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商品玉米标准(doc 7页)
进口一等玉米质量标准
进口一等玉米质量标准一、前言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不仅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还为畜禽提供了重要的饲料。
进口一等玉米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进口一等玉米的质量要求,推动健康、高效、可持续地发展农业产业。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进口一等玉米的质量评定,适用于从国外进口的玉米产品,用于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畜牧养殖等领域。
三、术语和定义1. 一等玉米: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的玉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商品性能。
2. 含杂率:玉米中杂质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3. 含水率:玉米中水分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4. 色泽:玉米颗粒外观的颜色和光泽状况。
5. 规格:玉米颗粒的大小、形状、完整性、光滑度等外观特征。
四、质量要求1. 外观:玉米颗粒应色泽鲜艳、完整饱满、光滑无瑕疵、无霉变、无异味。
2. 含杂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限量。
3. 含水率: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上限。
4. 规格:玉米颗粒应一致规整,大小均匀,形状完整,无碎粒、变形等。
5. 营养成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富含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五、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通过目视检查,观察玉米颗粒的色泽、完整性、光泽等外观特征。
2. 含杂率检验:采用分选法,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去除杂质,再称重计算含杂率。
3. 含水率检验:采用干燥法或称重法测定玉米颗粒中的水分含量。
4. 规格检验:通过目视检查和称重、量尺等方式,检验玉米颗粒的大小、完整性、形状等外观特征。
5. 营养成分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玉米中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六、质量控制1. 进口一等玉米应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并提供检验证明。
2. 严格控制玉米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防止霉变和变质。
3. 对从事玉米进口业务的企业和个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58号、第22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58号、第2259号)佚名【期刊名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75-78)【正文语种】中文第2258号编者按:《农产品等级规格评定技术规范通则》等131项标准经专家审定通过,由农业部于2015年5月21日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 NY/T 2714-2015 农产品等级规格评定技术规范通则2 NY/T 2715-2015 平菇等级规格3 NY/T 2716-2015 马铃薯原原种等级规格4 NY/T 2717-2015 樱桃良好农业规范5 NY/T 2718-2015 柑橘良好农业规范6 NY/T 2719-2015 苹果苗木脱毒技术规范7 NY/T 2720-2015 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技术规范8 NY/T 2721-2015 柑橘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9 NY/T 2722-2015 秸秆腐熟菌剂腐解效果评价技术规程10 NY/T 2723-2015 茭白生产技术规程11 NY/T 2724-2015 甘蔗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12 NY/T 2725-2015 氯化苦土壤消毒技术规程13 NY/T 2726-2015 小麦蚜虫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14 NY/T 2727-2015 蔬菜烟粉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15 NY/T 2728-2015 稻田稗属杂草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16 NY/T 2729-2015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检测规程17 NY/T 2730-2015 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规范18 NY/T 2731-2015 小地老虎测报技术规范19 NY/T 2732-2015 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螟蛾类)20 NY/T 2733-2015 梨小食心虫监测性诱芯应用技术规范21 NY/T 2734-2015 桃小食心虫监测性诱芯应用技术规范22 NY/T 2735-2015稻茬小麦涝渍灾害防控与补救技术规范23 NY/T 2736-2015 蝗虫防治技术规范24 NY/T 2737.1-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第1部分:稻纵卷叶螟25 NY/T 2737.2-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第2部分:稻飞虱26 NY/T 2738.1-2015 农作物病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小麦条锈病27 NY/T 2738.2-2015 农作物病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白粉病28NY/T 2738.3-2015 农作物病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29 NY/T 2739.1-2015 农作物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30 NY/T 2739.2-2015 农作物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北方水稻延迟型冷害31 NY/T 2739.3-2015 农作物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北方春玉米延迟型冷害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32 NY/T 2740-2015 农产品地理标志茶叶类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写指南33 NY/T 2741-2015 仁果类水果中类黄酮的测定液相色谱法34 NY/T 2742-2015 水果及制品可溶性糖的测定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35 NY/T 2743-2015 甘蔗白色条纹病菌检验检疫技术规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36 NY/T 2744-2015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检测核酸斑点杂交法37NY/T 2745-2015 水稻品种鉴定SNP标记法38 NY/T 