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新闻学1

合集下载

新闻学基础知识(精品)

新闻学基础知识(精品)

新闻基础知识一、新闻的定义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目前,我国有五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的分类标准有好多。

新闻种类较多,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实、强、短、快、活。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评论消息。

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6、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7、按照新闻的传播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

文字新闻。

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三、新闻的特点新闻要求及时性、真实性。

具体: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

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比较新闻学初探

比较新闻学初探

义 。然 而 , 它们 基 本 上是 “ 行 展 示 、资 料 整 合 . 平 具 有一 定 的开 拓 意义 ,但 共 同 的弱 点是 辨析 稍 嫌 不
足 。 [ 大 多 数 的研 究 只 是简 单 的描 述 一 种新 闻传 ” 1
是 ,仅 将 比较 新 闻 学 的基 本 规 定 性 限定 于 “ 国 ” 跨
2o .. o22 叠置嗨
维普资讯
●I

■● _
E ■_
件 。据 悉 “ 两岸 传 播 媒体 迈 向 二十 一世 纪 学术 研讨 会 ” 已举行 了三届 。 “ 注两 岸 交 流 、促 进学 术 发 关 展 ”成 为 与会专 家 学 者 向大会 提交论 文 的 鲜 明特点 之一 。许 多 专 家 学者 的文 章 , “ 采用 不 同 的 方 法 , 对 大陆 和 台湾 的传 播理 论 和传 媒 现象 进 行 了 比较研 究 ,得 出 r有益 的 结论 .给人 深 捌 的启 迪 。 1 ” 6 1 如 果 说 大 陆 与 台 湾 的新 闻 学 比较 还 相 对 明 了 些 ,那么 ,内地 与香 港 、内地 与澳 门 的新 闻 比较 更 加 复 杂 。香港 、澳 门同属 华 夏子 孙 ,其 文 化渊 源 属 汉 文 化 。但 由于在 一段 历 史 时期 内 ,港 澳不 仅 在 意 识 形态 方 面受 资 本主义 思 想体 系 的影 响 ,其 文 化也 经 历 了 中西 文 化 的强烈 撞 击 。在其 文 化 中 ,既有 东 方 文化 的影 子 ,也 有西 方 文化 的渗 透 。再 说 ,同一 国别 、同一 文 化背景 ,不 同 的社会 制 度 ,其 新 闻学 观 照 的内涵 也是 有很 大差别 的 ,譬 如新 中 国与 旧中 国 ; 即使 同一社 会制 度 ,不 同历史 时 期 的新 闻现 象 也 是不 同 的 ,新 中国成 立后 ,仅 就 改 革开放 前 与改 革 开放 后而 言 ,新 闻传 播观 的差异也 是非 常明 显 的。 因 此 ,在 “ 国别 与 “ 文 化 ” 研 究 的 同 跨 跨 时 ,注 重 跨 意识 形态 ” 的这一 研究 角 度 ,即 将 不 同 的新 闻学 放 在它 们各 自所 生存 其 中的特 定 国 家 的 传统 、文化 背 景 中去研究 ,也 可 将 不同 的新 闻 学放 在各 自的意 识形 态领 域 、社 会制 度 、经济状 况 中去 研究 ,运用 多 学科 多 侧 面 交叉 研 究 方 法 ,从 社 会 、 文化 和哲 学 的角 度来 探讨 , “ 过 对不 同地 区 、国 通 家 、民族 、社 会制 度 、经 济 文化 条 件 以及不 同历 史 时 期 的 新 闻 传 播 活 动 和 新 闻 传 媒 兴 衰 的 考 察 , 更 加 清楚 地 发 现 和 更加 深 刻 地认 识 新 闻 传播 的客 观 规 律性 。 “ 过 同 类 比较 , 即分 析 考 察 不 通 同 国家 地 区新 闻传 媒在 新 闻运 作 、新 闻调 控 、新 闻 法制 、新 闻 伦理 等 方 面 的 相 异点 ;通 过 异类 比较 , I 即分 析考 察 上述 各项 的相 同点 ,可 以发 现 和认 识 各

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特点及主要联系与区别

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特点及主要联系与区别

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特点及主要联系与区别新闻学与传播学是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兴学科。

与我国传统的新闻学相比,在研究视角、研究侧重点、研究范围、诞生时间、研究方法上有许多不同。

我们应积极科学地学习与借鉴传播学,促进我国新闻改革。

标签:传播学;特点;发展状态。

新闻传播学被美国著名学者、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1982年首次传入中国大陆后,在我国虽然仅不到三十年时间,但由于其具有新闻学研究不及的研究对象、领域、方法、效果,日渐引起重视。

