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典型题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典型错例分析及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典型错例分析及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典型错例分析及教学策略【摘要】一年级的全图式、半图半文式解决问题,看起来极其简单,学生作业中却错误百出。

对此,文章从对错题进行整理汇总入手,分析产生错误的症结所在,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错例分析;教学策略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解决问题是变动最大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存在一些顽固错误。

笔者试着对一年级解决问题中学生比较容易错的题来个“病例大会诊”,希望以此提高解决问题启蒙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一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例汇总二、一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剖析【错例1】主要有两种“病因”:(1)不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不知道求什么,信息和问题混淆;(2)受“一图四式”的负迁移。

“一图四式”中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既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以写减法算式,而此题有特定的问题,需要学生看清问号的位置,算式与图要对应起来。

【错例2、3】图片是静止的,学生从图上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

因此部分同学对错例2,尤其是错例3理解起来很困难。

如错例2中,学生只是直观地看到左边有3个气球,右边有1个气球,就列式3-1=2,无法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整体感知图意,找准总数。

【错例4】此题文字较多,且含有无关信息,学生很难理解题意。

【错例5】学生在阅读信息时,往往先注意图片。

这里学生没有看文字信息“乐队有5个人”,乐队人数是从图中数得的。

【?e例6】一般情况下,问题会与所描述的情境相对应,但错例6的情境描述与问题不太相符。

出错的学生看到下车了3人,就想到用减法求出车上剩下的人数,在列式时更多地关注了情境而忽视了问题。

【错例7】问句“小红再折几架就和小亮折的一样多?”这样的表述学生难以理解。

在一年级下册中,学生掌握了比多少的问题表述,但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对这种新的表述方法难以接受。

典型逻辑错误

典型逻辑错误

逻辑基本知识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如:-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1",那么,偶数是奇数加1得到的数。

-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甲问:什么是生命?乙回答: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又问:什么是有机体?乙回答: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那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A.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B.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

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规律?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C.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命题?乙:命题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甲:什么是判断?乙慢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E.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甲:什么是动物?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因为此选项与题干都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3、概念不当并列在连续划分中,每次划分得到的概念属于同一层次,不同次划分得到的概念属于不同层次。

一般地说,对概念分类的标准不一致,把不同层次的概念,或把具有交叉或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称为"概念不当并列"。

例如:-音乐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歌曲和民乐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错误题例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错误题例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错误题例分析
1、基础没打好,个别学生拼音不过关。

2、生字掌握不扎实。

看拼音写汉字,有学生个别字不会写或写错。

3、学生做题粗心,不够认真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

试卷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逻辑思维训练,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

还测验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是否掌握的牢固。

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4、学生学得太保守。

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保守,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

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典型错题一:题目:解决问题:玫瑰花和百合花共有819枝,并且玫瑰花的数量是百合花的2倍。

玫瑰花有多少枝?学生错解:错误1:819÷2=409(枝)……1(枝) 2个占8.3%错误2:819÷(2+1)=819÷3=273(枝) 8个占33.3%◆原因分析:和倍关系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1.理解能力差影响解题。

学生读题之后,难以找出表示一份的数(单位1),难以找出对应量,问题要我们求大数还是小数还搞不清楚。

导致解答错误。

题目中819枝所对应的是几份数,有好大一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273枝到底是玫瑰花还是百合花的数量还搞不清,只是任务观点算出得数就了事了。

2.还不会用线段图或图形等式把文字表达的数量关系表征出来。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主要是没有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基础,没有认识到学生理解具体题意的难处,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字转化为图形的具体困难。

从访谈中得知,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需要画图,会通过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要老师稍加指引,才能顺利解答。

极少数学生是根本不懂,胡乱解答。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养成多读题的习惯读题是解答问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弄清题意,形成题意的清晰印象。

在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重音读,边读边停顿,使学生养成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再让学生看题,用简单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有条理、有根据的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