2746-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烟草39 NY/T 2747-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花苜蓿和杂花苜蓿40 NY/T 2748-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人参41 NY/T 2749-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橡胶树42 NY/T 2750-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凤梨属43 NY/T 2751-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洋葱44 NY/T 2752-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非洲凤仙45 NY/T 2753-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红花46 NY/T 2754-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华北八宝47 NY/T 2755-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韭48 NY/T 2756-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莲属49 NY/T 2757-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青花菜50 NY/T 2758-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石斛属51NY/T 2759-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仙客来52NY/T 2760-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香蕉53 NY/T 2761-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杨梅54 NY/T 2762-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南瓜(中国南瓜)55NY/T 2763-2015 淮猪56 NY/T 2764-2015 金陵黄鸡配套系57 NY/T 2765-2015 獭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58 NY/T 2766-2015 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59 NY/T 2767-2015 牧草病害调查与防治技术规程60 NY/T 2768-2015 草原退化监测技术导则61 NY/T 2769-2015 牧草中15种生物碱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62 NY/T 2770-2015 有机铬添加剂(原粉)中有机形态铬的测定63 NY/T 2771-2015 农村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建设标准64 NY/T 2772-2015 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65 NY/T 2773-2015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装备建设标准66 NY/T 2774-2015 种兔场建设标准67 NY/T 2775-2015 农作物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糖料甘蔗68 NY/T 2776-2015 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标准69 NY/T 2777-2015 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70 NY/T 2778-2015 骨素71 NY/T 2779-2015 苹果脆片72 NY/T 2780-2015 蔬菜加工名词术语73 NY/T 2781-2015 羊胴体等级规格评定规范74 NY/T 2782-2015 风干肉加工技术规范75 NY/T 2783-2015 腊肉制品加工技术规范76 NY/T 2784-2015 红参加工技术规范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77 NY/T 2785-2015 花生热风干燥技术规范78 NY/T 2786-2015 低温压榨花生油生产技术规范79 NY/T 2787-2015 草莓采收与贮运技术规范80 NY/T 2788-2015 蓝莓保鲜贮运技术规程81 NY/T 2789-2015 薯类贮藏技术规范82 NY/T 2790-2015 瓜类蔬菜采后处理与产地贮藏技术规范83 NY/T 2791-2015 肉制品加工中非肉类蛋白质使用导则84 NY/T 2792-2015 蜂产品感官评价方法85 NY/T 2793-2015 肉的食用品质客观评价方法86 NY/T 2794-2015 花生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近红外法87 NY/T 2795-2015 苹果中主要酚类物质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88 NY/T 2796-2015 水果中有机酸的测定离子色谱法89 NY/T 2797-2015 肉中脂肪无损检测方法近红外法90 NY/T 2798.1-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91 NY/T 2798.2-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2部分:大田作物产品92 NY/T 2798.3-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3部分:蔬菜93 NY/T 2798.4-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4部分:水果94 NY/T 2798.5-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5部分:食用菌95 NY/T 2798.6-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6部分:茶叶96 NY/T 2798.7-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7部分:家畜97 NY/T 2798.8-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8部分:肉禽98 NY/T 2798.9-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9部分:生鲜乳99 NY/T 2798.10-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0部分:蜂产品100 NY/T 2798.11-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1部分:鲜禽蛋101 NY/T 2798.12-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2部分:畜禽屠宰102 NY/T 2798.13-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3部分:养殖水产品103 NY/T 2799-2015 绿色食品畜肉104 NY/T 658-2015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658-2002 105 NY/T 843-2015 绿色食品畜禽肉制品NY/T 843-2009 106 NY/T 895-2015 绿色食品高粱 NY/T 895-2004 107 NY/T 896-2015 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 NY/T 896-2004 NY/T 902-2004,NY/T 429-2000 109 NY/T 1049-2015 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 NY/T 