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
(2)在达成"欧洲的政治解决"协议后,英国
可以"考虑对德国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允许德 国在东南欧享有商业和政治上的优先权利, 从而消除其对外扩张的经济根源;
(3)“作为全盘解决的一部分及平行步骤”,
英法两国愿意在殖民地问题上作出某些让步, 归还部分原德属殖民地。
3、英国的绥靖政策
“赎罪”说:对德国的负疚心理。
“维持和平”说:西方国家推行经济绥靖主 义,出于三点考虑:①认为扩大与发展各国经济 联系,有助于缓和帝国主义各国矛盾及国际紧 张局势;②认为缓和轴心国家存在的经济困难, 有助于抑制它们对外扩张的冲动;③认为根据 商业上有来有往的惯例,经济上的让步可以换 取轴心国政治上的妥协,因而制止战争。
以1937年年中为界,前 期主要表现为听任法西 斯国家毁约扩军,之后 则表现为纵容法西斯国 家对外侵略扩张。
对意绥靖
张伯伦认为意大利是欧洲棋盘上一只特殊的棋子, 它与德国有领土要求的冲突,可以借此牵制德国的 侵略;它和德国同属法西斯国家,有意识形态上的 “血亲”关系,可以充当英德之间的桥梁。 意大利兼并了埃塞俄比亚、插手西班牙内战 1938年4月亲自出访意大利,签订了《英意协定》。
“误信敌人” :被德国的反共口号迷惑,英国始终 认为德国的扩张方向是东方,英德通过交易可全面 妥协。 均势战略失误说:英国认为维持欧洲的均势是最好 的。欧洲传统"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下的英国扶德 抑法政策,厌恶东欧小国,对苏联的敌视。 害怕战争说: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并非企图怂恿法 西斯充当反苏运动中的打手,主要还是求和避战的害 怕心理在作祟
2、张伯伦的绥靖战略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四处扩张,面对这一情况,英国首相张伯伦抛出一项重大的外交政策, 就是绥靖政策。
西方史学家认为, “一个继承了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伟大的西方人民,怎么会被希特勒及其同犯所迷惑, 从而成为他们罪恶企图的工具。
这个问题不仅很难解释,而且也是不可思议的。
”①笔者认为:绥靖政策固然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酿成了严重后果,但不能简单地把绥靖政策界定为不道德、不正义的失败的政策,其实这是、妥协安抚政策的误用,并且英国抛出绥靖政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的两个分析层次即国际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分析这一政策的成因。
一、绥靖政策的概念对于绥靖政策,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总得来说,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定义, 一些学者指出绥靖就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所采取的纵容妥协政策。
②第二种定义, 认为妥协、安抚等政策是正当的, 而绥靖是上述政策的误用,其代表是汉斯·摩根索。
他认为:传统外交手段妥协政策是高尚而可取的,前提是对方为“现状国家”(即对方的诉求有限) 。
而绥靖是妥协政策的误用,其错误在于把对手的“帝国主义政策”(即对方的诉求是无限的)误认为现状政策,把妥协政策挪用到了不适宜的环境下。
③第三种定义, 认为绥靖政策等同于安抚、妥协, 其代表包括罗伯特·吉尔平、约翰·米尔斯海默、杰弗里·芮考、丹尼尔·特里斯曼等。
上述学者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看法各有不同,对绥靖政策能否成功也持不同意见,但都认同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一国对另一国的妥协让步。
不难发现第一种定义是狭义的,认为绥靖政策是一次特殊的失败经历。
浅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对 德 、意 、 日法 西 斯 的 侵 略 扩 张 ,英 国 无 论 是 麦 克 唐 纳 政 府 ( 3 — 3 1 1 1 5)、鲍 尔 温 政 府 ( 3 —1 3 9 9 1 5 7),还 是 张 伯 伦 9 9 政 府 ( 3 -1 4 )均 采 取 了 绥 靖 政 策 。 那 么 ,一 个 号 称 1 7 0 9 9 “ 日不 落 帝 国 ”的 英 国 缘何 会 采 取 这 样 姑 息 、 纵 容 、妥 协 退 让 的 绥 靖 政 策 呢?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本 文 试 从 “ 济 军 事 实 经 力 、 社 会 心 理 ( 平 主 义 思 潮 ) 传 统 外 交政 策 ”三 方 面 来 和 及 对 英 国 绥靖 政 策 的 出 台进 行剖 析 。
0 “ 靖 ” ( p esm n 绥 A p ae e t), 就 其 本 义 来 说 , 有 “ 讲 后 国 内 债 务 近8 亿 英 镑 , 由战 前 世 界 最 大 的 债 权 国 变 成 了债 7 和 、调 解 ” 、 “ 抚 、平 息 斗 争 ” 以 及 “ 满 足 要 求 的办 法 务 国 ,欠 美 国4 亿 美 元 ,世 界 金 融 中 心 也 由伦 敦 转 移 到 美 国 安 用
摘要 :二 十世 纪三 十 年代 英 国面 对 德 、意 、 日法 西斯 侵 略扩 张 的 咄咄 逼人 攻 势 ,采 取 了姑 息 、纵 容 、妥 协 退让 的 绥靖 政 策 。这 与英 国 经济 实 力 的衰退 、和 平 主义 思潮 的 影 响 以及传 统外 交 政策 的 影 响是 密不 可分 的 。 关键 词 :靖 政策 ; 经济 势 力 ;和 平主 义思 潮 :均势 政 策
一
下降到最低点 。农业生产缩减 ,英 国戌了世界各 国倾销 剩余
浅谈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浅谈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CANGSANG史善残谈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王艳萍摘要绥靖政策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而采取的纵容妥协的对策,而始作俑者是英国.英国由于其经济实力的缺失,当时的和平主义思潮及政府政策的缺乏远见,面对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采取绥靖政策.关键词英国绥靖政策"绥靖"一词,来源于《i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其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绥靖"作为一种政策,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绥靖政策专指国际关系中对侵略者采取的姑息纵容,让步妥协,以牺牲他国的利益去满足侵略者欲望,谋求自身安全,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政策.上升到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政策,则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英国绥靖政策形成的原因,可说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传统方面的因素,也有一战后现实方面的诸多因素.