要善于挖潜题目中一些隐藏了的条件,如:百合花是单位1(1份),玫瑰花就是这样的2份,其实819枝就是指这样的3份。

2.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一:借助线段图,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线段图可以更好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步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通过线段图分析题意,线段的长度表示哪个具体量的大小,要弄清哪段表示什么,如:哪段表示百合花,哪段表示玫瑰花,819枝指的是哪个部分。

期末考试错题分析总结范文(精选6篇)

期末考试错题分析总结范文(精选6篇)

期末考试错题分析总结期末考试错题分析总结范文(精选6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期末考试错题分析总结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期末考试错题分析总结1一、从卷面分析学生具体表现如下: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学生填空题、选择题、解决问题。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的知识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不清晰、不扎实。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有点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对一些能力较弱或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造成对基础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2、计算作为一个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需加强训练。

3、解决问题时对条件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还远远不够。

解决问题策略有待提高。

三、改进措施1、必须劣实数学基础。

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要重视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教师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要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

把工作搞得更好!期末考试错题分析总结2一、试卷分析本学期八年语文期末试卷分为三个部分:一、基础(20分);二、阅读(40分);三、作文(40分),满分为100分。

试卷难度适中,考查目标明确,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也重视语文材料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和对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

从评卷情况来看,总体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比较高,优良率有所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思维与审题不够严密,影响了优良率的提高,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1、基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对知识积累不够重视。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错误题示例篇1一、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1)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

(2)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示例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解析】:在这个对话中,司马光夫人所谓的看“人”,看的是过来游玩的行人,而司马光所谓的“人”,指的是府中的人。

可见,司马光与其夫人对于“人”这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示例2】:吉林人遍布世界各地,小王是吉林人,所以小王遍布世界各地。

【解析】:在这句话中,第一个“吉林人”指的是所有的吉林人,第二个“吉林人”指的是小王自己,所以这句话属于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二、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

如证明“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它有催眠的力量”。

而“鸦片有催眠的力量”,又要借助于“它能催眠”来证明。

这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自证。

【示例1】:KengDie教的经文《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

”【解析】:示例中为了证明“《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所用的论据是“《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可见,论据也是在结论成立的情况下得到的。

所以这句话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学习了这两种常见的逻辑错误,接下来让我们用一道题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例题】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而小学生的马虎在学习中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一、视觉出错在整数、小数或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有的学生会粗心抄错数字或把符号看错,导致计算结果不符。

错例: 0.2÷0.1=0.02分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注意力不稳定,作业马虎粗心,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加强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培养外,还要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二、顺序出错错例:(1) 25.3÷(24.6-4.6÷0.23)=25.3÷(0÷0.23)=25.3÷0=0(2) 0.75+0.25-0.75+0.25=(0.75+0.25)一(0.75+0.25)=1-1=0分析:以上错误都是学生没有按正确的运算顺序算,而是错误使用简便算法造成的,从意义上来说,原题是0.75加上两个0.25,又减去一个0.25,但添上括号之后却变成了0.75加一个0.25又减去了0.75和0.25的和,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建议从算式意义的角度来理解。

通过观察可以知道0.75减了一个自己,又加了两个0.25,所以原算式可以改为:0.75一0.75+0.25+0.25=0.5三、简便出错错例1: 466- (66+125)=466-66+125=400+125=525分析: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如果从去括号的角度来讲,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如 125+ (75-69) =125+75-69,可以把这两种情况给学生对比讲解。

错例2: 28 × 99=28 ×100-1=2800-1=2799分析:学生知道凑整简便方法,但是没有考虑运算顺序。

可以强调学生这里为了使等式成立,应该在100一加括号,说清为什么要添括号,不添括号这个算式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最新精选】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错题分析

