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知识梳理
七年级历史第14课笔记整理
七年级历史第14课笔记整理如下:
一、知识梳理
1. 古代埃及文明: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
古代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文明成果。
2. 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
里斯河),创造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等文明成果。
3.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和
恒河文明,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4.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位于地中海地区,包括克里特岛、迈锡
尼等地,创造了希腊神话、奥林匹斯山神等文明成果。
二、重点知识点
1. 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
象征。
2. 古巴比伦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 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用来计数牛的。
4. 古希腊人创造了希腊神话,奥林匹斯山是众神居住的地方。
三、文化拓展
1. 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是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这些文明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交流,例如楔形文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以及希腊神话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3. 这些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的,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十四课
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十四课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经历,并为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为七年级学生,必须要认真学习历史必背知识点十四课。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一、古代文明1. 《史记》所记载的“三皇五帝”与“夏商西周”的基本情况,以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和历史贡献。
2. 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华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如文明起源、社会生活、科技水平等。
二、古代希腊1. 希腊的朝代分期和特点,其中包括米诺斯文明、古希腊野蛮时代、古典时期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2. 古希腊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包括民主制度、雅典学派、古典主义等方面的内容。
三、古代罗马1.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包括各自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军事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2. 古罗马文化和艺术,包括古罗马建筑、雕塑和绘画等方面的内容。
四、中国古代史1. 周朝的分期和特点,以及周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秦朝和秦始皇的兴起和统一中国的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思想、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五、三国时期1. 三国时期的背景和起因,包括汉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不同问题。
2. 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人物,如魏国、蜀国、吴国、曹操、关羽、刘备等。
六、唐朝和宋朝1. 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唐朝的盛世和衰落过程。
2. 宋朝的分期和特点,包括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七、元代和明清时期1. 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明朝和清朝的分期和特点,包括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的十四课,通过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全面认识到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更好地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
七年级下册历史14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14知识点历史是了解过去和理解现在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学业生涯中,历史教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14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一一介绍。
1.古代文明的发展古代文明指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文化现象,世界上不同的古代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希腊文明等。
我们需要了解各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2.秦朝的统一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争纷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我们需要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和事件,以及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3.汉朝的兴起和发展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成立于公元前206年。
它以其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和农业生产和商业经济的繁荣而闻名。
我们需要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
4.大唐帝国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繁荣的文化和经济生活被称为“大唐盛世”。
我们需要了解唐朝的发展和兴起,以及唐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5.宋朝的兴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朝代之一,以其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而著名。
我们需要了解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
6.元朝的征服和统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为时较短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和统治是由蒙古人铁木真发起的。
我们需要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
7.明清社会的体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后期封建社会,它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有很多的变化。
我们需要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征。
8.十四世纪后的欧洲变革欧洲变革指的是欧洲在十四世纪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等等。
我们需要了解欧洲变革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9.大航海时代和新大陆大航海时代指的是欧洲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期间进行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探寻新大陆、繁荣航海贸易等一系列事情。
我们需要了解大航海时代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10.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是指英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时发生的一次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七年级下册历史14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14课笔记第十四课:商鞅变法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被称为商鞅变法。
这一变法具有历史的意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商鞅的生平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人物。
他的出生日期和家世并不清楚,但他有才华,曾经是一名法家学者。
在战国时期,法家和纵横家是两种主流思想流派,商鞅借鉴了这两种思想,认为法家的善治文治和纵横家的法家在战国思想中是比较完美的。
他被秦王赵政任命为大司马,开始了他的改革实践。
2.商鞅变法的原因商鞅变法是因为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封建制逐渐陈旧,它们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统一。
封建制度使得国家统一性下降,军队太分散,内乱较多,国力下降。
商鞅认为,这个时候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使各地的统治变为中央官员所掌握。
3.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具体包含四个方面:(1)土地制度方面:他规定“九等田”制度,通过限制土地所有者的地权,增加秦国中央政府的综治能力。
(2)商鞅改革军制,规定了军队制度:分为五等,编制不再按照封建制度,而是按照人数进行编制,统一管理,并且规定所有人必须参加战争。
(3)货币制度方面:他发行货币“刀钱”,取消了交换交易的贡币。
(4)法律制度方面:秦王赵政通过修改了一些条法,颁布了新法,这些法律包括燕赵法、朝代法、炮烙法等等。
赵政使用法律制度保护国家的安全。
4.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的变法对于中国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1)在政治制度方面,他强调中央集权和各地省份的下属关系,他强化了军队的组织与骨干,统一了税收制度,从而达到了打破分封制的目的。
(2)在农业方面,他发扬了国家精神,实行“劝耕策”,政府对耕种进行奖励和群众教育。
同时,商鞅还制定了一些特殊政策,促进农业的增产。
(3)在经济方面,商鞅加强了秦国与其它国家的联系,实行了货币制和商品流通制度,促进了商业与贸易发展。
总之,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次变法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与文明发展,也表明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的重要阶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印为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大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大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七年级下册历史14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14课笔记
摘要:
1.七年级下册历史14 课的主要内容
2.课程的时间背景和重要事件
3.课程中的关键人物和地点
4.课程的主要学习和理解点
正文:
