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学》《种植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作物、园艺植物、园林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植物生产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农作物、园艺植物及园林植物生产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业技术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农业生产上常见的植物生产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农业生产上常见植物种类识别、用地的选择、繁殖方式、栽培管理等的综合运用为主线,将植物生产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主要农作物、园艺和园林植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植物生产相关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具备植物生产的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常见植物的种类,能识别常用的植物品种。

2.熟练掌握植物播种、育苗与定植及栽培管理等技术。

3.掌握主要植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4.具备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和创新意识,有安全、环保、生态观念,有市场分析、风险防控和成本控制意识。

5.具有较好的表达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与当地生产实际的联系,不断补充植物保护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保证课堂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3.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按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培养职业技能组织教材内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通过活动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实操内容,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根据植物生产特点,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生产季节和环节,采取多媒体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同地区可对本地的植物种类有所侧重,结合生产季节,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灵活安排课程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运用。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

5.有相对固定的校内实训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实训项目,组织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满足结合专业教学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6.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作用。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教师、学生及企业人员多员参与的评价方式。

2.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比重,教师现场给出成绩,真实评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要充分肯定、有效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对学生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编写应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吸收行业新知识、新技术。

3.教材各教学模块和单元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

4.教材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借助网络资源,了解植物生产的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

5.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相关书籍、课程资源与仿真软件等。

6.注重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开发本课程教学专用的信息平台。安排企业生产实践现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参观学习,了解植物生产流程、新技术,增强学生的认识。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三年制)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