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模板汇编5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模板汇编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木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 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生字词。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讨论科利亚的木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4. 品悟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 学生能够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七、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匣子”、“脚丫”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与人分享。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珍惜友谊;(2)引入课文:介绍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作者和背景。
2. 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内容;(2)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
3. 讨论交流:(1)小组内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全班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字词学习:(1)学习生字:带领学生认读、写字,理解字词含义;(2)词语造句: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让学生造句。
5.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观察其对课文情感的把握;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七、教学反思1. 课堂组织: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3.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原因,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利亚的木匣》,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勇敢。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科利亚的品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
2. 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主人公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中的木匣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利亚的木匣》2. 课件:故事情节图片、相关教学素材3. 教具:木匣道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木匣道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科利亚的木匣》。
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科利亚的品质。
3. 教师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5.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他人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
①自学生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并学会以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匣子”、“钥匙”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分享,学会用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用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事;2. 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科利亚的木匣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对科利亚的木匣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她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讨论;(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拓展作业:以事情发展顺序写一篇关于“我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3. 作文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事情发展顺序的掌握程度和作文的整体质量。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1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1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分步揭题1、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
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1、布置默读。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⑴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⑴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四、学习字词1、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2、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1、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
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1、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3、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
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5、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起先挖掘。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斗争降临的时候,为了躲避灾难,妈妈和科利亚都把一些无法带走又特别心爱的东西埋了起来。
然后一起搬到喀山去了,在那儿差不多住了4年。
最终法西斯被赶走了,他们一家回到了家乡。
当科利亚满怀喜悦去挖木匣的时候,哎呀,心爱的木匣不见了。
我们来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幻灯片出示第八自然段〕1.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思索:此时科利亚的心情怎样?2.指名读并提问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情吗?〔2-3名〕〔难受、焦急〕3.是啊,难受、焦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抓住关键,引发思索。
1.怎么挖不着呢?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咦,木匣哪里去了呢?2.你们愿不情愿协助科利亚,那么就当一会小侦探帮帮科利亚,先快速读一读1-10自然段,好好想想他怎么会挖不到木匣呢?会有哪些可能?3.同桌探讨,全班沟通。
挖不到木匣的可能:〔1〕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2〕数步伐的方法不管用;〔3〕挖的方向可能不对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她开心地说:“算术真有用。
假如当时我随意挖个坑把箱子埋了,此时此刻就不好找了。
”〔4〕自己的步伐可能有问题。
4.这几种都有可能吗?你有什么理由?小侦探们再谨慎细致地读一读课文1-10自然段,思索:你为什么认为这几种是不行能的?,有关的重要线索可以用笔划一划。
5.四人小组合作协商。
6.这几种都可能吗?你为什么认为这几种是不行能的?三、细读课文,探讨可能。
(一) 探讨第一种可能性: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
1.科利亚的木匣可能是被法西斯挖走的吗?〔不是〕2.为什么说不是呢?你能找到理由吗?指名沟通〔幻灯片出示第九、第十自然段〕。
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3.沟通: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不是被法西斯挖走的,因为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都没有发觉,目标小的木匣更不行能被发觉。
4.朗读指导。
这个问号有没有什么问题?反问,读出这种味道。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运用绘画、表演等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科利亚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
2.故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科利亚的形象,以及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3.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分组,以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现故事情节。
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4.写作训练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写一篇短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故事寓意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编排情景剧,展现故事中的精彩片段。
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5.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一:科利亚的木匣公开课教案26、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前6个生字,能正确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4、初步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重难点: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一、范读,激趣出示木匣图,问这是什么?(板书,解说匣;指名多人读),这木匣的主人是一位苏联国家的一个小男孩,他叫科利亚。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讲发生在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故事,(出示课题)想听吗?师范读课文,在三四个地方停顿让学生猜猜内容。
(1)猜猜木匣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练读:冰鞋、斧头(轻声)、手锯、小玩意儿(儿化)(看来科利亚挺喜欢木工的。
)(2)为什么会把木匣埋起来?(联系开头“战争开始时”。
讲述背景,联系日本法西斯,抗日战争。
)(3)为什么科利亚会挖不到木匣呢?(4)找到木匣后,科里亚会说什么?二、初读,感知1、你们想读吗?请把书翻到103页,认真的读课文,标出序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后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和木匣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自读要求)2、读生字新词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埋、挖(师范写生书空))三、研读,感悟(一)研读埋木匣部分1、认真读读一、二两段,用横线画出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的句子。
2、汇报出示,圈出动词。
3、谁也来学科利亚把木匣子埋起来的过程演一演。
(师读)看了这么多动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科利亚?(预设:为什么要数十步?为什么要踩实?为什么要撒沙?)师小结:噢,原来是这样啊!小科利亚多么——4、把三句话连起来读读,读出科利亚埋木匣时的认真劲儿。
(有时间先练读,再指名读,师评:听着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科利亚在认真地埋木匣;科利亚埋木匣时还太急促了点哦!)过渡:就这样科利亚把木匣埋在了地里,也把秘密藏在了心里,跟着妈妈去了喀山,他多么盼望早点回到家乡,又见到心爱的木匣,四年过去了,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回到家乡,他迫不及待的要做什么?(二)研读埋木匣部分1、快速读,找找挖木匣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3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木匣。
