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的实验室监测共38页
抗凝及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抗凝及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b53852820029bd64793e2c0f.png)
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更多相关新闻时间:2009-6-10 14:46:32,点击:92 (一)抗凝治疗的监测1.肝素,并发出血率平均为7-10%1)APTT—首选指标;肝素用量<5000—10000U/24h,不测;10000U/24h,APTT延长至正常值的1.5—1.7倍;20000—30000U/24h,使APTT较正常值延长1.5—2.5倍。
这样即可取得最佳抗凝疗效,又无严重的出血风险。
2)血浆肝素浓度检测:在APTT为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血浆肝素浓度为0.2—0.5U/ml时,这是肝素治疗的最佳选择。
2.口服抗凝剂:由于应用剂量过大或个体的耐受性不同,口服抗凝剂的出血发生率可达7.1—20.5%。
PT为首选指标,使PTR维持在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或INR值在2.0—3.5),若>2.0时,出血发生率为22%;若<2.0 时,出血率为4%。
(二)溶栓治疗的监测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
据统计,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为5—30%,重度出血为1—2%,致命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为0.2—1.1%,常用以下试验作为监测的指标。
1)Fib、TT、和FDP监测:持续应用溶栓药物,如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可置机体处于高纤溶状态,当Fib低于1.5g/L,TT超过正常对照3倍,FDP超过400ug/L时,其临床出现并发症增加3倍。
因此,目前多数作者认为,维持Fib在1.2—1.5g/L,TT在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FDP在300—400ug/L时最为合适。
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监测:Gulba(1991)报道,在溶栓开始治疗的120分钟内,血浆TAT小于6ug/L。
在鉴别血管持续开通和未通溶栓治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5%和93.8%,故TAT也可以作为观察溶栓治疗疗效的指标。
用以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指标试验参考值允许范围用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20分钟30~60分钟纤溶酶活性筛选凝血酶时间1 6~18秒大于参考值5倍100秒反映Fbg减少、FDP增多指标纤维蛋白原定量2~4克/升0.5~1克/升血浆纤维蛋白<10毫克/升>2000克/升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降解产物(FDP) (溶栓后2小时)产物,是纤溶亢进指标血浆D—二聚体<0.5毫克/升16~30毫克/升6小时血栓被溶解的直接证据2.5~2.7毫克/升24小时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原(PLG)活性80%~120% 2小时<50%48小时恢复正常纤溶酶前体α2-抗纤溶酶(α2-AP)活性80%~120%2小时<50% 天然存在pl抑制剂,纤溶酶形成指标抗凝与深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及其应用评价蔡晓红王鸿利王学锋临床上治疗血栓病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抗凝剂;(2)溶栓剂;(3)抗血小板药物既有达到防止血栓形成,又不至于引起出血等并发症,选择相应指标并及时进行实验室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抗凝系统检测 ppt课件
![抗凝系统检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f9dca1cc22bcd126ff0c44.png)
2.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F TFPI Ⅹa
灭活Ⅶa、TF、Ⅹa
Ⅶa
ppt课件
4
3. 蛋白C系统
蛋白C(Protein C, PC)
蛋白S(Protein S, PS)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ppt课件
11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ppt课件
12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sis,纤溶系统) 最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系统
主要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清除血管 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阻塞,保持血流通畅
XIIa PK
+
纤溶酶原
+
纤溶酶
u-PA t-PA
ppt课件 13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单体
ppt课件 32
五、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监测项目的 选择与应用
普通肝素首选APTT作为监测指标。 低分子肝素常规无需监测,但剂量较大时,可 选用因子Ⅹa抑制试验。 注意监测PLT 口服抗凝药监测指标:首选INR,一般维持在 2.0-2.5之间,一般不超过3.0,<1.5示抗凝无 效.