1049-2006 110 NY/T 1055-2015 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 NY/T 1055-2006 111NY/T 1324-2015 绿色食品芥菜类蔬菜 NY/T 1324-2007 112 NY/T 1325-2015 绿色食品芽苗类蔬菜 NY/T 1325-2007 113 NY/T 1326-2015 绿色食品多年生蔬菜 NY/T 1326-2007 114 NY/T 1405-2015 绿色食品水生蔬菜 NY/T 1405-2007 115 NY/T 1506-2015 绿色食品食用花卉 NY/T 1506-2007 116 NY/T 1511-2015 绿色食品膨化食品 NY/T 1511-2007 117 NY/T 1714-2015 绿色食品即食谷粉 NY/T 1714-2009 118 NY/T 5295-2015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NY/T 5295-2004 119 NY/T 544-2015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技术 NY/T 544-2002 120 NY/T 546-2015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断技术NY/T 546-2002 108 NY/T 902-2015 绿色食品瓜籽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21 NY/T 548-2015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技术 NY/T 548-2002 122 NY/T 553-2015 禽支原体PCR检测方法 NY/T 553-2002 123 NY/T 562-2015 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 NY/T 562-2002 124 NY/T 576-2015 绵羊痘和山羊痘诊断技术NY/T 576-2002 125 NY/T 635-2015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NY/T 635-2002 126 NY/T 798-2015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798-2004 127 NY/T 983-2015 苹果采收与贮运技术规范 NY/T 983-2006 128 NY/T 1160-2015 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NY/T 1160-2006 129 NY/T 1392-2015 猕猴桃采收与贮运技术规范 NY/T 1392-2007 130 SC/T 6074-2015 渔船用射频识别(RFID)设备技术要求131 SC/T 8149-2015 渔业船舶用气胀式工作救生衣第2259号编者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基体标准物质定值技术规范》等19项标准经专家审定通过,由农业部于2015年5月21日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
国际标准玉米质量指标定稿版
国际标准玉米质量指标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1.0?≤14.0?正常2?≥685?≤6.03≥650?≤8.04≥620?≤10.0?5?≥590?≤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
二、玉米霉菌毒素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
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
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
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
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
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
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
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
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国家商品玉米标准是指为了保证玉米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国家商品玉米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要求:国家商品玉米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外观要求,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玉米应该具有明亮的黄色、均匀的颗粒大小和完整的形状。
2. 内部质量要求:国家商品玉米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内部质量要求,包括含水量、杂质含量、霉变程度等。
玉米的含水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保存和使用。
杂质含量和霉变程度也是评判玉米质量的重要指标。
3. 营养成分要求:国家商品玉米标准规定了玉米的营养成分要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等。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4. 农药残留标准:国家商品玉米标准规定了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农药残留是评判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指标,过高的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玉米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保证食品安全:国家商品玉米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玉米的质量和安全。
这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促进产业发展:国家商品玉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
通过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可以提高玉米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3. 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商品玉米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标准规定了玉米的质量要求,消费者可以根据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玉米产品,避免因低质量的玉米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4. 提高玉米产品的附加值:国家商品玉米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玉米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符合标准的玉米产品,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总之,国家商品玉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玉米质量和安全、促进产业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提高产品附加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才能确保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玉米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玉米》国家标准修订情况说明