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普及不够,有的不仅不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属性特点,甚至连它的一些基本概念都似懂非懂,更不善于应用新闻传播学的一些原理理性地指导新闻传播实际。

本文结合对国内一些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长期观察与思考做以下浅析。

一、传播学的起源、代表学说及研究方法、最高走向1、传播学的起源新闻传播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于美国。

这不仅由于它本身就是新闻大国,还写二次大战有关。

美国在二次大战时期,不仅研究如何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政府还要加强战时宣传,征得一些著名学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成立机构,研究如何提高士气问题。

新闻传播学与各式各样的传播学院陆续建立起来。

传播学产生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迅速扩展到西欧及世界其他国家。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规律与特点的学科。

如今传播学在西方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它不仅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角度综合剖析与研究新闻传播现象,而且还涉猎众多学科,包括:政治经济结构分析、控制论、符号学、精神分析乃至媒介学,外延甚广。

当今,西方传播界,研究硬件已扩展为三大板块:(1)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书籍、广告及与之相关的通讯社、文字处理、编辑出版;(2)电话、图文信息、通讯卫星、卫视、传真、远程数据传递;(3)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络。

传播学不仅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与信息交流的规律与艺术方式,更重视研究其各类频繁变动的、复杂的新闻现象与正负效应传播的社会动因与相应的最佳传播方案。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中西百年比较新闻学回顾比较新闻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显然,它植根于西方。

这门学科的确立首先应当归功于三位美国报刊研究学者:韦伯·斯拉姆,佛雷德·塞伯特和西奥多·皮特森。

其标志就是他们的合作成果—1956年在美国出版的《报业的四种理论》。

[1] 该书从对社会所有制的观察出发,将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新闻体制分成四种形态:封建社会的集权主义、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责任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的方式。

这使人们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报业现象及其归属第一次有了全球的观点。

说《报业的四种理论》是比较新闻学的奠基石并不过分。

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西方比较新闻界的思维仍然没能跳出这个窠臼,几乎所有的讨论都还是以上述四种理论为基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比较新闻学领域是非常贫瘠的。

早期,新闻理论研究的先锋们曾试图对个别特定国家的媒介进行研究,而那时的媒介当然只有报纸。

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中国报纸的研究,较著名的篇什有帕特森的论文“中国的新闻业”[2], Y.P.Wang(王英宾)的论文《中国本地报纸的崛起》,[3] 庭坡罗的论文《中国新闻业的发端》,[4] 白瑞德的专著《中国的期刊报纸:1800-1911》等。

[5] 这些研究虽然只是一个国家的学者对另一个国家的媒介的观察,但已初见比较新闻学的端倪。

此后,比较的范围从对某个单一国家的研究扩展到洲际国家的研究(比如对亚洲媒介的研究),然后逐渐产生了对全球媒介的综合透视。

从一个国家,到几个国家再到全世界,比较新闻学的范围随着交通、资讯、科学的日益现代化而扩大。

1928年,意大利帕鲁扎大学政治学院首开比较新闻学课程。

1935年,日本学者小山荣三在其著作《新闻学》中专辟章节讨论比较新闻学。

另一位日本学者小野秀雄的《国外新闻史》则是比较新闻学方面的专著。

但是,比较新闻学羽翼未丰便很快进入到一个死胡同。

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的论文

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的论文

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近年来,有人提出,进入21世纪,新闻学必须审视自己的学科地位和影响。

一些新闻定义丢弃“事实”与“报道”的传统品牌转而突出“信息”与“传播”。

这就又引出一个话题,传播学与新闻学是否一回事?在研究这个问题前,先要搞清什么叫新闻。

一、对新闻定义的讨论1.对新闻定义的理解。

先看看新闻的定义我们知道新闻的定义最早是陆定一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个定义几乎占据主流观点半个多世纪,用今天的眼光看,确实存在着“时态单一”的先天不足,所以后来有人又加了“和正在发生、发现的”几个词,合起来就成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我的看法是,这个定义排除了报道主体的限定(不仅仅是新闻媒体或者记者,但加这八字有点多余——以前的新闻定义谁也没有设定主体),加了报道方式和手段,加了“将要发生的”,时态更全面,但加了“重要”限定过于模糊,什么是重要或者不重要?有什么标准?同时报道者也见仁见智。

