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理论

合集下载

关于财政分权利弊的理论分析

关于财政分权利弊的理论分析

关于财政分权利弊的理论分析引言财政分权是指政府财政权力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分权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竞争性、更好地满足地方需要等。

然而,财政分权也可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创造财政赤字、不公平分配等。

本文将对财政分权的利弊进行理论分析,旨在探究财政分权的矛盾性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财政分权。

财政分权的好处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竞争性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不同的政府部门可以更加积极地竞争和协调合作。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更好地管理地方财政资源,提高地方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中央政府也可以通过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投资和发展计划来支持地方经济。

财政分权有助于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益。

更好地满足地方需要财政分权的一个显著好处是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的特殊需要。

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更加有效地根据地方实情制定财政政策。

例如,开展城市重点工程、扶持地方营商环境等。

这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且满足了地方居民的实际需求。

财政分权的负面影响创造财政赤字财政分权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更多的财政自主权。

然而,这种财政自主权也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其自身的财政资源。

当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地方政府的支出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已经发生,不仅损害了地方居民的利益,也使得经济发展遭到破坏。

不公平分配贡献最大的地方不一定获得最多的收益,这是财政分权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财政分权涉及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权力和资源分配问题,如果分配不合理,则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和社会不公平。

例如,高发展的地区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资,波及弱势地区的经济发展遭到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服务的提供受到威胁,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更好地实现财政分权财政分权自带一些矛盾性,如何做到既能保证财政分权的效果,又可以减少其负面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_0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_0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关键词:财政分权;财政联邦主义;维持市场化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体系都是分为若干级别,通过权力的分配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目标,因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有关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财政分权问题作出了研究。

所谓财政分权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的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财政分权视为打破中央计划束缚,走上自我持续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基本框架如果按新古典经济学的原理,中央政府能够完全根据居民的偏好、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以及资源禀赋供给公共品,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出现多级政府,也就没有必要讨论财政分权。

但是,现实是地方政府不仅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作用很大,基于此西方财政分权理论逐渐产生,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以蒂布特(Tiebout)1956年发表的《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为标志,然后马斯格雷夫(Musgrave)、奥茨(Oates)等经济学家对此作出补充和发展。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各项财政职能及相应的财政工具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核心观点认为: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从而加强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央政府在财政政策中存在的不倾听地方公民意见的状态。

(一)蒂布特(Tiebout)“以足投票”理论(二)马斯格雷夫(Musgrave)的分权思想马斯格雷夫(1959)从考察财政的三大职能出发,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宏观经济稳定与收入再分配职能应由中央负责,因为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稳定实施控制缺乏充足的财力,另外经济主体的流动性也严重束缚了地方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尝试;而资源配置政策则应根据各地居民的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别,在这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适合,更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改进。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一)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一)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一)关键词:财政分权;财政联邦主义;维持市场化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体系都是分为若干级别,通过权力的分配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目标,因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有关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财政分权问题作出了研究。

所谓财政分权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的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财政分权视为打破中央计划束缚,走上自我持续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基本框架如果按新古典经济学的原理,中央政府能够完全根据居民的偏好、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以及资源禀赋供给公共品,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出现多级政府,也就没有必要讨论财政分权。

但是,现实是地方政府不仅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作用很大,基于此西方财政分权理论逐渐产生,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以蒂布特(Tiebout)1956年发表的《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为标志,然后马斯格雷夫(Musgrave)、奥茨(Oates)等经济学家对此作出补充和发展。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各项财政职能及相应的财政工具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核心观点认为: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从而加强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央政府在财政政策中存在的不倾听地方公民意见的状态。

(一)蒂布特(Tiebout)“以足投票”理论蒂布特(1956)首先从公共品入手,假定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具有相同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居民会自动聚集到某一地方政府周围,居民的流动性会带来政府间的竞争,一旦政府不能满足其要求,那么居民可以“用脚投票”迁移到自己满意的地区,结果地方政府要吸引选民,就必须按选民的要求供给公共品,从而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奥茨及布鲁克纳(Brueckner)等人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理性的居民的确要比较享受居住地公共服务的收益与履行纳税义务的成本,在居民的约束下,地方政府有最有效提供公共品的动力。