5、增加了检验规则
按照质量管理和监管的要求,在新标准文 本中增加了检验规则,对检验的一般规则、 检验批和结果判定作了明确解释,便于使 用操作。
6、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
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的规定,提出 了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 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 份等要求。 保障了用户和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进一步维护了三者的利益,也便于产品的 溯源和召回,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七次会议
2007年4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粮油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第一届七次会议,各位委员对《玉米》 国家标准的送审稿进行讨论审定,并投票表决原 则通过了该标准送审稿。
07年4月23日《玉米》标准修订工作组根据专家提 出的意见,重新整理,形成《玉米》国家标准报批 稿。
玉米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2006年11月1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在长 春召开了《玉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河南省、内 蒙古自治区等省(区)粮食局、陕西省粮油质检站 和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
通过了玉米标准修订工作方案; 明确了玉米标准修订的基本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各单位任务分工; 重点对《高水分玉米容重定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决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和 中储粮吉林分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辽宁分公司、内 蒙古分公司共同承担高水分玉米容重定等实验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吉林省粮食局负责数据分析汇总。
2007年3月23日,国家粮食局发文,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各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公司、有 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全体粮标委委员及技术工作组等对 《玉米》国家标准的意见,并同时在粮标委网站公开征求全 社会的意见。 共接到反馈意见47条,其中采纳和部分采纳的有17条,部 分采纳7条,未采纳有23条。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了 修改,形成《玉米》国家标准送审稿。
《玉米》新标准GB 1353-2017与旧检验标准GB 1353-2009对比
Nov. 2017 CHINA FOOD SAFETY 49行业聚焦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着国计民生。
《玉米》标准的变更先后经历了《玉米》GB1353-1999、《玉米》GB1353-2009、《玉米》GB1353-2017。
《玉米》GB 1353-2017是目前最新的检验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与GB 1353-2009略有不同。
本文主要对比了它们的技术差别。
标准的性质《玉米》GB 1353-2017与《玉米》GB 1353-2009的性质均为强制性标准。
GB 1353-2017与GB 1353-2009的主要技术差异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差异GB 1353-2017《玉米》增加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增加了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增加了LS/T 6103《粮油检验粮食水分测定水浸悬浮法》;增加了LS/T 6117《粮油检验容重测定水浸悬浮法》;减少了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减少了LS/T 3701 《HGT-1000型谷物容重器》。
定义有变化的术语(1)容重:按规定方法测得单位容积内玉米籽粒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不完善粒:有缺陷或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
(3)破损粒:旧标准中是“破碎粒”,新标准中是“破损粒”,但它们的定义内容却是相同的。
(4)生芽粒:幼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幼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
(5)热损伤粒:发热或干燥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
(6)干燥热损伤粒:干燥受热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7)色泽、气味。
色泽:具有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气味:具有一批玉米固有的正常气味,无异味。
(8)增加了“水分含量”定义。
样品中所水分的质量占玉米总质量的百分率。
关于玉米种植的各项标准制度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1999前言GB1353―1986《玉米》已实施12年之久,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玉米食用比例大幅下降,目前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和工业用粮;玉米品种及栽培、收获均有较大的改变。
根据目前的情况并参考其他农业大国的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技术改变:――将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将水分指标统一为不超过14. 0%。
――增加不完善粒指标,定为不超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53―19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陶英、李长久、谢玉珍、张雪梅、封成斌。
玉米 GB1353―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490―1985粮食、粮油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GBub玉米演示文稿
3、 杂质
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 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 注意事项:
(1)玉米以外的有机物质,包括异种类粮粒均为杂质。 (2)严重病害、热损伤、霉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变色变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 均为杂质。
第8页,共33页。
2、 不完善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
检验时应注意观察经虫蚀的胚或胚乳是否形成蛀孔或隧道,同时还应细致 观察粒面是否有细小蛀孔,以免漏检。