一,根本原因:自身实力的制约实力是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础和保证.英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损失惨重:战争中,英国军费开支逾100亿英镑,同民财富损失1/3,商船损失70%,m口贸易减少了一半;战后国内债务近80亿英镑,沉重的战争负担耗光了英国的老本,不仅被迫卖掉了10亿英镑的国外投资,还由战前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欠美国47亿美元,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而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又使尚未恢复的英国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英国的经济下降到最低点.经济实力的衰退,导致了军费的严重不足.1933~1938 年,英国军费开支为12亿英镑,同期德国为28.6亿英镑,苏联为28.08亿英镑,日本为12.6亿英镑.1934~1938年间,英国军费开支增长率为25%,同期德国的增长率为47%,前苏联为37%,日本为45%.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I1 任何一种外交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经济实力的衰退使英国依靠军事力量保住既得利益已经不可能.国力的虚弱,战备的松弛使英国在外交活动中无力采取强硬的态度, 只有对法西斯国家妥协,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土安全和维护既得利益.因此,实力的衰退是英罔推出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二,思想基础: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英国在一战中直接参战600万人,伤亡244万,战争双方开支达18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一片萧条."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21,它对英国人传统的心安理得,高枕无忧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战争表现出十分反感和厌倦,并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示恐惧,形成''2011?1一股强大的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英国人恐惧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状态必然有力地影响着政府,到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署时,和平主义的呼声达到最高潮.和平主义运动的兴起就为绥靖政策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和社会环境,英国上下急切盼望能保住英联邦的既得利益,从而在全球内奉行一条维持现状, 避战求和的外交路线.而它所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使政府在外交事务中不愿为总体上维护和平而承担风险,却宁愿在不惜代价避免战争上大作文章,以致默认"凡尔赛体系"遭破坏.直到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以后,英国人民才幡然醒悟,和平主义是不能真正地达到和平目的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和平主义为绥靖准备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成了英国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成为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制度对抗:祸水东引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各地都掀起的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直接冲击西方列强的统治体系和殖民地后方.因此,西方列强都非常仇视新生的苏联,对共产主义威胁惶恐不安,千方百计地削弱苏联和限制共产主义的影响.鉴于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反苏的趋向,德国成为东方反苏的第一防线,尤其是1939年德国积极东进的攻势,令英国暗自庆幸:"作为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纳粹帮了欧洲一个大忙."如果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前苏联,使苏德之间发生冲突,彼此在战争中两败俱伤,那么英同的霸权和利益就能安然无恙四,传统外交: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绥靖政策是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是英国传统外交政策延续的结果.英国外交的重心一向在欧洲,运用均势政策使各大国始终处于力量均衡或近于均衡的状态.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势力均衡"的旧传统和"光荣孤立"的影子使英国始终定位在充当欧洲的制衡者和仲裁人的角色.丘吉尔也毫不避讳地说过,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个,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有支配力量的暴君.一战后,欧洲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德国战败,它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威胁解除;《凡尔赛和约》奠定了法国在萎笛暑c嘲时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唯一强国,法国现在成1.镡藿∥一8l一CANGSANG庸,获取j男件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大量的女性文学作品,_垒l1 《第二悱》《女性的秘密》及拜厄特的小说《占有》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这~时期的女权运动还将《平等权利修正案》作为运动纲领的最重要部分,虽然这一法案最终没能通过,但存女权运动和对其他民权运动的支持中,美剧女性地位仃了很大的提高.她们纷纷走家门,实践女性同男性平等的想.3.闰家问——借鉴越战,反战运动隆起,平等意识增喊..随着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旧逐渐成为殖民主义帝口;f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通过贩卖军火,美国经济付fl~-0假火发展.逐渐成为}什界金融中心,这助长了关同政府插手世界事务的野心二战后,美同政府忽视了半等精神,无视罔与国问的等地位和平等关系,发动了越南战争和其他一些局部战争,将美国拉人持久战的泥潭之中.然而美圈人民却深刻意识到半等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到越南人民的生命同他们自己的一样重要,而他们发动了一系列反战运动.