a s o n i c L UMI X数
【 作者简 介 】 木元 哲, 松 下电器( 中国) 前总裁 , 零牌木
元塾塾长 , 日本 一 桥 大 学 中 国 交流 中 心顾 问 , 北 京 工 业 大
学客座教授 , 零牌顾 问机构 国际导师、 特聘教授 。 祖 林 ,零牌顾 问机构 首席顾 问,零牌木元 塾 同修导
码相机开发过程 中积淀 的核心技术 ,使之成为智能手机时代
同物 质 实体 条件 有 关 , 而且 同工 人 的 心 理、 态度 、 动机 , 同群 体 中的 人 际 关 系 以
管理理 论 ( 包括 泰勒的科 学管理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信息来源:/view/2032157.htm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

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

目录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论点行为科学管理理的特点影响较大的几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人非“经济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1)试验的四个阶段:a.工厂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试验;c.谈话研究;d.观察试验。

(2)发现以下现象: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b.“树大招风”;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3)得出三条结论:a.人是社会人;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这三条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

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c.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理论的论点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1、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工具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决策人假设。
2、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需要层次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过程分析理论三个方面进行 的。
对于行为科学,国外国内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国外有人认为它现在只不过是一种科学的虚构,还不是科学的 真实。在理论上是混乱的,概念上也是不统一的,方法上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国内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行 为科学是一门现代科学,任何国家和阶级都可以研究它、应用它;第二种认为行为科学是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是为维持资本主义秩序服务的,必须彻底否定;第三种认为,人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把人的行为作为一门科学 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在研究中提出假设也是允许的,行为科学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当根据我国 国情,吸收其合理的成分。
比较
二者的比较及其主要缺陷和解决:
将两种理论比较而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着重点在于人,它人的兴趣态度、情绪积极性等对工作及其效率 的影响,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条件,从而带动对客观因素的改变,以期总体上完善管 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又特别强调对领导者的行为的研究。管理行为是人的行为,因此可以说,行为科学管 理理论是从管理的主体角度进行的。应用到教育管理上,管理者更加重视对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 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群 体意识。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学术语
01 理论简介
目录
02 产生与发展
03 理论的论点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小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1)个体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A.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面的理论,可分为三类: a.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等。 b.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
两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管理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但都是从单方面进行的讨论,我认为,管理行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概念,而不是单向的线性行为。正如西方的“接受美学”一样(“接受美学”认为一个作品只有被读者阅读以后才真正具有价值),管理行为只有引起了对象的一定反映才算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国也有句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学校系统中,管理者或是教师都只占小部分的比例,而更多的是学生,因此,仅仅强调管理者的积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二者应该兼顾。同时,系统管理理论在决策某些超理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问题时也有所局限,因而,重视群体心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群体心理是任何管理行为最直接也最真实的反映。
(三)、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掌握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行为、领导本体类型、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行为科学管理理的特点
1、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职工多种需要的满足;
行为科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强调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重视社会环境,人们的相互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认为行为是人的思想、感情、欲望在行动上的表现,管理的作用就在于使人们因措施的刺激而产生一种行为动机。

管理理论与人性假设-3: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理论与人性假设-3:行为科学理论

3.梅奥的“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
1) 人是“社会人” 2) 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除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和心 3) 新型领导重视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理等需求。工人的情绪对生产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 率有直接的影响,管理者要重 为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具有 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善于倾听和 视提供机会让工人诉说内心不 特定的规范和规则,影响组织 沟通工人的意见,真正了解员工的行 满。 的运行和员工,影响生产率的 为特别是集体行为。理解、激励,满
• 分析提示:该厂领导认为,工人早
晨上班时要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交通的拥挤是造成工人上班 迟到的直接原因。特别是路途较远 的职工,常常提前一、两个小时从 家里出发,可还不能保证按时到厂。 如果迟到一会儿就要受罚,肯定会 影响他们的情绪。这样的规定,使 工人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事实上不 但没有出现人人迟到、天天迟到的 现象,而且生产积极性还有了一定 程度的提高。

