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共75页文档
肿瘤的发生机制
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是一类具有严重疾病风险的疾病,其发生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了解了肿瘤的发生机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肿瘤。
本文将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并重点介绍基因突变、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肿瘤促进基因激活以及炎症与免疫应答对肿瘤的影响。
首先,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胞的基因组包含许多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蛋白质。
例如,维持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基因控制着细胞的生命周期。
而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的正常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细胞不再受到控制,从而形成肿瘤。
基因突变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发生,如曝露在致癌物质中、DNA损伤修复机制的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
其次,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也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能够抑制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基因,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以及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或被失活时,细胞失去了正常的抑制机制,导致异常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扩散,最终形成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可以通过基因突变、DNA 甲基化以及染色质结构的改变等多种方式实现。
第三,肿瘤促进基因的激活也是肿瘤发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促进基因是一类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转化为恶性状态的基因。
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或被激活时,它们会刺激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形成肿瘤。
肿瘤促进基因的激活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基因重排等方式实现。
最后,炎症和免疫应答也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长期的炎症状态会导致细胞内部的氧化应激和 DNA 损伤,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免疫系统在控制和清除异常细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时,它可能无法有效识别和杀死异常细胞,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肿瘤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突变、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肿瘤促进基因激活以及炎症与免疫应答等因素都对肿瘤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
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很多?人类发现肿瘤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不仅人类易患肿瘤,其他生物如动物、植物也会发生肿瘤。
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与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肿瘤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但现代肿瘤学的进展已使1/3以上的肿瘤病人有根治的希望,完全治愈的病人也在逐年增加。
近20年来,对于肿瘤的病因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进展,其内容已非常广泛。
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因素。
内源性因素,是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遗传、免疫缺陷、代谢异常等;外源性因素,是指自然界中各种致癌因素,即环境因素。
肿瘤的发生、发展不同于其他疾病,主要表现为:1.肿瘤的生长是一种逐渐发展而来的病变,从致癌因素作用于组织到表现出明显的肿瘤性生长,其间有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的漫长的潜伏期。
,2.肿瘤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化学、生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后天获得性因素外,少数肿瘤在出生时或在幼儿期就表现出来,与后天因素无关,如各种胚胎性肿瘤。
还有少数肿瘤,虽非遗传性,但某部分组织对致癌因素却有先天易感性。
3.同一种肿瘤可由不同的致癌因素促成,单项致癌因素也可诱发不同的肿瘤。
总之,癌变的过程是致癌因素连续作用的过程,癌症的形成都需经过发生、发展和渐变成为肿瘤等一系列步骤。
返回2.环境与肿瘤的发生有什么关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环境致癌物大多数为前致癌物,必须经细胞微粒体酶系统代谢为最终致癌物,然后与生物大分子,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相结合,造成DNA的结构与功能改变,使细胞发生癌变。
因此,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和多阶段的。
人类可接触的环境致癌因素按传统划分可归纳为化学、物理、生物三大类因素。
化学致癌因素 2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Pott发现扫烟囱工人的阴囊癌与多年接触煤烟灰和沥青有关。
20世纪初期,日本人山极和市川用煤焦油涂抹兔子的耳朵,成功的诱发了局部的皮肤癌,证明化学致癌物可以诱发癌症。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