七年级下册历史14 课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课程的时间背景和重要事件。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跨度较大,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期,涵盖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掌握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
其次,课程中的关键人物和地点。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和重要地点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涉及的人物有孔子、秦始皇、唐太宗等,他们各自的贡献和影响都是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的。
此外,还有像长城、故宫等重要地点,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象征。
再次,课程的主要学习和理解点。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那些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来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点和理解点包括历史事件的成因和结果、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历史地点的文化价值等。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二、朱元璋强化皇
设厂卫特权务机 宦官专
构
魏 魏忠权贤自称九
忠 贤
千岁,阉党遍
布全国,权势
达到顶峰。
明朝时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但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 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种文章完全 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束缚了 读书人的思想。顾炎武讥之曰: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文体 不限制 八股
文
股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考取 后
第。
功人
名讽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的 刺
文章,
人明 说朝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 : 以
来
帝?……
凭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八
就叫他骗得高官,
八股取士的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所选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不利于科技创新、文教事业的发
人教版七年级
下温册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 面试考生
宋朝发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 展 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第三篇章 簇锦团花观经济
下面是某电视剧一个场景,这个场 景在当时能出现吗?
• 唐太宗宴请群臣时,为了展示他的节俭一 面,给每位大臣的盛放食物的盘子里放二 个煮熟的玉米和一些花生
板书设计
布政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按察使司
群臣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皇帝
中 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都指挥使 司
明朝经济的 发展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知识点复习.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
册第14课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知识点复习
1、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朱元璋采取的强化皇权的措施
(1)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影响:分散行省权力,巩固皇权。
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2)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内容:题目来自“四书”“五经”,解答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考生不得随意发挥。
体裁:八股文
影响:
通过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大多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扼杀了读书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4)实行廷杖制度,树立了皇帝绝对的权威,使君臣关系变成主仆关系。
3、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3)商业:出现了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七年级历史下册14课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14课必背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册14课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必须掌握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一课程的必背知识点,让您更全面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一、亚细亚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古代的欧洲和亚细亚之间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亚洲早期文明的创立,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著名的交流活动包括:东西方古代文化古代丝绸之路、汉武帝派遣张骞使西域以及汉武帝出使罗马等。
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不同文化地区之间的了解,还促进了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当的特色。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且最富有的朝代之一。
唐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唐代采用中央集权制,创立科举制度,成立三省六部制度。
在唐朝,国家开启了长安城门的通行证制度,这样就使得人们的交通和信息更加便利。
三、丝绸之路的影响自公元前120年至15世纪,丝绸之路是重要的东西方古代文化古代丝绸之路交流通道,也是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
丝绸之路对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甚至文化扩散和转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丝绸之路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方面。
四、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方面的变化。
东晋时期为开启了南北朝的先河,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轨迹。
在这段时期里,武力角逐之间的争夺导致了整个朝代的更迭。
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加强了独户经济,衍生了一系列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变革。
五、“玄武门之变”的后果“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哥舒翰的争斗中的一次重大变故,它引发了唐朝政治、军事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因为这次事件,唐朝的统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朝政体制因而发生了很大的调整。
这场变故的后果,是唐朝政治和文化的重大转型。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下册14课的必背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七年级下历史14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14课知识点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历史的14节课中的知识点,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
第一课:古代文明在这一课中,我们了解到古代文明的起源和重要特征,包括早期人类生活的方式、工具、原始宗教信仰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互相影响。
我们还学习了古代文明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夏商周朝这一课程主要涉及夏商周朝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其中的重要官员、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祭祀活动、音乐器乐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课:春秋战国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我们学习了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成就,还学习了包括诸子百家思想、兵器装备、战争策略等在内的具体内容。
第四课:秦汉这一节课着重介绍了秦汉两个朝代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我们学习了统一中国的原因、国防力量的增强、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第五课:东汉三国这一节课介绍了中国东汉时期及其后的三国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我们学习了政治制度、社会矛盾、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较为详细的内容。
第六课:南北朝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学习了这一时期的战争原因和战争影响、宗教信仰等重要内容。
第七课:隋唐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隋唐两个朝代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我们学习了唐朝的繁荣、科技成就、对外交往及对民族团结的贡献等重要内容。
第八课:宋元明清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我们学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第九课:丝绸之路这一节课介绍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着重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以及对国际交流的促进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十课:士人与乡村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士人和农民在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标准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细节。
我们还学习了这一时期的礼仪规范及个人品德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4张PPT)
锦衣卫印
☆锦衣卫
目的:监视官民
职能:掌管侍卫、缉捕、 邢狱诸事,保护皇 帝,镇压官民。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约束。
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 手段
科举制的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商业——商品经济活跃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徽州民居
王家大院
•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
