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什么自然现象吗?”“这些降水现象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类型,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学习降水量、降水概率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学会阅读和解读降水统计图表。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本地区的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类型等,并尝试分析这些降水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请学生收集有关降水的新闻、故事或科普文章,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家人、朋友对降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应对降水带来的影响的。通过此作业,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降水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能够解释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降水的概念及不同形式的降水,如雨水、雪水、雾凇等。
2.降水变化的因素–气候因素:介绍经纬度、季节、气候带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环境因素:讲解地形、海洋、湖泊、植被等对降水的影响。
–人类活动:探讨城市化、工业化、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3.降水分布的规律–全球降水分布图:展示全球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国内降水分布: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差异。
–季风气候的降水分布:解释季风气候区域的特殊降水分布。
4.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环境影响:探讨降水变化对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农业影响:讲解干旱、洪涝等极端降水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的影响。
–生活影响:分析降水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交通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使用全球降水分布图、国内降水分布图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呈现降水变化和分布的规律。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影响降水的因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地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进行小组报告和评估。
•实践报告评估: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对降水变化的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估。
课堂延伸•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气象学专家或地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降水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理教辅图书和科普读物,增加对降水变化和分布的了解。
参考资料•Smith, J., & Johnson, L. (2018). Understandingprecipita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降水的概念和分类1.利用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降水。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学法指导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三、教具准备:1、丰收的图片2、雪灾、干旱、洪灾的图片3、降水类型图等。
四、课时安排:共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农田因缺水而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没,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或过少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让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点。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它可以直观地反应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
【合作学习一】用铅笔绘制59页未完成的降水量柱状图,并合作完成60页上边的活动2。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
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
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
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
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教学过程】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介于50-100毫米之间,可以将该刻度进行2等分或者5等分。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②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③小雪以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④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学生活动】齐读上述古诗词。
2.古代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提问】通过品读古诗词中“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的描写,同学们应该对于降水等级如何划分感到好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思与学”栏目的内容,概括古人是如何观测、衡量及记录降水的。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教材图4.18,结合生活实例体会降水量的大小,掌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小结】通过雨量器和量筒我们可以将降水数据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降水量往往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4.降水的变化
(1)分析降水的变化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如我们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同学们,在一年中,蚌埠市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吗?什么季节比较多?什么季节比较少?
【小结】降水在同纬度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少。此外,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讲述】在教材图4.21中,找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说明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空气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找到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说明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家乡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讲述】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月份降水量柱的高低观察降水量各月的差异和时间分配规律。
【布置任务】让学生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4.19,观察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描述清代《晴雨录》中对于降水量的衡量和记录方法,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雨的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通过雨量器的使用,知道降水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规范地绘制出降水柱状图。
3.运用降水量统计数据或降水量柱状图,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总结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单位;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及柱状图的判读等。
方的降水的季节
变化特点。
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求知欲。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
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
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作业
布置
完成本课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一、大气降水(板书)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
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问题2.大气中水汽来源于哪里?出示水汽来源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板书)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
)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
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
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降水的主要形式,掌握不同地域降水的差异及其成因,并能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降水的定义和形式,掌握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地域的降水特征及背后的气候、地形、洋流等地理要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降水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地理地图、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预习材料让学生对降水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准备一些与降水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由古代的水墨画作为背景,画面上以淡雅的色彩描绘出山川河流,以及一片雨后春笋的景象。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元素,如云雾、山涧溪流等,让他们思考画中的“雨”是否与我们即将学习的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有关。
这样引入课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互动教学(一)导入新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探讨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比如通过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过不同的季节里降水的差异?”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降水的空间分布。
(二)分组合作学生按照座位或者兴趣进行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学习结合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详细介绍降水类型、成因和影响等。
并通过使用图表和案例分析来讲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比如可以借助等降水量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等工具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四)情境模拟教师可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雨季和旱季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3.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1.降水的分类;2.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知识讲解(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雨水•雪水•冰雹(2)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和分布差异很大。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南部沿海地区和江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全年降水比较均匀;•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非常少,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大部分为雪水。
(3) 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我国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我国降水的分布受到高度的影响,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受到山脉和季风的影响。
我国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数据,分析我国各地区的降水情况:地区降水量(mm)南京1077重庆1031上海1248呼和浩特304拉萨4043.练习请设计一个小调查,了解同学们所在城市的年降水量。
4. 总结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练习,同学们对降水的分类,我国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降水的分类和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动度和学习效果。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案标题:探究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3. 了解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3. 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降水的变化规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的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实验材料:降水量测量器、地图等。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降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降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生活的地方降水多吗?有没有季节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的过程。
2. 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如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等。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每个小组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量降水量。
2. 实施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使用降水量测量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差异。
五、知识拓展(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图。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讨论其原因。