财政分权理论梳理

财政分权理论梳理

7
A
主要的理论模型:
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
理论
特里西“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
思想
马斯格雷夫(Musgrave)的分权
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
施蒂格勒的理论
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
8
A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 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研究的一个 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各项财政职能及相应的财政工 具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
财政分权理论
1
A
一 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 二 财政分权综述
三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 四 我国财政分权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A
一 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
3
A
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同国有企业、行政、事 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分配 的根本制度。
核心观点认为: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 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间的 竞争,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随着上世纪50年 代公共财政理论发展演变而成。
萨缪尔森(1955)分析了公共物品的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A
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理论
蒂伯特指出: 人们可以“用脚投票”,选择令人们感到满意
财政分权的精髓在于地方政府拥有合适和合意 的自主权进行决策。
5
A
第二章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6
A
财政分权理论是为了解释地方政府存在 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原理不能 解释地方政府客观存在这一缺陷而提出来的,即 解释为什么中央政府不能够按照每个居民的偏好 和资源条件供给公共品,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从而论证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十财经论坛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李 鹏 杨硕飞财政分权理论的奠基人是蒂布特,1956年,他发表了论文《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被认为是分权理论的起点。

经过施蒂格勒、奥茨、马斯格雷夫、特里西等人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钱颖一、罗兰、温格斯特和怀尔德森等人为代表形成了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为财政分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一)关于财政分权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的论述蒂布特(Tiebout,1956)的“用脚投票”理论。

蒂布特预定了居民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这样居民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寻找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本好效用最大化间的一种理想组合。

而且他们会自动聚集到这一地方政府周围,同理当这一地方政府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那么居民可以用脚投票。

迁移到自己满意的地区,从而促进地方政府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获得更大的财政收入。

另外如施蒂格勒也认为,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居民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掌控具有优势,而且对于公共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也由不同地区的居民自行选择。

特里西(Richard W·Tresch,1981)提出了“偏好误识”理论,他认为,中央政府在了解公众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具有随机性,即带有偏好误识,这是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距离的阻碍作用。

因此,地方分权是必要的。

(二)财政分权与资源配置关系的论述马斯格雷夫(Musgrave,1959)认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应该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跨区域的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控收入差距,而地方政府更加贴近基层群众,可以进行符合居民偏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置的效率。

同时,不同的税种应该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固定分配,使得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独立的税权。

美国经济学家夏普(sharp)也认为,政府部门级次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分工,政府正常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合理地划分财政税收权限。

财政分权、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财政分权、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政策建议与实践
基于财政分权的政策建议
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确保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 配,降低财政分权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税收制度改革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 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基于社会保障完善的政策建议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体享有 基本社会保障权益。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优化失业保险制度设计,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保障失业人员基 本生活需要。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提高社 会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财权相对较小。
政策制定与执行
03
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
情况和需求,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权力。
财政分权的实践与案例
1 2 3
中国的分税制改革
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国自的财权和财力。
美国联邦制
美国联邦制是一种典型的财政联邦制,各级政府 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和财力,以满足各自辖区内 的公共需求。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边际生产率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探讨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 取得平衡,即在保持经济效率的同时,实 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根据边际生产率理论,市场机制下的收入 分配取决于个人的边际生产率,即个人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功能性分配理论
库兹涅茨曲线
该理论关注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 作用和贡献,并根据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 来分配收入。

财政分权

财政分权

编辑本段回目录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的分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在债务安排、税收管理和预算执行方面一定的自主权,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初期,就以“减税让利”的税制改革为先导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4 年的税制改革进一步建立了分税制的财政分权体制,现在《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我国也经历了财政逐步分权的历程,从这一点看出,财税分权有着其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财政分权的含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一)财政分权的常见理解:(1)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利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和结构,以此使公众满意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使最基层的公众自由的选择他们所需要的政府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2)财政分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问财政分工的方式,并认为财政分权是释放财政压力的体制变革,财政分工(或分权)方式可以分为立宪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方式和行政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方式。

