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8.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8.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课件
(2)【活动二:月亮·民风民俗】 请写出两种有关月亮的民风民俗活动。 示例:中秋节赏月、中秋夜放天灯、中秋夜舞火龙。 (3)【活动三:月亮·文化宣传】 请为“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至少运用一 种修辞方法) 示例一: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示例二:月,你如一位翩 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语文课件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
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
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
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__A__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
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 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语文课件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 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 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 内容。
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8.短文两篇
语文课件
◆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 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21

《日》《月》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日》《月》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已故文学大师巴金先生的两首散文诗。

两篇文章语言精练,意蕴深刻,感情强烈,教学中应以辨析语言,感悟内涵为中心。

本设计把学生的自我感知放在第一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掌握象征的意义和运用;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思考、质疑、探究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内涵,体味作者感情,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短文,读出不同的感情:热烈执着或冷静深沉。

2、能解释重点语句的含义,进而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以象征手法进行一些简单的描写。

教学方法:指导自读,小组学习与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当我们提到“日”或“月”时,我们心里会想到什么或者产生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拣取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比如“温暖”“灿烂”“生命”或“凄凉”“皎洁”“嫦娥”等。

)同样的事物,看的人不同,看的时间不同,所产生的感受自然也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散文诗,共同感受一下巴金先生对日和月的不同情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请两三个同学介绍巴金,要求不重复相同内容,可以看参考书,但要有所选择。

最后老师简要归纳:巴金,原名李芾苷,四川成都人,现当代文学大师。

小说代表作: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

提醒学生注意文末标注的写作时间,结合注释知道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且是最艰苦的阶段;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仍然在坚持抗战,不懈努力。

要求联系此背景来分析主题。

三、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先独自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请两三位学生单独朗读,老师适时评点;最后老师范读一遍。

(评点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朗读中的语气语调,长句的停顿,文章的感情基调等。

《日》应是深沉热烈的,而《月》则是沉思舒缓的。

可能读错的字也应提醒,如“撮”“皓”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教案+练习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教案+练习
得出结论
精读细研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 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 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 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 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 有力证据。
恐龙无处不有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
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
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合作探究
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 紧密相连的”这一内容,在文中运用了多种 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划出这些句 子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1.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 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 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 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 、 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岛屿( yǔ ) 深渊( yuān) 携带( xié ) 两栖字(音易q错ī )
铱( yī ) 潮汐( xī )
劫难( jié ) 排斥( chì )
膨胀(zhànɡ) 追溯( sù )
二氧化硅( ɡuī )
俯冲( fǔ ) 流逝( shì ) 覆盖( fù ) 抵达( dǐ ) 趋势( qū ) 衍射( yǎn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8《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凭栏:轰轰烈烈: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掌握下列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____姮.娥____________皓.月____________浸.____________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怎样歌颂我的家乡呢?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假如我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短文两篇》课件(32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短文两篇》课件(32张PPT)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 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 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 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 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飞蛾;夸父 (扑火;追日)
人 品 品
(舍弃生命)

“我”
(愿来阅读 《日》和《月》,虽然两文写法不 同,但表现的是共同的主题。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及 本文的写作背景 •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 思想感情。 • 3、培养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 理想人格。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 之于旸谷,渴死。”
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 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 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 。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 》、《上海文学》主编。 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 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 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 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譬如:“我望着明月,总
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的很”“望见
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
似的。”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听潮》《湖心亭看雪》阅读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听潮》《湖心亭看雪》阅读分析人教版

《短文两篇》《听潮》《湖心亭看雪》阅读分析(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解答:.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解答:“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解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解答: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解答:..……共谈‖高峰……仙都‖……①层:引子,引出写景②层:具体写景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解答: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解答.月色美,触景生情。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解答.“庭下如积水空明”发挥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解答.月色皎洁。

空灵。

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解答:.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______,再______,最后______。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本篇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主要教授巴金短文《草地》和《茶馆》两篇短文。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短文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感知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巴金的两篇短文,了解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短文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巴金的两篇文章,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巴金的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抛砖引玉、情景模拟、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作品鉴赏等。

【教学步骤】一、热身导入分组进行自然景色的比赛,要求每组同学在五分钟内画出一份关于自然的美景图画,并且给出画面上的各种元素的定义。

二、导入主题介绍巴金的生平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巴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阅读短文(1)学生自主阅读《草地》和《茶馆》两篇短文,同时要求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标注,并着重理解短文的主题和情感。

(2)让学生合作,谈论对短文的不同理解,并逐一对比探讨,共同寻找每个学生自己的文学特点和感触。

四、课堂讨论(1)讲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包括用语简练、情感真实、文本纯洁等方面。

(2)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与人性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8短文两篇教案4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案2

