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作业
《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组织行为学作业1ﻫ一、案例分析(50分)王安电脑公司ﻫ思考题: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ﻫ2、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ﻫ答:(1)从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
对于人的使用,自始至终充满尊重、理解和信赖。
王安认为,公司是人组成的,能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将关系到公司的成败。
平日里,王安从不插手一个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在他认为非要他管不可的时候,他才露面。
而且公司内部每一个员工的意见他都爱听。
公司很少解雇员工,他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此假设认为:第一、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这个模型中目标是自我实现、变量是王安和员工,关系是尊重、理解和信赖。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V.E)M代表激发力量的高低,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V代表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1≤V≤1)。
E代表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
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0≤E≤1)。
二、案例分析(50分)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ﻫ思考题:1、请用个性理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共四次)组织行为学作业(第一次)一、1、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P8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P133、如何认识管理工作中的人的因素?P374、个性有哪些特点?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P535、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P77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A、1949BC、1914D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B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
A、气质B、个性C、能力D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 )A、气质B、能力C、个性D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B )A、自我B、本我C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C、天才D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C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B )A 、知觉防御B 、晕轮效应C 、首因效应 D三、 多项选择题(可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BCE )A 、边缘性B 、综合性C 、两重性D 、多层次性 E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ABC )A 、个体B 、群体C 、组织D 、集体 E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BD )A 、管理的两重性B 、人的两重性 CD 、多学科性 E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ABCDE )A 、心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政治学E 、生物学 5、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 ABCDE )A 、置之不顾 BC 、保持衡定 DE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CDE )A 、调查法B 、面谈法 CD 、个案研究法 E7、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AC )A 、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 、心理因素 CD 、生理因素 E8、个性的特点是:( ABCDE )A 、社会性B 、组合性C 、独特性D 、稳定性 E9、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 ACD )A 、阿尔波特B 、荣格C 、艾森克D 、卡特尔 E1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 ABCE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黑胆汁E11( ABC )A、人机关系B、人际关系C、思想教育D、人员选拔E12、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 ACD )A、理智型B、内倾型C、情绪型D、意志型E13、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ABCD )。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
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A.多层次性B.多学科交叉性C.两重性D.实用性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 A )A. 理性的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的人;D.复杂人。
3.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 B )A. 理性的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的人;D.复杂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A.自我B.本我C.超我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8.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 A )A.自我B.本我C.超我9.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 C )A.自我B.本我C.超我10.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A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1.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 B )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2.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C )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3.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D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A )A. 性格;B.个性;C.气质;D.能力。
北语19秋《组织行为学》作业_1234