从非理性的校园反叛到较为婵性的街头抗议和非暴力反抗运动,美罔人民反战运动此起彼伏,迫使政府在"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敞开"等口号的呼喊下,签}丁了停战协议,而平等精神也更加深入美国民众的思想与观念中.三,美国平等精神的现状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平等精神的重要性——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在当今美国}十会,越来越多不同肤色人种的人才在闰家建设上发挥比以前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现任总统奥巴马就是黑人;美国现任劳一部长是一位华裔女性;勇敢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反战母亲辛迪?希恩更是一位普通民众.这c兑明平等精神不单单是口号上或法律f:的慨念,它已经深入美同人的思想深处,并使人们自觉地实践着.但是美国的_平等精神并不能完全改变美旧政府的一舆政萼考辚策.关罔仍是一个推行强权政治的国家,美罔割裂人权概念,奉行双重标准,以人权为借口f涉别国内政.在处理阈与国之间的关系上,仍然不能平等看待新兴经济体家,更不能平等看待亚非拉经济落后的同家.同时,美目的平等精神也并不能彻底根除美同一些人的根深蒂冈的种族偏见.如西班牙裔美国人民权组织的主席劳尔?伊扎古尔认为,美曰在废除种族歧}见的法律框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没做,还要做的事情是把种族主义从美国男男女女的心中根除".美国一个种族和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兰德说:"你瞧,问题在于,出了办公室,出了教室,绝大多数白人没有黑人朋友,而绝大多数黑人也没有白人朋友."这说明重塑平等精神仍然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中美的一项重要任务,剔除其不适应日际社会需求的部分,增加其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内容.参考文献:[I】Samovar,LarryA,Porter,RichardE.andStefani,LisaA.Co nlnlunicationBetweenCultures(thethirdedition):~E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f2]z波.AGuidetoAmericanHistoricalDocuments(FromCol onialtimestoThe19thCentury):.~k.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I3】朱永涛,王立.TheSocietyandCultureofMajorEnglish—spe akingCountriesAnIntroductio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f41纵观美国社会现状在科学借鉴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9—10—9.郭雯海南师范大学(责编一溪)(上接第1页)丁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因此,此时英闵军事政策的特征表现为"扶德抑法".所以,英国的根本利益是防止德圈崩溃.只要德国能保持一个整体,欧洲就能够或多或少保持均势.一旦德国分崩离析,这种均势必然消失; 而法则可依赖它的军队和它的军事同盟,继续保持住它的军事和政治优势.并且战后新生的社会主义前苏联的崛起更使英国感到,要保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平衡并相互制约,就必须采取一种"扶弱抑强"的新的欧陆均势政策.于是,英同选择了彻底战败的德国作为扶助的对象,在战后一系列关于德围问题的处理上, 英旧总是倾向于德闻.五,政策失误:政府首脑的缺乏远见张伯伦于1937~1940年任英罔首相,他的名字成为二战前夕对德绥靖的同义涮.他于拿一张有希特勒,墨索里尼,达拉第签字的白纸,挥舞着走下飞机,向欢迎他的英国人展示慕尼黑之行的"和平"成果的历史性镜头,是全人类难以忘怀的幼稚,可悲的一幕.绥靖政策为德国战后的迅速恢复创造了极佳的外部环境.希特勒利用英国的亲德思潮,大肆玩弄"英国牌",成功地做到丁既"保护铸造神剑的f:作",又挣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往以后的扩张活动中,德l五l越发不将英国放在眼里法西斯德旧的迅速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使英国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妥协避让.以张们伦等为首的英罔政ff亍腑缺乏政治远见,为'谗丢'2011'1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最终陷入失败.英阁对国际关系格局转换的错误判断使其推行的绥靖政策在助长欧洲法西斯势力的问时,也削弱和遏制了欧洲大陆上可防御和阻挡法西斯扩张的力量.正如齐世荣先生所说:"英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但张fFf伦之流的愚蠢政策则加深了衰落的过程."练上所述,英国绥靖政策的推行有其历史的必然,自然是与英圈的传统外交,和平主义思潮的涌动及政府的诸多考虑有关, 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经济实力的制约,因此面对法西斯德国的迅速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使英国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妥协避让.但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第二次t廿界大战的爆发参考文献:【1J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I2】吴友法.德国法西斯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fM1.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J陈晓律,陈祖渊.当代英国【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王艳萍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责编畅思)一85—。
浅析英国绥靖政策的原因
浅析英国绥靖政策的原因国政0902 郭柱成 20094209 “绥靖”(Appeasement),就其本义来说,有“讲和、调解”、“安抚、平息斗争”以及“用满足要求的办法来息事宁人”。
在外交史中,“绥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专指“对侵略者姑息、迁就,用牺牲他国利益以至本国领土、主权等利益,乞求和平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国无论是麦克唐纳政府(1931-1935)、鲍德温政府(1935-1937),还是张伯伦政府(1937-1940)均采取了绥靖政策。
那么,一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缘何会采取这样姑息、纵容、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一战后英国力量的削弱、和平主义思潮及传统“光荣孤立”与“大陆均势”外交思想的影响三方面来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出台进行剖析。
