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合集下载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例口服抗凝剂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的分析

200例口服抗凝剂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的分析

200例口服抗凝剂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国际标准化比
值监测的分析
张艳华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1(034)002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口服抗凝剂治疗中,使用PT监测时INR值的允许范围.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华法林用量的200例患者的P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用仪器日本CA-510血凝仪和原机试剂.结果: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时,女性患者PT的INR 允许范围要小于男性患者;随着口服抗凝药使用剂量的增加,PT的INR允许范围也略有增大.结论:口服抗凝剂PT监测的INR允许范围为1.18~2.90.性别和使用时间及剂量不同时,PT监测的INR允许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个体化.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张艳华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四医院社区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瓣膜置换术后用PT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口服抗凝剂的意义 [J], 张晓兵;杨丽华;刘泽军
2.标准曲线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J], 郑均;黄宇烽;随桂美;涂福来
3.定值曲线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J], 严达刚;周泓君;华毅;张仪佳
4.心脏支架后口服抗凝药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监测分析 [J], 冷桂荣
5.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采用EDTA抗凝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J], 王明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血象

凝血象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范围:比值为0.82-1.15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
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来源: ★马飞★的日志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凝血五项

凝血五项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④治疗肺梗塞 2.0—4.0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考试题库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考试题库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考试题库1、单选男性,62岁,全身骨痛半年,十年前曾做过全胃切除术。

体检: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无肿大。

检验:血红蛋白量91g/L,白细胞数3.8×109/L,血(江南博哥)小板数85×109/L。

血清IgG55g/L,IgA10g/L,IgD0.2g/L,IgM6g/L,IgE0.8g/L。

胸部X线片显示:肋骨有破坏。

对诊断该病最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检查是哪一项()A.蛋白电泳B.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C.肾功能检查D.细胞化学染色E.骨髓检查正确答案:E2、单选细胞内铁主要存在于()A.细胞间隙B.巨核细胞C.巨噬细胞D.环铁细胞E.幼红细胞正确答案:E3、单选口服抗凝剂治疗的监测可选用下列哪项试验()A.APTTB.PTC.TTD.FIBE.PLT正确答案:B4、单选下列哪项不能用于急性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A.起病缓急不同B.发病原因不同C.发展快慢不同D.骨髓检查特点不同E.预后不同正确答案:B5、多选下列不应作为观察骨髓穿刺是否成功的指标有()A.可见骨髓小粒B.粒/红比值小于2:1C.镜下可见骨髓中特有细胞成分D.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E.骨髓杆状核/分叶核小于外周血杆状核/分叶核正确答案:B, E6、单选染色体核型中缩写符号“cen”表示()A.倒位B.嵌合体C.易位D.着丝粒E.无着丝粒碎片正确答案:D7、单选骨髓和外周血中分叶核粒细胞的NAP积分在下列哪种疾病时常呈明显降低()A.淋巴瘤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B8、单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的部位是()A.细胞表面B.细胞膜上C.细胞核中D.细胞质内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9、单选?患者男性,48岁,乏力、体重减轻4月余。

体检:脾肋下5指,肝脏肋下2指,胸骨有压痛。

血象:Hb78g/L,WBC35.2×10/L,PLT196×10/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7%、中性杆状核细胞23%、中性分叶核细胞3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4%,淋巴细胞6%。

凝血7项化验凝血机制、指标意义及灵活结合临床治疗手段和重要步骤

凝血7项化验凝血机制、指标意义及灵活结合临床治疗手段和重要步骤

凝血7项化验凝血机制、指标含义以及灵活结合临床实际治疗手段和重要步骤凝血功能检查是临床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检查,其中涉及多个指标,每个指标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第1步明确凝血机制生理性凝血机制如下图所示:第 2 步牢记各项指标含义PT(凝血酶原时间):11~17 s。

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超过正常对照 3 s 以上为异常。

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过程中,维持 PT 在正常对照的 1~2 倍最为适宜。

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I、V、VI、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充进(DIC后期)、口服抗凝剂、肝素应用、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SLE)等缩短: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季药、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PT%(PT 活动度):70~150%。