应该是“具有新闻价值的”,而加上“具有新闻价值的”,既多余重复又互相矛盾(这里的“事实”一定有新闻价值,否则就不可能叫新闻;同时解释概念时不能出现和概念相同的词语);说成是“竞争活动”显然又舍本求末,因为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大众,而竞争是报道过程中的状态和表象,它说明不了新闻的本质内涵。

故我认为还是用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比较合适。

去掉报道方式是因媒体不同各有所表,无须多言;去掉“重要”的原因已讲了。

新近限定了新闻的本质,正在发生是因为现代传媒手段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如电视、网络、手机的现场直播,将要发生的是说预测性报道和重大事件可以提前策划,进行报道。

我对比较新闻学定义的理解

我对比较新闻学定义的理解

我对比较新闻学定义的理解中西比较新闻学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新闻学研究,它对中国和西方的新闻现象进行比较和探究;通过对异质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补和对话来促进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它在展示双方不同规律的同时,寻找人类共同的新闻学规律,进一步确定双方独立的价值;它的目的是推动地球上的多元文化并存,求同存异,而不是一种文化吞掉另一种文化。

从比较新闻学的定义来看,我认为比较新闻学有如下几个特点:1.综合性比较新闻学是一种跨文化的研究。

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同一种文化系统中比较,而是两种以上的文化的比较。

比较新闻学又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

新闻学是综合学科的结晶,在展开研究时还会涉及到一系列学科,比如政治、文化、社会、伦理、哲学、美学、传播学、经济学、现代科技、历史、意识形态等等。

这种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是新闻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比较新闻学跨文化、跨领域的研究范围决定了比较新闻学具有综合性,而这种研究范围的综合性反过来又促进了比较新闻学的发展。

2.包容性比较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异质文化。

所谓异质文化是指不同思想体系和不同文化意蕴的人类特定文明系统。

异质文化之间往往是相矛盾甚至相对立的,表现在不同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上。

例如美国和中国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比较新闻学为了对异质文化进行研究与比较,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来吸取异质文化各自独立的文化内涵,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比较说明,并在展示双方不同规律的同时,寻找人类共同的新闻学规律,以此进一步确定双方独立的价值。

3.推动性比较新闻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异质文化的研究与比较,寻找人类共同的新闻学规律,推动地球上的多元文化并存。

历史证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补是彼此发展的动力,而这也正是比较新闻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这一目的势必会要求比较新闻学的研究内容与成果要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研究的同时推动世界异质文化的和谐共生与繁荣发展。

熟读比较新闻学的定义,我认为比较新闻学的学科目标有三点。

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现象、新闻传播以及新闻媒体的学科,它具备一套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分析它们在现代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挑战。

一、新闻学的理论基础1.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新闻学的基石之一,它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过程和规律。

其中,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传递与交流、大众媒体对信息的处理等是新闻传播关注的重点。

传播理论为我们理解新闻传播的动态与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2. 社会学理论新闻学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被引入新闻学的研究中。

比如,社会学家们对群体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新闻学提供了深入分析新闻事件与社会变化的基础。

3. 政治学理论政治学是新闻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政治学的权力、政治体制、政策等方面的理论对于解析新闻背后的政治因素至关重要。

新闻学领域中的政治学理论有助于揭示新闻传播与权力、政治关系的互动。

4. 心理学理论新闻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人们对新闻的接受与反应。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受众心理、信息处理、情绪与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新闻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受众对新闻的态度和行为。

二、新闻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新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揭示新闻报道的样态、新闻事件的特征以及新闻报道对受众行为的影响。

这种方法是客观且科学的,有助于提供证据支持新闻学理论。

2.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用于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通过观察、访谈、内容分析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在新闻学中,质性研究方法常用于分析新闻报道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以及受众对新闻的感受和态度。

3.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社会群体之间的新闻现象进行比较,揭示其异同和原因。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制度和新闻报道特点。

新闻学重点名词解释

新闻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

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考研专业课新闻学新闻结构形式与主题2009-08-10 10:39:1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倒金字塔结构:1特点:a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比较新闻学教程 第五章 新闻生产