一、一战后英国力量的削弱英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其力量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削弱:战争中,英国军费开支逾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1/3,商船损失70%,出口贸易减少了一半;战后国内债务近80亿英镑,由战前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欠美国47亿美元,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
战后英国经济增长缓慢,而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又使尚未恢复的英国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英国的经济下降到最低点。
农业生产缩减,英国成了世界各国倾销剩余粮食的市场;本已严重的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失业人数成倍增长;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入超逐年增加,国际收支恶化;社会危机加深。
经济实力的衰退,导致了军费的严重不足。
1933-1938年,英国军费开支为12亿英镑,同期德国为28.6亿英镑,苏联为28.08亿英镑,日本为12.6亿英镑。
1934-1938年间,英国军费开支增长率为25%,同期德国的增长率为47%,前苏联为37%,日本为45%。
经济的衰退和势力范围的日益瓦解加剧了英国国内的政治动荡,统治集团内部争吵不休,内阁更迭犹如走马灯。
对英国绥靖政策的认识
对英国绥靖政策的认识绥靖政策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现象,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国家对德日意法西斯侵略扩张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政策。
“绥靖”的本义有“讲和、调解、安抚、平息斗争及用满足要求的办法息事宁人”,所以“绥靖政策”的本质也就是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者的姑息迁就,甚至于牺牲他国以至本国领土、主权利益来乞求和平;也包含了他们的恐战情绪,妄图通过妥协达到“祸水东引”至苏联的阴谋。
然而西方各国被法西斯侵略者的阴谋蒙蔽了双眼,最终是自食恶果。
下面就绥靖政策的形成原因、收益、代价等说一下我的认识。
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英国传统因素,也有当时英国国情与国际形势的因素,更有英国政府领导人的私人情感。
从历史传统这方面来说,绥靖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手段“欧洲均势”、“光荣孤立”的继承与发展,一战后的欧洲,苏联因十月革命崛起,法国因德国的赔偿也在复兴,德国因战败残弱不堪。
这样的局势下英国才采取“扶德抑法”的法子,以保欧洲的均势。
从当时英国国情方面来说,经济实力的下降是其实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经济决定政治,一战的巨大损失与1929年经济危机使得英国的财政吃紧,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在军费投入的比例减少。
一个国力虚弱、军备松弛的国家如何在外交中采取强硬的态度,那么就只有是他的对立面退让妥协了。
此外,当时英国的社会因素——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战将英国人心安理得、高枕无忧的社会心理打击的稀碎,使得他们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反感甚至是恐惧情绪。
这就在社会舆论上产生了一种对德开战的“负疚感”;在英国内阁选举上也使得主张强硬的一派屡受挫折,才使得当时的英国政府一贯主张“亲德”。
在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社会主义的兴起,及与资本主义的对抗也是非常重要的。
十月革命崛起的苏联影响了亚非拉多地人民的反殖运动、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对资本主义的统治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德国的战略位置与其反苏的思想倾向正好符合英国及西方国家“祸水东引”的阴谋。
浅谈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无 恙
一
实 力 是 主 权 国家 外 交 政 策 的基 础 和 保 证 。 英 虽 然 是 第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战 胜 国 , 损 失惨 重 : 争 中 , 国军 费 开 支 逾 但 战 英
10亿 英 镑 , 0 同民 财 富 损 失 1 , 船 损 失 7 % , 口 贸 易减 少 了 / 商 3 0 m 半 ; 后国内债务近 8 战 0亿 英镑 , 重 的 战 争 负 担 耗 光 了英 国 沉 的老本 , 不仅被迫卖掉 了 1 亿 英镑的 国外 投资 , 由战前世 界 0 还 最 大 的 债 权 国变 成 了债 务 国 , 美 国 4 欠 7亿 美 元 , 界 金 融 中 心 世 也 由伦 敦 转 移 到 美 国 纽 约 。 12 而 9 9~13 年 世 界 范 围的 经 济 危 93 机 又使 尚未 恢 复 的 英 国 遭 受 到 沉 重 的 打 击 ,英 国 的 经 济 下 降 到 最低 点 。经 济 实 力 的衰 退 , 导致 了军 费 的严 重 不 足 。13 9 3~1 3 98 年 , 国 军 费 开 支 为 1 英 镑 , 期 德 国 为 2 . 英 镑 , 联 英 2亿 同 8 6亿 苏 为 2. 80 英 镑 , 8亿 日本 为 1.亿 英 镑 。1 3 26 9 4~1 3 间 , 国 军 9 8年 英 费开支增 长率 为 2 %,同期德 国的增长 率为 4 %,前 苏联 为 5 7 3 %, 7 日本 为 4 %。 1 1 5 99年 , 国 战时 内 阁规 定 :作 为 经 济 节 约 英 “ 运动的一部分 , 各军事部 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 ‘ 不列 颠帝 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 大战 , 不需派 出远征军 ’ I 。” 1 任何 一 种 外 交 政 策 的 实施 , 必 须 以强 大 的实 力为 后 盾 , 济 实 都 经 力 的衰 退 使 英 国 依靠 军 事 力 量 保 住 既得 利 益 已经 不 可 能 。 国力 的虚 弱 、 战备 的松 弛 使 英 国 在 外 交 活 动 中 无 力 采 取 强 硬 的 态 度 , 只有 对 法 西 斯 国 家妥 协 ,才能 保 证 自己 的 国 土安 全 和维 护 既得 利 益 。 因此 , 力 的衰 退 是英 罔推 出绥 靖 政 策 的 根本 原 因 。 实
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
