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

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

(小雨)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

(中雨)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

(大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暴雨)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

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

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和散布教案降水的变化与散布【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均匀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学习重难点】经过读图、画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观点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散布规律。

【学习过程】一、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1.从大气中下降的、、等,统称为降水。

2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依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区分为、、、等不一样样级。

3.丈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4.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其他,并表现出不一样程度的季节变化。

往常用各月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

可分为整年多雨区、、、、。

二、降水的散布1.世界各地降水的多少差异很大,如被称为世界雨极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达10818 毫米,而阿塔卡玛荒漠以前400 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但降水的散布是有规律的。

(1)赤道地域降水两极地域降水(2)中纬地域:沿海地域一般降水内地地域一般降水(3)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大陆东岸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和的影响,还受等要素的影响。

往常状况下,山地的降水多,降水少。

【达标检测】1.以下对于世界降水散布规律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 .赤道地域降水多B.两极地域降水少C.沿海地域降水少D.沿海迎海风地域降水多1 / 2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和散布教案2.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A .赤道邻近的地域B.南北回归线邻近C.两极地域D.温带大陆东岸3.以下地域中,属于冬天多雨地域的是()A .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B.30 度~ 40 度大陆东岸地域C.地中海沿岸D.温带大陆的内地地域4.赤道邻近的整年的降水量一般在()A .1000 毫米左右B.2000 毫米左右C. 500 毫米左在D. 3000 毫米左右5.对于降水的时空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形雨都出此刻山地的南坡B.沿海地域降水必定丰富C.面向大海的山坡都是多雨区D.赤道地域高温多雨6.以下地域中,属于整年少雨区的是()①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地地域③30 度~ 40 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域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以部下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A .降雨B.降雪C.降冰雹D.雾8.读资料达成以下问题某地多年均匀降水量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量 (毫米 ) 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1)该地三个月降水最多,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

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学生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知道了什么是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等知识及学法对这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降水量的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难点:绘图和读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从什么是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气温这一节课的内容。

那么我们以类似的思路来学习“降水变化与分布”这一节的内容。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二、学前热身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出学生对于“降水是什么?”的认识。

(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1、阅读教材58页1-2段课文回答课件展示的问题。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注意区分:露、霜、雾与降水的不同。

归纳: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降水的多少呢?阅读P58阅读材料,自我总结。

汇报自学体会。

(通过自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自学能力)降雨的大小怎样表示?课件展示分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不同等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3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散布教课方案《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散布》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均匀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读图、画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研究能力。

2、经过讲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经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经过动脑、着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加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信心,培育学生主动研究、战胜困难的意志,提升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散布。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三、教法1、小组沟通议论法2、讲话法3、多媒体课件协助教课法四、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散布(多媒体展现)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现):从大气中下降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现)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现)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一样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学生活动赐教材)分红 3 组,每组议论此中的一项,由代表讲话,而后小组互评,教师评论。

(多媒体展现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 张)总结 :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降水合时适当,对农作物生长特别有益。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期间的降水量是不一样的,下边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剖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多媒体展现)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1、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域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色?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现)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能够用柱状图表示。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③小雪以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④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学生活动】齐读上述古诗词。
2.古代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提问】通过品读古诗词中“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的描写,同学们应该对于降水等级如何划分感到好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思与学”栏目的内容,概括古人是如何观测、衡量及记录降水的。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教材图4.18,结合生活实例体会降水量的大小,掌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小结】通过雨量器和量筒我们可以将降水数据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降水量往往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4.降水的变化
(1)分析降水的变化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如我们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同学们,在一年中,蚌埠市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吗?什么季节比较多?什么季节比较少?
【小结】降水在同纬度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少。此外,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讲述】在教材图4.21中,找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说明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空气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找到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说明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家乡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讲述】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月份降水量柱的高低观察降水量各月的差异和时间分配规律。
【布置任务】让学生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4.19,观察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描述清代《晴雨录》中对于降水量的衡量和记录方法,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教学难点降水的空间分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等温线图可以表示气温的分布情况,降水的分布用什么表示?探疑互动: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探疑互动:(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读图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15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解疑归类: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讲授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查疑落实: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得出结论。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落实到每个学生看图能力15培养学生分析问提的能力掌握落实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二、降水的分布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3.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1.降水的分类;2.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知识讲解(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雨水•雪水•冰雹(2)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和分布差异很大。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南部沿海地区和江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全年降水比较均匀;•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非常少,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大部分为雪水。

(3) 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我国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我国降水的分布受到高度的影响,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受到山脉和季风的影响。

我国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数据,分析我国各地区的降水情况:地区降水量(mm)南京1077重庆1031上海1248呼和浩特304拉萨4043.练习请设计一个小调查,了解同学们所在城市的年降水量。

4. 总结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练习,同学们对降水的分类,我国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降水的分类和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动度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一)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二)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

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进行测量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

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下面是山东省日照市某年的降水量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月)1201112降水(mm)222要求与方法: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2课时)[导入新课]
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讲授新课]
板书二、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60图
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

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
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
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

对两极地区降水量
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

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
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

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

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④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