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课七十六:《老子》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課七十六:《老子》三章

老子三章一天

下皆知美之為美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②。故有無相生③,難易相成,長短相刑④,高下相盈⑤,音聲相和⑥,先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⑧,生而不有⑨,為而不恃⑩,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注釋①惡已:惡、醜。已,通“矣”。

②斯:這。③相:互相。④刑:通“形”,此指比較、對照中顯現出來的意思。⑤盈:充實、補充、依存。⑥音聲:漢代鄭玄為《禮記·樂記》作注時說,合奏出的樂音叫做“音”,單一發出的音響叫做“聲”。⑦聖人居無為之事:聖人,古時人所推崇的最高層次的典範人物。居,擔當、擔任。無為,順應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憑人們去幹事。⑧作:興起、發生、創造。⑨生而不有:輔助萬物生長,而不據為私有。⑩為而不恃:有所作為,但不要想有什麽倚靠。譯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美的時候,醜就出來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善的時候,惡就產生了。所以,有了“有”,才產生“無”,有了“無”,才產生“有”,“有”和“無”是互相對立而產生。有了困難,才懂得容易,感到容易,才知道困難。困難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長和短,是互相

比較才能夠體現;高和下,互相對照才有了分別;音和聲,由於對立才顯得和諧動聽;前和後,彼此排列才有順序。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自然法則來對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語言來教訓別人。這就像天地一樣讓萬物按照自然發展而生長,他滋養了萬物並且不橫加干涉,撫育了萬物而不自誇自傲,萬物靠它生長但它並不據為己有。它為世間萬物立下顯著功勳卻不自局其功。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就不會失去。二天之道,猶張弓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①?高者抑之,下者舉之②,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③。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④,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⑤,其不欲見賢邪!注釋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天的原則,大概就像把弦安在弓上一樣吧?,,原則;② 高者抑下,下者舉之:過高了就把弦壓低,太低了就把弦升高;③人之道:指人類社會的一般法則、律例。④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過緊了就把弦放鬆,太鬆了就把弦拉緊;⑤處:居;譯文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

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三小國寡民小國寡民①。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②;使民重死而不遠徙③;雖有舟輿④,無所乘之;雖有甲兵⑤,無所陳之⑥。使人復結繩而用之⑦。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注釋①小國寡民:小,使……變小,寡,使……變少。此句意為,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

②使:即使。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伯,意為極多,多種多樣。

③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輕易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事。徙:遷移、遠走。

④輿:車子。

⑤甲兵:武器裝備。

⑥陳:陳列。此句引申為佈陣打仗。

⑦結繩:文字產生以前,人們以繩記事。譯文一個國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這樣子的話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沒有地方要陳放它。讓百姓回到結繩記事的時代。人人恬淡寡欲,吃的雖是粗食,但也覺得很甘美。穿的雖是破衣服,但覺得很漂亮。住的雖是陋室,但覺得很安逸。

風俗雖是儉樸,但覺得很快樂。與鄰國之間彼此能聽到對方的狗犬雞叫,但人民從生到死都不相往來。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白雲出岫誦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