北语19秋《组织行为学》作业_123419秋《组织行为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是指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即表现与需求的一致。
A. 角色同一性B. 角色期待C. 角色知觉D. 角色培训答:A 131;9666;29062.下列关于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A. 导向功能B. 约束功能C. 领导功能D. 调适功能答:C3.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划分,最早是由()提出来A. 伯恩B. 彼得诺夫斯基C. 梅奥D. 舒尔茨答:C4.下列不属于头脑风暴法应遵循的规则的是()。
A. 必须限制参与者发言范围B. 拒绝裁判性的思想和评论C. 欢迎随心所欲并且要有数量D. 寻求联合和改进答:A5.最早进行行为理论中领导风格理论研究的是()A. 吉尔福特B. 瑟斯顿C. 勒温D. 斯腾伯格答:C6.下列不属于斯金纳条件反射理论中操作性行为的是()。
A. 游泳B. 写字C. 闻到菜香分泌唾液D. 读书答:C7.群体压力下容易产生()。
A. 沮丧和叛逆行为B. 沮丧和自卑行为C. 自卑和叛逆行为D. 从众和顺从行为答:D8.提出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的学者是()。
A. 阿特金森B. 麦克利兰C. 杜威亚当斯答:B9.下列关于气质、智力和成就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和成就的高低B. 气质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C. 气质只能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D. 气质只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答:A10.下列不属于组织变革原因的是()A. 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B. 组织领导的变化C. 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D. 组织本身成长的要求答:B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按照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的功能这一标准,我们一般把团队分为:( )。
A. 生产/服务团队B. 行动/磋商团队C. 计划/发展团队D. 建议/参与团队答:ABCD2.影响组织承诺的变量可以归纳为三类()A. 组织因素B. 工作因素C. 领导因素D. 员工个人因素答:ABD3.组织行为的构成:包括()这些方面。
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
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组织行为学特别注重()的研究,因为它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1分)社会道德社会理想社会知觉人际知觉正确答案C2.组织行为学与以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一个基本的区别,这就是()问题。
(1分)人权社会人性道德正确答案D3.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是指()这一概念。
(1分)需要行为动机意识正确答案A4.梅奥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了()。
这一假设要求人们重视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因素,轻视物质利益因素。
(1分)社会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自我人假设正确答案A5.对需要信息加工的复杂工作来说,较高的总体智力水平和()能力是成功胜任的必要保证。
(1分)体力言语心理实践正确答案B6.欧美大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组织形态是()结构。
(1分)直线职能事业部模拟分权矩阵正确答案B7.在群体决策中,让人敝开思想,畅所欲言的方法是()。
(1分)德尔菲法比喻法头脑振荡法前提分析法正确答案C8.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是()。
(1分)动机强化激励反馈正确答案C9.大量研究说明,()特质是领导人成功的保证。
(1分)没有一种大多数少数特质前三项都可能正确答案A10.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是指()。
(1分)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定型效应正确答案B11.M=V.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期望理论。
(1分)梅突卢因亚当斯弗隆正确答案D12.组织形象对组织创造名牌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优秀的组织形象源于优秀的()。
(1分)组织制度管理精神社会组织组织文化正确答案D13.管理方格理论中,表示对工作最关心,但忽略对人的关心,这种领导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常被称“权威型管理”属于()。
(1分)1.1型方式9.1型方式5.5型方式1.9型方式正确答案B14.个人的兴趣、态度、性格、思想、价值观等差异,在一定情况下引起信息沟通障碍,属于()。
组织行为学的作业
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霍桑实验答:霍桑实验是指在1927年—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最初的目的是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间的关系。
几次著名的霍桑实验主要有:照明实验(1924年11月—1927年4月);访谈计划实验(1928年9月—1930年5月);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1931年11月—1932年5月)。
2.层次需要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个性答: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个性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的个性倾向和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而成的。
4.群体决策答:1、群体决策的策略简单多数策略、等级累积策略、最小离差、最优预见。
2、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提喻法、方案前提分析法、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法。
5.组织结构答: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四、简答题1,矩阵制组织结构有何优点和缺点?答:优点: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
因此在新的工作小组里,能沟通、融合,能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为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而献计献策,由于从各方面抽调来的人员有信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的实现;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
缺点: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至作业5)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至作业5)组织行为学作业1一、案例分析(50分)王安电脑公司王安电脑公司曾是20世纪美国IT业界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美籍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王安在美国波士顿创办了一家尺码世界的“王安电脑公司”...........王安电脑公司就是这样在发展着,并以此丰富自己的成果经验。