ppt课件 33
ppt课件
19
诊断试验
二、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PLG)
参考值:75%-140% 临床意义:
PLG:A增高:表示纤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 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PLG:A减低:表示纤溶活性增高,见于原发 性纤溶、继发性纤溶及先天性PLG缺乏症。
ppt课件 20
诊断试验
三、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抗血凝药物实验报告
![抗血凝药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cd1e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0.png)
抗血凝药物实验报告研究和评估抗血凝药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药理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的实验鼠作为研究对象。
2. 抗血凝药物:选择已知具有抗血凝作用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3. 实验分组:将实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 对照组:给予无任何药物处理的实验鼠。
- 实验组:给予抗血凝药物处理的实验鼠。
4. 实验设计:- 注射法:根据药物剂量和浓度,通过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给予实验鼠抗血凝药物。
- 心血管测定:利用心血管监测设备,测量实验鼠的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
- 凝血指标测定:采集实验鼠的血液样本,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凝血指标的变化。
- 凝血功能检测:通过血小板聚集率、出血时间等方法评估实验鼠的凝血功能。
- 组织病理学分析:采集实验鼠的心脏、肝脏等重要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血管栓塞、脏器损伤等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发现,抗血凝药物处理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以下变化:1. 心血管指标:实验组的心率、血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抗凝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没有显著影响。
2. 凝血指标: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指标明显下降,说明抗血凝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
3. 凝血功能: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出血时间延长,说明抗血凝药物可能阻碍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过程,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4. 组织病理学分析:实验组的心脏、肝脏等组织样本未观察到明显的血管栓塞和脏器损伤现象。
综上,抗血凝药物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抗凝作用,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阻碍血小板功能,并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然而,在实验组织样本的组织病理学分析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血管栓塞和脏器损伤现象,这可能与实验进行时药物剂量和时间的选择有关。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抗血凝药物的药理机制、潜在的副作用和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等。
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长城会议
![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长城会议](https://img.taocdn.com/s3/m/8cc189570066f5335a812194.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 王学锋
1
A Cell-Based Model of Coagulation and Potential Targets
2
抗凝药物发展史
1930s
普通肝素
1940s
华法林
1980s
低分子量肝素
1990s
静脉直接 凝血酶抑制剂
2002
静脉间接 Xa抑制剂
素水平
Arch Intern Med. 1997;157:2475.
25
aPTT vs. Heparin Assay
持续aPTT不到治疗水平与VTE的发生或复发有关: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1997:3:S64-67.
24 h内治疗浓度达标:
87% of patients using Anti-Xa
Percent recurrent CV events*
Subtherapeutic (<60s)
9
Therapeutic (≥60s)
8.1
8
6.9
7
RR=1.22
RR=1.84
6
(0.87-1.22)
5
4.8 4
4
(1.25-2.70) P < 0.005
3.8
RR=2.21 (1.47-3.31) P < 0.0001
20
aPTT 试剂变异
Reagent
aPTT Range
Corresponding to
0.3 – 0.7 U/mL
Actin
54.6 – 87.6
IL Test
63.3 – 101.4
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课件,幻灯PPT课件
![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课件,幻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11102052ea551810a6873b.png)
常用口服抗凝剂
华法令(warfarin) 双香豆素(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新抗凝,acenocoumarol) 双香豆乙酯(etyl-biscoumacetate) 环香豆素(cycloxournarol)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本试验简便、敏感、快速和实用,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 选指标
各种 APTT 试剂对肝素的反应性差异甚大,难以建立统一 标准,导致临床使用肝素的监测结果不准确
APTT 是反应血浆的总凝固性,受血中内源凝血系统各因 子的含量和某些抗凝物质的影响而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在血样中若因实验操作激活了血小板,血小板释放出血小 板第 4 因子(PF4)可以中和肝素,也致使 APTT 结果不 准确
若 BPC<50×109/L,则需停用肝素或输注单采血小板 悬液,以将血小板数提高至 80×109/L 以上,严防血小 板减低
(二)低分子量肝素(LMWH)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也有引起临床出血的可能性,但其出血 发生率仅为普通肝素的 1/3。因此,每天应用一剂3000AXaU LMWH 作皮下注射时,可以不作监测,但是剂量较大LMWH 作静脉持续滴注时,则需作实验室监测。国际上推荐选用下 列试验之一作监测
血浆肝素浓度测定
APTT 较正常对照延长 1.5 ~ 2.5 倍时,肝素浓度 为 0.2 ~ 0.5 IU/ml,故以 0.2 ~ 0.4 IU/ml 为宜
2. 活化凝血时间(ACT)
在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过程中,需常规应用较大剂量的肝 素(>10U/ml)作为抗凝剂,此时一般选用 ACT 作为监 测试验