补讲:奥尔德弗的ERG理论(1973)

奥尔德弗简介:耶鲁大学毕业,重组了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使之和实证研究更加一致。经他修改的需要层次称为 ERG理论(ERG theory)。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人力资源研究所
人的3种核心需要:

Existence 生存---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
利、安全条件等。

Relatedness 相互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
建立良好人际。

Growth 成长发展---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
区别
马斯洛

严格阶梯序列,较低 层次的需要先满足

注重满足需要的层次
奥尔德弗 • 三种需要同时发挥作用, 如果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 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 要的愿望会更强烈(受挫-回归)。 • 三种需求对每个个体的重 要性可能不同(启示:多 重需求,同时满足)

行为科学理论-梅奥

行为科学理论-梅奥

行为科学理论-梅奥工管1班吴细荣一、背景介绍:梅奥(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霍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取消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像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的访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率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对这种“传统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的不相符合”,梅奥做出了如下解释:(一)、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

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因而怀有归属感,这种意识助长了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而这些是他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得到的,正是这种人的因素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等。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行为科学理论知识提要

行为科学理论知识提要
• 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 “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 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
• 行为科学更多的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等成就进一步对组织中的人群行为进行科学 分析,研究是什么因素决定人的行为,以及用 什么方式激励人,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等,引导组织成员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
要的是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 “经济人” ——工人工作的目的是为获取最大的 工资收入。人的行为背后是经济动机在起作用。
• “社会人” ——工人是某一个群体中的一员,他 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要,但还有得到友谊、 安全、尊重和归属的需要。
• “经济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泰罗认 为“工人”还是“雇主”都是经济人。
• 霍桑效应启迪:
• 从旁人的角度,善意谎言和夸奖可 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 认为自己是什么样人,你就能成为 什么样人。
•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 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
•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 认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更重
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人群关系的观点
改善组织员工 间的关系
增加员工满意
增加员工 生产力
人力资源的观点
鼓励员工发展 潜能
增加员工 生产力
增加员工满意
人群关系观点与人力资源观点的比较
• 行为科学分为广义的行为科学和狭义的行为科 学。
•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研究人的各种行为 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是社会科学的同 义语。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 学科群。
•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 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 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梅奥的生平介绍

梅奥的生平介绍

梅奥的生平介绍
1.
2.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
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3.
4. 192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帮助下,梅奥移居美国,1923~1926年期间他作为宾西法尼亚大学的
研究人员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进行工业研究。

5.
6. 1923年,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
并加入美国国籍。

7.
8. 1926年,梅奥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工业研究,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室副
教授。

9.
10. 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始于1924年但中途遇到困难的霍桑实验,从1927~1936年断断续续
进行了9年的两阶段实验研究,梅奥于1929~1947年期间担任工业研究教授,并在退休时获得了“荣誉退休者”的头衔。

11.
12.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
学说。

13.1945年,梅奥又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梅奥除了上述代表
作以外,还有《组织中的人》、《管理和士气》等脍炙人口的著作。

14.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5.。

浅析行为科学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浅析行为科学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题目:浅析行为科学理论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作者:学号:所在单位:邢艳霞摘要行为科学理论基于人的行为或人类群体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它主张重视人际关系、人的需求和价值。

行为科学理论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从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行为科学理论实质及行为科学理论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三个方面,得到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的借鉴。

关键字行为科学理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理论目录摘要 (I)前言 (1)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1)(一)行为科学理论内涵解析和理论溯源 (1)(二)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3)(三)行为科学理论实质 (4)二、行为科学理论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 (5)(一)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的提出 (5)(二)“个人——组织”互动成长关系的提出 (5)(三)行为科学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 (6)(四)行为科学理论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理念的提出 (7)(五)新型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提出 (7)三、行为科学理论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 (8)(一)个体行为理论:重视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 (8)(二)群体或团体行为理论:重视团体凝聚力 (9)(三)领导行为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1)前言由于行为科学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这一学科的出现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它的理论及应用成果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由于它通过研究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旨在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为此,行为科学理论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管理和管理科学的支柱理论之一。