细胞周期的异常调控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出现异常,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不 受控制。
细胞周期与抑癌基因的失活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 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不受控制。
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使得肿瘤细胞更加接近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 能力。
肿瘤细胞的去分化
肿瘤细胞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去分化为原始细胞,具有更 强的增殖能力。
细胞免疫与肿瘤发生
免疫监视的失控
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出现失控,使得肿瘤细胞逃避了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逃逸与肿瘤的发生
免疫逃逸使得肿瘤细胞逃避了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增殖形成肿瘤。
04
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 调节方式,当其发生异常时,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形 成。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当其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时,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进而导致肿瘤 的发生发展。
05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
原癌基因与肿瘤发生
原癌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调节因子,当其发生突变 后,可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
生长因子信号转导
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往往与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有关,当其发 生突变后,可导致细胞增殖信号的异常传导。
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
抑癌基因功能丧失
抑癌基因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重要调节因子,当其发生突变或丧失功能时, 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形成。
恶性肿瘤的形成原因及检查方法
恶性肿瘤一、病因:未完全明了,为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为环境因素和基因相互作用。
1.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皮肤癌、白血病;石棉—肺癌<2>化学因素:氮芥、联苯胺、砷、铬、镍等,亚硝胺—食道癌、胃癌、肝癌;黄曲霉素—肝癌、胃癌。
烷化剂(有机农药、硫芥),偶氮染料<3>生物因素:病毒—鼻咽癌、淋巴瘤;乙肝病毒—肝癌;细菌(幽门螺杆菌)—胃癌。
<4>遗传因素<5>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催乳素—乳癌<6>免疫因素:免疫缺陷—恶性肿瘤;艾滋病—恶性瘤,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高100倍)<7>心理、社会因素二、转移方式1.直接蔓延2.淋巴转移3.血转移4.种植转移—胃癌种植至盆腔。
三、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转移症状2.全身症状:早期不明显:如消瘦、乏力、贫血、低热3.晚期症状:恶病质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非特异性:血、尿、粪,仅提供线索。
癌胚抗原(CEA):肠癌胚胎抗原(AFP):肝癌肿瘤相关抗原:2.影像学检查:X线,超声波(A.B),各种造影,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扫描)、CT、磁共振(MRI)3.内镜检查:食道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气管镜(纤支镜)、腹腔镜、膀胱镜等。
4.病理学检查:(细胞学、组织学):可靠。
前者为:脱落细胞,粘膜细胞、穿刺细胞涂片,超声导向穿刺涂片。
CT引导穿刺活检,手术活检(组织学)五、治疗:1.手术:预防性手术:指癌前期病变的如:肠息肉,粘膜白斑等。
诊断性手术:如活检根治性手术:复发或者转移灶的手术治疗:如术后出现肝、脑、肺等单个转移。
姑息性手术:肠造瘘其它:激光切割、激光气化、超声切割2.化疗:单独化疗治愈的有: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精原细胞瘤,BURKITT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药物:给药方式:静滴、注射、口服、肌注、肿瘤内注射、腔内注射、A(动脉)灌注、介入治疗:通过A(动脉)插管行局部A(动脉)化疗灌注栓塞禁忌症:<1> 年老、体衰、营养差、恶病质<2> 白细胞低于3x109/l、血小板低于80x109/l<3> 肝功能障碍、严重心血管病<4> 骨髓转移<5> 贫血及血浆蛋白低下者3.放疗:约70%的病人需放疗。
恶性肿瘤怎么形成的
04
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发病症状与体征
局部症状
肿瘤部位可出现肿块、疼痛、出血、溃疡等表现,以及相应 的压迫和浸润症状,如淋巴结肿大、肝肿大等。
全身症状
恶性肿瘤可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贫血、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X线、CT、MRI等,可以检测肿瘤的大小 、位置、侵犯范围等。
信号转导与细胞通讯
信号转导
恶性肿瘤细胞通常存在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如生长因子-受体通路、PI3K-Akt 通路等。
细胞通讯
恶性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内通讯,与其他细胞和组织相互作用, 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03
恶性肿瘤的病因学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
一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家 族中存在患癌基因或遗传性致癌突变者,患病风险增高。
化疗控制癌细胞扩散