前者的基本特征是:民主体制下的效率性,体现经济性、地方政府优先性、民主性,即老百姓说了算。

后者的基本特征是:财政行为的策略性、活动的非规范性、分工的行政性,认为中国的分权属于后者。

(3)财政联邦主义,即分权的财政体制,特指地方政府有相对独立的立法权与司法权,如税收立法权等。

按地方政府权力的大小,分权类型有三种类型:不伴随权力下放的行政代理、权力分散化的联邦制、完全的分权化,并认为我国的分权类型复杂,属于“市场维持的联邦主义”。

(二)财政分权的含义。

财政分权是建立在政府职能或事权基础上、符合经济效率与公平、体现民主精神采取民主方式并有法律保障、各级政府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范围、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各政府问关系等的一种财政体制。

其关键特征:(1)财政职能性与收支相对独立性。

即政府职能明确。

当代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述要

当代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述要

当代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述要在当代西方国家中,财政分权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不同国家的财政分权体制有所不同,但整体趋势是向更加分散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当代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进行探讨和阐述。

财政分权的概念及影响财政分权是指把某些财政税收权和财政支出权下放给地方政府,以实现财政体制的分散和分权。

财政分权能够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增强地方政府的实践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还能够减轻中央政府的管理负担和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

财政分权对于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在地方政府手中设立税收权和财政支出权,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特色和实际情况,使得资金的分配更加公正和合理,地方经济也可以更快地发展起来。

财政分权的理论1.税收分权理论税收分权是财政分权中最基本的分权类型。

它是指将税收权下放至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财政收入来开展相关的工作。

税收分权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刺激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提高地方政府的财力。

2.财政支出分权理论财政支出分权是指将中央政府财政预算的一部分分配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按照实际情况和各自的需求来支配。

财政支出分权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3.财政债务分权理论财政债务分权是指将中央政府贷款或债务的一份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自主管理和还款。

财政债务分权可以使地方政府更有效地规划和使用相关的周转资金,满足地方政府实际经济建设的需求。

4.财政责任分权理论财政责任分权是指将相关的财政责任和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将地方政府的财政分级官员逐级赋予相关财政责任。

财政责任分权可以让地方政府在财务方面变得更加严密和透明,同时也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达到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与财政工作效率。

西方国家的财政分权实践1.美国美国的财政分权体系非常复杂,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权责划分十分明确。

财政分权教学讲义

财政分权教学讲义

介绍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及其功能, 如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等。
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措施,如优 化资金分配机制、加强监管与评估等。
转移支付制度现状与问题
分析当前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如资金分配不透明、使用效 率低下等。
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分
03

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及影响因素
支出偏好
财政分权改革趋势及前景展
05

新时代背景下财政分权改革方向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01
财政分权改革需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
格局,释放内需潜力。
加强中央财政事权、国家安全等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
任,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推进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财政分权特点
财政分权的核心在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包括税收立法权、独立的税收征管权和一定的 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其特点主要有:分税制、转移支付制度、地方税体系、地方公债制度等。
财政分权理论依据
公共品理论
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需要政府提供。财政分权理论认为,由于地方政府更了 解本地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和偏好,因此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比中央政府更有效。
制度。
02
财政分权制度设计与实施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梳理
01 财政分权理论
阐述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分析中央与地方财政的 职能定位与关系。
02 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
介绍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及划分原则。
03 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划分
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的范围与责任,避免支 出越位与缺位。
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委托代理理论
在财政领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财政分权理论认为,通过赋予 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权和事权,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代理职责,提高公共品供给效 率。

财政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概况

财政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概况

财政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一、财政分权理论财政分权也被称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是当前财政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政府间财政关系也是绝大多数国家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人以为财政分权理论所指的就是权力越分散越好。