与凝血酶原时间的意义相同,且更能准确地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 PT% 的高低能够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如果 PT% 持续下降而无上升趋势,则提示预后极差。

无明显临床意义。

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加重期、重型肝炎、胆道阻塞、胆汁淡积可以反应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0.8~1.5。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用量,且较凝血酶原时间更准确。

增高降低临床意义同PT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8~43.5 s。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超过正常对照 10 s 以上为异常。

由于肝素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是用来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使其延长 1.5~2.5 倍为宜。

血浆凝血因子W、IX和X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凝血因子XI缺乏症;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II)、V、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痘、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液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血液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SLE等。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药学综合与技能丨常用药物的治疗监护(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治疗监护)

药学综合与技能丨常用药物的治疗监护(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治疗监护)

药学综合与技能丨常用药物的治疗监护(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治疗监护)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治疗监护用药原则抗凝血药:降低血液凝固性以防止血栓的形成,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纺治。

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血药有三类,即维生素K拮抗剂、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1)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有华法林钠(只有体内抗凝作用),作用强且稳定,且价格便宜。

其作用与肝素比,应用疗便、价格便宜且作用持久。

(2)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以起效迅速,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可防止急性血栓形成而成为抗血栓首选药。

低分子肝素主要有依诺肝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

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对延长凝血激酶(APTT)作用弱,血浆半衰期长2倍,对血小板功能、脂质代谢影响小。

(3)直接凝血酶拮抗剂包括凝血因子Xa抑制剂磺达肝癸钠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重组水蛭素和比伐卢定;另外,阿加曲班主要针对凝血因子Ⅱa和Xa因子抑制剂;合成戊糖和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有希美加群。

抗血小板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药。

围绕激活血小板聚集的主要因素,抗血小板药按作用机制可分为6个亚类:(1)环氧酶抑制剂主要有阿司匹林。

(2)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

(3)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目前临床应用的有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拉米非班。

(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5)血小板腺苷环化酶刺激剂主要激活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药物有肌苷、前列环素、依洛前列素和西卡前列素。

(6)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主要有奥扎格雷钠。

根据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与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同时颁布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治疗最新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治疗包括三大策略: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

一旦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尽快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抗凝血药。

血液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血液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血液凝血功能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凝血酶原时间(PT):这项指标用于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0-14秒。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项指标主要用于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如Ⅷ、Ⅸ、Ⅺ等。

它也是监测肝素用量的重要指标。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5-37秒。

3. 凝血酶时间(TT):这项指标用于检查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2-16秒。

4. 纤维蛋白原(FIB):这是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蛋白质,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4g/L。

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这项指标升高可能表示体内有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现象。

6. D-二聚体(D-Dimer):这项指标升高可能表示体内有血栓形成或高凝状态。

7. 抗凝血酶Ⅲ(AT-Ⅲ):这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之一,它的缺乏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这些凝血指标的变化可能反映各种疾病状态,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感染、肿瘤、创伤等。

同时,这些凝血指标的异常也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了解这些凝血指标的正常范围和变化意义,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口服抗凝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口服抗凝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口服抗凝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透析患者需要定期抽血化验血小板计数,必要时查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酶致活酶时间测定。

常用口服抗血小板及抗凝剂有:阿司匹林、泰嘉、双喀达莫、波立维、华法林、倍林达等,适用于长期治疗。

抗凝药物可以抑制凝血启动或血栓形成。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心率、体温、呼吸、血压、出血倾向等。

如出现淤斑、紫瘢、牙龈出血、血尿、黑便、腹痛、妇女月经量明显过多、皮下关节血肿等出血征象,特别是泌尿道和消化道,需立即就医,遵医嘱减量或停服,必要时输血等。

若接受其他有创检查或者手术前,需告知医生有抗凝药物史。

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1)轻度出血如牙龈出血、皮肤淤点,可根据化验结果遵医嘱减少抗凝药物用量。

(2)明显出血如鼻血不止、血尿,甚至呕血、咯血、颅内出血等,立即停止用药,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甚至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待出血停止度过安全期后,重新评估用药剂量。