一、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1 绥靖政策含义: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2 出现原因:A、英法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英军重整军备不力,政府软弱怕战,推行绥靖外交政策C、法国政局不稳、内部斗争激烈D、英法抱侥幸心理,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全自身,并企图祸水东引,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E、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3表现:A、纵容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B、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对德采取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表明并未完全放弃绥靖政策4后果: 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4)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反思:a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b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法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法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浅析二战中英美绥靖政策之必然
浅析二战中英国绥靖政策之必然摘要:每一段历史的发生,都是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相互作用而最终形成的,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英国当年的绥靖政策,包含着众多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萧条的帝国经济,忽略掉的军事,长期奉行的均势原则,一战遗留的反战求和的思想等,这些必然因素的出现,再加上英国为了继续维护自身在欧洲的霸权,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就不得不走上绥靖政策这条道路,却为给人类带来无限灾难的二战的爆发,加上一条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历史必然绥靖政策经济政治思想一、经济的必然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战后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虽取得胜利,但经济却一片萧条,昔日的大国实力也日益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把绥靖政策作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巨大损失,战争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还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直接影响到英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而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直线上升;1929年,又爆发世界经济危机,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其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1932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迅速,尤其是生铁和钢的产量,还严重影响了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使经济恢复极其缓慢。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从内政出发,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并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主要障碍,采取忽略对军备力量的巩固。
因为统治当局坚持认为“财政和经济危险是国家必须对待的最严重,最急迫的危险,其它必须让位,必须等待”。
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
他们甚至觉得凭英国现有的军备力量,尤其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足以应付任何规模的战争。
因此,军事上一直满足于1918年的技术,军费开支降到“严重的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浅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开题报告
浅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开题报告系别法政历史系专业历史学年级 09历史本科姓名张雪峰导师高现朝一、目的和意义20世纪30年代,欧洲风起云涌,纳粹德国崛起,大规模重整军备,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大战的危险与日俱进。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进而推行绥靖政策,使得欧洲大陆的局势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导致了慕尼黑阴谋的发生,最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战争初期,英国依然奉行绥靖政策,导致法国速败,上演了敦刻尔克的惨痛一目。
自丘吉尔上台之后,摒弃了妥协退让,妄图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危机的绥靖主义,采用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才使得二战局势稍有变化。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
一战之后,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受重创,再加之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以及领导人的错误判断,各阶级内部不统一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对欧洲局势的绥靖态度。
研究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其目的一是应系里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二是本人对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就其意义而言,使笔者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同时锻炼了写作论文的能力。
充分的了解英国绥靖政策,可以掌握二战爆发的原因,对当今世界各国局势也可以用绥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在上世纪是各国学者十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在各国学者中,西方学者的著作最多,涉及的方面也最广,他们从传统的外交史扩展到英法内政、经济、军备等问题研究。