【最新精选】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错题分析

一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复习难点及典型错题错题: ɑ的四声不到位。

原因:四声练习不到位,特别是第二声和第三声。

改进措施:多读多练到位。

错题:bd的读音不准,经常混淆读错。

原因:学生对这两个声母分辨不清。

改进措施:加强练习、比较,达到熟读。

错题: f t的读音不准,经常读错。

原因:学生对这两个声母分辨不清。

改进措施:加强练习、比较,达到熟读。

错题:Pq 的读音混淆,经常读错原因:学生对这两个声母分辨不清。

改进措施:加强比较练习,达到熟读。

错题:zh ch sh和z cs平翘舌音读不准。

原因:学生对平翘舌音混淆,分辨不清。

改进措施:强化练习。

错题: f t字形混淆而出错。

原因:学生对这两个声母混淆,特别是t的字型写反了。

改进措施:强化练习,进行比较,达到效果。

错题:声母、韵母、音节混淆,不会辨认。

原因:学生对声母、韵母、音节不能熟练的分辨。

改进措施:加强练习,强调他们的不同点。

错题:复韵母uiiu读音混淆,标调混淆,书写时分辨不清。

原因:学生对这两个复韵母掌握得不够熟练造成错误。

改进措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

错题:复韵母eiie读音混淆,标调混淆,书写时分辨不清。

原因:学生对这两个复韵母掌握得不够熟练造成错误。

改进措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

错题:五个前鼻韵母的发音不到位。

原因:学生对前鼻韵母的发音规律没有正确掌握,外地学生多发音不准。

改进措施:加强训练,掌握规律,达到发音正确。

错题:五个后鼻韵母的发音不到位。

原因:学生对后鼻韵母的发音规律没有正确掌握,外地学生多发音不准。

改进措施:加强训练,掌握规律,达到发音正确。

错题:声母、韵母分类时混淆。

原因:学生对声母、韵母掌握得不够熟练,小部分学生对声母、韵母只能按顺序读,一旦混在一起就混淆。

改进措施:加强训练,平时多读多练,掌握规律,达到熟练。

错题:韵母分类混淆,特别是复韵母和前鼻韵母搞混淆。

原因:学生对这两类韵母的规律掌握不够。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

材料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近年来中考命题对解题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反思近几年的练习或考试,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时容易失分,解题技巧有待提高。

本文整理了学生在材料题解题中的六类典型错误,并进行了简单剖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借鉴。

一、误把开卷考当作抄书考,懒于识记,一知半解例1:20 1 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白1 85 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类世博会一上海聚焦着世人的目光。

请推测首届展览会英国最有可能参展的两件科技方面的展品。

【典型错误】生1:电灯、发电机;生2:蒸汽机、电灯【剖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称为“电气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开始于1 9世纪后半期(1 9世纪70年代)。

材料中写道“1 85 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从时间上判断应当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只能答成“蒸汽机、蒸汽机车"等属于蒸汽时代的科技成果,而不能答成“电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科技成果。

这类题目出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

不少同学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开卷考可以翻书,平时就不肯下功夫识记基础知识,结果在考试时一知半解、张冠李戴,得分点成为了失分点。

因此,我们最好在新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向学生说明开卷考的“定义"和要求,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为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二、误把资料当作葵花宝典,走火入魔,剑走偏锋例2:我市企业“兰亭高科”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沥青再循环利用成套关键技术,一年就回收废旧沥青达800万吨,该技术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问:“兰亭高科”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典型错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国际上一切优秀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积极引进智力和人才,为加速我国科技发展不断注人活力;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八年级数学经典错题分析

八年级数学经典错题分析

八年级错题集1、如图11-1,,12,,ABE ACD B C ∆≅∆∠=∠∠=∠指出对应边和另外一组对应角。

错解:对应边是AB 与AD ,AC 与AE ,BD 与CE ,另一组对应角是∠BAD 与∠CAE 。

错误原因分析:对全等三角形的表示理解不清,在全等三角形的表示中对应顶点的位置需要对齐,不能根据对应顶点来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

同时对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与对应边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没有理解,对应角所对的边应该是对应边,如∠2所对的边是AB ,∠1所对的边是AC ,因为∠1=∠2,即∠1与∠2是对应角,所以AB 与AC 是对应边。