思考题: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2、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1)从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
对于人的使用,自始至终充满尊重、理解和信赖。
王安认为,公司是人组成的,能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将关系到公司的成败。
平日里,王安从不插手一个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在他认为非要他管不可的时候,他才露面。
而且公司内部每一个员工的意见他都爱听。
公司很少解雇员工,他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此假设认为:第一、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这个模型中目标是自我实现、变量是王安和员工,关系是尊重、理解和信赖。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V.E)M代表激发力量的高低,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V代表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南开24年秋季《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一
24秋学期《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1.价值观能够强化人的行为动机并对行为起引导作用,这体现了其()功能选项A:反映认知选项B:对组织的影响选项C:组织教化选项D:动机与导向参考答案:D2.冲突的来源有()选项A:组织、沟通、目标选项B:认知、价值观、行为选项C:个人、组织、沟通选项D:个人、行为、目标参考答案:C3.能力按照功能可分为____选项A: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模仿能力选项B:认知能力、模仿能力、社交能力选项C:社交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选项D: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参考答案:D4.在“管理方格法”中,(1,1)方格被称为()选项A:贫乏管理方式选项B:任务型管理方式选项C: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选项D: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参考答案:A5.下列关于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表述正确的是()选项A: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延伸与发展选项B: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基础选项C:知识管理对知识管理者的创新并无太多要求选项D:知识管理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企业所有重要知识实施全面的管理参考答案:D6.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选项A:社会学选项B:管理学选项C:组织行为学选项D:市场营销学参考答案:C7.按信息沟通渠道,可将沟通分为()选项A: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选项B:正式沟通与口头沟通选项C: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选项D:非正式沟通与书面沟通参考答案:C8.下列职业锚说法表述正确的是()选项A: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与价值观的互动选项B:可以通过各种测试而预测选项C:职业锚在正式后可以被较快的发现选项D:职业锚一旦形成就会保持不变的参考答案:A9.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____选项A:人生观选项B:价值观选项C:世界观选项D:信仰。
组织行为学网上作业1-4完整版
作业11. 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2. 事物在幅度、强度和程度上的变化是指( B.变量)。
3. 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人际关系)。
4.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 D.组织中人的行为)。
5. 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B.本我)。
6. 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 A.经济人)7. 具有人际知觉的管理者,一般会倾向于采用( D.人群关系)的管理方式。
8. 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和个性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C.社会学习论) 9. 下列中属于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划分的性格类型是(B.内倾型)。
10.一个人经常岀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是 (B.个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 15 分。
)得分:121.按照国内学术的观点,组织可分为 (ABCDE )。
A. 经济组织B. 政治组织C. 文化组织D. 群众组织E. 宗教组织2.布劳以组织内人员受惠程度对组织进行分类,包括了以下类型( ABCD )A. 互利组织B. 服务组织C. 企业组织D. 公益组织3. 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 自发的B. 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I*丽17臣17 17丽l*丽17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 A. B5.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A.边缘性‘ B.综合性C.两重性D.实用性三、判断题(共 10道试题,共 10分。
)得分:91.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属于基础性科学。
()A.错误2.先入为主”是晕轮效应。
()A.错误3.构成组织的要素可分为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两类。
()B.正确4.关于人性的假设中,X理论是错的,Y理论是对的。
()A.错误5.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岀发点。
()A.错误6.态度具有两极性和直接性的特征。
()A.错误7.影响人的个性形成的因素中,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都属于后天因素。
组织行为学(作业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一、选择题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习与发展)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晕轮效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性低),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特点有哪些?答:广义:组织是很多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了解起来的一个系数,就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狭义:人们为了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和团体。
特点:有个人和群体组织;有自己的目标;通过专业分工与协调合作来实现目标。
