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2(共59张PPT)

《咬文嚼字》2(共59张PPT)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 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1.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2. 水牛赞(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 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33字)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去了: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 意味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
石也。
的意味
一增一减,大相径庭; 删繁就简,故事少波澜。
增删文字,要慎重。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庭坚忍不住了,问道:“依
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
“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不禁拊掌称妙。)
为什么?
、 【注】映:映照、辉映 显现;隐:藏匿,不显露 。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 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①既写出了风的轻微 、柳的纤弱,与“轻”、“细”相宜,显得和
的月光中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诗 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 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 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 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 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 词找出来。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师版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师版

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内容。

1.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

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

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2. 讲究“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

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

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要希望逐步提高。

3. 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会强调这一点?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1)郭沫若改台词。
说明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说明
(3)“推敲”。
说明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
说明
(5)套语的实例。
说明
三 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巩固提高】
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
(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
(4)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论断,说说下面原句与修改句在表意上的差别。
①、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题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 (鲁迅诗)
②、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啊!
改句: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谁是最可爱的人》)、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
(2)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稿执笔人:冯小梅总第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1、课题:8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小处不可随便
2020/3/4
小故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 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 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 联句。”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020/3/4
画面
态度 门内状态 心境

步月归寺 鲁莽
冷寂
独来独往 自在无碍

乘月访友 拘礼
热闹 温暖
不甘寂寞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20文20/3字/4 上的推敲,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2020/3/4
2020/3/4
译文
•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 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 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 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 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 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2020/3/4
第二课时
2020/3/4
2020/3/4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5)
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只是单纯地叙述, 而“这”是坚决的判断。
这两句都是判断句,但后句比前句感情更强烈,语气更坚 决。“你是什么”是叙述语,有时或许还有“不是”的意 味。“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 带语省略去了,并且常常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 强烈的情感。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最新教案(大全五篇)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最新教案(大全五篇)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最新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最新教案(一)明确目标对比《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思考其观点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体感知阅读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让学生默读《不求甚解》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分析《不求甚解》的结构层次。

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

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会意”;再次,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囿于表面现象。

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

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承,并不矛盾。

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书设计《咬文嚼字》《不求甚解》观点:反复修改把握精神实质精益求精不拘于表象侧重点:写作读书角度:态度方法关系:相辅相承,并行不悖附:不求甚解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咬文嚼字朱光潜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朱光潜第二课时
这正是李广射虎的“激变能力”的佐证,原文情节缺一不 可。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第一部分第三层(5)段
第五段举“推敲”的例子论证“炼字”要注意思想 情感。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 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
1、 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2.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 文嚼字?
蕴藉: (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下乘:下品,下等。
第一课时
朱光潜
设 情
咬文嚼字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 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 你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对这
6、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 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7、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看几例。(1)《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被人追 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 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这里的 情境是特定的。(2)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 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 接住了。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 (3)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普车冲他过来了, 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车的一侧。吉普车转向而去,仅 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
春风又到( 绿 )江南岸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 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 悦兴奋的心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 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 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 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上例的“春风又 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 这种推 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今天,有位美 学家称之为——

《咬文嚼字》老钟(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老钟(第二课时)

文章结构脉络
中心论点:
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
谨。

第一部分(1—5段) 举例说明文字 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6—7段) 讲文字联想意 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第三部分(8段)全文小结。指出读 者应该从文章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
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套板反应
辨析:“套语 滥调”“套板反应” “根本与文艺无缘”
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打广告
• 化妆品——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 冰箱广告—领“鲜”一步 • 止咳药——“咳”不容缓 • 钙 片——“钙”世无双 • 打字机——不打不相识 • 当 铺—— 当之无愧
取店名
• 药 店——自讨苦吃 • 饰品店——创饰界 • 美容店——整妆待发 • 美发店——最高发院
第四,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 效应是要不得的。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 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 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 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 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以下哪一句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话?
你是个妖怪,哪里逃! 你这个妖怪,哪里逃! 妖怪,哪里逃!
补充材料一
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 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 林壑优美 。
改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 美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咬文嚼字教案 第2课时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咬文嚼字教案 第2课时

咬文嚼字教案第2课时教学教案1006 1901[教学要点]重点赏析第七段,明确“套板反应的弊病,并通过自由发言,感悟本文所给予的启示,为在阅读、写作实践中的借鉴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两段文字描写:这是某年高考中两位考生对一对孪生小姑娘的肖像描写,你认为哪段写得比较好?为什么?投影或多媒体显示: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个子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

两个人都是苹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乌黑的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人都扎着两个羊角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2两个小姑娘个头一般高,模样差不多,都穿着粉红色连衣裙,都扎着马尾辫儿,辫上扎着红绸蝴蝶结,跑起来就像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

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不细看很难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一个眼睛虽大,却显得沉静秀气,一个大眼睛乌溜溜地左顾右盼,显得更天真活泼……讨论明确:第二段文字较为生动,尤其是细节描写“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活灵活现,非常生动,说明观察细致。