比较新闻学教程 第五章  新闻生产
第五章 新闻生产
新闻生产(news production)指向传媒内容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由此 理解“做新闻”(making news)和“制造新闻”(manufacturing news) 的社会化过程,体验“现实的社会建构”和“制造共识”的权力运作过 程,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文化过程。
第一节 新闻价值与新闻生产比较概述
话题性价值是指媒体在特定时刻对于特定行动者或活动所表达出来的意 见, 恒久性价值则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于很多不同类型的新闻故事中的 价值。
放大镜
赫伯特·甘斯归纳的美国新闻的恒久性价值 民族优越感:将自己的国家看得重于一切,在国际新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倾向于将美国的做 法和价值当作评判其他国家的标准;即使批评国内现状的故事,也反向暗示,至少美国理想本身仍 然可行,美国民主或许需要改革但却不存在任何根本性的错误。 利他的民主:通过频繁地关注对理想的偏离——特别是腐败、冲突、抗议和官僚制度运转失灵— —来指明美国民主应该如何运作,即政治应该遵循基于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准则;但这种关注常 常是有选择性的。 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商界人士彼此竞争,为所有人创造出日渐增长的繁荣,同时遏制对不合理 利润的追逐以及对工人或顾客的公然剥削;对美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批评或彻底的自由论,都不具有 新闻价值。 小城镇的田园主义:人们偏爱小城镇,崇尚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既表现出对城市问题的不满, 也关联于对更亲密的社会关系以及社群意识的期待、对自然的渴望和对人性化的向往。 个人主义:保护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和社会的侵犯;以个人主义为方法实现文化多样性,并克服 同质性危险。 温和主义:反对超越限制或极端主义。 社会秩序:通过强调“什么秩序”“谁的秩序”来定义秩序,尊重权威和相应的恒久价值观, 关注社会凝聚力。 领导权:通过暗示谁有道德或能力来领导、维护秩序以强调领导者。

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历史、现状与问题

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历史、现状与问题

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历史、现状与问题【摘要】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在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的现状中,学者们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新闻传播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理论体系的不完善。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重要的是,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对于理解和推动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科水平,也能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历史、现状、问题、未来发展、重要性、结论1. 引言1.1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的历史渊源、现状发展、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其在当今世界新闻传播格局中的意义和使命。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新闻传播的特点与现状,为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中国学者开始对国外新闻学理论进行研究和借鉴。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比较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将国内外的新闻发展进行比较,探讨传播模式、新闻价值观念、新闻生产过程等方面的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比较新闻学研究逐渐扩大领域,涉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新闻传播体系、新闻媒体发展和新闻报道方式等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学者也不断借鉴国外的研究理念和方法论,逐渐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新闻学研究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比较新闻学研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与国际学术界展开更多合作与交流。

中国学者在比较新闻学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媒体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传播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比较新闻学》第九章 中国新闻话语实践的中国性与世界性

《比较新闻学》第九章  中国新闻话语实践的中国性与世界性

二、参照与接轨
改革开放初期,系统地学习西方新闻业以改革传统新闻观念成为新闻人 的共识,通过参照西方,建构中国新闻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新闻改革直面现行的新闻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作风问题, 向世界新闻舞台延伸。为了激发新闻改革的力量,又必须回归中国新闻 的内在精神传统,即“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
与“沟通世界”的新观念相一致,中国新闻人逐渐意识到新闻工作的价 值就是能够让社会相互沟通,而不仅仅是传播。中国记者也希望通过保 持某种平衡和更加专业的表现进入与世界沟通的状态,即如何做到有职 业素养,如何公正对待受访者,如何做到报道平衡,如何把不同方面的 不同声音都传达出来。
四、重构中国性与世界性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性始终在与世界性的参照中得以建构,中国的特性与世 界的共性相互印证,在多元互动中不断生成文化间的权力关系或文化兼 容性。
一、调适与抗衡
在中国性与世界性的相互调适中,新华社的新闻工作还是有了新的变化。 正是在“新闻性”的层面上,记者发现了普遍性或世界性的因素,转向 “学习人家(包括西方记者)那种简洁明快的笔调,画龙点睛的手法, 凡事抓住要领的技能,以及事事说明出处的态度”,并且认识到只有在 广泛学习和吸收之后才有可能理解自身,在新闻宣传作风上“创造我们 独特的风格” 。
“世界意识”成为新华社人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对内报道还是对外报道, 不管是面向全国的受众还是面向一个地区的受众,都必须以当今世界为 参照系,都必须以世界为背景引导舆论。
对竞争压力的感知进一步强化“话语权争夺”意识,其合理性论证来自 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上升,国际话语权缺失 的问题愈益突出,由此必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获取与中国综合 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话语权。