对于只受虫蚀,但未形成蛀孔或隧道,仅仅在颗粒表面有轻微的虫蚀痕迹,而且没 有虫尸、虫网,应作为完善粒。
第9页,共33页。
玉米在储存期间,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因过量呼吸而 发热,当到一定程度时,致使颗粒显著变色受损,其 变色范围已超出胚部,沿颗粒两侧扩展到背部的玉米 颗粒。
第15页,共33页。
烘干热损伤粒
• 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
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在储存前,高水分玉米都要进行烘干降水,因烘干设 施、玉米品种或玉米成熟度等原因会对玉米颗粒造 成损伤,形成焦煳粒、烟薰粒、胚部膨胀隆起以及 变色变形的颗粒。
第19页,共33页。
5 、检验规则
• GB/T 5490是一个一般性的检验规则,是粮油检验所必须遵守的检验规则。检验批设定
为“同种类、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玉米”,是考虑了种种可 能会影响玉米品质的因素后确定的,例如同产地同收获年度产的玉米,如果储存条件不一 致,是可能导致玉米品质的不同。“同运输单元”可分为同一车(车皮、轮船)散装或包 装的玉米为一个单元,也可以根据运输玉米的等级划分单元;“同储存单元”可以根据不 同储存仓房和不同储存方式确定检验单元。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doc 7页)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1999前言GB1353―1986《玉米》已实施12年之久,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玉米食用比例大幅下降,目前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和工业用粮;玉米品种及栽培、收获均有较大的改变。
根据目前的情况并参考其他农业大国的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技术改变:――将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将水分指标统一为不超过14. 0%。
――增加不完善粒指标,定为不超过5.0%。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53―19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陶英、李长久、谢玉珍、张雪梅、封成斌。
玉米GB1353―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490―1985粮食、粮油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1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12. 产品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3. 外观特征:1) 形状:颗粒形状完整,基本呈圆形或扁圆形。
2) 颜色:一等品为金黄色或淡黄色;二等品为黄色或淡黄色;三等品为较深黄色或淡褐色;四等品为褐色或深褐色。
3) 杂质:应无异物、杂质和霉变等现象。
4. 理化指标:1) 水分含量:一等品不大于14.5%;二等品不大于14.5%;三等品不大于15.0%;四等品不大于15.0%。
2) 筛分率:废粒不大于2.0%,杂质不大于0.5%。
3) 容重:一等品不小于69kg/hl;二等品不小于68kg/hl;三等品不小于66kg/hl;四等品不小于64kg/hl。
4) 酸值:按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不大于0.20ml/100g。
5) 淀粉含量:不少于70%。
5. 加工技术指标:1) 精制程度:应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精制程度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 碾米质量:碾米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控制碾米损失和不合格率。
3) 石磨条理:石磨出的面团应具有良好的条理,无结块现象。
6. 实物质量检验方法:1) 颜色检验:采用人眼观察比较法进行检验。
2) 杂质、霉变等检验:采用肉眼观察、闻气味、手摸等方法进行检验。
3) 水分含量检验:采用烘箱干燥法进行检验。
4) 容重检验:采用电子天平进行检验。
5) 酸值检验: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法进行检验。
7. 包装和储运:1) 包装:采用塑料袋或麻袋包装,每袋净重不超过50kg。
2) 储存: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暴晒和雨淋,防止霉变。
8. 标志和售后服务:1) 标志:应印刷国家规定的标志,并在包装上注明产品等级、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2) 售后服务:生产厂家应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咨询和投诉问题。
《玉米》质量标准
9 包装、储存和运输
• 9.1 包装 • 包装应清洁、牢固、无破损,缝口严密、结实,不
得造成产品撒漏。不得给产品带来污染和异常气味。
• 9.2 储存 • 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
无异味的仓房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 的物质混存。
• 9.3 运输 • 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运输
注:“——”为不要求
• 5.2卫生要求 • 5.2.1 食用玉米按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5.2.1 饲料用玉米按GB13078及国家有关规定执
行。
• 5.2.3 其他用途玉米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 5.2.4 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 6 检验方法 • 6.1 扦样、分样:按GB 5491执行。 • 6.2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执行。
• 各类玉米质量要求见表1.其中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
表1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
1 2 3 4 5
等外
容重g/L
≥720 ≥685 ≥650 ≥620 ≥590 <590
不完善粒含量/ %
总量 其中:生霉粒
≤4.0
≤6.0
≤8.0 ≤10.0
≤2.0
≤15.0
——
杂质% 水分% ≤1.0 ≤14.0
色泽、气味 正常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 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3 GB/T 5494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 验法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
粒检验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玉米的等级划分标准
玉米的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籽粒形状应完整,色泽应鲜亮,不得有致病虫害及霉变等痕迹。
2.体积比重:一等玉米的体积比重应达到或超过720克每升(g/L),二等玉
米的体积比重应达到或超过690克每升(g/L),三等玉米的体积比重应达到或超过660克每升(g/L),四等玉米的体积比重应达到或超过630克每升(g/L),五等玉米的体积比重应达到或超过600克每升(g/L)。
等外级的体积比重则低于600克每升(g/L)。
3.水分含量:一等玉米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以内,二等玉米的水分含量
应控制在15%以内。
4.不完整粒含量:一等玉米的不完整粒含量不应超过4%,二等玉米的不完整
粒含量不应超过6%。