2、21世纪组织与管理面对的主要挑战有哪些?答:1、全球化 2、员工队伍的多样化 3、技术的变更和更新4、组织论理问题3、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是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心的心里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以及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1)观察法: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通过对被观察者外在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心理状态。
优点:掌握第一手资料。
使用方便,弥补其他方法的局限。
缺点:被观察者的反应(改变行为、掩饰性的行为)、观察者自身的特点(价值观、期望、态度、观察能力、记忆力)都容易影响研究结果。
(2)调查法:是指根据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相关因素,收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感情和满意度。
调查法又可分为多种具体的方法,较常用的有面谈法和问卷法。
面谈法:以口头沟通的途径直接了解他人的心里状态和行为特征的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机动灵活、应用广泛。
缺点:有效性、需要研究者具有较高的谈话技巧(谈话是一种面对面的说话交往过程,双方相互作用贯穿始终,并对谈话结果产生影响(防御心理)。
问卷法:运用问卷让研究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
优点:省时、省力;有很好的匿名性,可以减少被调查者的顾虑;便于定量处理。
缺点: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回收率难以保证;答卷质量难于保证(3)测量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对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作业
1、有效的管理者就是成功的管理者?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答:1、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成功的管理者: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2、管理者把时间花费在四种活动上: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和社会交往。
两者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大相径庭.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所占比例最大,政治和社交时间占比例最小.成功的管理者:政治和社交时间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所占比例最小.(启示:政治和社会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
)2、如果你知道一名员工有如下特点:外向型、低马基雅维利主义、低自尊、A型人格,你对他在工作中得行为预测是怎么样的?答:1、外控型:认为自己是被外界力量所左右的,外界的力量如运气和机会控制着自己的命运.如果这名员工的外控得分比较高,那么他对工作不满意,缺勤率高,对工作环境更疏远,工作投入度低,不会改变自己迎合组织。
2、低马基雅维里主义:说明这名员工行为更愿意被别人操纵,赢得利益很少,容易被别人说服。
3、低自尊:(1)员工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传统性工作;(2)更容易受外界影响;(3)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积极评估;寻求他人的认同;按照自己尊敬人的信念和行为从事;(4)更注重取悦他人,该员工很少站在不受欢迎立场上。
4、A型人格:(1)运动、走路和吃饭的节奏很快;(2)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的要求很高,力争尽快做完;(3)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4)无法处理休闲时光;(5)专注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的.3、请谈谈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合理运用知觉理论对组织中的员工进行认识和评价?一,管理者在对员工评价时要从全面、客观、变化的发展中考察员工,最终获得正确的人际知觉。
管理者既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不看过去,只看现在,应该以联系发展的态度感知事物,把对候选人的每一次感知,都当做自己认知事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答案整理
《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答案整理1.单选题1.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者在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 同质群体B.异质群本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2.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A.人际群体B. 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3. 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者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 回避 4.在紧急情况下或者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 回避5.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多的群体属于A.人际群体B. 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6.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者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 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7.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普通在多少人摆布A.3 —30 人B.30 — 1000 人C.1000 —45000 人D.45000 人以上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D.成员人数9.要匡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A.分化—整合组织结构B.项目组织设计C.距阵式组织设计D. 自由型组织结构10.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A.1949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14 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1.一个人时常浮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1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13.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14.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A.能力低下B.普通能力C.天才D.才干15.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 中间型2.多选题16.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普通是向: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核心变动D.