比较新闻学教程 第六章 新闻消费

比较新闻学教程 第六章  新闻消费
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56--358。
第二节 媒介信息环境与公民的新闻消费
新闻消费与公民参与密切相关,公民通过消费新闻获取信息、了解各种 社会事务的状况,持有知情的意见,进而展开公共讨论并采取相应的行 动。公民的新闻消费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影响。
媒介环境变化呈现四个主要趋势: 一是媒体之间的合并愈演愈烈,媒体业务变得日益集中; 二是媒体内容和媒体使用变得日益碎片化和两极化;
第一节 新闻消费比较概述
新闻机构通过生产新闻制造新闻消费,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事件被生产 和消费的重要因素,即新闻消费比较研究的第一个维度。 作为新闻使用主体的新闻消费者是新群、性别、年龄、阶层、群体等都 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新闻消费偏好,并在消费新闻的过程中作用于自身的 身份构建。作为意义生产的新闻消费是新闻消费比较研究的第三个维度。
三是证据被忽视,事实沦为观点和意见,“后事实”(post factual) 的相对主义泛滥,错误信息、谣言和阴谋论日益渗透到公共话语之中; 四是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使得人们在使用新闻媒体时变得越来越不平等, 进而导致了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关于政治和公共事务的知识差距进一 步扩大。
一、附带新闻接触与新闻回避
(二)影响新闻消费者新闻偏好的因素 作为新闻消费者,都会带入自身的新闻偏好,影响新闻偏好的因素可能 包括政治诉求、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媒体环境、对媒体的信任、 消费空间以及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
就年龄因素对新闻消费的影响而言,影响着消费者对单一媒体的使用: (1)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出生的群体主要消费印刷版新闻; (2)5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群体主要消费电脑端新闻; (3)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群体主要消费移动端新闻,他们同时也是 电脑端新闻的消费者。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

一、诞生背景不同二、研究范围不同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

学习的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

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

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

三、研究重点不同传播学重理论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新闻学重业务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实务-历史-理论。

四、研究方法不同新闻学沿用传统的人文学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方法;传播学则以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多采用试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五、分支不同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

六、就业方向不同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七、考研复习要点不同新闻的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借鉴。

国内可以看李希光的采访和徐泓的写作,艾丰的书也不错。

报纸和杂志可以多看南方周末、南风窗、新周刊、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在国内新闻学领域,秦朔,胡舒立,卢跃刚,王克勤等都是领军人物。

国外的麦彻尔的新闻采访和写作也是大家可以参考的。

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它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传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因为传播是西学,所以应该多看欧美原著,比如施拉姆、波特的《传播学概论》、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施拉姆、波特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等。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些同学经常问到:新闻学和传播学有什么区别?这里找到一篇张骏德教授的文章,尽管本文发表日期较早,但大家还是不妨参考一下新闻学曾是传播学的前身与源头之一,而传播学一旦形成独立的学科以后,与新闻学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

中国的情况又有些特殊,无产阶级新闻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

1956年以后西方传播学陆续传入中国,给中国新闻学带来了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播学对中国的新闻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改革动力。

目前,中国的传播学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学科与基础学科,与中国的新闻学互相交融,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联系与区别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

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应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

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

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加快并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

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新闻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的学者们,从各自学科出发,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与传播效果,而新兴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又为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正是上述多种学科的交*与发展,导致了传播学的建立。

③可以说,上述这些学科都是传播学产生的背景学科,新闻学是其中重要的背景学科。

而传播学的建立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其它学科、包括新闻学的发展。

例如在新闻学的教学与科研方面,增加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的课程与传播效果、受众调查等研究课题,并引进了传播学的定量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新闻学

新闻学

名词解释1.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

2.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时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体现和归宿。

3.新闻线索指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初步讯息或信号。

它不等于新闻事实。

一般比较笼统、简略、模糊,有时甚至残缺不全或与真相有出入,但对于记者采访却有示踪价值,可以引导记者发现和发掘重要的新闻事实。

新闻线索来源广泛,常见的有各种情况反映、简报、来稿来信来访、剪报资料、口头传闻等。

4.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

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

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6.什么人是信源?通常各类信源可以有三种身份:新闻眼线:也就是新闻报料者,他们告诉记者什么事件值得关注,给记者寻找新闻报道题材提供线索。

新闻人物:也就是新闻报道对象,是你报道事件的主角。

新闻评论员:即新闻解说人,他们的话赋予新闻事件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深层次理解新闻事件和人物。