璋皇帝,应去( A)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
三、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 3.商业: 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
晋商经营的票号
徽商故里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 “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 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 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 锦衣卫用木棒打屁股。遭廷杖的大臣 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有的甚至 被当场打死。如嘉靖时,有一次被廷 杖的大臣达134人,其中有16人被打死。
左 右 前 后
五 军 都 督 府
二、明朝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西厂(明宪宗1477年)
职能:监视臣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锦衣腰牌
东厂
东厂腰牌
厂卫特务机构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改革行政机构
内 殿 阁 大 制 学 度 士
B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导致农民起义。
一、明朝的建立
2.明朝建立
1368年,明太祖朱元 璋建立明朝,定都应 天府(今南京)。
3.元朝灭亡 明军攻占元大都,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 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二、明朝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二、明朝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2.中央 ①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为进一步集中权力 ②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为分散兵权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思维导图】
【必背重点】
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皇权的强化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措施作用
地方
设立“三司”,互不统属
分散了行中书省的权
力
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
地
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
分六部
进一步集中权力
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
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
握了军事大权
厂卫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东厂
八股
取士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命题范围: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积极作用:统一了思想,强化了君权,巩固了统治,
皇帝
专权
的弊
端
政治上:皇权的高度集中,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地方政府必须
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缺乏独立性。
经济上:专制集权的加强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上:皇帝专权一定程度上扼杀学者的创造力,使人们思想僵化,
1/ 2。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裴云慧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知识点第十四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知识点第十四课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是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
在第十四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并探讨它们的重要性。
一、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1.佛教的传入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同时也启发了人们的智慧和灵性。
佛教的传入,也导致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2.佛教艺术的影响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佛像、佛塔和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设计精美,富有传统和文化的特色。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在印度的传播1.中国禅宗的传入中国的禅宗也影响了印度,对印度的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宗不仅影响了佛教,也影响了印度教等其他宗教和文化。
2.汉学家的影响随着汉学家对印度文化的研究,中国文化在印度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例如,印度有很多人在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从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
三、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也对两国的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种交流可以加深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它也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加强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四、总结在本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
佛教、佛教艺术和汉学家的研究是推动中印文化交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也对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努力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你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废除 积(极方评面价:)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
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消极方面:
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 维系在皇帝身上,而且皇帝一人精力、 能力有限,影响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3)改革官制之军事方面: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 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 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自秦始置丞相,无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②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
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③西班
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长乐人陈振龙
再传入中国福建。
清代陈世元《金薯传习录》载,明万
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商
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购
得薯藤数尺,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
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 苏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 绣 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七年级历史第14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4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主要讲述了印度教和佛教两种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这两种宗教对印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本文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雅利安人时期。
雅利安人最初信奉的是一种称为“吠陀”(Veda)的宗教,后来吠陀演变为了众多教派和宗教形态,其中包括了印度教。
印度教信奉多神教,认为世界上存在无数神明,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神明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他们代表着创造、毁灭和保护。
此外,印度教还强调轮回转生和业力因果,认为人们的一生受到前世和今世行为的影响。
二、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印度,缘起于释迦牟尼的思想和教义。
释迦牟尼是印度一个王子,他因为关注人类的苦难和痛苦,离开王子的生活,成为了一个出家人,并提出了“四谛、八正道”成为佛教的核心教义。
佛教强调“无我”思想和破除“生死轮回”的重要性,信奉人可以通过修行和证悟来超越轮回,获得涅槃。
三、印度教和佛教对印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印度教和佛教对印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印度教以多神教的信仰体系,强调社会等级制度,认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与出生背景相关。
而佛教则以“众生平等”为理念,反对社会等级制度。
此外,印度教和佛教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印度教的瑜伽、印度舞蹈等,以及佛教的佛塔建筑和佛教艺术。
四、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艺术、哲学、医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如禅宗、华严宗等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变种宗教,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七年级历史第14课的知识点,包括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与发展,它们对印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这些都是了解东亚文化与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了解人类宗教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背景: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厂卫”:(1)锦衣卫:朱元璋(皇帝直接指挥)
(2)东厂:明成祖(宦官直接指挥)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内容:(1)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文体:“八股文”。
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 (2)苏州是明代丝织中心。
(3)景德镇市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1)北京和南京市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2)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