5.霉变粒含量:一等玉米的霉变粒含量不应超过2%,二等玉米的霉变粒含量
不应超过2%。
6.杂质含量:一等玉米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1%,二等玉米的杂质含量不应超
过1%。
玉米质量标准新国标
玉米质量标准新国标
根据新国标,玉米的质量标准如下:
1. 外观要求:
- 玉米粒饱满,色泽鲜艳黄色,无异味;
- 粒面光滑、整齐,无病斑、虫蛀现象;
- 毛细管呈白色,根部无裂纹。
2. 生物学指标:
- 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霉变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含量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 化学物质(如钾、硫、镁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3. 功能性指标:
- 含水量:≤14%;
- 酸价:≤4mgKOH/g;
- 色泽评分:≥85分;
- 标准筛上未通过量:≤2.0%;
- 杂质含量:≤0.5%。
以上是玉米质量标准的概述,具体的标准细则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用途和行业有所不同。
购买或销售玉米时,建议参考具体的区域性和行业性标准。
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
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前言本标准参考了农业标准NY/T114―1989《饲料用玉米》,采纳国际、国内对玉米品质评价进技术。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选取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作为饲料用玉米的分等级指标;以水分质、生霉粒作为限制性指标;要求色泽、气味正常。
本标准没有采用行业标准NY/T114-1989《饲料用玉米》中的粗灰分、粗纤维指标。
本标准中水分指标订为小于或等于14%。
本标准中抽样及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测定、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均统一由GB1353―1999《玉米》执行。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郑州粮院、吉林省饲料工业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科学研究所、湖南正虹集团饲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海鹏、杜荣、王卫国、姜懋武、黄晓赞、吴明夏。
饲料用玉米 GB/T17890―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玉米的定义、要求、抽样、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饲料用玉米。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容重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受到损伤但尚有饲用价值的玉米粒。
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3 破损粒籽粒破损达到该籽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籽粒。
3.2.4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3.2.5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6 热损伤粒受热后胚或胚乳已经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玉米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玉米标准CODEX STAN 153-1985 (1995年第一次修订)本标准附录中规定的条款,并不适用于《食品法典总则》第4.A(I)(b)条验收条款。
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供人类食用的玉米,即以包装或散装形式直接出售供消费者食用的玉米。
本标准详细规定了全谷带壳马齿型玉米(Zea mays indentata L.)和/或带壳硬粒型玉米(Zea mays indurata L.)及其杂交种的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加工玉米。
2描述2.1产品定义玉米指本标准范围中定义的物种的带壳籽粒。
3基本成分和质量指标3.1质量指标–一般要求3.1.1玉米应安全并适于人类食用。
3.1.2玉米应无异常味道、气味和活体昆虫。
3.1.3玉米中的污物含量不得达到危害人类健康的水平。
3.2质量指标–特定要求3.2.1水分含量:最大 15.5% m/m根据目的地的气候、运输和储存期等因素,可适当地调低水分含量限值。
采用该标准的各国政府需表明并证明其国内现行的要求是合理的。
3.2.2外来物质:指除玉米、破碎粒、其他谷物和污物以外的所有有机和无机物质。
3.2.2.1污物:指动物源杂质(包括昆虫尸体)。
最大含量为0.1% m/m。
3.2.2.2有毒或有害种子本标准中规定的产品中的有毒或有害种子含量不得达到危害人类健康的水平。
猪屎豆(Crotalaria spp.)、麦仙翁(Agrostemma githago L.)、蓖麻子(Ricinus communis L.)、曼陀罗草(Datura ssp)和其他种子为公认的对健康有害的种子。
3.2.2.3其他有机外来物质:指除食用谷类(外来种子、茎等)以外的有机成分(最大含量1.5% m/m)。
3.2.2.4无机外来物质:指任何无机成分(石头、灰尘等)(最大含量0.5% m/m)。
4污染物4.1重金属玉米中的重金属含量不得达到危害人类健康的水平。
4.2农药残留玉米应符合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的本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要求。
玉米国标一二三等质量标准
玉米国标一二三等质量标准玉米国标一二三等质量标准玉米国标一等质量标准、玉米国标二等质量标准、玉米国标三等质量标准含义,2009年9月1日新实施的玉米国标一等质量标准、二等质量标准、三等质量标准、四等质量标准、五等质量标准及等外质量标准含义。
12月19日国家粮食局官方网站发布《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下发通知部署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储工作》的消息,通知明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1.00元/斤,吉林0.99元/斤,黑龙江0.98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收购期限为2011年12月14日至2012年4月30日;收购入库的玉米为2011年国产新玉米,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
看到国标三等质量标准,很多玉米行业初学者可能纳闷了,什么是玉米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玉米国标质量标准还有哪些?小编下面一一解答。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
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
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
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2009年9月1日玉米国标由三个等级调整为五个等级,并增加了等外级。
过去玉米国标三个等级含义分别为:玉米国标一等质量标准:杂质应小于等于1%,容重(g/l )大于等于710,粗蛋白(干基)大于等于10%,不完善粒度小于等于5%,生霉粒均小于等于2%。
玉米国标二等质量标准:杂质应小于等于1%,容重(g/l )大于等于685,粗蛋白(干基)大于等于9%,不完善粒度小于等于6.5%,生霉粒均小于等于2%。
国家玉米标准