化疗通过药物控制癌细胞扩散,降低复发率。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放疗和化疗均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疲劳、恶心、呕吐等。
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来攻击 肿瘤细胞,提高患者免疫力。
靶向治疗
通过特定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增长。
激素治疗
针对部分肿瘤采用激素治疗,缩小 肿瘤体积,减轻症状。
基因突变
某些致癌基因突变可能在细胞分裂和DNA修复过程中导致肿 瘤的发生。
环境因素
化学致癌物
如亚硝胺、黄曲霉素等环境化学物质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
辐射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如X射线、放射性核素等会增加癌症风险。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
06
恶性肿瘤研究的前沿 与挑战
肿瘤干细胞与耐药性研究
肿瘤干细胞
这类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被认为是癌症发生和复发的根源。研究肿瘤 干细胞的特性及如何靶向治疗,对于克服肿瘤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耐药性研究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其产生机制 及如何逆转,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细胞凋亡的异常
肿瘤细胞往往存在细胞凋亡的异常,使得细胞无 法正常死亡,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治疗策略
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异常,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 策略,如激活促凋亡基因、抑制抗凋亡基因等, 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5
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 与治疗
早期筛查与诊断方法
肿瘤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及其选择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多数恶性肿瘤的首 选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放疗与化疗
放疗是利用辐射杀死肿瘤细胞 ,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杀死肿瘤 细胞。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法。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靶向治 疗和免疫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恶 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其他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及降低副作 用,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基因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进行纠正,以达到治疗目的。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具 有巨大的潜力。
大数据与精准医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控制策略
及早发现和治疗恶性肿瘤,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通过开展筛查、宣传教 育、加强医疗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的传播和影响。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抑癌。基因为隐性负调控基因。 ❖Rb基因及P53基因为研究得最多的两种抑癌基因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①P53基因 ❖与人类肿瘤相关性研究得最多的一个基因,
约50%以上的肿瘤P53均突变。
❖有称p53是G1/S检查站的分子警察(正常
p53,称野生型p53)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P53是G1期能否进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期的分子警察
DNA损伤
p53
修复
复制
无法修复 诱导 凋亡
p21 (P21 ) WAF1/CIP1
P21-cyclin-CDK复合物(Cyclin-CDK活性抑制)
Rb-E2F 阻滞G1期
Rb-P+ E2F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②Rb基因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Ⅱ抑癌基因
❖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p21, p16,p27等它们抑制
细胞增殖,当其失活或缺失,增殖抑制失控 癌
❖目前已知有20多种抑癌基因,由于是隐性基因,并有性细
前期
中期 丝裂期(M期) 后期
末期
细胞周期 中的细胞
G1期
③细胞周期的生化行为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④细胞周期的速率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分子机制
⑤细胞周期的动力学
不是各种细胞均不断按周期分裂增生,依各种细 胞合成DNA和分裂的能力分成三类
连续分裂细胞 休眠G0细胞 终末分化细胞
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
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恶性肿瘤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在遗传变异、环境影响、病理微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失去正常生长和分化调控,而出现不受约束、不受限制的异常细胞增殖和浸润,继而形成具有浸润、转移等特征的病变。
全球各地的癌症发生率都在快速上升,其病因不断被探寻与揭示。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的角度入手,对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进行探讨。
一、细胞遗传变异在肿瘤发生的初期,多数肿瘤都是由一些遗传变异所引起的。