事实上,财政分权理论的主题是这样一个公共财政学的核心问题:政府职能如何在不同级次政府间划分才能更有效率。

具体说来,所涵盖的问题有:为什么地方政府有必要存在?如何从财政体制的角度保证其正常运转?为什么要约束以及如何约束地方政府?联系到中国实践,现存的基层政府财政困境、地区间财政差异、公共产品不足等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多级政府结构谈到财政分权,必然需要提及多级政府。

多级政府的存在的经济学解释,即什么是对公共部门职能进行分割的经济学基础:为什么有些政府职能应该由中央政府集中执行,而有些则应该由不同的地方政府分散执行?由地方政府分散执行的效率如何?怎样才能实现分权的最优化?这些都是财政分权理论的关键问题。

财政分权理论建立在公共产品层次,偏好误识、要素流动的基础上,涉及的主要理论,包括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与收益范围、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公共选择、政府间竞争,特别是税收竞争、公共产品分散化提供的效率等。

然而,中国政府体制的一个特殊点在于,地方政府的级次太多,甚至多余联邦制国家,共包括四级,且每级都接受上一级政府的行政领导。

中国政府结构的另一个特色是具有很强的复合色彩。

中央与地方从立法的角度来看是自下而上,但从政府的行政管理角度看则是自上而下。

依据《宪法》,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同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但同时《宪法》又规定,地方政府在行政上要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2.政府权力:分配与限制在越来越意识到地方政府的作用的今天,财权分散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出现了财政分权的趋势,全世界人口超过500万的75个转型经济中,84%的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向地方政府下放部分权力。

财政分权理论梳理

财政分权理论梳理

8
语言资格考试PPT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必要 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研究的一个基本 问题是如何将各项财政职能及相应的财政工具在 各级政府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
核心观点认为: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更多地 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间的竞争, 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
财权模式:财政集权体制 财政分权体制
4
语言资格考试PPT
财政分权的定义
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 间财政关系时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
财政分权( fiscal decentralization)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 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
10
语言资格考试PPT
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理论
基于一系列假定:
a.政府的活动不会产生外部性; b. 人们是完全流动的; c .人们对于每个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税收情况了如指掌; d .存在着足够多的社区,每个人都能找到满足其公共服务 需要的社区;
e .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不变,这就意味着,如果居民的人 数翻番,那么总成本也将翻番;
13
语言资格考试PPT
特里西“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
以往的分权理论由于把中央政府放在最优的环境下来进行 分析,而没有考虑到中央政府有可能错误地认识社会偏好,从 而错误地把自己的偏好强加于全民头上的可能性。
特里西通过数学模型证明,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获得完全的 信息,并且经济活动也是完全确定的,那么,由中央政府还是 由地方政府来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但是, 社会在经济活动中并不是完全具有确定性的。假定地方政府相 当了解本地区居民的偏好,而中央政府则对全体公众的偏好了 解得不甚清楚,那么,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就会 发生偏差,公共产品不是提供过多,就是提供不足。在此情况 下,回避风险的社会就会偏向于让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财政分权理论 ppt课件