同时,有关眼睛的描写,同中有别,抓住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第一段文字虽然也文通字顺,描写也很细致,但有点“千人一面”之嫌,这种情况朱光潜先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套板反应”。

对这种现象朱光潜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咬文嚼字》。

二、精读品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七段,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齐声朗读。

提问:什么叫“套板反应”?朱光潜先生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的?明确:在写作中,一写就先联想到一些陈词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朱先生非常反感这种做法,他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一个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提问:为什么“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明确:因为“套板反应”使人安于套语滥调,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而创造的动机则要求创新,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不相容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咬文嚼字第二课时PPT模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咬文嚼字第二课时PPT模板

老鼠掉进书箱里
•咬文嚼字
jiáo 以牙磨碎食物。【嚼食、嚼蜡】 jué 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咀嚼、嚼血】 jiào 牛羊等动物的反刍。 【倒嚼】
“咬文嚼字” 在《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请选择每句中 “咬文嚼字”
的正确意思:
A、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
C、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山谷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0/11/12
8
“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 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 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1、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
事。( B )
C 2 、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A 3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5分钟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看看你的分析结果与朱光潜先 生的分析结果有何异同,并思考以下问题:
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 美人: • 才子:
“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史记》李广射虎的改写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之, 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2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文章中心)
【学习过程】
探究案
(一)、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A层)
①修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
②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味。从“推”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很到位。
①形容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②形容卖弄才学。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③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咬文嚼字”就一定是贬义吗?它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吗?
贬词褒用
文中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实例,品读语言,体会在炼字上的妙处。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004年高考辽宁卷)

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道理:善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品味妙语③
大胆想象:a诗人所处的环境: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b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茶、赏月
c诗中人的情趣:恬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分析第七段:联想意义要慎用,否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培根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人是“蠢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总结:“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2、王若虚修改《史记》中李广射虎情节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王若虚在《史记辨惑》将它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字数增减,意味不同)
3、推敲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苏轼《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剖析
③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②独携小龙团 来试惠山泉
①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辨析: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它们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5、套版反应(反面事例)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风景--“春花秋月”
别离-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写美女和写才子的好诗举例)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第8课 《咬文嚼字》 课时2 课件

第8课 《咬文嚼字》 课时2 课件

3、“推敲”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
贾岛
推敲视频
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 人情;剥啄有声,打 破岑寂,平添搅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Leabharlann 园。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自掩自推,独往 独来,自有一副 胸襟气度;冷寂 , 无声
事例:“推敲”的故事 说明的道理: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就不 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 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14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了鸟籁俱寂因此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了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儿一阵不安的躁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以声写静实为写景的佳句
咬文嚼字
课时1
通过课文的实例学习,能归纳出作者用语言让思
想丰满的方法。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归纳并运用作者用语言让思想丰满的方法。①由明朝 皇帝改诗,导入新课;②找出文中的实例;③分析前三个实例的作用,得出举出 实例丰满文章血肉的方法;④分析后两个实例的作用,得出分析实例丰满血肉的 方法; ⑤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 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 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 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嫌’字改
成‘忧’字就更好了。
请思考:“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 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 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 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 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要重视 咬文嚼字。

人教版-语文-高一-示范教案 咬文嚼字 第2课时

人教版-语文-高一-示范教案 咬文嚼字 第2课时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借助互联网或其他资料,查找有关文学创作中炼字炼句的经典事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有关朱光潜先生的基本情况。

(美学宗师)2.课文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怎样?3.第一部分内部三个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4.第一部分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举事例,作分析)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一)第二部分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关系怎样?明确:第六自然段首先指出“无论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并将字的直指意义与字的联想意义作了比较,紧接着作者以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解析了字的联想意义使用所带来的韵味,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而第七自然段则指出字的联想意义易误用而生流弊——“套板反应”,这可看作是字的联想意义使用的误区与教训。

两段内容,正反对比,道出“咬文嚼字”最紧要的教训是“惟陈言之务去”。

(二)第二部分以“字的联想意义”作为阐述的重点,它与文章的思想情感有何关系?明确:“字的联想意义”具有游离、偏于个性的特点,用得恰当,它就可以使意蕴丰富,如“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较之“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要来得含蓄蕴藉,意蕴丰富,更能体现出明月照清泉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种清沁肺腑的韵味。

但如果用得过滥,就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因为俗滥的语言,只能体现出俗滥的思想情感。

因此,这部分看似大谈特谈“字的联想意义”,但其实还是在强调“文字与思想情感间的关系”。

(三)字的直指义与联想义有何异同?明确: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精确的、偏于类型的,而联想的意义却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直指的意义易用,且多用于科学的文字方面,而联想的意义难用,且多用于文学的文字方面。

(四)文学创作时的“套板反应”是指什么?其弊端究竟是什么?明确:“套板反应”本是文艺心理学上的术语,此处是用来指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常常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人们往往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