2.师简介时代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重点,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样埋的。
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1)自读课文。
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2)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3)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4)课件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5)理解文中词语:仍然、果然。
(6)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
3.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过渡:当科利亚手捧着心爱的木匣时,她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
)(1)(出示中心句)指名读。
(2)质疑: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3)齐读中心句(4)小结:是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课件出示《刻舟求剑》)3.讨论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4.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象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5.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xiá)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一切在变第二课时(简案)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检查。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情节。
1.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主题。
2.2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感受科利亚的聪明才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3.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阅读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2.2学生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阅读课文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3.2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5.情境体验5.1教师设计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课文的情感。
5.2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小组合作6.1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7.创新实践7.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新实践。
7.2学生展示创新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8.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四、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作文。
3.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体验、合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通过创新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人相处。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
(2)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友谊和助人的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练笔。
3. 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4.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02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5篇

202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五、教具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
(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
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
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初稿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初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科利亚用木匣进行交易的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科利亚的木匣对于他的生活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了解木匣在科利亚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学生能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珍惜身边的物品,学会感恩。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课以《科利亚的木匣》为载体,通过讲述科利亚用木匣进行交易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2.2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科利亚的文化背景和木匣的特殊意义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科利亚用木匣进行交易的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科利亚的木匣对于他的生活的重要性。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科利亚文化中木匣的特殊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科利亚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科利亚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4.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3 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科利亚的木匣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科利亚的木匣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教师讲述科利亚用木匣进行交易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5.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利亚的木匣的理解和感悟。
5.4 写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科利亚的木匣的理解和感悟。
5.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点评,总结科利亚的木匣对于他的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六、教学评估6.1 形成性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写作的质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5一、复习导入1.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二、读中求悟,学习4~12节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允许讨论交流)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生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四岁。
生B:我知道他们回到村里时,发现屋里的东西被法西斯抢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还在。
生C: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时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
生E: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
……注意点:当出现类似生D的回答时,教师可让他上台借助木匣的图,示意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该怎么读。
生A:要体现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时很着急,找到原因时开心的样子。
生B:要读出科利亚突然想通时的惊喜。
5.全班齐读,指导朗读。
三、借助朗读,理解第13节1.齐读第13节,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交流汇报:帮科利亚把懂得的道理解释给全班同学听。
生A:科利亚懂得了世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些变化呢?4.师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讲发生变化,遇事要勤动脑、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新事物。
可见,科利亚真是一个的孩子。
(机智、勇敢、爱动脑……)5.指导朗读。
四.作业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人教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小十步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大五步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实用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篇

实用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3. 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4.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 学生细读课文,按照思考?练习2的提示将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
6. 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可以提哪些问题?三、了解“埋木匣”的过程。
1. 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画出表示时间、动作的词句。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读懂了这一部分,谁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互说、互评。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 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 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了解“挖木匣”的过程。
1. 教师提示:我们在学科利亚和妈妈“怎样埋木匣”的内容时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1) 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东西的时间的重点语句。
(2) 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
2.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3.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 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 分角色朗读。
读中指导: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练习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清楚,说生动。
三、拓展练笔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这是科里亚挖完木匣以后的感受,那么你呢?请你回忆五岁的你和现在的你相比,你有哪些变化?你的什么步子在逐渐变大?先自己说一说,再同位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写下来
2.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认识一个可爱的男孩科里亚,走进他的故事。他有一个木匣,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2.科里亚第二次准确地找到了埋木匣的地点,挖出了木匣,他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9-11自然段,看你能读懂吗?