财政分权理论  ppt课件

ppt课件
8
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
定理建立的认识基础 : a 越是低层级政府,越易于了解和处理当地居民对于公共 服务的偏好信息。
b 下放公共服务职责能够提高低层级政府的责任心,也便 于当地居民对于地方开支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c 服务职责的下放是保证许多公共项目得以有效管理的重 要条件。
最佳社区规模的设置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个是在既定公共服务水平下分担成本递减的有利条件; 二是在既定服务水平下社区居民拥挤程度递增的不利条件。
马斯格雷夫分析了既定服务水平下最佳社区规模的选择,以及 在既定社区规模下最佳服务水平的选择等两种情形。在此基础 上,他将最佳社区规模和最佳服务水平两所有人口的子集,并且关于该公共品的单位供给成 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相同,那么让地方政府将 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他们各自的选民则总 是要比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的任何特定的且一致 的产出量有效率得多。因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 府更接近自己的公众,更了解其所管辖区选民的效用 与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下级政府能够和上级政府提 供同样的公共品,那么由下级政府提供则效率会更高。
ppt课件
5
一、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理论
该模型的结论: a 各社区内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b 各社区规模达到最优; c 有相似偏好的人聚居在一起,共同享受地方性公共物品。 蒂伯特认为,如果个人在社区间充分流动的,人们通过 社区的选择,揭示了他们的偏好,社区要么有效率地提供人 们需要的产品,要么人们会迁移到那些更好地满足他们偏好 的社区,社区间的竞争就像公司为争取顾客一样导致资源的 有效配置。
第13章 财政分权理论与中国财政体制
ppt课件
1
财政分权的定义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查尔斯·提 布特
分权的最终结果将有助于对不同人 口群体的公共物品偏好做出判断。
公共部门经济学
17.1 财政分权理论
17.1.2 集权、分权理论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职能分工上具有层次性,在客观上 为财政分权奠定了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无论是联邦 制还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联邦政府)都是国家利益 的代表者,而地方政府则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国家 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地方利益则是一个国 家内部各个地方的局部利益。
公共部门经济学
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划分的具体做法
支出项目 国防 外交 外贸 环境
货币、银行 州际贸易
移民 待业保险 航空、铁路 工业、农业 教育、卫生 社会福利
警察 高速公路
事权(支出责任方) 资金来源(支出供应方)
F
F
F
F
F
F
F
S、L
F
F
F
F
F
F
F
F
F、S、L
S、L
F、S、L
S、L
F、S、L
S、L
F、S、L
5 税种划归地方政府。
公共部门经济学
17.3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7.3.3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事
是在划分事权和 支出范围的基础 上,按照财权与事 权相统一的原则 在中央与地方之 间划分税种,即将 税种划分为中央 税、地方税和中 央地方共享税,以 划定中央和地方 的收入来源。
分税
分税制
按照一定社会管理和经济 体制的要求,在各级政府间 划分社会管理权和经济管 理权,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 级政府的预算支出范围。
地方政府之间也会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更有利于资 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财政分权理论述评

财政分权理论述评

为了探究财政分权是否导致地方财政危机,本次演示选取了两个案例进行分 析。首先,重庆市在1997年实施了财政分权改革,该案例表明财政分权在短期内 有利于地方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财政分权并未导致地方财政危机。其次,江 苏省在2002年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该案例表明财政分权并未削弱中央政府对地 方政府的监管力度,同时也未增加地方财政危机的风险。
同时对于调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这种体制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在税收分享机制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其次 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没有明确的划分;最后是地方政府的预算自主 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为了解决这些缺点我们需要对分税制进行进一步的 完善和改革。
参考内容
一、引言
财政分权理论是现代财政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主要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之间财政职责的划分和财政资源的分配。自20世纪初以来,财政分权理论经 历了诸多发展阶段,对各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演示将对 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发展进行述评。
二、财政分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传统财政分权理论
(一)包干制下的财政分权实践
包干制下的财政分权实践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进行的。这 一时期主要采取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按税种划分收入,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各自的事 权范围和支出范围。中央政府通过“两上两下”的方式确定地方的支出基数和收 入基数。
二、我国财政分权理论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行了 “分权让利”的改革。“分权让利”改革主要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划分收 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强调了地方政府的预算自主权和地方 政府的财政独立性。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财政分权也经历了从“包干制”到 “分税制”的转变过程。这一改革在增强地方财政活力、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 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学分权理论

财政学分权理论

财政学分权理论一、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的演进西方的财政分权理论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限,之前的属于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位理论基础,集中与研究财政分权的原因,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

80年代后兴起的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在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当代微观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与机制设计学说,集中关注于如何设计出一套机制以实现对公共政策制定者的激励。

1)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概述其以蒂布特的“以足投票”理论、斯蒂格勒的最佳分权理论、马斯格雷夫的分权思想、奥茨的分权定理、特里西的偏好误差理论等为代表。