一般说来,根据报道内容,信源按照其“效力”和“权威”程度,可分为如下的等级。

(1)事实性内容:即谁?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发生的?哪里发生的?怎么发生的?一级信源是: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是:调查者、直接相关的机构组织和政府部门(2)评论性内容:即应该抱有什么态度?如何看待事件或人物?一级信源是:权威调查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二级信源是:涉及领域的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是:普通人(3)分析性内容:即为什么会发生?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一级信源是:第三方专家学者二级信源是:新闻评论员8.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较重要放在第二段,最不重要的放在最后一段,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文内容的重要程度随着文章的发展而逐步递减。

比较新闻学重点

比较新闻学重点

比较新闻学重点比较新闻学重点一、国际几个知名媒体的中英文简称1、Reuters 路透社AP 美联社AFP 法新社UPI 合众国际社TASS 塔斯社KYODD 德新社2、ABC 美国广播公司BBC 英国广播公司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NBC 全国广播公司CBC 加拿大广播公司TBS 京东广播公司二、系统比较东西方新闻观念的开山之作:1983 美国学者《媒介制度比较研究》三、文学典型和新闻典型比较1、文学典型一般是虚构的,新闻典型必须是真实的。

2、文学典型指的是典型人物形象,新闻典型既寂。

新华社记者出于种种考虑最终把黑哨名单发布出来。

《焦点访谈》甚至不惜得罪观众,冒着失信的风险将已经预告的节目取消。

五、文化冲击:由于失去了自己讲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其中包括“对自己的价值观受到亵渎的不满”。

六、西方中心论:贯穿19世纪的西方中心论:西方文化是最优越的,包含最合理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最应普及全世界。

七、误读:一种文化在解析另一种文化时出现的错误理解和评估。

两种误读方式:1、下意识的误读(文化差别造成的)【2000年,法国话剧《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固有印象:以过去的印象来解读现代中国(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红高粱、卧虎藏龙)2、有意识的误读:有意识的误读有系统,有理性,是一种较深的文化沉淀,往往与政治、意识形态相连(或是出于某种实际需要)。

一般难于与认知对象沟通对话,也不易在短期内改进。

例:西藏、日军侵华两种误读有时也会交叉在一起: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八、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以及对新闻的影响文化传统对传播的方式、新闻样式、新闻价值取向、受众习惯等发生很大的作用。

中国的文化传统有:1.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新闻中,占有较高地位的统一、平衡、正面报道、宣传教化色彩都有上述传统有关,而反常、冲突、暴露、批评、负面报道等因素常常受到控制的。

新闻传播学包括哪些专业_什么专业最热门

新闻传播学包括哪些专业_什么专业最热门

新闻传播学包括哪些专业_什么专业最热门新闻传播学类什么专业最吃香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中,比较热门而且好就业的专业是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而一般本科毕业生可以从事网站编辑、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记者等工作。

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按新闻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北京。

在"新闻传播学"中排名第 2。

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网络传播、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节目主持、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媒介策划、信息采编、内容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策划学、媒体创意导论、传媒市场调查与企划、新闻采编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网络传播、新闻媒体与信息技术、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学、书籍编辑学、出版现代技术、出版社管理、音像电子出版物、版权与图书外贸、广告学概论、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等等(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

怎么选择自己的大学专业1.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也不能只依靠兴趣。

在没有完全了解专业的前提下,很多学生误以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所以要先了解清楚专业内容。

最新 以新闻标题为例探究中英新闻语言特色的异同-精品

最新 以新闻标题为例探究中英新闻语言特色的异同-精品

以新闻标题为例探究中英新闻语言特色的异同比较新闻学是20世纪初产生于西方的一门新兴学科,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英新闻语言特色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引言新闻作为一种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文体,有其别具一格的语言——新闻语言。

中英文新闻语言由于差异、语言表达习惯等原因存在大量的不同。

在中国,阅读英文新闻逐渐成为新的学习渠道,因新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现代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及了解外国本土文化都有着积极作用。

现今许多教学创新模式都在强调英文新闻阅读之于学生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对中英新闻进行比较研究,从新闻的灵魂——标题入手,窥探中英新闻语言特色的异同,并向中文新闻语言使用者和阅读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指引。

2.新闻语言与对比研究现有成果2.1新闻语言的定义蓝鸿文(1989)在其著作《新闻语言分析》中指出,新闻语言是语言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段业辉(1999)在《新闻语言学》中对新闻语言的定义做了补充,指出新闻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语言包括消息语言、通讯语言和评论语言,狭义的新闻语言则仅指消息语言。