行为科学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非常直接,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开发利用规划,以充分发挥每个人在群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行为科学理论-“社会人” 梅奥管理方式-赢在路上

行为科学理论-“社会人” 梅奥管理方式-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人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的各种具体力量的总称。

人力的构成有体质、智力、知识与技能四大要素。

人力资源:(广义)指除去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外的所有人口,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狭义)指企业或组织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这种能力体现在每个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的综合水平上,并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其主要表现是一个数量概念,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工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亦即劳动人口的总和。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标准的人才的总称,它表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人才质量与数量的总体状况。

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物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无限性与时效性;再生性与可投资性人力资源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即劳动力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具体反映在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上,而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素质,也与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密切相关。

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是指每个劳动者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开发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素养与品质。

具体反映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与精神素质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自然基础;人力资源质量是决定人力资源总量优劣的核心。

量多质低的人力资源有哪些危害:高消费、低效能、自复制与多破坏等特性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适量优质的人力资源总量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有计划地采用教育开发、培训开发、使用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并经过开发对象的主观努力,使其生理、心理、智力、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劳动能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国家或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活动过程。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学派及核心观点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学派及核心观点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学派及核心观点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George Eltom Mayo)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派。

创始人是梅奥,代表人物有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d Heraberg)。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起来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认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同时还是“社会人”, 将人的管理提升到所有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潮流,引发了许多全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进而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各种人本主义学派。

为缓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内部矛盾和冲突,维持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工具。

梅奥和霍桑试验的案例

梅奥和霍桑试验的案例

知识学习与讲述(时间:35分钟)一、“霍桑试验”与梅奥。

梅奥(1880—1949),美国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1927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有关科学管理的试验,研究工作环境、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常称“霍桑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梅奥的代表作为《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他总结了亲身参与并指导的霍桑试验及其他几个试验的成果,并阐述了他的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从而为提高生产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

即人是社会动物,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工人的“士气”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梅奥认为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而且,还存在着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共同的感情而构成一个体系),他们有着自己的规范、感情和倾向,并且左右着团体内每个成员的行为。

三、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行为科学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马斯洛、赫兹伯格、麦格雷戈等。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重视人在组织中的关键作用。

注重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2.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主张调动积极性必须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方面着手,要使组织目标包含更多的个人目标。

要改进工作设计,把员工满意于其所从事的工作作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

3.员工自我控制,自主管理。

主张打破传统组织结构和关系造成的紧张气氛,在组织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

引导语: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讨论训练【步骤四】知识深化与技能训练(时间:30分钟)问:杨瑞与王经理应如何进行沟通?老师归纳:本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管理者缺乏新员工导入机制理念而导致上下级沟通失败,最终使新员工的积极性受挫的案例。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期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期为行为科学。

(1)人际关系学说:20世纪30年代梅奥(George Ehon May0,1880-1949)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霍桑实验”。

他发现决定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安全感,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①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人际关系;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工的行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

(2)人性理论一X理论与Y理论:美国的麦格雷戈(Douglass McGregor,1906-1964)于1957年提出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不喜欢工作,在严密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

而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是负责的,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

(3)群体力学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

卢因(Kun Lewin,1890-1947)在1944年提出的,重点研究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其主要内容是:①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力场”;②群体行为就是各种相互影响力的结合,这种“力场”可修正个人的行为;③群体的内聚力可以用每个成员对群体忠诚、责任感、对外攻击的防御、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
4、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
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 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至关重要。这些技能包括:
第一,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
第二,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 人际关系技能。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已为大多数行为科学家所接受。他们的成果使得 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
于是,许多行为科学家在梅奥等人奠定的基础上做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广泛。行为科学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的研究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的那么深远,这门学科实际上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行为科学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从中寻找对待员工的新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行为科学的产生年代大致与泰罗等人的科学管理相同,但正式形成以至被命名则是[font lang=EN-US]1949[/font]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由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的会议上。这个学说的发展初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期才被称作“行为科学”。
2、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
3、重视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4、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用沟通代替指挥监督,注重参与式管理和职工的自我管理;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George Eltom Mayo,1880-1949)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已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代表人物当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d Heraberg)。