如果你读懂了科里亚的想法,请你举起手,老师要采访你:
科里亚,当你左挖右挖就是挖不到小木匣的时候,你心里感到?
当小伙伴认为你的木匣被敌人挖走的时候,你为什么肯定你的小木匣没被敌人挖走?
科里亚,你为什么要量五步挖木匣,而不是十步呢?
科里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又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科里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1.再仔细读一读,看科里亚的两次挖木匣有什么不同?
(结合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次科里亚走了十步,第二次走了五步;第一次是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他又朝左边挖,又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第二次是挖了不多一会儿就找到了木匣子。)
仍然果然
昨天天气预报有雨,今天()下起雨来。
昨天他感冒了,今天()坚持来帮王奶奶做家务。
二、理清脉络,练习复述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喜欢科里亚吗?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和朋友听吗?你觉得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你得讲的怎么样?
那么要达到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啊,我们就得弄清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记住大致内容才能把故事讲得完整。然后呢,再仔细看作者怎么写的,才能讲得清楚,讲得生动。当然,讲故事不是背诵课文,不需要原话照说,但你得把课文的内容说清楚说生动,让人家才能听懂,才愿意听你讲,是不是?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一)略学“埋木匣”(课文第1-3自然段)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师引导理解:科里亚穿上冰鞋可以做什么?小斧头,小手锯可以用来做什么?其他小玩意儿可能还有什么?对于五岁的科里亚来说,这些好玩东西是什么?(宝贝)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2.一边读一边再次思考预习时不懂的问题,看能否在这次读书时联系上下文读明白。
检查交流:
1.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
2.课文讲了科里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说清楚,说通顺,相机板书:埋木匣、挖木匣)
3.课文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相机板书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当时解决,比如:写作背景,可以把苏联的卫国战争进行简单介绍。还有一些联系上下文能够解决的词语,简单的问题等。预设的问题有:科里亚怎么挖木匣的?第一次挖和第二次挖之间他是怎么思考的?从这个故事中科里亚懂得了怎样的道理,你呢?
3.放开声音读8-12自然段,想像科里亚的动作,语言,神态,把他心情的变化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好科里亚第一次挖不出时的纳闷,想出原因时的喜悦。
(三)感悟道理(13自然段)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感悟科里亚从这件事情中懂得的道理。(抓住不光……还,还有反问句来进行理解。)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作业。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写了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并受到启发的经过。其中,挖木匣是理解感悟的重点内容。课文的语言特色是叙述比较平实。文本的表达特色有三,一是叙述的比较有条理,如: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科里亚埋木匣的经过,挖木匣时科里亚的思考都写得很有条理。二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了一个道理。三是写妈妈埋木匣、挖木匣为科里亚的做法埋下伏笔。学生对课文的背景并不了解,课前要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了解。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引导理解:哪些词语写出了科里亚的动作?你模仿着来做一做,说说透过科里亚的动作,五岁的科里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挖木匣”(8――14自然段)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走他乡,苏联人民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赶走了德国法西斯的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科利亚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这时他几岁了?和五岁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默读4-12自然段,用笔划出科里亚两次挖木匣的句子。
四、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为了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上课开始,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文章围绕题目“科利亚的木匣”写了哪几件事?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这几件事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快理清了思路,学生纷纷回答:“文章围绕题目写了三件事: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文章是按照是时间顺序”来写的。我就围绕这几件事说起,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朗读,探究、赏析。其中有适时的朗读指导,小组讨论,全班质疑。课文进行到13段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到了最高点,他们对“我们周围有什么在时时发生变化”这一问题进行了现身说法。有的说自己身体越长越高,有的说自己的知识越来越多,有的说植物每年都在变化,还有的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看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能够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周围的一切了,这就是文章的促使他们成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