新闻语言的重要性正如《星期日泰晤士报》(TheSundayTimes)前总编埃文斯(Evans)所说,任何一位语言大师对语言的影响,都不可能像新闻记者的语言影响那样广泛,那样巨大,那样深远(吴建清,2005)。

2.2比较新闻学与中英新闻语言对比比较新闻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植根于西方。

20世纪80年代首次以“比较新闻学”为题的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埃文森教授与戈尔顿教授合撰了《比较新闻学》,该书将世界报业一分为三:西方世界、第三世界、共产主义国家,并收录了大量实例。

在中国,1994年由陶涵主编的《比较新闻学》对西方新闻理论和马克思新闻理论进行系统的介绍,就媒介所有权、管理、世界新闻史、新闻法、新闻自由等问题进行横向对比;而1994年樊凡主编的《中西新闻比较论》则从多学科、多侧面进行研究;1997年刘夏塘主编的《比较新闻学》将中外新闻理论、文化、业务三方面加以对照;1999年童兵主编的《中西新闻比较论纲》,对中西新闻的历史、编辑方针、传媒组织框架、新闻法制、新闻伦理、新闻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平行比较(马春娜,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新闻学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了解中西方框架下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而设置的。

该课程主要将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体制、新闻教育等方面,置于中西方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对中西方的不同理念进行学习比较,并且分析造成其中差异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原因,使我们能够正确理解中西方在新闻领域方面的异同。

学习目的比较新闻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国、各地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全面深入揭示新闻传播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比较系统地掌握中西方新闻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各种体制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树立跨文化研究意识;对相应概念、界定范畴、特征有全面了解,提高对新闻理念、新闻实践、新闻体制和新闻教育的深刻认识,并学会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重点寻求造成差距的原因。

参考书目1、张威著,《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2、顾潜著,《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孔正毅著,《比较新闻传播学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童兵著,《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5、郝明工著,《无冕国度的对舞:中外新闻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6、张昆著,《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在比较分析中深化新闻传播学研究比较新闻学的特点一、比较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事业本身二、比较新闻学主要、大量使用比较研究法第一章研究比较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两刃相割,利钝乃至;亮论相订,是非乃见。

——王充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

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吸收我们能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

——歌德比较新闻学研究目的第一、探索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任何现象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表现和反映一定的规律,它总是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新闻传媒的新闻传播活动中,重复出现于不同社会事件和其他事实的新闻传播现象里。

比较新闻学研究目的第二、认识不同媒介生态下的新闻传播的特点媒介环境是对媒介置身的环境的静态考察,主要是媒介存在的经济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传播环境则是对媒介运作的整个条件的动态考察,即影响传播效果的多种条件和因素。

媒介生态=媒介环境+传播环境比较新闻学研究目的第三、批判地借鉴外国经验,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报刊的四种理论》马克思:“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比较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的研究对象极其广泛,包括新闻传播的整个领域,对此,我们主要从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播体制、新闻传播运作、新闻传播科研与教育五个层面展开。

把今天的新闻传播活动作为研究的中心和重点,把中国通外国的比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比较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第一、坚持可比性原则;(质异却类同的事物)第二、坚持统一性原则;第三、坚持多样性原则。

例如比较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第一、根据比较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使用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法。

1、同类比较法——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对象以认知其相异点的方法2、异类比较法——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异类对象以认知其相同点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第二、根据比较新闻传播学研究对象发展的连续性和相互联系性,使用异期纵向比较法和同期横向比较法。

1、异期纵向比较法——比较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2、同期横向比较法——对同一历史时期的属于同类的不同对象进行比较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第三、根据比较新闻传播学研究对象的静态性与动态性,使用静态比较法和动态比较法。

1、静态比较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中选取较长的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对某些相对静止和稳定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2、动态比较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对象进行对谈的观察并比较它们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的方法第三章中西新闻传播观念辨析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恩格斯思维的运用,观念的探索,对科学宁静的沉思,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名状的愉快。

——巴尔扎克观念与观点观念是一种思想意识,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观点,指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观念是一系列观点的累积和整理,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新闻观念1、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的看法、思想,2、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行为、现象、新闻媒介及新闻作品等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3、是物化的新闻活动及新闻产品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新闻观念不同的客观环境和社会实践形成不同的观念,而在不同的观念支配下又会产生不同的社会行为,导致不同的社会实践。