2)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概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范式上,对第一财政分权理论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在福利最大化的框架下研究了财政体制的最优设计,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政府官员的因素。

现实中,政府官员也有自身的物质利益,他们有可能从政治决策中寻租。

因此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缔约”过程。

钱颖一等借助新厂商理论打开;额政府这个“黑箱”,他们认为政府官员都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和企业经理人相类似,政府官员只要缺乏约束就会有寻租的行为。

所以,一个有效的政府结构应实现官员的地方居民福利之间的激励相容。

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财政分权理论研究中。

经济学家行非对称信息出发,强调激励相容和机制设计,从而为财政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维护型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有此形成并完善,成为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核心。

二、我国财政分权改革问题研究在财政分权的经验研究中,大部分文献集中于探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财政分权问题。

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后,其财政分权问题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对于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如下线索展开:一是财政分权改革与市场化改革。

关于财政分权利弊的理论分析_0

关于财政分权利弊的理论分析_0

关于财政分权利弊的理论分析财政分权即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下级政府自主决定预算和规模。

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

自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形成了相对规范的财政分权体制。

财政分权在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弊端同样不容忽视。

本文试图对国外学者关于财政分权利弊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简要讨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财政监督问题。

一、财政分权的益处综合现有的文献,财政分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对多样化地区偏好的敏感度。

分权化的政府行为利多弊少是许多主流经济学家所共同持有的观点,其中代表性观点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离本地区人民较近,因而能更好地反映个人偏好,而中央政府的决策则缺乏对多样化地区偏好的敏感度。

这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公共品供给上往往需要采取折衷的办法。

例如,一些居民偏好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另一部分人却希望保持较小的公共赤字以及更少的税收。

因而对全国性公共品如国防来说,这样的折衷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要消费国防,而且他们是意见不一的。

但是,也存在只在本地区提供并消费的公共物品,因此地区问对公共品的偏好程度会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就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对地方公共品的偏好类似于地方居民集体投票以决定他们想消费的公共品的供给水平。

相反,由中央来提供公共品只能是各地得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公共品,而这将引起效率损失。

关于这一点,奥茨在1999年对财政联邦制的综述与回顾中作了切中肯綮的论述。

他指出:“一个不利于财政集权的看法是,由中央提供公共品将导致各地间完全相同的公共品产出或提供水平。

在完美信息条件下,理论上讲有可能由一个慈爱的中央计划者在不同地区问有差异地分配或提供公共品,进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因此,财政分权并无必要(尽管也许有人会说,上述结果在实质上就是分权的)。

财政分权理论梳理-PPT

财政分权理论梳理-PPT
财政分权理论梳理
一 财政分权理论得提出 二 财政分权综述
三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 四 我国财政分权得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 财政分权理论得提出
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 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同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之 间在财政管理方面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分配得根本制 度。
地方政府为发展本社区得经济,也会降低环境质量标准以减轻辖区 内企业治理污染得成本,结果辖区间政府竞争会导致过度得环境恶化。
不过,在奥茨等人得理论模型中,地方政府不仅向当地居民提供作为 消费得公共品,而且也向企业与居民提供公共投入,这些投入可以提高 当地企业得生产效率,并改进当地得环境质量。所以,地方政府得竞争 所带来得利与弊都就是有条件得,如果地方政府真正代表选民得利益, 那么就要把选民对环境质量得偏好考虑进来,均衡就是选民自己选择一 个恰当得环境质量与就业水平组合。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在分权框架上引入了激励相容与 机制设计学说,就是当代微观经济学得最新进展在财政学中 得运用。
钱颖一与温格斯特(1997)为代表得学者们将分权理论 讨论得中心由公共物品得有效供给拓展到对地方政府行为 得研究,特别就是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得影响。她们在 财政分权问题上更关注如何设计出一套机制,以实现对公共 政策制定者得激励。
财政分权得精髓在于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合意得自主 权进行决策。
第二章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财政分权理论就是为了解释地方政府存在得合
理性与必要性,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原理不能解释地 方政府客观存在这一缺陷而提出来得,即解释为什 么中央政府不能够按照每个居民得偏好与资源条 件供给公共品,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从而论证地方 政府存在得合理性与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 财政分权理论与中国财政体制
财政分权的定义