水平变动E.外围变动 17. 当浮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改变行为B.改变态度C.引进新的知元素D.不予理采E.重新进行角色定位18.根据奥德弗的 ERG 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A.社交需要B. 自我实现需要C.安全需要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E.相互尊重的需要19.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B.尊重需要C. 自我实现的需要D.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E.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20.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A.成就需要B.生存需要C.安全需要D.权力需要E.社交需要2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22.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23.行为测量量表有: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 比率量表E.等值量表2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B.面谈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25.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D.生理因素E.人群团体因素3.判断题 26.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研究者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的研究;以某种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2、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求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二、选择题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B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选择题“我不喜欢我的老板”这句话反映了态度的哪一种因素 B A. 认知B. 情感C. 行为意向D. 内聚性二、简答题1、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1.头脑风暴法,2.反头脑风暴法,3.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4.名义群体法,5.电子会议法,6.无领导会议法2、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有哪些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激励原则,5.环境原6.个性原则,7.相对稳定原则一、选择题1. 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 D理论理论 C.情势理论理论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和A.成就需要B.成长需要C.归属需要D.权利需要二、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里品质.2.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下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在执行任务时,较为有效的群体是AA.利益型群体B.友谊型群体C.同质性群体D.异质性群体二、简答题1、什么是群体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具体说来,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1、安全需要.2、情感需要.3、尊重和认同需要.4、完成任务的需要.2、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由于人们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该种群体内成员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带有明显的心理倾向,即多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建立起来.非正式组织成员心理上相容,相互了解深刻,人际关系密切,感情交流频繁,认同感、归属感和群体促进作用都比正式组织强烈的多.并且每个成员都自觉遵守群体的规则,没有什么强迫性.正式组织是组织设计工作的结果,是经由管理者通过正式的筹划,并借助组织图和职务说明书等文件予以明确规定的.它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指挥链、职权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功能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在激励理论类型中,重点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理论是C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过程型激励理论 D.综合型激励理论2. 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A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二、简答题激励应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3.外激励与内激励相结合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常用的内在激励方式有:DA. 工作内容丰富化B. 增加员工决策机会C. 扩大工作自由度D. 奖金2.激励过程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A 的变化上:A. 动机 B. 需求 C. 需要 D. 行为二、论述题试述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我认为提高激励的有效性要分人、分级别、分层次.首先分人: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人需求激励.比如刚进公司的毕业生,需要的是认同感,对工作对事业有着热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重在培养.对于有家庭的人,物质奖励比较重要.分级别,分层次:基层员工,福利待遇最有效.对于中层领导,看重发展空间.高层领导,对于自我实现比较看重.在激励设定时,按照职位层次设定不同的激励办法,在具体执行时,按照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侧重.精神奖励很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一定要跟上,这是基础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组织变革中组织结构方面变革的是CA.信息系统更新 B.开辟新市场 C.工作设计改革 D.工艺流程的自动化2.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B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矩阵化二、简答题1.组织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1集权与分权统一的原则2专业分工与协作统一的原则3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统一的原则4权责一致的原则5才职相称的原则6经济效率原则7弹性原则2.