国家玉米标准国家玉米标准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53—1999《玉米》。
本标准与GB1353—1999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调整了等级指标,将三个等级调整为五个等级,并增加了等外级;调整了不完善粒指标,并对应等级设定指标;增加了检验规则;增加了有关标签标示的规定;修订了附录A的容重测定方法;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吉林省粮食局、辽宁省粮食局、黑龙江省粮食局、河北省粮食局、河南省粮食局、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山西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粮集团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政、唐瑞明、龙伶俐、朱之光、谢华民、李玬、谢玉珍、宋长权、冯锡仲、张玉琴、郁伟、徐向颖、肖丽荣、路辉丽、王晓光、王恒、党献民、巩福生、顾祥明、才卓、王凤成、林家永、杨海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353—1978、GB1353—1986、 GB1353—1999。
玉米1 范围本标准定义了玉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玉米。
本标准不适用于本标准分类规定以外的特殊品种玉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T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5491 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5493 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5494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5498 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LS/T3701 HGT—1000型谷物容重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doc 7页)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1999
前言
GB1353―1986《玉米》已实施12年之久,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玉米食用比例大幅下降,目前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和工业用粮;玉米品种及栽培、收获均有较大的改变。
根据目前的情况并参考其他农业大国的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技术改变:――将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将水分指标统一为不超过14. 0%。
――增加不完善粒指标,定为不超过5.0%。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53―19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陶英、李长久、谢玉珍、张雪梅、封成斌。
玉米GB1353―1999
3.2 不完善粒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
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3 破损粒:籽粒破损达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3.2.4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3.2.5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6 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3.3 杂质
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 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3.2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3.3.3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3.4 色泽、气味
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4 分类
4.1 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分为三类:
4.1.1 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色玉米。
4.1.2 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并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白色玉米。
4.1.3 混合玉米: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
5.0%的。
4.2 玉米的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
5 质量指标
5.1 各类玉米按容重定等,其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质量指标
5.2 各类玉米以二等为中等玉米,低于三等的为等外玉米。
5.3 上述容重指标只适用于水分含量在23%(含)以下的玉米。
5.4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6 检验方法
6.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5490执行。
6.2 扦样、分样按GB5491执行。
6.3 容重检验按附录A执行。
6.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5494执行。
6.5 水分检验按GB/T5497执行。
玉米水分含量大于16.0%的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
6.6 互混检验按GB/T5493执行。
6.7 色泽、气味鉴定按GB/T5492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试样温度在0℃(含)以下时,对水分含量在23.0%(含)以下的玉米的实际容重为实测容重。
7.2 试样温度在0℃以上时,水分含量在18.0%~23.0%之间的玉米的实际容重为实测容重加上增补容重。
增补容重以18.0%(含)水分含量为基础,水分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容重增补5g/L计算。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运输和贮存按国有家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玉米容重的测定方法
A1 仪器和用具
A1.1 GHCS-1000型容重器(漏斗下口直径为40mm)。
A1.2 谷物选筛:上层筛孔直径12.0mm,下层筛孔直径3.0mm。
A2 试样制备
从原始样品中分样器分出平均样品二份,取一份平均样品约1000g,按A1.2规定套好筛层分二次进行筛选。
取下层筛的筛上物混匀,作为测定容重的试样。
A3 容重器安装及测定
A3.1 打开箱盖,取出所有部件,按粮种选好漏斗。
A3.2 将带有排气砣的容重筒放在电子秤上,空载时调节零点。
A3.2 取下容量简,将容量筒安装在铁板底座上,套上中间筒。
A3.4 将制备的试样倒入谷物筒内,装满刮平。
再将谷物筒套在中间筒上,打开漏斗开关,让玉米自由下落,待试样全部经过中间筒落入容量筒后,关闭漏斗开关。
用手握住谷物筒与中间筒的接全处,将插片准确地插入豁口槽中,依次取下谷物筒,拿起中间筒和容量筒,倒净插片上多余的试样,抽出插片,取下容量筒上的铁板底座,将容量筒放在电子秤上称量。
双试验允许差不超过3g/L,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