不同的新闻传播环境和传播制度下,有不同的新闻传播实践,形成不同的新闻传播体制、机制和方法,因而生产不同的新闻传媒和新闻作品,形成不同的新闻传播观念。

对中西新闻传播观念进行辨析和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奇异,既有助于增进对西方新闻传播观念的了解,又有助于扬长补短,推动我国新闻传播理念与实务的改革与进步。

新闻传播观念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制度和特定传播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中西新闻传播观念的辨析,必须结合中西各国的社会经济背景、政治文化和新闻文化背景展开。

第一节传媒性质观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物。

新闻传媒是大众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物,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

一、西方对传媒性质的认识英、美、法、日、俄等西方国家,政党报纸和商业报纸分属不同阶段,一般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就进入了政党报纸时期。

在经济上依赖政党、政府津贴,报价昂贵,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客和上层资产阶级分子。

报纸是政党和政客争夺政治经济权力的工具,政党报纸的内容以政论为主,新闻消息少,多为政治新闻。

政党或政府控制报纸的手段,主要是征收印花税、津贴、订立叛国罪与煽动诽谤罪等。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法美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给报业发展带来两大影响:一是廉价报纸的兴起,二是推动工人报刊的问世。

廉价报纸即大众化报纸,其特点有:一、在政治立场上标榜为“超党派的独立报纸”。

二、在报纸业务上以新闻报道而不是以评论为主。

政党报纸是以评论为主的,新闻也是以政党新闻为主;大众化报纸不仅以新闻为主,而且以本市新闻为重;三、加强了报纸的经营管理。

19世纪末叶,美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报业开始了兼并、集中的过程,并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垄断报业。

垄断是美国新闻事业的主要特征,也是正确认识美国传媒性质的关键。

在民主和管理中,新闻传媒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工具,一种在社会生活中起交流、调谐和监控作用的公共工具。

报纸与其他大众传媒有两重性:报纸既是商业组织,商业企业,有时社会组织,具有社会职能。

报纸必须标明它能够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来经营,并且仍然能够供给公众准确可靠的消息和公正的评论。

综上所述,美英法等西方社会中的新闻传媒既是社会通讯交往和传播新闻的工具,又是能给鼓动带来赢利的企业。

二、中国对传媒性质的理解中国新闻传媒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环境近代报纸一出现即进入了政党报纸阶段。

早期中国报刊,特别是外国人在华所办报刊,侧重于通消息和传教义,以后改良派、革命派所办报刊,则重于言论与政论,谋取宣传之利。

例如:1、王韬的《循环日报》主张“立言”,即报纸应要议论时政,使“民隐得以上达”。

2、改良派代表郑观应强调办报好处是“通民隐,达民情”等。

3、西方寻求真理的严复,指出报纸是“通中外之故”的工具。

他强调办报可以“一通上下之情、二通中外之故”。

4、维新变法中的梁启超,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把报刊当做政治活动的武器,并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

5、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提出,办报,即以“非常革命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

6、革命大将、书法家于右任提出,报纸当力求成为“正确的言论机关”。

提出“言论独立”的口号,将言论通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革命利益统一起来。

7、另一位革命者章太炎视报刊为舆论机关,办《苏报》时表示“本报务以单纯之议论,作时局之机关”。

中国早期报刊活动家由于政党报纸的实践,对于政党报纸性质的论述同西方类似。

以《申报》的出现为例,作为一张营利性新闻报,重视言论,重视新闻,也为谋取销路而重视开辟广告业务,但鉴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众化报刊并没有蓬勃发展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后则成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观点。

列宁对党报作过精辟的论述“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强调报刊应该“变成在经济上重新教育群众的工具”。

而我国,在借鉴了马列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报纸性质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在资本主义国家,报纸则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报刊是人类作为主体对社会存在——客体的反映。

毛泽东则进一步指出,报刊是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经济的产物。

他说,制度不但是所有制,还包括上层建筑,主要是政权机关、意识形态。

比如报纸,有人说报纸没有阶级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话就不对了,至少在帝国主义消灭以前,报纸、各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反映阶级关系的。

学校教育、文学艺术都是意识形态,都是上层建筑,都是有阶级性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认为,新闻充满是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舆论工具,新闻事业是阶级的舆论工具。

中国改革开放后,有代表性的观点则是“喉舌论。

”胡耀邦:“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当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

”江泽民:“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当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传媒功能观功能即技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新闻传媒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传媒所在的新闻实施的,新闻作为新进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即通过新闻报道传递信息,交流情况。

此外,新闻还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

一、西方对新闻传媒功能的理解美国新闻理论著作《新闻学原理》较早讨论了新闻充满社会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