如罗宾斯《绥靖》(Keith Robbins,Appeasement),牛津,1988年版;斯莫尔与范斯坦合编《绥靖法西斯主义》(Melxin Small and Otto Feinstein,Appeasing Fascism)伦敦,1991年版;还有纵观欧洲大陆关于绥靖政策的专著,如拉廷斯基编《重新评价慕尼黑协定:大陆的看法》(MayaLatynski,Reappraising the Manich Pact:Continontal Perspective),巴尔的摩,1992年版。
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探析_王敏
一、从传统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伦理研究传统生态伦理的 历史必然性认知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社 会特定历史阶段人们在特定实践认知和自我反 思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形成的以道德评 价为标准的观念意识。“凡是有利于人的自由 解放的,均可从人的尺度中获得肯定性评价, 进而可以获得道义上的肯定性评价。”[1]所以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它 所指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在人与自然中自身 的自由价值的具体广度和深度以及能够实现的 程度。这种人的自由价值的实现因为在特定的 社会历史阶段中不得不被特定的历史性而局限 于一个并不真实的并且需要超越的境遇中,所 以它自身的存在一方面因为在这种特定社会历 史阶段中而与之相适应形成了其存在的即时合 理性依据,同时另一方面它自身的存在也因这 种特定的历史阶段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 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形成对自身的超越而具有了 存在的阶段历史性依据。这样,我国传统生态 伦理思想既表现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那个特定 历史阶段先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一定认知和实 践的即时合理性,又说明了先人们在这种认知 和实践中的社会阶段历史局限性,所以它本身 具有强烈的历史现实性和强烈的永恒超越性双 重特性。它反映了先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 变化的境遇中以一种既定而又超越的伦理思想
四、传统外交政策的影响 绥靖政策主要是作为一种外交政策而出 现在英国政府的决策中的, 而这一决策又是与 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的。英国的世界 霸主地位在一战前是无可匹敌的。为维护其世 界霸主地位,英国对欧陆各国长期实行一种均 势策略,即以其强大的实力作后盾,打击那些 可能与英国匹敌的国家,使欧陆主要国家处于 一种实力均衡的状态,相互牵制,无法与之抗 衡。 一战结束后,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结成新的 欧陆均势而重新保持它对欧洲的控制。战后的 欧洲大陆,由于德国的战败而使法国的实力膨
历史趣谈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导语: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态度,英法美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原因。
绥靖政策原因一: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英法等国家不得不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的目标,一切其他的目标都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不能干扰这一主题,于是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二: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了反战高潮,人民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所以英法政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不想在短时间内出现任何的战争,所以才会使得英法等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开始增长,英国为了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抑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发展,于是积极的扶植德国,实行亲德反法的政策,同时英法两国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借助德国消灭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英国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生活常识分享。
绥靖政策
1. 绥靖政策 (1)
2.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
2.1 英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潮泛滥 (2)
2.2 英国自身实力的削弱 (3)
2.3 英苏互相猜忌 (3)
2.4 英国统治阶级内部政见不一 (4)
2.5 张伯伦低估纳粹野心及一心追求和平 (5)
2.6 重整军备不力、过分依赖外交 (6)
张伯伦在1934年时曾惊呼:“危机一个接一个地向我们袭来。” 1938年,英国再次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比1929年经济危机来得更猛烈。与1937年相比,1938年煤产量减少了5.4%、生铁产量减少20.3%、钢产量减少19.9%,棉花消费量缩减20.2%、造船业减少16.2%。危机还触及英国对外贸易,其出口下降了9.9%,进口额下降9.8%。可见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14.8%下降为1938的11.3%,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从1913年的13%下降为1938年的101%。
论英国绥靖政策的根源与教训
论英国绥靖政策的根源与教训【内容摘要】“九一八”事变后,英国的对华政策是绥靖政策的滥觞。
而欧洲绥靖政策不过是对日绥靖政策的延续。
一战后,英国海军力量的不足抽掉了其在远东实行强硬政策的基础。
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转向帝国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是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
英美外交合作的失败,致使国联在制止日本侵略上无能为力。
英国对日绥靖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德国和意大利的侵略野心,导致不得不采取欧洲绥靖政策。
二战后,美国采取的“战争边沿政策”就是对英国“绥靖政策”的矫枉过正,但长期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全球霸权。