财政分权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 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 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 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公 共服务。
财政分权理论是为了解释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 要性,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原理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客观存在 这一缺陷而提出来的,即解释为什么中央政府不能够按照 每个居民的偏好和资源条件供给公共品,实现社会福利最 大化,从而论证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主要的理论模型: 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理论 特里西“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 马斯格雷夫(Musgrave)的分权思想 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 施蒂格勒的理论
第二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存在的理由 1.跨区公共服务外溢性(转移支付的效率含义)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D
b
D’
a
b’
S
a’ S’
公共服务数量
G1 G2
2.跨区财政平等(转移支付的公平含义) 财政剩余:公共服务超过税收的剩余 财政平等:财政分权体系下,公平要求境遇相似的 个人具有相同的财政剩余。
三、马斯格雷夫(Musgrave)的分权思想
马斯格雷夫在《财政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最佳配置职 能”的财政分权理论。他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多级财政体 制,首先必须解决财政社区最佳规模问题。 最佳社区规模的设置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个是在既定公共服务水平下分担成本递减的有利条件; 二是在既定服务水平下社区居民拥挤程度递增的不利条件。
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主要包括: (1)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 政府分享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 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3)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 中央政府,其余部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按60%与 40%的比例分享。 (4)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现停征),其 余部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按60%与40%的比 例分享。 (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 政府。 (6)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 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7)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中央政府,其余6%和其他印 花税收入归地方政府。
1.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
责任归属 中央
中央、地方 地方、中央
支出项目 国防、外交、外贸、金融和货币 政策、 管制地区间贸易
个人福利补贴、失业保险、全国 性交通
地方
环境保护、工农科研支持、教育 地区性交通、卫生、供水、下水 道、垃圾、警察、消防、公园、 娱乐设施
2.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



政府间转移支付分为有条件转移支付和无条件转移支付; (1)有条件转移支付 上级政府规定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比如规定用于上级转移 支付资金必需用于教育、医疗或交通等。 分为:配套转移支付和非配套转移支付。前者需要接受支付 的地方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或上级政府承担地方支出 项目的一定比例;后者无此要求。 (2)无条件转移支付 上级政府不规定转移支付的具体用途,相当于向下级政府提 供一笔额外资金。 转移支付还分为封顶和不封顶两类,前者上级政府设定一个 上限,超过上限后不再提供转移支付资金,后者不设上限。

税种 关税 公司所得税
美国 联邦 联邦、州
加拿大 联邦 联邦、省
德国 联邦 联邦、州
日本 中央 中央、地方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销售税 财产税 对用户收费
联邦、州 、地方
联邦、省
联邦
各级
联邦、州
中央、地方
中央 中央、地方
州 地方 各级
省 地方 各级 州、地方 各级
地方 各级
3.我国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
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
配的公平性目标来说是必要的。尤其对于解决分配上的不
平等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等问题,中 央政府的调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七、财政分权理论的新发展
a 实验联邦主义和制度创新
在不完全信息下,地方政府通过边做边学,可以从解决社会、 经济问题的各种实验中得到潜在的利益,由于地方政府对当 地居民的偏好和资源条件更了解,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 就有可能找到与地方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其中蕴含的制度知 识还可能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而扩散出去,从而间接地 促进其他地方的制度创新。 b 财政分权与官员腐败 在分权下,政府官员作为代理者,必须对单一管辖区内某 一特定的任务负责,所以评价其业绩就相对容易得多,他们 的努力和报酬就可以直接挂钩,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政府官员 必须直接为其行为负责,也使得政府官员更愿意承担责任, 这种直接的责任能改善政府官员的业绩。
拥挤性与最优地方政府规模
蒂布特模型强调迁移和流动的效率涵义,但是过多 居民迁入一个地区或分享某个公共品,将会导致拥挤 性发生。因此,如果把地方政府看作是一个提供地方 公共服务的俱乐部,则对地方政府而言,存在一个最 优政府规模。
人均成本 人均收益 C1 B2
C2
B1
Bp
B1 C1
C2
B2
N1
N2
政府规模(辖区人数)
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
不足之处:
要实现“分权惠及民众”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前提 条件,即地方政府和官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需要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包括拥有相当的收入自 主权),以及强有力的财政约束框架。而在许多 经济转轨和发展中国家,这些条件不完全具备。
五、施蒂格勒的理论
施蒂格勒认为,可以从两条原则出发来阐明地
三、不同类型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影响
1.无条件、非配套、封顶转移支付 Y U2 U1 e1 e2 ICC
B1 0
B2 X
2.有条件、非配套、封顶转移支付
Y ICC
A
B
U3 U2 U1
0
C
D
X
3.不封顶的配套转移转移支付
Y U3
e’’ PCC e’ e B1 0 U1 U2 B2 X
二、特里西“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