8短文两篇教案4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案2

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一一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学习目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作者名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举例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大陆漂移假说,印证主旨。
第三部分(15):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新的证据,结束全文,突出了主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2
(2)都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歌颂,对为了拯救人民,为了追求光和热人不怕牺牲自己一切的人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写作手法相同,都用了象征
2学生质疑解疑。
探究两文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
权重
评价指标与分值
得分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1'
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0.5'
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
1.有过程,有方法。1' 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2'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2' 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1' 6.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1' 7.目标总体上反映和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2'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生字词。
2了解作者巴金。
3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4学会观察和体会生活,学习从平常事物中感知新意,引发联想、想象、培养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和方法
1预习、朗读、理解。
2讲故事、比较判断故事新意,分析理解作者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课题:短文两篇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日》、《月》两篇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虽写作对象不同,但文章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在《日》中,“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的“飞蛾”和为“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的夸父,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在飞蛾和夸父身上,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人也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优秀课件(5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优秀课件(52张ppt)

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
⑵四时俱备(四季 )
⑶晓雾将歇(消散)
⑷夕日欲颓(坠落)
⑸沉鳞竞跃( 指水中潜游的鱼)
⑹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5、翻译下列句子 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 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 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⑶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 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 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 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 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合作探究
品“月色之美”
• 1.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 么特点?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处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要求:不但会解释,而且能联系旧知。)
①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②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门) (于是、就)
⑤ 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答谢空中白演书示书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记承天寺夜游
导入新课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 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 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乃至生命。 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 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 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人教版八下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ppt课件

人教版八下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ppt课件

4、飞蛾投火而死,但“在最后的一 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所以作 者赞美它。可是夸父追赶日影,却渴死 在路途上,这也值得赞美吗?请谈谈你 的看法。 明确:追求光明与自由、献身理想的 路途是坎坷的,可能成功,可能失败, 甚至因此献出生命,但作者认为这是” 轰轰烈烈“的死,死得其所,这比”寒 冷的、寂寞的”苟且偷生有意义。夸父 逐日就是这样,虽死在途中,但他的精 神让人景仰。
5、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结合文章 内容完成填空。 (1)在《日》中“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象征着 : “我”将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2)“化做一阵烟,一撮灰”象征着: “我”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3)“凉月”“冷光扑面”等是对:当时中国黑 暗现实 的象征和写照。 (4)“姮娥奔月”是:追求光和热、创造美好威 力哎的精神的象征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 说? 明确:因为嫦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 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作者在 姮娥身上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本文用词准确,形象感人,请赏析下列各句中加点 的词语。 (1)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明确:采用拟人手法,化朴素为神奇,生动写出冷气 之猛。 (2)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 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明确:采用夸张手法,用词信手拈来,却平字见奇, 极言寒气之浓。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2、学会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kuā 夸父
hào 皓月
héng 姮娥
yáng shù n 旸谷 瞬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 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 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 弃自己的生命”做铺垫.
写作背景:
当时,二战进一步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 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而国 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 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却对飞蛾,夸父进行 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7.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 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 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 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 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 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 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 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
自传: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
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
们的悲惨生活,在伪 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
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
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 家庭当作 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 挣扎,受苦,没 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 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 时的任性杀死的。我 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 生疏 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 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 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 中找 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
露 lù 露台,暴露
nìng 宁愿,宁可
宁 níng 宁静,安宁
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áng,日出。 倘使:假使。
整体感知
1. 给本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2.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 3.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对光和热的追求? 4. 追求的结果如何? 5.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 6.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
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
的生”?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文中哪些 事物也应用了这样写作手法?
明确:
光和热: 希望、光明和胜利。 寒冷的、寂寞的生: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
本入侵的黑暗社会。
象征手法; 飞蛾 夸父 日
和日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 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 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 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 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 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2、学会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走进作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4、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kuā hào héng yáng shùn 夸父 皓月 姮撮头发,一撮胡子
lòu 露马脚,露怯
短文两篇
巴金
日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 的对象,并为此给我们留下了不 少意蕴悠远的诗篇
想一想:
我们知道的有关“ 日”的诗句有那些 ?
1、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____ 孟浩然《登鹳雀楼》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日》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l、2段):写飞蛾、夸父 为追求光和热而甘愿牺牲。
第二部分(3、4段):写人间没有了 光和热,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第三部分(5段):写作者甘愿做人间 的飞蛾,去追求光和热。
2.光和热 3.飞蛾与夸父 4.都死了 5.赞美
共同研讨
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 蛾扑火”“夸父逐日”,并对飞蛾,夸父进行了 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抗日战争激发了巴金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运动之中, 在8年抗战中,巴金辗转于上海、广州、汉口、昆明、成都、重庆、贵阳、桂林 之间,和人民同患难共命运,自觉地用笔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务,写下了大量 反映抗战生活的小说和散文。
巴金是一个热血青年,是一个把个人命运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作家。他 在1942年出版的《废园外·后记》中写道:“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 紧紧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虑的询问,我看够了报 纸上那些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 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么?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 终在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____白居易《忆江南》
走近作者
巴金(1904年~2003年)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 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 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 名。
代表作品: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 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 寒夜》及短篇小说《神》、《鬼》等20多部中长 短篇小说。
象征手法来源: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 。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 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 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 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 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