正解:对应边是AB 与AC ,AE 与AD ,BE 与CD ,另一组对应角是∠BAD 与∠CAE 。

2、如图11-2,在ABD ACE ∆∆和中,AB=AC ,AD=AE ,欲证ABD ACE ∆≅∆,须补充的条件是( )。

A 、∠B =∠C ; B 、∠D=∠E ; C 、∠BAC=∠DAE ;D 、∠CAD=∠DAE 。

错解:选A 或B 或D 。

错误原因分析: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理解不清,运用SAS 判定定理来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看清角必须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应边。

上题中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并且AB 与AD 的夹角是∠BAD ,AC 与AE 的夹角是∠CAE,而∠B 与∠C ,∠D 与∠E 不是AB 与AC ,AD 与AE 的夹角,故不能选择A 或B 。

∠CAD 与∠DAE 不是ABD ∆和ACE ∆中的内角,故不能选择D 。

所以只有选择C ,因为∠BAC+∠CAD=∠DAE+∠CAD ,即:∠BAD=∠CAE 。

正解:选C 。

3、如图11-3所示,点0为码头,A ,B 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0A 、OB 为海岸线,一轮船离开码头,计划沿∠AOB 的平分线航行,在航行途中,测得轮船与灯塔A 和灯塔B 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是否偏离指定航线?错解:不能判断,因为应该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即垂线段相等)的点才在角平分线上。

整数简便运算错例解析

整数简便运算错例解析

整数简便运算错例解析同学们刚开始接触简便运算,简便运算的题目形式灵活,变化多样,同学们经常会犯一些错误,造成计算结果不正确。

那么,同学们平时容易犯哪些错误,应该怎样改正呢,我们一起来看以下这些病例:典型错例1:37x54+62x54+54 正确解法:37x54+62x54+54=1998+3348+54 =(37+62+1)x54=5346+54 =100x54=5400 =5400错因分析:这道题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有的学生认为最后一个54只是一个加数,所以就无法联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进行简便。

如果能把最后一个54改写成1x54的形式,学生就很快能看出应该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

在简便计算中,这种不能直接简便,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往往被学生忽视。

典型错例2:4x(25+125)正确解法:4x(25+125)=4x25+125 =4x25+4x125=100+125 =100+500=225 =600错因分析:这道题学生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其次学生对去括号的方法也没有掌握。

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目不能随便去掉括号。

典型错例3:125x(16+48)正确解法:125x(16+48)=125x64 =125x16+125x48=8000 =125x8x2+125x8x6=1000x2+1000x6=2000+6000=8000错因分析:这道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简便运算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

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方法,有的学生只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了第一步简便,没有注意观察数字125的特点,利用125x8=1000这一规律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这说明学生对数字的特点和各种简便运算的定律掌握还不够扎实,应用还不够灵活。

典型错例4:101x14x5 正确解法:101x14x5=1414x5 =101x(14x5)=7070 =101x70=(100+1)x70=100x70+1x70=7000+70=7070错因分析:这道题也是需要经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计算,有的学生没有注意观察101这个数字的特点,所以认为无法简便。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在数学作业中,学生题目做错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清楚而做错;有的因为知识负迁移而做错;有的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有的因为基础不扎实而做错;下面结合小学高段数学里错误率较高的几个典型错题,从概念不清、知识负迁移、粗心大意三方面来进行易错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概念理解不清楚(一)、计算题。

500÷25×434-16+14=500÷(25×4)=34—30=500÷100错误率:46.43%;35.71%;错题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后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

例如第1题学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16+14等于30;从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

(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

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14.4-4.4÷0.5;7.5÷1.25×8;36.4-7.2+2.8;(二)、判断题。

1.3/100吨=3%吨(√)错误率:71.43%错题原因分析: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

而学生正是由于对百分数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导致这题判断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找一找生活中哪儿见到过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错误率:64.29%错题原因分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分析典型应用题素材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分析典型应用题素材