特里西通过数学模型证明,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获得完 全的信息,并且经济活动也是完全确定的,那么,由中央 政府还是由地方政府来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都是无差 异的。但是,社会在经济活动中并不是完全具有确定性的。 假定地方政府相当了解本地区居民的偏好,而中央政府则 对全体公众的偏好了解得不甚清楚,那么,中央政府在提 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偏差,公共产品不是提供过 多,就是提供不足。在此情况下,回避风险的社会就会偏 向于让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人均成本 人均收益
C1 B1 C2 B2
C1 B1 B2 0 C2 G2 公共品规模
公共品规模
a z F2 F1 F0
e z
a
G0
G1 G2
政府规模
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
奥茨认为:
对某种公共品来说,如果对其消费涉及全部地域 的所有人口的子集,并且关于该公共品的单位供给成 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相同,那么让地方政府将 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他们各自的选民则总 是要比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的任何特定的且一致 的产出量有效率得多。因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 府更接近自己的公众,更了解其所管辖区选民的效用 与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下级政府能够和上级政府提 供同样的公共品,那么由下级政府提供则效率会更高。
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a 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 公众,即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 的选民的效用与需求 b 一国国内不同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不同数 量的公众服务进行投票表决,这就是说,不同 的地区应有权自己选择公共服务的种类与数量
五、施蒂格勒的理论

施蒂格勒本人并未完全否定中央一级政府的作用。他指 出,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对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分
d 服务责任的下放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革新精神。
四、奥茨(Oates)的分权定理
限定条件:
a 限制外溢 例:承担垃圾收集与处理的责任对于基层政府是适当的,因为这 些服务的利益限于当地。相反,省际高速公路的维护责任下放给 基层政府就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笔开支的好处产生了大范围的外 溢。 b 管理胜任 向当地民众提供的许多服务涉及复杂的管理工作,而基层政府的 管理能力往往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即使服务没有外溢, 下放给基层也不恰当,因为无法保证基层政府能够把服务管理好; 另一方面,假如地方管理活动很强,并且服务没有外溢,那么这 些服务的责任就应“尽可能下放”,以便最大限度地顾及和满足 当地居民的需求与满足。

一、蒂伯特(Tiebout)“以足投票”理论
蒂伯特指出:
人们可以“用脚投票”,选择令人们感到满意的、有 最佳公共服务和税收组合的社区居住,在均衡状态下,人 们基于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不同而分布在不同的社区,每个 人都得到了想要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可能再通过流动来改 善境况,这一均衡是帕累托效率均衡。
(三)转移支付
目前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 (1)税收返还;(2)专项补助;(3)一般财力性转 移支付;(4)体制补助或体制上解;(5)结算补助
1.税收返还
为保证地方既得利益实施的办法。中央在1993年按新体制计 算的净增加的收入全部返还给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