服华法林凝血四项标准

服华法林凝血四项标准

华法林凝血四项指标要求是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之间,此时出血及血栓栓塞风险最低。

INR的临床意义为监测抗凝剂的剂量,应将INR控制在2.0~3.0范围内。

INR缩短时,抗凝作用弱易形成血栓,延长时易导致出血。

心房颤动、瓣膜病及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均需服用抗凝剂进行预防或治疗。

华法林是最常见口服抗凝药,口服该药时,需不断调整剂量至INR处于2.0~3.0之间。

因此,华法林一般治疗2~3天后,就需每日或隔日监测INR值,直至稳定;1周后需再次复查;若完全稳定后,可每4周监测1次。

华法林用药需反复行凝血功能检查,建议固定在同一医师指导下用药及监测。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血液的凝血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凝血过程示意图凝血四项包括、、、。

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术前准备,抗凝剂的用量观察,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估。

一、凝血酶原时间()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1、延长: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酶原及有关凝血因子生长障碍。

③维生素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维生素K,当维生素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可见于阻塞性黄疸。

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

2、缩短: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早期、心梗、脑血栓等。

3、国际化标准比值()主要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目标值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作用,能加速X因子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时间。

时间是检查内原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也可用来检测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临床意义1、延长:①凝血因子Ⅷ、Ⅸ、Ⅺ、血浆水平减低如甲、乙血友病,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

②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缺乏,因子V、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凝分析仪的检查项目有哪些作用

血凝分析仪的检查项目有哪些作用

血凝分析仪的检查项目有哪些作用血凝分析仪的检测项目就是检验科临床检查重点项目之一,凝血四项的检查,类别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

凝血四项是手术前必查项目,也是需要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必备检查。

血凝仪的作用十分重要,和血液分析仪一样是检验科必备医疗器械。

海力孚血凝分析仪有双通道和四通道两种型号,下面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凝仪有哪些检查项目,这些检测项目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

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

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为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参考值为24-36秒。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为2—4g/L。

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

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抗Xa活性检测在抗凝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抗Xa活性检测在抗凝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抗Xa活性检测在抗凝药物监测中的应用赖宇尧,李桂珊,王志明,张 珊,廖守万(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121)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08.038收稿日期:2020 04 26;修回日期:2020 07 13摘要:抗Xa活性分析首先用于测量血浆中的肝素含量,其检测原理是发色底物法。

目前,抗Xa活性分析可以检测能抑制Xa活性的抗凝药物浓度。

它通过检测外源添加的活化因子a被普通肝素 抗凝血酶复合体、低分子肝素 抗凝血酶复合体、磺达肝葵钠 抗凝血酶复合体、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抑制程度,来反映接受相应治疗的药物浓度。

本文综述了这些抗凝药物的特征,以及抗Xa活性分析在监测这些抗凝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关键词:抗Xa活性检测; 普通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璜达; 直接口服抗凝剂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AnApplicationofAnti XaAssayinMonitoringofAnticoagulantsLAIXuyao,LIGuishan,WANGZhiming,ZHANGShan,LIAOShouwan(ClinicalLaboratory,Nan′aoPeople′sHospital,ShenzhenDapengNewDistrict,Shenzhen518121,China)Abstract:Theanti Xaassayisfirstlyintroducedtomeasuretheconcentrationofheparininplasma.Theprincipleofitischromogenicsubstrateassay.Atpresent,theanti XaassaycanmeasuretheconcentrationofanticoagulantsthatinhibitsfactorXa.Togeneratethedrugconcentration,theassaymeasurestheextenttowhichexogenousfactorXaisinhibitedbycomplexesofunfractionatedheparin(UFH) antithrombin,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 antithrombin,fondaparinux antithrombinordirectoralanticoagulants(DOACs)inpatientsbeingtreatedwithUFH,LMWH,fondaparinuxorDOACs,respectively.ThispaperreviewsthecharacteristicsofUFH,LMWH,fondaparinuxandDOACs,alsotheutilitiesandlimitationsofanti Xaassayinmonitoringtherapywiththeseanticoagulants.Keywords:Anti Xaassay; Unfractionatedheparin;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Fondaparinux;DOACs 普通肝素和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类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1]。