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的基本动因可分为内在基本动因和外部驱动因素两个方面--1的内在基本动因是:组织目标的选择和修正;组织结构的改变;的转变;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2的外部驱动因素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环境的变动;的需要.1、市场全球化;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3、员工队伍的变化;4、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一、选择题1.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D A.组织作风与传统习惯 B.组织目标与宗旨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二、简答题1.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组织文化的特点:1组织文化的意识性.2组织文化的系统性.3组织文化的凝聚性.4组织文化的导向性.5组织文化的可塑性.6组织文化的长期性.组织文化的功能:1组织文化使组织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2组织文化可以形成组织的凝聚力;3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有约束作用;4组织文化可以使组织调整和强化与社会环节的良性交流和相互作用关系.2. 什么是领导者权力它可分为哪几类领导权力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实施领导职能时必须拥有的权力.领导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如果细加分析,可将权力的基础分为五类: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权;专长权.一、选择题1.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忠诚和A A.愿意追随的程度 B.任务的结构 C.参与支持 D.职位的权力2.领导者究竟要选择哪种领导方式,除了考虑下级的个性特点因素,还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 D A.经济 B.人际关系 C.政治 D.环境二、简答题1.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工作的因素是什么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职位权力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程度. 2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3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2.做好领导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民主公开的原则;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一领导的原则一、选择题1.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BA.集权化B.分权化C.部门化 D.矩阵化2.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于较不成熟的被领导者,领导者应该采用 B的领导方式与之匹配.A. 命令式 B.协商式C. 参与式 D.授权式二、简答题1.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有:1群体的领导方式;2外部的影响;3群体规模;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隔离;7群体的绩效;8其他因素,如信息交流的方式,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满意感;沟通;敌意;生产率;对改革的阻碍;群体意识.2.简述对待压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排除或控制压力来源,抵消压力的影响,增强个人抗拒压力的随能力,从事各项体育活动,适当的饮食,足够的睡眠,以及治疗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①以改变行为方式来减轻和抵消压力,如重新确定新的目标管理,改善工作环境,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进行工作职务的分析等.②积极开展散步、慢跑、打网球、游泳等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抵消压力的本领.③采用深肌肉放松法,精神放松法,快速放松法等方法,来增加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简答题1、简述头脑风暴法。
答:决策过程要求决策参与者们围桌而坐,决策主持人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决策参与者阐明决策问题,然后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自由地”提出尽可能多的决策方案和思路,期间不允许任何人对其他人的发言提出批评,并且记录者将所有的建议方案都当场记录下来,留待稍后再讨论和进行分析。
2、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答:在于对组织成员的组织行为进行有效地预测、解释和控制。
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答: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组织行为与组织过程研究。
4、简述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答:由于对认知对象的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
5、简述人的能力构成。
答:由一个人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等)、知识、实际技能和体力所构成。
6、简述不良情绪的调整措施。
答:消除情绪产生的原因;转移注意对象;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疏导和发泄不良情绪。
7、简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答:组织战略变化的要求;组织内部环境变化的要求;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组织领导者观念变化的要求。
二、论述题1、论述影响挫折情绪的原因答:1)、对目标实现的期望愈高,失败带来的挫折感愈强;2)、对目标实现的价值看得愈重,挫折感愈强;3)、对未来的机会愈悲观,挫折感愈强的;4)、生活阅历愈浅,挫折感愈强;5)、心理素质也影响挫折感的强弱。
2、论述员工在组织中的态度的形成因素答:1)、态度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人或事件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主要包括三种构成成分: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2)、态度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感知。
即:工作满意度:来自于个体对工作或者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快乐或积极的情绪状态。
组织承诺: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
组织承诺可以解释员工为什么要留在某个组织,代表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组织行为学形考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调查法。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B.才能。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晕轮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地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这种行为反应是B.升华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强制。