高考语文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

高考语文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

僧推月下门
在文字上推敲,骨 子里实在是在思想
感情上的推敲。
自掩自推真自在, 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含糊而意蕴 丰富
二、自由探讨 深化认识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猜猜到底有几枝?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早梅》齐己
千万三数几一?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炼字作用——救人性命
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 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吻:请勿只有“口”,还要用心。 赶: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就会超过别人。 尖:个人是渺“小”的,但站在“大”的基础上,就成 了优秀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坚实的根基! 办:想做成事,光自己用“力”不行,还得有旁人的 帮助,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悲:事“非”“心”所想,自然是很忧伤! 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 第二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 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研读课后的思考题。

2.对比《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思考其观点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3.总结全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研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对郭沫若先生将《屈原》中“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作者认为是练字的好例。

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的评价?[明确]似乎改得很不妥。

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2)王若虚认为《史记》李广射虎一段中“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人”;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作者对这一修改的意见是怎样的?[明确]从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实际上却远不如原文。

原文“视之,不进”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

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索然无味。

(3)[讨论]“推敲”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对此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请结合《题李凝幽居》的意境,谈谈对“推敲”一词的看法。

[提示]朱先生的分析评论本身就是独立思考,推敲的故事流传久远,人们向来以为“敲”字比“推”字用得好,朱先生做学问,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他分析得非常精细,言之有据。

说用“敲”字有它的道理。

它结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按理晚上看不到宿在池边树上的鸟,万籁俱寂中,老僧(或许正是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

作者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又不露痕迹地切中了题目的“幽居”二字。

“敲”字正见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而“推”的“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让“鸟宿池边树”显得无理,意蕴也浅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5
苏轼写诗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 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2020/6/5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提问:苏东坡的诗句好在哪里?
答案:“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联想起来的 ,表明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有共同的 清沁肺腑的意味,含混中显得丰富 总结: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 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文字与情感有关
文字与意味有关
调 整
文字与意境有关
为 什 么
达 到



想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和 (正面)



的 完
感 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样 美
(反面)
必须有谨严精神,不偷懒、不粗心
2020/6/5
小结:
本文提倡“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说, 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 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 去辨别。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 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 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 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 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 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 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 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 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 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画面
态度 门内状态 心境

步月归寺 鲁莽
冷寂
独来独往 自在无碍

乘月访友 拘礼
热闹 温暖
不甘寂寞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20文20/6字/5 上的推敲,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2020/6/5
2020/6/5
译文
•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 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 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 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 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 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2020/6/5
2020/6/5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 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 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 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2020/6/5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2020/6/5
实例分析:
幻觉、错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准、 狠
有发现错误 而惊讶的意

有失望而放弃 得很斩截的意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射,终不能入。
无惊讶之
只表结果

非也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2020/6/5
2020/6/5
2020/6/5
例二:宋祁《玉楼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答案:“闹”形象地表现出其杏之红,其红之浓,
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它 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 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 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 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例三: 王安石《泊船瓜洲》:
小处不可随便
2020/6/5
小故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 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 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 联句。”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020/6/5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2020/6/5
第二课时
2020/6/5
2020/6/5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5)
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只是单纯地叙述, 而“这”是坚决的判断。
这两句都是判断句,但后句比前句感情更强烈,语气更坚 决。“你是什么”是叙述语,有时或许还有“不是”的意 味。“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 带语省略去了,并且常常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 强烈的情感。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致力于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美、简洁 美、意蕴美、创新美。
2020/6/5
大师寄语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 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 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 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 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 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 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马南邨《不求甚解》
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 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2020/6/5
根据阅读目的和材料:
开阔视野 获取信息
咬文嚼字
领悟精髓 揣摩艺术
2020/6/5
不求甚解
2020/6/5
小故事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 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 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 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 对锯?”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 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 忠想赶快走完三步, 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 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 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 出蹄!”
简要“赏诗析。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
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
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
“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
寂202的0/6/5景象(意境)。
2020/6/5
总结: “套板反应”一派套语
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提问:从文中找出“套板反应”的流弊?
答案:就作者而言,“套板反应”和创作 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 真切的情趣。
2020/6/5
总结
句式不同 感情不同








思想感情




不 同
不 同
2020/6/5
பைடு நூலகம்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效应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0/6/5
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
例一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水:清澈、和缓、流动 姑娘:纯洁、温柔、机灵
山:雄壮 、高大、包容 少年:有力、健壮、胸怀宽广
2020/6/5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春花秋月 叙离别——柳岸灞桥 做买卖——端木遗风 付梓、杀青
提问:为什么作者认为原文更好?
答案:原文“凡多三石字”,却各有各的作用。 “见草中石,以为虎”有把石误以为虎的含义。 “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终 不能复入石也”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结论:字数不同(文字一增一减),情境不同
2020/6/5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意境 动作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 的涵义及问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 二部分则主要论述如何“咬文嚼字”,在 “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
2020/6/5
•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点出题旨 • 提问: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 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 和语言 的精炼与吻合,才能逐渐 达到艺术的完美。
——福楼拜(法国)
2020/6/5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清·沈德潜
2020/6/5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 而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 “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树上有几只 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 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芒,树上的鸟儿欢快地鸣叫 着,树下的流水叮叮当当奏着乐曲流向远方。
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的 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 向远方。
春风又绿江南,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绿”字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
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202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