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全球、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2.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当地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降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展开相关研究。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理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重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难点:1.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
2.降水变化的影响因素解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中国地图。
3.降水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播放一段关于降水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降水变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气候带和气压系统等。
2.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讲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地图分析(4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标出中国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并用不同颜色标出高降水和低降水区域。
2.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标注的结果,并对比不同小组的结果,分析其差异原因。
3.给学生提供降水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降水量的等值线图,进一步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降水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降水的特定案例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地图研究来解读该案例下的降水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4.3.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2024)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绘图方法;2.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学会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明确降水分布的规律。
(三)地理实践目标1.学会利用降水柱状图,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四)人地观念目标1.了解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二、重点和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降水柱状图的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三、教材设计思路降水和气温一样,也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与第二节大体相同,使其成为“姊妹篇”。
这一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降水的分布主要介绍世界降水量的水平分布状况。
降水的变化是从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讲述。
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依然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
方法指引:读图4.17及课本79页文字,自主学习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引领:1.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降雨划分为哪些不同的等级和降雨单位?3.降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回答:......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图文并茂地讲解。
教师归纳:降水包括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雨是降水最主要的形式;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降水量以mm为单位。
(承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的地方,每个月的降水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二: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方法指引:读表4.2及绘制降水柱状图的步骤。
问题引领:1.根据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图4.2上依次画出12根柱状图。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小结:问题引领:2.找出月降水超过100mm的月份和降水少于20mm的月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不同等级划分,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 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 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策略降水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方面内容,这节课主要从降水的变化来讲解,分为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本节课围绕三个要点展开:1.什么是降水;2.降雨的不同级别;3.降水的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
为此,本节课设计了“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通过活动完成“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不大C.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没有差别D.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2.天津市的年降水量约为580毫米,它的含义是()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了解到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
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A.150mm B.25mm C.5mm D.530m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非常集中答案:D;A;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概念及测量1. 降水的含义2. 降水量观测方法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三、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四、教学目标1.能够判读等降水量线模式图,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2.能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三方面知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和降雨的等级划分。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能力目标:1.通过授课使学生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扬州地区降水情况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1.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2.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的阅读与绘制。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与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认识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涉及。
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短缺,加上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学法指导(1)读图分析法:通过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整合,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降水量的世界分布规律。
(2)活动探究法:①合作讨论──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②个别探究──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分成小组就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扬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为什么?2播放视频资料“梅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3.了解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4.能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气中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可以分为雨、雪、雹、霰等几种类型。
2. 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变化: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分布不同,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2.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的降水量也不同,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降水量和分布,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量增加;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山地降水量较多,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
3. 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分布特征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纬度分布:不同经纬度的降水分布不同,赤道地区降水量较多,极地地区降水量较少;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副热带高压带会导致干旱地区的形成;3.海陆分布:海陆分布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例如海洋上空的降水量较大,陆地上空的降水量较少;4.气候带分布: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分布也不同,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较大,荒漠地区降水量较少。
4.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会影响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会受到影响;2.水资源利用: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例如降水量减少会导致水资源短缺;3.自然灾害: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降水量过大会导致洪涝灾害;4.经济发展: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例如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教法)操作演示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图画图画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练习: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四)降水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新加坡──全年多雨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操作演示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图画图画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
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气候要素测量工具单位
气温温度计摄氏度(℃)
降水量
雨量器和量杯毫米(mm )
(二)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试比较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甲地各月降水量。
时间/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
2
572412乙地各月降水。
时间/月份1234
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524546495265817054855563
很明显,看表格的数字,虽然也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细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降水的变化,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就是降水量柱状图。
如果画成下面的图,降水的变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
(四)降水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
北京──夏季多雨型。
伦敦──全年湿润型。
罗马──冬季多雨型。
开罗──全年少雨型。
四、降水的分布及原因探究。
(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
(一)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少)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方法: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说明)(大陆东岸和西岸多,内陆地区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读阅读材料,了解雨极和干极。
“雨极”——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二)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承转)世界降水量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这要从降水的形成说起。
1.课件展示降水的形成。
从降水形成过程可以看出,降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要有降温条件,只有降温,水汽才有可能凝结。
2.运用降水的原理解释一下:两极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什么少雨?
小组交流、讨论。
(两极地区气温低,水蒸汽少,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水蒸汽少。
)
但是,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量多,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边,这里水蒸汽没有变冷的条件。
【作业布置】
调查家乡的降水变化,属于哪种类型?
【教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节的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如利用小学数学里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基础,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
一方面,突出课程标准对本节的两条要求: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分布的特点;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适当拓展,如降水过多和过少的影响、降水变化类型、降水分布的成因、主要降雨类型,以利于下一节《世界的气候》及以后教学的需要。
同时又注意不随意加深,如仅从水蒸汽有无的角度分析降水少的原因,而不探究深层次的成因。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独立思考、独立动手,又注意小组合作;既注意教师的方法指导,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