小学数学常见错误分析典型应用题素材前面所述,复合应用题中,有些题需要用特殊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解答,这类题称为典型应用题。

现行小学数学课本中编排的典型应用题主要有求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行程问题等三种。

每种典型应用题都具有特殊的结构与特定的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的例题,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都可以找出特定的解答规律,这些解答规律,还可以用某种形式固定下来。

因此,解答典型应用题要注意分析,理解某种题特定解法的含义,防止死记解题规律,乱用解题公式.(1)求平均数问题已知几个不同的数,在总和不变的情况下,经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称为它们的平均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求平均数的问题。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一般要先求出总和与总份数,然后用总和除以总份数,得出每一份是多少。

即平均数是多少。

总和÷总份数=平均数。

由于题中的总和与总份数是随着不同的具体问题而变化的,解题时要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找出它们,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例1 一个小组8 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 千克、39 千克、38.5 千克、36.5千克、36 千克、37 千克、35.5 千克、39.5 千克。

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解](38+39+38.5+36.5+36+37+35.5+39.5)÷8=300÷8=37.5(千克)。

答: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7.5 千克。

[常见错误](1)(38+39+38.5+36.5+36+37+35.5)÷8=260.5÷8≈32.6(千克)。

答: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2.6 千克。

(2)(38+39+38.5+35.6+36+37+35.5+39.5)÷8=299.1÷8≈37.51(千克)。

答: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7.51 千克。

(3)(38+39+38.5+36.5+36+37+35.5+39.5)÷8=400÷8=50(千克)。

高中英语真题-英语写作中常见典型错误

高中英语真题-英语写作中常见典型错误

英语写作中常见典型错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习惯,语言表达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以下面一篇学生的习作为例:题:最近你和父母就你要参加校篮球队一事交换了意见,各自阐述了观点,现在请你参照表内提供的信息,写一篇英语短文。

注意:开头部分已写好,你只需接着写。

所写内容必须包括表中他们的想法和你的至少三个想法。

词数; 80个词左右所给开头:Should I be allowed to join the school basketball team? Recently I’ve had a discussion with my parents about wheth er or not I should be allowed to join the school basketball tea m.学生习作:My parents don’t think that play basketball. They say if I am play basketball, I will have less time for study. My study will g et bad. And they think I not strong enough. so I will get easily i njured. But I think play basketball is my favorite sport. It will m ake me relax. The basketball will make me stronger and stron ger. It also give me fun. I can talk with the people. So I can m ake more friends. I don’t know how to do. Please give me ide a.姑且不论文章优美与否,文中共出现7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典型题例分析
8、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近日,湖南省省文化厅公布了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韶山山歌作为湘潭地区唯一新增项目入选。

韶山市正式公布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为韶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传韶山因舜帝南巡奏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得名。

在历史的长河中,温和柔美的“韶乐”与当地民风逐渐相融合,从而产生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

5月23日,记者来到韶山乡韶山村虎形组,找到了慕名已久的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两位老人,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演唱,歌词朴素,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近年来,韶山山歌面临失传的危机,引起了韶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7年,韶山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普查代表性传承人34位,整理收集歌曲236首,歌词5000多字,并组织山歌能手进行试点教学。

2008年韶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韶山山歌大赛,次年韶山山歌又在湖南省艺术节中获得银奖。

2011年,韶山市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向省文化厅提交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报告。

A.韶山山歌入选省级“非遗”B.韶山山歌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C.韶山山歌获得银奖D.韶山山歌面临失传
1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一句中的“主要”从范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它们互相补充发展各展所长,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句中的“它们”指代的是“自由体和格律体”
C、“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句中的“二者”指代的是“性情和声色的统一”
D、“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句中的“这个转变”指的是“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歌能够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
节的状态。

B.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
色阶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C.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
义不大。

D.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
灿烂辉煌。

22、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3分)
答:
浩歌的境界:寂寞的境界:二者相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