【关键词】对日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欧洲绥靖政策妥协战争边沿政策长期以来,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欧洲外交政策被西方学者称为“绥靖政策”。
前苏联学者认为,“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为了“祸水东引”,纵容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以达到毁灭社会主义前苏联的罪恶目的,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多数中国学者囿于这种观点,而内维尔·张伯伦首相被视为绥靖政策的代名词。
实际上,“九一八事变”后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对华政策才是绥靖政策的滥觞。
英国企图牺牲在华局部利益和中国的主权来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核心权益的同时,希冀日本不再扩大侵略利益。
而欧洲绥靖政策不过是对日绥靖政策的延续。
英国人所称的“满洲事变”爆发后,任期非常短暂的外交大臣茹福斯·D·伊萨克召见日本大使时以谅解的口吻说,“英国始终没有忘记保持日本的尊严”;“英国可能在某个时刻也会碰到日本现在面临的问题”。
接任的约翰·西蒙经常用“邪恶的”和“愚蠢的”词汇描绘中国。
指责中国否认日在满洲利益刺激了日本入侵,表示“英国政府不愿采取任何制裁日本的行动”。
西蒙不喜欢“以战止战”的观点。
时任国联副主席洛德·格雷说:“我不喜欢诉诸战争来防止战争的观点┅┅这与为了防止小火而点燃大火太相似。
”麦克唐纳身体状况不佳,长时间不能视事,伊萨克在危机期间卸任,而新任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又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常务次长罗伯特·汪斯塔特是制定远东政策的最重要成员之一,被西蒙所倚重。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历史 HISTORY绥靖的原意是平息争斗和抚平怨恨。
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张和挑衅,英国的麦克唐纳、鲍尔温和张伯伦政府对德国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英国具有“光荣孤立”政策的历史渊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与英国在历史上曾经用以同欧洲国家的合作来维持欧洲均势的做法有重要的关系。
基于安全考虑,英国传统的欧洲政策是:一方面要保持制海权,另一方面维持大陆的均势。
这既需要英国自身力量的强大维持其地位,又需要协调和大陆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保持欧洲的均势局面。
英国通过使国家之间相互牵制,使得潜在称霸者的力量受到削弱来维持大陆力量平衡,所以一直以来英国将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家视为盟友或潜在的盟友,相互敌对的情况比较少见。
19世纪60-90年代,英国在欧洲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把注意力集中于内政和殖民地,置身欧洲事务之外。
此时的欧洲大陆保持着平衡的状态,英国没必要介入和干预,最好是保持孤立和自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对所有参战国都是灾难,英国也不例外。
战争使得德国的海上力量被消除,英国取得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德国沦为一个贫困的二流国家,失去了对欧洲局势的制衡能力。
欧洲大陆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为英国的安全带来隐患。
一战后英国制定的欧洲政策内容之一就是把德国的国际地位恢复,欧洲格局重新变得平衡和稳定。
面对调整的世界格局,英国希望结成新的“欧陆均势”保持其“光荣孤立”局面。
英国对法国势力过于膨胀感到害怕,担心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感到忧虑。
英国选择“扶弱抑强”,将战败的德国作为扶助的对象。
从历史角度来看,绥靖政策的制定并不是偶然的,它与英国所一贯奉行的外交传统关系密切。
由均势政策和“光荣孤立”的历史传统,在面对德国法西斯时英国毅然选择了“绥靖政策”。
2 经济实力衰退的现实因素英国在一战中属于战胜国,但是战争仍然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济实力发生衰退,造成没有能力进行实际战争准备,为保利益,倚重外交。
绥靖政策研究读书笔记
绥靖政策研究读书笔记一、经济的必然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战后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虽取得胜利,但经济却一片萧条,昔日的大国实力也日益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把绥靖政策作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巨大损失,战争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还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直接影响到英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而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直线上升;1929年,又爆发世界经济危机,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其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1932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迅速,尤其是生铁和钢的产量,还严重影响了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使经济恢复极其缓慢。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从内政出发,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并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主要障碍,采取忽略对军备力量的巩固。
因为统治当局坚持认为“财政和经济危险是国家必须对待的最严重,最急迫的危险,其它必须让位,必须等待”。
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
他们甚至觉得凭英国现有的军备力量,尤其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足以应付任何规模的战争。