细胞产生的DNA损伤和错误修复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有些突变可能无害,而有些则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失控增殖,而这种突变往往与癌症的发生息息相关。
此外,DNA损伤和错误修复也可能导致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是指染色体的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如果这种基因组合能够为细胞提供增殖或逃避免疫等优势,那么就可能促进肿瘤形成。
二、细胞凋亡异常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必要,能够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同时也能排除机体内不需要或异常的细胞。
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细胞凋亡受到了打断,这意味着癌细胞得以存活下来。
凋亡与肿瘤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凋亡的无法进行会导致肿瘤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肿瘤具有抗凋亡的特性,因为癌细胞可以通过抑制凋亡的信号通路来掩盖异常细胞的存在并阻止细胞自杀。
三、病理微环境病理微环境包括细胞因子、基质和细胞外基质等多元素,它们与形成肿瘤的能力密切相关。
微环境可造成正常细胞信号通路变得混乱,从而改变细胞拓扑直至形成癌细胞。
细胞因子是病理微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可以对肿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肿瘤细胞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因子,也可以影响微环境中其他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速度。
基质可以为癌细胞提供支持,因为癌细胞需要一种环境来进行生长和分化。
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在于封闭细胞并保持其存在,并且增加了细胞之间的紧密接触。
四、决定肿瘤分化的基因肿瘤细胞的增殖是由基因网络调控的。
在这个基因网络中一些关键性的基因被不正常的改变了,肿瘤细胞收到了不正常的增殖和分化指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2、肿瘤抗原的分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 在于相应正常细胞或其它瘤细胞表面的新抗 原。
结肠癌 结肠粘膜 乳腺癌 结肠癌的TSA +++ - -
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用肿瘤移植试验来证实的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前列腺上
原癌基因转变为细胞癌基因的过程称为原癌基因 激活
原癌基因激活方式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例如T24人类膀胱癌细胞的研究显示
Ras基因(调控生长分化)
12
GGC
GTC
12
甘氨酸
缬氨酸
生长因子—受体 无活性Ras-GDP
(Ras肿瘤蛋白)
GTP
X活化Ras-GTP
GTP
激活
肿瘤发病率的种族差异
新加坡的中国人
马 来 西 亚 人 鼻咽癌发病率的比例为13.3 : 3 : 0.4
印
度
人
移居到美国的华人鼻咽癌的发病率>美国白人,高34倍 黑人很少患母羊骨瘤、睾丸癌、皮肤癌; 日本妇女患乳腺癌<白人,松果体瘤>其它民族10多倍
1913年,Warthin报道的癌家族,又称G家族.
二、肿瘤免疫
(一)肿瘤抗原
• 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新抗原以及过 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 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是肿 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分子基础。
基因突变、重排
细胞癌变过程中不表达基因的激活
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
1、
胚胎时期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
基因产物的过度表达
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VS
肿瘤细胞通常具有异常的细胞周期调 控机制,使得细胞分裂和增殖失控, 导致肿瘤的形成。常见的异常包括细 胞周期蛋白的异常表达、激酶的异常 活化等。
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某些内外因素作用下主 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 方式。
肿瘤细胞通常具有逃避凋亡的能力,从而在 不利环境下存活并继续生长。常见的逃避凋
03 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原癌基因的激活
原癌基因的激活是指某些基因在正常 情况下不表达或低表达,但在某些因 素作用下被异常激活,从而具有致癌 作用。常见的原癌基因包括ras、src、 myc等。
激活方式包括点突变、扩增、染色体 易位和重排等,这些变化可导致原癌 基因表达增加或蛋白质产物活性增强, 从而促进细胞生长、转化和肿瘤形成。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准医学平台建设
建立精准医学平台,整合多学科资源,实现恶性 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肿瘤 细胞进行基因修饰或导入 抑癌基因,达到治疗目的。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的未来发展
1 2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精准预防与预测
通过基因检测、表型分析等手段,预测个体患恶 性肿瘤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应用
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
肿瘤基因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
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 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 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
策略
包括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 疗、自杀基因治疗和多药耐药基 因治疗等。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
全球情况
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00万,死亡病例超过60万