(argatroban)等是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1.0 ATU(抗血栓单位)中和 1.0 IU 凝血酶 剂量 0.1mg/kg.h×4d,静滴;或0.5mg/kg.次,每日2次
抗凝血的实验报告
![抗凝血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fe03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9.png)
抗凝血的实验报告抗凝血的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伤口愈合和止血中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当血液凝固过度或凝血功能异常时,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如血栓形成、中风等。
因此,研究抗凝血的药物和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药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以期为抗凝血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常见的抗凝血药物:肝素、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作为实验材料。
此外,还准备了正常人血浆和凝血酶。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将正常人血浆分为若干等份,分别加入不同药物。
然后,将每个样品与凝血酶混合,并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其凝固情况。
为了准确测量凝固时间,我们使用了标准的凝血时间测定方法。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 肝素的抗凝血效果最强。
加入肝素后,血浆明显延长了凝固时间,凝固过程变得缓慢。
这是因为肝素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 华法林的抗凝血效果次之。
与肝素相比,华法林的作用稍微较弱。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从而影响凝血因子的产生和功能。
然而,由于华法林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效果。
3. 阿司匹林的抗凝血效果较弱。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减少血栓的形成。
虽然它对血液凝固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肝素和华法林而言,其抗凝血效果较弱。
讨论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抗凝血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起到强效的抗凝血作用,适用于急需迅速抗凝的情况。
华法林则具有长效的抗凝血效果,适合长期使用。
而阿司匹林则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较为有限。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抗凝血药物的使用是需要谨慎的。
过度的抗凝血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而过弱的抗凝血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评估了肝素、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等常见抗凝血药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抗凝药的实验室监测
![抗凝药的实验室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dcbd091fde80d4d8d05a4f0f.png)
影响华法林药效的因素
1.影响华法林吸收的:考来烯胺(消胆胺)、胃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
2.诱导肝药酶:抗结核药(利福平、 利福喷汀);皮质激 素抑制剂(氨鲁米特、米托坦、波生坦);抗癫痫药(卡马 西平、苯妥英钠、巴比妥类);安体舒通(螺内酯)
3.影响维生素K的因素 4.影响凝血因子的因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
PT结果的报告方式
秒数(S)
参考值为9.8-12.1s;待测者的结果超过正常对照3s以 上有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用病人PT值 / 正常人PT值来表达;其参考值为0.80-1.15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INR=
MNPT (Mean normal PT)
百分比活性
(
(
Patient PT
维K缺乏的原因
1. 影响维K的摄入:新生儿,禁食。 2. 影响维K的吸收:肠道病变,胆道阻塞。
3. 影响维K的利用:双香豆素类(华法林), 杀鼠剂(抗凝作用可持续51天-13月)。 4. 影响维K的合成:长期抗生素(尤其是头 孢类抗生素)使用。
头孢类抗生素干扰凝血的机制
1.减少VK的合成:(包括广谱抗生素)肠道菌 群失调导致维生素K合成吸收障碍。 2.干扰VK的利用:含有N-甲基硫化四氮唑(NMTZ)基团的头孢菌素,可与维生素K竞争,从 而阻碍谷氨酸的羧化。 含有N-MTZ的头孢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头 孢哌酮、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唑林。
抗凝药的实验室监测
概念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些干扰凝 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抗凝药物的作用靶点及发展历史
2008年 p.oⅡa和Ⅹa 因子抑制剂
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
![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a8ec0cc158fb770bf68a5582.png)
强 调 预 防!
一般预防 机械预防 药物预防
精选2021版课件
15
DVT预防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
对于存在高出血风险的ICU 病人,应采用机械方法预防DVT (推荐级别:1B)
一旦高出血风险降低,应开始药物预防或联合机械预防方法 (推荐级别:1C)
对于存在中度DVT 风险并除外高出血风险的ICU 病人,应采 用LMWH 或UFH 预防(推荐级别:1A )
检测 血浆抗Xa因子活性 (0.5-1.5U/ml)
精选2021版课件
10
口服抗凝剂
华法林 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VTE的
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 心腔内血栓形成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对照的1.5~2.5倍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 达到治疗水平前,每日测定INR ;其后2周每周
2009 日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专家共识
2001 ISTH 科学与标准委员会通信: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定义、临床 与实验室标准及评分系统的意见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精选2021版课件
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是目前治疗HIT的首选药物
精选2021版课件
12
几种抗凝剂特性比较
肝素 LMWH 阿加曲班 水蛭素
抑制凝血酶 间接 间接
分子量约
12000 500
结合速度
快
慢
结合方式
不可逆 不可逆
作用强度
+++ +
剂量反应曲线 很快 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抗凝药的实验室监测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