因此,军事上一直满足于1918年的技术,军费开支降到“严重的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英国所采取的重经济、轻军事的变相调配,不仅没有使经济困境得到改变,甚至还引起了国内政局的动荡,反抗斗争和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在张伯伦上台前的15年时间内,出现了一连串走马灯式的政权更迭现象,造成内阁更替频繁,这也是后期英国不能在法西斯面前实行一种连续和坚定政策的原因,他们甚至还拒绝以任何方式认真考虑战争问题,企图采取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以达到保住其霸主地位的目的,这无疑对以后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为何采取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欧洲局势的氛围显得异常紧张,显得火药味十足。
德国的对外动作似乎有些过了火,但其他欧洲大国对此却没有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干预行动。
反而,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英国在对德问题上更是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让人遗憾的是,这个政策连同宣传它的人一起都落下了臭名昭著的下场。
但是英国为何采取绥靖政策呢?这和英国传统及当时的具体现实又有些什么联系呢?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已不复当年,虽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仍是“大哥大”,但经济力量已经明显衰败下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不景气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首要动因。
“一战”后英国的经济大为削弱,“物质损失按凯恩斯的估计为5.7亿英镑,海外投资损失1/4。
战争不仅是使英国国债成倍增长……还使英国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欠债达
8.42亿英镑”[1](p.117)。
英镑在国际金融界的主导地位亦发生动摇,伦敦也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给英国的经济雪上添霜。
英国国内工农业严重下降,与之相伴的是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攀升,“1923年第三季度情况最严重时,失业人数接近300万人,失业率高达23%”,[2](p.249)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再也无力领跑于世界之巅,与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的上升态势相反,英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是不断下降。
失去了强大经济力量的保证,英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也就相应的收敛了不少,很明显,英国已经不能在这种经济疲软的状态下再依靠军事实力来保证其既得利益的安全了。
因此,在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气焰时,英国考虑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来寻求保障自身安全的做法便很自然的被推上了合理的层面。
其次,英国的外交传统是促成绥靖政策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17 世纪以来,从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英国传统的欧洲政策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保持制海权,一是维持大陆的均势”。
[3]海上霸权的维护靠的是自身实打实的海军力量,决定权在于自身的武装实力,属于客观因素,相对比较容易实现。
而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则要处理好大陆国家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这不但要求自己首先强大起来,
还要调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难度要大得多。
我们知道,英国的传统外交手段是让大陆国家之间相互牵制,使谁也没有实力单独称霸欧洲大陆,也就对英国构不成威胁了。
我们知道,绥靖政策是有利于满足德国扩张的。
“一战”后,德国背着战败国的罪名受尽协约国的压迫,欧洲大陆上,西面是法国一枝独大,东边是俄国蒸蒸日上,而两者之间的德意志神话已是明日黄花,英国要想维持大陆的均势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德国重新“崛起”,由此我们再看英国为何对德国的行为一度坚持姑息纵容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和平主义思潮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的创伤几乎让整个西方世界谈战争而色变。
战后和平与反战成为主流思潮,人们的厌战情绪高昂。
“对于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维护和平主义意味着避免任何导致战争的政策。
”[4](P.146)英国上下恐惧战争,渴望和平的社会心理尤为突出。
这种恐惧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状态有力地影响了政府的外交决策,“到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署时,和平主义的呼声达到最高潮。
”[5]和平主义思潮为绥靖政策的产生与实施提供了社会和舆论的温床,英国上下急切盼望能保住本国的既得利益,政府选择一条维持现状、避战求和的外交路线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还有人认为英国采取绥靖政策是出于引“祸水”东流的阴谋,本人认为这个原因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史实告诉我们,在1939年3月15日德军侵占了整个捷克,在东线打开通往苏联的缺口后,英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阴谋得逞”而高兴,反而对德国行经表示坚决抵制。
单凭这一点,将这一条作为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值得再考虑的。
综上所述,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生是其自身实力下降,传统外交思想和当时的和平主义思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绥靖政策造成的恶果是德国之欲无限,英国之力有限,奉之愈急,侵之愈繁!最终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参考文献:
[1] [2]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 [3] 张新宇.简析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历史渊源[J]西华大学学报.2005(12).
[4]麦迪特考特.凡尔赛会议以来的英国外交政策[M]伦敦,1940年.
[5]梁育红.英国绥靖政策原因再认识[J]史志鉴研究,2008(10).
班级:2009级历史学1班
姓名:韦小成
学号:409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