7、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提出的。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社会功能。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人际关系。
10、下面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D.建立规章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
2、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改变行为;B.改变态度;C.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A.成就需要;B.生存需要;D.权力需要;E.社交需要。
4、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5、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A.信息的原则;B.不接受型原则;C.冲突的原则;D.合理的原则;E.目标合适的原则。
6、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A.理智型;C.情绪型;D.意志型;E.中间型。
7、一个合理化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梯形的年龄结构;B.互补的知识结构;C.配套的专业结构;D.叠加的智能结构;E.协调的气质结构.。
8、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是A.物质层;C.制度层;D.精神层。
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马云为什么会几度走眼?请联系社会知觉的偏差 进行阐述。
观点:从社会知觉的偏差来看,马云的走眼是首因
效应、晕轮效应和对比效应导致的。
1、首因效应。谢文的经历与谈吐,还有丰 厚的简历这些都使得马云对谢文留下了良好
3、采用沉浮升迁机制。 一个干部应该到基层岗
位轮岗锻炼 ,再根据其
轮岗表现决定升迁。 评价:需要的时间较长,虽然能 客观评价个人能力并知人善用但 是不适用企业岗位特别是高管临
危受命的状况。
4、综合多方的意见。 招聘面试时,综合多个HR的意见 可以补缺,对于众HR争执不下的 人才,应适当给予观察时间,不 可妄下判断。
偏差。
二、联系实践探讨如何正确地识人用人。
1、必要的入职培训。
给求职者熟悉以及学习 的时间,并且以此了解 求职者过去的求职经历、 性格特点以及特长优势。 2、根据工作岗位挑选员工,特别是高层管 理人员,单单是从简历,言谈是不能判断
是否适合目标工作的,只有明确工作要求
挑选适合的人才才是最科学的。
二、联系实践探讨如何正确地识人用人。
深刻的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谢文、升。
3、对比效应。通过对比,马云选择让个性
相对温和的曾鸣代替个性比较强的谢文,却 忽略了曾鸣缺乏管理经验和统率力的缺陷。
另外,在强势扩张,紧缺人才的 环境下,马云备受压力,过于急
躁的心里特征,也会造成用人的
评价:大大降低了社会知觉的偏差,但是有时 可能得不到准确的信息或者中肯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研究赵梓伊(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24班201330842426,广东,广州 510642)摘要:网络舆情已表现出其在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正在慢慢扭曲它的积极意义。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作用过程表现为“偏向出现,共同意见者发出共鸣并维护偏向,‘意见气候’形成,群体压力作用导致社会从众行为,引发‘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现象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网民社会需要的满足、群体思维等。
关键词: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群体压力;群体思维中图分类号:C912.63文献标识码:A随着与世界接轨和自身实力的强大,中国的态度越发开放和包容,公民政治参与和社会生活参与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近年来,由于网络交际软件的普及,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公民的网络参与成为信息社会民众一种新的重要的政治参与和社会问题参与形式。
它赋予每一个人麦克风,公开发表自己对公共事件的个人看法,对推进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网络舆论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进入门槛低,以及网络发言的匿名性,网友容易产生过激言语和行为,产生极端言语和做法,对事件当事人产生不良影响,引发我们对这一网络行为的深层思考。
本文试图结合“范玮琪抗战阅兵晒哇遭4万网友谩骂”事件,主要描述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的作用过程,以及分析造成这一因果现象的原因,最后就改善网络舆情极化现象给出建议。
一、概念界定与案例概述1、概念界定1.1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定义: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其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BBS 论坛、博客、播客、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1.2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概念最早是美国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James Stoner)于1961年根据研究群体决策时出现的现象提出的。
他指出,在一个组织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一人决策时更极端的决定,可能倾向于冒险或保守,这个社会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
[1]随后,美国当代法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总结“群体极化”定义。
他说:“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员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2]1.3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继詹姆斯▪斯托纳和凯斯▪桑斯坦之后,美国心理学家萨拉凯▪拉尔在研究中发现:“群体极化”不仅存在于现实中,而且同样存在于网络中。
在网络和新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具有相似意见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
[3]桑斯坦在其《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中也指出:“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回音室”,网络中的人们置身于相近的看法中,会强化原有的观点,变得极端,最后导致“群体极化的发生。
[4]结合桑斯坦“群体极化”概念,也就说,群体极化即是一种结果也是一个过程,过程中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一些因素导致了群体言行极端的结果,即群体极化效应。
因此,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网络群体内成员即网民经过或是共鸣或是争论的“商讨”后,出现一致继续朝偏向移动的情况,最终导致极化现象的发生,网络舆论“一边倒”,产生群体极端舆论和极端行为,对社会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