中国情况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与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
影响生命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对个人
大量医疗资源消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对社会
恶性肿瘤的危害程度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02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
正常细胞在不断地增殖和凋亡,这一动态平衡是维持组织器官功能和形态稳定的重要基础。
避免过度医疗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和过度治疗,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和负担。
均衡饮食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天然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食品的摄入。
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
03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可疑的异常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
01
重视体检
正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打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形成肿瘤。
肿瘤细胞打破增殖和凋亡平衡
1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2
3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多种蛋白酶等物质,降解细胞外基质,浸润周围组织。
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
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管等途径,从原发部位转移至远隔器官。
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xx年xx月xx日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恶性肿瘤概述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治疗恶性肿瘤的康复和预后
恶性肿瘤概述
01
恶性肿瘤
指正常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形成无限制生长的新生物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在Wnt 通路中任何一步发生障碍都可致癌。
1、组成Wnt 信号途径的蛋白、转录因子或基因被破坏或变 异导致该途径关闭或局部途径异常活跃;
2、过多的Wnt 信号使整个途径都异常活化,细胞进行不必 要的增殖;
3、没有Wnt信号时,细胞内其他的活动也会通过Wnt途径来 刺激或诱发细胞乃至机体不正常反应。
三、凋亡调节基因与DNA修复基因
凋亡调控基因
例 * 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滤泡型淋巴瘤发生有关( b凋亡
DNA修复调节基因 *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有遗传性DNA修复基因异常,易患皮 肤癌
四、端粒、端粒酶和肿瘤
端粒(telomeres)
正常细胞分裂一定次数后就进入老化阶段,失去了分裂 的能力,而这种控制细胞DNA复制次数的DNA重复序列则 位于染色体末端,故称其为端粒。 细胞的生命计时器
3.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证实: • 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存在; • 肿瘤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具有抗肿瘤作用。
2)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或其它瘤细胞表面也有,但在 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加的抗原。
胚胎肝细胞 畸胎瘤 肝癌
甲胎蛋白(AFP)
+
+
+++
1976年对Rous肉瘤病毒的研究导致Src癌基因序列的发现,同 年,用Src基因序列为探针, 对正常小鸡细胞进行杂交试验, 发现正常细胞也有类似的基因
此后的研究发现,与Src类似的DNA序列不仅存在于正常小鸡 细胞内,而且广泛地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正常的细胞中表达 。后来,发现在果蝇中,酵母细胞中也存在与脊椎动物癌基因 同源的DNA序列。这说明生物进化过程的保守性,因而认为这 些基因在八至十亿年前已有共同的祖先。
3 恶性肿瘤
细胞转化(transforming)是细胞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一种变化,它
的基础是DNA或基因的突变。从属性上说,基因突变导致生物体发 生的转化易引起癌变。
1 癌基因与肿瘤:
癌基因(oncogene) :是存在于病毒或细胞基因组中的一 类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化的核苷酸序列;
病毒癌基因 细胞癌基因
演变 (progrssion) 是指肿瘤形成过程的促进阶段之中或之后,细胞表现 出不可逆的基因组合,在形态或生物行为方面,如生长加速,侵袭性,转移能 力及生化,免疫性能改变等获得了肿瘤细胞特性.
分类: 遗传性致癌物:损伤宿主遗传物质而致癌:
直接致癌物:氮芥,亚硝酰胺; 间接致癌物:芳香胺类,亚硝胺类及黄曲霉素; 表遗传性致癌物:不直接损伤DNA而是改变某些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 的基因而引起细胞癌变,有机氯杀虫剂,糖精等. 2:根据作用性质分为: 肯定致癌物 可疑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 3:根据化学结构分为: 多环芳烃类 芳香胺类 亚硝胺类 黄曲霉素 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
人乳头状病毒(HPV)
(2)DNA致瘤病毒:
鳞癌 EBV:淋巴瘤、鼻咽癌 HBV:肝细胞性肝癌 胃恶性淋巴瘤
(3)幽门螺杆菌: (4)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 病致结肠癌
埃及血吸虫 病致膀胱癌
华支睾吸虫 病胆管癌
病毒致癌机制: (1)DNA肿瘤病毒:HBV的X基因,HPV的E6,E7基因,EBV的潜 伏性膜蛋白(LMP1)基因:
146.61 2.14 9.06 19.94 11.19 22.19 42.08 4.32 1.08 2.26 3.82
18.31 -1.38 1.34 1.27 31.18 13.04 29.38 38.91 -27.52 23.50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