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4张PPT)

C
D.内阁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改制前 改制后
明朝大学士宋濂曾经与客人在家饮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 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客人、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宋濂一一 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你没有骗我”。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为什么说宋濂没有骗他?
朱元璋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明 朝 锦 衣 卫 印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 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 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 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 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红顶商人胡雪岩
徽州民居
知识小结
明朝的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明 朝 的 统 治
全面改 革官制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朱元璋强 化皇权
设锦衣卫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自主预习
1、明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4张PPT)
明太祖像
据当时统计,自洪武十七年 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 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 宫里的奏章,共有一千一百 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 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 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 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 得失》
朱元璋为什么会直接面对如 此多的奏章?他该怎么办?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 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 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
答题观点:只的能观根点据答指题定
文体要求: 必须分为 八个部分
明朝科考图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朱熹,南宋儒家代表人物。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
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
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 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C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4、A、明苏代州时,盛B产、青景花德瓷镇并且C畅、销长海安内外D的、是北(京B )
5.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
皇帝,应去( A)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6.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监视臣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 法律的约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②选出来的官员也只是 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八股取士对教 育、选官造成 什么负面影响?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
---(明末学者)顾炎武
摧残了人才,扼制了思想。
年代 世界主要 中 占百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科技发明 国 分比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汉代 45(件) 28 62﹪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易经》《尚书》《诗经》 《礼记》《春秋》
2.什么是八股文?有何特点? 八股文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 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 股对仗的文字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 离实际,禁锢思想
①教育太过死板, 禁锢
人们的思想,扼杀了许 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或 读书人,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 说明理由。
你认为应该创设怎样的环境,才能 促进社会的发展?
当堂检测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 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隋唐 45(件) 32 71 ﹪ 门高第,可知道‘三 宋元 67(件) 38 57 ﹪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明清 472(件) 19 4 ﹪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八股取士对我国的思想、科技、文化发展 造成了严重危害!
拓展升华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 手中,来强化皇权,但是皇帝专权也有弊端。那 么大家想一想,皇帝专权有哪些弊端呢?
他是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朱元璋《皇明祖训》
政治上: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 给六部.
军事上: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控制军权
结果: 皇帝目的: 监视官民
锦衣卫 (2)机构:
东厂
明代锦衣卫
东厂公公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西厂)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3、改革科举制度
考试政策:尊孔崇儒
考试内容:《四书》 《五经》
解释题目: 答题格式:
影响: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 部分,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 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 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 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 字,合起来共八股。
明 朱元璋强
朝 化皇权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改革科举制度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经济的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5张PPT)

2.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随后,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 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1368-1398年在位)Leabharlann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胡惟庸案
(1)中央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一方面使得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另
一方面也标志着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

朝 建
统治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政治 文化 经济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设三司 军事:五军都督府、兵部 特务:厂卫制度
科举:八股取士
农业:引进新产品 手工业:棉纺织业
丝织业(苏州) 制瓷业(景德镇) 商业:商业城市、商帮
随堂训练
•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
璋皇帝,应去( A)
由此可见,八股取 抑制了人们的 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创造性思维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 郊……
材料一
材料二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科技发明
45(件)
中国 占百 分比
28 62﹪
45(件) 32 71 ﹪
67(件) 38 57 ﹪
丞相制度废除后,丞相的权力分散给六部,使六部直接向
皇帝负责。
皇帝
吏 户 礼兵 刑 工
结果: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4、八股取士(思想)
(1)内容: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段落: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 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分组成。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 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
想一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秦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设三司
思考:你能发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发展经济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棉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 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为监视臣民,朱元璋、明成祖分别设 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
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
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
(4)影响: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影响: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 ——顾炎武 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4张PPT)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
3.商业:出现了商业城市、商业中心,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
长知识
花生,原产南美洲。 15、16世纪传入我国。 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 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最初传入欧洲(哥伦 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布)。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哥伦布)。 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 16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 世纪传入我国。
①考试范围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四书》《五经》 《中庸》;五经:《诗经》《尚 ②答题标准 朱熹《四书集注》 书》《礼记》《周易》《春秋》
③文体
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 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 部分组成。
隋朝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创立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入我国。
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
棉织业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 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 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清 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 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有 “五彩青瓷”之称。
丝织业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明代青花扁
景德镇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四书五经
3、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C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B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建立
背景、建立者 时间、都城 元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 材料: •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
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 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 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 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 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 ,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的商帮(商帮出现)
《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王家大院
徽商的房舍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明 朱元璋强
朝 化皇权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3、改革科举制度
考试政策:尊孔崇儒
考试内容:《四书》 《五经》
解释题目:
答题格式: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影响: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明朝科考图
举子看榜图
4:强化皇权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 主专制大大增强。
朱元璋强化皇权de措施
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 大所致
措施
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政
,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

缘维生。后来他参加
元 璋
了反元起义,由于英 勇善战和足智多谋, 被推为领袖。他采取
“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的策略,逐步
发展壮大,最终统一
(1328~1398) 全国。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1.目的: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政治上:
(1)在地方:废子行为中王书,省驻,守设各三地。司,分封诸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务)
结果:
(2)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皇帝
吏户 礼 兵 刑工
“胡惟庸案”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 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 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 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 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改革科举制度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经济的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科举制的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达到鼎盛。
明朝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科举制僵化。
A 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D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府(南京)
像义朱的开元璋国皇这帝样灭还参元有加朝时谁过间?农: 民136起8年 汉高祖刘邦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汉光武帝刘秀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 政局不稳, 人心浮动, 我当如何巩 固统治、加 强君权呢?
3、改革科举制度
考试政策:尊孔崇儒
考试内容:《四书》 《五经》
解释题目: 答题格式:
影响: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 部分,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 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 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 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 字,合起来共八股。
答题观点: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 准,按照八股文的格式答题,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
手工 业 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业 丝织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 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北京、南京两个全国
商业 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景象?
一 新课探究
1.背景
元朝末 年,政治腐 败,社会动 荡,民不聊 生,导致农 民大起义的 爆发
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都 城:
灭元朝时间: 灭元朝标志: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
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治 军事上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控制军权
上 特务机构 厂卫制度,监视官民
思想文化上 “八股取士”;考“四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
手工 业 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Hale Waihona Puke 玉米红薯(甘薯)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辣椒
花生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
手工 业 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业 丝织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 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商业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明代青花扁壶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
1:原因 2:措施 三、朱元璋强化皇权
措施
影响
原因
政 在中央 治 在地方 上 军事上
特务机构 思想文化上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
1. 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措施:
(1). 发展社会经济
(2)强化皇权
三、朱元璋强化皇权
结果: 皇帝 直接 掌握 全国 军政 大权
2、厂卫制度 (1)目的: 监视官民
锦衣卫 (2)机构:
东厂
明代锦衣卫
东厂公公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西厂)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相权威胁皇权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 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 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
政治上: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 给六部.
军事上: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控制军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