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2导学案新人教版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3)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 命的权力统归 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 东厂 。这 两个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 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 大为加强。
知识点四 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 美洲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 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 心。 景德镇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如 晋商 、 徽商 。
Hale Waihona Puke 课结束知识点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
1.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变化:明朝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 ”“ 五经 ”;考生 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 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 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因此称为“ 八股文 ”。 3.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 的 顺从者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 是 明太祖 。
知识点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 (1)在中央,废除 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 帝负责。 (2)在地方,将原来 行中书省 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从而 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023_2024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
2023_2024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本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建立与巩固、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的灭亡。
通过对明朝历史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理解明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对封建社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明朝历史的了解相对较浅,对于明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朝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与巩固、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的灭亡等方面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与巩固、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的灭亡等方面的史实。
2.教学难点: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明朝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明朝历史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明朝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38张PPT)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 1、在中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督臣民
锦衣卫的职能: 保护皇帝,掌管侍卫、缉捕、 刑狱诸事,镇压官民。
目的: 监视官民
锦衣卫印
绣春刀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 1、在中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督臣民
锦衣卫的职能: 保护皇帝,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镇压官民。
--《明史·地理志》
二、 明朝的政治改革 ——长虹弯月运文韬
论从史出·结合课文和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
“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 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 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 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 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丝织业 中心
制瓷业 苏绣 中心
青 花 瓷
明朝的蓬勃经济——商业
1、出现了北京、南京等全国性商贸城市。
2.出现了有名的会馆、商会、商帮。
以乡土亲缘为纽带, 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 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
团。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 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晋商故里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 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 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 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 多堂等等。
——《明史·胡惟庸传》
相 权威胁皇 权
废除丞相制度
秦始皇 相权 创立
丞相制度的演变
唐朝
明太祖
相权 削弱
相权 废除
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 即时劾奏,处以重 刑。”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全面改革官制
改制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东 厂 木 印
课外阅读 钱宰玩牌
据史书《稗史汇编》 记载,明朝时“京官
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 每旦入朝,必与妻子
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 诀,及暮无事则相庆,
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以为又活一日”
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
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
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
看,正是丢了的那张。也就是
说,你不知道当时打牌的那些
哥们哪个是锦衣卫。很可能你
手下人就是锦衣卫,这都无法
得知。
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 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 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 规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明太祖老年像
时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朝代: 明朝 都城: 应天(南京)
明朝疆域图
知识串联
1.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还有谁?
答: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
换 位
国家初建,政局
思
不稳,人心浮动,
考
我当如何巩固统
:
治,加强君权呢?
在地方
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 (掌管)之”。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宰相胡 惟庸?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
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
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提升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
皇帝负责。
皇帝
胡惟庸 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课件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 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2.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时间: 1368 年
都城太祖(1368-1398 年在位)
灭元朝时间: 1368 灭元朝标志: 年攻占大都
目标导学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目标导学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番茄(西红柿)
花生 辣椒
目标导学四: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 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 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 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 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目标导学二:明太祖强化皇权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目标导学二:明太祖强化皇权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 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 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 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2.根据教材回答八股取士的目的。
明代青花扁壶
课堂练习
1.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课堂练习
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 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知识拓展:
介绍与明朝的统治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明朝的统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明朝的统治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明朝的统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问。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明朝的统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明朝的君主专制体现在皇帝的权力极大,朝廷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免,国家的各项政策也是由皇帝决定。以下哪项不是明朝君主专制的体现?
A.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B.朝廷官员都是由皇帝选拔
C.国内外的贸易由皇帝控制
D.科举考试的内容由皇帝确定
(2)以下哪项是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内容?