定义行为科学,广义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George Eltom Mayo,1880-1949)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已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代表人物当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d Heraberg)。

详细介绍按照美国管理百科全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已经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其它学科类似的观点和方法。

"按照这一定义,行为科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组织管理行为学、医疗行为学、犯罪行为学、政治行为学、行政行为学等等。

行为科学学派以单数表示的行为科学为狭义的行为科学,指的是在人群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又称组织行为学;它着眼于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重视人际关系,人的需要,人的作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管理学 人物传记 人际关系理论之父--梅奥

管理学 人物传记 人际关系理论之父--梅奥

乔治·埃尔顿·梅奥一、生平简介人际关系理论之父,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埃尔顿·梅奥(美国)。

1880年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20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

192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梅奥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任教。

期间,梅奥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产业工人的行为,认为影响因素是多重的,没有一个单独的要素能够起决定性作用,这成为他后来将组织归纳为社会系统的理论基础。

1923年,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

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以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

二、管理思想1.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

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将近8年的时间内,前后共进行过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赞助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是从1927年至1932年,由梅奥主持进行。

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阶段一,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

这项实验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

然而照明实验进行得并不成功,其结果令人感到迷惑不解,因此有许多人都退出了实验。

阶段二,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1927年梅奥接受了邀请,并组织了一批哈佛大学的教授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开始了霍桑的第二阶段的“福利实验”。

“福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地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

梅奥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排除了四种假设:(1)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增加;(2)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4)个人计件工资能促进产量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科学理论-梅奥工管1班吴细荣一、背景介绍:梅奥(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霍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取消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像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的访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率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对这种“传统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的不相符合”,梅奥做出了如下解释:(一)、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

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因而怀有归属感,这种意识助长了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而这些是他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得到的,正是这种人的因素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等。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进入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行为科学。

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小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一)个体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面的理论,可分为三类:1).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等。

2).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

2.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主要包括X——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

(二)团体行为理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体团体等。

主要是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团体的目标、团体的结构、团体的规模、团体的规范心脏信息沟通和团体意见冲突理论等。

(三)组织行为理论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领导理论又包括三大类,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导入管理领域,开创了管理领域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

特点如下: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三、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一)、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

行为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

行为科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

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

行为科学积极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特别是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收到了相当的效果。

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的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三)、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这种非正式组织对工人起着两种作用: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如生产过多以致提高生产定额,或生产过少引起管理当局的不满,并加重同伴的负担;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外的管理人员干涉所形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生产定额。

梅奥等人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

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

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至关重要。

这些技能包括:1.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2.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人际关系技能。

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已为大多数行为科学家所接受。

他们的成果使得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要处理好霍桑工厂所发现的问题,只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是不够的。

行为科学的有些术语、概念还不够确切和一致,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他们过于强调了人的作用,很可能忽视了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考虑。

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依靠梅奥等人在早期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管理实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可见,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其不足的部分。

正是这些不足,为引导管理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于是,许多行为科学家在梅奥等人奠定的基础上做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

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广泛。

行为科学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的研究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的那么深远,这门学科实际上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行为科学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从中寻找对待员工的新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

行为科学的产生年代大致与泰罗等人的科学管理相同,但正式形成以至被命名则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由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的会议上。

这个学说的发展初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期才被称作“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

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

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四、霍桑实验(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

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

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

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弗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

(二)、福利实验(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

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

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

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

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

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

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科学管理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

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四)、群体实验(银行电汇室研究)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

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

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

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

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

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

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

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

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