2023抗凝剂口服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2023抗凝剂口服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2023抗凝剂口服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一、背景
本文旨在制定针对使用抗凝剂口服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规范,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二、口服抗凝剂的定义
口服抗凝剂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的药物,通过口服给药途径进入人体。

三、适应症
口服抗凝剂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已确诊为血栓疾病的患者;
2. 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等;
3. 有潜在血栓风险的患者,如有家族遗传性血栓病史、长期服用类固醇等。

四、常见的口服抗凝剂
常见的口服抗凝剂包括:
1. 单纯型华法林;
2. 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等。

五、护理规范
在口服抗凝剂治疗过程中,护士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用药史;
2. 确保患者理解用药的目的和剂量;
3. 监测患者口服抗凝剂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 提供患者关于用药期间饮食、日常活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咨询;
5.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提供支持。

六、注意事项
在口服抗凝剂治疗过程中,护士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 避免过度用药或漏服,保持剂量的稳定性;
3.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同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
4. 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和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指导。

七、总结
本文提供了2023抗凝剂口服护理规范专家共识的完整版,为护士在口服抗凝剂治疗中提供了相关的指导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口服华法林抗凝剂的监测

口服华法林抗凝剂的监测

口服华法林抗凝剂的监测钟莉【摘要】目的:检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剂使用中,使用PT监测时INR比值的允许范围.方法:在我院随访治疗的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使用华法林后PT值的检测,仪器选择北京普利生C2000-A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结果:男性PT-INR值在(1.84±0.65)之间,女性PT-INR值在(1.80±0.62)之间.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PT值的INR允许范围.国人INR比值以1.8~2.5为宜,不超过3.0.【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024)002【总页数】2页(P198-199)【关键词】华法林;血浆凝固酶原时间测定;INR【作者】钟莉【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6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双香豆素类的抗凝剂,以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临床常用的是华法林。

使用华法林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实验室监测下服用。

监测指标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由于PT值在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相差很大,因此,现采用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统一判断治疗结果。

本文采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的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对研究期间50例口服华法林患者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对象为在我院随访治疗的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

1.2 仪器与试剂使用仪器为北京普利生C2000-A型全自动凝血仪,采用双路磁珠法,试剂为该公司配套试剂,国际敏感指数ISI:1.05。

1.3 检测方法抽取患者空腹血1.8m l,注入真空管9∶1枸橼酸钠抗凝,离心10m in,3 000r/m in,同时室内质控,均在控。

2h内检测完毕。

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 12例。

男性 PT-INR值在(1.84±0.65)之间,女性PT-INR 值在(1.80±0.62)之间。

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应为0.8-1.5,国际上的重点是用凝血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比凝血酶原的监测时间更准确。

过度使用治疗药物会导致出血,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须注意监测凝血指标,其中常用的四个指标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体外凝血系统敏感、常用的筛选试验,不同方法和试剂的结果相差大,因此必须设置正常控制值。

如果测量值超过正常控制值超过3秒,则为异常;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内
源性凝血系统敏感、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3、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是将"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添加到受试血浆中直到纤维蛋白丝开始出现所需的时间,手动方式16-18秒,超过正常控制值超过3秒异常;
4、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也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底物,FIB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纤维蛋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凝血酶比浊法为2-4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 INR在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髋部外科手术前深静脉治疗肺梗塞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人工瓣膜手术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 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正常参考值
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也有的说11~15秒)。

12-16秒。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2、临床应用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

9.生物参考区间
PT: ~秒 INR值:~
10.危急值
PT ≥18秒
11.病人结果的可报告范围
PT:7 ~ 100秒
12.临床意义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DIC 早期、急性心肌硬塞等)、血栓性疾病(脑血栓形成、急性)、多发性骨髓瘤、洋地黄中毒、乙醚麻醉后。

监测口服抗凝药(如华发令、双香豆素等)的重要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男性11~,女性。

那么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了该怎么办,需要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下面来了解一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杜主任是怎样解释的。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

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之所以是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

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

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

杜主任提醒: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