A.禁止民间的海外贸易
材料二:一条鞭法实行后,农民的负担加重,许多农民破产逃亡。
问题:根据材料,说明一条鞭法对农民的负担和税收公平问题。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为了巩固统治,以强化皇权。
朱兀璋强化皇权的措施:(一)在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三)军事方面: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分散兵权,统归并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四)监察方面: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区分开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了东厂)。
(五)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六)立下“祖制”,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评价(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变化:1、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格式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随意发挥。
影响:(1)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八股文的危害)(2)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农业上: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1)纺织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课件
历史 七年级下册 RJ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府(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 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 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共计有三千二百九 十一件事。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 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 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 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 徽商。
明代青花扁壶
小结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皇帝
废行中书省 地方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群臣 人民
中央
厂卫特
务机构
废丞相和中书省
吏 户 礼兵 刑 工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手工些影响? (1)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臣民终日惶恐,惟命是从,不求进取。 (3)破坏了法律,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科举制度有哪些变化?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怎样的负面 影响? 变化:内容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不得自己 随意发挥。 文体格式为“八股文”。 影响: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选贤任能。 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农业: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 向日葵等。
手工业: 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2. 朱元璋不但出身农民,而且家庭贫寒。他白手起家,清扫
六合,驱逐蒙元,打造了一个社会发展、“治隆唐宋”的王 朝。其发展壮大的措施不包括( A ) A. 建东厂 B. 高筑墙 C. 广积粮 D. 缓称王 3.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演绎了一出出啼笑皆非而又发人深
思的故事,不是历史,却远远地超出历史。小明却对该电视
D. 清朝的“文字狱”
9. 观察下图,你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B )
A. 西跨葱岭 C. 东北至京师
B. 南包南海诸岛 D. 北至万里长城
10. 明朝初年,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别掌管
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A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11. 在某一朝代,张生参加科举,文章做得极其精彩,但被认 为是离经叛道,没有予以录取。其原因可能是( B ) A. 文章具有明显的反叛意图
B. 没有以《四书集注》为标准解释
C. 考试题目没有选自“四书”“五经” D. 试卷突出了尊孔宠儒精神
12. 下列哪一农作物不是明代引种到中国的?( A )
13. 右图是明代的青花扁壶,青花色彩艳丽,纹饰秀雅,具有 很高的收藏价值。该青花瓷器可能出自于制瓷业中心( C ) A. 汝窑
15. 电视剧《大晋商》讲述了山西商人何天宝凭借仁、义、礼、
智、信的坚定信念在张家口艰苦创业的故事。与“晋商”作为 商帮同时出现的商帮还有( C ) A. 鲁商 B. 豫商 C. 徽商 D. 齐商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6.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繁荣兴盛的文化盛况是由许多历史因素共同促进而 出现的,科举考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诗歌来判断人才 成为一时的风尚。 材料二 宋仁宗一朝共举行13届科举,取中一甲(状元、榜眼、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裴云慧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含视频)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措施
3、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 个部门,既互不 统属,又互相牵 制,各自直接向 皇帝负责,这样 就使皇权高度集 中,君主专制大 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
1、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材料 乡试与会试中,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
判五道,诏、诰、表内科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殿试考时务策一
(3)原因: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相似机构:东厂;西厂。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 票号最为出名。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 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 墨、瓷器等
课堂小结
布政局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皇帝
按察司 都司
群臣 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
吏 户 礼兵刑 工
课堂检测
1.“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这里歌
本目的是( C )
A.鼓励民间信仰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明朝统治 D.加强君主专制
课堂检测
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
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A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6.朱元璋统治时,曾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 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谣描写的是( B )
A.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明朝皇权的加强 C.明朝的建立
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新人教版
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 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 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 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 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 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关训练
15.某历史教材一课中,有“废丞相”“设厂卫 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三个子目。该课 的课题应该是( B ) A.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C.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过关训练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1
过关训练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 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示意图一:唐朝三省六部制; 示意图二: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 负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得 到巩固。
知识要点
②中央——朱元璋废除 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 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其直接向 皇帝 负责;为 便于皇帝直接掌握 军事 大权,朱元璋把大都 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 五军都督府 ,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兵部。
知识要点
③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 的 锦衣卫 ,后明成祖(朱棣)又成立同类机 构 东厂。两个机构合称“ 厂卫”。 2.文化上: 改革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 ”五“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
1.在地方,朱元璋取消中书省,设立,使行省的权力分散。还先后分封,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了和,提升吏、户、、兵、刑、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问题思考: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材料研读:朱元璋下达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课后活动: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2.影响: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
和等。
2.手工业:(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推向,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2)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
思维导图
课后记
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这两个机构合称,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影响: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变化措施:(1)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为标准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因此称为。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明朝的统治
课题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主备人
备注栏(教师填写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标注学习重点及修改错题)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序号
学习
目标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学法
指导
导、学、探、讲、练
学习过程
【对照学案,自主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