2、案例概述2015年9月3日中国大陆抗战阅兵当天,美籍台湾艺人范玮琪在微博上像往常一样晒自己孩子的照片,引来了4万多条谩骂的评论,主要是谴责范玮琪不爱国、没有政治觉悟、搞台独还赚大陆人钱之类,使得范玮琪与其丈夫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并在发声道歉,直到一段时间之后,二人才重新开放了各自微博的评论功能。
其实,无论政治立场或政治象征意味,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去制止一个母亲去分享照顾孩子的喜悦,也没有任何正当的事件与新生有激烈的冲突。
范玮琪没有错,错的是那些一开始这么说的人以及那些后面跟随的人。
从事件发生到结束可以看到,这次网络舆情攻击事件,引导性的言论逐渐发酵最后形成舆论的群体极化,即关注当时情况的网络成员基本意见统一且达成极端,使得4万多人集体失去理性攻击实际上并无错误的范玮琪,虽然发生在虚拟世界,但对被攻击者的心理所造成的压力是确实的。
以下,就结合该典型网络舆情群体极化事件分析、描述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作用过程。
二、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作用过程1、对问题的讨论出现一个偏向在“范玮琪”案例中,网民开始的舆情偏向即“抗战阅兵却晒娃,果然是台湾人,果然不爱国。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存在着一个时局背景和网络舆论背景。
前者是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敏感关系,后者是之前在网上流传的台湾BBS网站网友对大陆和大陆人的贬低评价、一些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的贬低评论,并由二者带来的公众对“台独”势力的日益关注。
抗战阅兵当天,台湾艺人除一人外无人更新社交软件,都聪明地保持沉默,唯有范玮琪继续每天在微博必做的“晒娃”举动,被新浪微博随机抓入热搜推荐界面,与周围阅兵热点相较显得极不协调,从而引起关注。
就像一下子撞到枪口上。
本来是开心分享的举动,喜爱或不喜欢她的网民也都不会有其他联想,然而时机选择的错误,使公众对她“晒娃”举动产生了一个消极偏向,开始有人评论谩骂她。
2、共同意见者发出共鸣并进行情绪发泄式的维护随着网友的转发,范玮琪这条微博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
看到这条微博而产生了共同想法的网友,会积极跟随之前有偏向的评论,先给之前的批评言论点赞,再转发并附上同样意思的观点。
如果期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如“范范晒孩子有什么错?”,就会被打上“范玮琪死忠粉”(指极其忠诚的追随者)的标签,在这种情况下含有极强的鄙视意味,意指“因为太爱他偶像已分不清是非”。
甚至会因网络空间自由、交互、匿名特性而不顾后果辱骂提出异议者,进行情绪发泄式的偏向维护。
3、异议者和还未发声的网民探查已有评论形成的“意见气候”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
作为后来这起事件的关注者或本身持有异议者,在切实于网络平台上发表看法之前,需要考虑的不再先是自己的看法而是已存在的那些评论走向以及这些走向形成的“意见气候”。
4、群体压力的形成和社会从众行为的出现当异议者和那些还处在观望态度的网民意识到大部分群众或者说“声音最大的”那一部分支持“范玮琪应该被谴责”的评论,则会感到很大的群体压力,为了不脱离群体,从而迫使这一部分网民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产生顺从的行为,即异议者改变态度站到“谴责阵营”,观望者顺从大部分人,选择谴责范玮琪。
5、“沉默的螺旋”形成意见处于劣势的观点保持沉默,处于优势的观点积极表达,还有处于群体压力的网民选择社会从众,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形成“沉默的螺旋”,使强势观点越来越强势。
同时,由于网络平台带来的言论自由、责任不到人,情绪化和极端化言论就在一方观点的强势中自然产生。
对范玮琪的态度随评论热度的发酵,从嘲讽“台湾人不爱国”,到后面直接的谩骂,甚至波及其他未发微博庆祝阅兵的艺人,群体态度在一步步情绪化、极端化,直到最后完全失去理智。
6、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出现最后,4万多人进入范玮琪与其丈夫微博评论区谩骂,甚至波及其他台湾艺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出现,严重扭曲网络舆情积极意义,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
三、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形成原因通过对该效应作用过程的描述,可以得出造成该负面现象的原因有:1、出于网民个人社会需要满足一般而言,个人之所以加入群体,目的在于完成某种或是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
具体来说,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和认同需要以及完成任务需要四种社会需要的满足。
因此,网民之所以加入网络群体,是因为网络上存在着的不同群体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或多种需要。
在我国,网络社交已相当发达,由于政府还未出台相应保障机制和传播净化法律,言论发表不受“把关”,使得网络群体相当多元,包括众多具有消极、负面影响的贴吧群,甚至反道德、反伦理的论坛。
同时,各个网络平台中各个社会阶层鱼龙混杂,实际上常常发声疾呼、引人注目者以所谓“公知”(原意指公知是公共知识分子,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现指那些在如今的网络社会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有目的性地引导舆论或自以为是地发表不成熟的批判言论的人)和一些缺乏客观性、程度过分的“愤青”为主角。
这些群体和这些人吸引有共同奇异癖好或需要加入群体以获得同等关注和认可的人加入他们,以人数规模满足他们的社会安全需要、情感支持、尊重和认可需要,同时,通过协同努力,达成他们想要的目。
在“范玮琪抗战阅兵晒娃受谩骂”事件中,4万多网络谩骂者,经过数据统计,有99.8%的人并不是范玮琪的“粉丝”,说明这些人平时并不怎么关注这位艺人的动向(几乎天天在微博分享孩子照片),同时,这么多人之前也不可能全都相识。
因此,可以从这些人在范玮琪微博评论区的相互呼应和帮腔看出,他们集结成群对范玮琪进行言语攻击,目的不在于维护他们自己所表现出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荣誉感”,而是集群发泄来自生活的消极情绪,范玮琪微博反复一个“情绪垃圾桶”,被网友以批判“是不是中国人”的方式来发泄自身生活的不满,网络俗语即称“羡慕嫉妒恨”。
2、群体思维的特点群体思维又称“小集团思想”,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维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
”也就是说,这一群体的成员认为,保持群体的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意义。
因而,这种思想有顺从性思维、有倾向地选择信息、盲目乐观情绪等特点。
由于把追求思想的一致作为目的摆在首位,使得该群体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使群体选择受到很大影响。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作用过程中,共同意见者发出共鸣、达到人数形成群体后,出于群体思维会对支持的偏向进行强烈的维护,以维持和巩固群体内部观念的稳定。
通过出于小集团意识的强势偏向维护,加强内部观点,打压异议者,最终形成“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出现,在案例中即4万人一齐语言攻击范玮琪。
3、群体压力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
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行为。
发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效应时,并非所有人在一开始就支持已出现的偏向而持有自己的想法并表达在网络平台上,这时,由于网络匿名性导致的集体无责任性即个人在加入集体后责任分散、群体遵从性降低,偏向支持者集结的群体可能为了其发泄情绪的需求满足、群体内部观念的稳定利用而已形成的偏向支持“意见气候”,对异议者发起强势言语攻击,甚至是人肉搜索等极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